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仓王爷(仓王爷的生日是哪天)

时间:2024-02-02 10:19:58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内蒙古宝藏丨巴拉根仓 流传于草原 聪明绝顶的正义人物化身

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流传着巴拉根仓的故事。巴拉根仓聪明机智、幽默风趣,可谓是蒙古族劳动人民的代表。如今巴拉根仓的故事,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拉根仓的故事是由许许多多各自独立的,富于幽默感和戏剧性的小故事组成的,思想上给人以启发,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巴拉根仓,可谓是内蒙古的"阿凡提",是具有智慧和正义感,心态乐观的人物,深受草原人民喜爱,传递了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满怀激荡的正义感。"风能刮到的地方,人们都知道巴拉根仓的名字。巴拉根仓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哪里就有许多朋友",这也可以看出巴拉根仓是个有群众基础的小人物,流传成了蒙古族的机智人物故事。长期流传于内蒙古、新疆、甘肃、吉林、黑龙江以及蒙古国、布里亚特等蒙古族居住地区,尤以科尔沁草原为盛。"巴拉根仓"在蒙古语意为"丰富的语言"或"智慧的宝库"。其实巴拉根仓是蒙古族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想象虚构出来的理想人物,并非有其人。

根据草原上流传的巴拉根仓故事,为更好地传承,拍摄了《巴拉根仓传奇》的动漫作品,并根据这个动漫作品,改编了20册《巴拉根仓传奇》卡通画册,以20多个巴拉根仓经典故事为素材。在巴拉根仓故事中,我们摘取了其中两则故事,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族的历史,深刻体会蒙古族文化的精髓。一则是财主摔锅,讲的是有个财主新买了一口锅,骑着马正往回赶路,遇见巴拉根仓,就要笑他说:"巴拉根仓,人们都说你有智慧,你如果能让我把自己新买的这口锅摔碎,你要什么我给什么!"巴拉根仓说:"别说一口锅,就是让你自己的脑袋摔碎也不难,就是今天没工夫!"说完便继续走他的路。财主拦住他说:"你既然能吹牛,就得当场试验!"巴拉根仓生气地说:"哎呀!你这个人怎么像魔鬼一样缠住我不放啊!你不知道北山草甸子上起荒火了吗?把天都烧红了半边,已经死了好几千只牛羊,我正要赶紧救火去哩!"说完催马加鞭就跑。本来那块草甸子上放的都是这个财主的牛羊,财主一听说牛羊被烧死了好几千,心里一惊,手一松,把锅掉在石头上摔碎了。等他知道上了当,赶忙策马溜走了。

另一则是一块臭肉的故事,说一次王爷进城,想带一个精明强悍的人做随从,选中了巴拉根仓。走着走着,日头偏西了,马也累了,人也饿了,便停下来歇脚。巴拉根仓先服侍王爷吃饱喝足了,自己掏出牛肉刚要吃,一不小心,把牛肉干掉在地上了。刚要拣,王爷看见了, 说:"掉在地上的肉是臭肉,一块臭肉还拣它干什么?""是!把掉在地上的臭肉扔下!"巴拉根仓重复了一下王爷的话,跟着他走。两人快马加鞭飞驰,不一会儿就来到城里。这座城可真繁华异常,正当王爷观赏着城市美景时,巴拉根仓乘其不备,用马鞭往王爷马屁股上捅了一下,王爷的马立刻受惊,猛地一窜,王爷头朝下跌了个倒栽葱,摔得他鼻青脸肿,痛得乱叫。巴拉根仓却若无其事地从王爷身旁走过去,东张西望,仍看他的热闹。王爷大怒道:"大胆的奴才!王爷掉在地上起不来,你不来搀扶我,还看热闹,该当何罪?""哎,王爷,你别生气呀!"巴拉根仓慢腾腾地说,"掉在地上的肉都是臭肉,一块臭肉要它干什么!"说罢,催马向前走了。

"巴拉根仓的故事"是蒙古族民间家喻户晓的大型故事集群,是和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藏族的"丹巴叔叔的故事"相媲美的优秀机智人物故事,其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体现出浓厚的蒙古族文化底蕴。"巴拉根仓故事"传承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芒•牧林改稿五次的《巴拉根仓的故事》合集,整合了共计140个巴拉根仓故事,他认为,《巴拉根仓的故事》就是一部生动地描绘出历代蒙古族生产斗争、阶级斗争、风俗信仰以及社会制度各个侧面的生活教科书。正因为这样,《巴拉根仓的故事》如同中亚一带的《霍加•纳斯列丁的笑话》一样,是流传于大漠南北,在蒙古族社会中影响最广、最家喻户晓的民间口头作品。

