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射手座

邢颙(邢颙传怎么读)

时间:2023-10-08 12:04:19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英雄志127-曹魏太常邢颙

邢颙(?-223年),字子昂,冀州河间郡鄚县(今河北任丘市鄚州镇)人。汉末三国时期冀州名士,曹操手下谋臣、曹魏重臣。

曹魏太常邢颙(影视剧照)

邢颙出身世家大族-河间邢氏,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还被司徒辟命,但他并未就此踏上仕途。

汉建安四年(199年),邢颙改名换姓前往幽州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区东南),跟随当地豪族田畴(汉末著名隐士)一同四处游历。

建安九年(204年)夏,曹操攻克邺城、平定冀州。邢颙听说后,就对田畴说:“黄巾作乱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184-204年,共21年),海内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我听说曹公的法令严明,现在百姓早已厌烦战乱,而战乱到了极点必然趋于和平。所以,我希望身为百姓之先。”于是,邢颙收拾行装回到乡里。田畴认为邢颙是百姓之中的先觉者,并去见了曹操,请求作为曹军攻打柳城(今辽宁朝阳县柳城街道)的向导。

邢颙和汉末著名隐士田畴相友善(漫画)

不久,曹操建立霸府,征辟邢颙为冀州从事,时人称邢颙为“德行堂堂邢子昂”。后来,邢颙又担任广宗(今属河北)县长,旋即因为旧主去世而弃官吊丧。有司向曹操报告此事,曹操回答道:“邢颙忠于故主,真是始终如一的人啊。”因此没有问罪于邢颙。之后,邢颙又被征为司空掾,任行唐(今属河北)县令,在任期间劝课农桑、大行风化。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曹操成为汉廷丞相后,邢颙成为丞相门下督。后迁官为左冯翊郡守,但不久因病离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为儿子们挑选下属官吏。下令:“诸侯的家臣,应该深明法度,就像邢颙他们那样。”于是,任命邢颙为其爱子平原侯曹植的家丞。

邢颙与曹植相处时,坚持不超越规定的礼法,以防止闲言谤语,因此和曹植性情不合。当时,平原侯属吏庶子刘桢上书劝谏曹植:“家丞邢颙是北国俊杰,年轻时就品行高尚,性情玄静淡泊。言语虽少但句句合理,真是一位高雅之士。我刘桢,实在不足以和此人一同陪伴您的左右啊。但是,如今您对我待遇优厚,却反倒疏远邢颙。我恐怕他人会认为君侯您亲近像我这样的不肖之徒,而没有待贤之礼,只重视我一个庶子表面上的那些东西,却忽视了家丞身上优秀的本质。这样的我,给您招来了流言蜚语,我实在罪过不小,因此整夜睡不着觉啊。”

曹植为侯,与深明法度的邢颙不合(影视剧照)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转封临菑侯。可能因性格实在不合,不久邢颙就改任参丞相军事,又转任为成为东曹掾。

这时,魏国的王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曹植受宠,他的亲信丁仪等人也纷纷赞美曹植。曹操于是询问邢颙,邢颙回答:“以庶子(应指幼子)替代嫡长(应指长子)的宗子地位,先代已有例子作为警戒,希望殿下慎重考虑!”曹操明白了邢颙的意思,坚定了要立曹丕为继承人的心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曹丕正式被确立为魏太子,曹操任命邢颙为太子少傅,后来又迁为太子太傅。

魏黄初元年(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后,拜邢颙为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后来,又任命邢颙出任司隶校尉,不久迁官太常(九卿之首)。

黄初四年(223年),邢颙去世。

邢颙后为曹丕太子傅(漫画)

邢颙嫡系子孙:

其子邢友,继承爵位;其孙名字史载不详,娶司徒李胤之女为妻。

邢颙有孙女邢氏,嫁予晋安平太守潘瑾之子潘芘,生有一子,就是著名美男子潘岳(247-300年,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世称潘安)。

曾孙邢乔(?-306)字曾伯,有才干器量,时称其美名,仕晋历任清职。元康中,为尚书吏部郎,官至司隶校尉。光熙元年(306),为范阳王司马虓(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范阳王司马绥之子)所杀。

著名美男潘安,乃邢颙曾外孙(漫画)

邢颙旁系亲族:

河间邢氏为魏晋南北朝北方名门望族,邢颙族人(未知是否同辈)邢贞也是曹魏名臣。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建立魏公国后,邢贞担任次任中尉(首任为杨俊),卫尉程昱就曾因与其争威仪被罢免。曹魏代汉后(220年十月),邢贞为首任太常,爵封高平侯。后来(221年十月),奉命出使东吴,拜孙权为大将军、吴王。

相比邢颙,邢贞的后代更知名,北魏名将邢峦、北齐名臣邢邵等人,都是河间邢氏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代名臣,邢颙在史书上留下的记载非常少,但字里行间还是不难看出,这是个驰名当时的士大夫。他得享高位,并不完全依赖其出自豪门大族,其身上散发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直士大夫风骨,展露无遗。陈寿评其:“邢颙贵尚峻厉,为世名人”,堪称允当!

三国人物 | 曹丕、曹植争夺魏太子(下):大师马保国挑战拳王泰森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大约到了公元217年或稍前,曹丕、曹植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开始升级。既然开打,双方都得有自己的马仔,总不能当事人冲到街上去互砍吧,毕竟,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嘛。

曹植身边主要是三个人:一个叫丁仪,一个叫丁廙(读如意),是哥儿俩;还有一位,就是比聪明的一休还要聪明的杨修。

丁氏兄弟的老爹叫丁冲,沛郡(安徽省淮北市)人,很早就与曹操关系特别好。以前我们提过,丁冲在曹操迎奉献帝刘协、落实“奉天子以令不臣”计划的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可参详拙文《曹操篡汉,蓄谋已久(上):三个卧底》)。

曹操没见过丁仪,但听说丁仪是一位才学美盛之士,就想把自己很疼爱的一个闺女嫁给他,询问曹丕的意见。曹丕说:

爹啊,我感觉,虽然总说郎才女貌,但女子对男子的仪容,也不是一点都不在乎诶。丁仪这个人,各方面都挺好,确实很有才华,不过嘛,他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我担心您的爱女会不喜欢诶。依我看,不如嫁给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读如毛)。

【从图上看,应该是左眼失明】

曹操听从了曹丕的意见。后来,曹操任命丁仪为丞相府的干部,见面之后,发现丁仪确实很有才华。曹操有时候也挺大嘴巴的,发了一通感慨,说:

丁仪同志,太优秀了,这样的干部,即使两个眼睛都瞎了,也值得把闺女嫁给他,何况,只不过瞎了一只眼嘛,曹丕那个小兔崽子把我给忽悠了诶。

丁仪没能当上曹老板的女婿,深以为恨,看见曹丕就想冲上去暴打一顿。就这么着,丁仪跟曹植搞到一块儿去了。后来,曹操时不时露出想立曹植为太子的意思,丁仪就盛赞曹植的才华。

丁廙是丁仪的弟弟,号称博学洽闻,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没有他不知道的。丁廙曾经对曹操说:

临菑侯(公元214年,曹植封临菑侯)天性仁孝,发于自然,聪明智达,无人能及。而且他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的贤才君子,不论老少,都愿意追随他,甚至愿意为他去死。临菑侯就是上天赐给大魏的啊,他一定能使大魏的福祚绵长不绝。

曹操说,我也爱这个儿子,他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我如果立他为嗣,你觉得怎么样?

