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盖宽饶(盖宽饶,初拜为司马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10-07 17:34:32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盖宽饶:刚直耿介,直臣表率

■ 政德镜鉴

□ 本报记者 鲍青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徐琦

滕州市滨湖镇后盖村,是西汉宣帝时期著名直臣盖宽饶(字次公)的故乡。不过,如今的后盖村,绝大多数人家都姓王,已经找不到一户盖姓人家。86岁的村民王慎文带着记者,穿过一段荒草小径,找到了一块重立于1994年的石碑。“碑文记载在明太祖洪武年间,我们的祖先王从政携带家眷,于山西洪洞县出发,来到这里安家落户,自此在后盖村繁衍兴旺。”王慎文说。

后盖村之邻,有东盖、西盖二村。两村与后盖一样,多为王姓而无盖氏。为何盖村无盖姓,王慎文也不太清楚。他告诉记者,在东边数公里外的阳温村,还居住着近千名盖姓村民。滕州文史研究专家李庆翻阅古籍,证实西盖村后曾有一座“盖氏先茔碑”,“但目前此碑已不见踪迹,盖氏后人确实集中在阳温村”。

记者随后来到阳温村,边问边寻,终于找到了曾参与编修本族家谱的盖氏后人盖立昌。他告诉记者,自从盖宽饶自杀明志后,盖氏后人便辗转流离,其中一支到了这里。“盖宽饶是我们家族的历史名人,也是我们家族气节的代表。”盖立昌手捧家谱,轻翻至盖宽饶传记页,温柔地婆娑着。

师承名门,以儒入仕

后盖村虽然已无盖姓,但这里确实是盖宽饶的故乡。西汉武帝时期的滕州,花木扶疏,草屋棋布,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盖宽饶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他眨着稚嫩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向往着村外新奇的世界。

盖宽饶长大后,听闻滕州东南方向的兰陵,有位叫孟喜的儒生擅长讲授《周易》。他决定负笈前去拜师。

孟喜师承名门,是西汉第一位易学家田何的再传弟子。他虽然学术精湛,却利欲熏心、私德有愧,为了拔高自己而不遗余力。孟喜伪造履历材料,自称独得师傅田王孙(田何弟子)的真传:“师田王孙,且死时枕(孟)喜膝,独传喜。”孟喜想假借老师的声望,通过编造故事来抬高自己的学术地位。但这种粗陋的伎俩很快被揭穿,同门梁丘贺质疑他:“田生绝于施仇手中,时(孟)喜归东海,安得此事?”此外,孟喜还不顾“师法”尊严,主动接受异端邪说。他“得易家阴阳灾变书”,以阴阳灾异解说《周易》。这在视“师法”为圭臬的西汉,是断不会被主流舆论所接受的。

盖宽饶追随孟喜学习《周易》一段时间后,也发现老师品行的种种不端。盖宽饶生性刚直,看不惯老师的所作所为,就有了转投他处的念头。

盖宽饶后来看到著名经学家韩婴的后人韩生所传《周易》,更为纯粹精妙,就决定脱离孟喜,向韩生学习《周易》。因为先后获得两位名师的指点,盖宽饶对儒家经典的见解日益精进。家乡的百姓,开始把他视为道德纯粹的“儒生”。

因为通晓经术,盖宽饶声名日盛,被举荐为魏郡文学,专司所辖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务。他又因品行端正、政绩突出,被当地向朝廷举荐为孝廉。

西汉时期,孝廉评选标准较高,考察严格,是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盖宽饶成为孝廉后,很快被任命为郎官。郎官常有出任地方长吏的机会,被视为升迁的重要途径。

在郎官年度测试考察中,盖宽饶表现突出,“对策高第”,迁任六百石俸禄的谏大夫,又出任郎中户将,负责检查宫门出入。

很快,同僚发现这位新任户将有点不寻常。盖宽饶听闻他人的传言,就敢上疏弹劾阳都侯张彭祖过宫门而不下车。要知道张彭祖来头可不小,他的祖父是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父亲是显赫一时的卫将军张安世,而他自己和宣帝感情深厚,曾同在掖庭读书。总而言之,张彭祖可是一个实力派人物。

同僚都为盖宽饶的“鲁莽任性”捏一把汗。不知是盖宽饶一时疏忽,还是宣帝从中干预,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证明张彭祖过宫门时确实下车了。盖宽饶因举奏大臣不实,被贬谪为卫司马。

