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格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17 09:24:22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古人咋给建筑取名?为何藏书楼多称为“阁”

我们日常可见许多古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楼榭。那么,古人是如何给这些古建筑取名的呢?

“楼房”一名从何来

一说是:楼,重屋也,从木、娄声。另一说法是《释名·释宫室》:“楼,言牖(yǒu])户诸射孔娄娄然也。”射孔,指门窗上可以照射进阳光的孔格;娄娄,空疏也。楼房是二层以上建筑,门窗射进的光线更多,室内更显“娄娄然”(空明敞亮),故称“楼”。

天棚为何称“天花板”

天花板即室内顶棚,因特征而得名。“天”,指房子的顶棚位置;“花”,即花纹,说的是房顶的装饰。古代建筑的顶棚,多成棋盘格布置,上绘龙凤、花卉、几何纹样,或做成浮雕图案,故名“天花板”。

“祸起萧墙”的“萧墙”指什么

萧墙即门屏,是指古代宫室内当门的矮墙。古代宫室内当门处有一小墙。客人来见时不会直接见到室内的主人,而需要绕过小墙,方可见到。那堵小墙即为萧墙。

木构建筑的“斗拱”是什么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在立柱和横梁的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类似人的拱手形象,故曰“拱”。拱与拱之间垫的上部凿有槽口的方形木块,叫“斗”。《中国古代建筑辞典》对其解释说:“状如旧时量米的斗,所以叫作斗。”

藏书楼为何称“阁”

古代收藏图书的房子,多称“阁”,著名的有文渊阁、天一阁等。“阁”本义指门开后插在两旁用来固定门扇的长木桩。后引申出“置放”的字义。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解释说:“凡止而不行皆谓之阁。”图书进入藏书楼,是为了收藏,处于搁置不动的状态,故此类建筑物多称为“阁”。

“阙”是什么样的建筑

苏轼的词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大家都耳熟能详。阙本指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阁。其得名,清代汪中在《述学·释阙》中说:“天子诸侯宫城皆四周,辟其南为门,城至此而阙,故谓之阙。”

亭子为何叫“亭子”

亭子有顶无墙,是一种常见的小建筑物。亭子古时候常建于路旁或园林之中,以供行人和游人驻足休憩,它因功能而得名。《释名·释宫室》中的解释为:“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来源:知识窗

什么是格局?(胜读十年书)

有一家庭妇女,一天她买了一件衣服,回头习惯性地跟邻居显摆,却发现同样的衣服邻居比她少花了20元钱,于是她耿耿于怀数天。这人的格局就值20元钱了。

有一个乞丐,整天在街上乞讨,对路上衣着光鲜的人毫无感觉,却嫉妒比自己乞讨得多的乞丐,这人估计一直就是个乞丐了。

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嘛?第一个人没好气说:砌墙,你没看到吗?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的哲理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谓的“格局”。

什么是格局,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一个人格局大了,未来的路才能宽!

如果把人生当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想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在人与人的对弈中,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种种棋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有着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的棋手。

于丹说得好:成长问题关键在于自己给自己建立生命格局。

为何要有大的格局?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

在今天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界里,我们是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尽量酝酿一种大胸怀。

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大有作为。

成功者运气的背后隐藏着大格局

1、拥有怎样的格局,就拥有怎样的命运!

拥有大格局者:

有开阔的心胸,

没有因环境的不利而妄自菲薄,

更没有因为能力的不足而自暴自弃。

拥有小格局者:

往往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

因为一点小的挫折就一筹莫展,

看待问题的时候常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2、格局不够大,人生成就再高也有限!

一棵石榴种子的三种结局:

放到花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多高!

放到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多高!

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就能够长到四五米高!

3、“局限”就是一个人给自己设的“局”太小!

