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住宅风水

马姓由来(南通马姓由来)

时间:2023-10-01 14:19:14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马姓起源、渊源,马家人一定看,相互转阅!

马氏渊源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马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出自嬴姓,由赵氏而来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战功卓著,赵惠文王将其封于马服,称“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兴以“马”为氏,汉武帝时期,其后代迁至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

2、由他姓改姓

如东汉大司徒马宫,本姓马矢,后改姓马;五代司马球,其后代改为姓马。司马迁族人,改姓司姓或马姓。

3、由他族改姓

①据《金史·列传第六十二·忠义四》所载,马庆祥,字瑞宁,本名习礼吉思。先世自西域入居临洮狄道,以马为氏,后徙家净州天山(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即拜凤翔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另据《元史·列传第三十三》所载,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有锡里吉思者,于祖常为高祖,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以节死赠恒州刺史,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

②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被译为“马哈麻”、“摩珂末”、“谟罕德”等。后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些少数民族便以“马”为姓(其他还有以“哈”、“麻”等为姓的)

③其他如金朝时女真人汪古氏,元朝时蒙古合鲁氏,清满洲八旗费莫氏、马佳氏,均有改姓为马者,故东北马姓中不少是满族子弟。

马氏人才辈出世代盛

马氏千秋万载永留根

马家人转起来

百家姓:马姓的来龙去脉

作者:谢建国

姓氏文化,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统计,中国的姓氏多达23813个。不过,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仍是排名前一百位的“百家姓”。从宋朝开始,《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齐名,是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启蒙读物。

一、百家姓:马姓排名第13

今年年初,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百家姓”,其中马姓排名第13位,位于孙姓之后、朱姓之前。2013年的数据马姓仍排在第17位,六年后上升了4位。目前,马姓总人口约1400万,占全国人口1%左右。

尽管马姓未进入全国10大姓,但在青海、宁夏马姓却是第一大姓。就全国而言,马姓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尤其是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河北、山西,以及西北的青海东部、宁夏、甘肃,马姓人口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二、马姓起源于哪里?

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马姓起源并非一时一地,而是具有多个来源,此外少数民族尤其是回族姓马的现象也较普遍。

1.源于古代地名“马服”

战国时期,赵军被虎狼之狮秦军包围,群臣均不敢去救,唯独赵奢谏言:“路远而窄,犹如二鼠在洞中相斗,勇者胜”。最终赵奢率军出击,大败秦军,还师于邯郸的马服山。赵奢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

为了褒奖赵奢,赵王把马服山作为封地赐给赵奢,赐官“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封地“马服”为姓,发展到后来又改为单姓马。这便是马姓的起源,马姓后代公认赵奢为始祖。

马姓始祖赵奢

2.源于古代马官

在古代,马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一方面是王室、贵族的交通工具——马车,另一方面用于军事目的——战马。所以诞生了和马匹有关的官职,如马医、相马者、饲马者、训马者……

西周时期,朝廷设有一种官职,专门负责征收马匹、检测马匹质量,叫作“马质”。这个家族的后代,便以“马质”为姓氏,之后简化为单姓——马姓。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设有一种官职,叫作“马廋人”,专门负责养马,并且负责把马匹培训为车马、战马,也教会人们如何骑马、驭马。他们的后代便以马为姓。

春秋时期的楚国,设有一种官职叫作“巫马”,专门负责给马治病,也就是马医。他们的后代便以“巫马”为姓,后来简化为马姓、巫姓。

此外,在西周设有最高军事长官叫作“大司马”,后来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是朝廷最尊贵的三个官职。“大司马”的后代便以“司马”为姓,其中有一部分后来简化为马姓。

3.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除了汉地的马姓之外,有大量少数民族改为马姓,尤其以西北一带的回族为多。有一句俗话说:“十个回回九个马,剩下的就姓撒拉哈。”回族人口中,马姓是最大的姓氏。有的源自穆斯林原名音译,如原本姓马哈麻、阿合马的,后来都改为姓马。

三、马姓是怎么迁徙的?

马姓的发源地,是战国时期位于河北邯郸的马服山。不断繁衍,一部分马姓后裔迁徙至陕西关中一带,在陕西茂陵形成马姓繁衍中心,后来在魏晋时期形成著名望族。

唐代以前,马姓已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甘肃,并随着“永嘉南渡”人口大迁徙进入南方的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唐朝末年,随着“三王入闽”马姓开始进入福建。

五代时期,马殷统一湖南,建立了南楚割据,从而使马姓人口进入湖南、广西、贵州、广东。从宋朝到清朝,东南沿海广东、福建的马姓人口不断增长,并进入台湾和东南亚。

如今,中国的马姓更多分布在北方,河南、河北、山西,青海、宁夏、甘肃,这些地方的马姓人口密度最高。

四、马姓有哪些历史名人?

