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马氏起源(马氏起源于什么世家)

时间:2023-10-13 21:55:54 作者:落荒而逃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马姓起源、渊源,马家人一定看,相互转阅!

马氏渊源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马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出自嬴姓,由赵氏而来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战功卓著,赵惠文王将其封于马服,称“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兴以“马”为氏,汉武帝时期,其后代迁至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

2、由他姓改姓

如东汉大司徒马宫,本姓马矢,后改姓马;五代司马球,其后代改为姓马。司马迁族人,改姓司姓或马姓。

3、由他族改姓

①据《金史·列传第六十二·忠义四》所载,马庆祥,字瑞宁,本名习礼吉思。先世自西域入居临洮狄道,以马为氏,后徙家净州天山(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即拜凤翔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另据《元史·列传第三十三》所载,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有锡里吉思者,于祖常为高祖,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以节死赠恒州刺史,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

②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被译为“马哈麻”、“摩珂末”、“谟罕德”等。后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些少数民族便以“马”为姓(其他还有以“哈”、“麻”等为姓的)

③其他如金朝时女真人汪古氏,元朝时蒙古合鲁氏,清满洲八旗费莫氏、马佳氏,均有改姓为马者,故东北马姓中不少是满族子弟。

马氏人才辈出世代盛

马氏千秋万载永留根

马家人转起来

转发:山西大槐树马姓祖先移民情况概览

山西大槐树马姓祖先移民情况概览

1、洪洞大槐树移民嘉祥马氏一支始祖兄弟四人,长讳先、次讳宣、三讳狷、四讳元,于永乐三年春自山西洪洞马家村迁居嘉祥县马家庄、山东白河头,迄今已传十九世;

2、内黄马氏一支始祖长讳克旧、次讳克左、三讳克右、四讳克良,祖居洪洞县标岗屯,明朝初年迁居安阳县郎固村、内黄县西台头村、汤阴县宋良桥村、安阳县北坞村,迄今已传十九世;

3、鹤壁马氏一支始祖兄弟四人,长讳光、次讳兴、三讳旺、四讳良,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汤阴县两支,光迁马家庄 ,旺迁柏乐村;

4、滕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级索镇前杨岗村;

5、滕县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望冢乡马村;

6、滕县马氏另一支始祖三世讳太、讳清、讳牡,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马家村;

7、滕县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滕县姜屯镇西马场村;

8、新安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安县罗家河,又徙济远之毛田,后徙新安盐仓,又徙车箱沟;

9、新河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东千家庄村、陈村;

10、新河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杏园谷;

11、新河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新河县后沙洼村;

12、修武马氏一支始祖讳朝纲,于明初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县西板桥,迄今已传18世,120余户,120余口人;

13、清丰马氏一支始祖讳俊,于明初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清丰县古城,其后裔主要分布至梁村,迄今已传24世;

14、濮阳马氏一支始祖讳良甫,世居山西省洪洞县马家屯,其三子讳飞兴,明洪武三年任青州知府后迁居濮阳县梨园乡西马李集村;

15、濮阳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文留镇马家寨、马庄、王称土固乡马口;

16、濮阳马氏另一支始祖讳钱鼎石,为明惠帝兵部尚书,济南布政司,1403年燕王朱棣路过济南,要铁随保,铁死而不从,而家灭九族,其子逃此地,故而幸免,甚为吉利,并改姓马,改为马吉村;

17、濮阳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城西三十五里矮槐树下马家屯迁居濮阳县郎中乡马屯村;

18、濮阳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四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子岸乡中马寨村;

19、濮阳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渠村乡马庄、郎中乡司马集、白土罡乡马林寨、马庄;

20、濮阳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三年八月自山西洪洞县马家屯迁居濮阳县户部寨乡马垓村;

21、通许马氏一支始祖讳云,于明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携二世祖马旺自山西洪洞迁居通许县城耳岗村,迄今已传二十七世;

22、辉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辉县市马正屯村;

23、信阳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信阳县平昌、查山、兰店、邢集等地;

24、新野马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新野县上岗乡;

25、叶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叶县马庄;

26、滑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滑县四间房;

27、台前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台前县马楼村;

28、禹州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禹州市郭村;

29、鄢陵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末自山西洪洞迁居鄢陵县大马;柘城;

30、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朝中叶自山西洪洞迁居柘城县马集;

31、镇平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末自山西洪洞迁居镇平县马庄村;

32、莒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莒县弧山庄村;

33、莘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莘县邹巷乡牛王庄村;

34、莘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莘县岩集乡滩上,后分东滩、西滩、北滩、南滩;

35、莘县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莘县岩集乡化庄村;