人生所能到达的高度,往往就是人们在心理上为自己选定的高度。如果一个人心中从来没想过到达顶峰,那么,他也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

实现大格局的途径

格局不是先天性的东西,和你目前的人生环境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格局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只要我们能够调整心态,就一定能够为自己建立一个大的格局。知识和技能是内力,合适的平台和丰厚的人脉是羽翼,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切资源,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梯上,那么,未来的大格局与大发展将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想要放大自己的格局,需站在不同的位置感受一下。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其实这就如中国道家文化中说到的“太极阴阳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看问题更全面,这是一个全面的格局。

进入砚田书院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巫教——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山文化源于九百多年前的土著部落“梅山洞蛮”,是在特殊环境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古代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湖湘文化又与我国的其他地域文化一道,构筑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梅山文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隆回、武冈、洞口、溆浦、新邵及涟源、冷水江、安化、新化等县市的部分地区。梅山文化主要包含这些地域内的民间宗教、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等等。其中的民间宗教——巫教,在这一地区的广大民众之中根深蒂固,凝聚着梅山民众顽强的生命力,深受乡民喜欢,一直久盛未衰。

巫教的源流

巫教的祖师尊崇太上李老君、江西龙虎山的张天师,其弟子亦称巫师、师公,老师傅亦叫大巫师、法主等。梅山区域内的巫教有近千年的历史,以古老奇特的民俗风情为基础,又受道教、佛教等宗教的影响,深受乡民欢迎。乡民中崇拜神鬼、崇拜先祖、供奉自己的地主公公等信仰现象普通存在。

拥有众多信仰者的巫教,关于其源流的书面材料甚少。据隆回的师祖们口传,隆回巫教最初是由武冈啟教公公边法样、边氏法仙朱法虎、谭法来、谭法开、黄法林等立坛传入的,后来各姓又陆续有出去拜法的法师,主要拜法地点为江西龙虎山和福建福州沉毛江。传说去这些地方拜法的有陈法盟、邹法灵、王法富、魏法清、廖法全、赵法寿、刘法全、阳法清、庞法奇、邓法虎等,这些巫教先祖大法师们都被他们的后人供奉为家祖公,亦称阴司公公、地主法官。

梅山区域内的巫教大致分为二支:一支以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白石江的闾山九郎为法主;另一支以江西龙虎山的毛山八郎为法主。这两个支派虽传自不同地区,但经过历史变迁,现已大同小异。就隆回而言,崇拜闾山九郎为法主的居多,比较有名的法坛有鸟树下印上的富公教、司门前的永兴坛、田心老君殿的全公教、六都寨的扶教堂等。

这些地域的巫师们以隆回、新化为界,做中小型法事大同小异,做大型法事时,区别要大一些。毛山八郎一宗的法坛,做还庆贺愿大法事时,是不做扬子桥这一段法事的,但在做两天两晚的法事时也要造桥,桥用一根长凳代替,摆在右边。巫师则一副女人打扮,身系罗裙,手拿油纸扇,唱着傩歌,跳着傩舞,好比唱花鼓戏一样,看味十足。因动作难度大,南面的巫师是要先学会唱戏,才能学好巫师的。闾山九郎一派,一定要上扬子桥才勾愿,桥摆在左边,师公要穿法衣,戴头扎,有的坛头属师道两教,庆公公做道场都搞,而大多数坛头是专一的巫教,就只庆菩萨,不做道场。以动作和唱腔上看,隆回县方向的巫师粗犷、豪放,而新化县的师公相对优雅一点,隆回方向的巫师劝文唱文唱得挺精彩,能与东北的二人转媲美。

隆回方面一较著名的巫师有邹渔民、周千寿、阳礼林、刘期贵、赵钱喜、伍进军,这些巫师声名远扬,香火兴旺,弟子遍布隆回各个乡镇。刘期贵、曾令兴、曾法坤等人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梅山文化研讨会和相关学术交流。

巫师的法事

巫师的法事活动甚多,大小法事有20多种。小中型法事有:收惊、淘胎、打符、罩钵、谢地安龙、开光立座、拔生替死、画水退煞、画安胎水、催胎水、和合水、蒙心水、止血水、打龙船、赶猎封山开山、漾海、退伤、小回圣帝都督、小回侯亡板桥、打黄坛、回送占卜、烧夜纸、小回天神咒祖、回奉俱天、回灵官雷祖、打长鼓等。大型法事有还庆贺愿、抛牌奏职、奏曹引渡、祈晴祷雨、走猖团庙、庆娘娘、大回天神等。不管是哪样法事,他们的目的和宗旨都是驱邪镇鬼,求神鬼庇佑家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广进。

