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年年有鱼什么意思(年年有鱼什么意思,大年三十可以吃完吗)

时间:2024-01-02 04:41:04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宁品读】年年有“鱼”

从前,乡里人家办酒请客,往往是摆开八仙桌,端上八大碗。八大碗吃的不光是味道,更多的是风俗。

以里下河一带为例,八大碗上菜顺序基本固定,最后一道菜一般是红烧鱼。桌上人都明白,酒席已接近尾声,所谓“鱼到酒止”,下面就是主食米饭了,至多再来一大碗青菜豆腐汤。酒席上的鱼,客人一般是不会动筷子的,要给主家留着,图个吉利,表示“年年有余”。有些地方更加简化,让端菜的用托盘托了一碗红烧鱼,经过每张桌子,巡回绕场一周,一边高声叫道“鱼到了”,转身下去。这道菜并不上桌,但也的确出过场了。

红烧鱼多用鲫鱼,一些地方俗称“刀子鱼”,以其头小身扁、形若刀状而得名。放眼淡水鱼类中,鳑鲏、罗汉狗子这些小杂鱼根本拿不出手,而鳜鱼鲈鱼之类又稀罕金贵。鲫鱼大小适中,体形匀称,摆上桌子既实惠又体面。

里下河地区沟渠纵横,水网密织,号称鱼米之乡,但平时种庄稼的大多没空捉鱼摸虾,就算花工夫去撒网垂钓,也不易弄到巴掌大筷子长的像样的鱼。家里来了亲戚朋友,要吃鱼还得去买。一碗摆得上台面的红烧鲫鱼,在平常实属奢侈。即使办酒席的人家,也同样是能省则省。一碗红烧鱼,摆摆样子走个过场,说到底还是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吃不起。

做红烧鱼这道菜,各地烧法大差不离。淮扬厨师掌勺烧鱼,除了葱姜蒜之外,一般别无其他料头,也不放辣椒花椒之类。至于佐料,油盐酱醋大致必不可少,家常红烧鱼也是如此。那时村里的合作社有糖色、酱这些东西卖,家里若要做红烧鱼红烧肉,大人会掏出一角纸币,差遣小孩,拿了两只搪瓷缸子去各打一些来。有了糖色和酱,做出来的红烧鱼色泽深红油亮,味道鲜香醇厚。如今很少看到哪里卖糖色的了,都是自家现熬现做。

无论是逢年过节自家吃,还是大摆宴席待客用,红烧鱼大多都是事先做好,摆在堂屋里的条案上,一旦需要随即端上。临时可搁上几根香菜,点缀一下。寒冬腊月,因要讨个口彩,一盘红烧鱼几次上桌均能全身而退,过了几天仍是原封未动。直至鱼身渐已发硬,终于非吃不可了,也无须回锅,倒上一勺香醋,浸入鱼肉鱼冻,入口也有滋有味。

酒席上的一碗红烧鱼都是两条,而且要选一般大小。每条以五六两为宜,三四两尚可,不能太小。出锅装盘时,两条鱼鱼头朝向一致。有些地方规定更加细致,若是婚宴,两条鱼非但并排摆放,还须对称,但要求鱼腹相接,绝不可背靠背——如此会不吉利,预示夫妻将来背道而驰,生活不谐。其他宴请则与婚宴有所区别,两条鱼以腹背相连的方式摆盘。

鱼到桌上,摆放的方向又很重要。有些地方的风俗是,鱼头象征着至高无上,因此将鱼头对准主宾,而且还要为此喝杯鱼头酒。而里下河一带有些乡村则迥然不同,不可将鱼头对准一席的主宾,而是以鱼背相向,以示敬重;吃到中途,一面的鱼肉吃完了,倘若桌上有常年弄船的,最好勿将鱼身翻转,或者即使要翻,也必须避开忌讳,不可说出这个“翻”字。非说不可,可以换个词,比如念叨一句“掉个樯”之类的。吃到最后,却不能光盘,至少要将鱼头鱼尾留着,意为“有头有尾”,这是对主家的一份殷殷祝福。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广袤的里下河平原上,不同乡村的风土人情各有差异,得讲究入乡随俗,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来源:上海长宁

大年三十 大吉大利鱼

过年要吃鱼,寓意“年年有余”,那么过年吃什么鱼呢?

大年三十吃鲤鱼

逢年过节,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取其“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增添喜庆气氛。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佳,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

中医认为,鲤鱼味甘性平,入肺肾经,补脾健胃,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消化功能不好或有水肿症状的患者,都可多吃鲤鱼。春节虽渐暖,仍需要润肺降燥,也应吃些鲤鱼。鲤鱼加入冬瓜或赤小豆,可利水消肿;与赤小豆搭配,是一个古方。

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区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吃过鱼后,口里有味时,嚼上三五片茶叶,立刻口气清新。

晨读丨年年有鱼

大约是2005年腊月,父亲来电要我回家过年时顺便买尾鲤鱼,末了还叮嘱“千万不要忘记”。

我嗯嗯地应承着,心里不免嘀咕:老家在横锦水库上游,一年四季不缺鱼腥,为何偏要鲤鱼呢?