36、黄骅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羊二庄镇大马庄、小马庄、马庄子;

37、黄骅马氏另一支始祖同刘、韩三姓,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黄骅市常镇西马连庄村;

38、黄骅马氏另一支始祖兄弟二人,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旧城镇西大庄村;

FONT>、黄骅马氏另一支始祖同张、杨、刘四姓,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滕庄子乡大浪白;

40、黄骅马氏另一支始祖同苗二姓,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官庄乡后吴庄村;

41、巨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巨鹿县阎町马庄村;

42、蓟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蓟县洪水庄村;

43、蓟县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四年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蓟县许台子村;

44、平谷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平谷县山东庄村;

45、怀柔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怀柔县太师屯村;

46、丰县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丰县欢口镇;

47、淅川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末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淅川县;

58、范县马氏一支始祖讳登龙,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范县高码头乡三合村、莘县古城乡茶柚村,迄今已传二十世;

59、平乡马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平乡县平乡镇西闫村;

60、宝丰马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安排镇大马湾村迁居宝丰县李庄乡马楼村;

61、获嘉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获嘉县丁村乡董庄村;

62、武陟马氏一支始祖讳思敬,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武陟县大二里马营村;

63、大城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大城县权村镇白马堂村、大广安乡西马村、东马村;

64、安阳马氏一支始祖讳大良,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老槐树下迁居安阳县武旺村;

65、阳谷马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阳谷镇西马庙村;

66、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二十三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阳谷镇马庄村;

67、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寿张镇马庙村;

68、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阿城镇马湾村;

69、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安乐镇马庄村;

70、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闫楼镇马庄村;

71、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杨庄乡马庄村;

72、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西湖乡马庄村、马刘庄村;

73、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李台镇马庄村;

74、阳谷马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石门宋乡马庄村;

75、郓城马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庄家营,清康熙年间复迁至山东郓城县马楼村;

76、滑北马氏一支始祖讳子才,戴氏始祖讳子成为同胞二公,为图手足团聚,一公而姓,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同迁滑北七十里小槐林村。

77,吾先祖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山西洪洞县罗家河村迁出时,盘、安、石弟兄三人,长马盘迁济源大峪方山马沟村定居,次马安迁济源邵源毛田村定居,因荒乱年间原家谱被本族人外出带走,不知下落,三马石迁至何处,无资可查。祖先弟兄三人居住三处,故成为一马踩三州,均为一家人。历经沧桑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延至今日已二十世矣,现已续家谱而且在世之人约5000余众。因年代久远,原有家谱于荒乱年间被族人携带外出,下落不明。

我们始祖为马安公。二世祖龙,凤,现,广,虎。今知安长子龙公,安次子凤公。我毛田村就龙,凤两支后人,其余现,广,虎三支宗派无考,现就龙,凤两支。三世祖:文卿,文金,文通【监察御史】,文臣,文瑞,负图【生员】,天槐【生员】,天遐

配丁氏,凤长子。天月配闫氏,凤次子。四世祖:三统,配李氏,天月长子。三德,配闫氏,天月次子。三维天月三子。五世祖:永平配程,李氏。永太配闫氏,永福。永禄配田,闫氏。永

清配闫,李氏。永昌配张氏。永祥配高氏。永吉配杨氏。聪兴配闫氏。永奇配王氏。永学配梁,杨氏。永财配李,杨氏。永池配程氏。大海配柴氏。大江配李氏。大湖配郭氏。六世宗派失传者:如良,如龙配闫氏,如银,如俊,如全。见龙配扈氏,成龙配梁氏,乙龙配丁氏。七世宗派失传者:见云,蓝云配晋氏,架云,携云。八世宗派失传者:连琥,连琦,连金。龙,凤两支派从六世开始分门入谱。家谱如下:龙支家族辈序:尚,国,有,辅,秉,思,怀,连,书,天,作,德,圣,明,显,万,世,清,良,文,武,振,国,邦,忠,孝,恩,泽,旺。凤支家族辈序:如,云,连,名,祯,存,林,成,占,荣,华,富,贵,宪,登,朝,庆,治,安,文,理,政,权,有,家,和,瑞,智,兴。

始祖老三马石迁到何处,尚未找到,也是疑问。

联系人:马玉星,手机号码与微信同号:13782697855

汉族“马”姓的由来,居然跟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有联系,您知道吗

上一篇大韦跟大家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那么这回跟大家聊聊赵括的父亲赵奢,说起“马”姓的起源,不得不提赵奢,说到赵奢,想必大家也比较了解,但是在说他之前,咱们有必要先说一说“七贤祠”,七贤祠位于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中心。