丁廙说:

国家兴衰,天下存亡,不是愚昧浅薄之人能够预见的。我听说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当君主的,不论明达昏聩,当父亲的,不论贤能愚昧,也都能了解臣下和儿子。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认识,可不是通过一事一物,在一朝一夕间,就能获得的。更何况明公您,多年来对儿子们以圣人之学加以教化呢。如今,您打算立临菑侯为嗣子,可谓上应天命,下合人心,虽决定于须臾之间,却是垂于万世的举措。小臣我不怕斧钺处死的危险,怎能不把想法都说出来呢!

史称,曹操听后,“深纳之”。

曹操对于究竟立曹植还是曹丕,终究难以下定决心。就以密函的方式询问大家的意见。

尚书崔琰公开答复说:

按照《春秋》之义,应立长子。而且五官将曹丕仁厚、忠孝、聪明,当然应当由他来做继承人,我的看法,虽死不变。

【老崔号称是士人的典范】

衣赐履说: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崔琰公开表示支持曹丕,分量很重。

尚书仆射毛玠回答说:

前不久,袁绍因为立长子袁谭还是幼子袁尚的问题,没处理好,以致宗族和国土全都覆灭。因此,我没有想到,居然我们做臣子的,竟然听到废长立幼这种事情。

衣赐履说:毛玠的意思是,废长立幼,根本就不该考虑。后来有一次,曹操指着毛玠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我的周昌啊。当年,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周昌坚决反对,简直到了要和刘邦“拼命”的地步。

有一天,曹操命众人退下,单独询问贾诩,贾诩就好像没听见曹操的问话似的,捻着胡须,歪着脑袋看天。

曹操有些不悦,说,老贾,我这儿跟你说话呢,你一言不发,搞什么飞机?

贾诩好像突然回过神儿来,说,哦,我刚才正在想事情。

曹操说,你在想什么?

贾诩说,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啊。

曹操大笑起来。

衣赐履说:贾诩的意思是,袁绍和刘表,之所以后来败亡,都是因为废长立幼的缘故。老贾绝对滑头,他也没说你曹操应该立谁,反正,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最后都完蛋了,曹老板你自己看着办吧。

曹操又问邢颙(读如用,阳平),邢颙说,以庶子代替嫡子,是历代的禁忌,希望殿下您仔细考虑啊!

衣赐履说:上一回,我们曾经讲过,这位邢先生做过曹植的家丞,因为总用礼法制度约束曹植,搞得曹植非常不爽,两个人关系搞得挺僵。邢颙后来调整到丞相府工作。当年,曹植对老邢不敬,此番,付出代价实属正常。

曹丕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也相当紧张,眼见丞相主簿杨修和丁仪、丁廙兄弟为曹植出谋划策,心下甚为担忧。于是,曹丕悄悄把朝歌县(河南省淇县)县长吴质藏在旧竹箱中,用车接到府中,和他商议对策。

这事儿不知怎么就让杨修知道了,立即向曹操报告,但曹操并未调查。曹丕得知此事,心下恐惧,告诉了吴质。吴质说:

咳,多大点儿事!明天,再用运竹箱到府里,箱子里面装上几匹丝绸,杨修肯定还要举报,大王这次一定会调查,发现杨修是诬告,就有他好看。

【极受曹丕宠爱】

果然,这次曹操派人调查,啥也没查出来,曹操对杨修产生怀疑。

衣赐履说:我提一个问题,曹植和杨修交往,就不怕曹丕向曹操告状;曹丕和吴质交往,为什么要害怕?我理解,彼时的诸侯,除了正式场合,比如开会,上班,可以有所交流,但私底下是禁止接触的。曹植之所以可以与杨修等人商议,是因为他们都在邺城,都在丞相府上班,随时可以交流,抓不到他们私下交往的证据。而吴质则不同,他是朝歌县县长,是地方官。朝歌距邺城大约一百多里地,虽然不远,但是没有上级的命令私自离开岗位,就已经是重罪了,如果再被抓实了与曹丕密谋立太子的事,判个死罪都没有问题。所以,杨修可以告吴质,吴质不能告杨修。

不过,说实话,我个人感觉,这个事儿如果是真的,也很有可能是曹丕团队给曹植团队设的套儿,专引聪明的杨修上钩。

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曹丕和曹植共同送到路旁,曹植称颂曹操的功德,出口成章,天花乱坠,众人发出赞叹,曹操也很得意。曹丕也是文化人啊,奈何儿不如曹植,眼见曹植出尽风头,心中懊丧不已。

又是吴质,小声对曹丕说:

魏王即将上路,写什么劳什子的诗啊!哭,会不会?到时候你默默流泪就行了,不过,一定要让大王看到啊!

等到向曹操辞行时,曹丕下拜,哭得梨花带雨,哭得愁云惨淡,哭得父子情深,竟然哽咽得说不出一句整话来。这下子,搞得曹操和部属们也都来了情绪,曹植那精彩华丽的告别演说,被曹丕的泪水泡成了一摊杂碎汤,大家都认为,曹植的辞藻确实华丽无比,但是论起对老爹的深厚感情,恐怕照曹丕要差远啦。

衣赐履说:史书记录太简略,我们就不纠结吴质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了。

几次交锋下来,曹丕吊打曹植。然而,才华横溢的曹子建又干出一件蠢事。

有天,曹植让公车令打开司马门,然后驾车在驰道中间飞驰而去。曹操听说之后,大怒,将公车令处斩。并且从此以后,对诸侯的管制更加严格,对曹植的宠爱渐渐衰落。

《三国志·曹植传》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载,曹操曾经下令说,最初,我感觉在儿子们中间,曹植最能定大事。

再下令说,自从曹植私自出行,开司马门到金门,我发现,对他看走眼了。

又下令说:

诸侯长史,以及其他干部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出征一定要带上诸侯吗?自从曹植私开司马门以来,我对诸侯都不敢信任了。恐怕我一外出,这帮家伙就私自出行,反了天了!所以干脆都跟着我一块儿出征,我现在都不知道该信任谁了!

衣赐履说:此事见于《三国志·曹植传》,从字面上看,发生于曹丕当太子之后。但我反复斟酌,认为此事应该发生在立太子之前。

读者可能不太理解曹操为什么这么火大,曹植不就走了一回驰道嘛,过了一回司马门嘛,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其实,曹植犯了大忌讳。

关于驰道,我们曾在《秦始皇的驰道、直道、甬道、复道、阁道,都是什么道?》一文中,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秦朝的驰道】

驰道,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秦朝时,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驰道通往全国,交通网络已经非常发达。按照史料记载,最正规的驰道,路面宽达六十九米,按现在的标准,可以并行十二台卡车。在驰道的中部,以树木隔出三丈宽(六点九米)的路面,这是专供皇上行车的御道,其他任何人、车都不能使用。

由于驰道中部是皇帝的御道,需要横穿驰道就很麻烦。史载,汉成帝刘骜为太子时,老爹元帝刘奭紧急召见。刘骜虽为太子,还是不敢横穿而过,跑了很远,才找了个地方绕过去。此后,元帝专门下令,太子可以横穿驰道。

公车令,是公车司马令的简称,属卫尉管理,掌管皇宫司马门(南阙门)。

这样,我们就清楚了:曹植有一次从司马门出来,以他的身份,大约应该走侧门,但是他让公车令把司马门的正门打开了,然后就驾车上了驰道,在只有皇帝或者只有曹操本人才能走的专用道路上,飞马扬鞭,好不快活,把曹操给惹火儿了。这件事,让曹操对曹植非常失望。倒霉的公车令当了替死鬼。

按照规定,太子大约是可以上专道的。

曹植不是太子,走司马门,上驰道,说明你已经把自己当太子了。

曹子建,你这不是作死,是在干嘛!