1.古代马姓名人

马援:东汉开国名将,协助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战绩卓著,官至伏波将军。

马融:东汉大学者、经学家,遍注群经,开启了儒学研究的新境界。

马超: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位列“五虎上将”之一。

马谡: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受诸葛亮重用,但因失街亭被军法处置。

马祖道一:唐代著名高僧,俗姓马,后来被尊称为“马祖”,培养了百丈怀海等著名弟子。

马钰:宋代著名道士,全真道第二代掌门。是王重阳的大弟子,与邱处机、尹志平等合称“北七真”。

马致远: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天净沙》:“瘦藤老树昏鸦,远山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皇后:明代朱元璋的皇后,俗称“马大脚”。《明史》评价:“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马士英:明朝末年内阁首辅,明朝灭亡后,与史可法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即南明弘光帝。

郑和(原名马和):本姓马,被明成祖赐姓郑,世称“三宝太监”。曾率军7次下西洋。

马化龙:清朝时期,西北著名宗教人物,因领导事变被左宗棠所杀。

2.近现代马姓名人

马建忠:近代语言学家,著有《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专著。

马寅初: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

马叙伦:著名学者、书法家,首任主席。

马连良: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三大家”之一。

马步芳:时期,西北大军阀。

马本斋:抗日英雄,创建了冀中军区回民支队。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抗日英雄,东北抗联主要创建者。

马三立:相声表演艺术家,被称为“相声泰斗”。

马识途: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等。

马可:著名作曲家、音乐家。

马季: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

: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明哲:平安保险董事长兼CEO。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

马化腾:腾讯创始人。

马伊琍:演员。

马未都:收藏家、古董鉴赏专家。

马思纯:演员。

「历史」姓氏族源发凡——马姓本源历史追踪

伏波将军马援第五十二代孙 马正林

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于黄帝,黄帝姓公孙。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史记·五帝本纪》)。《史记·索隐》:“《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然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史记·五帝本纪》)。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很早,但姓氏并不多。树大分枝,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姓氏也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姓氏开宗立派,自成一家,与原来的姓氏切割成不同的姓氏派别,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开宗立派的新姓氏,其姓氏来源多因立祖者的封地、名号、官职、国号、国名、动物名、六畜名、爱好、名人之姓为姓。尤以封地、官职、名号、赐姓、谐音、爱好为姓氏者居多。像赵姓立祖者嬴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于赵城而姓赵,明代航海家马和,因被封于郑而称为郑和,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为金国马步指挥使,遂改为马姓,西域人马庆祥,以牧马为业,特别喜爱马匹,便以马为姓,宋代陕北佘姓降金后,被举族迁于山东青州,遂以谐音改佘为折姓等等。在中国封建社会,以皇族之姓最为贵重,皇帝便以此为巩固统治的手段,赐姓给名高权重的大臣。《史记·集解》:“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以此言之,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也。”

这就说明,姓是族源的根本,不同姓别就独立成为不同的族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统系百世”而不乱其宗。

作为马姓后裔,依据上述话题就应该明晰我们的老祖宗到底是谁。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成名的马姓有三宗,即全叔侯马成,南阳棘阳人,鄃侯马武,南阳湖阳人,新息侯马援,右扶风茂陵人。三马都是辅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功臣。然而唯独只有茂陵的马姓从马援开始而成为名门望族,人才辈出,人丁兴旺,声名远扬,马姓后裔遍布世界各地,並一致尊马援为始祖,其建立的扶风堂马援祠就是明证。可是,也有不同认知,有人以马姓来源于赵国名将赵奢的名号马服君为由,认为马姓开宗立派之人应为赵奢,但却不敢把赵奢改为马奢,实在有悖于姓氏族源的本意和宗旨,不伦不类。右扶风的马姓来源于赵奢的名号马服君,《后汉书·马援列传》有明确记载,并无歧意。然而,尽管马、赵之间有亲缘关系,但从姓氏的本质和宗旨的来龙去脉评判,马姓既已开宗立派,独立门户,自成一家,与赵姓完全切割成不同的派别,相互不在有“统系”关系了。因为“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新的姓氏的建立,犹如一座新的山峰突然拔地而起,与原来的山峰平起平坐,有了自己的名号,相互之间同根却不同源了。马姓寻根问祖只能追踪到最早开宗立派之人为止,绝不能再跨姓去追踪了。一旦如此不断地跨姓追踪老祖宗,也只能追踪到黄帝为止,大家只好都姓“公孙”,而中华民族就别无他姓了。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听说有跨姓寻根问祖而溯源老祖宗的。因为各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源和立祖人,绝不会把外姓之人立为本姓的老祖宗。直到现在仍有过继之子,改姓之后就与原来的姓氏毫无关系。譬如姓王之人,过继给姓张的为继子,他就只能祭祀张姓先祖,继承张姓遗产,与王姓没有关系了。因为他已被王姓除名,王姓子孙中没有他的名号了。以此为例,马姓的老祖宗就只能以姓马者当之,否则,就不能“统系百世”而乱其宗。西汉时迁来右扶风茂陵的马姓,已另立门户,与赵姓别为一宗,有了自己的族源和立祖人,不能再混淆不清,贻笑大方。