仕途的失意,没有改变盖宽饶的性情。卫屯迎来了一位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的卫司马。

特立独行,监察百官

在此以前,卫司马在官衙内的地位很低,即使见到担任警卫工作的卫官也要行拜谒礼。而且卫官还经常欺凌卫司马,私下役使他们上街购物。卫司马即使不愿意也不敢拒绝。

盖宽饶担任卫司马后,情况迅速发生变化。他执意按照从前规定,遇到所有卫官都只行拱手礼。有一次卫官坚持派他外出买东西,盖宽饶就径直来到尚书衙门,以此请求辞职还乡。获悉实情的尚书据此责问卫官,要求在卫屯中根除这条鄙陋的潜规则。经过盖宽饶这番不知轻重的“折腾”,卫司马再也不用行拜谒礼,卫官也不敢私自使派他们。而且以后皇帝出行,卫司马可以按照昔日规定担任先导,还能上呈奏章,地位大大提高。

卫屯里的盖宽饶是个不折不扣的“奇人”。他不仅行事惊人,为人也很古怪。当时人们“曲裾深衣”,喜欢穿长长的衣服,行动颇为不便。盖宽饶为了方便出门,就减掉单衣的下摆,让它短到足以离开地面。他还喜欢头戴一顶大帽子,身佩一柄大长剑,若无其事地在军营里巡逻查访。

盖宽饶穿着这种“奇装异服”,亲自巡查士兵的宿舍,仔细查看他们的饮食起居。如果遇到身患疾病的兵卒,他还要“抚循临问,加致医药”,一直等到他们康复才安心。

盖卫司马虽然品级不高,但对兵卒嘘寒问暖,很快赢得了士兵的喜爱和信任。等到皇帝在年终换班仪式上犒赏即将退伍的士兵时,在场的几千名士兵齐刷刷地跪地叩头,一致请求再留下来服役一年以报答盖宽饶的恩德。这则“奇闻”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城,引发了讨论和争议。有同僚讽刺盖宽饶是在故意“作秀”,靠收买军心来获取政治利益。“但一下子收买数千人难度太大了。而且从盖宽饶日后的言行来看,他并不擅长故意表演,应该是性格使然。”后人盖立昌说。

同僚的议论并未影响宣帝对盖宽饶的好感。表彰仪式结束后,皇帝就让他担任太中大夫,负责考察各地民情风俗。盖宽饶如鱼得水,一下子表彰举荐了许多人才,也贬斥废黜了许多不合格的官员。因为工作卖力、考察细致,他的建议往往能符合皇帝的心意。

宣帝决定重用盖宽饶,升任他为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师和地方百官。盖宽饶似乎就为司隶校尉而生。他性情刚直,眼中容不得沙子,检查和揭发官员过失无所回避。凡是违背法律条文,无论小事大事、无论大官小官,他都要向朝廷具文上奏。

但令盖宽饶颇为寒心的是,案件转交到廷尉手中后,就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武帝巫蛊之祸爆发前,司隶校尉有领兵之权,能率所属徒兵直接逮捕人犯。巫蛊之祸后,朝廷鉴于其权力太大,只保留它的“司察之任”和“举使之权”,威权大大降低。所以盖宽饶弹劾的人虽然很多,但廷尉时常上下其手,对他的意见一半采用一半不采用。即使如此,公卿贵戚以及出使到长安的郡国官吏,仍然非常忌惮盖宽饶,轻易不敢违背禁令。原先权贵横行的京城,变得清平多了。

开罪权贵,依然故我

因为脾气耿介、不善交际,盖宽饶在官场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即使有人好意结交他,最终也会闹得不欢而散。

有一天,宣帝的岳父、平恩侯许广汉乔迁新居,因其身份特殊,朝中大臣趋之若鹜登门道贺,如丞相、御史、将军,以及俸禄为中二千石的官员都去了,许广汉却发现唯独司隶校尉盖宽饶没来,就屈尊纡贵亲自登门邀请。也许因为盛情难却,盖宽饶勉为其难登门道贺。他最晚到来,径直从西阶上到厅堂,也不和同僚打招呼,就独自向东而坐。

许广汉为了活跃宴会气氛,亲自斟酒说:“盖君后至(要先饮酒以作惩罚)。”盖宽饶却说:“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相语带讥讽说:“次公(盖宽饶字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此语一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用鄙夷的眼光看着盖宽饶。虽然有人身攻击之嫌,盖宽饶此时却并未作声。