另,从史书记录来看,这件事发生于邺城,也就是说,曹操是按照皇城的规格来修建邺城的。

史称,曹植做事任性,言行不加掩饰,而曹丕则使用权术,掩盖真情,自我矫饰,宫中的人和曹操部属大多为他说好话,所以,到了公元217年,曹操终于立曹丕为太子

衣赐履说:从曹丕、曹植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来看,双方各有千秋,斗争相当惊险,最终曹丕险胜。但我在上一回就说了,曹植与曹丕争夺太子,就像是甄子丹和泰森过招儿,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我凭什么这么说呢?有证据。

《三国志·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曹操当时不立太子,太子(曹丕)自疑。也就是说,对于老爹总不立太子这个事儿,曹丕是有些紧张,但也只不过有点自疑罢了。这个容易理解。汉武帝刘彻的长子刘据,当了三十多年太子,根本没有人可以对他形成威胁,但突然出来个巫蛊之祸,搞得刘据家族几乎被斩草除根。因此,不到最后一锤定音,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有些担心,有些紧张,是正常的。

总体上,曹丕是有底气的。

底气来自实力。

首先,曹丕也很有才华,文武双全。能够位列“三曹”,水平是没得说的,无非是没有老爹曹操、老弟曹植那么耀眼罢了。话说回来,选太子又不是选博士。

其次,曹丕的行政能力比曹植强得多。之前我们讲过,曹操一直在培养曹丕,曹丕独自处理过不少事务,都能让曹操满意。

再次,曹丕有强大的亲友团。这一点,甚至比前两点还要重要。当年,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吕后都毫无办法。但是,硬是被以周昌为首的一帮臣子给挡住了。为这事儿,吕后是给周昌下过跪的。

【曹丕实力强劲】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我们看史书记录,曹植周围有一帮人,聪明的杨修、丁氏兄弟、学霸邯郸淳,还有一个叫杨俊的。曹操也曾经问过杨俊,曹丕、曹植哪个优秀。杨俊虽然表示两位公子都很好,但最后表态,还是曹植更牛一点。

不过,几乎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都没有诶。

而曹丕的亲友团,就不一样了。

前面提到的毛玠、崔琰、贾诩、邢颙等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都是曹操所倚重的国之栋梁啊。包括老邢,后来做太子少傅,太傅(应该是太子太傅),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九卿之首太常。

我既然说曹丕是泰森,就不可能只有这点儿东西,我们翻史料,看还有哪些人是支持曹丕的。

夏侯惇。曹操想把爱女嫁给丁仪,曹丕劝曹操把闺女嫁给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因此,曹丕把丁仪给得罪了,但反过来讲,曹丕和夏侯惇的关系就更紧密了。夏侯惇是什么角色?有他支持曹丕,分量够不够重?

桓阶。当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死磕,袁绍的盟友、荆州牧刘表没有出兵支援,为什么?因为长沙太守张羡反叛,刘表去打张羡了。等灭掉了张羡,袁绍已经失败。张羡之所以反叛,就是这位桓阶撺掇的。因此,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立即重用桓阶。《三国志·桓阶传》载,太子未定,临菑侯曹植受到曹操的宠爱。桓阶向曹操掰着手指头儿一条一条陈述曹丕的长处,最后表示:

曹丕在大王所有的儿子中,最为仁德,他仁厚,阔达,节制,天下共知。而且,曹丕是长子,而大王竟然问我曹植可不可以立为太子,这让我感到很迷惑诶。

曹操听了桓阶的话,知道他坚定守正,所以对桓阶愈发看重。

卫臻。《三国志·卫臻传》载,最初,曹操总也不立太子,考虑想立曹植。丁仪等人为曹植拉票,就联络卫臻。卫臻以大义拒之。卫臻后来做到了魏国的司空、司徒。

以上,是我在正史中查到的,有明确记载的,坚决支持曹丕,反对曹植的。那么,还有别的人吗?

我认为有。

我们有必要先讲一下曹丕的一个性格特点:凡曾经反对过我的,我一定不会让他好过。

比如,支持曹植的那老几位。

杨修。没等曹丕动手,先被曹操杀了。

【聪明的杨修也不知道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

丁仪兄弟。曹丕即王位后,找个由头儿,就把丁仪、丁廙兄弟,以及家里的男丁,全部诛杀。

杨俊。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把杨俊扔大狱里了。尚书仆射司马懿、常侍王象、荀纬等人,为杨俊求情,叩头叩得满脑门子血,曹丕不准。杨俊说,我知道我的罪过了。随后自杀。杨俊知道什么罪了?你特么以前说曹丕不如曹植啊!

邯郸淳。曹丕称帝之后,邯郸淳为博士、给事中。邯郸学霸作了一篇千余字的《投壶赋》,献给曹丕。曹丕觉得不错,赐帛千匹。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邯郸淳作此赋,是自甘于弄臣的地位,曹丕也没把这个呆头呆脑的儒宗当回事儿,给了他一条生路。

【这玩意儿就是投壶】

看到了吧,凡支持曹植的,都是这种下场。

那么,反过来看,曹丕重用的那些人,当然就是支持他的,至少没有支持曹植,我们也挑几个摆一摆。

曹仁。曹丕的弟弟曹彰北征乌桓,曹丕时为太子,给曹彰写了一封信说,当大将的,一定要遵守法度,你应当向征南将军曹仁看齐。曹丕继承了魏王之后,拜曹仁为车骑将军,都督荆州、扬州、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户,加上以前的,一共三千五百户。

钟繇。此人是魏国重臣,做到魏国相国。曹丕当太子的时候,赐给他五熟釜(五熟釜是一种古代炊具,里面分为五格,可以同时烹调或盛放不同食物,应该是现今的鸳鸯锅的老祖宗),上面刻有铭文:

於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锺,实幹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

【五熟釜:这可是将近两千年前的鸳鸯火锅啊!】

大概意思是:

堂堂魏国作汉室屏障,能够当相国的,只有钟繇啊,他就是魏国的心脏和脊梁啊。整夜毕恭毕敬,不知怎样安处,您是百官的师长,记在这里作为众人的楷模。

曹丕和钟繇,那关系也不是一般的好啊。

许褚。曹丕称帝之后,进封许褚为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非常亲近。

陈群。曹丕当太子的时候,就对陈群非常敬重,待以交友之礼,常常借孔子的话赞叹陈群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和我的关系便更加亲密了。言下之意,自从有了陈群,我的朋友就越来越多啦!陈群做到魏国的三公。

陈矫。曹操征伐汉中,返回时,刚到洛阳就去世了。留在邺城的干部们认为,按照礼制,曹丕继承魏王,必须有皇帝的诏书。

陈矫说:

魏王亡故于邺城之外,天下惶恐不安。太子曹丕应尽快节哀即位,以抚慰远近。况且魏王的爱子又在旁边,倘若兄弟之间发生事变,那国家可就危险了。

陈矫什么意思?曹于洛阳,曹丕如果不立即继承王位,曹植正在曹操身边,如果矫诏称魏王,那就天下大乱啦,魏国就完了!