巫师做得最多的法事是还庆贺愿,又称庆菩萨、庆公公、庆大愿。旧时,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如遇天灾人祸时,往往会认为这是神灵在处罚、鬼神在作祟,所以每当遇病遭灾或生意买卖、耕作养育等出现问题时,就会虔诚地向神灵、家祖公公许下诺言,寻求帮助去灾,愿望一旦实现就需还愿。当然也有不许愿就直接还愿的,只要觉得当年家人平安顺遂就可做还愿法事。法事一般在秋冬季举行,以一天一晚的居多。有时也有两天两晚、三天三夜的。

还庆贺愿一般由一个巫师带一个徒弟完成,若两天两夜的,至少要四个人,选择还愿的日子由主客双方商定,选好黄道吉日,然后由巫师开好疏单(清单),香主按照疏单上的名称逐一备办箱、纸、毛墨、神烛、火纸、土香、香油、鞭炮及鸡鱼肉三牲等祭祀用品。

还庆贺愿集巫师吹、打、唱、跳、武的全部招数,具有宗教和文娱的功能,共有拜经、请神发疏、三场会、庆梅山、降土地、扬子桥、辞圣安神等七场法事。

巫教的教仪、教规、教法

巫教的收徒授教,一般只传自己嫡系亲属,很少收外人为徒。要学巫师,首先要本人乐意,父母同意,再经中介人带去见师傅。师傅要面试其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年龄、文化素质,并与其讲清楚学教的难处。徒弟要表明学教的决心,方可收为门徒,只待选好黄道吉日,再把师傅接至家中,举行拜师典礼,并邀请同门师傅和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作为拜师的见证人。吃罢酒席,然后由师傅讲明收徒的规矩与要求,最后立下投师合同,在场人一一签名画押。

徒弟出师要举行抛牌奏职仪式,类似于今天的毕业典礼。抛,本意为丢弃、撇开,这里引申为传授;抛牌就是传牌授教,奏职就是徒弟已经在师傅处学艺结业,已将其职品奏上玉皇、元皇、老君殿前,正式有职有权了,可正式成为其宗教的继承人。

抛牌奏职也是一项非常有趣味的大型法事活动,它集巫教吹、打、跳、武、唱的精华,场面声势浩大,妙趣横生。巫师廿余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开支之巨大,准备之繁琐,法事之复杂,胜过任何一项法事活动。抛牌奏职有迎接法官、盘道斗法、祭旗游街、发猖破庙、辞别六亲、道台授教、捉鬼入牌、抛牌过法等几项重要法事。

抛牌奏职最后一天举行戒卦仪式。在户外扎立三清大殿,扦立抚州四十八街,传度师父居中而坐,徒弟面师而跪,师父叮嘱有关教规教法,诸如:

只把一生行正教,自有天地不亏人;

一来莫误香主事,二来莫误马前兵;

碗米法事也要去,担米法事也要行;

有也行,无也行,寄信相逢切莫行;

天光喊,天光行;半夜喊,走如云;

莫论琉璃并瓦垢,乌云暴雨也要行;

莫说东家茶好吃,莫讲西家酒好吞;

人家有饭多呷碗,千记莫道月旦评;

人人都有姐和妹,怀内藏针比良心;

老者比做父母辈,少者犹如手足情。

传度师父讲完这些教规教法后,再由左右三清师为新坛徒弟受戒。左右三清师父讲的九皈十戒,十分严厉、苛刻,如若有违,空受无戒。也就是说今后如果违反告诫,这次抛牌奏职就失去作用了。三清师是这样讲的:

一戒为师之人,上敬天,下敬地,出前入后,不得赤身露体,不犯三光五戊;