七贤祠最早叫做三忠祠,有一出戏叫《赵氏孤儿》,陈凯歌导演也拍过电影,说的是程婴、韩厥 、公孙杵三个人保护赵氏孤儿赵武,免遭奸臣屠岸贾的赶尽杀绝。后来明朝万历年间在邯郸修建了一个三忠祠,供奉这三个人,到了清朝雍正年间,邯郸南门外修建了一个四贤祠,这四贤分别是,廉颇、蔺相如、李牧、赵奢。

这四个人在史记是有列传的,对赵国贡献非常大,后来三忠祠和四贤祠因某种原因都废了, 十一年有识之士把三忠四贤合二为一,建造了一个七贤祠。最早七贤祠修的很简单,到1980年,七贤祠重修,直到今天这个样子。

论赵奢的功绩,在赵国不在廉颇和蔺相如之下。因为屡立战功赵王把当时邯郸西北一个叫“马福”的地方赏赐给赵奢作封地,这个地方在今天的邯郸叫“紫山”,这里有赵奢的墓碑,后来赵奢的后人在马福这个地方繁衍生息,而且这一支人用了“马福”这两个字作为姓氏,后来把马福简化成“马”,从复姓改为单姓,就成了汉族公认的单姓氏“马”的始祖。直到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马氏后人就迁居到了陕西省扶风县,后来扶风县出了很多马氏子孙的大人物,比如汉朝扶风将军马援,他是刘秀的大将,平越南全靠马援,马援有一个后人比他更有名,那就是三国蜀国五虎上将马超,包括到了当代,北京有一位京剧大师,跟梅兰芳先生齐名的叫马连良,都是陕西扶风县人。

那么说天下所有姓“马”的都是赵奢的后人吗?不是,只是汉民族。别的民族比如回族,最早伊斯兰教传到中国之后,很多伊斯兰人姓“穆罕默德”,这些人在中国生根之后,“穆罕默德”这个姓氏太绕口了,根据姓氏的谐音,所以简化为现在的“马”,您可以看一下现在姓马的回族,好多人都是深目、高鼻梁,其实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外国血统,只是随着岁月的增加不太明显。

包括咱们自熟悉的郑和,,郑和在元朝的时候属于二等人,元朝分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郑和属于二等人色目人,姓“穆罕默德”,后来改姓“马”,叫马和,姓郑是明成祖朱棣赏赐给他的,他们这一支肯定不是赵奢的后人了。

如果您有自己的意见或者看法请在下方评论区给大韦留言,谢谢!

和平港美马氏衷探源

葱葱之木,必有其根。

汤汤之水,必有其源。

追垂先祖,起始传胄。

虽不衔接,尚明原来。

姓有氏,族有谱者,亦复如是。

和平港美马氏,源远流长。

一、华夏马姓源起

黄帝起始,颛顼赢姓。春秋伯益九世孙一一周朝造父,善驾千里马。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之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公元前269年,赵国赵奢击率军于山西阏与,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公元前270年,秦军再次攻赵,又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赵王特赐封奢马服君。奢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将赵国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并封赵奢之孙马服兴为右内史。后来,马服兴去“服”为马姓,举家迁徙往扶风茂陵,自此,扶风成为马姓的郡望。

西汉武帝时,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功被封为重合侯,但因为他的兄长马何罗谋反,马通受到牵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父亲这两代家境式微,地位不显。马援有三个哥哥,他们是马况、马余、马员。都很有才能。王莽时,又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三国时蜀国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据说也是其后人。

马援因驱复陶嚣叛据有功,王授封伏波将军。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把从敌军收缴回来的兵器烧熔铸成铜柱,以表其功,立于边界,作为汉朝最南方的。故华夏马氏总堂以铜柱为堂号者。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广东。

二、蚝坪马姓源起

和平在唐宋时,尚属海滨,广布滩涂,因民众种植生蚝而称蚝坪。后有文天祥勤王至此,感于民风淳朴而改为“和平”。

港美马氏的始祖为马荣公。据《潮阳和平港美马氏族谱》载:本族源出福建莆田县,移居潮阳县和平乡六联世居。

据《潮阳县志》载:马荣,号唐宗(1108至1175年),福建莆田人。宋进士,广南东路转运使兼按察使。绍兴十七年(1147年)因金兵作乱,宋室动摇,马荣辞官入潮,携眷居蚝墩(今和平)。

原来,和平港美马氏一世祖“廉使祖”马荣公原籍福建莆田县剪刀巷人,于南宋绍兴二年壬子科廿六岁时进士,笠年任团练。时元兵侵袭,世道混乱,公立守之策,莫选择边史团练乡兵,并收墩保,令民守保,由正规选取壮丁军训,廷阅彰扬,取得朝廷功绩。由于金虏阃师懦弱,诒议宜选有才识之臣,参诀戎政。绍兴四年甲寅年,马荣公擢升广东东路转运使,掌管水陆发运和粮响财赋及军事政职。然朝廷爱憎不明,搜刮民膏,激愤民心,荟萃起义。公惧运粮受搔,操心究办,臻达粮响,受朝廷表彰。

