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巨蟹座

李振豪

时间:2023-10-29 04:13:28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男孩] 约1988年出生于1992年被拐卖的李振豪寻亲

#温馨提示#

本网站不保证寻亲人酬金承诺的有效性,知情人如需要有偿提供线索,请亲自与寻亲人联系确认,本网站及志愿者提供的寻人服务均免费。

寻亲类别:宝贝寻家

寻亲编号:286013

姓 名:李振豪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88年08月14日

失踪时身高:80厘米左右

失踪时间:1990年08月30日

失踪人所在地:河南省,新乡市

寻亲者特征描述:168身高,浓眉(扫帚眉型有点乱,左眉上调,应该是遗传吧),小嘴双眼皮,偏瘦颧骨高,下颚骨宽。

其他资料:3岁之前的家庭架构:男主人喊他爸——黑稍胖络腮胡子不太旺盛,1170一下身高。好像是以买猪肉为职业,不常在家里,好像在镇上养猪场工作。女主人(感觉是后妈那时的记忆都是伴随着她打我让我干活的记忆)——高胖170以上,相貌属于印度女人五官偏大,面相感觉很凶煞,长发。家里叫上我是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我喊她姐大概10来岁吧(对我还好,记得一次有机器压面条时(手摇的那种)压住手了,别人都不管是她给我包扎安慰我的。还有和2女儿给我大小相当,长得跟她妈一个样。还有一个小儿子是他们家里的宝,那时他刚学走路。一家两个大人、四个小孩,我在中间就是多余的没有人管还要给他们干活,一不顺心就打我,到现在头上,手上,身上还有那个女人给我留下的疤痕。

微信扫描识别二维码

关注宝贝回家视频号

欢迎您的点赞与转发!

[男孩] 急寻2011年出生2013年8月2日失踪广西省玉林市博白县沙陂镇榕树村11队 龙世凯

[男孩] 约1987年出生1992年7月疑似从四川被拐卖到苏北某地的小立寻亲

【女孩】寻找1997年出生2011年离家出走江苏省泰兴市珊瑚镇二河新村二十组的

【男孩】寻找1992年出生2006年离家出走福建省厦门市禾山镇蔡塘村的黄川生

关于我们

宝贝回家志愿者唯一QQ接待群:1840533站务电话:0435-3338090(吉林通化)宝贝回家寻子网 咨询信箱:baobeihuijia@yeah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宝贝回家寻子网:http://www.baobeihuijia/公益网站 宝贝回家志愿者为寻亲者免费服务 重点帮助16岁以下失踪儿童

隆基是怎样在陕西成为“全球第一”的?

李振国

搞影视剧的人都知道,正面角色其实特别难演,因为太正;做媒体的人都知道,采访对象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难写,因为个性太平。而隆基绿能集团的总裁李振国先生,不仅做人特别正,属于典型的理工男,而且是一位妥妥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性格特别儒雅平和。更要命的是,如果没有一定行业理论功底,你可能听不懂他非常专业的技术词语和逻辑,而且他很少接受采访。

但是,真正遇到平和儒雅真实到没有采访戏分的李振国,我还是被震撼到了。

认识李振国,是在今年1月11日,陕西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到的日子。

有朋友希望我在会上联系一下隆基集团总裁李振国先生,并且告诉我,隆基是世界光伏行业“老大”。巧的是,翻看了一下代表编册,我和李振国先生刚好编在同一个小组,且就住在紧隔壁。大约是当晚7点左右,我敲开了隔壁的门。

55岁的李振国戴副眼镜,头发花白,大约一米七五左右个头,穿一件极其普通的白衬衣,套一件寻常毛衣,脚上是一双起毛磨损的旧皮鞋,看起来起码有三五年了。他给我递了一支烟,接过一看,是九块五毛钱一盒的普通白沙烟。

李振国耳轮硕大,眼睛清澈,有佛相,身上有一股与众不同的静气。如果不说,你可能以为他是一位大学校长或博士生导师。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儒雅学者,十年磨一剑,带领团队从只有十几台单晶炉的小厂,逆袭为行业仰望的“世界硅王”,打造了热血沸腾的隆基传奇。

这种睿智平静温和的气息,迥然有异于许多中国企业家昂扬的气质,却仿佛蕴藏更强大的力量。这种极致反差,促使我决心再访李振国。

1月31日晚10点,微信发过去后,不到二十秒收到回复:“马川老师好!我明天一早出差,2月4号回西安,4号下午3点左右可以在北郊公司见。”随手发来隆基总部定位。

一如其人。

隆基总部位于西安未央区尚苑路。三十年前,这里是渭河边的“草滩”,曾是荒凉的代名词。隆基总部的办公大楼不高,只有十层,外表谈不上金碧辉煌也谈不上别具一格。

单从外表看,我们很难将它与行业排名第一的高科技企业相对应。

李振国的办公室很简洁,没有午休卧室。办公室对面是一间同样大小的接待室,只容坐八个人。估计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中小企业老板的接待室,大小和装修之“雍容”都超过它。

相约这天,可能因为周六,事先无人和我们联系对接进门和接待事宜。我们依约按下午三点整到达隆基总部大门口,正仿徨间,李总秘书准时打来电话,接我们进去。

就这样,平淡如水的两次相见,之后是醍醐灌顶的畅聊,了解了他平静拒绝金融、房地产、矿产资源等赚快钱的诱惑、心无旁骛走专业主义的理性秉持,也近距离感受到他在职场上的“斗士”精神和内心世界真实的“佛系”品质。

