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梦见门关不上(梦见门关不上是什么预兆)

时间:2023-10-09 04:04:36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

“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

“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

不论在基层、地方还是在中央,同志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思考与实践一以贯之。

1983年3月29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一篇新闻报道——《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招贤纳士,博揽群才 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同志先后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新闻记叙的是他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

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条”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段历史,追寻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关于人才工作的实践足迹,感悟同志为河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行动自觉。

■ “人才九条”震动全国

“同志当年为什么要推出‘人才九条’?”

采访中,“人才九条”的知情者都坦言:跟正定当时的县情有关。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

认为,没有人才,县不能富,民不能强,翻两番无从谈起。

当时正定全县总人口45万人,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79名,自学成才或中专毕业后取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仅有256名。

全县大多数企业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力量不足问题。例如县色织厂,全厂400多人,仅有一名大学生技术员,新产品没有力量搞,设备坏了没人能修。全厂111台织机,经常有二三十台停机,导致厂子出现亏损。

“对人才问题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说。

人才的聚集和人才积极性的调动,靠什么?

靠政策,一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

时隔40年,《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的作者李乃毅,对“人才九条”的出台过程记忆犹新。

1983年3月的一天,约河北日报记者李乃毅到办公室长谈。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两个板凳支的木板床,上面铺着带补丁的褥子。

“就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办公室兼卧室里,我俩面对面,打开了话匣子。”李乃毅回忆。

介绍,正定虽是一个产粮大县,但经济并不富裕,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改变这种状况。农业不能“单打一”,要发展多种经营。工业要发展企业、创新项目、引进技术,尽快把效益搞上去。要搞好农业、搞活工业、搞大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企业领军人物,而县里恰恰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怎样把人才引进来。正定打算出台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希望通过报纸宣传出去,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人才请过来。

开诚布公,李乃毅也知无不言。他把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处境、困难、顾虑、期盼等一一道来。

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此后,他又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三个半天时间同李乃毅深入探讨。

“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谈话中,对于人才工作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让李乃毅印象深刻。

“但当‘人才九条’真正摆到我面前时,我依然感到十分震惊。”李乃毅表示。

“人才九条”的全称是《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内容如下:

一、热烈欢迎我县所需的外地各种科技人员来正定帮助发展县、社、队企业。对搞成的每个项目,只要产品有销路,其利润由双方商定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贡献突出者,县委、县政府将予以记功、记大功、晋级、晋职。在农村的家属户口优先转吃商品粮,并给家属、子女安排适当工作。

对我县技术人才更应充分重视,发挥其专长。对有发明创造、做出突出贡献者,其待遇和招聘外地技术人才同等对待。

二、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其中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曾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视的;由于社会上的偏见,使其科研工作遭受压制的;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

三、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凡需要调入我县者,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要积极予以办理,若一时办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原工资照发,粮食定量不变(全部细粮),工龄连续计算,今后根据贡献大小另行确定工资数额;对不能调入我县工作者,可短期应聘或兼任我县某方面的经济技术顾问。

四、愿为全国各地技术人员提供试制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所需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新产品一旦被本县采用,即付重奖;收到经济效益后,利润按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同时也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

五、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加以解决。

六、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积极为调入人才解决住房。设立人才服务处,对人才统一管理。对我县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者,配备助手、车辆,做到搬煤到屋、送粮到户,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各部门都要按照省委文件精神,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我县中级以上知识分子和自学成才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七、成立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吸收人才,接受新产品、新技术;对科研人员和自学成才者正在业余研究的有前途的科研项目,若愿意给予本公司,而又被本县所采纳者,将尽力协助解决经费困难。对本县技术干部要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特长。

八、积极鼓励、扶持城乡团体和个人自筹资金和外地大、中专院校签订教学、代培合同,定向培养人才。教授、学者、工程师及有技术专长者应聘来县讲学,指导企业经营管理,车接车送,热情接待,并发津贴费。

九、实行人才流动。调入本县的科技人员来去自由。本人一旦感到自己的技术专长不能有效发挥时,可以申请调到所向往单位,县委、县政府不加阻拦,并给予提供出走方便。

1983年3月,几天之间,2000张一米多长、半米来宽的大布告贴到了正定各个生产队、学校、机关、工厂门口。布告上的大字十分显眼——“正定县招揽人才的九条规定”。

“出身不好也能被重用,贡献突出的给记功,家属还能‘农转非’,看这政策,县里是动真格了!”

“这一条一条的,可真实诚啊!”

一时间,街头巷尾热议声四起。

利润提成触及分配制度,人才流动关乎人事体制,细粮供应突破粮食政策,“农转非”涉及户籍管理……“人才九条”字里行间皆是破冰之举。

比如人事调动,当时政策是不允许各省市间自由流动的,工厂管理者、科技人员属于国家干部,不能自主选择供职单位。档案是每个干部职工所有的证明文件,如果非要走,不给档案,党籍、公职、工龄、工资在新单位接不上,户籍在异地落不了,口粮在粮店买不到,生活都成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习书记大胆提出,凡是正定急需人才,派人员与原单位友好协商,以最大的诚意争取理解支持;本人决意到正定工作,原单位坚持不放,档案不给,县委、县政府责成组织人事部门重新建档接续关系。这一做法,突破了人才调动的瓶颈,确实是需要眼光和胆识的。”李乃毅回忆。

当时,包括在内的所有干部、职工,都是吃60%的粗粮、40%的细粮,给引进的人才供应100%细粮,有的人不理解;在分配方面,干部职工每月工资几十元,技术人员的技术转让费却有几万元,有了利润还给提成,有的人难接受;用的人万一出点毛病怎么交代?请来了“外地和尚”,“本地和尚”不念经了怎么办?有的人有顾虑……

面对种种质疑,召开全县干部动员大会,讲形势、谈发展、绘蓝图、论人才,通过相互交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觉得,在县里发布还不够,希望通过报纸把“人才九条”向全省、全国发布,在更大范围为正定招贤引智。

很快,李乃毅采写的这篇消息摆上了时任河北日报社总编辑林放的办公桌。林放看后当即拍板:“这政策观念创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发,突出发!”

当夜排版,林放还特意叮嘱:“头版头条加边框着重处理!”

1983年3月29日,以“人才九条”为主要内容的消息《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在河北日报刊发。省内外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引起强烈反响。

“人才九条”,震动全国。

■ 求贤若渴广揽人才

“人才九条”公开发表后,不到一个月,县里就接待来信来访150人次,其中具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46人。

一些正定老干部还记得,当时要求来正定的人才络绎不绝,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人员来信咨询、提供项目、联系工作调动,许多人是拿着报纸找到正定县政府的。

研制化妆品的能人武宝信,就是“人才九条”吸引到正定的人才之一。

当时,石家庄车床附件厂工程师武宝信研发的三露(粉刺露、亮肤露、增白露)已畅销全国,但他和厂领导在利润分配上产生了矛盾。武宝信看到“人才九条”眼前一亮,托人捎信给,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

得知武宝信的情况,马上来到时任正定县县长程宝怀的办公室。

“程县长,走,咱们今天夜访武宝信!”

“今天晚了,咱们明天再去吧?”

“今天必须找到武宝信!”

