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蒯聩(蒯聩之乱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01 08:55:34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流亡的太子蒯聩:刺死南子,勾结妹妹,结局令人唏嘘

《左传·定公十四年》你真的读懂了么?

......秋季,齐景公、宋景公在洮地会见,这是为了营救范氏的缘故。

卫灵公为了夫人南子召见宋朝。在洮地会见。太子蒯聩把盂地献给齐国,路过宋国野外。野外的人唱歌说:\"已经满足了你们的母猪,何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太子感到羞耻,对戏阳速说:\"跟着我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我一回头看你,你就杀死她。\"戏阳速说:\"是。\"于是就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太子,太子回头看了三次,戏阳速不肯向前。夫人看到了太子的脸色,号哭着逃走,说:\"蒯聩将要杀死我。\"卫灵公拉着她的手登上高台。太子逃亡到宋国,卫灵公把太子的党羽都赶走,所以公孟彄逃亡到郑国,从郑国逃亡到齐国。

太子告诉别人说:\"戏阳速嫁祸于我。\"戏阳速告诉别人说:\"太子才是嫁祸于我哩,太子无道,派我杀死他的母亲。我不答应。他就会杀死我。如果我杀死了夫人,他就会把罪过推到我身上以解脱自己。我所以答应而不去做,以此暂免一死。俗话说:'百姓用信用保全自己。'我是用道义来作为信用的。\"......

——《左传·定公十四年》译文节选

南子

(此篇专揭太子蒯聩(kuǎi kuì)之恶,与\"南子\"一篇互为应证。)

《左传》里有很多值得细读的故事,卫太子蒯聩\"闻南子淫行,怒而行刺\"便是其中之一。

许多人略读过《定公十四年》就草率的为流亡的太子抱不平,认为南子该死,其实是罔顾了事实真相。理由有如下三点:

其一,故意为之的野人歌谣

为什么说野人之歌是有人故意为之?理由有三:

第一,野人即是郊野之人,社会地位低下,几乎不可能得知南子会见宋朝这样高级别的事。第二,即便野人耳闻会见之事,也不可能联想并确认有通奸之事发生,除非上层贵族确认后流传出来。

第三,就算通奸是事实,没有权贵的授意,野人不能也不敢编撰并公然唱出\"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这样裸侮辱一国王侯、夫人、储君,且必定会祸及己身的歌谣。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联系先秦的时代背景,下层民众在公共场合直接道出上层贵族丑闻的行为几乎没有过。《春秋公羊传· 闵公元年》里\"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做法不独指《春秋》,实际上这种\"讳\"的做法已是先秦的共识。《诗经》内收录的诗歌就是明证,譬如讽刺卫宣公夺儿媳为己妻的《邶风·新台》,也不过是用\"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来隐晦言之。而《陈风·株林》在讥刺陈灵公君臣与夏姬的荒淫关系时表述的更是隐秘非常。

诗经

其二,太子看似莽撞的行径实则细思极恐

太子在外听了流言就马上安排人手去刺杀自己的母亲,这样的行径听上去像是性情中人一时冲动所为,但只要仔细分析下太子出逃后做的那些事,其处心积虑和城府之深就败露的一清二楚:

第1, 太子出逃后的去处是宋国。不算安全隐患(宋国是南子的母国),若真是性情中人,只凭宋国的野人当面侮辱了他,太子就万万不会跑去宋国。但太子却首选了宋国作为落脚地,再联系野人歌谣的故意为之,你会敢说太子与宋人之间没有猫腻?

第2, 太子出逃后对别人说的是\"戏阳速嫁祸于我\",而不是力承南子,哭诉自己的一片苦心。为什么?难道他昏了头吗?

不,这是他慎重考虑后选择的自保手段。

他也自知,往南子身上泼脏水没人会信,毕竟齐候、宋公都在洮地,南子有没有与宋朝通奸,大家都心知肚明。

既然锄奸惩恶的\"大义\"他占不了,就必须把刺杀的锅甩出去。因为对重视孝义的先秦而言,弑母绝对是极大的恶名,为万民所不齿。即便是有了\"正朝纲\"名目的郑庄公,也不敢逼死生母姜氏(见《郑伯克段于鄢》),更不论没有真凭实据的太子了。所以他才会急着把锅甩给戏阳速,只要成功撇清没有刺杀这回事,日后他就能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再次回国继位。

郑伯克段于鄢

其三,重要证人:戏阳速

试想,如果南子通奸确有其事,戏阳速为何会背叛太子?

