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梦到花圈(梦到花圈葬礼)

时间:2023-10-21 05:52:09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致饭圈粉丝: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1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饭圈。

饭圈,并不是美食爱好者的圈子,而是指流量明星的粉丝群体,这些粉丝会为了自己偶像(英文:idol,也叫“爱豆”)的影响力,有规模有组织地购买明星周边产品,在各种榜单上为爱豆打榜、刷评论、做数据等。

看起来没问题是吧,爱你所爱嘛。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抵制饭圈呢?

因为你可能也了解到了,流量明星王一博的粉丝,为了王一博明年还未上映的几部影视剧,提前一年开始在影视评分最客观的豆瓣注册账号,并通过评论其他豆瓣作品的行为,以此来养账号,因为账号等级越高,明年给王一博评分的时候就越有效。

作为一枚豆瓣老用户,我万万想不到,豆瓣的图书评论,有一天会成为这些追星粉丝们拉屎的地方。客观来说,豆瓣不是没有娱乐区,豆瓣小组就是娱乐重地,多年以来,爱好娱乐的豆瓣小组成员与爱好书影音的豆瓣文艺用户,在同一个豆瓣里都相安无事,互不侵犯。

但王一博的饭圈粉丝们,可没工夫理会这些,她们眼里只有为爱豆刷数据。

作为一名90后,我不是一个追星的人,或者说,以如今饭圈的标准来审视,我压根就没有“追星”资格。

举个例子,我喜欢周杰伦十多年,但我为周杰伦做过的事情,无非就是花3块钱买他新出的单曲听一听,花十来块钱买张海报贴卧室,后来为了听周杰伦的歌开了会员,仅此而已。甚至去年“夕阳红”在微博给周杰伦打榜的行为艺术,我也只是在一边旁观。

周杰伦没有要求作为歌迷的我要做这做那,可能唯一的请求就是请歌迷认真听他的歌。我觉得我做到了,我有认真在听他的歌。

对于年轻人为他们的爱豆打榜、控评、做数据,然后通过这些虚幻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爱豆好有影响力——说实话,起初我是看不懂的,也不想理睬。

但时至今日,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得不理睬,正如下面这个由诗改编而来的段子:

起初,他们踏进微博的时候,

我沉默了,因为我不爱玩微博。

当他们踏进iTunes 的时候,

我沉默了,因为我不用苹果。

当他们踏进qq音乐的时候,

我沉默了,因为我还有网易云可用。

当他们踏进ao3的时候,

我沉默了,因为我不看同人。

最后当他们踏进我的世界时,

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没错,一开始饭圈粉丝在微博自嗨,我看不懂,但也沉默了,觉得那是人家的自由;

后来,她们在音乐APP刷评论,我也沉默了,因为他们爱豆的歌我压根不听,因为我听歌可以不去看那些或真或假的评论;

再后来,她们整天霸占着热搜,还引起了“227”,我也只是看热闹,也只是有些反感,因为我不看同人小说;

但时至今日,做梦也没想到,因为她们的爱豆,算演员吗,还是歌手,还是舞者?反正跟作家完全没关系的一个人,饭圈粉丝们就跑到包含四大名著和各类冷门小说的文学领域,公然拉屎,污染豆瓣评论区。

作为一个喜欢看书、喜欢豆瓣的用户,我没法忍了,你们追星就追星,为什么连文学书籍都不放过,四大名著是你们爱豆王一博写的吗?

真是一群蝗虫,一群无脑的蝗虫!

2

饭圈追星的逻辑,旁观者看起来,好像觉得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旁观者很容易认为,这些饭圈粉丝怕不是无脑傻叉吧,除了追星就没事干了是吧,作业写完了没。

非也非也,要这么认为,还是没有看透饭圈。

实际上,很多追星的饭圈粉丝,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追星这个产业链的逻辑,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自己每天做数据是人为作假,知道自己爱豆实际没那么大本事,但还是愿意去做那些事,愿意去花那些钱,愿意去养那些水军号。

所以,这就是对爱豆纯粹的爱吗?

