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帝王之乡(帝王之乡是哪个城市)

时间:2024-01-28 14:27:24 作者:陈情匿旧酒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苏大强”有个帝王之乡,埋着汉代兵马俑,不是省会南京

我是胡恩泰,一个志在发现旅途中美好小细节的职业旅行家。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不错过各种旅游资讯,不迷路。

最近因为江苏十三个地级市支援湖北的热搜,“散装江苏”的概念被大家所认可。这个神奇的省份到底有多散?如果从关于城市历史的文化旅游上来说,有个城市是极特别存在的。

相信说到江苏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省会“老大哥”南京,毕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有“六朝古都”之称,其它城市印象里都是个弟弟,但其实还有一座城市同样历史底蕴深厚,甚至被称为帝王之乡,这座城市就是徐州。

徐州和南京一样,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所以被称为“帝王之乡”,这主要源于北宋文学家苏轼在《上皇帝书》一文中说到:“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可见古时候对徐州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范围可能要比现在大的多。

并且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这段历史地位是要高于南京的。在徐州有一座汉文化景区的狮子山楚王陵就是有力的佐证。之前旅游来到楚王陵,才知道徐州也埋着兵马俑的。之所以发现现在的楚王陵,也正是在1984年的时候,这片荒野上先后发土了4000余件兵马俑,而至今这些兵马俑象征的意义还没有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他们形态各异,井然有序,像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但也像秦始皇兵马俑一样是一支地下军队,成了千古之谜。

徐州的汉代兵马俑之所以没有秦始皇兵马俑这么出名,是因为这里的陶俑个头比例要小的多,而且有些让人遗憾的是,许多兵马俑也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毁坏,甚至是难以修复。

如此看来,徐州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不过在现在社会的传统印象里,徐州虽然归属于江苏,但和我们印象中的苏南地区大不相同。因为这里的风俗习惯、饮食口味等生活上来说,徐州和隔壁的安徽、山东等地有着更高的相似度。

没错它的地理位置也很尴尬,与安徽、山东接壤,甚至从南京方向坐高铁去徐州,都要先跨过安徽蚌埠,才能到达。即便各种被误解,但徐州终究是江苏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有机会,你也不妨来徐州旅游,看一看这个有点特别的江苏大市。

与隆尧有关的成语

与隆尧有关的成语(转发)

诞生在隆尧的成语典故比较多,这是与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多彩的文化分不开的,这些成语集帝王之乡的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它们精妙绝伦、意蕴深刻,增一字谬之千里,减一字南辕北辙,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是言志、寄情、醒世、励人的经典之作。

这些成语典故大多是将一段人所共知的史实或故事,浓缩凝练为寥寥数语,使之更富有哲理,更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更易于流传,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能以古喻今、鞭策后人。丰富的成语典故已成为隆尧地方文化一个极为突出的特色,构成了尧山历史文化的独特风貌。从这期开始简单给大家介绍几个和隆尧有关的成语的来源。

唐尧故土

唐尧,即三皇五帝时期的尧帝。唐尧故土,即隆尧县的柏人城和尧山,就是尧帝建都发祥之地,史书记载:“柏人城,尧所都也”。尧帝,名放勋。十五岁封唐侯,被称为陶唐氏,史称“唐尧”。尧帝是一位贤明的皇帝。在他称帝时划定国土12州,天下太平,民富国强,事业发达。在位70年,后禅位于舜。28年后去世,寿逾百岁。当年尧帝建都的柏人城,留有一座古城遗址。它东接大麓,西控太行,壤连燕赵,南北通达。三面环冈,依山傍水,乃兵家必争之地。几代帝王均在此留下足迹,史称:“柏人德土”。城墙分内外两层,周长8000多米,墙高9.15米,墙厚15.1米,城廓面积4平方公里。原来建有9座城门,东西各设三门,南设二门,北设一门,足见其建筑之宏伟。城西有战国柏人侯李昙墓,城内有汉代张耳阅兵台等遗址。明清时期,还存有关帝庙、五圣庙、白佛寺、大戏楼、钟鼓楼等建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天舜日

尧和舜,都是上古时代的贤明君主。《史记·五帝本纪卷一》记载:“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历史对其做出了崇高的评价。