戏阳速是太子的人,违背太子的命令对他百无一益。不仅物质上会断绝经济来源,在精神层面,也会成为一个背信者。要知道,先秦是极其重视\"信\"的时期。\"信\"几乎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违背\"信\"必然为千夫所指,坚守\"信\"才会被人尊重、有社会地位。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所以才会有延陵季子挂剑、荆轲慨然赴死的佳话流传千古,才会有晋文公与楚交战退避三舍的典故。

季札挂剑

但在\"信\"之上,还有一个\"义\"字。所谓\"义\",即是公正、正义。正是出于义,在《左传·晋灵公不君》里,才会出现杀手鉏麑(chú ní)违抗君命,为保\"民之主\"赵盾最后触槐而死的悲壮之举;才会有程婴为保赵氏孤儿以亲子相易的传奇世代颂扬。

如果不是知道太子所说的南子通奸宋朝是无稽之谈,知道杀害南子是不义之事,戏阳速绝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信于太子。而戏阳速最后在为自己辩护时所说的:\"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也正证实了这点。

太子蒯聩流亡后续

人如果养成了习惯,是很难改掉的。人的品行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样的古语。太子蒯聩的本性是恶的,无论怎么粉饰、狡辩,也还是会露出马脚,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渴求,刺杀的事他能做第一次就能做第二次、第三次。

卫灵公死后,公子郢推让不受君位,于是立了太子蒯聩的儿子公子辄,史称为卫出公。流亡在外的太子蒯聩听闻此事,便急急的借了赵简子的人手佯装作奔丧,意图回国夺权,结果被卫国人发现给阻击了回去,阴谋没有得逞。

但坚固的堡垒总是最先从内部溃败。第二次夺权,太子蒯聩勾结了自己在卫国内的妹妹,许给与她私通的仆人浑良夫以高官厚禄、三次不死,并承诺将两人关系合法化,终于得以潜行回国,成功逼迫自己的儿子退位,成为了史书上所记载的后卫庄公。(贤人子路就是死于这场,孔子所言让人不甚唏嘘)

子路

篡位后的蒯聩没少做荒唐事。因为怨恨大夫们没有接他回国继位,便想杀尽旧臣,但怕大夫们集体作乱不得已才放过不提;又出尔反尔,数出三条罪状杀了浑良夫;其后又依个人好恶毁了戎州、绞了己氏妻子的头发给自己夫人做假发、大量调用匠人不使他们休息、驱逐国卿石圃......

卫庄公的劣迹斑斑,终于使民怨沸腾,引发了一场,加之戎州人入侵,内外交困下,卫庄公仓皇出逃,竟落到了己氏手里。卫庄公试图以玉璧换命,但己氏说:\"杀了你,玉璧又会到哪里去呢?\"最后为己氏所杀。

回顾种种,从刺杀南子到民变出逃被杀,《尚书·蔡仲之命》里说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用来总结太子蒯聩曲折的一生真是再恰当不过。

强悍的子路为何会被砍成肉酱,因他在作战前,做了个附加动作

公元前478年,年迈的孔子遇到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他的弟子子路死了,而且还死得很惨,被砍成了肉酱。子路也算是很厉害的了,之所以被砍成肉酱,因为他在战斗前做了一个孔子教他的动作。什么动作呢?

(子路剧照)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子路年纪最长,却最不像个读书人。他为人豪爽、嫉恶如仇、争勇好斗,是个粗鄙的人。但这并不代表孔子不喜欢子路,为什么这样说呢?

子路20几岁就拜在孔子门下,他比孔子小9岁,又是弟子中最年长的人,因此他一方面要管理后来的小师弟们,一方面又凭着矫健的身手充当孔子的保卫。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54岁,子路也有45岁了,并且还在做官。但他听说孔子要周游列国时,便毅然辞职追随孔子,在周游列国的14年中,他一直尽心尽力保护着孔子的安全。就连孔子自己也感叹,自从有子路在身边,连骂他的人也没有了。

子路是跟随孔子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唯一敢批评孔子的人。

有一次,孔子在卫国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

见国君夫人,本来这于礼仪上是应该的,孔子见一见没有问题。

关键是南子是个品德败坏的女人,全国人民都知道她婚前就不检点,婚后依然作风问题很严重,因此关于她的风言风语很多。

所以,南子数次请孔子一见,都被孔子拒绝了。

结果,最后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

(孔子见南子)

事后,子路很生气,对孔子大为指责。

孔子知道子路是个粗莽的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所以干脆对天发誓说,如果自己干了什么有违礼制的行为,就让老天来惩罚我。

还有一次,子路举荐师弟子羔去卫国做官。

孔子却说这会妨碍子羔做学问。子路于是反问,有百姓、土地和谷物,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叫做学问呢?

