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沟流(沟流的特点包括)

时间:2024-02-05 12:16:31 作者:往事如风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氧化沟工艺,你了解吗?

更多关注公号:环保水处理(hbscl01)

氧化沟工艺也被称为氧化池工艺,是污水处理有机物的一项重要步骤与工艺。氧化沟工艺结合其他工艺对污水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可以实现生物方法除去有机物、脱氮除磷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对于污水处理,开始主要推广氧化沟工艺,氧化沟工艺由于其简易、效果好、环境污染少、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首选工艺。加上氧化沟对有机物的处理较为彻底,因此,氧化沟中流出的污水在有机物降解后可以接入其他工序进而使得污水得到有效净化,其中对接方便,占地面积小,也是其在整个污水处理进程中的一大优点。

因此,氧化沟工艺在我国引进或是新建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引用十分广泛。近年来,由于我国环境污染的压力增大,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提高,氧化沟工艺也面临着更广泛的应用与升级改造,因此,研究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氧化沟的反应原理

氧化沟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项工艺,是一种演进的活性污泥系统,由活性污泥在首尾相连的闭合的曝气沟渠中的循环,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去除,进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氧化沟工艺处理污水的简易技术。

在反应原理上一般采用延时曝气,保持进出水连续,不用初沉池,在沟中所产生的微生物在污泥中得到稳定的存活生长,并在污水曝气净化中发生反应,大大简化了处理步骤。氧化池一般承狭长的首尾相连的环形沟渠形状,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曝气器。

污水进入氧化沟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再通过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作用进而产生曝气推动,使得污水与污泥在闭合渠道内成悬浮状态做不停的循环,污泥在循环中进一步与污水充分混合,其中微生物与有机物充分反应,然后混着污泥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

氧化沟技术特征

氧化沟工艺的技术与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机物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独特工艺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氧化沟可以将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和并且推流。在一个长期的阶段内呈现完全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的特征,而在短期呈现推流循环的特征,氧化沟这种首尾相接的封闭环形反应器中的水流特征有利于提高氧化能力与反应时间,实现充分反应。

2.氧化沟在溶解氧浓度梯度上区分明显。由于曝气设备的定位分区以及氧化沟的结构,使沟内沿水流方向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使氧化沟内兼顾好氧区和缺氧区两个区域,并能够呈现出好氧区和缺氧区的交替变化的特点,在缺氧区可以在污泥中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在好氧区中可以进行有机物去除、硝化作用、聚磷菌吸磷等多项反应,从而实现了脱氮除磷。

3.氧化沟同时具备高能区和低能区两个能量区。在装置曝气设备附近处呈现高能区,有利于氧与液体的充分混合以及氧气的充分移动。同时,在高能区域低能区的交替与差异过程中,在环流的低能区,增加了污泥絮凝的机会,使污泥更好的呈现出悬浮状态。

4.曝气和推流相互混合与分离。在不断的混合分离再混合的过程中,提高了氧化沟的污水与污泥混合的效率,加速了细菌与有机物的结合反应速度,氧化池的运行更为灵活。解决了曝气设备很难同时满足曝气量控制和推流速度大小要求的矛盾,进而大大增加了脱氮除磷效果,提高了氧化沟的处理性能。

氧化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流程

对于不同的污水处理厂有不同的处理流程,对于脱氮除磷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首先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整个净化系统,净化系统中,首先通过粗细格栅,将污水中不同直径大小的颗粒过滤,再经过沉砂池将砂石颗粒沉淀,再通过进水泵房的提取,将没有大直径泥沙颗粒的污水流入厌氧池中。

厌氧池中的反应时间较长,一般认为硝酸盐氮可在厌氧池中发生反硝化反应,实现聚磷菌释磷,污水在厌氧池中与从二沉池回流汇入含磷的污泥,以降低厌氧池中硝酸盐的浓度,并且抑制硝酸盐的反应生成。

从厌氧池出来的污水进入氧化沟,氧化沟中有分进入缺氧区与有氧区,进入缺氧区中的污水,主要进行硝化脱氮反应。进而回流,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