陈矫做到魏国的三公。

衣赐履说:这个事儿还真有个辅证。曹操从汉中回军,到洛阳后,生了重病,急召曹彰,但曹彰还没到洛阳,曹操就去世了。《三国志·曹彰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曹彰到达洛阳,对曹植说,老爹叫我来,是要立你为魏王诶。曹植说,不可以这样,你没见袁氏兄弟就是这么干的,把自己搞废了吗?

这些人,都受到曹操、曹丕的重用。因此,我判断,这些人都是大概率支持曹丕的,至少,没有一个是支持曹植的。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双方力量对比。

曹植方:杨修,丁氏兄弟,杨俊,邯郸淳。

曹丕方:崔琰,毛玠,邢颙,贾诩,程昱,夏侯惇,桓阶,卫臻。大概率还包括,曹仁,钟繇,许褚,陈群,陈矫。

那个出主意的吴质,跟这些人比起来,根本不入流。

【实在找不到马大师和泰森的合影】

两相一比较,我把曹植对曹丕,比做甄子丹对泰森,恐怕都高抬了曹植,比做马保国大师叫阵泰森,可能更贴切一点。

然而,别急,还有一颗重磅炸弹,我没放出来哩。

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在《曹操的儿子们》那一回中,讲过一个赵王曹干。曹干三岁的时候,母亲死了,曹干五岁时,曹操病重,临终前把曹干托付给曹丕照料。曹丕对曹干非常好,好到这个弟弟经常管他叫爹地。曹丕临死的时候,又把曹干托付给自己的儿子、明帝曹叡(读如锐)。

曹丕为什么对曹干这么好啊?因为,史书记载:

干母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

曹操打算立太子的时候,正是曹干的母亲最受宠的时候,她没少为曹丕吹床头风啊。曹丕直到死,都要照顾她的儿子,可以想见,她得多“有力”。曹操当然知道曹丕欠曹干母亲的情,把曹干托付给曹丕,曹操也放心。

现在,我们可以脑补一个画面了:

曹丕曹植兄弟俩纵论天下大势,曹丕话锋一转,说:

兄弟啊,你虽然儿好,但是,朝中大臣是我的人,老爹后宫有我的人,我还是你大哥,曹子建,你凭什么跟我斗!

【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志魏书(上篇)卷十二 魏书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崔琰传、毛玠传、徐奕传、邢颙传、鲍勋传、何夔传、司马芝传)

崔琰传,崔琰字季皀,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热衷于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崔琰既被遣散,又到处都是盗寇,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在家中以弹琴读书自娱。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他们作战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的为死者伤痛的爱心,追随周文王的仁慈之举。”袁绍让崔琰作了骑都尉。红潮网

后来袁绍在黎阳县带兵,将部队驻扎在延津渡口,崔琰又规劝说:“天子现在许昌,百姓的愿望支持顺从朝廷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向天子述职,以便安定这一地区。”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等到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争着想得到崔琰。崔琰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因此获罪,被关进了监狱,依靠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一死。太祖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昨天查核户籍,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崔琰回答说:“现在九州,袁尚、袁谭兄弟二人大动干戈,冀州地区的百姓尸骨遍野。没有听说王师以仁政为先导,访问民风民俗,救民于水火,反而却算计甲兵多少,把它当成头等大事,这难道是我们这个州的男女百姓所期望于明公您的吗?”太祖肃然动容,向他表示歉意。

当时宾客都大惊失色。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文帝。文帝照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曾听说周文王不敢以打猎为乐,《尚书》记载此事以为后人借鉴;鲁隐公外出观鱼,《春秋》因其非礼而讥刺之。这是周公、孔子的格言,两部经典所阐明的大义。夏桀无道,成为商朝的一面镜子,《诗经》说‘殷鉴不远’;王者的疾日不该举乐,《礼记》记载此事作为忌戒。这又是比较切近的得失成败的事例,不可以不深思明察埃袁氏家族富强,而其公子放纵,游玩作乐,极为奢侈,正义之举天下不闻,明哲君子,顷刻间便欲离去,勇武壮士,不肯为其尽爪牙之用。这就决定了袁氏虽然拥有百万民众,地跨整个河北,却没有立足之地。现今国家衰败,恩惠的施予尚不普遍,男女百姓企望、想念德政。况且您父亲亲自参与戎马征讨,上上下下,操劳辛苦,世子您应当遵循正道,谨慎地使行为端正,思虑治国的最高战略,对内有所鉴戒,对外发扬高远的节操,深加思索你太子的责任,宝贵你的身份。而您却失了身份地穿着管理山泽园囿者的卑贱的服装,急急地四处奔驰,身临险地,志向只限于猎获野鸡兔子这类小小的娱乐,忘了国家社稷才是最重要的,这实在使有识者痛心埃希望世子您烧毁猎具,舍弃行旅戎服,以满足众人的愿望,不让老臣获罪于天。”世子答复说:“昨天奉悉您谆谆的教诲,要我烧猎具、弃戎服。现在猎具都已焚毁,戎服也已脱去了。以后再有类似的错误,还望您再次给我教诲。”太祖作了丞相,崔琰又作了东西曹掾属征事。起初授予他东曹职务时文告说:“您具有伯夷的风范,史鱼的耿直,贪夫因敬仰您的大名而变得清廉,壮士因崇尚您的名声而更加勉励自己,这是可以作为时代表率的。所以授予东曹之职,你去履行职责吧。”魏国刚刚建立,任命崔琰为尚书。这时尚未立太子,临菑侯曹植有才华而且有爱心。太祖怀疑犹豫,发出信函命令在外地秘密访探。只有崔琰信不封口答复说:“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曹植,本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太祖十分赞赏崔琰的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喟然叹息,调其职为中尉。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太祖对他也有几分敬畏。崔琰曾经推荐过巨鹿人杨训,说他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太祖于是以礼征召了杨训。后来太祖作魏王,杨训上表称赞太祖功绩,夸述太祖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给杨训说:“读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罢了!时代啊时代,总有变化的时候。”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太祖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罢了’。‘罢了’(译按:原文为“耳”)不是个好词。‘会有变的时候’,意思很不恭顺。”从此罚崔琰为徒隶,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太祖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于是赐令崔琰死。原先崔琰与司马朗友善,晋宣王司马懿正值壮年,崔琰对司马朗说:“你的弟弟聪敏明哲公允,刚强果断英勇,几乎不是你能比得上的。”司马朗认为不是这样,而崔琰总是坚持这个看法。崔琰的堂弟崔林,年少时没有名望,即使是亲戚也大多轻视他,崔琰却常说:“这是个所谓大器晚成的人,最终必定有远大的发展。”涿郡的孙礼、卢毓刚刚进入魏王军府,崔琰又评论说:“孙礼诚信耿直,刚毅果断,卢毓清醒机警,深明事理,百折不挠,都是可做三公的人才。”后来崔林、孙礼、卢毓都官至宰辅。还有,崔琰的朋友公孙方、宋阶早逝,崔琰抚养他们的遗孤,那份恩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的明鉴卓识,笃于情义,大都像这个样子。