天真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在毫无收益的情况下,日日夜夜乐此不疲地为爱发电。

饭圈粉丝也不例外。

这么来说,在饭圈粉丝那些看起来无脑的行为背后,粉丝居然还是受益者?

是滴。

前些年有一首歌叫《爱的供养》,红过一阵子,我对这首歌没什么好感,但对这个歌名印象很深。

“爱的供养”,这四个字,简直完美形容了饭圈粉丝与流量爱豆的关系。

真的就只是“供养”,所以这几年也有了“养成系”的说法。

那些喊着“妈妈爱你”,喊着“老公我爱你”的饭圈粉丝,就是在“供养”自己的流量爱豆。

对此,粉丝十分清楚,流量明星也心知肚明。

所以,饭圈粉丝们其实并不“忠诚”,她们一天可以换十几个“老公”,也可以随时有新的“老公”;

而被粉丝靠做数据、买周边等方式供养的流量明星,则对粉丝行为不敢轻易说半个“不”,原因无他,流量明星绝大多数光环,都是粉丝们赠予的,而不是他本有的实力,所以,明星也心虚啊!只能讨好粉丝,不敢引起众怒。

所以你看,当肖战的粉丝接连引起众怒时,肖战迟迟不敢出来回应;

所以你看,当王一博的粉丝在豆瓣拉屎引起众怒时,王一博有第一时间出来说什么吗?

这些流量爱豆,惹不起粉丝。

反过来看,你以为饭圈粉丝在追星,实际上对于这些“养成系明星”而言,饭圈粉丝才握有真正的主动权。

如此一来,事情变得奇妙了,粉丝是在追星吗?

不,实际上饭圈粉丝在追一个虚幻且真实的自己——

当她们说,我们家哥哥天下第一帅时,只是在自夸自己的眼光;

当她们说,我们家哥哥的演技天下第一时,只是在满足——看吧,这么高的评分还是靠着我的力量才堆积出来的;

当她们说,我们家哥哥的超话影响力天下第一时,也是在满足自己的自尊——这样一个光环闪闪的明星,他有今天,还不是因为我的力量,啊哈哈,我可真棒啊!

……

当一群饭圈粉丝,对着自己光环四溢的爱豆审视时,简直不要太骄傲——爱豆就是我们的作品啊,而我们的作品,你看这影响力,看这榜单数据,看这一堆热搜,多牛逼啊!瞧见没,都是我们的power!

爱豆越有影响力,饭圈粉丝就感到自己越牛逼!

维护爱豆,就是维护粉丝自己。

这才是一个反馈循环。

你以为饭圈粉丝只是无脑的小年轻,只知道无脑输出,殊不知,他们在爱豆这件作品身上,得到的收益却是——极大的集体归属感,法不责众的庆幸感,以及自我力量展示的满足感与虚荣感。而这一堆感,已经站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三、四级了。

所以归根究底,饭圈粉丝,明知流量逻辑是虚幻的,但仍然愿意上钩,就是因为这个流量逻辑让人上瘾啊,上瘾是因为有收益啊,付出的是钱财与时间精力,但得到的却是巨大的精神满足。不亏啊。

为了得到这种满足,已经上瘾的饭圈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她们可以很有脑子地利用规则去举报同人网站,她们可以很有脑子地潜伏进豆瓣……

她们的瘾控制不住啊,为此,哪怕牺牲掉路人的利益也无妨。所到之处,只要能扩大爱豆影响力,就代表着自己的自尊心与虚荣心愈发满足,所以根本停不下来啊!佛挡杀佛,所到之处,全部给你饭圈化——我把饭圈粉丝这种扩张行为和心理,称之为“精神资本的扩张性”。

3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饭圈粉丝的“精神资本属性”感到绝望,认为好家伙,这怕是无药可救,无力回天。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段聊天记录,给了我新的灵感——

这是一位图书编辑的话,讲的是他们出版社之前也想着跟流量明星合作一下,推广一下图书。这样岂不是双赢。况且,饭圈粉丝们不是对爱豆爱得痴狂吗,那么他们爱豆推荐的书,总不能不看吧。

然而现实是很骨感的——即便是爱豆推荐的书籍,饭圈粉丝也不买账,图书销量就是没多少增长。

咦,说好的“为爱痴狂”呢?