汉武帝时迁来右扶风的马姓,以马通为最早,但因其兄马何罗谋反,“坐何罗反,被诛,故援世不显”(《后汉书·马援列传》)。直到两汉之际,马援才腾声三辅,选择了明君刘秀,展现了他的超强才能,终于武功盖世,智勇超群,人格高尚,无人不晓,成为右扶风茂陵马姓的掌门人,被尊为马姓开宗立派“统系百世”的第一人,已为世界马姓后裔所共同认知,尊崇为圣祖。

马援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中华民族的楷模,很少有人能出其右者,“最终圆了他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夙愿!他一生驰骋疆场、立功边陲、恪尽职守、精忠报国。正是这种民族精神,铸就了马援的爱国主义,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弘扬伏波将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同时将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镕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并使它散发出不可磨灭的永恒光辉”和无穷力量!(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编:《陕西精神·马援》。)

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因为有马援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世世代代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往直前,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使中华大旗与天齐名,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佼佼者。马援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永远受到人民的崇敬,也为马姓后裔带来了无尚的荣耀,成为马氏优秀文化的一面旗帜。

始祖马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崇敬,又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人,马姓后裔应率先整修远祖陵墓,兴建宗祠,弘扬马氏优秀文化,使马援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宗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激励后代永远忠于人民,以报效祖国为己任。那么兴建马氏宗祠的最佳地点就应该在马援陵旁边的伏波村。伏波村的马姓后裔世代为马援守陵,功不可没。今天的扶风县虽然建立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但却继承了右扶风“扶助京师,以行风化”的优秀传统,而马援陵又在其县西,占据海拔六百米高原的龙头,为风水宝地,在此兴建马氏宗祠,既有扶风的名号,又有马援陵墓,完全符合战国以来以墓祭为主要祭祀礼仪的遗规(杨宽:《中国陵寝制度史》),因此,在伏波村兴建马氏宗祠就成为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如果马氏宗祠能在这里落成,不仅可为马姓后裔前来扫墓祭祀提供方便,而且使大家认祖归宗有了本源的认知和回到老家的无比自豪感。同时使马援的爱国主义大旗高高飘扬,教育后代永远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负祖宗的厚望。更可告慰身卧福地的马援在天之灵,启佑马姓后裔永远兴隆昌盛,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率先把横县的马援祠作为全自治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连横县的伏波庙会也被评为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马援陵旁兴建马氏宗祠,弘扬马援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后代永远爱国、爱民、精忠报国的作用和意义就更大。同时,也圆了马姓后裔不辱祖宗遗训,永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夙愿!

编辑:郑黎波

责编:启明

南通移民简史

约六朝梁元帝时(552年),长江口出现的壶豆洲(又名胡逗洲)便有流人煮盐为业,这些流人主要来自今常州、武进、宜兴、无锡、锡山、江阴一带。

唐末军阀割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姚氏家族三代(姚存制、姚廷、姚彦洪)统治胡逗洲(其时称静海)、东布州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军队和家属有万人之多。

北宋末年,因避金兵侵略,北方老百姓大批随宋室南迁,在通州(今南通)定居的有京兆杜氏、宜阳韩氏、龙兴季氏、韩城韩氏、渭南李氏、昆阳叶氏、长林林氏、东海徐氏等等。

明初,元将元善率军降明,遣诸通州屯垦,元善与军师伯颜忽晃及二将分别以保、达、浦、沙为姓,子孙世居通州。

元末明初迁来通州定居的还有苏、常两府的丘、陈、宋、蒋、曹、季、金、吴、张、陈、施等姓,杭嘉湖地区的赵、姜、彭、萧、杭、夏、俞等姓,南京的周、刘、胡、戴、秦、马等姓,江西抚州的范姓。

