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日中必彗(日中必彗, 操刀必割)

时间:2024-01-18 00:17:09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姜子牙《六韬》十句经典名言,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六韬》相传是周朝的姜尚(姜子牙)所著,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所以又称《太公兵法》。

1、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出自先秦《六韬·文韬·赏罚》。贵,贵于。信,讲信任。必,坚决。行赏的人贵于讲求信任,施罚的人贵于执行坚决。这句话说明赏罚贵在执行到位。

2、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军势》。利,指有利形势。时,时机。善于用兵作战的人看到有利的形势绝不会放过,遇到适当的机会决不会犹豫不决。这句话说明用兵之人要善于抓住有利战机而且行事要果断。

3、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将威》。将,将领。诛大,指惩罚地位高的人。威,威严。赏小,指奖赏地位低的人。明,明智。将领以惩罚地位高的人为有威严,以奖赏地位低的人为明智。这句话说明治军者不畏权势,公平、公正行赏罚,才能真正显示出其威严与明智,才能服众而赢得信任。

4、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出自先秦《六韬·武韬·发启》。大兵,指伟大的军队。战争获得全胜不必经过战斗,威武之师所向披靡,自己不会受一点点创伤。这句话说明与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相同,强调用兵作战要以智慧取胜。

5、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军势》。居,指军队停下待命。挠,扰乱。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驻扎待命而不会被扰乱,看到有取胜的机会就立即行动,不能取胜时就主动停止。这句话说明用兵作战要根据情势变化灵活处理,该停则停,该战则战,该止则止。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疾如流矢,击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奇兵》。疾,快。如,像。流矢,飞动的箭。发机,指弩机发射。所以,用以。军事行动快如飞箭、出击像弩机发射,是用以破除敌人精微的军事谋划的。这句话说明速度是破解敌人任何军事谋划。

7、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出自先秦《六韬·文师》。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天下是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8、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出自先秦《六韬·守士》。彗:本意指扫帚,这里是指洗刷晾晒之意。正午的时候,要赶快晒衣服,手里拿着刀,九要赶快去割肉。比喻不要错过机遇。

9、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出自先秦《六韬·军势》。最神妙的行动是出其不意,最好的谋略是不能被敌人识破。

10、大智不智,大谋不谋。

出自先秦《六韬·武韬·发启》。大的智慧让人看不出智慧,大的谋略让人觉不出是谋略。这句话说明军事谋略的最高境界,颇与老庄思想有相通之处。成语“大智若愚”,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古人大智慧 照耀千古——《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文韬·文师

作者:姜子牙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重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文韬·盈虚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橼、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粮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共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

文韬·国务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官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文韬·大礼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 

太公曰:“为上惟临,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陷。为上惟周,为下惟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听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蔽矣。” 

文韬·明传

作者:姜子牙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文韬·六守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文韬·守土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慧,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于世。”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文韬·守国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文韬·上贤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文王曰:“愿闻其道。” 

太公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曰:“善哉。”

文韬·举贤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文韬·赏罚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文韬·兵道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武韬·发启

作者:姜子牙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营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

武韬·文启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而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明彰。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武韬·文伐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武韬·顺启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为天下?”

太公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

“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

夜读|一些“光念出来就特别美好”的词语,送你

来源:河南法制报

中文的美

不仅在可看、可品

也在可听、可读

有一些词语

真的光念出来都觉得特别美好

一吟一诵 画面即出

准备好了吗

一大波画面感十足的

“绝美之词”正在靠近……

01 漱石枕流

枕着流水,以石漱口,指隐居生活。

这个词乍看有些费解,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是这样记载的:

孙子荆年轻的时候想做个隐士,他本来要对王武子说“枕石漱流”,却因为口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水可以枕靠,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枕流,是为了洗净耳朵;漱石,是为了磨砺牙齿啊。”

02 暮云春树

傍晚的云霞和春天的树,常用以表示思念,暮云春树表达的便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是杜甫《春日忆李白》里的句子,大意是说:现在我在长安,渭河旁边的树已经绿了,你正在江东,看着落日的云霞,我们唯有互相思念。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共同品论文章呢?

