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鼠

林冠军(烧鸡世界之我是武林冠军)

时间:2024-01-18 03:22:36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模式创新科技赋能!中山平安三乡建设又添新亮点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 通讯员 曾嘉豪 赖康龙 袁旺

6月14日,中山市三乡交巡联勤合署办公驻地和三乡交通智慧调度室正式启用。中山市三乡镇党委书记郭明星,三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冠军,中山市公安局副局长黄凤葵,三乡镇领导欧阳永恒、蓝雄文共同见证驻地启用,并为三乡交通智慧调度室揭牌。

以往辖区交通是由交警负责,派出所和交警各司其职,没有形成合力,警力相对分散,顾此失彼。交巡联勤合署办公后,民警既管交通又管治安,一警多能优势互补,治安和交通管理实现一体化运行,警务效能将大幅提升。郭明星表示,交巡联勤合署办公模式打破了以往“单兵作战、各管一摊”的常规用警方式,通过加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的沟通协作,实现实时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乡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管理能力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三乡公安分局交通指挥调度室揭牌

三乡交巡联勤合署办公驻地启用后,三乡公安分局交通指挥调度室揭牌成立。据了解,三乡公安分局交通指挥调度室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于一体,整个系统涵盖交通违法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一体化指挥四大业务领域。通过AR鹰眼的“全景+细节”的功能和多维度监控的数据统计,真正实现实景指挥、远程调度、违法数据统计等,进一步优化三乡的交通状况。

郭明星在指挥调度室,还通过实时影像检查备勤人员情况,了解道路交通情况。郭明星表示,三乡镇智慧交通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要继续做好智慧交通文章,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智慧交通体系,发挥智慧交通的赋能作用,进一步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他强调,三乡公安分局交巡联勤大队要保持优良的作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增强责任感,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保护一方平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磊

校对 | 谢志忠

全面育人,办出特色

——在传承与创新中飞跃式发展的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黄志强

黄志强,1963年2月出生,正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首批中小学名校长,福建省首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现任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福建教育学院和泉州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泉州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曾荣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近几年多次为省市同行开设专题讲座,经受辅导的教师有2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级教学评优中获奖;先后撰写了30多篇文章在《教育评论》、《中小学校长》等CN刊物上发表;近几年来他主持的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他担任校长十多年来,在努力办好实验性、示范性,全面发展又有特色的学校工作中,能模范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成绩,他担任校长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福建省文明学校”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正门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坐落于泉州湾畔,清源山下,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创新活力学校,她的前身系190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安礼逊先生来泉州创办的培元小学,迄今已走过116个春秋。近十年来,学校以“乐育教育”办学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办出特色”的办学总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办规范加特色学校;着眼全面发展,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作为学校办学方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一切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一切为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启蒙养正,快乐成长”作为学校育人目标,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落实德育首位,紧紧围绕德育活动主题和学校中心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德育活动,努力打造特色学校文化,积极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学校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终生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宗旨,以“乐育教育”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打造幸福育人之师,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推动学校和谐发展,使学校成为在福建省颇具影响力的教育改革实验校、示范校、文明校、先进校。近十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创新之星、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福建省文明校园等国家和省级荣誉30多项。卢嘉锡、彭佩云两位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先后为学校题词“全面育人、办出特色”,充分肯定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出业绩。

校本培训活动

以师为本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 是学校培养教师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训”活动,是学校培育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渠道。全体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实践中不断磨练探索,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涌现了一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增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形成,发挥优秀教师团队示范作用”成为学校一大办学亮点。学校现有教职工15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1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6人),学校共有6位教师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有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名师各1人,共有83人次获得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名师称号。这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群体成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十年来,有55人次分别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等全国、省市级荣誉称号;有1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教学评优中获奖;撰写了300多篇教育教学的论文在各级各类CN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获奖。

全国心理健康特色校展示上的合影

创建了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的“校本研训”基本形式。附小把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十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以加强教研组活动为载体的校本培训基本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活动,以“培园论坛”为载体,以“五会”(学习成果分享会、研究成果推广会、教学研究讨论会,读书心得感悟会、试卷诊断分析会)为内容,初步形成了、开放、多元的教研文化以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的教研模式,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福建省教研员特级教师黄国才莅校开设专题讲座