只知道武宝信家住石家庄市谈固小区,他带着程宝怀等人在小区找了很久,还是没能打听到武宝信的家具体在哪儿。几十栋楼的谈固小区实在太大了。

看看手表,已经过了晚上10点,迫切想见武宝信的决定试试“笨办法”,“这样吧,我从南往北喊,你们从东往西喊,今天必须找到他。”

双手并拢合成喇叭状,放开了嗓门:“武宝信!武宝信……”夜深人静,喊声在小区里响起。

“我正在屋里做实验,忽然听见窗户外有人大喊我的名字。”武宝信回忆起40年前的那个晚上,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我赶忙跑了出来,领头的小伙子见到我,兴奋地握住我的手。一定是在外边待得久了,他两手冰凉。”

这人就是。

见面后,和武宝信长谈至深夜。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深深打动了武宝信,他答应把新研制的爽脚粉配方无偿提供给正定。

1983年4月4日,亲自主持的爽脚粉项目技术转让会在正定县招待所举行,新城铺乡的第一个引进项目就此落地。几个月后,爽脚粉试制成功。项目投产不到一年,就盈利30万元。

“就在县委门口,习书记亲手把一辆轻骑摩托车交给我。”武宝信说,那是县里给人才的重奖,当时价值1100元。

对正定发展急需的人才和项目,果断拍板,大胆引进,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正定油泵油嘴厂原属省管,一年赔了27万元。后来下放给石家庄地区管,一年赔了9万元。地区又把这个亏损企业给了正定,当年又赔了7万元。

转机出现在1984年。这年五六月间,带队赴江苏省考察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出发前,习书记特意交给我一封前段时间收到的来信,信封上写着‘正定县委书记收’,习书记让我提前与写信的人联系一下,约对方在当地见面。”时为正定县委办公室干事的李亚平回忆。

写信的人是无锡机械局农机供销公司原经理邱斌昌。原来,因在家乡无法施展才华而苦闷的邱斌昌,辗转得知正定正面向全国招揽人才,便主动写信表达了自己想来正定工作的强烈愿望。

李亚平按照信中所附的联系方式,拨通了邱斌昌的电话。“如果你们不是马上要来无锡,我可能直接就跑到正定了。”电话那头,邱斌昌想来正定的意愿十分迫切。

一边是求贤若渴,一边是迫不及待。利用考察间隙,和考察团全体成员一起见到了邱斌昌。

那天晚上,在无锡市政府招待处,邱斌昌非常激动,双手紧紧抓着一个人造革文件夹,拉了几次,才打开拉链,拿出自己亲手抄录的一份正定“人才九条”。

听完介绍县里的有关情况后,邱斌昌当即表示,可以到连年亏损的油泵油嘴厂工作。他还特别提到,自己可以带一个成熟的柴油发电机项目到正定,马上就能出产品。

邱斌昌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工资由原来的行政17级提至16级,一年后厂里产值翻一番,再由16级提至14级。

和考察团成员认真商讨后,又通过长途电话和程宝怀等县领导商量,最终决定聘请邱斌昌到正定工作。

没过多久,邱斌昌到正定报到。

“一见面,我就告诉他,‘你的工资已经从17级涨到16级了。明天我在厂里的大会上宣布,你就是县油泵油嘴厂的厂长’。邱斌昌很感动,当时眼睛就湿润了。”88岁的程宝怀至今记得,到油泵油嘴厂没几天,邱斌昌就把积压产品全部卖了出去,他还带人开发出一批新产品推向市场,不到一年工厂产值就翻了一番。

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仅一年多时间,200多名人才落户正定。

■ “星”耀古城启人深思

“人才九条”的制定,为当时正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984年,正定县10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多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

对人才的重要性,有深刻而长远的认识:“贤才者,国之大宝也,县亦然。古人云,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

知用贤,求其贤,尽其才,这样的人才观催生了“人才九条”。其中的创新探索,给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人才九条”明确规定,“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加以解决。”

“各级领导班子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把既搞活经济又出人才作为自己的双重任务共同抓好。”在全县“放开政策、振兴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认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振兴正定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正定县柴油机厂技师陈国启刚到正定时,由于户口一时没办妥,家里缺粮少煤。柴油机厂领导找有关部门给他解决了家属户口和子女上学问题,还提着粮食、拉着煤块送上门。陈国启感动不已,原本给他的16天假期一天也没休息,报到的当天就上了班。厂里的工程师张松游,家属“农转非”、小孩就学等问题解决了,还入了党、提了干,他感慨地说:“碰上这样的好政策,献出我的生命也报答不完党对我的恩情。”

“人才九条”出台后,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干部,热情接待应聘人员。他说:“依靠一乡一县的人才毕竟有限,社会才是无限的智能宝库。”

为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正定县成立了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和人才服务处,组成专门班子招揽人才,上上下下都为招揽工作出智出力。

县委、县政府还依照“人才九条”精神,积极挖掘本地人才,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学修专业、业务特长、工作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逐项摸底,建起正定第一本“人才账”。根据知识分子的德才情况,先后给543名科技干部评定了技术职称,31人调整到对口专业岗位,基本做到了人得其所、才适其用。同时,与全国32所学校、21家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引进人才和项目,创办了131家乡镇企业。

“当年,正定县委、县政府把开发人才作为战略重点和经常性工作任务,制定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级干部一齐抓、条条块块分头抓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把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这样才打开了人才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时任正定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的高培琦说。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敢于冲破藩篱、改革创新。

“人才九条”发布后,县里有些同志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既有赞成支持的,也有怀疑反对的。一时间在本地、本省引起一场大讨论。

“在当时的环境下,习书记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不惧非议,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全面落实各项承诺,用事实证明‘人才九条’是可行的,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理解、支持、拥护。”李乃毅说。

贾大山和郝月普便是两个例证。

作家贾大山,成熟稳健,刚直正派,有管理才干,对文化事业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在多方听取意见后大胆起用,打破非党人士不能担任正职的惯例,贾大山连升三级,直接当上县文化局局长。上任伊始,贾大山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

工程师郝月普,是南开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期间,他被错扣了帽子,判了刑。平反后,他回到原来的工厂,但厂里有些人依然把他视为“异类”,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这样的人才,敢不敢用?

“你来正定参加四化建设,我们举双手欢迎。”说。

正定县破例为郝月普上户口、接工龄、上浮工资,并委以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化工实业公司经理的重任,上任后不到半年,他就为正定引来了11个项目。

“识才求才、聚才用才,无一不是开创性的工作,无一不需要敢闯敢干。只有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才能构筑吸引人才的制度优势,以优良的生态让人才近悦远来。”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孟庆云对记者说。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具备战略眼光、系统思维。

在正定人才工作实践中,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周密的谋划。

他总是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人才问题。

“没有人才,我们的经济就不会振兴;没有人才,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会化为泡影。”他要求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要有“五百金买马骨”的态度,有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

他总是用系统的方法开展人才工作。

强调,“在选拔人才时,讲文凭也要讲水平,不拘一格包括不拘文凭,无论是大、中、小学学历,还是‘千里马’‘百里马’‘一里马’,还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各种年龄的人,都使用起来、跑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人才济济、兴旺发达。”

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这是引才育才用才的“十二字真经”。在他发现的人才中,既有各有所长的“外来和尚”,也有崭露头角的县内人才;既有全国知名的大学者,也有乡野田间的“土专家”。

岸下村青年农民黄春生,文化程度不高,只是高小毕业。他自学成才,十几年刻苦钻研,培育出“冀棉二号”优良品种,先后被全国14个省市引种,省内外推广近百万亩。县里录用他为国家干部,评定授予其助理农艺师职称,上调县农科站专业从事优种繁育工作,更好地发挥了其业务专长。

在的大力推动下,正定县决定成立顾问团,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才智。1984年新年刚过,一封封落款“学生”的信,寄给了全国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眼科专家张晓楼等各领域的50多位专家欣然应聘,成为顾问团首批成员。

他们广泛开展讲学活动,进行技术攻关,为正定经济起飞献计出力。在于光远的建议下,中国第一个农村研究所在正定成立;张晓楼多次到正定,给2000多人做了复明手术,使正定一跃成为全国7个防盲先进县之一……

动员如此多的顶级专家为一个县献智献力,全国少见。一时间,你来我往,“星”耀古城。

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支招: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老、中、青、幼立体开发,建立多级梯形人才队伍,使适用之才源流不断、常用不竭。

正定县大力改善教学条件,多渠道开展民间办学,积极组织在职干部文化补习,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建设齐头并进,人才队伍结构日益完善。

“通过当年正定人才工作的实践,深刻感悟同志的人才观,就是要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地把人才用起来,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创造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孟庆云表示。

做好人才工作,心里要时刻装着人民、装着事业。

1982年,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古城正定,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但在远离他们的地方作愿意为他们献身的清谈,我心里觉得空,不踏实,我感到了一种呼唤。”

“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那就是我在生活中的位置。于是,我来了,在人民中间来寻找我的价值。”

……

正是因为这样的初心,面对“人才九条”推进过程中的一些不同意见,他始终能够坦然面对。

他力排众议,召开知识分子“诉苦会”,倾听知识分子心声。说得激动了、委屈了、气愤了,参会的知识分子有抬高嗓门的,有拍桌子的。并不生气,“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排难解忧,努力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求才用才,更真心实意爱才敬才。

一次,他和县委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到永安公社下乡。在一块棉花试验田里,全县闻名的种棉能手冯玉明正在地里忙碌。支好自行车朝他走过去,一把握住冯玉明的手说:“冯伯伯,您好,我今天是来跟您学习种棉花的!”