本来,太祖性格忌刻,凡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人,如鲁国人孔融、南阳人许攸、娄圭,都因仗着自己是太祖的老朋友,有所不恭被诛杀。而崔琰最被世人所痛惜,至今为他抱冤。

毛玠传,毛玠字孝先,陈留郡平丘县人。年轻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他本想到荆州躲避战乱,尚未到达,听说刘表政令不严明,于是改往鲁阳县。太祖治理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毛玠对太祖说:“现今国家,君主流离,民众失业,饥饿流亡,公家没有能维持一年的储备,百姓没有安定的心思,这种状况是难于持久的。现在袁绍、刘表虽然兵民众多,力量强盛,却都没有长远的考虑,没有树立基储建设根本的人。用兵之事,合乎正义的才能取胜,保守权位需要财力,因此,应当拥戴天子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致力于耕植业,积蓄军用物资,这样,称霸称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了。”太祖郑重地采纳了他的意见,转任他为幕府功曹。太祖任司空、丞相时,毛玠曾做过东曹掾,与崔琰一起主持选举,他所推荐任用的都是清廉正直的人士,那些在当时有盛名而行为虚涪不务根本的人,始终没有得到引荐任用。他力求以俭朴作风为人表率,因此全国士人无不以廉洁的操守自我勉励,即使是宠臣,车马服饰也不敢超越制度。太祖感叹说:“用人能做到这样,使天下人自己治理自己,我还有什么可做的呢1魏文帝作五官中郎将时,亲自去见毛玠,托他任用自己的亲属。毛玠答复说:“老臣我因为能够恪守职责,才幸而得以免于获罪。现在您所提到的人不合升迁的次第,因此我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大军返回邺城,商议撤并官职。毛玠对以私情向他求官的一概拒绝,当时一些人很害怕他,都想要撤除东曹。于是他们一起禀告说:“依旧制,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应该撤销东曹。”太祖知道其中实情,下令说:“太阳出于东方,月亮明于西方,凡人说到方位,也是先说东方,为什么要撤东曹?”于是省弃了西曹。起初,太祖平定柳城,分赏所缴获的器物,特意把素色屏风、素色凭几赐给毛玠,说:“您有古人的风范,所以赐给您古人的用具。”毛玠居显要之位,却常常穿布衣吃素菜,抚育哥哥的儿子尽心尽意,所得的赏赐用来救济贫苦族人,自己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毛玠后来升任右军师。魏国刚刚建立时,毛玠作尚书仆射,又主持选举。当时太子还没有确定,而临菑侯曹植受到恩宠,毛玠秘密地劝告太祖说:“近来袁绍因为嫡子庶子不分,导致家破国亡。废立太子是件大事,废长子而另立,可不是我所愿意听到的消息。”后来群臣聚会,毛玠起身去厕所,太祖用眼睛看着他说:“他正是古人所说的国中正直之士,是我的周昌啊1崔琰被杀之后,毛玠心中不高兴。后来有人检举毛玠说:“毛玠出门看见脸上刺字的造**犯人,那人的妻子儿女被籍没为官家奴婢,就说:‘使老天不下雨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吧。’”太祖大怒,把毛玠逮捕下狱。大理寺卿钟繇责问毛玠说:“自古圣明帝王惩治犯罪,都连及妻儿。《尚书》说:‘车左不尽车左的职责,车右不尽车右的职责,我不但要杀了你们,还要罚你们的妻儿为奴。’《周礼》所记司寇的职分:将犯罪的男人没入官府为奴隶,女人没入官府作舂米的苦役。

汉朝法律:罪人的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作奴婢,脸上刺字。汉朝法律所实行的脸上刺字的刑罚,在古代经典中已有记载。现今真的奴婢祖先有罪,即使经历百代,还是要接受脸上刺字供官府役使的惩罚,一则可以宽减良民的劳役负担,二则饶恕犯人死罪,这怎么会违背神明的意志而导致旱灾?按照《尚书》经典的说法,法令峻急,则天气寒冷,法令平缓,则天气炎热,法令宽松,则阳气过盛,所以造成旱灾。毛玠你说这样的话,是认为魏王的法令过宽了呢,还是过严了呢?如果是过严了,应当导致阴雨连绵,怎么会反而天旱?成汤时代可称圣世,可田野不生青草,周宣王是好的君主,但当时也是大旱成灾。眼下的大旱发生以来,已有三十年之久,归罪于给犯人脸上刺字,这联系得上吗?春秋时卫人征伐邢国,本来是干旱天气,但刚出兵天就下雨,要不是邢国罪恶确凿,怎么会感应上天?你毛玠讥刺诽谤的言论已流传到百姓当中,心怀不满的声音,魏王已有所闻。毛玠你说出这样的话,肯定不是自言自语,当时你看见的脸上刺字者,总共是几个人?那些黥面的奴婢,你认识吗?为什么能够见到那些人,对他们叹息谈话?当时你这些话是对谁说的?他是怎样回答的?是在几月几日?在什么地方?事情已经暴露,不得隐瞒欺骗,要原原本本地写出供状。”毛玠说:“我听说萧望之自杀,是因为石显的陷害;贾谊被流放,是因为周勃、灌婴的谗言中伤;白起被赐剑自刎于杜邮,晁错被斩首于东市,伍子胥命断于吴都。这几位人士的遭遇,都是由于有人公开妒忌,或是由于有人在背后暗害。我自年少时就作县吏,积累勤勉取得官职,我的职务处在中枢机要之所,牵涉复杂的人事关系。

如有人以私情请托,他再有权势我也要加以拒绝,如有人将冤屈告诉我,再细微的事件我也要审理。人的本心是想无限制地追求私利,这是法律所禁止的,谁要按照法律去禁止非法求利,有权势的人就可能陷害他。进谗言的小人就像青蝇一样一哄而起,对我进行诽谤,诽谤我的肯定不是其他人。过去王叔、陈生与伯舆在朝廷上争辩曲直,范宣子进行评断,他叫双方举出证词,这样使是非曲直各得其所。《春秋》称许此事,因此加以记载。我并没有说过那样的话,也谈不上什么时间、对象。说我说过,则必须有证据。我请求得到范宣子那样的评辨,和王叔那样的诬陷者对质。如果曲在于我,行刑的日子,我就会像得到安车驷马的赠予那样安然就死;送来让我自杀的赐剑,我将把它比作重赏的恩惠。谨以此状作为申诉如上。”当时桓阶、和洽进谏营救毛玠。毛玠于是被免刑、废黜,后来死在家中。太祖赐给棺木、祭器、钱和绢帛,授给他的儿子毛机郎中的官职。