创建了以“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拓展比赛”为活动载体的“校本研训”新颖形式。学校要获取不竭的发展动力,提高区域间的综合竞争力,走在教育革新的前列,就必须思考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长期以来,附小积极思考如何打造好青年教师这支有生力量,以此带动学校的造血功能,为学校发展获取不竭发展之源泉。附小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业务技能的锤炼和提高,立足学校实际,认真组织、策划、实施“以赛促成长”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工程,经过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学校确定了“听课评课”、“习作评改”、“语数英等学科拟卷比赛”、“教学创新比赛”、“课堂教学评优”和“新秀选拔”等比赛,鼓励教师积极面对挑战,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活动。

陈静老师受邀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校工作会议开设观摩课

创建了以充分发挥“校本名师”作用的“校本研训”独特形式。学校充分发挥校内高职称教师、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郁的“展示风采、共享成果”的校本教研氛围,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群体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扶持作用,开展了“学习走近名师,感悟真谛”展示活动,举办了高级职称教师和省市学科带头人的专题讲座,举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教学开放周活动。每学期,每一位副高以上职称或省、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都在校本研训中举行专题讲座和案例教学示范。老师们对本校名师的现身说法感受颇丰,他们认为身边名师的言传身教更为真实亲切,给了自己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努力方向。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对外交流活动

发挥了“合作研讨,和谐发展”为主旨的名校示范辐射作用。秉持“合作交流、共享资源、互相促进”的宗旨,附小以“省(市、校)际”研讨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共同探讨教育发展话题。近十年来,学校作为泉州教育对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先后接待了新加坡、德国、日本、港澳台、内地几十个省市教育考察团莅校参观考察交流,尤其是作为教育部校长影子培训基地学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校长,以及本省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近百人到校跟岗培训。同时,学校的优秀教师团队还走进天津、重庆和厦门等地学校交流办学思想,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把“乐育教育”办学思想辐射到省内外各地,深受好评。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办学,共享优质资源,石狮校区和台商区分校的合作办学顺利进行。2016年以来石狮校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借助学校派出的名师带头人这一优质资源,通过推进本部与石狮校区教研互动常态化,师徒结对帮扶等,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现了石狮校区教师队伍素质的稳步提升;通过派出优秀教师到石狮校区辅导兴趣组活动,石狮校区在各项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台商区分校2018年一开办就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二十年来学校以“手拉手”活动为载体,秉持“合作交流、共享资源、互相促进”的宗旨,与泉州市各县市区十几所兄弟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省市级特级教师讲学团和名师送教下乡中活动,承担了多场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展示,充分发挥了学校作为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百年校庆剪影

全面育人 培植可持续校园文化

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实践启迪。学校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或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活动。坚持实施班级升旗制,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组织开展校歌、优秀少儿歌曲、童谣、儿歌的创作演唱和诵读活动,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参观走访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润物无声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先进、讲奉献、懂礼仪、讲文明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近十年来,学校特别注重生态文明教育,以《德育为先 生态濡养》为题报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获得教育部表彰,并拍摄成专题片在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会暨全国德育工作会议上以“视频看现场”的方式分享了学校的典型做法,同时该案例还刊载于《人民教育》公众微信号上,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读书节教师诵读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读书节,在读书节期间举办经典诵读会、制作读书小报等内容新颖、形式精彩、意蕴深远的系列活动,并进行“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让浓浓的读书氛围洒遍校园每一个角落。学校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来校举办讲座,带领学生们徜徉幸福的文学海洋。此外,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市图书馆聆听读书讲座。为展示学校读书节取得的丰硕成果,学校举行了教师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好书推荐会、集体诗歌朗诵等比赛,多次举办读书节成果展,充分展现了师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

每年的班级校园足球联赛

每年的校园体育节开幕式

体育教育成果

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百所示范校,附小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体育活动,充分保证校园1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承办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

举办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学校远瞩地提出“以棋育人、以棋促智”,以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办学思路。学校确定了以象棋为“龙头”,围棋和国际象棋为“两翼”的普及教学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学校“培园杯”三项棋类(团体、单项)赛,做到“人人会下棋,班班有棋队”。近十几年来,学校把三项棋类正式设为校本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具体、科学的教学方法。“并非棋校,却是‘奇校’”,这是宣传媒介对附小办学特色的普遍赞赏。三十年来,附小棋艺活动成绩斐然,引人自豪:在省市级少年儿童三项棋类赛中先后荣获了55次的象棋团体冠军,30次围棋团体冠军,45次国际象棋国际冠军,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至今学校棋社已经培养了1名国家象棋大师,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41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创办体育特色校”成为学校又一办学亮点。

