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上海交大校训(上海交大校训十六字)

时间:2023-10-08 21:50:49 作者:万物皆甜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以学长题词命名的这学院直博率七成,“伯乐计划”发现交大1%“天才”

谈安迪自大三起便跟随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马里兰大学教授季向东进行暗物质相关研究,他2019年获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后,现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阶段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致远一期”毕业十周年系列活动中,这位从致远学院毕业十年的优等生,解析着如何寻找“原初中微子”,也就是那些大爆炸早期约一秒脱耦的宇宙中数量第二多的基本粒子。

谈安迪“母院”——“致远学院”取自学长为母校的题词——“思源致远”,将交大校训“饮水思源”与学术志向“宁静致远”一语双关。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实验特区”,致远学院首届毕业班仅29人,如今送出1638名毕业生,整体深造率达92.5%,理科方向直博率约70%,已有34位校友在世界一流大学担任教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当年的梦正在实现。”15年前,身为致远学院创院院长,现任上海交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杰院士与王维克教授等交大同事们一起遍访国内外高校,寻觅志同道合同行,畅谈人才培养愿景,他们达成了一个“致远梦”——聚世界名师、育天下英才、成就中国未来领袖人才。如今,“致远一期”学子在毕业后全部选择了继续深造,其中26人已取得博士学位,目前90%继续从事学术或应用研究。

图灵奖得主、交大访问讲席教授John Hopcroft表示,致远学院十余年来所取得的人才培养成效有目共睹,然而放眼全中国能享受这样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他希望致远学院通过合作交流、输出优质资源等形式,进一步扩大辐射效应,为提升中国整体的高等教育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当天,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代表学校首次官方发布人才培养“四大计划”:以致远学院为标杆的,面向前10%拔尖、强基学生,致力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荣誉计划”;面向全校学生,提升交大整体办学质量的“攀登计划”;面向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助飞计划”;以发现交大1%的“天才”、培养“未来的钱学森”为目标的“伯乐计划”。

从“特班”“试点班”到“理科班”,“致远一期”毕业生、首届(85级)试点班校友代表在线上“返校”。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创院“元老”鄂维南院士,致远物理学方向项目主任、原致远学院副院长叶曦,带领同学们召开了一场特殊的“班会”,班长谈安迪、团支书许志钦主持班会。

经历致远学院的“前传”,当年试点班校友尤其是首届(85级)校友代表沈南鹏、杨振宇、王亦鸣等,一直大力支持致远学院办学。为了更好传承“思源致远”精神并服务校友,学校成立上海交大“拔尖人才培养”校友会筹备委员会。

作为首届毕业生和班级老书记,许志钦本科学成后继续留校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和柯朗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9年与同为“致远一期”毕业生的马征、罗涛、张耀宇一起回到母校任教。目前,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担任长聘教轨副教授,“致远学院数理融通的本科教育对我们在深度学习理论研究持续产生影响。”

张杰回应说,未来致远将以实体书院为核心,将学习空间、科研空间、住宿空间等融为一体,打造师生同学共住、共思同研的学术生活共同体,强化大师引领、五育融合,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全人教育”。林忠钦希望目前仍在海外深造的校友们早日学成归国,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来源:作者:徐瑞哲

上海交大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作为家长,你希望孩子报考这所学校吗

上海交大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希望你家的孩子去这所学校吗?

首先,要理清上海交大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们需要认真去了解它的办学历程、校名内涵、校训、校歌等方面的内容。

1、办学历程。上海交大的前身是南洋公学。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我国惨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这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1896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和一群有识之士秉承着“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理念,于是创办了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当时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很快就成为国内的著名高等学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宣布南洋公学改名为“南洋大学堂”。此阶段虽然学校经费困难,但是全校师生共同致力于兴建中国实业。

1912年,学校改由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负责,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1922年,政局动荡,又改名为交通部南洋大学。

从1927年到1957年间,又改过几次校名。直到1959年7月31日,才正式启用“上海交通大学”,并延续至今。

从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历程来看,它虽然一直在修改校名,但是它践行救国兴国、求真务实的精神却从未变过。再结合如今这所高校“三位一体”(指知识探索、能够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来看,学校的教育理念始终涵盖着爱国、责任、求真、务实等,是非常正面且有力量的。

2、校名内涵。

“上海交通大学”这个校名的核心是“交通”二字。很多人以为是因为校名演变过程中保留了“交通”二字,且交通是道路交通的意思。可事实上,“交通”二字是反复斟酌之后才确定下来的核心词。