这一切,促使我提起多年未动的笔,仅想以平铺直叙的简单笔触,书写一个非专业人士、普罗大众视野所看到的李振国,写写这家传奇企业背后的故事。

“命定”半导体的天才科学家

1968年10月,李振国出生在河南许昌。

他在农村生活到12岁,得益于国家的“农转非”政策,和母亲随城市工作的父亲离开了农村,来到城市。

父亲对李振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小时候的他,贪玩调皮,然而父亲家教却异常严厉,所以他打小没少挨揍。一次,他在学校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得到一个写字盒,他高兴地回家与父母分享,不料父亲没给他好脸色。

又揍了他一顿,因为他:

只得了30多分。

作为当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父亲清楚,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几番思索后,父亲决定让他转校,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起初,李振国也像很多同龄人一样产生逆反心理,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奋发图强,考进了兰州大学。

80年代,能考上大学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兰大这样的重点高校。

也是造化弄人,原本李振国报考的是化学系,但因为未达分数线,进入了物理系,学习半导体专业。

谁能想到,这美中不足的“滑落”,改变了他的一生。

大学毕业后,李振国分到陕西华县一个叫做华山半导体材料厂的国企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专业领域的“单晶硅研究”。由此开启他的陕西生涯。

这里工作不忙,工资也稳定,李振国本可以安于现状,但接下来的大事,改变了中国。

两年后,南巡讲话,大批知识分子受此影响,下海经商,时称“九二派”。李振国也受到鼓舞。

因为他对其他行业一窍不通,只懂半导体材料,于是就辞职到了他爱人的老家——山西临汾开了个小厂,做半导体器件。

1995年,西安理工大学有个校办工厂,有单晶炉。但他们缺少技术人员,不懂怎么制备单晶硅,于是邀请李振国帮忙搭建单晶基地。

次年,李振国包下单晶基地,指标是一年给校方交90万元。

创业初期,日子很难,李振国向亲戚朋友借遍了钱,揣着借来的千元贷款坐绿皮车,卧铺价格高,担心睡着会丢钱,他就钻到硬座底下睡觉。

承包的结果,第一年李振国的产品就出口到西门子公司,赚了140多万,上交90万后自己还剩几十万元。

这相当于李振国创业后的第一桶金。那一年:

他28岁。

1997年,西安理工大学与航天771所合资成立西安骊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李振国负责筹建和管理。他为人真诚质朴的性格,顺利为企业引来一位香港股东。

不过,很快双方理念发生分歧。这位港商看到市场风向,希望借这个平台去做更赚钱的房地产,但李振国却认为应走专业化路线,双方争执不下。

最终,“一根筋”的李振国,选择“单飞”,另起灶台。

2000年,他叫上兰大老同学李春安,在西安创办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也是这一年,德国首部《可再生能源法出台》,计划通过高额补贴大力扶持本国光伏产业。由德国开始,荷兰、意大利等一批西欧国家开始了光伏发电的产业化之路。中国光伏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光伏的春天来了。

隆基“三剑客”和一个越洋电话

虽然新公司规模不大,但当时行业机会较好,凭着简单加工贸易的模式,新盟电子业务有了起色。

李振国一度信心满满,趁热打铁为公司安排好几个项目。

结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公司管理团队不完善,加上李振国决策失误,导致几个项目,都惨遭“滑铁卢”。

屋漏偏逢连夜雨。

2003年,李振国向乌克兰的一家客户出口了两个货柜多晶棒,一个货柜有7吨,两个货柜一共14吨,价值200万美元。这对刚成立3年的新公司来说,是一个大单子。

可将多晶棒送到乌克兰之后,因为一些技术性原因,对方要求退货。

又因为李振国对海外保管和运输经验不足,一直折腾到2004年5月,才把两个货柜运回国内港口。

本以为这一单砸到手里了。万幸的是,多晶棒抵达港口后,包装都没拆,就被另一家国内光伏企业以3倍价格的600万美元买走了。

李振国没有被意外惊喜冲昏头脑,他知道这次“逢凶化吉”,是运气。

运气不是每次光顾你的。

他反思,“一个人拍板说了算,的确是个很爽的事,但那也意味着你正确的决定会被很快执行,而错误的决定也一样会被很快执行。你干对了99件正确的事,架不住一件大的错误的事,这个企业可能就完蛋了。”

他决定引入股东,形成集体决策的制衡机制。

2006年,李振国给老同学钟宝申打了一个越洋电话。

钟宝申是李振国的同系校友,也是老乡,是大学起就做“小生意”的商业强将。在校时,他们几个好友对老校长江隆基非常崇敬。

江隆基是陕西汉中西乡县人,最早在延安时期就搞教育,后在北大做党委书记,1959年下放到兰大做校长。江隆基坚持真理、讲真话,他在兰大期间,是兰大教育比较辉煌的一个阶段。1966年,在那个特殊年月,江隆基受迫害去世。兰大为了纪念他,为他塑立了一座雕像。

1990年,临近毕业之际,李振国、钟宝申等几个伙伴曾在江隆基雕像下许诺,如果未来能共同创业,名字就叫“隆基”。

接到李振国电话时,钟宝申正在马来西亚出差,李振国提到想到海外购买一批二手单晶硅,并表明想拉他入伙的想法。那个时候,钟宝申已是公司年销售额5亿的企业家了。

回国面聊后,老友彼此鼓励,一拍即合。双方都坚信,光伏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行业。随即,钟宝申放下在沈阳的事业,来到西安与李振国一同创业。