听了随行人员的介绍,冯玉明顿时有点手足无措,忙不迭地说:“别别别,你是领导,可不能这样称呼。”

“冯伯伯,您别跟我客气,以后您就是我的老师了。”

后来,跟着冯玉明学习种棉花的技术,他们也成了忘年交。

尊重人才的故事,许多正定老干部至今印象深刻。

他逢年过节经常去看望慰问技术人才,把关怀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得知县机械厂工程师刘玉仲过年没回南皮老家,1983年农历大年初一,和几名干部提着点心来看望他,从日常生活到工作细节,一一询问。说起这一幕,已84岁高龄的刘玉仲两眼湿润。

他厚爱青年人才,书信往来中尽显关爱鼓舞。“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1983年12月,写给51名河北农大正定籍大学生的一封信,让这些学子倍感温暖振奋,他们中有26人先后回家乡工作。

“习书记在正定的人才工作实践,处处体现出思人之苦、谅人之难、容人之量、成人之善。”回忆往事,许多正定老同志认为,“正是这种善政为民、厚德待人、求贤若渴、敬士如宾的人格力量,使有志之士心甘情愿汇集到正定,为共同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5年5月,离开正定。但“人才九条”带来的引才聚才效应,多年后仍持续释放。

■ 人才强冀再启新程

新时代的正定人才工作实践,或许可以从一个“飞雁归巢”的故事说起。

2022年8月,离开石家庄到省外发展十多年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福集团,将总部迁回正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同福集团在众多热门城市抛来“橄榄枝”时,选择了正定?

同福集团董事长刘山国说:“尊重!省市县对企业家、对人才的尊重。”

石家庄市委专门为同福集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服务支持政策措施。两天时间,给同福总部腾空一处交通便利、3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同福集团第一次在正定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县四大班子领导一起前来为企业“站台”。

以人才引进人才,人才“朋友圈”不断扩大。

目前,同福集团正快马加鞭推动“同福共享”千亿级产业园项目落地,已与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引进食品科技研发、线上平台运营、仓储物流等各类人才1500余名,吸引了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150余名专家开展合作。

如何引来更多“刘山国”?

2022年8月,在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关于引进高端人才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刚一亮相,就引起广泛关注。

年收入100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超过15%的部分全额奖补给个人;税收贡献1亿元以上,企业税收贡献地方留存部分的60%奖补给高管团队……细看这份文件,多条含金量十足的措施,彰显出正定对高端人才的最大诚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河北省委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人才强冀工程为抓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何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2022年11月,第一学历只有中专、没有发表过论文和著作的技术人员崔平永,通过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评审,获得轻工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

“如果不是企业有了自主评审权,像我这样的条件评正高,做梦都不敢想。”入职晨光20年来,崔平永从操作工、组长、班长,一直干到色素营养事业部生产部经理,参与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位于邯郸市曲周县的晨光集团,是河北省首批获得职称评审自主权的民营企业。截至目前,河北共有149个用人单位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2018年以来,15358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自主评审取得高级职称。

不仅要放权松绑,更要用好用活人才。

从2022年9月开始,河北面向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团。位于保定市定兴县的河北智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团“结缘”。

“谭博士,我们的项目在脑蛋白纯化、水解以及调味等方面还有很多困惑,您给提提建议,让产品质量再上一个台阶。”近日,智同生物副总经理李喜全向上门指导的科技特派团成员、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副主任谭之磊请教。

每月一次视频例会,询进展,定计划,出主意,特派团定期深入企业解难题。“仅这一个项目,改良提升后预计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200万元。有了智囊团,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了。”李喜全信心满怀。

“一对一”结对帮扶,面对面“把脉问诊”,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3月,河北266个科技特派团帮助企业完成成果转化144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23项,搭建技术创新平台143个。

修订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将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指导企业对高级管理人员、行业领军人才等实施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一项项改革举措环环相扣,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人才活力持续释放。

如何营造识才纳才聚才的良好生态,让燕赵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2023年3月16日,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临时办公园区光电子农业实验室,蔬菜在LED灯光照射下静静生长。

一支平均年龄31岁的科研团队,正在这里努力推动高产值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的研发和落地转化,未来将构建节水型高产值光电农场模式,向全国推广和应用。

研究员张伟是团队成员之一。2022年初,他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辞职回到家乡,“雄安一系列喜人变化和良好科研环境,让我相信在这里大有可为。”

全面深入实施“雄才计划”,以雄才卡为载体建立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政策包;启动“百千万人才进雄安”行动……近年来,雄安新区先后选录招聘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人才3000余名,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5万余名。

以一流平台集聚人才,更要以一流服务吸引人才。

“如果人才服务跟不上,企业很难发展这么快。”河北汇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欧智华深有体会。

2021年,汇金集团找到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希望能帮他们引进一名国际高端人才,解决在智能制造物联网领域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需求,专业服务团队很快提出引才方案,一揽子服务帮助企业达成意愿。

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河北首家、全国第20家国家级产业园,已引进嘉驰国际、58集团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8家。2022年,服务人才50.89万人次,营业收入37.41亿元。

目前,河北已有22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充分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

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邀约海内外230万余名人才开展对接引进交流,全职引进国家知名科学家、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76人。

人才服务更加优化。完善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运行机制,逐人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发放燕赵英才服务卡5万余张;累计建设人才公寓3.4万余套,惠及人才4万余人;聚焦人才普遍关切的“关键小事”,在生活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中作用越来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

行走燕赵大地,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澎湃着创造的活力,活跃着创业的身影,铺展开一幅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壮美画卷。

新时代新征程,一定是波澜壮阔的时代,一定是奋斗逐梦的征程。

聚人才之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动力。(记者 霍晓丽 刘荣荣 周 洁 张 博)

来源:河北日报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

“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

“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

不论在基层、地方还是在中央,同志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思考与实践一以贯之。

1983年3月29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一篇新闻报道——《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招贤纳士,博揽群才 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同志先后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新闻记叙的是他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

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条”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段历史,追寻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关于人才工作的实践足迹,感悟同志为河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行动自觉。

■ “人才九条”震动全国

“同志当年为什么要推出‘人才九条’?”

采访中,“人才九条”的知情者都坦言:跟正定当时的县情有关。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

认为,没有人才,县不能富,民不能强,翻两番无从谈起。

当时正定全县总人口45万人,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79名,自学成才或中专毕业后取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仅有256名。

全县大多数企业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力量不足问题。例如县色织厂,全厂400多人,仅有一名大学生技术员,新产品没有力量搞,设备坏了没人能修。全厂111台织机,经常有二三十台停机,导致厂子出现亏损。

“对人才问题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说。

人才的聚集和人才积极性的调动,靠什么?

靠政策,一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

时隔40年,《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的作者李乃毅,对“人才九条”的出台过程记忆犹新。

1983年3月的一天,约河北日报记者李乃毅到办公室长谈。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两个板凳支的木板床,上面铺着带补丁的褥子。

“就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办公室兼卧室里,我俩面对面,打开了话匣子。”李乃毅回忆。

介绍,正定虽是一个产粮大县,但经济并不富裕,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改变这种状况。农业不能“单打一”,要发展多种经营。工业要发展企业、创新项目、引进技术,尽快把效益搞上去。要搞好农业、搞活工业、搞大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企业领军人物,而县里恰恰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怎样把人才引进来。正定打算出台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希望通过报纸宣传出去,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人才请过来。

开诚布公,李乃毅也知无不言。他把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处境、困难、顾虑、期盼等一一道来。

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此后,他又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三个半天时间同李乃毅深入探讨。

“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谈话中,对于人才工作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让李乃毅印象深刻。

“但当‘人才九条’真正摆到我面前时,我依然感到十分震惊。”李乃毅表示。

“人才九条”的全称是《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内容如下:

一、热烈欢迎我县所需的外地各种科技人员来正定帮助发展县、社、队企业。对搞成的每个项目,只要产品有销路,其利润由双方商定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贡献突出者,县委、县政府将予以记功、记大功、晋级、晋职。在农村的家属户口优先转吃商品粮,并给家属、子女安排适当工作。