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荣获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荣获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坚持以“科技育人、科技兴校”为宗旨,加强科技教育。从小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校的又一个执着追求。学校重视科技教育的硬件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以活动为载体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校现有专用的科学实验室、制作室、烹饪室、探究室、标本室,还有现代化的数字科技馆和生物地理园。学校不仅重视科学课程的常规教学,而且十分重视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每年都举行“校园科技节”,至今已有24届。通过科普报告会、科普图片展、“红蜻蜓”电视台科普宣传及“读一本科技书,讲一个科技小故事,画一幅科幻画,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写一篇科学小论文或一个奇思妙想”的“五个一”活动,机器人、电子拼图、植物栽培、遥控车模、弹射飞机模型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在第28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学校荣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创新之星”,是福建省迄今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学校。近十年来,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创造发明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环保活动方案设计比赛”等活动,获国家、省、市一等奖的有50多项,省、市二等奖的100余项。“崇尚科学、科技兴校”科普教育的广泛开展成为学校办学又一显著特征。

课本剧《曹冲称像》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

参加泉州市合唱比赛获一等奖(艺术活动)

举行新年音乐会

一年一届的艺术节气势恢弘

艺术教育成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多年来,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和环境,注重艺术特色教育的普及,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艺术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届艺术节,定期开展各类艺术活动,以各种形式吸引全校师生参与艺术实践。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有合唱、舞蹈、小品、课本剧等集体才艺展示,更有器乐、演讲、独唱、相声等个人才能的展示。学校每年举办的迎新文艺汇演、校园“小百灵”歌手赛、校园器乐比赛、“小小舞蹈家”等比赛,为全校学生打造出充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此外,学校巧妙地结合各类庆祝活动开展艺术表演,将艺术元素融入到每年的英语节、读书节、科技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得到美的感受和哺育。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创作的课本剧《曹冲称象》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获得一等奖。以艺陶情,学校文化艺术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近几年来学校应邀多次在福建省美育改革发展推进会上作了题为《走以美育人之路,促学生快乐成长》的学校美育工作经验介绍,获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秉承传统 缔造创新型百年名校

百余年的风雨洗礼,百余年的薪火相传。附小的百余年,是积淀深厚的百余年,一代代附小师生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与汗水才铸就了今日的百余年基业;附小的百余年,亦是推陈出新的百余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学校教育日益完善的不竭动力。秉承创新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百余年附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健康的文化鼓舞师生,全面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硬件设施上,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构建多层面的育人大环境,使学校的先进设施能够物尽其用,成为融入教学活动的鲜明特色载体;教学活动上,引导教师在切磋经验交流学习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做到“润物细无声”,使教育成为一项寓教于乐的幸福工程;校园文化上,努力创造平等、、和谐、友爱、合作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塑造兼具知识、能力与涵养的自我,绽放身心,拥抱童年,使每一位学生在附小的六年光阴都能成为其毕生难忘的宝贵财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2020年是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建校116周年的特殊一年,对于附小广大师生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拥有珍贵积淀,更意味着肩负神圣历史使命。站在这饱含希望的新起点上,附小成员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建设独树一帜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使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更加崭新的姿态,饱满的,昂扬的斗志走向下个百年辉煌!

(执笔: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黄志强 副校长 陈巧亮 )

同植“冠军林” 感恩共奋斗 ——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开展功勋教练员植树活动

春风拂暖催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为“弘扬体育精神,传承冠军文化”,提升集体荣誉感,感恩功勋教练的无私付出,3月10日上午,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举办“冠军林”功勋教练员植树活动。

健儿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所争得的每一份荣耀,都离不开教练员在其身后的默默付出与鼎力支持。在参与本次活动邀请的在宁优秀教练员中,既有曾做出突出贡献、现已退休颐养的杜桂荣等老一辈教练,也有经验丰富、仍担重任的谭洪海等退休不久的知名教练,还有正值年富力强的杨忠、施海荣等骨干教练,以及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杨美萍、张丽、石岩等青年教练。他们作为功勋教练员代表,亲手在“冠军林”内种下了生机勃勃的新树苗,悬挂上象征着荣誉的签名名牌,展现出了训练中心教练团队所传承的奋斗坚守与无私奉献。

在过去一年中赛场表现更进一步、取得辉煌成绩的江苏男子跳远运动员王嘉男、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吴照华,也借此活动为“冠军林”内自己亲手种下的冠军树更换了崭新名牌。