此时,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三个后来被称为“隆基三剑客”的河南老友齐聚一堂,将16年前的约定兑现为现实,他们专程拜访了江隆基的女儿江亦曼,征求对方同意并书面授权后,西安新盟电子自此更名:

西安隆基。

隆基兰大校友讲述会暨隆基兰大校友捐赠仪式上,右一钟宝申、右二李振国、右三李春安

一个好汉三个帮。李振国为人大度,胸襟开阔,他将性格更加冷静沉稳的钟宝申推上了董事长座位,自己则出任总裁。

在公司里,李振国精力主要在开发和维护重要市场客户,以及公司重大事项决策;钟宝申则负责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等。

珠联璧合之下,隆基的逆袭好戏,开始上演。

一生只干好一件事

彼时的光伏产业,面临多晶硅与单晶硅的“路线之争”。

所谓多晶硅,是由沙子经过化学反应提纯而来,可制成光伏面板;以多晶硅为原料,就可拉制出单晶硅。后者效能更高,但成本也高。

2004年以前,单晶硅是光伏主流的技术路线,但由于成本问题,应用于发电不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因而发展缓慢;2004年之后,大量企业涌入光伏行业,大都选择了技术门槛更低的多晶硅路线,占据市场份额一度超过80%。

而李振国始终执著单晶硅,多少显得“不识时务”。

这种坚持,源于他“只了解单晶”,也源于他对市场“长期主义”的坚信。

他和钟宝申都坚信,光伏产业的本质,是不断降低“度电成本”(即实际上网一度电的综合成本)。尽管单晶硅成本高,但转换效率更高。从长远看,单晶硅成本一定会降下来,成为“度电成本”最低的方案。

此时,有一个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技术——“金刚线切割”进入他们视野。

2000年之前,硅片切割就像切萝卜一样,一次切一片,生产效率低,刀口损耗也大。2000年后,行业推广了一种名为多线切割的形式,切一刀耗费大约9到10小时,切割一吨硅棒要消耗300公斤钢线、300公斤碳化硅粉和300公斤聚乙二醇,浪费很大,效率也依然不高。

但如果将用在蓝宝石切割上的“金钢线技术”拿过来,切割一吨硅棒,除了40公斤金钢线外,不需要任何其他辅料。但当时,金钢线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企手中,国内从金钢线、切片机到监测设备,整个产业链缺乏供应企业。

从第一性原理来说,他们认为,金钢线是切割的终极方案,如果解决技术和规模化的问题,其成本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2011年,隆基将金刚线技术研发提上日程。承接这个艰巨任务的便是隆基的兄弟公司——大连连城数控。其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和实控人正是钟宝申和李春安。

这是一步险棋。

当时隆基股份尚处于亏损,公司又刚刚上市,如果因为研发金刚线再出现亏损,后果不堪想象。

起初5个月,隆基一直在“倒贴”,把金刚线切割出的硅片按照传统模式砂浆切割的成本在卖,为的就是推广技术,以求技术成熟后,成本下降。

当时,整个管理层都战战兢兢。关键时刻,钟宝申和李振国商量,允许切片厂每年亏损4000万。

吃下定心丸后,战略被坚决推进。

没想到,不到半年,隆基就基本打通了金刚线切割技术路线。他们不但不再亏损,还推动其成为国内光伏企业标配,帮助同行建立起金刚线技术生产链。

这一历史性突破,使单晶硅切割速度提升90%,不但填补了隆基的加工缺口,打破了外企技术垄断,更是每年为中国光伏企业节约成本300亿人民币左右,相当于:

每年建造五个鸟巢和水立方。

金刚线技术的全面推广,导致单晶硅片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也巩固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地位。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单晶硅片产量占比提升至65%,超越多晶硅片。衡量光伏产品的核心要素——单晶的度电成本,开始逐渐占据优势。

隆基坚持推进的单晶PERC技术,引领开启了光伏3.0时代,彻底改变了行业格局。

缘何情定陕西?

如今的隆基,在省外乃至国外的影响,已是巨无霸的存在。外号“光伏茅”,意指在股票市场上它的价值相当于茅台酒。

回顾当初,其之所以情定陕西,不乏省市层面对于隆基的大力支持。

有一段时间,隆基曾为选址“徘徊”。

那是西安隆基成立之初,还是租用的西京公司的厂房,后来搬到航天基地,一度寻求入驻西安高新区。

遗憾的是,高新区已经没有土地。多年后的2021年,李振国再次见到当年时任高新区管委会项目负责人时,已是主政一方的这位善良的女书记,还表达了无限的惋惜。

彼时的陕西,还有一个劣势,电价比较高,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政策相比一些省份优势不足。出于成本考虑,隆基一度在宁夏银川和云南省“左冲右突”。

他们在宁夏建了一个单晶厂,2016年起又相继在云南建了四个基地:宝山、丽江、曲靖、楚雄。

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

那一年最高领导人访问美国西雅图,时任陕西省长娄勤俭带领的陕西代表团中,就有李振国。

在陕西团与西雅图陕西商会的交流会上,李振国代表陕西企业发言,简单介绍了隆基的发展和愿景。他的国际视野和思维震撼了娄省长。

娄勤俭当时直接拍了一下李振国的肩膀,感叹地说隆基在海外的名气比在国内大,在陕西省外的名气比在省内大。

他当即表态:陕西一定要大力支持隆基。一定要想办法,在陕西给隆基找一个发展的地方。并嘱托李振国说,咱也是能源大省嘛,对电价有诉求你找当地!