对我县技术人才更应充分重视,发挥其专长。对有发明创造、做出突出贡献者,其待遇和招聘外地技术人才同等对待。

二、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其中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曾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视的;由于社会上的偏见,使其科研工作遭受压制的;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

三、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凡需要调入我县者,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要积极予以办理,若一时办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原工资照发,粮食定量不变(全部细粮),工龄连续计算,今后根据贡献大小另行确定工资数额;对不能调入我县工作者,可短期应聘或兼任我县某方面的经济技术顾问。

四、愿为全国各地技术人员提供试制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所需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新产品一旦被本县采用,即付重奖;收到经济效益后,利润按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同时也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

五、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加以解决。

六、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积极为调入人才解决住房。设立人才服务处,对人才统一管理。对我县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者,配备助手、车辆,做到搬煤到屋、送粮到户,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各部门都要按照省委文件精神,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我县中级以上知识分子和自学成才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七、成立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吸收人才,接受新产品、新技术;对科研人员和自学成才者正在业余研究的有前途的科研项目,若愿意给予本公司,而又被本县所采纳者,将尽力协助解决经费困难。对本县技术干部要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特长。

八、积极鼓励、扶持城乡团体和个人自筹资金和外地大、中专院校签订教学、代培合同,定向培养人才。教授、学者、工程师及有技术专长者应聘来县讲学,指导企业经营管理,车接车送,热情接待,并发津贴费。

九、实行人才流动。调入本县的科技人员来去自由。本人一旦感到自己的技术专长不能有效发挥时,可以申请调到所向往单位,县委、县政府不加阻拦,并给予提供出走方便。

1983年3月,几天之间,2000张一米多长、半米来宽的大布告贴到了正定各个生产队、学校、机关、工厂门口。布告上的大字十分显眼——“正定县招揽人才的九条规定”。

“出身不好也能被重用,贡献突出的给记功,家属还能‘农转非’,看这政策,县里是动真格了!”

“这一条一条的,可真实诚啊!”

一时间,街头巷尾热议声四起。

利润提成触及分配制度,人才流动关乎人事体制,细粮供应突破粮食政策,“农转非”涉及户籍管理……“人才九条”字里行间皆是破冰之举。

比如人事调动,当时政策是不允许各省市间自由流动的,工厂管理者、科技人员属于国家干部,不能自主选择供职单位。档案是每个干部职工所有的证明文件,如果非要走,不给档案,党籍、公职、工龄、工资在新单位接不上,户籍在异地落不了,口粮在粮店买不到,生活都成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习书记大胆提出,凡是正定急需人才,派人员与原单位友好协商,以最大的诚意争取理解支持;本人决意到正定工作,原单位坚持不放,档案不给,县委、县政府责成组织人事部门重新建档接续关系。这一做法,突破了人才调动的瓶颈,确实是需要眼光和胆识的。”李乃毅回忆。

当时,包括在内的所有干部、职工,都是吃60%的粗粮、40%的细粮,给引进的人才供应100%细粮,有的人不理解;在分配方面,干部职工每月工资几十元,技术人员的技术转让费却有几万元,有了利润还给提成,有的人难接受;用的人万一出点毛病怎么交代?请来了“外地和尚”,“本地和尚”不念经了怎么办?有的人有顾虑……

面对种种质疑,召开全县干部动员大会,讲形势、谈发展、绘蓝图、论人才,通过相互交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觉得,在县里发布还不够,希望通过报纸把“人才九条”向全省、全国发布,在更大范围为正定招贤引智。

很快,李乃毅采写的这篇消息摆上了时任河北日报社总编辑林放的办公桌。林放看后当即拍板:“这政策观念创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发,突出发!”

当夜排版,林放还特意叮嘱:“头版头条加边框着重处理!”

1983年3月29日,以“人才九条”为主要内容的消息《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在河北日报刊发。省内外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引起强烈反响。

“人才九条”,震动全国。

■ 求贤若渴广揽人才

“人才九条”公开发表后,不到一个月,县里就接待来信来访150人次,其中具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46人。

一些正定老干部还记得,当时要求来正定的人才络绎不绝,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人员来信咨询、提供项目、联系工作调动,许多人是拿着报纸找到正定县政府的。

研制化妆品的能人武宝信,就是“人才九条”吸引到正定的人才之一。

当时,石家庄车床附件厂工程师武宝信研发的三露(粉刺露、亮肤露、增白露)已畅销全国,但他和厂领导在利润分配上产生了矛盾。武宝信看到“人才九条”眼前一亮,托人捎信给,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

得知武宝信的情况,马上来到时任正定县县长程宝怀的办公室。

“程县长,走,咱们今天夜访武宝信!”

“今天晚了,咱们明天再去吧?”

“今天必须找到武宝信!”

只知道武宝信家住石家庄市谈固小区,他带着程宝怀等人在小区找了很久,还是没能打听到武宝信的家具体在哪儿。几十栋楼的谈固小区实在太大了。

看看手表,已经过了晚上10点,迫切想见武宝信的决定试试“笨办法”,“这样吧,我从南往北喊,你们从东往西喊,今天必须找到他。”

双手并拢合成喇叭状,放开了嗓门:“武宝信!武宝信……”夜深人静,喊声在小区里响起。

“我正在屋里做实验,忽然听见窗户外有人大喊我的名字。”武宝信回忆起40年前的那个晚上,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我赶忙跑了出来,领头的小伙子见到我,兴奋地握住我的手。一定是在外边待得久了,他两手冰凉。”

这人就是。

见面后,和武宝信长谈至深夜。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深深打动了武宝信,他答应把新研制的爽脚粉配方无偿提供给正定。

1983年4月4日,亲自主持的爽脚粉项目技术转让会在正定县招待所举行,新城铺乡的第一个引进项目就此落地。几个月后,爽脚粉试制成功。项目投产不到一年,就盈利30万元。

“就在县委门口,习书记亲手把一辆轻骑摩托车交给我。”武宝信说,那是县里给人才的重奖,当时价值1100元。

对正定发展急需的人才和项目,果断拍板,大胆引进,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正定油泵油嘴厂原属省管,一年赔了27万元。后来下放给石家庄地区管,一年赔了9万元。地区又把这个亏损企业给了正定,当年又赔了7万元。

转机出现在1984年。这年五六月间,带队赴江苏省考察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出发前,习书记特意交给我一封前段时间收到的来信,信封上写着‘正定县委书记收’,习书记让我提前与写信的人联系一下,约对方在当地见面。”时为正定县委办公室干事的李亚平回忆。

写信的人是无锡机械局农机供销公司原经理邱斌昌。原来,因在家乡无法施展才华而苦闷的邱斌昌,辗转得知正定正面向全国招揽人才,便主动写信表达了自己想来正定工作的强烈愿望。

李亚平按照信中所附的联系方式,拨通了邱斌昌的电话。“如果你们不是马上要来无锡,我可能直接就跑到正定了。”电话那头,邱斌昌想来正定的意愿十分迫切。

一边是求贤若渴,一边是迫不及待。利用考察间隙,和考察团全体成员一起见到了邱斌昌。

那天晚上,在无锡市政府招待处,邱斌昌非常激动,双手紧紧抓着一个人造革文件夹,拉了几次,才打开拉链,拿出自己亲手抄录的一份正定“人才九条”。

听完介绍县里的有关情况后,邱斌昌当即表示,可以到连年亏损的油泵油嘴厂工作。他还特别提到,自己可以带一个成熟的柴油发电机项目到正定,马上就能出产品。

邱斌昌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工资由原来的行政17级提至16级,一年后厂里产值翻一番,再由16级提至14级。

和考察团成员认真商讨后,又通过长途电话和程宝怀等县领导商量,最终决定聘请邱斌昌到正定工作。

没过多久,邱斌昌到正定报到。

“一见面,我就告诉他,‘你的工资已经从17级涨到16级了。明天我在厂里的大会上宣布,你就是县油泵油嘴厂的厂长’。邱斌昌很感动,当时眼睛就湿润了。”88岁的程宝怀至今记得,到油泵油嘴厂没几天,邱斌昌就把积压产品全部卖了出去,他还带人开发出一批新产品推向市场,不到一年工厂产值就翻了一番。