03 落月屋梁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屋梁,仿佛照见了你的容颜,同样是用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又是一首杜甫怀念李白的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杜甫和李白因诗相交,感情深厚。

04 雪泥鸿爪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来去无定的惆怅和对往事的眷恋,都在这四句里了。

05 坠兔收光

落月将光收回去了,指月亮落下。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一个“收”字,真是极妙。

06 花晨月夕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比喻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这番清雅光景,是清代的汪汝谦在《画舫约》中记录的。

07 暗香疏影

清幽的香气,稀疏的枝影,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也指代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的这句诗,意境真的绝了。

08 晨钟暮鼓

早上敲钟,晚上打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的话。

无论是李咸用的“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还是陆游的“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都给人一种岁月悠悠之感。

09 酒酽春浓

酒味醇美,春意盎然,形容美好圆满的时刻。

“酒酽春浓琼草齐,真公饮散醉如泥。”唐代诗人曹唐的这句诗,把文人的风雅之韵写得甚是到位。

10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11 冰壶秋月

心如冰清,和秋天的明月一样洁净,比喻品格高尚。

苏轼《赠潘谷》中“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一句,就是说哪怕布衫漆黑,也不影响品格的高洁。

12 红炉点雪

红炉上着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一经点拨,立即悟解。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用“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一句,将这妙趣写了出来。

13 餐云卧石

饿了就以云为食,困了就卧石而眠,指代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明代诗人袁宏道《隆中偶述》中就有一句:“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

14 林下清风

这个一看就让人觉得清风拂面的词,指的是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明末清初弹词作品《天雨花》中有一段很美好的描述:“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种文雅可观……言谈举止,都带些林下清风。”

15 望岫息心

看着遥远的山峦巍峨,尘念也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心浮气躁的时候,看看远山吧,也许能让人平和不少。

16 莺飞草长

黄鹂满天飞,草木齐生长,形容的是明媚的春景,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南朝梁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一句,将春天写得生动而葱茏。

17 倾盖如故

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指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交一样。

“白头如新”(有的人哪怕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常和“倾盖如故”放在一起说,一对比,后者显得愈发美好和幸运。

18 秉烛夜游

手持蜡烛,在夜间游玩,比喻及时享受快乐,也指珍惜时光。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中的这一句,总觉得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洒脱和浪漫。

19 珠零锦粲

如珠玉之铿锵,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辞华丽。

《魏书》中有“口吐琼音,手挥霄翰(指毛笔),弹毫珠零,落纸锦粲”之句,用词非常华丽。

20 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晋代潘岳的《杨荆州诔(lěi )》有“草隶兼善,尺牍必珍。足不辍行,手不释文。翰动若飞,纸落如云”之句,读完只能说,又学到了一点夸人技巧!

21 浮翠流丹

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看到这个词的第一反应是:用来形容故宫好像很合适啊!

22 雾锁烟迷

如字面表达的那样,指的是被云雾所遮蔽,但这个“锁”和“迷”实在是用得太好了。

23 渊清玉絜

如深潭一样清澈,像玉一样高洁,比喻人品高尚。

《三国志》有语:“渊清玉絜(同“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

24 光风霁月

雨过天晴,万物明净,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时局太平清明。

黄庭坚的“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真是实实在在的夸人金句,换个名字就可以直接挪用了。

25 河清海晏

黄河水清澄澈,大海风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

实在太喜欢这个词了,多列举几个:

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唐·顾况《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明·吴承恩《西游记》:“礼貌庄严风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

……

这些念起来就觉得美好的词,

大多美在用词精巧,风月无边,

若抛开这一层去说人生最好的词,

也许还可以加上这三个:

失而复得、虚惊一场、久别重逢。

有多好呢?

好像只是轻轻念一念它们,

心里都会涌上一种幸福。

那么,

一并送你,也真心祝你。

征稿

@全省政法干警和广大网友们,想一展你的文学才华吗?现在机会来啦!“河南法制报”微信公众号开办的夜读栏目将是你的舞台。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附上作者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两种投稿方式:

1.关注“河南法制报”微信公众号,回复“夜读投稿”;

2.通过邮箱362642362@qq,注明“夜读投稿”。

来源:央视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杨淑芳

往期夜读推荐

夜读|如果人生只有24小时,你现在几点?

夜读|中国古代大家的十大经典名句

夜读|极简生活,是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

夜读|11个“人生之问”,每一个都够有力

夜读|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有风

夜读|那些不声不响就把事做了的人

夜读|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夜读|十二字以内的“神仙短句”,绝!