公略有谋,群臣佥举,绍兴四年丙辰年,马荣公擢拔广南廉访使。这是南宋大臣巡察各道史台及刑案,视察司监各路肃政廉访使。公负经国,凡诸盘错事务,莫不振刷经营,忧国忧民,振动民心,受朝廷信任,诸司剡章文焉!遂娄擢升广南廉访按擦使,稽查官吏贤否。因报政和议国政,乃廷谗势滔害岳飞无故罪名。飞受秦桧杀害后,秦桧引狼入室,金兵势如破竹,逼渡长江,宋室江山风雨飘摇,民生危殆。宋帝龟缩南下。1148年,金兵势逼,群臣混杂,人心离乱。公自云日非有白云高卧之心,眼见潮阳风俗淳朴适卜居,遂辞官入潮,携眷居潮阳县蚝坪六联(即今中寨六联)。自此,和平始有马字姓。

三、马荣公在六联传八世子孙的世系图

二世:

安兴祖(1136一1202),生于福建莆田,随父归旋,承昭蚝坪六联,家居自适,隐德弗耀;逸兴志趣,精心创业。步江泉河滨,眺望辽阔练江,荒滩蔓延,丘草茂盛。且潮有涨退,景致迷人。是以,公创业有趣,费尽心思,积极开辟稼穑,围池造田。夫虽钦封按擦使,然两袖清风,水清玉洁,门第馨香,始创家范。承先启后,延衍八代,立宅造庙,光前裕后。公生有五子,长子幾千公,次子幾億公,三子幾兆公,四子仕举公,五子必逹公。

三世:

幾千祖(1171一1235),安兴祖长子,生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攀登太常生,授永州司户。因韩侂胄斥,虽于永州遇赵汝安置,也不赴任,把臂入林,抱恨家居而卒。公生有五子,长子进德公,次子元德公,三子明德公,四子景德公,五子懋德公。

幾兆祖生一子,名崇德。

必逹祖生二子,长子创英,创居洋乌海门;次子三雄,创居成田。

四世:

五十祖进德公(1207一1264),幾千祖长子,生于宋宁宗开禧三年丁卯年。公行宽朴茂,事亲至宋理宗淳祐元年辛卯科,年三十六岁,攀登举经明经为新城县令,有惠政诸司藉记,推荐为朝廷大明明经博士,当议通明,整丝了缕治理国政,恒心热衷。由于南宋临安崩溃南下,公叹国乱家之不安日,旨之奉,尤胜十年仕官之荣,谨书一考辞禄。后为母立庐守墓三年,其孝行著,乡党之誾“公之孝”。公生有五子,长子龙光公,次子龙奮公,三子龙躍公,四子龙仕公,五子龙珠公。

元德祖,创居东海窖系陆丰县;

明德祖号五一祖,居原六联;

景德祖号五二祖,创居渡头新洲等地‘;

懋德祖号五三祖,创居潮阳兴仁街、米场、汤坑等地。

五世:

祖龙仕公(1234一1328),五十祖进德公之四子。生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癸卯年,元举茂異为博罗县掌教谕。公生有二子,长子觀相公,次子觀第公。立有祭田以为子孙岁时忌节。

龙光祖,生一子名天庆,原六联;

龙躍祖,创居饶平黄岗立藉;

龙珠祖,生一子名廣。

六世:

九一祖觀第公(1277一1354),祖次子,生于元世祖于元十四年丁丑年。公兴酣典籍,博览群书,厌胡混浊,无意中原仕进,遂结庐于蔡八岭山麓隐居,授晦迹桃李,时称为“草泽学士”。公生有三子,长子循毅公,次子循展公,三子循庸。

天庆祖,生一子名循仁,居原六联;

七世:

澄江祖循庸公,九一祖觀第公之三子,生于元仁宗延佑五年戊午年(1318)。一家于元末明初戊申也即明洪武元年(1368)遭谢贼均正杀害,维幸存一子讳思礼公,年方十二岁,脱难逃入渡军輋避难。及年长,能灭贼,以报灭父族之仇。厥后,子孙蕃盛贤科,天不绝人之后,感谓公祖积德之报也!

循仁祖,生二子,长子名思远,次子名思道。长子名思远居原六联,遭谢贼均正杀害;次子名思道,过二房暹公承继。

八世:

平田祖思礼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