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仅一年多时间,200多名人才落户正定。

■ “星”耀古城启人深思

“人才九条”的制定,为当时正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984年,正定县10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多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

对人才的重要性,有深刻而长远的认识:“贤才者,国之大宝也,县亦然。古人云,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

知用贤,求其贤,尽其才,这样的人才观催生了“人才九条”。其中的创新探索,给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人才九条”明确规定,“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加以解决。”

“各级领导班子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把既搞活经济又出人才作为自己的双重任务共同抓好。”在全县“放开政策、振兴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认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振兴正定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正定县柴油机厂技师陈国启刚到正定时,由于户口一时没办妥,家里缺粮少煤。柴油机厂领导找有关部门给他解决了家属户口和子女上学问题,还提着粮食、拉着煤块送上门。陈国启感动不已,原本给他的16天假期一天也没休息,报到的当天就上了班。厂里的工程师张松游,家属“农转非”、小孩就学等问题解决了,还入了党、提了干,他感慨地说:“碰上这样的好政策,献出我的生命也报答不完党对我的恩情。”

“人才九条”出台后,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干部,热情接待应聘人员。他说:“依靠一乡一县的人才毕竟有限,社会才是无限的智能宝库。”

为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正定县成立了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和人才服务处,组成专门班子招揽人才,上上下下都为招揽工作出智出力。

县委、县政府还依照“人才九条”精神,积极挖掘本地人才,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学修专业、业务特长、工作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逐项摸底,建起正定第一本“人才账”。根据知识分子的德才情况,先后给543名科技干部评定了技术职称,31人调整到对口专业岗位,基本做到了人得其所、才适其用。同时,与全国32所学校、21家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引进人才和项目,创办了131家乡镇企业。

“当年,正定县委、县政府把开发人才作为战略重点和经常性工作任务,制定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级干部一齐抓、条条块块分头抓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把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这样才打开了人才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时任正定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的高培琦说。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敢于冲破藩篱、改革创新。

“人才九条”发布后,县里有些同志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既有赞成支持的,也有怀疑反对的。一时间在本地、本省引起一场大讨论。

“在当时的环境下,习书记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不惧非议,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全面落实各项承诺,用事实证明‘人才九条’是可行的,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理解、支持、拥护。”李乃毅说。

贾大山和郝月普便是两个例证。

作家贾大山,成熟稳健,刚直正派,有管理才干,对文化事业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在多方听取意见后大胆起用,打破非党人士不能担任正职的惯例,贾大山连升三级,直接当上县文化局局长。上任伊始,贾大山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

工程师郝月普,是南开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期间,他被错扣了帽子,判了刑。平反后,他回到原来的工厂,但厂里有些人依然把他视为“异类”,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这样的人才,敢不敢用?

“你来正定参加四化建设,我们举双手欢迎。”说。

正定县破例为郝月普上户口、接工龄、上浮工资,并委以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化工实业公司经理的重任,上任后不到半年,他就为正定引来了11个项目。

“识才求才、聚才用才,无一不是开创性的工作,无一不需要敢闯敢干。只有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才能构筑吸引人才的制度优势,以优良的生态让人才近悦远来。”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孟庆云对记者说。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具备战略眼光、系统思维。

在正定人才工作实践中,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周密的谋划。

他总是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人才问题。

“没有人才,我们的经济就不会振兴;没有人才,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会化为泡影。”他要求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要有“五百金买马骨”的态度,有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

他总是用系统的方法开展人才工作。

强调,“在选拔人才时,讲文凭也要讲水平,不拘一格包括不拘文凭,无论是大、中、小学学历,还是‘千里马’‘百里马’‘一里马’,还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各种年龄的人,都使用起来、跑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人才济济、兴旺发达。”

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这是引才育才用才的“十二字真经”。在他发现的人才中,既有各有所长的“外来和尚”,也有崭露头角的县内人才;既有全国知名的大学者,也有乡野田间的“土专家”。

岸下村青年农民黄春生,文化程度不高,只是高小毕业。他自学成才,十几年刻苦钻研,培育出“冀棉二号”优良品种,先后被全国14个省市引种,省内外推广近百万亩。县里录用他为国家干部,评定授予其助理农艺师职称,上调县农科站专业从事优种繁育工作,更好地发挥了其业务专长。

在的大力推动下,正定县决定成立顾问团,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才智。1984年新年刚过,一封封落款“学生”的信,寄给了全国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眼科专家张晓楼等各领域的50多位专家欣然应聘,成为顾问团首批成员。

他们广泛开展讲学活动,进行技术攻关,为正定经济起飞献计出力。在于光远的建议下,中国第一个农村研究所在正定成立;张晓楼多次到正定,给2000多人做了复明手术,使正定一跃成为全国7个防盲先进县之一……

动员如此多的顶级专家为一个县献智献力,全国少见。一时间,你来我往,“星”耀古城。

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支招: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老、中、青、幼立体开发,建立多级梯形人才队伍,使适用之才源流不断、常用不竭。

正定县大力改善教学条件,多渠道开展民间办学,积极组织在职干部文化补习,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建设齐头并进,人才队伍结构日益完善。

“通过当年正定人才工作的实践,深刻感悟同志的人才观,就是要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地把人才用起来,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创造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孟庆云表示。

做好人才工作,心里要时刻装着人民、装着事业。

1982年,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古城正定,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但在远离他们的地方作愿意为他们献身的清谈,我心里觉得空,不踏实,我感到了一种呼唤。”

“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那就是我在生活中的位置。于是,我来了,在人民中间来寻找我的价值。”

……

正是因为这样的初心,面对“人才九条”推进过程中的一些不同意见,他始终能够坦然面对。

他力排众议,召开知识分子“诉苦会”,倾听知识分子心声。说得激动了、委屈了、气愤了,参会的知识分子有抬高嗓门的,有拍桌子的。并不生气,“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排难解忧,努力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求才用才,更真心实意爱才敬才。

一次,他和县委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到永安公社下乡。在一块棉花试验田里,全县闻名的种棉能手冯玉明正在地里忙碌。支好自行车朝他走过去,一把握住冯玉明的手说:“冯伯伯,您好,我今天是来跟您学习种棉花的!”

听了随行人员的介绍,冯玉明顿时有点手足无措,忙不迭地说:“别别别,你是领导,可不能这样称呼。”

“冯伯伯,您别跟我客气,以后您就是我的老师了。”

后来,跟着冯玉明学习种棉花的技术,他们也成了忘年交。

尊重人才的故事,许多正定老干部至今印象深刻。

他逢年过节经常去看望慰问技术人才,把关怀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得知县机械厂工程师刘玉仲过年没回南皮老家,1983年农历大年初一,和几名干部提着点心来看望他,从日常生活到工作细节,一一询问。说起这一幕,已84岁高龄的刘玉仲两眼湿润。

他厚爱青年人才,书信往来中尽显关爱鼓舞。“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1983年12月,写给51名河北农大正定籍大学生的一封信,让这些学子倍感温暖振奋,他们中有26人先后回家乡工作。

“习书记在正定的人才工作实践,处处体现出思人之苦、谅人之难、容人之量、成人之善。”回忆往事,许多正定老同志认为,“正是这种善政为民、厚德待人、求贤若渴、敬士如宾的人格力量,使有志之士心甘情愿汇集到正定,为共同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5年5月,离开正定。但“人才九条”带来的引才聚才效应,多年后仍持续释放。

■ 人才强冀再启新程

新时代的正定人才工作实践,或许可以从一个“飞雁归巢”的故事说起。

2022年8月,离开石家庄到省外发展十多年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福集团,将总部迁回正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同福集团在众多热门城市抛来“橄榄枝”时,选择了正定?

同福集团董事长刘山国说:“尊重!省市县对企业家、对人才的尊重。”

石家庄市委专门为同福集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服务支持政策措施。两天时间,给同福总部腾空一处交通便利、3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同福集团第一次在正定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县四大班子领导一起前来为企业“站台”。

以人才引进人才,人才“朋友圈”不断扩大。

目前,同福集团正快马加鞭推动“同福共享”千亿级产业园项目落地,已与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引进食品科技研发、线上平台运营、仓储物流等各类人才1500余名,吸引了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150余名专家开展合作。

如何引来更多“刘山国”?