徐奕传,徐奕字季才,东莞人。曾经到江东避难,孙策以礼聘任他。徐奕更名,身着平民服装回到原郡。太祖任司空,征召徐奕为掾属,随从西征马超。马超败,太祖军返回。当时关中刚刚被征服,还不很安定,太祖留下徐奕任丞相长史,坐镇管理西京,西京人称颂他的威信。后转任雍州刺史,又恢复为东曹掾。丁仪等人在当时很受宠信,都设法陷害徐奕,而徐奕的地位始终不为其所动。又出任魏郡太守。太祖征讨孙权,调徐奕为留府长史。太祖对他说:“您的忠贞亮节,古人也不能超过,但稍微过于严峻了。过去西门豹佩带皮绳以缓解自己的性急,能以柔弱克制刚强的策略,是我们希望于您的。现在让您统管留守大事,我就不再有后顾之忧。”魏国建立之后,徐奕任尚书,又掌管选举事宜,调任尚书令。太祖征讨汉中时,魏讽等人谋反,中尉杨俊因此被降职,太祖叹息说:“魏讽之所以萌生叛乱的心思,是因为作为我的爪牙的大臣们没有能遏制内奸防备阴谋的人。怎样能得到像诸葛丰那样的人,让他们替代杨俊呢?”桓阶说:“徐奕就是这样的人。”太祖于是用徐奕为中尉,手书令文说:“过去楚国有子玉在,晋文公为此席不安坐;汉朝有汲黯在,淮南王因此不敢谋反。《诗经》有‘国家的正直之士’的说法,说的就是您啊1徐奕任中尉职几个月,病重请求退职,被授为谏议大夫,不久去世。

何夔传,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曾祖父何熙,汉安帝时官做到车骑将军。何夔幼年就死去了父亲,和母亲、哥哥住在一起,以孝顺母亲友爱兄长而著称。身长八尺三寸,容貌庄重严肃。他避乱到了淮南。后来袁术到寿春,徵召他,何夔不肯应召,但却被袁术扣留。过了很久,袁术和桥蕤一起围攻蕲阳,蕲阳被太祖牢固防守。袁术因为何夔是蕲阳那个郡的人,想要胁迫他去游说蕲阳投降.何夔对袁术的谋臣李业说:“过去柳下惠听到要征伐别国的图谋就脸上带有忧虑的神色,说‘我听说征伐别国是不用询问仁德之人的,这样的话为什麽问到我这裏来呢’1於是逃走躲到潜山.袁术知道何夔终究不会为自己效力,就中止了胁迫他去蕲阳。袁术的堂兄山阳太守袁遣的母亲,是何夔的堂姑,所以袁术虽恨何夔却不加害於他。

建安二年,何夔打算返回家乡,估计袁术一定会急忙追赶,於是就从小路走得以逃脱,第二年回到了家乡所在的郡。不久,太祖徵召他为司空掾属。当时有传闻说袁术军队发生变乱,太祖问何夔说:“您认为可信不?”何夔回答说。.“上天佐助的是顺应天意的人,人民帮助的是取信於民的人。袁术没有取信於民和顺应天意的实际作为,却希望得到上天和人民的帮助,这是不可能在天下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失去正道的君主,亲戚都要背叛他,何况是他左右的人呢!照我看来,袁术的军队发生变乱是一定的了。”太祖说:“统治国家失去了贤才就会灭亡。您不被袁术所任用;发生变乱,不也是本该这样的吗1太祖性格严厉,掾属办理公务,常常受杖刑;何夔经常带着毒药,决心宁死也不受侮辱,因此终究没有遭受杖刑。出任城父令。又升任长广太守。这个郡依山靠海,黄巾军还没有平定,当地强横有势的人大都反叛,袁谭随即授给他们官职。长广县人管承,纠集部属三千多家,成为结夥抢劫的祸害。议事的人想带兵攻打他。何夔说:“管承等人不是生下来就喜欢作乱,习惯於作乱,不能自行悔改,没有受到仁德的教化,所以不知道回心从善。现在军队逼得他们太急,他们害怕被消灭,必定会合力作战。攻打他们既不容易攻下来,即使获胜,也一定会伤害官吏百姓。不如慢慢用恩德开导,允许让他们自行悔改,就可以不用烦劳军队来平定他们。”於是派遣郡丞黄珍前去,给他们讲述成败得失的道理,管承等人都请求降服。何夔派遣官员成弘兼任校尉,长广县丞等人带着牛和酒到郊外迎接,把他们送到郡治的所在地。牟子的贼寇从钱,部属也有数千人,何夔带领郡裏的军队和张辽一同讨伐平定了他。束牟人王营,部属有三千多家,胁迫昌阳县的人作乱。何夔派遣官员王钦等人,授给他计谋,使王营的人马分离逃散了。一个月的时间全都平定。

这时太祖开始制订新的法令下达到各州郡,又徵收租税和丝绵绢帛。何夔认为长广郡刚开始建立,近来又用兵打过仗。不能仓猝用法令来约束,於是上疏说:“自从丧乱以来,人民流离失所,现在虽然稍稍安定,但是归服教化的时间很短。所下达的新法令,都是用严明的刑罚来整饬法令,统一国家的教化。我所管辖的六县,辖界刚刚划定,加上闹饥荒,如果一律用法律禁令来整治,恐怕会有不服从教化的人。有不服从教化的人就不得不诛杀,那麽就不是观察民情设立教化顺应时势的意图了。古代帝王把京都以外的地区划分为九等徵收赋税来区别远近,制定三种轻重不同的刑法来平定治理社会混乱的局面,我的愚见认为这个郡应该遵从边远地区、新封王国的法律,这裹的民间小事,派主管官员临时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对上不违背公正的法度,对下顺应百姓的心愿。等过了三年,老百姓安居乐业。然后用法令整治他们,那麽就没有什麽地方行不通了。”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徵召他回京,参与丞相府军务。海盗郭祖在乐安、济南辖界内劫掠作乱,州郡裏的官吏百姓受到困扰。太祖因为何夔过去在长广很有威信,授任他为乐安太守。到任几个月,各城全都被平定。

邢颙传,邢颙,字子昂,河间国鄚县人。曾被举荐为孝廉,又被司徒征召,都没有接受。更姓名,到了右北平郡,与田畴交往。过了五年以后,太祖平定了冀州。邢颙对田畴说:“黄巾军起来二十多年,海内鼎沸,百姓流离失所。现在听说曹公法令严明。民众已经厌恶了,到了极点就要平定了。请让我先行一步。”随即整装返回故乡。田畴说:“邢颙,是平民中首先觉悟的人。”于是拜见太祖,请求作为向导去攻克柳城。太祖征召邢颙为冀州从事,当时人称赞他说:“德行堂堂邢子昂。”任为广宗县长,因为原先的郡太守死去,他弃官不做,官署举报纠正这件事,太祖说:“邢颙对旧友情谊深厚,有前后一致的节操。”没有追究。邢颙后又被征召为司空掾,任命做行唐县令,他勉励百姓从事农桑,风化大行于世。入京,任丞相门下督,迁到左冯翊,患病,辞官。这时,太祖的各个儿子大选官属,诏令说:“侯爵家的官吏,应该得到渊深像邢颙那样的人。”于是邢颙就成了平原侯曹植的家丞。邢颙严守礼仪以防备禁阻,一点也不屈服,因此二人关系未能融洽。曹植的家臣、庶子刘桢写信劝告曹植说:“家丞邢颙,是北方俊彦,少年时即秉持高尚的节操,性情高远虚静淡泊,言少理多,真是一位雅士。刘桢实在不足以和他为伍,并列您的左右。但刘桢受到的礼遇很是特殊,邢颙反被疏忽简慢,私下里恐怕旁观的人将会说您习惯于接近不贤之人,而对贤者礼遇不够,采摘了春天的花朵,忘却了秋天的果实,顾了庶子,忘了家丞。为圣上招来诽谤,罪过不小,因此辗转反侧不能自安。”邢颙后来参丞相军事,转任东曹掾。当初,太子尚未确定,而临..侯曹植受到宠幸,丁仪等人一同赞助他的美誉。太祖就这事询问邢颙,邢颙回答说:“以庶子代替嫡子,是前代的禁戒。希望殿下深入地思虑这件事1太祖知其心意,后来终于让邢颙做了太子少傅,又升为太傅。文帝即位后,邢颙任侍中尚书仆射,赐爵为关内侯,又出任司隶校尉,调任太常。刑颙在黄初四年(223)去世,他的儿子邢友继承了他的爵位。