夜读 | 向快乐出发

本文来自【河南法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姜子牙《六韬》十句经典名言,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六韬》相传是周朝的姜尚(姜子牙)所著,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所以又称《太公兵法》。

1、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出自先秦《六韬·文韬·赏罚》。贵,贵于。信,讲信任。必,坚决。行赏的人贵于讲求信任,施罚的人贵于执行坚决。这句话说明赏罚贵在执行到位。

2、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军势》。利,指有利形势。时,时机。善于用兵作战的人看到有利的形势绝不会放过,遇到适当的机会决不会犹豫不决。这句话说明用兵之人要善于抓住有利战机而且行事要果断。

3、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将威》。将,将领。诛大,指惩罚地位高的人。威,威严。赏小,指奖赏地位低的人。明,明智。将领以惩罚地位高的人为有威严,以奖赏地位低的人为明智。这句话说明治军者不畏权势,公平、公正行赏罚,才能真正显示出其威严与明智,才能服众而赢得信任。

4、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出自先秦《六韬·武韬·发启》。大兵,指伟大的军队。战争获得全胜不必经过战斗,威武之师所向披靡,自己不会受一点点创伤。这句话说明与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相同,强调用兵作战要以智慧取胜。

5、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军势》。居,指军队停下待命。挠,扰乱。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驻扎待命而不会被扰乱,看到有取胜的机会就立即行动,不能取胜时就主动停止。这句话说明用兵作战要根据情势变化灵活处理,该停则停,该战则战,该止则止。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疾如流矢,击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奇兵》。疾,快。如,像。流矢,飞动的箭。发机,指弩机发射。所以,用以。军事行动快如飞箭、出击像弩机发射,是用以破除敌人精微的军事谋划的。这句话说明速度是破解敌人任何军事谋划。

7、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出自先秦《六韬·文师》。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天下是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8、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出自先秦《六韬·守士》。彗:本意指扫帚,这里是指洗刷晾晒之意。正午的时候,要赶快晒衣服,手里拿着刀,九要赶快去割肉。比喻不要错过机遇。

9、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出自先秦《六韬·军势》。最神妙的行动是出其不意,最好的谋略是不能被敌人识破。

10、大智不智,大谋不谋。

出自先秦《六韬·武韬·发启》。大的智慧让人看不出智慧,大的谋略让人觉不出是谋略。这句话说明军事谋略的最高境界,颇与老庄思想有相通之处。成语“大智若愚”,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六韬|文韬·7守土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 :“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①,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③,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④;荧荧不救⑤,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⑦。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⑧。”

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⑨。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注释】

①国柄:喻指国家的。下文“无借人利器”的“利器”,所喻指的同此义。

②无掘壑而附丘:壑,深沟。附:附益,增添。 壑本在下,丘本在上,全句喻意为不要损下而益上。

③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汉书·贾谊传·陈政事疏》:“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彗,通“熭”,曝晒。此处或为贾谊误记出处,引的实为《六韬》而写成了“黄帝曰”;或为此二句本是古代谚语,另有已佚古书记为黄帝语,而《六韬》也用之。

④涓涓不塞,将为江河:涓涓,细流。《后汉书·何敞传》:“塞其涓涓。”李贤注引《周金人铭》曰:“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可见也是周代盛传的一句格言。

⑤荧荧:小火。

⑥两叶:指小苗初生的芽叶。

⑦斧柯:柯,斧柄。此处“斧柯”连用,只指斧头,“柯”字义隐。

⑧正 :通“政”。

⑨纪:道。《吕氏春秋·孟春纪》:“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高诱注:“纪,道也。”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守卫好国土?”

太公答道:“不要疏远宗族,不要怠慢民众,安抚周边邻国,控制四方势力。不要将国家权力交给别人,如果将国家权力交给别人,自己就会丧失威权。不要挖掘深谷以增高山丘,不要舍弃根本而追逐末节。

到了晌午必须及时晾晒东西,拿起刀子必须及时切割物品,手中持有斧钺必须及时征伐。到了晌午却未能及时晾晒东西,这就叫丧失良机;拿起刀子却没有及时切割物品,就会失去有利的时机;手持斧钺却没有及时征伐,坏人就会来施暴。细小的水流不加堵塞,将会汇集成江河;微弱的火星没有熄灭,就会蔓延成熊熊大火而无可奈何;草木初生时不除去,一旦长成大树就要用斧头才能砍掉。所以君主必须致力于国家富足,国家不富足就无法讲求仁义,不施恩泽就无法团结宗亲。疏远宗亲就会受害,丧失民众就会败亡。不要把国家权力借给别人,将国家权力借给别人就会被人所害,最终身死国灭。”

文王问道:“什么叫仁义?”

太公答道:“所谓仁义就是敬爱民众,团结宗亲。敬爱民众,民众就会和谐,团结宗亲,宗亲就会欢喜,这就叫做仁义的准则。不要让人夺去你的威权,要依靠人心的明察,顺应天道的常理。对于顺从你的人,要以怀柔姿态去使用他;对于反对你的人,要动用武力去消灭他。国君无所迟疑地敬奉这些原则,天下就会和顺服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