2022年8月,在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关于引进高端人才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刚一亮相,就引起广泛关注。

年收入100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超过15%的部分全额奖补给个人;税收贡献1亿元以上,企业税收贡献地方留存部分的60%奖补给高管团队……细看这份文件,多条含金量十足的措施,彰显出正定对高端人才的最大诚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河北省委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人才强冀工程为抓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何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2022年11月,第一学历只有中专、没有发表过论文和著作的技术人员崔平永,通过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评审,获得轻工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

“如果不是企业有了自主评审权,像我这样的条件评正高,做梦都不敢想。”入职晨光20年来,崔平永从操作工、组长、班长,一直干到色素营养事业部生产部经理,参与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位于邯郸市曲周县的晨光集团,是河北省首批获得职称评审自主权的民营企业。截至目前,河北共有149个用人单位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2018年以来,15358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自主评审取得高级职称。

不仅要放权松绑,更要用好用活人才。

从2022年9月开始,河北面向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团。位于保定市定兴县的河北智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团“结缘”。

“谭博士,我们的项目在脑蛋白纯化、水解以及调味等方面还有很多困惑,您给提提建议,让产品质量再上一个台阶。”近日,智同生物副总经理李喜全向上门指导的科技特派团成员、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副主任谭之磊请教。

每月一次视频例会,询进展,定计划,出主意,特派团定期深入企业解难题。“仅这一个项目,改良提升后预计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200万元。有了智囊团,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了。”李喜全信心满怀。

“一对一”结对帮扶,面对面“把脉问诊”,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3月,河北266个科技特派团帮助企业完成成果转化144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23项,搭建技术创新平台143个。

修订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将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指导企业对高级管理人员、行业领军人才等实施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一项项改革举措环环相扣,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人才活力持续释放。

如何营造识才纳才聚才的良好生态,让燕赵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2023年3月16日,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临时办公园区光电子农业实验室,蔬菜在LED灯光照射下静静生长。

一支平均年龄31岁的科研团队,正在这里努力推动高产值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的研发和落地转化,未来将构建节水型高产值光电农场模式,向全国推广和应用。

研究员张伟是团队成员之一。2022年初,他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辞职回到家乡,“雄安一系列喜人变化和良好科研环境,让我相信在这里大有可为。”

全面深入实施“雄才计划”,以雄才卡为载体建立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政策包;启动“百千万人才进雄安”行动……近年来,雄安新区先后选录招聘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人才3000余名,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5万余名。

以一流平台集聚人才,更要以一流服务吸引人才。

“如果人才服务跟不上,企业很难发展这么快。”河北汇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欧智华深有体会。

2021年,汇金集团找到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希望能帮他们引进一名国际高端人才,解决在智能制造物联网领域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需求,专业服务团队很快提出引才方案,一揽子服务帮助企业达成意愿。

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河北首家、全国第20家国家级产业园,已引进嘉驰国际、58集团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8家。2022年,服务人才50.89万人次,营业收入37.41亿元。

目前,河北已有22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充分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

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邀约海内外230万余名人才开展对接引进交流,全职引进国家知名科学家、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76人。

人才服务更加优化。完善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运行机制,逐人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发放燕赵英才服务卡5万余张;累计建设人才公寓3.4万余套,惠及人才4万余人;聚焦人才普遍关切的“关键小事”,在生活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中作用越来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

行走燕赵大地,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澎湃着创造的活力,活跃着创业的身影,铺展开一幅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壮美画卷。

新时代新征程,一定是波澜壮阔的时代,一定是奋斗逐梦的征程。

聚人才之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动力。(记者 霍晓丽 刘荣荣 周 洁 张 博)

来源:河北日报

“秀才”被封号的背后

实习生 周昱帆 黄怡凡

澎湃新闻记者 陈媛媛

一日之间,短视频博主“秀才”被封号引人关注。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账号违反平台相关规定,已封禁。

这位拥有千万级粉丝的乡土网红,过去三年中受到中老年女性的热捧,“闷声不响”地火了。视频里,“秀才”常穿着西装衬衫,眼带笑意,搭配着一串标志性动作,网友将其总结为——假装不经意回头、拳头捂嘴、捂肚子、摸头发、舔嘴唇。

但一直到今年5月25日左右,他才变得为众人所知——有位吉林七旬老太跨越上千公里,坐火车到安徽蒙城寻找“秀才”,这个过程被短视频拍下,在平台上爆火。人们这才发现,“秀才”的评论区聚集着不少忠实的中老年女性观众,她们常在现实生活中失语,他也因此被戏称为“中老年收割机”。

澎湃新闻记者试图在平台上打捞“秀才”的这些粉丝,发现平均每20多个人中仅有一人回复。更多寻求安慰、渴望倾诉的人湮没在琐碎平淡的生活中。

“上岁数就不兴见网友了?”

母在虎是上述视频的拍摄者。他是蒙城当地人,也是“秀才”的中学校友。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时有一位吉林老太太坐着出租车,让司机带她在蒙城找网红“秀才”。那时“秀才”在县城里并不出名,司机只知道另一个网红,就把老太太送去。那位网红把母在虎叫了过去,说“又来了一个老太太”。

疑似吉林老太太发布的视频

母在虎已经见怪不怪了。他介绍说,很多老太太迷恋“秀才”到“不可自拔”的地步。有一位湖州和吉林的粉丝也曾到当地找过“秀才”,还有位北京老太太到蒙城找秀才要钱,“(老太太)一个半月打赏了52.77万。”当时,母在虎接待了这位北京老太太,对方在他家吃住20天。

见到吉林老太太时,母在虎一个劲地劝她“不要沉迷网络”。他拍摄的视频里,老太太吸了一口夹在左手上的烟,脸朝外吐出一股烟气,转过头来,右手抬起挥了挥说:“我非得见见这人。”

另一则视频里,母在虎还是不解,“你这70多岁从吉林跑来也来见网友?你怎么就那么着迷呢?”老太太扭过头笑了,“上岁数就不兴见网友了?”

之后,母在虎把吉林老太太送到了派出所,第二天救助站将老太太劝返,直接送到了高铁站。一个疑似吉林老太太的账号显示,她曾于5月24日发帖求助网友,询问“秀才”家地址。网帖定位便在蒙城当地。澎湃新闻记者试图联系这一账号进行印证,但未获回复。

也是从这时起,评论区涌进了年轻人的调侃,甚至不少“秀才”粉丝的主页评论区也遭到了年轻人的围攻。

有人在嘲笑秀才的吐舌表情,有人在嘲笑“大妈们”

秀才粉丝的主页评论

章玲自称是“秀才”的初中同学,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秀才”今年39岁,原本和妻子一起在苏州市的一家工厂做电焊工,儿子在老家寄宿上学,“秀才”在同学中属于过得比较差的。

2020年“五一”前后,10年来没联系的“秀才”突然联络到她,哽咽着对章玲说,他过得不好,“别人都看不起他啥的。”当时章玲猜测,可能是自己在广东做生意,混得比较好,于是“秀才”想找她帮忙。

章玲回忆,两个人聊着聊着,“秀才”又提起“做抖音能挣钱”,但不知道如何开始。章玲称,念着旧情谊,她才出谋划策——“我就跟他讲,你回家做农村题材,就是一个踏实、本分的农民形象。”

在章玲的印象中,刚开始“秀才”在短视频里的形象是淳朴的农民,但后面开始西装革履,形象逐渐“油腻”,一时圈粉无数。

粉丝表达对秀才的想念

“秀才”发布的短视频火了,评论区也逐渐成为中老年女粉丝们倾诉的树洞。有人不带标点断句地叙说带孙女的日常,“晚上好秀才弟弟今天天气好热呀我回家里看你直播的放署(暑)假带孙女们一齐坐高铁到大女家住有时间都爱看你直播的秀才弟弟有无直播呢带我回家吧。”也有人倾诉干农活的辛苦,“我这两天忙的(得)很!差点累死!左(昨)天刚弄完玉米棒子!今天地都旋了!给(跟)打仗的一样……地里都没拖又跑厂里了。”

手机使用不顺的粉丝在请教“秀才”问题

在那些留言中,很多人看上去并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表达也较为稚拙。因此,采访“秀才”的粉丝变得十分困难。截至9月3日,澎湃新闻记者共联系了在“秀才”的短视频下方积极留言的230人,但只收到13位粉丝的回复,其中绝大多数的粉丝未查看私信。