二月二“打灰囤”习俗的来历

城市里的二月二总感觉不如老家乡下过的有趣,若不是在超市和市场看到各种滋味的炒豆竞相上市,我还真记不得马上就到阴历二月初二了。

儿时的记忆,六十年代初,到二月二这天,大清早,我们还没起床,父亲母亲就忙活起来了。还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二月二我们当地的习俗是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打仓”,有的也叫“打灰囤”,这事多是由有家长来做,我见过母亲“打仓”,她一手是半盆子草木灰,一手拿个旧铁掀头,身体微弯下,用铁掀头把草木灰均匀的洒个大圆圈,这个大圆圈就是粮仓,在中央放一把粮食,家里有的五谷杂粮都放一点,意为五谷丰登粮满仓,大圆圈一侧再用草木灰画两道横杠和几条竖杠,这便是登仓梯,寓意仓高粮满。

有了粮食满仓,就不挨饿了。父母亲从不迷信,但是相信只要“打了仓”就会有好年景,所以一直乐此不疲。

院子里“打仓”完了,再沿着墙根和各门口用铁锨洒一遍草木灰,这是“熏虫”,到了二月二已是惊蛰节气,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天的虫子开始出动了,老家人认为在墙根门口洒上草木灰,便不招长虫(蛇)。

二月二之前的冬天是漫长的、寒冷的,在那缺吃少穿的年月里,冬天对于多数人家来说是难熬的。二月二之后,春风送暖,万物开始复苏,会出现一派生机盎然,日子有了盼头。

记得那时候,村东的那条河从没干沽过,路边的小河沟,水都是满满的,过了二月二,再赶上几场春雨,河水青青,流水潺潺,河堤上杨树露出新绿。那个年代饮食很单调,整个冬天只有自己种的大白菜吃,天暖和后白菜没了就只有萝卜了,萝卜也没有了就啃咸菜了。当田野里开始返绿,我们小孩子就开始去挖野菜,在绿油油的麦苗地里有“曲曲芽”、“荠荠菜”,在河堤上、河沟边,有蒲公英“薄薄丁” ,我们挖回家补充伙食,有两种野草当时就能吃,“溜溜酸”绿色的长叶子像香椿叶,吃一棵酸的咧嘴闭眼睛,茅根的嫩芽叫“谷荻”,拔一棵含苞穗,扒开白嫩的芽瓤,咬一口一股清凉的绵甜,立马感到春天的温暖。

那些童年的野菜、绿叶、嫩芽,填充了青黄不接的日月,让童年更加丰富多彩。后来我想,那些味道有着永恒的穿透力,你看人们为了改变贫困生活,奋斗了几十年,如今瓜果蔬菜充足丰富了,却又想到了苦日子用来充饥的野菜,市场上又出现卖野菜的,有野生的也有种植的,看到这些野菜上市,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过去那绵甜和酸溜溜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少年苦,挖野菜,今日又把野味爱;

春草绿,河水流,天地轮回渡春秋。

(作者,段振业,著名篆刻艺术家,本文由作者授权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农村民俗节日:你们老家正月二十五过填仓节吗?

明天就是农历正月二十五,这天在河北邢台平乡县的老家曾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是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老家俗称“年尾巴节”,也叫“打囤节”,今天专门还搜出一个官名“填仓节”。传说这个节日跟仓王爷有关,大家都知道灶王爷,知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王,好像仓王爷没有灶王爷名气大,所以我就啰嗦几句专门给大家做下介绍。仓王爷是主管粮仓的神仙,我老家那边称呼仓王爷为“仓官”。

在老家风俗里百姓家里供奉的每一个神仙都有专门的神位供奉地点,也都贴有木刻纸印神像,据说是在姜子牙大封神仙的时候就确定好的,把各路神仙安排到了房间和院落的不同位置,比如关公在北屋正堂内北墙上,地藏菩萨在正对院门的墙上,南海观音在院子南墙上,牛马王在牲口槽附近墙上,灶王爷在灶台旁墙上,堂屋外墙是天地三界众神,还有很多我记不太住,最后轮到姜子牙自己的时候发现只剩下房梁上空着,就把自己的供奉道场设在,因此盖新房架大梁的时候,会专门张红纸条,上面写上“姜太公之位”贴在房梁上,之后进行祭拜,祭拜时还要说“姜太公在上,众神避位”,以显示姜太公的地位不一般。仓王爷一般供奉在正屋耳房的墙角处,也就是以前常用来建两米囤的地方。关于“填仓节”来历,在老家两种说法,一说是仓王爷的生日,另一说是仓王爷成神升天日,没有确切的结论,但仓王爷成仙却是有一个故事,我就先讲故事,再讲节日习俗细节吧。