后来,李振国也去陕北等地考察了一些地方,但招商理念并不尽如人意。

2016年12月,王永康履新西安市委书记。

王永康来自浙江,熟悉东南一带的招商政策,也是理工科出身,对科技创新企业很重视。他看过隆基的条件,认为这些都是招商引资的常规条件。在他大力推动下,一些政策通道被打开了。隆基在西安的好几个重大项目,比如落地航天基地的13GW电池项目,落地高陵的5GW电池项目,光伏组件项目,都是在这一时期落地的。

令人感慨的是,这一切变化的发生,并非在于隆基与相关领导有多么深的交集。

彼时的李振国频繁奔波于海外市场,王永康曾去公司多次调研,二人一次都没见过。

我和李总有个共同认知,就是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法治下的市场经济。而作为文化教育科技人才和资源大省的陕西,其实营商环境和开放理念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最近几年,陕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令隆基非常欣慰,当初扎根陕西的决策,现在看是对了。

随着隆基越做越大,省委省政府正从各个层面,加大对隆基的支持力度,最近几年也在电价方面积极协调。

面向未来,李振国透漏,将有一些新的大项目,在陕西推进。

从“世界第一”到造福人类命运

坐落三秦,纵览天下,李振国和隆基的下一站,是哪里?

实际上,他们的成就,已足够自傲。

2015年起,隆基便已成为全球单晶硅片第一厂商。

其坚持推进的2020年,隆基成为全球首个组件年出货量超过20GW(1GW=1000兆瓦=100万千瓦)的太阳能科技公司。这样的出货量,若将其建成光伏电站,相当于一年里为人类又贡献一座:

三峡水电站。

也是这一年,隆基联合行业六家头部企业发布M10硅片标准,推出第五代高功率组件Hi-MO5,该设备适用于超大型地面电站,效率超过21%,迄今已销往94个国家,覆盖六大洲。

就在去年下半年,隆基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一个多月内三次刷新世界纪录,转换效率达到空前的26.81%。

隆基累计获得专利1808项,员工近7万人,公司市值最高时突破5000亿,年营业额突破1200亿。新近一个财务年度,有望再诞生四个百亿级的子公司。

自2018年至今,李振国本人也已蝉联四届陕西首富宝座。

但即便在光伏行业已“一骑绝尘”,我看到的李振国,并未“躺平”,依然如初入商业场的创业者一样,每日星夜兼程。

2019年11月,李振国回访隆基比利时光伏项目

他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三四个小时,疫情未发生时,他每年谈合作跑市场平均飞机出行200趟左右。

更令人触动的是,他依然如当年那个站在老校长雕像下时的知识青年那样挚纯。

他没有任何“老板架子”,吃饭不讲究,很多时候就是一碗面。

去年8月,有媒体记者前往隆基采访,记录了一个细节。中午在公司餐厅吃饭时,李振国排在队伍最后面,几位隆基员工看了他一眼,若无其事继续打饭,丝毫没有要让的意思——在企业文化追求开放、包容、平等的隆基,大家对这种领导与员工一视同仁的情形,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不计较任何俗世所看重的身份、虚荣,他的眼里,似乎只有星辰大海。

我问了李振国一个问题,做隆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说了四点,其中后三点是:

遇到战略决策和疑难问题时,遵循埃隆·马斯克说的“第一性”原则(即找到事物的本质)和立足未来两个原则;

一旦确定方向,就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构建核心竞争力,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始终坚持稳健高效的经营策略,控制风险。

李振国总结说:“其实就是一点,尊重了规律和常识。”

如果说这三点是成功之“术”,那最令我震撼的,便是他讲的第一点,那是一家企业通往伟大的康庄大“道”:

这是一个善意的事业,一个有助于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让我们能够集中全部资源,持续深耕。

那么,当年将董事长大方出让给钟宝申,这样的合作模式会否因为利益不同或价值观差异,导致企业以后发展的内耗?目前合作愉快吗?

李振国坚定地回答:合作当然很愉快!钟总对很多前瞻性事物洞察很敏感,他较高的认知事实上促进了隆基的快速和稳健发展。

我最后问他:你最敬佩的中国企业家是谁?

李振国毫不犹豫回答:“任正非!”

“是任正非不惜代价地进行科研投入吗?”

李振国回答:不仅仅如此,“关键是任正非解决了企业长远发展的高效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他的一番回答令我感慨,特别是,作为一个老媒体人,数十年工作经验,让我见到了太多企业圈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我见过没有产品没有团队只有一个空壳公司和巨额债务却自诩“企业家”的“成功人士”,见过一口一句全部财富可以捐给国家但对朋友承诺可以十诺九负的“慈善家”;也见过办公室金碧辉煌出门前呼后拥好似古代官员的“现代商人”;还见过拥有百亿级财富却后悔此生最大遗憾是把公司推上市,导致财务透明无法将更多利润囊入怀中的“业界巨头”……

两相对比之下,这样的李振国,太少太少了。

什么是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什么是中国的绿色发展?什么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力量?