饭圈对爱豆不够“忠诚”啊!

近两年兴起的电商直播,恰好无意间充当了照妖镜,很多平台想着流量明星最不缺的就是流量,而且他们的饭圈粉丝平日里还那么“痴狂”,这带货效果应该不错吧。

但实际上,大多数流量明星的电商带货成绩,都很尴尬。

不好意思,你们的饭圈粉丝们,就是不傻,在真正花钱动刀子的时候,比谁都精。

日用百货化妆品的带货都不太好,你觉得图书销量能好吗?

那些真正的好书,冷门的书,饭圈粉丝会买账吗?

事实证明,并不买账。

饭圈粉丝对看书没什么兴趣。

这是一个关键信息。

写作业已经够累了,还要人家看书,看书多费劲,看书就头疼。哪有听歌看电影惬意啊。

书籍是一个关键信息。

因为看书,是学习行为,是反人性的。豆瓣编辑的新书30多万字,上架一天,就被王一博的粉丝灌了200多条评论,敢情王一博的粉丝是“量子阅读”呗,但上架一天,怕是买书快递都还没送到呢。

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但凡真正有阅读习惯的人,也不会像饭圈那么狂热地损人利己地追星。

但凡饭圈们真的能看进去一些书,多多少少也会有点独立思考,更重要的,也不会把自己精神的空虚与孱弱自尊的满足押在追星上。

但是看书学习多累啊,独立思考多苦逼啊,哪有端起手机操起键盘,加入姐妹们的阵营,一起刷刷复制粘贴做数据,一起享受这种数据的狂欢,一起去怼去黑去举报网上各路人马来得爽,来得嗨呢!

于是,饭圈粉丝们,甘愿让渡自己的一部分独立性,甘愿加入乌合之众的行列,甘愿变成网络上马甲背后的工具人,甘愿自己被“异化”为流量工具,异化为一只蚁群里的工蚁,一只蝗虫群里的蝗虫。

反正闯了祸,他们都有同一个名字,“XX粉丝”,明星是背锅侠,法不责众,群体就是保护伞。现实生活里我该怎样还是怎样,毫无影响。

所以,归根究底,饭圈追星,本质上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是一种侥幸的群体狂欢,是一种愈发上瘾的精神游戏。

他们明白所有的道理,但依然我行我素。

没有人能救她们,因为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她们也不需要被拯救,只需要体验到现实社会的毒打自然就醒了。

4

流量明星们是没有明天的,虚幻梦影这十年,已经是时代的仁慈。

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人们越发意识到,饭圈和流量爱豆是一种多么畸形的存在。

新时代需要的是德才配位的人,需要的是可以用实力、用作品来说话的人,这些人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草根,但共同的前提,是有不打折扣的实力。

哗众取宠的闹剧该结束了,马保国们;自欺欺人的游戏,也该结束了,流量明星们。

饭圈粉丝们,你们最好也认清形势,免得不久之后陷入人民群众人人喊打的汪洋大海里不能回头。

什么圈到最后,也不过是花圈。

但还是为你们送上祝福。

祝每一位饭圈粉丝,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祝你能有真正的勇气,可以直面真实的自我。

祝你去喜欢真正的偶像,一个在人生路上可以教会你成长的榜样,而不是一个需要你母性泛滥去供养的玩偶。

祝你喜欢自己,不需要向别人证明地喜欢自己。

祝你开心,是为自己而开心。

祝你是自己名字的唯一诠释,forever。

杨洁追悼会:西游记主演都到场,中央领导人送上花圈

说起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它的大火和成功都离不开导演杨洁的努力。

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第一代女电视艺术家的杨洁,有着奇女子的称号。

88岁因病离世的她,一生无论悲伤与成就,无论落寞与骄傲,似乎都与《西游记》密不可分。

冒着风险接拍西游记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会在当时选择杨洁拍摄《西游记》?