疑惑是鱼摊老板帮我解开的。从菜场返回的途中,一篇《过年鲤鱼贵》的腹稿匆匆打就,并投寄报刊。却不想,半月之后接连传来喜讯:《过年鲤鱼贵》不仅在《金华日报》“春节·春意”征文比赛中居2篇一等奖之首,还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联谊报》等报纸副刊采用。北京市崇文区、安徽省蚌埠市实验中学等分别将它选作初三、初二年级“现代阅读”范文,并入选期末考试试题。

回头想想,不是文章写得多么隽永秀美,实在是天时鱼美人和之故。

国人过年,过的是温暖感和仪式感,尽管现在大家都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但谁又能淡忘那些蛰伏心底,对于家、对于团聚、对于年夜饭的情感和味觉上的期待呢?即便是餐桌上的一尾鱼,虽然类似于舞台上的“龙套”,但不可或缺,甚至颇有讲究。

除夕之鱼,笃定是“全鱼”,通常最后才上桌。这年头,年夜饭大多很丰盛,“全鱼”后上,既可避免“误食”,还有“连”“余”之意。因为“鱼”“余”谐音,“年年有鱼”不仅代表富足盈余,还象征降妖除鬼——餐桌上是招财,餐桌外则镇邪。

红烧全鱼上桌,只看不吃,当然是一种“辜负”。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有些地方革故鼎新,鱼可以吃,但仅限于中间部分,留下头尾到初一,意谓“有头有尾”。有的人家不差钱,干脆准备两条鱼——年三十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竟也吃出“连年有余”的好意头。度娘还说,湖北、台湾等地,要把鱼留到大年初三——留得越久越富有。

老家潘庄接壤东阳北乡,除夕之鱼能看不能吃。年初一中午,全鱼上桌拆散——呵呵,鱼冻下酒,妙不可言。

种种习俗,大多是祖辈传下的,似乎一成不变。让我思虑不清的是,既然年鱼承载着世俗“重托”,菜场之鱼又远不止三五种,该怎么挑选?

鱼摊老板说,过年图的是热闹。鲫鱼热销,可惜刺多,不适合做豁拳行令的酒菜;鳜鱼可以考虑,但要是厨艺不精,烧不出松鼠鳜鱼,也不是最佳选择。鲳鱼鳊鱼之类,肉太少,还不够一家人打牙祭呢……只有鲤鱼,特别是斤把重的红鲤鱼,恰好烹一盘红烧全鱼,若不预约,还真难买到。

鱼长着鳃,靠水呼吸。在古人眼中,鲤鱼是蛟龙、鲲鹏的近亲,也是离荣华富贵最近的种族——它跃出水门就是龙,化而为鸟即为鹏。

如此一想,心中纠结便豁然开朗:鱼之美者,除了“天时”——过年之外,还有国人源远流长的崇鱼文化。

“鱼求水以生,水求鱼以活。”鱼水之欢是一种隐喻。“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诗经》)古代男子上门提亲,除了行六聘之礼还要送鲤鱼,女子出阁前悉心照料。出嫁当日若鲤鱼游弋灵动,色彩明艳,则代表着日后夫妻生活琴瑟和鸣。李商隐赋诗“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远别的游子乘鲤飞升,只留伊人无语凝噎。伤感离别中,借鲤鱼的意象平添了一抹神话的浪漫。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古代通讯不甚发达,鱼传尺素,或者以鱼形木板寄书,虽说别出心裁,但并不普及。人们津津乐道甚至梦寐以求的,往往是“鲤鱼跳龙门”。

“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宋·陆佃《埤雅·释鱼》)国人皆有“鲤鱼跳龙门”之情结,即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不例外。相传,孔夫人诞下一子,鲁昭公赐孔子鲤鱼。为感念君主的赐予,孔子居然将孩子取名鲤鱼——孔鲤字伯鱼。

孔鲤是孔子的独苗,且比孔子先故,一生毫无建树。但他毕竟是圣人之子,有祖荫福佑,不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还被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荣耀之至。

凡夫俗子显然没有这般幸运,要想改变命运,实现飞黄腾达之梦想,唯有“头悬梁,锥刺股”一途。正因如此,“鲤鱼跳龙门”虽然只是传说,但并没有妨碍国人对鲤鱼的喜爱。据记载,远在殷商时代,池养鲤鱼已相当普及,特别是辅助越王勾践的范蠡竭力推崇,认为“蓄养三年,越国当盈”。

然而,世移事易。到了唐代,因为皇帝姓李,“李”“鲤”谐音,“养鲤”“捕鲤”“卖鲤”“食鲤”便统统成为禁忌,违者课以重罚。于是,在整整300年间,唐朝的养鱼百姓只得另觅他途,并渐渐出现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自唐以降,养鲤业虽然得以恢复,但因鲤鱼生长缓慢,只能屈居配角。