我以为,首先就是要让这样的李振国,这样的隆基多起来。

拥有更多这样的高质量企业、绿色企业、以造福人类为己任的伟大企业。

隆基参与的内蒙古库布齐“光伏治沙”项目

把时间倒回2018年,还是5月,成为清华企业班学员的李振国在剑桥大学学习了四天,原三一学院的副院长给他们讲了一门课程叫:“2050年的地球”。

课堂上老先生对地球的未来满怀忧虑。同年去世的物理学家霍金,生前也有过类似预言,“2060年的时候人类将被迫离开地球”,因为地球生态环境已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这节课对李振国触动很深,“当时我们在课堂有一些讨论,我觉得这些地球上最伟大的头脑,他们有这种责任感或者担忧,令人感佩,但他们对光伏的作用,低估了。”

这次剑桥之行,李振国想得更远了,他开始思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光伏改变地球:完全清洁的生产过程和足够低的度电成本。”

他开始畅想这样的场景:

在海边用光伏能源,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同时用光伏能源建设阶梯级抽水工程,将淡化后的海水提升起来,送到荒漠地区,这样就能:

让荒漠变成绿洲!

他甚至和团队测算:“如果全球70%的沙漠变回绿洲,就可以把人类出现以来所有的碳排放吸收固化,可以将地球修复到人类出现之前的状态!”

为什么这项工作之前没有人去想?是因为它需要天量级的能源支撑,而传统意义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也意味着碳排放,因此是一个“死结”。

但如果未来光伏制造也实现了零排放,那么“光伏”,就完全可以推进这项“地球生态修复”计划!

这一石破天惊的想法,其惊艳程度,甚至一点不亚于刘慈欣笔下的流浪地球!但它并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初心本在于“成为科学家”的李振国的现实计划。

这一年的12月,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隆基发布“Solar for Solar”的绿色发展理念。Solar,太阳能之意。Solar for Solar,即用太阳能制造太阳能,核心理念是在光照资源好的地区建设光伏制造厂,白天用太阳能电站为工厂供电,夜晚用抽水蓄能电站,为光伏制造工厂供电,从而实现光伏制造的“零排放”。

也是从2018年起,隆基开启了氢能产业链的战略性研究;2021年3月,正式成立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未来的隆基,将推动绿电普及,以光伏制得的绿氢为二次能源,扩展到交通、日常生活、建筑、化工能领域,达成“绿能社会”。

为了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李振国设立了一个自己兼任院长的“中央研究院”,将陆续引入4000名高端科研人才,今年研发投入有望突破70亿元。

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隆基已开展一个“光伏治沙”项目,实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去年,隆基还前往沙特,计划助力当地打造“光伏+氢储能+绿化沙漠”模式,实现能源转型。

2022年5月,隆基在一纸公告中宣布更名:隆基股份,更名隆基绿能。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向着满是阳光的“绿色未来”迈进。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向着人类五百多年工业史“历史欠账”逆天改命的宏梦。

为什么儒雅如斯的李振国,身体中会有如此强能量?

我敬佩却也迷惑着,直到我看到李振国早年一篇自述,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还是农村娃的他,最盼的是过年,那成为全家最坚实依靠的父亲,就能回家了。

父亲带回来的不仅是美味,更令他期盼的,是父亲会给他讲故事,那是他童年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他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讲述的“美猴王”。这是裂石劈天、气冲斗牛的一个英雄男儿的传奇。

那是他童年最崇拜的神话人物。

我豁然感觉到,不认输、不信命,敢于打破一切桎梏,李振国似乎就是带着与那大圣一般的果毅与雄志,走到了今天。

现在,他要去开辟他的遍是阳光和田园的绿能世界了。

我相信,他能。

昔日同行纷纷破产,他却成了首富

李振国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它曾经在二十年前被认为是巨大的蓝海,但是,一场泡沫,让这个产业「哀鸿遍野」。它痛定思痛,如今再次登上世界顶峰。很少有一个产业像它一样,经历「过山车」般的发展轨迹。它就是中国的光伏产业。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厚积薄发。在经过技术、原料、产业链的充分积累后,如今的中国光伏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创造了三张名片: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

现在,光伏度电成本接近火电,十年以来电池、组件及配套系统价格下降 90% ,中国制造功不可没。站到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光伏行业,已经具备领跑的实力、格局和境界。

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隆基股份历经曲折,在「百团混战」中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光伏走向世界的引领者。目前,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正走在一条从产品创新改变行业到技术创新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创变之路上。

作为隆基股份的创始人,李振国已成为陕西首富。2020 年,李振国家族以 476.4 亿元财富入选《 2020 福布斯中国 400 富豪榜》。关于成功的秘诀,李振国表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心做正确的事!隆基不是一家喜欢「凑热闹」的企业,我们把所有资源都专注地投资到太阳能光伏这一主行业上,不投机,不膨胀。隆基的使命和愿景,是促进清洁能源在全球的普及,我们坚信太阳能一定是未来能源,光伏事业一定是光明的事业,这是一种内生的动力。我对光伏这个行业真的是很有感情的,真的是希望它好,真的希望!