十五运备战周期以来,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树立起“育一流竞技人才、建一流训练基地”的“双一流”发展总体目标,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备战周期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通过在“冠军林”亲手种植树苗的方式,参加活动的众人纷纷表示,借助完善“冠军林”的美好寓意,将继续“弘扬体育精神,传承冠军文化”,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再创佳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夕寅

校对 盛媛媛

十位奥运、世界冠军种下“冠军树”

“争当奥运、世界冠军,你们是最棒的!”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摄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通讯员 周洁彤、黎韵清 昨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冠军精神”为主题的“冠军文化”10周年活动,欢迎冠军回家,邀请学院培养输送的雷声、张雁全、朱俊、马剑飞等10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回母校,与师生共育“冠军林”,为“冠军工作室”揭牌,为师生带来“冠军文化”沙龙的体育文化盛宴。在和师弟、师妹们展开互动的环节,体坛小将们不按套路出牌,频频抛出“疑难问题”,甚至拷问雷声在学院读书时有没有谈恋爱。结果,已经是国家队教练的雷声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题,并勉励师弟要树立崇高的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战。 冠军工作室正式启动 活动当天,广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欧阳资文,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羽毛球世界冠军林燕芬;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谭爱英、院长李国平等嘉宾出席;击剑奥运冠军雷声,跳水奥运冠军张雁全,击剑世界冠军朱俊、马剑飞,蹦床世界冠军蔡琪子,武术散打世界冠军徐吉福,举重世界冠军刘秀华,蹼泳世界冠军吴笑慧,跆拳道世界冠军葛鹏,田径亚洲冠军吉泽标参加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特别为雷声和张雁全举行了“冠军工作室”的启动仪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领导的指示精神,推动体教融合深度发展,学院启动建设了多个“冠军工作室”,促进冠军人才和专业教练“送教到校”,进一步整合、利用现有体育文化资源,发挥冠军示范带动作用,传播体育文化价值。 欧阳资文肯定了学院秉承的“人才强校、金牌荣校、文化兴校”办学理念,将“体育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冠军文化”的做法。2021年是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节点,广州体职院人要继续发挥“冠军精神”的引领作用,深化“校队合一”办学机制,全面提高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谱写广州世界体育名城新篇章。 雷声表示,回到学院就像回家一样,自己读书时的校区没有现在这么大,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早上要在田径场上跑步。“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种植“冠军林”的活动,一晃十年过去了,不胜感慨。”雷声说。昔日广东男花三剑客雷声、马剑飞、朱俊合体,引来师弟和师妹的追捧,大家纷纷邀请师兄在衣服上签名。 40多位冠军种下冠军林 活动现场,学院培养输送的10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与领导、运动员、高职学生共同手植“冠军树”。学院“冠军林”在10年建设中,吸引了四十余位冠军校友的参与,从一棵棵小树苗到今天的一片绿林,倡导时代体育精神,彰显体育文化魅力,引领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校园新风尚。谭爱英表示,今年学院迎来了冠军文化系列活动10周年的盛事。作为“冠军摇篮”,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凝聚了鲜明的体育文化特色和丰富的体育精神内涵。学院将坚持把“冠军林”活动不断地办下去,积极打造更多的校园文化品牌,让这片树林越来越大、越来越绿,让“冠军精神”不断陶冶、启发、激励广大运动员和学生,引导他们刻苦、团结、奋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成长为国之栋梁。 冠军文化沙龙受追捧 当被问及“读书期间有没有谈恋爱”、“训练中遇到困难怎么破”等刁钻问题,昔日冠军选手如何作答成为当天“冠军文化”沙龙活动的“高潮”。 雷声以“为梦想全力以赴”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冠军故事,传授“冠军秘笈”,激励广大师弟师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国家队,征战奥运赛场,拼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为国争光,为母校添彩。 有趣的是,互动环节师弟“不按套路出牌”,居然问起雷声学生生涯的“情事”。雷声的回答很大气,也很巧妙,他表示,人生要树立目标,要为理想而战,如果谈恋爱可以帮助你拿奥运冠军,那谈了也无妨。说完,学子们忍俊不禁,大家也报以掌声,为雷声师兄点赞。 张雁全在应对师妹的难题时表示,训练中遇到困难要多思考,和教练保持良性沟通,这样才能破解困难局面,取得好成绩,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和品质。 冠军校友分别围绕 “弘扬冠军精神,做新时代体育人”、“涵养青年学生和运动员冠军精神,赓续体育人精神血脉”展开热烈研讨,并与青年学生、运动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青年学生纷纷表示,要弘扬学院“冠军精神”,永葆爱党爱国之志,以“工匠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提升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人才。运动员学生则表示,要向冠军师兄师姐学习,刻苦训练、不畏艰难、认真学习,以为国争光为最高目标奋勇前进。 据介绍,冠军讲坛秉持文化的赓续和创新精神,10年共举办了17场,邀请奥运冠军、世界冠军21人次,带训教练员6人次上台与青年学生分享冠军的故事、奋斗的故事,辐射人数达7850人次,获评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李国平表示,学院将继续推动冠军讲坛建设,发展独具特色的“冠军文化”育人模式,以鲜明的体育特色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以“冠军精神”引领和培养具有爱党爱国情怀与远大理想信念的体育人才。