在公开报道里,很少看到“秀才”接受媒体采访,澎湃新闻记者也曾尝试联系他本人,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我喜欢他是姐弟情,

没别的意思”

广西人繁星是少数回复私信的粉丝之一,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喜欢“秀才”的“善解人意”,“有时哭有时笑很现实(真实)”。但当被问及她喜欢了“秀才”多久,她很快又解释,“我喜欢他是姐弟情,没有别的意思......秀弟他唱歌太好太感人。”

69岁的北京人梅花也用“姐弟情”概括对“秀才”的感情,“我们之间的喜欢不是男女之间的那种爱”。她认为这种感情也不同于追星。在她眼里,“秀才”是一个善良的农村孩子,原来在外面打工,有今天的成就不容易。她自称对“秀才”更多是一种怜惜之情,“相当于觉得他不容易,有点想帮他一把那种”。

梅花会以点赞、评论、合拍、打赏等形式与“秀才”互动。“我觉得这就叫支持他。”她不时使用抖音的“合拍”功能,做出演唱动作、对口型,与秀才已发布的视频上演“情歌对唱”。家里人对此很支持,她和秀才合拍的每个视频都会收到两个女儿的点赞。女儿还为她专门购置了手机拍摄的支架。在此之前,她的合拍作品由丈夫主动帮忙拍摄。

在评论区,梅花会亲切地称呼“秀才”为“帅弟”、“亲爱的弟弟”,但她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得如此情感外露。有一回情人节梅花想与秀才合拍,但是觉得这件事不太适合自己的年龄,上线五分钟又下来了。当时有一位同是“秀才”粉丝的山西老太太对她说,合拍只是平台上的娱乐,图个开心,不用想太多。梅花看到山西老太太和“秀才”合拍,通过视频剪辑,对方像是躺在“秀才”怀里一样。“从那开始,我就放开了,我就和他合拍。”梅花说。

对待“秀才”,梅花也并不吝啬自己的钱财。梅花说,自己从2020年开始观看“秀才”直播,到2021年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打赏一辆价值120元的“私人飞机”和价值300元的“保时捷跑车”。一段时间后,梅花开始在每次“秀才”下播之后收到他的晚安消息:“早点休息,照顾好自己。”

到了“秀才”过生日的时候,梅花在抖音直播间里评论,想要给“秀才”发生日礼物。直播之后,梅花收到了“秀才”通过抖信发来的微信号,她用微信向其转账666元庆生。即使后来“秀才”使用此微信号发消息称自己并没有收到这笔转账,梅花也表示理解,在她看来,“秀才”违反平台规则私下接受打赏,未与平台分成,害怕自己出卖他。

梅花说,起初她想为离婚的女儿找个对象。但“秀才”坦陈自己有老婆。聊到这里,“秀才”向梅花倒苦水,老婆回娘家了,要和他离婚,有钱之后,夫妻关系反而没有在外边打工的时候好了,“他说,我这个老婆拿我当赚钱的机器”。梅花宽慰他,要先了解情况,可能他老婆只是吃醋了,觉得他跟别的女人有暧昧,这可能是爱他的表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梅花经常和“秀才”维持这样的对话,诉苦、宽慰、问候。

在知道“秀才”有家室之后,梅花说,自己把他当做弟弟和儿子来心疼他,但“秀才”好像误会了。

去年夏天,梅花在直播间打赏,评论区有人说,“秀才做梦都想找这样一个情人。”梅花见不得有人诋毁“秀才”,连忙在直播间解释。不久,梅花最后一次收到“秀才”的消息,“他说,‘大姐,我现在在接儿子’”。梅花知道“秀才”是误解自己对他的感情了,说儿子是在提醒她。她想和“秀才”解释,但是发现自己的微信号和抖音号都被拉黑屏蔽了,甚至没法进他的直播间。

如今问起梅花,她仍然觉得“秀才”不应该这样忍受流言蜚语,“如果是我,我(钱)全退你,你侮辱我了。”

“秀才”的一位铁粉组织大家反恶评

真假“秀才”

落雪也常出现在“秀才”的评论区,夸他唱歌好听,为他鼓掌,送去鲜花和爱心。

点开落雪的主页,澎湃新闻记者评论了后,落雪很快回关,随即打去的第一通电话里,她一直称呼“秀才”为“帅弟弟”。

落雪的主页里是清一色的自拍,开着过重的滤镜,她着装鲜艳热烈,冬季喜欢戴上亮色围巾,或者穿上红色的高领毛衣。

她的主页里大多是她在自家屋子里舞蹈的视频,身子轻轻摇动。每段视频舞姿各不相同,“我不会跳,都是瞎跳的。”她笑着说。

偶尔她也会像“秀才”一样对口型唱歌。一段视频里,画面里仍旧是她的模样,配乐款款流出,却是男声。

落雪住在湖北宜昌的农村,喜欢和村子里的朋友一起打牌,一局赌上5-20块,但她总输不赢,有时候要亏上千把块,于是不打了,开始自己学着玩抖音。

她说自己在抖音上和“秀才”相遇,给他的大号评论后,另一个自称是他本人的号来互动,“每一个作品他都给我评论”,甚至会主动私联,“他在私信里给我写,‘姐姐,我这个作品(大号作品)很好的,和我合拍一个吗?’我说‘好呀’,第二天就和他合拍了。”

平时这个号还会私信落雪,发一些笑脸,发香蕉图案,她回复说:“谢谢你的香蕉,香蕉好吃。”

落雪说到激动处,不由推荐道,“你如果喜欢他的话,也可以给他点赞呐,我可以给他介绍说这是我的好妹妹。”

澎湃新闻记者寻过去,发现这个小号顶着“秀才”头像,叫“××秀弟”,有1.2万粉丝,IP地址显示在湖北。主页里的5条内容,都是从“秀才”的主号那里搬运来的。评论区里,也有人唤着“帅气弟弟”,夸他“风度翩翩”。

但谈及“秀才”在直播间哭的传闻,落雪前后矛盾地说,“都是模仿他的,弄的他的相片,秀才说了,他只有一个号。”

说不了几句,落雪就会讲自己是小学毕业,没有文化,不会说普通话,生怕对话的人听不懂自己说什么。

玩了三年多抖音,她慢慢才学会基本操作,一开始不知道怎么点赞,也不会打字,不知道怎么打出标点符号,后来她已经学会娴熟地隐藏作品,“拍得不好我要隐藏的”。

进“秀才”的直播间,她几乎不参与评论,害怕自己在直播间的公屏上打错字,被拉黑。落雪只点免费的赞,不掏钱送礼物,“送小了对不起,送大了我送不起,我是农村人。”但她随即夸起“秀才”,“秀才说了,没有条件的可以不送,点点赞就好了”。

落雪夸“秀才”的原因,有一条是,不管是作品还是直播,“嘴好甜,打扮也好,他好帅耶,穿的衣服好漂亮,发型也好。”

说起人品,落雪拿另一个主播和“秀才”做比对,她愤愤不平地说,有人给那位主播送了近10万的礼物,结果因为没有在直播间维护他,被拉黑了。“这个人只赚不赔的,但秀才不一样,他会给别人送礼,还进直播间给别人打赏。”

流言四起后,粉丝向“秀才”表达支持

他们一家都喜欢“秀才”,她老公会发只有表情的评论,儿子会给“秀才”点赞。

七八月份放暑假,落雪才闲下来回到老家。她平日里要在武汉帮侄女家打扫卫生、接送小孩、烧菜做饭。但她乐呵呵地说,“不忙的,学生上学去就没什么事了,给钱的。”

湖南的双英则不止步于和“秀才”互动,她热衷于走遍“秀才”的每一个大粉的账号,为他们和“秀才”的合拍点赞、评论。

她原本和家人在广州打工,今年上半年带着年幼的小孙子回到了湖南乡下生活,拾起原来的田地,种点桃李和小菜,加上一天要做三顿饭,照顾小孙子,让她白天只有零碎的时间能上抖音给人评论和回复。

整块的时间主要在晚上,六点前双英会尽量把事情做完,刷秀才的视频、等“秀才”的直播,但她也很难确认每天刷的视频是不是“真秀才”,看到有些含有“秀才”字样的昵称在带货,也不知道“该不该买”。