二戒不要呵风骂雨,污人名姓;

三戒不孝父母,不和兄弟,不友邻舍;

四戒早晚侍奉香火,朔望之日,朝暮持家养老,不得怠慢;

五戒莫忘祖师,不得忘恩负义;六戒香主相请,莫图银钱,莫要言轻语重,不得败人德行;

七戒不要贪酒恋食,一误弟子,二语信人;

八戒场中,投钱落地,莫输打赢要;

九戒十方行归,路逢嫩妇少女,他从上路而过,你得下路而避,擦身而过,若有歹念,空受无戒;

十戒为师之日莫听小言,要广行方便,积德行善。

师傅叮嘱后,传度师傅立于前,手捧一碗饭,上面放只鸡腿,师傅先吃几口,问道:“师傅给碗饭你呷,要不要?”徒弟答:“要。”师傅:“这碗饭拿着是块骨头,丢了是坨肉,呷不呷。”徒弟答:“呷。”师傅即故意用微量香灰把饭弄脏,徒弟要当面吃下,然后师傅戒卦,阴、胜、阳三卦打好后,师傅要把新置法衣、法帽、师棍、师刀、牌带、牛角等法器通过法师交给新坛弟子,供其日后行教施法时使用。最后,过法师、接法师两人联手端着玉皇印,传度师傅拜过后,新坛弟子亦四礼四拜,再由传度师傅经过法师交于新坛弟子久日行用,香火通行。掌坛师又把早就取好的法名、职品用朱红纸写好,为捷报高升、文凭执教,张榜公布。

挖掘整理,去伪存真

历史悠久的师公教至今仍能在不少民众的生活中发挥其宗教文化的重要作用,并且受到日益增多的国内外宗教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这是与它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分不开的,试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旧时,在文化水平和生产力都很低的梅山区域,这些法事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因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拜诵灶王经、关圣帝经、南岳经及唱劝事文等,其中不少内容是宣扬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规劝人们要孝教父母、尊敬长辈、夫妻恩爱、兄弟和睦、邻里团结、辛勤劳动、戒赌戒色等,时至当今,也仍是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

二、能增添创造新生活的动力。在信众中,通过各种驱鬼祈福的法事活动,使他们人财两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愿望,能得到心理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某种满足,从而增添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三、有助于文化娱乐生活的多样化。旧时,这一地区交通闭塞,人们生活枯燥泛味,在紧张的劳累之后或茶余饭后,也需要松弛、闲适和娱乐。通过观看还庆贺愿等法事中优美的傩舞,悦耳的音乐旋律,滑稽可笑的唱做,可达人神共娱的目的。今天也仍可为乡民文化生活增添多样化的色彩。传统味越浓,就越能给人以特殊的品位感。

四、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例如:师公的一些科本和疏格内容,如过牌的牌经书,九申十三奏疏文,以及一些法事的唱词等,反映了乡土社会民众的生活、心理愿望等。又如:存留有气势磅礴的古代战场图像影子的还庆贺愿,整个法事布局安排,从请神启圣的摆设将台,分为上中下三等神袛,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上座是战场的总指挥太上老君在调兵遣将);师公发文疏以后,把各路大军请来,“安营立寨”,通过庆三场会,把兵马进行绕坛操练,再庆贺三硐梅山,把他们训练成一支精锐部队;扬子桥前踩动九州八卦,排兵布阵,勇猛杀敌,待战斗胜利,各路兵马凯旋后,便“辞圣倒纂”把各路将帅兵马送走等等。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特别是梅山地区的军事历史是有参考价值的。

巫教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留了该区域内古代劳动人民生动形象的原始生活画面,有的神秘莫测,用科学都无法解释,有待广大民俗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做更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使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能进一步去伪存真,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作者/刘期贵 图片取自网络

什么是格物?