因为在那时,她一直都是在导演曲艺类的节目,并且擅长文艺歌舞,而且在此前并没有过这种大型的电视剧的拍摄经验。

其实杨洁从小热爱文艺,以及丰富的导演经验让中央台里的领导班子,看见了她的文艺功底,并将这个重担交到了她的身上。

杨洁当时也十分吃惊,但一直拥有“人艺梦”的自己也终于能够在这时候实现梦想。

所以当台里问她:“拍西游记敢不敢?”的时候,杨洁二话不说就回答:“敢!这有什么不敢的。”

杨洁也确实遭受到许多的非议,但这个“奇女子”却用自己的努力作出了这样永垂不朽的经典名作。

在确定接手西游记并且敲定了导演团队之后,杨洁跑遍了30多个地方景点,为的是尽可能满足拍摄需求,还原中国各地的风景地貌。

另一个难题便是选角色,其中最令她头疼波折的便是唐僧一角,众所周知当时电视剧里唐僧一角换了很多人来演绎,一部电视剧下来就更换了三位不同的演员。

央台当时启动的四大名著拍摄任务中,西游记的条件是最为艰辛的,跟同期的红楼梦根本没办法比拟。

经费不足导致演员在前期的工资非常少,“孙悟空”和“猪八戒”每集的片酬也不过80元,而“沙僧”才60,所以就导致了后期演员独自去接商演赚外快一事。

除此之外便是拍摄条件的艰苦,杨洁曾经说过:“拍西游记比西天取经还难。”

在1982年刚开始拍摄试集《除妖乌鸡国》时,为了开个好头,杨洁到张家界进行取景,当时的张家界还没有开发,很容易就会出现滑坡的现象,人很难爬到上面去。

据杨洁老公王崇秋回忆:“那时候连围栏这样的保护措施都没有。”杨洁看到山上有一个观景台,并且挂着迎客松,想要到那里看看,便顺着小滑坡下去了,但是脚没踩稳,整个人往深渊里倒了。

幸好当时有树枝将她整个人挂住,不然就是万丈深渊,后果不堪设想。

在许多观众觉得师徒四人跋山涉水、飞檐走壁很辛苦的时候,杨洁其实也一直陪伴在侧,甚至走得更多。

剧组取景到哪里,杨洁就跟到哪里,前期的采景她亲自到场,晚上还会通宵改剧本,那时候没有打印机,她就自己用手写,但是杨洁从来没有抱怨过。

为了拍摄出许多原作的场景,杨洁经常和剧组人员一起风餐露宿,随便搭个帐篷便能够休息。

当时杨洁对于演员的要求也很高,如果演的不好,就会遭到导演在现场的炮轰,即使是领导在场,杨洁也照骂不误。

但演员们对于杨洁却只有敬佩之情,因为她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会更高。

就像有一次剧组驻扎在偏僻山村里,杨洁患上了急性阑尾炎,疼得满身冒冷汗的她被丈夫送到了几十里外的县医院。

但没想到第二天清晨,演员都还没有完全到位,杨洁就已经出现在摄影机旁边,大声地喊着:“大家伙都准备好了吗?10点准时开始拍戏。”

这样的铁人作风让片场的其他人都很是佩服,其他演员都笑称:“还以为杨洁导演病了我们就能休息一天了呢。”

充满玄幻色彩的西游记在特效方面是最令人头疼的,而且西游记剧组的设备以及技术在此时都不成熟,连威亚都是现学现卖的。

而且从头到尾只有一部摄像机,经费也不足以支撑一部大型连续剧的拍摄,还差点中途断供。

所以在这连续六年的时间里,杨洁顶着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但所幸的是一直撑到了最后。

1988年2月1日,《西游记》顺利播出,并且瞬间在大江南北引发了追剧热潮。

各大主演一时间名声大噪,商业邀约不断,对于杨洁的采访也络绎不绝,但她都拒绝了,除非真的推不开,也会说:“《西游记》成功是一个剧组的成功,并不是她一个人的成功。”

为了拍好《西游记》,杨洁花费了大量心血。王崇秋很了解妻子:" 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她,喜欢干这个工作,有乐趣,别的她都不管。"