“秀才”直播间

7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点开“秀才”的直播间,这天的直播与平常并无二致。

整洁的白色房间里,调温到25摄氏度的空调安静地运作。“秀才”坐在一张电竞椅上,穿一件浅蓝色polo衫,发型三七分,露出光洁的额头。

和录制的短视频不同的是,他露出疲态,也不做他的招牌表情和动作。他偶尔真唱两句,歌词里,情与爱萦萦绕绕。

20点整开播,23点整下播,其间“秀才”走出画面休息一两次,再回来的时候,他先看一眼在线人数,然后嚷嚷,“哎呦喂,离开了1分钟,少了5000人。”

流量涌入很快,开播后的38分钟,在线观看人数已经达到两万,点赞数也以每小时110万的数量递增。这天直播结束后,累计点赞数达到317.6万。

这个数字,是“秀才”“求”来的。“来姐妹哥弟,动动你们发财的小手,来双击屏幕点点赞来,上点关注下点赞,出门就能赚千万!”时不时地,“秀才”这样念,无甚表情,但语气慷慨激昂。

每场直播,主播有权自定礼物心愿,价值1抖币的“音为有你”37个、99抖币的“爱的纸鹤”44个,520抖币的“热气球”17个(10抖币价值1元),是这天“秀才”定下的心愿额,结束三小时的直播时,打赏已全部满额,折合人民币约为1323.3元。

对不同的礼物,他有不同的感谢话术。“一个墨镜往里扔,祝姐姐顺水又顺风”、“大财小财天天发,再次感谢姐姐浪漫的烟花”,还有一些百搭的感谢语,比如“祝姐姐不长斑不长痘,身上不长五花肉,不长年龄不长岁,只长身份和地位”等等。

粉丝礼物榜是竞价排名机制,刷到前三的粉丝,头像会出现在直播间的最上方,和“秀才”头像并排。榜位竞争激烈,哪怕是前十的位置,也常有变动。“秀才”会讲,不要让直播间大屏一直空白。于是画面里时不时有价值3000抖币的私人飞机飞过,也有价值1200抖币的跑车开过。

网友对老年人们追“秀才”的不理解

9月2日,“秀才”的账号遭到封禁。截至封号前,“秀才”的粉丝数量为1221万。铁粉为了封号难过,有人忍不住在粉丝群里说,“秀才有啥错?”

澎湃新闻获取的一份《检举税收违法行为受理回执》显示,2023年8月15日,有人向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举报徐秀某(网名“秀才”)涉嫌税收违法行为,并于当日受理。

9月2日晚,亳州市税务局一名负责人表示,确已收到针对徐某某(网名“秀才”)的举报材料,举报涉及个人所得收入申报情况,相关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除母在虎之外为化名)

来源: 澎湃新闻

曾住过一个死过人的房子,老梦见一个漂亮女孩从门外进来

注:本文纯属娱乐,请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说说住进凶宅是什么体验?

1、虽然我也不太懂这些,但是以我住过凶宅的经验来说,或许凶宅会成为凶宅不是因为有人在里面非正常死亡,而是风水本身确实也不太好。

我们家有两处房子,只要在凶宅那一套住,家里就会经常起争端,同时我小的时候经常做噩梦。后来搬到另一处就好了,大家也不怎么吵架了。现在又搬回去凶宅,又开始时常起争端。而且我在搬回去的时候脑子里就有这种莫名的结论。也可能是我想多了吧。但是各种原因,我现在又搬出来了。

2、我也感觉是风水问题。小时候对面村有家人新建房子,那家人刚搬进去没多久,女人就在端午那天脑溢血死了。我记得很清楚,我那天白天都还看到她白天在散步晒太阳呢,结果第二天就听我妈说她去世了。

后来半年不到,那家男人也病了,最后严重到尿都没办法自己排出,要医生拿针辅助啥的,没多久男人也去世了。后来我妈给我说,那家起屋子的时候风水先生就说过风水不好了,但是他们不信,非要建。

3、我也住过死过人的房子。除了前几天老梦见一个漂亮的女孩从门外进来然后我浑身觉得好冷之外其它也没有什么。在那房子住了两年那两年工作也挺不错的,身体状况也不错机会就是每天晚上一点睡第二天七点准时醒了神清气爽的。

后来我因为工作调动搬离了那里。那房子是我一个前同事住了。他住了半个年跑了,说是每天晚上噩梦连连还住院了。整个人瘦了10斤之多。

4、我一室友之前搬走,和她同事另租,看的第一套房子,里面一间房,一进房间就心跳加速(太久了,忘了是特别压抑还是呼吸不畅了,反正她说进去就心跳特别快)一出房间就好了。房间敞亮有窗户,顶也不低。她同事挺愿意租那套,然后付了定金,结果她同事不肯住里面那间,最后定金不知道退没退,反正她们没租那套了。

被噩梦困扰的你,这样试试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梦被吓醒或者吓得分不清真假不敢一个人睡觉的情况?昨天我和弟弟讲了我们做的好几个“噩梦”,追究原因,共同的有这几点:

1、卧室长期光线暗,光照不足。弟弟说去他姐姐那间房子睡觉就梦见有人推门进来站在他床边盯着自己看,然后怎么挣扎都醒不过来,吓得半死。我之前的房间也暗,常做噩梦,换到阳光足的房间后没有这种情况了。

2、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入睡容易做噩梦。弟弟说前晚到我家来,就梦见天花板上有鬼在爬,他吓得身体直哆嗦。他不常来我家,身体会本能地觉得不够安全,才会在睡着时把恐惧感放大,通过做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入睡前看到或者听过一些恐怖的故事,容易做噩梦。这个和第二点一样的道理。

4、白天工作或学习强度相对较大时,容易做噩梦。我想,大概是精神高度紧张时间较久,做噩梦就是身体给出的回应,提醒我们注意放松下来。

5、想象力过于丰富的人,画面感太强,容易做噩梦。这也许画面感太强的人最苦恼的事吧!听见一句“我被蚊子咬了”,脑袋里喷涌而出的就是夜蚊长长的吸管伸进皮肤,手上脚上都是包,又红又肿,蚊子悠哉游哉地扇着翅膀鼓着充血的大肚子“嗡嗡嗡”在你身边得意忘形。更别提听到“打架了”“车祸了”……这些画面偏偏又印在脑子里,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动按下播放键……

我常常梦见鬼。有人说,只要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就是胆子贼小,一个人睡觉总梦见鬼,梦见有鬼站在窗户旁、床边……说话或者盯着我看,我一开始就是使劲让自己尽快醒来,醒来就不怕了。然后我干脆想,真有鬼的话,我应该是被守护的人,哪个没点已经过世了的亲人?再说他要把我吓死了,我不就可以去找他麻烦了吗?后来,就睡得安稳了。

我给弟弟说,梦是我们自己造的,就像房子一样,你把它怎样设计要用什么砖有几个房间都由你决定,我们能梦出鬼来,也能自己重新把它吓走。我可以在每次那鬼要出现的时候让梦里的自己瞪着他,也可以躲到被子里忽然跳出来,梦就由你改造得不那么吓人了。有点玄乎了吧,但是我真能按自己的意愿重新做梦。

善良的人应该被善待,愿我们都可以给足自己安全感,不用每个晚上被噩梦吓醒。

梦见自己关门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梦到自己关门,这是一种内在心灵世界与内部世界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象征。在梦中,关门通常被视为成功的预兆。梦见自己关门,可能暗示着你最近感到孤独,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阻碍。在这个时候,别人可能不愿意跟随你,或者你不愿意跟随别人的做法,导致你被孤立,但是不要担心,只要坚持下去。

当那扇封闭的门再次打开时,一个与你志同道合、可以成为你得力助手的人将会出现。在与恋人的交往过程中,你可能仍然是付出较多的一方。但是,这种付出并不一定代表负面的含义,爱情的重量是难以衡量的。

对于求职者来说,梦见自己关门可能意味着之前的计划都泡汤了,遇到了很多障碍,无法继续下去,自己也不是一个很能兼职的员工。梦见关门,近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因为无意的行为或言语而引起别人的不满,最好暂时放下没有计划的事情。

对于计划外出的人来说,梦见自己关门建议遇水则止,延期再出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