尧帝年老,不传位子孙,而遍访贤能准备禅让帝位。史书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少年丧母,父双目失明,继母生了个弟弟起名叫象;继母不贤,与象挑唆其父多次谋害舜,均未得逞。舜仍以贤孝待父母,以慈爱待幼弟。尧帝因舜贤孝意欲传位于舜,后在我们这一带考察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因舜有真才实学,又能为民造福,尧将帝位禅让于舜。尧舜两帝时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有“尧天舜日”之称。隆尧县一带作为尧舜二帝的发祥之地,“尧天舜日”这一比喻太平盛世的成语便起源于这里。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尧践帝位50年。他问四岳天下治理的怎么样?好与不好?四岳不作回答;他又问十二牧百姓对国家的看法,爱戴不爱戴自己?十二牧回答说不知道。于是尧就微服到民间私访,他最关心大麓一带,因为大麓是他的始封之地。一日他到了柏人,渡过澎水(一说泜水)走到大麓之阴的田野里。远远听见歌声传来,尧循声而至,见农夫手持“榔头”(一种砸坷垃的工具,形似木锤,且头大柄长),一边砸着田地里的坷垃(尧山一带的农民习惯冬初翻地晒墒,春初平壤),一边唱着:“日头那个出来明了天,老百姓起床到田间。只要是那个日头落了山,老百姓收工回家自轻安。自己那个凿的井泉水,喝到了嘴里甜又甜。自己那个田地自己种,收获的粮食吃不完。全凭俺这两只手,老天爷与俺有何干?”这就是在尧山脚下留传的“击壤歌”。《帝王世纪》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看到民得其乐,高兴得掉下眼泪。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二句诗描写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及赞颂太平盛世。后人用来说明农民早出晚归,过着勤朴、起居工作有规律的生活。日入而息也做日落而息。

大麓弗迷

此语出自《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唐山县志》记载“大麓弗迷,尧之所以试舜也,宣务山为大麓,……以此山为舜纳于大麓之迹”,隆尧西部旧称唐山县,是唐尧始封之地,也是尧“试舜于大麓”的地方,人们为了纪念尧帝在这里的丰功伟绩,后改名为尧山,其中一峰称宣务山,古称虚无山、大麓。《辞源》是这样解释的:“尧纳舜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后人用此语,赞扬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

画地为牢

尧帝十五岁到尧山一带做官,聚民而居,为了更好地管理族民,教育和引导人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于是,尧便命皋陶担任理官,制定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约束人们。皋陶经过认真考察,谋划了一系列的有关社会制度、习俗、文化等全方位的革新方案。“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定"五礼",设"五服",创"五刑",亲"九族",立"九德"。他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

传说有一次,皋陶带着獬豸来到集市上巡视,打从老远处,就听见喧嚣吵闹声。他疾步赶上前,只见一位妇女头发散乱,狼藉地躺在地上。旁边一个泼皮(无赖)口吐狂言,漫天指骂。皋陶大声颇具威严的怒喝他,泼皮一看怒喝的人是皋陶,吓得眼都直了。泼皮早就听说这个大理官和他的神兽的厉害,一下子跪在了地上。直呼:“大人,是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皋陶走上前去,扶起躺在地上的妇女,又怒目投向泼皮,只见泼皮瞌头如捣蒜:“大人,饶了我吧,我再不欺负人了,再也不敢了!”皋陶满脸威严,义正辞严地说:“你若保证以后再也不欺负弱小,我便饶你不死”。说着,拍了拍旁边同样的怒目圆睁的獬豸:“该如何惩罚他?”只见獬豸用蹄子在地上踏出一条圆圈。皋陶朗声笑道:“好,你就在这圆圈内跪三天三夜,这就是你的监狱。”

从此,“皋陶造狱,划地为牢”就作为一段司法佳话,被流传下来,皋陶也被尊称为狱神,被入狱的犯人和狱卒顶礼谟拜。皋陶也被天下李氏尊称为血缘始祖。

雨过天晴

五代时,文治武功俱属上乘的后周世宗柴荣,某次被大臣请示釉彩的颜色。柴荣是这样答覆的:“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因此,这种釉釉色莹润,青中带着淡蓝色彩,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天青色”,是柴窑所烧制的瓷色的典型标志。

柴荣,隆尧山南村人,后周世宗。

“雨过天青”一词逐渐演变为“雨过天晴”,后来引申为比喻情况由坏而渐渐好转,就如同下雨过后,总会有一片如同被清水漂洗过的天。

禁中颇牧

比喻宫廷侍从官中,文才武略兼备者。颇指廉颇,牧指李牧。两人皆是战国时赵国守边御敌的良将。唐宣宗时,少数民族党项族侵扰河西一带,翰林学士毕諴上书,宣宗皇帝大悦,说:“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毕諴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毕諴于任内,多所建树。李牧,今邢台隆尧人,战国时期,赵国的良将,也是赵国晚期唯一支撑赵国危局的一位常胜将军。

(此文为转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