遗憾离世,领导人亲自追忆

2017年4月15日,88岁的杨洁导演因病去世,所有的主创主演人员都感到震惊。

杨洁导演去世十天前,六小龄童还在社交平台上为杨洁导演庆祝88岁生日,不料就在短短几天之后就传来这个噩耗。

随后六小龄童还发了一条信息:“从迟重瑞先生处知道您的离世,我感到十分悲痛。”

他还表示,杨洁导演不仅仅是他的恩师,也是他在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上的老师。

当晚由于太过难过,六小龄童以“心情太过于悲痛”而谢绝了所有的采访。

后来记者再次联系到了杨洁导演的女儿,杨芸菲表示:“现在家里人正在低调处理妈妈的后事,而且会一切从简安安静静地走,她一生都低调惯了。”

也许是命中注定,就在杨洁导演去世当天,歌手李健正好的节目中唱了那首《女儿情》,这首歌是当时86版西游记当中唯一由杨洁导演作词的歌曲。

据当时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表示,杨洁导演在被送进医院之后持续昏迷了近十天,最后还是抢救无效身亡。

同时也表达自己对于杨洁导演的哀悼:她是一生当中最尊敬的导演。

在4月21日,杨洁导演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从生前的好友下,到共同拍摄西游记的演员,再到国家级领导人都到场对杨洁女士进行追忆。

在追悼会的现场,有观众为杨洁导演制作了生前的影集,并且在追悼会现场展示,表示对杨洁导演的哀悼,以及表达作为粉丝的悲痛之情。

在上午9点,距离追悼会告别仪式开始还有两个小时,八宝山殡仪馆外就已经排满了来给杨洁送别的人们。

大家就站在那告别厅外面,一字排开,为的就是能够见到杨洁导演的最后一面。

当杨洁导演去世的消息公布之后,有影迷连夜为她制作了9页i进行塑封的相册和影集,还有许多西游记的人物图谱。

并且在追悼会现场展示,表示对杨洁导演的哀悼,以及表达作为粉丝的悲痛之情。

也许对于这些粉丝而言,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与杨洁进行告别,来送别这个伟大的女性,更重要的是来和这部自己青春里的电影进行告别。

逐渐的,不少的影视名人也纷纷出现在了追悼会现场,六小龄童身身穿黑衣,面容憔悴,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之下匆忙地走入会场。

其中,扮演猪八戒的演员马德华则情绪较为激动,在进会场前就已经止不住眼泪,情绪难忍,当时,马德华直接表示:“我不敢相信杨洁导演就这么走了,她走了,对于我而言像是晴天霹雳一般。”

因悲伤过度,马德华抱着身边的友人痛哭,即便是面对采访时也几次忍不住想要落泪。

马德华对着记者提到:“在杨洁导演去世前一天,我的爱人还梦到了她,说是梦中的杨导是年轻时候的她,回眸一笑,十分令人动容。”

“但没想到,就在隔天便收到了杨导去世的消息。”马德华声音哽咽,在拿起笔签名的时候都仍在颤抖,无法冷静下来。

当他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觉得自己印象中的杨洁导演,对工作绝不含糊,十分泼辣,在片场做的不好是绝对会是会挨骂的。

可是生活中,她又像母亲一样温柔慈祥,无微不至,在一起参加活动时甚至会帮一起到场的其他人都准备好早餐。

而当时国家中宣部部长、电视台台长等多个央视领导都出席杨洁导演的追悼会,对杨洁的家属表示慰问,和安抚,并且送上花圈,以视悼念。

除此之外,三任“唐僧”的扮演者都到场表示悼念,还有““白龙马”扮演者王伯昭、“猪八“女儿国国王”、演员李成儒、导演张纪中等人。

张纪中还说到,自己续拍西游记,第一个请教的人都是杨洁。

在庄严的灵堂正中央,挂着“沉痛悼念杨洁导演”的横幅,人们在旁默念,送这个伟大的导演最后一程。

而葬礼开始之后,丈夫王崇秋也站在一旁,难过不已的他明白终究是要将杨洁送走。

后来,在杨洁去世一个月后,新华网的记者找到了王崇秋进行专访。

王崇秋对着记者微微一笑,眼睛闪烁着泪光,感叹到:“追悼会规格很高,她的心结终于了结了。”