1

1986 年,李振国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上大学时,系领导经常给他们讲兰州大学老校长江隆基的光荣故事,江隆基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教育事业,曾带领兰州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被老校长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后,李振国等几个同学立志今后若办企业,必定取名「隆基」,一方面是纪念老校长,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希望企业能像老校长办校治学一样,敬仰教育、尊重科技。

1990 年,大学毕业后的李振国被分配到陕西省华县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拉起了半导体材料「单晶」。几年后,他又辗转到西安理工大学帮着建立单晶生产线。2000 年,李振国创办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隆基股份的前身。

最开始,隆基股份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以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的开发、制造、销售为主要业务。创业前几年,可谓顺风顺水,也使得年轻的李振国自信心过于膨胀。直到 2003 年,一盆冷水浇醒了他。那时候,李振国一连设立几个项目,但无一例外都黄了。遭遇失败后,李振国开始不断反思,他说,「当时公司是我和我爱人的公司,但基本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也意味着你正确的决定会被很快执行,错误的决定也同样会被很快执行,你可能做了 99 件正确的事情,说不定有一件致命的错误,这个企业就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坍塌。」

反思过后,李振国发现主要原因是组织的能力不够。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极端情况发生,于是他找到其他股东,引入董事会制度,股东的首选是自己熟知的兰大同学们。随着钟宝申、李文学、李春安等兰大校友的不断加入,隆基管理团队的实力和机制变得更加强悍与完善。大家开始在一起集体讨论、分析问题、最后做决策,隆基股份也因此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钟宝申

值得一提的是,李振国非常大气也十分有眼光,把董事长的职位让给了钟宝申,自己则担任总裁。钟宝申后来在与媒体交流时曾透露,李振国吸引他加入有两个关键特质:其一,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利益,一切以发展事业为中心;其二,待人接物比较宽容,容易接纳别人的观点,好相处。另外,隆基有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理念,那就是平等,公司总经理和保洁员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谁高人一等。隆基还特别禁止高级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在公司任职,公私界限分明。

在员工眼中,李振国和钟宝申可谓是一对最佳拍档。钟宝申主要负责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技术研发等;李振国则负责公司的重点事项、重点客户和市场。两人非常有默契并高度互信。这一点,李文学也表示了肯定。他说:振国总做事富有,为人乐观,比较大气;钟总则比较理性,很有逻辑性,把握全局的能力很强,在决策、运营上很有见地。在大学的时候我们 3 个人的关系就特别好,而且我对他们两个是比较有信心的,肯定能把事情做成。

2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拥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拥有一双「慧眼」,能够于青萍之末洞察风向。

2006 年,随着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率先推出补贴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项目,掀开了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序幕。天生敏锐和魄力的李振国预测到光伏行业未来前景广阔,于是,他带领隆基股份由「半导体时代」跨入「硅片时代」。李振国表示,「如果不做些什么的话,我们很可能会被边缘化掉。」

当时,光伏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存在单晶和多晶两种技术路线,孰优孰劣争议不断。二者的区别在于成本和对太阳能的转化率,简单来说就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单晶硅成本高,转化率高;多晶硅成本低,转化率低。那时候,国内外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都选择了生产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技术要求相对不高的多晶路线,以满足全球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隆基股份这家小企业没有随波逐流,反而在此时树立起「未来一举改变行业格局」的大梦想。当时,李振国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带领隆基独辟蹊径,专注单晶硅的生产研发。

李振国表示:这一次与在这之后隆基的历次重大决策一样,遵循着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性」和「立足未来」。第一性是要坚持事物的本质,立足未来则解决事物的发展问题。光伏产品的本质就是度电成本,对今后降低度电成本做出贡献就是技术发展方向。我们当时有一个很基础的假设,凡是人可以造出的东西,短缺一定是阶段性的,过剩才是常态。将来这个行业一定是一个充分并且完全的竞争格局。依据这两个原则,因为「单晶硅」是度电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隆基决定坚守单晶硅阵营,尽管当时行业内多晶硅大行其道。而且,我们是投入身家性命、全部资源要在光伏领域进行发展布局。

在隆基股份执着于推动单晶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一项名为「金刚线切割」的技术成为实现突破的关键。对于光伏企业,硅片厚度与切割损失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选择哪种切割技术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2011 年,「金刚线切割」技术的研发首次提上日程。在李振国和钟宝申的力主下,隆基股份开始从成熟的砂浆切割技术转向当时尚不成熟且昂贵的「金刚线切割」技术。

起初,隆基股份推动「金刚线切割」技术进步的进程并不顺利,持续的高强度工作、技术尚未成熟时的巨亏,使李振国和钟宝申承受着巨大压力,但是他们却始终坚信,「只要技术成熟、规模扩大,‘金刚线切割’就一定会很便宜。」经过两年多艰辛的付出后,金刚线切割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而隆基股份在单晶领域的度电成本也日渐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李振国表示,「当我们确定技术方向是正确的时候,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投入资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团队都要下定决心克服它。」

如果说,专注单晶是基于对行业趋势的认可和对自我实力的认知,之后便是专注与不舍,拼搏与进取,隆基股份几经风雨,屹立不倒,且不断加速布局。2011 年,隆基股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级单晶硅片生产制造企业。

2012 年,隆基股份在 A 股上市,被外界称为「兰大系」成功造富。据隆基股份的招股书显示,在 87 个自然人股东中,兰大校友就至少有十多人。当然,这些兰大人也非常懂得感恩,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等六位校友代表隆基·兰大校友为母校 110 周年华诞准备了一份厚礼,共同捐赠 1.25 亿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这也是兰州大学创办以来接受的数额最大的一笔校友捐赠。