从“并不出众”到一举夺冠 冠军林圳是这样“练”成的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作为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的金牌获得者,跨专业转型的林圳起初并不出众压力大,后来他在备赛中,每天训练超过13个小时主攻尺寸和外观,并克服第一天比赛的小失误争取到更多时间,最终一举夺冠。林圳下一个目标是国赛和世赛的舞台。

跨专业转型起初并不出众压力大

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来自广州市技师学院的林圳今年19岁,是大赛“原型制作项目”的金牌获得者。原型制作项目是指在产品研发中,制作验证合理性的样机的过程。比赛要求选手根据图纸,运用CAD软件进行建模与局部自由设计,使用三维扫描仪和逆向软件对指定零件进行逆向设计,并根据图纸使用普车、普铣、CNC、3D打印、手工等工艺方法制作模型,最后进行装配和喷涂装饰。

项目模块包含原型设计建模、原型工程图、原型制作、原型装饰四个模块,赛程为三天,比赛时间一般为20—22小时。这个项目综合了车工、铣工、3D打印、手工等多个工种的技术,不仅对选手各项技能的技术水平要求高,还需要选手有很强的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在长时间的比赛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才能在比赛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原型的制作。

林圳2019年进入广州市技师学院,就读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刚入学的一次主题班会组织大家参观学校世赛原型制作训练基地,看到基地展示柜中精巧的原型,我惊叹制作工艺之精巧的同时,也对原型制作的技术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林圳说,不久后,他看到学院发布的原型制作项目精英班的招新通知,就毫不犹豫地提交了报名表。经过几轮面试和笔试的层层选拔,终于在2021年1月进入原型制作项目精英班,参加原型制作项目的训练。

“在原型制作项目精英班中,我就是以世界冠军为目标的。”林圳起初比起其他同学并不是那么出众,原本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林圳原型制作项目是跨专业的一次尝试。再加上疫情的各种原因,训练的时间并不很多,因此最开始在精英班中训练时,林圳感到压力非常大,“但压力就是动力,这些压力让我比其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更刻苦地训练,只为从精英班晋级集训队。”

每天训练超过13个小时主攻尺寸和外观

林圳说,备赛期间每天早上8点钟就到达训练基地后立刻投入到训练中,每天的训练时长超过13个小时,一个一个模块地进行技能攻克,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动作和细微的误差,以达到原型的品质和精度。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只为自己能拥有充足的体能和精力应对20多个小时的比赛,最终入选参加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

“每天都要花七八个时小去攻克尺寸和外观两个问题,持续近3个月,实现模型外观光泽度和线条优美,尺寸是精度的要求。”林圳认为,夺冠中尺寸是最主要的,自己能夺冠的优势是手工,做出来的成品线条优美流畅,一眼看上去就有区别。

克服比赛第一天的小失误赢得更多时间

第一次参加原型制作比赛的林圳难免有些紧张。林圳说,比赛第一天在对一个零部件进行铣削加工时,由于工件翘了起来导致一部分过量切削,这打乱了他原本规划好的工作计划,延误了其他部分的制作。

“当天晚上教练们和我商量对策,我也及时调整心态,调整工作计划,以便赶上制作进度。”林圳睡前将今天已完成的部分及第二天将要完成的部分在脑海中一一过了一遍,并为自己加油打气。到了比赛第二日及时调整心态和状态,其他模块的制作比我原计划提前了十几分钟完成,这为他在最后的装配环节调整装配前面出现的问题赢得了充足的时间。最终也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林圳说,今后将会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日常训练中,刻苦钻研技术,继续精进技艺,向国赛乃至世赛的更高的领奖台发起冲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