鱼之美味可与熊掌媲美。周代,周宣王讨伐猃狁获胜,特以“包鳖脸鲤”大宴诸侯。梁代陶宏景甚至说,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

宏景之论,虽说有些夸张,但熟知古典文学的吃货,大多知晓一些有关鲤鱼的故事。譬如,宋江想吃活鲤,李逵拍大哥马屁,自告奋勇与浪里白条张顺争斗,而张顺一见宋江,便乖乖送上四尾金色鲤鱼。《西游记》里的渔翁张稍每天送算卦先生袁守诚一尾鲤鱼,老袁就告诉他在哪里下网,引起泾河龙王不满,间接导致了唐僧取经。

年少看越剧《追鱼》,印象颇深。及至年长,每每宰杀活蹦乱跳的鲤鱼,脑海便闪过鲤鱼精被刮去鳞片,疼得在地上打圈的情景,不由得心有戚戚,竟一时下不了狠手……

女儿心善,见不得种种杀生。不止一二回,我顺从女儿意愿,放下菜刀,悄悄地把鲤鱼放归婺江——起先,它似乎惊魂未定,并不急于游走。然而,当它回过神来,便倏忽而逝,只留给我一个浅浅的背影。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婺江是钱塘江的重要干流,发源于老家磐安的龙鸟尖,岸阔水深,生生不息,正孕育着一个个“鱼跃龙门”的伟大梦想!

近镜头丨“总书记祝福我们‘年年有鱼’”

和煦的阳光洒在查干湖上,一望无际的水面波光粼粼。51岁的渔民胡海飞和同行们正忙着捕捞作业。

“这些年,夏秋两季我们以捕虾和少量捕鱼为主要收入,冬季才用大网捕大鱼迎丰收。渔网网眼也从4寸扩大到6寸,捕鱼也要‘抓大放小’嘛。”胡海飞说,渔民们都牢牢记着总书记的嘱咐,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

2018年9月26日,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期间,来到了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查干湖。查干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四季风光引人入胜。尤其是岁末寒冬的冰雪渔猎,马拉绞盘、扭矛走钩、冰下走网……这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和习俗,已传承千年。

那天下午,总书记乘船沿途察看查干湖南湖生态环境。不远处,数十名渔场职工正在拉网捕鱼,水花声、号子声此起彼伏。总书记登上浮桥,粼粼波光,网收鱼跃,热火朝天的场面跃入眼帘。

职工们高声向总书记问好。看着渔民们刚刚捕获的大鱼,总书记询问今天收获多少、水产销路怎样、收入好不好?

“看我站在湖水里抱着鱼,总书记关心地问我:冷不冷、穿得够不够?”胡海飞回忆说,总书记叮嘱我,水凉要多穿点,要按时吃饭,吃饭还得吃热乎饭,吃凉饭胃受不了,“让我的心里暖洋洋的”。

38岁的渔民乔国良当时也正在水里干活。说起当时的场景,他依然很激动:“总书记祝福我们‘年年有鱼’”。

“总书记说的‘年年有鱼’,是祝福,也是嘱托。如今渔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都强起来了,冬捕的时候只打成鱼,不打小鱼。”查干湖第二十代“鱼把头”张文说。

考察中,总书记强调:“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这些年来,查干湖渔民的生活日新月异。由于退耕还林还湿地,湖泊水质越来越好,满山都是绿色。十年前,每个渔民每月收入两千多元。现在住上楼房,吃穿不愁,夏秋捕虾、冬季捕鱼,还搞起生态旅游,每个渔工年收入可达十多万元。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4月18日起,新华社开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栏目,精心选取党的以来,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

总策划:傅华 吕岩松

总监制:张宿堂

策划:孙承斌 陈二厚

监制:赵承 刘洁 孙志平 陈凯星 霍小光 赖向东 樊华 常爱玲

统筹:李忠发 吴丹 黄玥

文字:胡璐 于文静 司晓帅

摄影:鞠鹏

音频:吴炜玲 张欢

视觉:毕晓洋 李京

设计:焦旭锋 殷哲伦 马发展

协调:胡若晗 王晓曈

推广:李明 赵鹏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网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是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表达的事一种美好的愿望,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一位伟人曾说:\"人是由鱼变的。\"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变人\"说似乎悖忤;然细细想来,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级生命是鱼,人作为陆地上的高级生命,说其在进化链上曾同鱼的蛋白基因有过相同的结构,不是又合乎进化论观吗?可见,\"鱼可变人\"之说并非伟人信口开河,故作标新立异之论,而是他哲学思考的结果。这一说法还可从世界其他民族那里找到\"知音\",\"鱼美人\"的传说便是一例。人与鱼的\"远亲\"关系,我们还可从我国历史和我国民俗中找到旁证。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图个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