相传在很早很早之前,也不清楚是哪朝哪代,有一次河北地区发生了千年不遇的大旱灾,一连几年滴雨不下,方圆千里河枯井干,别说庄稼颗粒无收,就连小草都不长了。但是当时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根本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不仅不开仓赈灾,还照样征收皇粮,弄得饿殍遍野,民怨载道。当时负责在当地看守皇家粮仓的一位仓官,目睹百姓生活的凄苦,于心不忍,便毅然抗皇命,私自做主开仓赈灾,救活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可是他知道这样做是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绕过他。于是,他等百姓把梁仓的粮食搬空后,就一把火把皇仓烧了,自己也留在里面自焚了。玉皇大帝在听说这位仓官事迹后,为了表彰他造福苍生的功绩,就把他封神为“仓王爷”,让他主管天下百姓粮仓。后来在每年正月二十五,北方老百姓就举办一些仪式,以示对仓官的怀念,同时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这样,慢慢就形成习俗就世代流传了下来。

以我儿时的亲身经历来讲讲我们那边的具体节日习俗吧,每年在正月二十四晚上吃过晚饭后,母亲就开始为第二天的节日做准备了,她会找出一些红纸,剪成边长十厘米左右的方格,然后再这些方纸分别把一些五谷杂粮和钱包起来,做成一个个红包,好在第二天早上派上用场。第二天正月二十五,在早上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往往这时候我还没起床,父亲就早早起床开始打扫院落和屋地,然后把灶膛里的草木灰掏出来,用簸箕或平锹盛好,就开始在院子里和每个屋子里的地面上画直径三到四米的圆圈,我们把这个圈称也代称为“囤”,大大小小的,直到院子和屋地上画满为止,大囤的边缘往往再延伸画出一个梯子的图样,寓意囤很高,可以装很多东西,往囤里装东西的时候要上梯子。这些圈就是囤的象征,真正的囤在过去农家是确实存在的实体的,是用来存放粮食的一种容器,用长久的多是砖砌的,临时点就是用草席子围的,形状大小高低不一,有长方体也有圆柱体,低的直接上面开口好存取粮食,高地需要搬梯子才能装粮食,在底部开一个小口做成闸门取粮食。

囤画完后,在囤中间摆上头一天晚上用红纸包好五谷杂粮和钱的红包,棉花、钱,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这些主要粮食和钱财放在大囤里,小囤里放些豆类,如五色豆(黄豆、绿豆、红豆、白豆、黑豆),但是包钱的红包必须放在屋里囤里,看来就算是象征的钱财也是私密的。之后要封囤压仓,就是找来砖头或石头把每个红包压住,寓意每个囤都装满了封顶了。有比较讲究的家庭,过程会更复杂一点,会再找来一些红纸,用毛笔字写上“福”或“满”,贴在每个砖头上,再往囤中摆放些家常倒腾粮食的农具,如扫帚、簸箕、筛子、斗之类的,正月会更有点韵味。

用草木灰画囤

画囤封囤后要告诉家里孩子,上午在家里行走千万要注意些,要求中午12点“崩囤”前,不能把囤给踢坏了(毕竟草木灰还是比较轻盈的,踩上去或者走路带风就可能把圈给破坏了),所以每到这一天,当时作为爱动男孩子的我行走起来还是有一点制约的。说到“崩囤”,也是有一个仪式的,北方的节日大多是离不开饺子和鞭炮的,正月二十五这天,如果家里不是实在因为生计需要没时间,大多还是要包饺子吃的,饺子出锅时就是崩囤时。首先从一整挂鞭炮里截下一小段,一个个拆散开,在每个屋里院外的囤中砖头下压一个,露出引线,逐个点燃,每个囤听到啪的一声爆破声就好,寓意这个囤里的东西太爆满了,把囤都撑崩了,象征大丰收。最后再把剩余的整挂鞭点燃,寓意家里的囤都爆满崩裂了。随着每家每户的饺子不断出锅,每家都开始点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忽远忽近,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

鞭炮嘣囤

另外我们村里,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家家家户户也是都要到村中大街上集中放烟花的,毕竟是年尾巴,大家都有点不舍之情,作为过年最后热闹,所以场面也是非常的壮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