鲍勋传,鲍勋字叔业,泰山郡平阳县人,是汉朝司隶校尉鲍宣的第九代孙。鲍宣的后代有人从上党县迁移到泰山,于是就在那里安了家。鲍勋的父亲鲍信,汉灵帝时任骑都尉,大将军何进曾派遣他东去招募士兵。后任济北相,协助规谏太祖,遇害身亡。鲍信的事迹记在本书《董卓传》、《武帝纪》中。

建安十七年(212),太祖追记鲍信的功绩,上表封鲍勋的哥哥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勋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217),确立了太子,鲍勋任中庶子。迁黄门侍郎,出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是曲周县吏,被判定偷盗官府布匹,按法应于闹市砍头曝尸。太祖当时在谯县,太子留在邺县,几次亲自写信替那人请罪。鲍勋不敢擅自释放,全部写明上报。鲍勋先前在东宫时,坚守正义不屈服,太子本来就不喜欢他,加上现在这件事,对他的恼怒怨恨就更加厉害。适逢魏郡边境军队休整有人过期,太子就秘密命令中尉上奏罢免鲍勋官职。很长时间以后,鲍勋又官拜侍御史。

延康元年(220),太祖去世,太子登上王位,鲍勋以驸马都尉的身份兼侍中。文帝承受帝位后,鲍勋常常陈述:“当务之急,只在于军事、农业,宽待百姓。楼台水榭林苑园圃,应该放在以后再议。”文帝将要出宫游猎,鲍勋上疏说:“臣下听说三皇五帝,无不明确根本,树立教化,以孝义治天下。陛下仁慈圣明,有恻隐之心,有与古代相同的功业。臣希望您将继承前代的踪迹,让万世可以效法,怎么却在守丧之中,从事驰骋之事呢?臣下冒着死罪让你听到这些,希望陛下深思。”文帝亲手撕毁了鲍勋的奏表,争逐行猎。中途停下休息时,问身边侍臣说:“游猎作为娱乐,比八音乐器怎么样?”侍中刘晔回答说:“游猎胜过音乐。”鲍勋驳斥说:“音乐上通神明,下可中和人世的道理,使政治兴隆,达到天下大化,万邦安定。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况且游猎的事,在原野中暴露帝王的车盖,损伤生息化育的至高原理,迎风冒雨,不是有违时间的规律吗?过去鲁隐公到棠地去观看捕鱼,《春秋》讽刺了他。即使陛下把游猎当作急务,也是臣下所不希望的。”接着又奏称刘晔奸邪献媚,请治罪。文帝气得变了脸色,停止了游猎返回,随即让鲍勋出京任右中郎将。

黄初四年(223),尚书陈群、仆射司马宣王一同推荐鲍勋为宫正,宫正就是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了他,百官尊敬畏惧,无不肃然。黄初六年秋天,文帝想要征讨吴国,众大臣广泛讨论,鲍勋当面规劝说:“我国部队屡次征伐而没能攻克的原因,是因为吴国、蜀国唇齿相依,凭依山水险要阻隔,有难以攻拔的态势的缘故。现在劳动士兵,袭击遥远的目标,每天耗费千金,国中白白消耗财力,使得狡黠的敌人轻视我国的威势,臣下认为不可。”文帝更加恼怒鲍勋,把他降职为治书执法。文帝从寿春归还,驻军在陈留郡境内。郡太守孙邕看了,出来探望鲍勋。当时营垒还没建成,只立了标志矮栏,孙邕斜着穿行而过,没走正路。军营令史刘曜想追究他的罪责,鲍勋认为壕堑营垒还没建成,调解了这件事情,没有举报。大军返回洛阳,刘曜犯了罪,鲍勋上奏要求将他废黜遣派,而刘曜却秘密上表,说了鲍勋私下解脱孙邕一事。文帝下诏说:“鲍勋指鹿为马,逮捕交给廷尉。”廷尉依法议决:“治罪刑罚,剃发戴枷作劳役五年。”三官驳回:“依照律条罚交金子二斤。”文帝大怒说:“鲍勋没有活的资格了,但你们竟敢宽纵他!逮捕三官以下人员交付刺奸官,让你们十鼠同穴,一网打荆”太尉钟繇、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人一同表奏“鲍勋的父亲鲍信在太祖时有功劳”,请求赦免鲍勋的罪过。文帝不许可,于是杀了鲍勋。鲍勋内心修养行为本来就美好,廉洁而能施舍,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二十天后,文帝也去世了,没有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

司马芝传,(附司马岐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少年时是个书生,到荆州躲避战乱时,在鲁阳山遇到贼寇,一起赶路的人都丢弃老人弱者逃走,只有司马芝坐在那里守着老母亲。贼人来到后,把刀放在司马芝头上,司马芝磕头说:“我母亲年纪老了,只有拜托各位了1贼人说:“这是个孝子,杀了他不义。”于是得以免于被害,用一辆鹿车推着载送母亲。司马芝住在南方十多年,亲自耕种,坚守节操。太祖平定荆州后,让司马芝担任菅县县长。那时天下处在初创时期,人们多数都不遵守法纪。郡主簿刘节,是个出身巨族的豪杰,宾客有一千多家,在外成为盗贼,在郡内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差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当兵,掾史依据过去的情况汇报说:“刘节家前后从未出过徭役,如果到期被他藏匿起来,必定会被留下。”司马芝不听这套,写信给刘节说:“您是巨族大宗,在郡中地位重要,但您的宾客每次都不参加服役,既使众百姓怨恨失望,有时也会传给上面知道。现在调派王同等人当兵,希望按时派遣。”新兵已在郡里集中,但刘节藏起了王同等人,还为此让督邮用战时法令责求县府。县掾史没有办法,只得请求代替王同上路。司马芝于是派人飞马向济南呈报檄文,全盘陈述了刘节的罪行。太守郝光素来敬重信任司马芝,立即让刘节代替王同服役,青州人称司马芝“让郡主簿当兵”。司马芝升任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依恃贵宠,骄恣强横,又因是司马芝故乡河内郡的大将,他的宾客子弟在境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寄信,不署姓名,却常有嘱托,司马芝对此不给回复,全都依法办事。后刘勋以图谋不轨罪被诛杀,与他有交往的人都获了罪,而司马芝则以有识见被人称道。司马芝升任为大理正。有人偷盗了官府的白丝绢放在厕所上面,吏役怀疑是一名女工干的,把她逮捕关了起来。司马芝说:“惩罚犯罪的缺失,在于苛酷暴虐。现在先得到赃物后问讯口供,如果犯人经不住拷打,有可能导致诬骗服罪,这种服罪是不可以断罪结案的。况且简明而易于服从,是德行高尚的人的教化原则。不放过有罪的人,是庸常之世的治理方法,现在宽恕了被怀疑的人,以便发扬简而易从的原则,不也是可以的吗?”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司马芝又历任甘陵郡、沛国、阳平郡的太守,在所任职的地方都有政绩。黄初中期,入京任河南尹,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对私下请托不予实行。适逢宫中内官想要托司马芝办事,不敢开口,于是托司马芝的妻子的伯父董昭说情,董昭也畏惧司马芝,不给通话。司马芝为此教训下属众人说:“君主能设立政教,不能做到让属吏必定不去违犯。属吏能违犯政教,也不能做到不让主君知道。设立政教而有人违犯,是主君过于软弱;违犯政教而让人知道,是属吏的祸害。