再经过有氧区中的生物反应,有机物进而大量的削减,形成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氧化沟一般加入鼓风机的作用,使得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形成悬浮状态。

氧化沟出来的污泥与污水的混合态液体,进入二沉池,二沉池负责进行泥水分离,污泥的再有回流泵的作用下回流到厌氧池,进入下一个循环处理环节,上清液则作为处理水排放。

再次循环处理的污泥,在充分反应后,其中的除磷细菌利用充分后,进行脱水,制成污泥并状物运出处理掉。

生物脱氮除磷反应

在氧化沟里,主要作用是污泥中的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反应的是否有效,或是效果好坏,主要通过混合液内回流比、污泥回流比、污泥龄三个参数来确定。而影响的因素还有温度、溶解氧浓度等等。

水温一般是根据季节而变的,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的温度来设置混合液内回流比、污泥回流比、污泥龄参数来控制有效的脱氮除磷效果。

反硝化指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反硝化效率与进水有机物浓度,进水碳源是影响系统反硝化的限制性因素,碳源浓度越高,系统的反硝化效率越高,反硝化率的升高有利于除磷去氮效果。

氧化沟工艺的发展展望

一体化氧化沟的建造

氧化沟虽然在整个污水处理中属于一个独立的单元,但是其工艺在前后工序上是连续的。因此,在工艺发展越来越先进的基础上,对于反应的时机与效率的把控会越来越好。

这样就使得一体化氧化沟要集曝气、沉淀功能为一体,这样不但节省了工艺步骤,也能大大提高运行效率。这样的工艺一般要进行氧化沟在形态上的改变,要设置沉淀器以及循环泵,要将沉淀器置于氧化沟的部位进行区分,既不妨碍曝气,又能够有序的进行沉淀。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成本,还能节省净化水质中的能量消耗。

改良型氧化沟工艺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污泥系统除有机物的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良。

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改良应用,表现在以下形式。一是一体化氧化沟的侧沟固液分离技术融合,二是硝化反硝化、三沟串连的融合,三是氧化沟与倒置A2/O的优势集约组合。

氧化沟工艺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投入的增加,污水处理厂不但要给大众服务,还要见到经济效益。因此,在氧化池处理过程中,对于占地、工时、能耗上的节约是污水处理厂需要主要改进的方向。生物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技术有很多,而且在不断的创新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且稳定的应用起来,是污水处理厂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使氧化沟工艺更好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1.提高效脱氮除磷效率,尤其是提高脱氮效率;

2.降低氧化沟的能耗,曝气运行方式对于能源的浪费很大,很多是无用功,因此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3.研制新型曝气循环设备,提高氧利用率;

4.提高自动化监控与数据采样水平;

5.合理加入填料,实现膜法和泥法的联用技术。

6.提高氧化沟工艺高效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词家鼻祖李白:一首《菩萨蛮》,脱尽人间烟火气|周末读诗

在文人词出现之前,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已于唐代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曲词,或因浮艳,或因粗俗直露,或因其他,而后渐渐式微,乃至失传近千年。直到1900年,考古探险家发现了敦煌石窟,民间曲子词才重见天日,后经学者搜集整理而有《敦煌曲子词集》。

民间曲子词究竟长什么样?来看一首《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自唐玄宗时代传入中国,至五代仍是最流行的教坊曲调,数百年间填词者众。可以看出,此词命意构思本自汉乐府《上邪》,比喻造语朴拙直率,确乎民间本色,亦为可喜。

若与唐代诗人的《菩萨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其美感的巨大差异,比如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很明显,民间词如乔妆村妇,文人词如仕女闲都。

01

读诗是一种呼吸练习

在开始本期阅读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读诗与呼吸。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呼吸。今天的科学已经证实,地球是个有意识的生命体,无时无刻不在呼吸。《老子》第五章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风箱,虚空之中,气在流动,生生不息。《庄子·齐物论》也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风就是大地的呼吸。浪潮是海的呼吸,光合作用是树木的呼吸。气功、太极、瑜伽、跑步,我们自身的很多奥秘都关乎呼吸。