隆基·兰大校友

3

「在推动技术进步、降低光伏成本的路上, 没有人能够一劳永逸。我们不断发力,保持引领地位,但也时刻关注行业的技术进步,警惕超出认知范围的黑科技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冲击。」李振国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2014 年,为完善自主产业链,将「关键命脉」牢牢把握在手中,李振国带领隆基股份从「硅片时代」跨入「太阳能科技公司时代」。当年 10 月,隆基股份收购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85% 股权,公司业务向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拓展。随着单晶成本优势的进一步显现和下游市场布局的推进,隆基股份逐渐迎来爆发式增长。如今,隆基股份已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从光伏材料、光伏发电设备到太阳能电站系统,为光伏发电事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隆基光伏项目

那么,在同行纷纷破产的光伏行业,隆基股份为何能杀出重围?李振国总结了这几点:

一、对光伏行业的发展有极度的信心。李振国表示:光伏这个产业对人类社会的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有着积极意义。市场未来十分大,我们也相信它一定会发展得很健康。有了信念后,我们认定这个方向,义无反顾,把所有资源投放在光伏领域。

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隆基有一套自己的独特方法。李振国说:我们遵循两个原则来进行判断。第一个原则就是「第一性原则」 ,找到问题的本质;第二个原则就是「立足未来」,着眼长远,不被短期的利益所迷惑。同时,我们还要有学习的心态,避免路径依赖,另外还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万一有一件事情错了,就赶紧纠正,这样可能会走得更远一些。

三、隆基的成功源自于不断创新。李振国说:我们从不吝啬研发投入,隆基自 2017 年开始已经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甚至超过了美国前两大光伏企业研发投入的总和。正因为我们巨大的研发投入,隆基具备了在全球技术领先、产品领先、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整个行业加速发展。

四、隆基始终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重视风险控制,量力而行。李振国表示:隆基有两个原则,不领先不扩产,不卡脖子不介入。在全球光伏制造企业中,隆基的财务健康指标排名全球第一。隆基绝不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绝不把公司带入危险的境地,只有公司活下去才是对客户利益的最大保障。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必须得保持在任何恶劣的市场环境下,或者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下的持续经营能力,现金流不能断,永远不能让企业出现大的危机。

五、隆基有非常好的企业文化。自创立以来,隆基始终秉承「可靠、增值、愉悦」的企业文化理念,持续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能源与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李振国非常爱惜员工,舍得在员工身上花钱。在一封公开信中,李振国曾写到:每一位员工都是隆基股份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你们健康安全的工作,永远记得生命高于一切。你们是隆基股份最核心的竞争力,任何时候,健康和安全都是第一位,不提倡为了工作牺牲健康或者置自己于危险境地的行为。公司所有成就的获得离不开兢兢业业的每一位隆基人,感谢你们的努力拼搏,也感谢你们的家人。

在 2020 年的一次演讲中,李振国表示:在光伏行业发展的进程当中,隆基对这个产业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所以无论是我本人还是我们公司的员工,都为此感到十分的自豪。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推动了光伏产业在过去 10 年里面生产成本降低了 90% ,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经济竞争力在全球所向披靡。今天,在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光伏已经成为当地最便宜的电力能源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的升级,我们坚定的认为「光伏+储能」的模式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武器。

4

昔日,「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外」,中国光伏军团一度「全军覆没」。如今,「卡脖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隆基股份的带领下,中国光伏行业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掌握了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整个产业链,并且在全球占据绝对领先的优势地位,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的地方。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概念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持续升温,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世界迫在眉睫的行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将在全球承担起愈发重大的使命,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未来可谓前景无限。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过去一年,隆基股份成为整个 A 股的「牛股」,获得了「光伏茅台」的称号,各大基金公司重仓持股,就连高瓴资本也花了 158 亿入股。截止 2021 年 1 月 25 日晚,隆基股份总市值达 4404 亿元。

李振国认为,目前隆基股份最大的挑战来自自我超越,如何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速度。除此之外,还可能面临超出认知的「黑科技」。为了应对这种可能的危机,隆基不惜一切代价,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加速企业升级。

李振国

尽管已经十分成功,但李振国仍然十分努力工作,每年有很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他说:在别人眼里可能是辛苦,但在我眼里,工作本身是很享受的事情。因为我们坚信太阳能一定是未来能源,光伏事业是光明事业。

李振国的成功绝不是运气,他非常谦逊、踏实、执着、心宽、重情重义。当别人夸他时,李振国总会将原因归结到「客观因素过于友好」。他从不玩虚的,敬白酒一圈下来,都不勾兑。当然,李振国也有感性的一面,在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中,李振国写到:我的家乡在河南许昌,是一个地处高岗的小村庄。我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贫瘠的土地并没有影响我对它的热爱,那里停留的是我无拘无束的童年。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真正了解并理解这种热爱,它饱含着的是那一代少年对生活的憧憬。如今,村庄早已物是人非,很多儿时的记忆也已模糊,但唯一那种思乡的情怀却越是浓烈,那种热爱是一种对家的期盼、对亲人的眷念。

「我十二岁离开家乡,之后到西宁,到兰州,到西安。人在远方,根在故里。离开后这么多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时间与地域斩不断我对故土的挚爱和对往日时光的怀念。如今,经常在夜半醒来,梦到自己回到那个小村庄,回到那无忧无虑的十二岁。或许,这样一种镌刻的回忆,会给自己的过往一种交代。」

资料来源:

1.隆基股份官网

2.采撷太阳之光 缔造绿色事业,中国改革报,吴昊,张宇,张小宝

3.《从「三头在外」到「三个世界第一」》,央视二套《对话》栏目

4.隆基董事长钟宝申:稳健经营,是安身立命之本,经济日报,王轶辰

5.福布斯专访 | 隆基股份李振国:用阳光创造奇迹,福布斯中国

6.【中国经济新跃迁】隆基的考量,经济观察报,高歌

7.隆基·兰大校友为母校捐赠1.25亿,兰州大学

8.隆基李振国:两三年后,光伏上网电价会大范围低于火电丨百家新能源先锋企业巡礼(一),中国能源报,王海霞

9.李振国:我的对手是传统能源,财富中文网,岳巍

10.李振国 隆基崛起秘诀,英才杂志,谢泽锋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陕甘女首富与交大女校友:一样的白手,不一样的“套”

撰文 | 文一刀

几天前,胡润研究院第十六次发布2021年女企业家榜。这个榜单由登上《胡润百富榜》的前50名女企业家构成,各自身家数据均为从家族财富中剥离出的个人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21年9月15日。

榜单中,西安隆基的李喜燕以230亿人民币排第31,比去年提升11位,财富增长84%。在财富增长最多的前十位女士中,排名第六。

李喜燕1968年出生,就读兰州大学86级中文系,丈夫为当年物理系同学李振国、现在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振国。

李喜燕现居西安,家乡兰州,因此既可以说是陕西女首富,也可称为甘肃女首富,简称陕甘女首富。

榜单对财富来源分为白手起家和继承两类,李喜燕被归为“地区白手起家女首富”。

1990 年大学毕业后,河南许昌人李振国被分配到陕西华县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十年后在西安创办隆基股份前身“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开始创业后,李喜燕也在2003年与人合办了西安青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虽然这家农林公司早已吊销,却也成为其曾经“白手”过的注脚。

这些年,李喜燕名下先后有过6家公司,除青欣农林被吊销,还有曾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两家私募也已注销。

在业的三家当中,上市的隆基股份,正在申报科创板的龙腾半导体,另有一家科技公司西安空天引擎。

毫无疑问,目前名下的230亿财富主要来自其持有的2.72亿(占比5.02%)隆基股票。

2012年初登A股时,隆基股份的市值不足60亿元,用了7年时间,才在2019年8月28日突破一千亿。而从一千亿到五千亿,仅两年时间。

隆基股份市值加速之下,夫妇俩财富也实现了三年涨6倍的神话。

2018年,李振国、李喜燕刚刚成为陕西首富时,夫妇俩合计145亿身家只位列富豪榜的第1223位;2020年,夫妇俩财富合计475亿,排名90;2021年,885亿,位列54。

当然,俩人的财富既能合计也能单算;另外,不仅俩人的涨,身后簇拥的各路基金、私募身家也在涨。

大家抱团共富,其乐融融。

(延伸:高瓴又见高瓴,为何突然瞄上隆基绿能?)

今年年初发布的《全球白手起家40岁以下富豪榜》当中,还有一位名叫汪莹的,成为最瞩目新星。

汪莹1982年出生,现年39岁,成就其财富之路的是一家名为雾芯科技的电子烟企业,该企业也被列入今年的独角兽榜。

鉴于一些资料称其出生于西安,汪莹一度还被称为“西安女首富”。

不过,这个“西安人”之说实在是无从考证,其公司总部也或在北京、或在深圳、或在香港、或在开曼群岛,与西安也没啥关系。

唯一能扯上一点儿的,是其履历显示在西安交大读过书。

怎奈其读书履历也版本不一,有显示为“2000年初就去了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就读”,然后“2002年7月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贸专业本科毕业并获金融学士学位”;

还有在股票资料中显示为:“(不知哪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与法律学士学位和管理学硕士学位”。

总之这一段履历很是语焉不详。

企业发展方面,雾芯科技的打法是典型的“资本闪电战”。2018年成立,立刻入选创新中国年度评选,汪莹被选为年度新锐企业家。

然后在融资路上狂奔,招股书显示两年融了8轮,最后一把推上美股。

有意思的是,相关系统还显示其2019年一笔融资来自“DST”,这是一家总部位于俄罗斯的、顶着“全球”标签的风险投资机构。

最后米国上市时,其天使轮投资的主力“IDG资本”却置大把变现的好机会于不顾,消失了。

难道天使投资不是为了最后套现,而是真的做“天使”吗?直是看得人有点儿迷离。

不过,再看相关报道中所称“据传,汪莹的老公为IDG资本张姓高管”,迷雾又渐渐散去。

各路资本簇拥一支电子烟,这样的路能走多久、走多远,再傻的人都知道。

只是,快钱也是钱,谁愿意跟钱过不去呢。

快钱来得快,消失起来更快。一年光景,雾芯科技从上市时最高35块,已经跌到现在的4块多。

今年6月,美国已经有人对雾芯科技、华兴资本以及汪莹本人提起诉讼,称其“在首次公开募股时夸大了其财务状况并歪曲了潜在的监管风险。”

其实,隆基股份也何尝不是“高处不胜寒”。今年出现的几次股价大跌,事后证明或是不靠谱的分析、或是不全面的传言,可依然对股价一度冲击不小。

行至今日,好日子还有多久,估计窝在里面的资金心里都有自己的数。而稍有风吹草动就显现的“抱头鼠窜”,给人的感觉是:大家肚子里的这个数,似乎不大。

53岁的李喜燕与39岁的汪莹,相差仅14载,代表的已是不同时代。

胡润榜上,前50名中国女企业家总财富1.9万亿,是前50名中国男企业家总财富的四分之一。

虽然有些悬殊,也不错了。知足常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