根据民间家谱记载,明、清时期迁来通州的还有南京的许、芮等姓,句容的汤、自等姓,六合的王姓,镇江的茅、庄、巫等姓,丹徒的徐、卜等姓,常州的季、翁等姓,常熟的蒋姓,歙县的洪、王等姓,宣城的程、赵等姓,休宁的胡、金等姓,滁县的孙姓,杭州的陆、俞等姓,余姚的章姓,宁海的萧、钱等姓,宁波的叶、沈等姓,泰兴的蔡、周、戚、汪、伍等姓,高邮、宝应的丁、唐等姓,扬中的马姓等。

至18世纪初,崇明人陈朝玉(1688一1761)率妻来到海门,沿江岸垦殖,并带动了大批崇明人迁来。他们辛勤垦殖,使沿江新垦地渐成村落。其时海门境内一万多人,崇明人近三千人,以后200年间不断有崇明人迁至海门。

百家姓——马姓的起源

马姓,目前总人口已达到2000万,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2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马”姓的起源。

马姓

第一支起源:源自赢姓。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伯益。看过我前面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伯益乃是秦赵黄徐四姓的祖先。但是今天我们说到的马姓与上述四姓也有一定的渊源。首先,伯益是秦赵黄徐四姓的祖先。其次,我们要重点说到赵姓。为什么?因为战国时期,赵国宗室里面出了一员名将,叫做赵奢。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此人是赵国著名的将军。公元前270年赵奢率军在秦赵两方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马服大概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并赐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的职位相等。后来赵奢的子孙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等到汉武帝时期其后裔又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定居下来,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东北。这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赵奢也被公认为中华马氏的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马姓始祖——马服君赵奢

第二支起源:源自官位。西周时期掌管马匹征收的职务叫做马质。 在马质的后裔子孙中,把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质氏,后来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世代代相传至今,也是历史久远古老的姓氏之一。 此外,古代一种官职叫做“大司马”,位列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 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称为司马氏,后来又简化为单姓“马”,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另外春秋时期楚国负责给马治病的职务叫做巫马,其后裔也以官职“马”姓为姓。

第三支起源:源自汉朝大司徒马宫。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原姓为“马矢”,后来马宫以因为做官闻名四方,于是去掉“马矢”中的“矢”而改为“马”姓,其后裔世代相传到现在。

三国名将——马超雕像

第四支起源: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这里我们要重点讲到回族。我们知道回族中马姓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读音相似,所以许多书籍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回族又不像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所以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 此外,清朝灭亡后,满族人中的马佳氏后裔也有以马为姓。

七下南洋——郑和(马三保)

几千年来,马氏后裔可谓是人才辈出。例如三国名将马超、明朝著名的大脚马皇后。此外,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本姓也为马。尤其可见,马姓的繁衍可谓是枝繁叶茂、人才济济。

「历史」姓氏族源发凡——马姓本源历史追踪

伏波将军马援第五十二代孙 马正林

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于黄帝,黄帝姓公孙。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史记·五帝本纪》)。《史记·索隐》:“《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然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史记·五帝本纪》)。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很早,但姓氏并不多。树大分枝,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姓氏也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姓氏开宗立派,自成一家,与原来的姓氏切割成不同的姓氏派别,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开宗立派的新姓氏,其姓氏来源多因立祖者的封地、名号、官职、国号、国名、动物名、六畜名、爱好、名人之姓为姓。尤以封地、官职、名号、赐姓、谐音、爱好为姓氏者居多。像赵姓立祖者嬴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于赵城而姓赵,明代航海家马和,因被封于郑而称为郑和,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为金国马步指挥使,遂改为马姓,西域人马庆祥,以牧马为业,特别喜爱马匹,便以马为姓,宋代陕北佘姓降金后,被举族迁于山东青州,遂以谐音改佘为折姓等等。在中国封建社会,以皇族之姓最为贵重,皇帝便以此为巩固统治的手段,赐姓给名高权重的大臣。《史记·集解》:“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以此言之,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也。”

这就说明,姓是族源的根本,不同姓别就独立成为不同的族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统系百世”而不乱其宗。