音乐是呼吸,诗是呼吸。五言诗的节奏,二三或二一二、二二一,例如“山青花欲燃”、“风雪夜归人”,七言诗的节奏,四三或二二三,例如“一片孤城万仞山”、“客舍青青柳色新”,皆是诗句内部的呼吸。诗的节奏就是意识和感觉的节奏。作为一种诗体,为乐曲而写的词,与呼吸的关系则更为紧密。长短句之长短,就是乐句的换气节奏,舒长或紧促,传递出感情的跌宕起伏。

读诗读词,与听音乐类似,真正感发我们的,不是意思或思想,而是文以气为主的“气”。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应物者也。最好的读诗就是听之以气。

什么是气?气就是能量。读诗是一种能量联结与交换,文字及其表达的方式,承载着万物与诗人心灵的能量,读者以自己的密码将之激活,即可感应乃至创造出新的能量。

对我来说,这就是读诗的秘法,玄妙而简单。我们要做的只是关闭头脑,放松身心,用直觉和想象力开启能量的超时空之旅。

明 佚名《寒山图》

02

脱尽人间烟火气

/ /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如果编一本文人词选,压卷之作当推这首《菩萨蛮》。第一部文人词《花间集》之所以未选,以太白生不同时,花间选词皆出自五代,故此词不得列入。

此词作者公认为是李白,究竟是否,历来尚存争议。明代学者胡应麟等认为此乃晚唐之作,嫁名太白罢了。问题是如果出于晚唐,为什么要假托时隔遥远的李白呢?更为可信的证据,来自宋僧文莹的一则笔记:“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不知何人所写,复不知何人所撰,这首词的出身可谓扑朔迷离。然而抄至长沙后,在古集中印证系李白所作。以气察之,亦非太白手笔不能为也。唐人作长短句,本滥觞于古乐府,而乐府乃太白之擅场,填词自然也非同凡响。词虽创自六朝,实成就于《菩萨蛮》与《忆秦娥》,故千古论词,皆以李太白为鼻祖。

读太白乐府,无需吟诵,也能感觉到一种舒适而迷人的呼吸,不配乐而有音乐的效果和境界。比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句子的长短参差俯仰变幻,句与句之间的提携顾盼交错回响,都能激起我们本能的音乐感受。

再如《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行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即使不加标点,即使加了标点,读的时候,在气的带动下,你自会知道该在哪里停顿,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也会自然被你呈现出来。

没有乐府圣手的实力,就不会有太白的词。此词情致遥深,恍若藐姑仙子,使《菩萨蛮》瞬间脱尽人间烟火气。至于词中所咏,究竟是闺情还是羁旅,我们且读且寻味。

“平林漠漠烟如织”,先跟从文字,把自己代入望远的视角。这句可以解释为“平原上树林一片迷蒙,暮霭浓密”,但最好不要解释,只管念出一个个词,去回忆或想象这样的暮景,置身其中,此时你是什么感受?也许不可言说,那感受就是诗。

再看“寒山一带伤心碧”,读诗须知,每个字不仅有其意思,更有其温度、形状、颜色、气味和表情,而这些才是真正唤起我们感受,并在潜意识中产生联结的所在。寒山是怎样的山?和冷山一样吗?我感觉寒山有些枯寂,又有些清幽。“一带”将之视觉化,寒山一带如屏障,横亘在天边。伤心碧,“伤心”是当时的日常用语,表示程度极甚,如今四川方言中仍在使用。愁苦可说伤心,美丽亦可说伤心,比如杜甫的“清江锦石伤心丽”,南唐冯延巳的“波摇梅蕊伤心白”。寒山一带伤心碧,从语法上讲,就是暮山真青啊,但语义却不止于此,暮山的青,青得真叫人伤心呢。