孔子被问得哑口无言,于是忿忿地说,我最讨厌伶牙俐齿的人了。

公元前481年,子路做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当时卫出公已经做了12年国君了,然而久逃在外的蒯聩却悄悄潜回卫国来争夺国君之位。

说蒯聩是卫出公的父亲。他本是卫灵公的嫡子。卫灵公在世的时候,被立为太子。由于他和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有仇,便想刺杀南子,结果事败。他怕受到卫灵公的责罚,于是逃奔宋国,后来又逃到晋国大夫赵简子的门下。

卫灵公去世前,本来打算立南子的儿子公子郢即位,但公子郢却极力推辞,并建议让蒯聩之子公子辄即位。于是公子辄即位,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卫出公。

同年,蒯聩听说卫灵公去世的消息后,便在晋军的护送下想回来继承国君之位。但卫国国民不同意,并且还自觉组建了军队准备还击蒯聩。蒯聩不得已,只得退回晋国。

(蒯聩)

​然而,贪恋国君之位的蒯聩根本不死心,他暗中勾结了姐姐和姐姐的情夫浑良夫,表示只要能帮助他得到国君之位,不仅承认她二人的关系,之后还赦免浑良夫三死,并允许他去世后穿紫衣、着宝剑和裘服。

达成共识后,在浑良夫的保护下,蒯聩潜回卫国孔悝的府中,逼迫孔悝废黜卫出公,拥立他为国君。

子路得到消息后,便赶往城中。

在城门口时,遇到了他举荐为官的子羔。子羔说卫出公已经出逃。事已如此,不要再去了,以免引火烧身。

子路却断然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说完毅然赶往孔悝府中准备去阻止这一切。

然而,子路又怎么能阻止得了呢?反而蒯聩见有人反对,于是命两个武士除掉他。

结果子路在和两个武士作战时,对方把自己束帽冠的带子割断了。子路认为君子不可无冠,所以他遵循礼制停下来,正冠结缨,准备再战。这种讲究礼制的动作,也算是老师孔子教他的吧。

可惜对方才不讲什么礼仪,趁此机会将他杀死,并把他砍成了肉酱。

此后,蒯聩最终夺得了卫国国君之位,是为卫庄公。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后,就一直心有不安,总担心子路那样耿直的人会死在中。后来果然听说子路惨遭毒手,已成了一堆肉酱。这一消息对孔来来说如五雷轰顶,虽然早已有了预感,但还是悲哭不止,并让人把屋里的酱丢掉,免得自己看了难受。

由于悲伤难抑,孔子便病例在了床上,再也没有起来。孔子伤心,大约不仅伤心子路的死,也是伤心自己的主张在那个时代的失败吧。捱了半年后,孔子便去世了。

(参考史料:《史记》《孔子的故事》)

蒯聩台,你知道这里的故事么

蒯聩台,位于濮阳戚城(戚邑)文物景区东南1.5公里处。据考,在公元前494年,蒯聩结束流亡生活,从晋国返回卫国戚邑(都城帝丘,今濮阳县五星高阳城遗址)时所筑。蒯聩者,何许人也?

蒯聩者,春秋时期卫灵公之子,卫出公之父,卫国第三十任国君,卫(后)庄公是也。灵公在位时,立为太子,与灵公夫人南子(灵公,晚年的夫人,宋国人。在宋国时,就与宋国公子朝有通奸之事,声明不清。她嫁给灵公之后,甚至还要挟灵公把宋公子朝接入卫国,影响极坏。)有隙,想杀掉南子,可是由于他的合伙人戏阳速临时变卦,导致刺杀未成,事情败露。灵公大怒,蒯聩被迫出逃到宋国,而后晋国。

灵公死前,多次和公子郢(蒯聩兄弟)谈话,有意立公子他为太子,郢都佯装没听懂灵公之意。到灵公死后,南子宣布灵公遗言,立郢为太子,继国君位,郢坚决不肯接受。郢便推荐太子蒯聩之子辄继任国君,因此郢也在卫国享有高义之举,赢得一片赞扬。而后,辄就任国君,也就是卫出公。

蒯聩得知儿子辄继任了国君的消息后,有了回到卫国的想法,可是他离开卫国已经很久了,再说卫人也不怎么欢迎他,这时恰巧晋国的赵简子也想楔入卫国,就派人护送蒯聩到卫国,可是他们来到卫国戚邑之外筑台而歇,这便是蒯聩台的来历。

之后,晋人扮作护送太子蒯聩吊孝之人,蒯聩又在其姐姐伯姬及外甥孔悝(戚邑的邑宰)的鼎力相助下,进入了卫国。而后,他又和儿子(卫出公辄)上演了一场父子挣国的闹剧,留下了千秋话柄,他的儿子出公辄被迫出逃到齐国,蒯聩上任国君,这就是卫(后)庄公。也是上天的惩罚,这位荒唐的卫后庄公仅仅在位三年,便驾鹤西去了。

这真是:

荒唐父挣国

主卫三载多

千秋遗高台

可笑话柄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