作为马姓后裔,依据上述话题就应该明晰我们的老祖宗到底是谁。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成名的马姓有三宗,即全叔侯马成,南阳棘阳人,鄃侯马武,南阳湖阳人,新息侯马援,右扶风茂陵人。三马都是辅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功臣。然而唯独只有茂陵的马姓从马援开始而成为名门望族,人才辈出,人丁兴旺,声名远扬,马姓后裔遍布世界各地,並一致尊马援为始祖,其建立的扶风堂马援祠就是明证。可是,也有不同认知,有人以马姓来源于赵国名将赵奢的名号马服君为由,认为马姓开宗立派之人应为赵奢,但却不敢把赵奢改为马奢,实在有悖于姓氏族源的本意和宗旨,不伦不类。右扶风的马姓来源于赵奢的名号马服君,《后汉书·马援列传》有明确记载,并无歧意。然而,尽管马、赵之间有亲缘关系,但从姓氏的本质和宗旨的来龙去脉评判,马姓既已开宗立派,独立门户,自成一家,与赵姓完全切割成不同的派别,相互不在有“统系”关系了。因为“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新的姓氏的建立,犹如一座新的山峰突然拔地而起,与原来的山峰平起平坐,有了自己的名号,相互之间同根却不同源了。马姓寻根问祖只能追踪到最早开宗立派之人为止,绝不能再跨姓去追踪了。一旦如此不断地跨姓追踪老祖宗,也只能追踪到黄帝为止,大家只好都姓“公孙”,而中华民族就别无他姓了。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听说有跨姓寻根问祖而溯源老祖宗的。因为各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源和立祖人,绝不会把外姓之人立为本姓的老祖宗。直到现在仍有过继之子,改姓之后就与原来的姓氏毫无关系。譬如姓王之人,过继给姓张的为继子,他就只能祭祀张姓先祖,继承张姓遗产,与王姓没有关系了。因为他已被王姓除名,王姓子孙中没有他的名号了。以此为例,马姓的老祖宗就只能以姓马者当之,否则,就不能“统系百世”而乱其宗。西汉时迁来右扶风茂陵的马姓,已另立门户,与赵姓别为一宗,有了自己的族源和立祖人,不能再混淆不清,贻笑大方。

汉武帝时迁来右扶风的马姓,以马通为最早,但因其兄马何罗谋反,“坐何罗反,被诛,故援世不显”(《后汉书·马援列传》)。直到两汉之际,马援才腾声三辅,选择了明君刘秀,展现了他的超强才能,终于武功盖世,智勇超群,人格高尚,无人不晓,成为右扶风茂陵马姓的掌门人,被尊为马姓开宗立派“统系百世”的第一人,已为世界马姓后裔所共同认知,尊崇为圣祖。

马援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中华民族的楷模,很少有人能出其右者,“最终圆了他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夙愿!他一生驰骋疆场、立功边陲、恪尽职守、精忠报国。正是这种民族精神,铸就了马援的爱国主义,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弘扬伏波将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同时将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镕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并使它散发出不可磨灭的永恒光辉”和无穷力量!(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编:《陕西精神·马援》。)

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因为有马援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世世代代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往直前,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使中华大旗与天齐名,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佼佼者。马援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永远受到人民的崇敬,也为马姓后裔带来了无尚的荣耀,成为马氏优秀文化的一面旗帜。

始祖马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崇敬,又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人,马姓后裔应率先整修远祖陵墓,兴建宗祠,弘扬马氏优秀文化,使马援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宗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激励后代永远忠于人民,以报效祖国为己任。那么兴建马氏宗祠的最佳地点就应该在马援陵旁边的伏波村。伏波村的马姓后裔世代为马援守陵,功不可没。今天的扶风县虽然建立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但却继承了右扶风“扶助京师,以行风化”的优秀传统,而马援陵又在其县西,占据海拔六百米高原的龙头,为风水宝地,在此兴建马氏宗祠,既有扶风的名号,又有马援陵墓,完全符合战国以来以墓祭为主要祭祀礼仪的遗规(杨宽:《中国陵寝制度史》),因此,在伏波村兴建马氏宗祠就成为独一无二的最佳选择。如果马氏宗祠能在这里落成,不仅可为马姓后裔前来扫墓祭祀提供方便,而且使大家认祖归宗有了本源的认知和回到老家的无比自豪感。同时使马援的爱国主义大旗高高飘扬,教育后代永远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负祖宗的厚望。更可告慰身卧福地的马援在天之灵,启佑马姓后裔永远兴隆昌盛,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率先把横县的马援祠作为全自治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连横县的伏波庙会也被评为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马援陵旁兴建马氏宗祠,弘扬马援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后代永远爱国、爱民、精忠报国的作用和意义就更大。同时,也圆了马姓后裔不辱祖宗遗训,永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夙愿!

编辑:郑黎波

责编:启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