以上两句,视角来自词中人,即下面出现的“有人”。“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此人是谁?既在高楼上,且下片说“玉阶空伫立”,看样子是望远怀人的思妇。也有说法认为,这首词题于鼎州沧水驿楼上,那应当是某个行役的游子,抒发羁旅思归之情。在此取思妇说,原因是高楼玉阶非邮亭驿舍所有,所以不可能是行役思归的即景题咏,再说古代题于驿亭庙宇的诗词,也不一定都是题者现作,也可能题写他人之作。

“暝色入高楼”,这句甚好,可感知伫立之久,忘记了时间,暮色悄悄地渗入。“有人楼上愁”,我们刚看到有人,此人也似乎刚回到自己。“有人”带出了真正的叙事视角,即作为旁观者的第三人称视角,词中所见所感皆来自楼上人,而由词作者为其代言。

下片的“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暮色笼罩,宿鸟飞叫着归巢,有没有感觉到伫立者心中的颤栗?暮色苍茫,无家可归的人,仿佛被众神遗弃。

末二句将视野推远,长亭连短亭,并非望中之景,而是楼上人的意想。何处是归程?道途漫漫,归期无望。

南宋 萧照(传)《春江花月夜》

03

千古登临,观止之作

/ /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

忆秦娥,又名秦楼月、碧云深,词牌名即出自李白此词,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故名。秦娥典出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萧史善吹箫,能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儿弄玉妻之,为造凤楼,教弄玉吹箫,数年后有凤来仪,二人乃乘之仙去。诗词中常以秦娥指恋情中的女子,以秦楼指妓馆或所慕女子的居处。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从听觉开始,低沉悲凉的箫声,呜呜咽咽弥漫开来。按照语序,箫声在先,秦娥梦断在后。乍醒之际,听见有人吹箫,月光皎洁,恍惚如在梦中。另有读法认为,先写箫声,后出吹箫人,是秦娥梦断后在月下吹箫。两种读法各有意境,亦可以梦断为隐喻。秦娥还是秦娥,秦楼也还是秦楼,又都不是了,仙侣一去无踪,空留旧人与旧楼。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秦楼月”的反复,虽是词调的格式要求,但在此更起到转场的作用。明月长相忆,自月色外,又添出柳色,添出伤别,何其惨戚迷离。

下片过拍更是神来之笔,“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陡然转向更辽阔的时空。乐游原在长安城东,地势高平,可俯瞰全城,每逢佳节,京城士女多到此游赏,乃当年极盛之地。咸阳古道是汉唐时期自长安通往西北的要道,从军、经商的必经之道,“古道”一词,引人多少岁月遐想。清秋节,音尘绝,冷清寂寥,悲壮荒凉。

复以“音尘绝”,悲感愈深。最后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被王国维先生评为“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古人登临,见天地之茫茫,每多盛衰兴亡之慨。太白在此不发议论,抒情亦节制到近乎零度,只此八字,纯以气象胜,无限感怀尽寓其中。

《忆秦娥》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个时空并行。视角不必局限于秦娥一人,实质上秦娥也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天下所有离别相思之人,伤逝的也非一时之事,而是古往今来一切世事。秦汉会消亡,那么唐朝也会,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现代诗人卞之琳有一首《音尘》,最后几行这样写:

如果我的座椅是泰山顶,

在月夜,我要你猜你那儿

准是一个孤独的火车站。

然而我正对一本历史书。

西望夕阳里的咸阳古道,

我等到了一匹快马的蹄声。

诗题“音尘”以及诗中的历史感,显而易见与太白的《忆秦娥》互文。将汉语新诗带向成熟的卞之琳,以他深刻的哲学意识,常在诗中将时间和空间叠加,从而使其互相映照并揉合,比如这首《音尘》,以及《断章》《距离的组织》《鱼化石》等。

绿衣邮差送来的信,使诗人浮想联翩。他打开地图寻找友人指示的方位——一个小黑点,那被压缩的空间在他想象中变成一个火车站,且经过了时间的变形,因为他正对着一本历史书,空间又即刻穿越到古代,西望夕阳里的咸阳古道,他等到了一匹快马的蹄音。

作者 | 三书

编辑 | 张进 李阳

校对 | 张彦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