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立秋(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13 03:04:59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立秋

凌晨2点22分

一缕凉风钻进沙窗

将我叫醒

下玄月像一把弯刀

将天空分割

前面是炫亮的白

后面是深邃的黑

像昼与夜

像死与生

天河水流淌着岁月

推出一个新的季节

又把另一个季节打入冷宫

今天立秋

我第一个触摸到秋的呼吸

接受秋的沐浴洗礼

壹点号 远方有盏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23年哪天立秋,是早是晚?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最近这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一场大雨,有些地区虽然降雨已经过去了,但是高温依旧不减,很多人都盼着这个夏天赶紧结束,等立秋了,天气就会慢慢凉快下来了,那么今年是什么时候立秋呢,农谚“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又是什么意思?

今年什么时候立秋

今年是2023年,立秋是在阳历(公历)8月8日,农历是在六月廿二日。在古代,最初确定立秋节气,是根据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来确定的,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观测到的星宿位置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北斗七星的位置也是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每旋转一圈为一周期,也叫一“岁”,当“斗”指西南方位的时候,就是立秋节气了。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在古人“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依据的是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开始于立春,结束于大寒,当太阳达黄经135°,即为立秋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或8月8日。

立秋就会马上凉快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很多人认为,立秋就意味着夏天结束、秋季来临,该进入秋高气爽的凉爽天气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老话说:“秋后一庚为末伏”。因为立秋期间并未“出伏”,暑气在短时间内并不会一下子退去,等到“出伏”以后(今年在8月20日),很快又会就进入到下一个节气“处暑”(今年8月23日),这时才算基本上告别夏天。不过大家也不必心急,立秋以后虽然不能马上凉快下来,但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早上、傍晚吹的风,已经可以感受到一些凉意了,没有之前那么闷热了。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是什么意思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是“早立秋”,那么就预示着“秋老虎”持续的时间短,这一年的秋天会比较凉爽;而如果是“晚立秋”,那么就预示着“秋老虎”持续的时间长,这一年的秋天气温会非常炎热;至于“冷飕飕”和“热死牛”,只是夸张的表达方法,目的就是为了通俗、形象地表达这个秋天的冷热程度。那么,什么是“早立秋”和“晚立秋”呢?

虽然立秋节气对应的阳历时间,都是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月8日,但对应的农历时间却差别较大,因为闰月的存在,立秋可能在农历六月,也可能在农历七月,民间习俗是,如果在农历六月立秋那么就是“早立秋”,如果在农历七月立秋那么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二,那么今年算是“早立秋”。

按照农谚的说法,那么今年秋天应该是个凉爽的秋天了,你觉得有道理吗?

立秋是几月几号2021年几点立秋!2021年立秋具体时间 立秋后还热吗立秋吃什么立秋贴秋膘

一般来说,节气前后总会有一些变化,例如气温、降水等。所以人们会非常关注节气,从而来安排各种农事活动,有时候也会根据节气来为自己准备一些特殊的食物。那么,2021年立秋是什么时候呢?立秋有什么习俗呢?

2021年立秋时间

《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7日14时54分将迎来“立秋”节气,意味着夏尽秋来,金风渐至。

谚语中把立秋分为三候,即“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生动形象描绘了这个阶段的气候特点,凉爽的风吹来,已不及大暑天时的炎热,清晨时会有露水,也就是大雾凝结而成的,寒蝉在天冷时叫声低微,通常于夏末秋初时在树上鸣叫。

解读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天气

“立秋”虽到了,但这并不代表季节中的“秋天”已经到了,实际上,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这时才算过了暑伏。而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

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立秋后还热吗

民间有“立秋3日凉风至”的说法,但立秋后大局部地域仍以晴、阴相间的天气爲主,降雨天气不分明,气温仍可到达31-33℃,日均匀气温仍属偏高形态,天气仍然“闷热”。

但是,由于早晚和午间的温差变大,一早一晚人们的体感温度将比前几日偏低一些。

依照以前历年来的经历,立秋后天气还会热上一段工夫,不长。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比较凉爽儿,那时的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

立秋后的秋老虎一般发作在8、9月之交,继续的时间大约为14-25天,所以不论是哪一年,普通来说立秋之后根本还会热一个月左右。

在立秋后的秋老虎这段时期,天气还是很热,和夏天差不多,大家外出还是要留意防暑、防晒、多饮水,尽量增加在阳光*激烈时停止户外活动,以及多吃西瓜、莲子、绿豆等解渴消暑的食物。

但是就农历来说,立秋这个节气还是差的比拟大的,有时分能差出一个月之多,所以,当然有的热有的冷了,差的很多了。

立秋习俗盘点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各地立秋习俗

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天津:咬秋

天津等地流行“咬秋”,就是吃瓜。人们详细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江苏: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东北: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杭州:食秋桃

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喝“立秋水”吃“凉宵”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而川东的传统习俗,立秋这一天老百姓要吃“凉宵”,即用优质糯米制作、再进行冰冻的粥。一方面表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一方面象征夏日即将结束,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由来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正如诗《立秋》所言:“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转自:中国小康网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