“交通”出自《易经·泰卦》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的阴阳交合,才有万物的生养畅通;君臣上下的交流沟通,方能志同道合。

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现代背景,天地之“交”,万物之“通”,更是在强调充分的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促进文明对话,减少文化冲突、消除民族隔阂以及降低发展成本。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命名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它的视野和格局并不局限在国内,而是国际。而这也就要求这所高校在建设中不仅要去推动国家的工业现代化,还要兼顾促进人类健康、引领社会发展,成为一所能对人类社会进步有贡献的卓著世界一流大学。

3、上海交大的“校训”。

上海交大的“校训”只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八个字,不过其蕴含的寓意却很深远,分量很厚重。

1926年,交通大学30周年校庆,有学生为母校捐建了一口自流井。1933年,第37年校庆时,又有学生给学校建造了一座以校徽为中心的喷水池,池边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饮水思源”四字。于是,交大校训中的“饮水思源”由此而来。

“饮水思源”作为校训,它主要强调人不能忘本,主张学生要念及母校培育之恩,更要常怀感恩之心。

1911年,唐文治宣布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后,他从监督变为校长。期间,他在《人格·学生言》中谈到:“学生之对于学校,爱情而已矣,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

他的这句话强调了从“小我”走向“大我”的人格境界,主张学有所成要开启报国奉献之路,与学校的创立初衷一致。于是,“爱国荣校”也因此成为了校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个校训,成为了很多交大学子逐梦、责任和担当的现实。比如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在进入交通大学深造时就怀有“航空救国”梦想。后来赴美深造后,他冲破阻力回国奉献,开辟了“两弹一星”历史新纪元,始终以国家为重。他的行为自始至终都在践行着“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八个字的校训。

校训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从这不难看出上海交通大学这所高校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以及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

4、上海交大的校歌。

校歌,其实就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上海交通大学的1909年版本的校歌歌词,重点歌词是“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光辉我国徽,便是光辉我校旗”。还是现如今版本的歌词,重点歌词则是“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振兴中华,宏图在胸,重任在肩”“为自强而奋发,为人类多贡献”“饮水思源,母校的光荣,长存心田”等。

无论是1909年版本,还是现在的版本,我们都不难看出上海交通大学在培养人才上,始终如一要求求真、务实、爱国、责任、感恩等。

综上,从它的办学历程、校名内涵、校训、校歌等方面,我看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救国兴国的爱国精神,也看到了它积极向上、充满大格局的教育理念。既重视学生个人“小我”得完善,也重视提升“大我”志存高远的人格境界。

那么,我希望我的小孩去这所学校吗?

说实话,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在了解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教育理念后,我是一定会支持我的小孩能考上这样的高等学府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做到“自我教育”,是希望他们能“既成人又成才”。上海交通大学的教育理念恰是如此,成为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奉献;为自己、为学校、为国家争光。

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去这所高校,只是,希望归希望,至于孩子是否有意愿报考这所院校,是否有能力考上这所院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此,你们觉得呢?在了解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历程、校名内涵、校训、校歌等方面的内容后,你对它的教育理念是否理解,又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报考这所高校?欢迎看到文章的你们留言分享。

以学长题词命名的这学院直博率七成,“伯乐计划”发现交大1%“天才”

谈安迪自大三起便跟随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马里兰大学教授季向东进行暗物质相关研究,他2019年获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后,现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阶段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致远一期”毕业十周年系列活动中,这位从致远学院毕业十年的优等生,解析着如何寻找“原初中微子”,也就是那些大爆炸早期约一秒脱耦的宇宙中数量第二多的基本粒子。

谈安迪“母院”——“致远学院”取自学长为母校的题词——“思源致远”,将交大校训“饮水思源”与学术志向“宁静致远”一语双关。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实验特区”,致远学院首届毕业班仅29人,如今送出1638名毕业生,整体深造率达92.5%,理科方向直博率约70%,已有34位校友在世界一流大学担任教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当年的梦正在实现。”15年前,身为致远学院创院院长,现任上海交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杰院士与王维克教授等交大同事们一起遍访国内外高校,寻觅志同道合同行,畅谈人才培养愿景,他们达成了一个“致远梦”——聚世界名师、育天下英才、成就中国未来领袖人才。如今,“致远一期”学子在毕业后全部选择了继续深造,其中26人已取得博士学位,目前90%继续从事学术或应用研究。