在上主君软弱,在下有属吏祸害,这就是政事所以不能治理的原因。难道各自不应该努力吗?”自此属下吏役没有不自我勉励的了。司马芝属下的循行曾经怀疑门干偷盗头簪,门干的口供与事实不符,官曹将他拘捕下狱。司马芝说:“大凡事物有的互相类似而难于分别,如果不是离娄那样的人,很少有不迷惑的。就这件事的实际情况而言,循行怎么忍心为了重惜一支簪子,而轻易地伤害他的同类人呢?还是压下这事别再过问了。”明帝即位后,赐爵位给司马芝,为关内侯。不久,特进曹洪的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因为共同侍奉无涧山神被拘捕入狱。卞太后派遣黄门到司马芝府中传达旨令,司马芝不予向上通报,自行命令洛阳狱吏察考完毕,上疏说:“各种应判死罪的情况,都应事先上表审报。先前曾制定文书禁绝淫犯以端正风俗,现在当等人触犯了有关妖邪罪行的刑法,供辞刚刚确定,黄门吴达到臣下这里,传达太皇太后命令。臣下不敢通报,恐怕会有人救护他们,急速报给圣上知晓,如不得已,也只好对他们施予庇护。此事没有早些结案,是臣下的罪过,因此冒犯常规制度,命令县吏察考完毕,擅自执行刑罚杀戮,请求诛杀惩罚。”明帝手书答复说:“看了奏表,明了了你的心意,想奉到诏书,倚仗权势行事,是正确的。这是您奉接诏书的本意,哪里用得着道歉。以后黄门再去你处,千万不要为他通报。”司马芝任大理正官十一年,几次处理法律条文所不便治罪的案子。他在公卿之间,秉持正直原则行事。适逢诸王来京朝见,与京都人交往串通,司马芝获罪被免职。司马芝后来任大司农,在这以前,各个典农各自带领吏民,从事商业以谋生计,获取利益。司马芝上奏说:“君王治理天下,尊崇本业,抑制末业,以农业为急务,视谷物最为重要。现今吴、蜀两个虏国尚未剿灭,军旅没有止息,国家的首要之务,只在于粮谷布帛。

从黄初年间(220~226)以来,听任各个典农谋生计,各自为部下算计,实在不是国家大局所应该容许的。臣下认为不应该仍然让商业杂乱,应专门以农业为急务,为国家考虑,这样比较有利。”明帝听从了这个意见。平常官员每当有上司召见问话时,常常先见上官的掾史,让他帮助推断上官意旨,教给怎样答复满足上官的情形,然后一切答问都像掾史测度的那样去做。司马芝性情诚信正直,不矜持,高志节。与宾客谈论时,凡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当面批评那人的短处,背后却不说不满的话。司马芝死在官任上,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从魏朝到现在,作河南尹的人没有人能比得上司马芝。司马芝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岐继承了他的侯爵位,从河南丞转为廷尉正,升任陈留相。梁郡关在狱中的囚犯,大多互相牵连几年不能结案。诏书命令将这些官司迁移到司马岐下属的县里,县里申请预先制造监牢器具。司马岐说:“现在囚犯有几十人,既然他们狡诈,供词难于相答,并且已经被痛楚弄得疲倦了,其中实情显而易见,怎么能仍然长久关在监狱中呢?”等到囚犯到了,责问他们,都没人敢于隐瞒欺诈,一个早上就判决结案,司马岐于是被提拔为廷尉。这时大将军曹爽专权,尚书何晏、邓飏等人做他的辅佐。南阳人圭泰曾因言论违反了他们的意旨,被廷尉审查拘捕。邓飏审讯,将要判圭泰重刑。司马岐几次对邓飏说:“中枢机要大臣是王室的辅佐,你们本来已经不能辅助教化,成全道德,与古人比美,却竟然为泄私忿,冤枉无辜。使百姓忧惧的,不是你们这种作法又是什么呢?”邓飏于是羞惭恼怒,退让了。司马岐终究恐怕时间久了会获罪,托病离开了官位。在家里住了不到一年就死了,年仅三十五岁。他的儿子司马肇继承了侯位。

评:徐奕、何夔、刑..尊贵高尚,峻急严厉,是当世的知名人士。毛玠清白公正,行为朴素,司马芝忠贞诚信,不偏不私,差不多决不吐硬吞软,欺弱怕强。崔琰高尚的品格最为优秀,鲍勋秉持正义,无所欠缺,但都不免于杀身之祸,可惜啊6诗经·大雅》以“既能明晓善恶,又能辨知是非”为贵,《尚书祖在山东征战,忧虑关右的事态。

水墨动图丨总书记引用的这些古语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春,万物生发,欣欣向荣。春光的明媚,让人心情愉悦,春天的气息,更是催人奋进。

在美好的春天,让我们重读总书记引用过的这些古语,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感悟蓬勃向上的发展之力。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讲话引用

古语解释:东风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回来了,催开了我家院内的花枝。

古语出处: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讲话引用

古语解释:草木在春天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颇可赏观。

古语出处:唐·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讲话引用

古语解释:温暖的春风拂醒蛰伏一冬的动物,复苏的万物一片勃勃生机。

古语出处:《宋史·乐志七》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讲话引用

古语解释:在丰收之年,春天盛开花朵,秋天收获硕果。

古语出处:“春华秋实”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岁物丰成”出自宋·欧阳修《丰乐亭记》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讲话引用

古语解释:只要努力耕作必有收获,生活绝不会欺骗我。

古语出处: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总策划:陈凯星 邹声文

监制:常爱玲 齐慧杰

统筹:杨侠 张书旗

书法:冯火春

绘画:谢丽萍 丰慧 王立新 李耀林

终审:杨侠 高洁 周年钧

编辑:杨思琪 陶虹 田中全 黄南希

技术:相昌盛 徐安

鸣谢:点滴艺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