最近有不少人问起,什么是格物?其实,作为中国人,或许大家都听过格物这个词,但是若被问起格物是什么意思?恐怕很多人就说不上来了。其实,主要因为是格物这个词时代久远,特别是白话文运动以来,我们用古文甚至学古文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少,加之我们古人的智慧确实至精至微,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理解其精要的。

百度上有解释说“格物是探究万物的规律,格“规律”之意”,这种说法太过浅显,自不能尽格物之究竟。我平素喜古文,闲暇之余也会做一些研究,算是略懂皮毛,距离格物的要旨恐怕相去甚远。只是从古人书经出发,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窥得一二,实属有幸!今日分享给大家,冀能抛砖引玉。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的重要问题,是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大学》八条目

《大学》曰:“格物而后知至”。又曰:“致知在格物”。说的是人类知识的获得是以宇宙间一切事物为研究对象的,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舌之所舐,鼻之所嗅,身之所触,各器官对物形成视、听、味、嗅、触五觉,五觉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知识,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结合时空场景而形成实践。

世间万物不论大小、精粗、坚柔、美丑,皆有其用。但什么时候用,什么地方用,如何用?则要视事物的具体情况而定,且事物与时空要相适宜。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古人所谓‬‬事物是指‬事‬和‬物‬,事是事,物是物。在格物的过程中,除了对事理和物理的本身进行研究,还要对事物与时空之间关系的适应匹配做研究。

假设知识是完备的,则无物不可用,无事不可成,宇宙间也便再没有废物与败事了。正如有句话说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就是这个道理。

“格物”的两个学派

格物,古人有不同的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宋明以来,先儒解释“格”字有两大派:

一派把“格”解释为“至”。《尔雅•释诂》:“格,至也”。格物即穷尽事物的道理。要想穷尽我们知道的知识,就要在每件事物上下功夫研究,因为人心天然是有感觉和知觉的,而天下万事万物也没有一个是不具有理的。如果不在事理和物理上下功夫,我们的所知就很有限,便不能彻底弄明白其中精要,更谈不上利用。相反,如果持续认真研究,自然有一天会豁然开朗,一切道理都能贯通,这就叫做格物,叫作知之至。其代表人物是朱熹。

朱熹:格,尽也

另一派把“格”解释为“正”,《尚书·冏命》:“格其非心”。即把“格”解释为去除内心蒙蔽的物欲,格就是正心的意思。革去物欲之私,而天理自见,代表人物是王阳明。目前以第一种解释为主流观点,格物就是穷尽事物的道理,以达到知无不尽的地步。

王阳明:格去物欲

只是大千世界‬事物性质复杂,种类繁多,如果我们不能把事物进行分类,加以分析,然后做对比研究,最后在实践中去应用,就‬‬‬无法将事‬物的性质弄懂吃‬透,‬事情的因果关系也无法弄明白‬。因此研究事物我们一般先用归纳法,先研究一切事物的个别的性质,然后总结出‬事物‬的‬共通原则;再用演绎法,根据归纳法得出的共通原则,再来推理和解释一切事物个别的性质。

什么是‬格物‬?

“格物”就是观察、区分、解析、量度和比较事和‬物,以得出‬事之‬理‬和‬物之‬理的‬过程‬,更深层次‬的‬格物‬还要‬格‬事和物在‬一定‬时空‬之下‬‬‬的‬应用‬场景‬。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大学》第一章就提出本末、先后、终始、治乱、厚薄等相对词。而最后一章里,几乎全章都是量度、比较的语句,用这些相对意义来推定前因与后果。通过这些相对应地词把人类的行为区分个大概,或由因推出果,或者由果而推知其因。根据这些定理、推论用来解释或处理一切事物,就能免于错误。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明进步,都依赖于不断获得科学知识,但若‬要求知识正确与完全,就必须在观察、区分、解析、量度、比较事物上面下功夫。不仅在事和物两方面下功夫,而且还要能将事与物在时空之下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更好的指导人类的实践。而缔造‬这一切灿烂‬文明‬‬的起点‬和‬基石‬正是‬格物‬!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次我们再就如何格物?也即格物的流程和方法来展开说明,敬请关注‬!

欢迎‬关注“程岚”的格物社‬,大家‬一起来格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