王崇秋追思杨洁

在王崇秋眼里,杨洁是一个十分具有艺术品味的人,性格耿直,很单纯,而且心肠很软这是她这辈子的都没有改的性格特点。

王崇秋在此时提起了当年《西游记》闹剧事件。

当时在1988年《西游记》热播,但杨洁发现自己被一脚提出了局,这样辛苦六年打磨了作品却无奈落得如此下场。

这时候的杨洁悲痛欲绝,《西游记》在很长时间里都不愿意再提起,并且很长时间都不看西游记,这也是为何杨洁后来在采访说西游记是她心中的痛的原因。

但后来,心软的杨洁还是与师徒四人和好了,杨洁接接手了《西游记续集》,闹剧才缓缓落幕。

王崇秋说:“她真的是一个很天真的人,别人一求一跪,她就不计前嫌地答应了。”

再加上杨洁心里始终都放不下西游记,也很想知道西游记接下来的故事会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他说起了杨洁的晚年生活,包括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70岁的杨洁完成了《西游记》的续集工作,但是仍然还想继续拍摄电视剧,特别是历史剧,但不管怎么申请都不能通过。

她的孩子们也基本都呆在国外,只有一个女儿是在国内的,所以晚年的杨洁实在是没事干了就会天天在家刷刷娱乐社交平台,对那些不公的事情经常打抱不平,总是会对着王崇秋愤怒地说道:“这个世界怎么这样?”

而且杨洁在晚年的时候心脏很不好,全靠丈夫照顾,每天给她洗衣做饭,照顾她的身体健康。

但杨洁却十分喜爱看上世纪的美国电影,特别是她小时候的老电影,一天能连着看四五部,这就让王崇秋十分担心她的身体。

时候杨洁还会经常忘记吃药,王崇秋为她准备了一个盒子,叮嘱她要记得吃药,但是王崇秋也还是要么搞混乱了,要么忘记了。

因为十几年来都为杨洁的病担忧,王崇秋甚至换上了“焦虑症”直到现在也不能长期用眼。

2018年,杨洁导演的追思会于5月29日召开,也是西游记剧组在历经了36年之后的再度聚首,当天,各位主演都来到北京九怀山,一同追忆杨洁导演。

在追思会上,不少回忆起和杨洁导演一起共事的过往泪洒现场,丈夫王崇秋在追思会上说起杨洁当时对于《西游记》的坚决态度。

他说:“杨洁是一个坚持自我的人,在当时台里十分重视西游记,所以说给西游记安排顾问班,但是杨洁不愿意,成立了顾问班子就不知道要听谁的了,所以她就是要坚持自我,她就是一个做自己的人。

在追思会上,女儿国国王的现场表达了杨洁的感谢,她说“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我这个女儿国国王。”还诵读杨洁当时生前最喜欢的诗歌。

其他的一众主演也表演了当时西游记的许多经典曲目和舞蹈,用来怀念这位传奇导演。

如今杨洁导演已经去世了6年,但是她所拍摄的作品却永远的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不仅仅是《西游记》,还有许多像《活佛济公》、《朱元璋》等影视剧,都是我们脑海中不会磨灭的记忆。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杨洁拍《西游记》数次遇险详情曝光 曾差点跌落悬崖精神令人佩服

鹤壁日报:6年磨一剑,一部戏耗尽洪荒之力 导演杨洁与86版《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

人民艺术家杂志:杨洁:拍一部《西游记》,她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人民网:《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 六小龄童:她是片场"如来佛"

新华网: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因病去世 六小龄童等悼念

北京日报:“取经师徒”送杨洁最后一程 名著荧屏垂万代

新京报:丈夫忆杨洁:追悼会规格高,《西游》心结了

人民日报:《西游记》导演杨洁追思会,剧组36年最全聚首

读秀:北广人物

-END-

作者:妍开

编辑:朵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