图灵奖得主、交大访问讲席教授John Hopcroft表示,致远学院十余年来所取得的人才培养成效有目共睹,然而放眼全中国能享受这样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他希望致远学院通过合作交流、输出优质资源等形式,进一步扩大辐射效应,为提升中国整体的高等教育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当天,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代表学校首次官方发布人才培养“四大计划”:以致远学院为标杆的,面向前10%拔尖、强基学生,致力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荣誉计划”;面向全校学生,提升交大整体办学质量的“攀登计划”;面向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助飞计划”;以发现交大1%的“天才”、培养“未来的钱学森”为目标的“伯乐计划”。

从“特班”“试点班”到“理科班”,“致远一期”毕业生、首届(85级)试点班校友代表在线上“返校”。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创院“元老”鄂维南院士,致远物理学方向项目主任、原致远学院副院长叶曦,带领同学们召开了一场特殊的“班会”,班长谈安迪、团支书许志钦主持班会。

经历致远学院的“前传”,当年试点班校友尤其是首届(85级)校友代表沈南鹏、杨振宇、王亦鸣等,一直大力支持致远学院办学。为了更好传承“思源致远”精神并服务校友,学校成立上海交大“拔尖人才培养”校友会筹备委员会。

作为首届毕业生和班级老书记,许志钦本科学成后继续留校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和柯朗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9年与同为“致远一期”毕业生的马征、罗涛、张耀宇一起回到母校任教。目前,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担任长聘教轨副教授,“致远学院数理融通的本科教育对我们在深度学习理论研究持续产生影响。”

张杰回应说,未来致远将以实体书院为核心,将学习空间、科研空间、住宿空间等融为一体,打造师生同学共住、共思同研的学术生活共同体,强化大师引领、五育融合,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全人教育”。林忠钦希望目前仍在海外深造的校友们早日学成归国,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来源:作者:徐瑞哲

交大新生开学第一课!姜斯宪书记:思源致远,天地交通

9月8日晚,上海交大2019级新生在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迎来了“开学第一课”,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以“思源致远·天地交通”为主题,与同学们溯源交大历史、概览今日交大,并深情寄语这群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新交大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主持第一课;徐汇校区、黄浦校区设立分会场。

上海交大123年风雨历程和辉煌业绩,

可简要概括为四个关键词:

“源远流长,英才辈出,贡献卓著,底蕴深厚”。

“我们的母校诞生于甲午战败的硝烟和觉醒之中。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之宏愿,上书奏请,于1896年在徐家汇创办了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这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式大学之一。”姜斯宪表示,建校一百多年来,交大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人才30多万,造就了一大批治国英才、科学大师、实业巨子和文化精英,可谓桃李满天下,栋梁柱神州。同时,交大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振兴于祖国富强之日;百年交大的历史是一部始终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民族振兴交相辉映的创业史!”

“近年来,学校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综合实力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如今,上海交大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之大成,已成为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排头兵。” 姜斯宪表示,随处可遇学术大师、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优质环境和独特氛围,都将成为同学们选择交大的理由。交大感谢大家的选择,交大也值得大家选择。在这里,所有交大人都在践行着一个共同的选择,那就是“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

4月30日,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六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姜斯宪深情寄语新交大人,希望大家涵养家国情怀,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不忘求学初心,探究知识增长本领;树立远大志向,建功立业新时代。“衷心祝愿你们思源致远、砥砺前行,成为能够引领未来、领跑全球,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续写交大人的辉煌!”

“开学第一课” 立意高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令新生们无比振奋,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聆听姜书记鼓舞人心的寄语,这一课浓缩了太多的期许,让我为交大鼓掌喝彩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一份坚定。不敢忘记交大代代相传的爱国传统,也不敢忘记前辈的爱国之情,我也必当铭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9级本科生赵天予

“第二次以新生的身份学习姜书记‘开学第一课’,这堂回望风雨与辉煌、描绘与梦想的生动课堂,呈现的是让我们与有荣焉的上海交大巨大变化,传递的始终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担当。我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涯中,将始终不忘初心、执着寻梦,以持久追求卓越的动力,让青春在交大绽放无悔光芒。

——媒体与传播学院

2019级硕士研究生舒天楚

上海交大历来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塑造,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开学由学校党委书记为新生讲授“第一课”,到2019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已坚持了十四年,成为交大的一项传统,让责任感和使命感内化为交大学子的集体人格。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推动更多的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院系党政班子成员走上讲台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入推进“读懂中国”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全方位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思源致远·天地交通”

交大精神将成为引领

每位交大学子奋发学习

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

作者:刘怡丹

摄影:郑文鑫、俞清扬

编辑:杨吴悦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