酒兴正浓时,宴会上开始演奏音乐。已经酒酣耳热的长信少府檀长卿,突然自告奋勇要跳舞助兴,为大家表演弥猴与狗搏斗。檀长卿丑态百出的舞蹈,让在座的人都开怀大笑。盖宽饶看着檀长卿愈发忘我的舞蹈,愤恨实在有失朝廷体统。他仰着头注视着屋顶,叹息说:“美哉!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驿站),所阅多矣。唯谨慎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这些话让在座众人鸦雀无声,宴会气氛瞬间变得极为尴尬。

说完这些,盖宽饶就快步走出大门。次日,他上奏弹劾长信少府以列卿身份表演弥猴舞,失礼不敬。皇上本想要降罪少府檀长卿,但许广汉替他谢罪好久,才最终没有追究。

盖宽饶的孤傲,得罪了檀长卿,也得罪了许广汉。后来,因为他的不通融,所有的皇亲国戚都怨恨他。

盖宽饶喜欢劝谏政事,时常反对皇帝的决策。宣帝起初觉得他是个儒者,尚算优待宽容,但也决定不再提拔他。盖宽饶看到与自己职位相同或比他资历更浅的人,因为曲意逢迎而官至九卿,内心难免有些失落。有朋友劝他收敛锋芒,学会藏拙,盖宽饶却始终做不到。因为对朝廷政策有所不满,他几次上奏章进行争谏,言辞都有些激切。

太子庶子王生敬佩盖宽饶品行高尚,却担心他长此以往将有大祸,便写信给他:当今皇帝圣明睿智,知道您品性高洁,清廉公正、不畏,所以让您担任主管检举的司隶校尉,授予您执行皇家诏令的权力。尊官厚禄已施于君,您应当夙夜思考当今朝廷要务,实行法令、宣扬教化,为天下百姓分劳解忧。即使天天有贡献,月月有功劳,仍然不足以称职来报答皇上大恩。自古以来治理国家,三代的治国之道各不相同。如今您不力求履行职责也就罢了,竟想要用上古的历史来匡正天子的作为,几次进谏不能被采用或难以被听从。您又和皇上左右大臣磋商探讨朝廷政策,这绝不是传扬美名保全性命的方式。当今掌权的官员都很通晓法令,他们的话足以歪曲您的言辞,文章足以形成您的过错,您不去学蘧伯玉的远见卓识,却去重蹈伍子胥的覆辙,用您贵重无比的身躯,走入不可测度的险境,我私下为您感到痛心。君子正直却不僵硬,纡曲而根本却不屈挠。《诗经》说:“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即使狂夫说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采纳。希望您审察裁夺。

朋友王生所举的“蘧伯玉”,是孔子的朋友蘧瑗。相传他五十岁的时候,就感觉到以前四十九年的过失,并努力进行改正。而王生所举的“伍子胥”,则是帮助吴国伐楚胜越,最终因过于刚烈而被吴王夫差勒令自杀的悲剧人物。王生希望盖宽饶学习蘧伯玉,莫学伍子胥,改掉身上刚介的性格,以保全性命名声。但盖宽饶没有采纳他的话。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盖宽饶的性格,决定着他日后的悲剧宿命。

清廉如水,自刭明志

盖宽饶虽居司隶校尉这样的要职,却从不以权谋私,始终秉承高风亮节,立志为朝廷效力。他每月俸禄一大半都用来聘请百姓和小吏替他侦查治安情况,所以家境一直非常困窘。儿子被朝廷指派到北疆担任守备时,竟然因为贫困而只能步行前往。当时百姓都深深敬佩盖宽饶的公正廉明。

但盖宽饶“耿介”的个性,越来越不能为宣帝所容。

到了统治稳固后,宣帝开始崇尚严刑峻法,以刑法治国御下,并宠信中尚书宦官。这在推崇以德治国的盖宽饶心中,是断难接受的,所以他起草了一份反映自己心意的奏疏。没想到,在皇帝的纵容和群臣的曲解下,这封奏疏将他推向死亡深渊。

盖宽饶究竟在奏疏中说了什么,引起朝廷轩然大波?奏疏的部分原文,收录在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中。

盖宽饶奏疏中抨击朝政黑暗,皇帝诸多决策有所失当:如今圣人传统逐渐废弃,儒家学术得不到施行。以刑余之人为周公、召公这样的圣贤,把严刑峻法当作《诗》《书》这样的经典。他还引用自己曾钻研的《韩氏易传》说:五帝以天下为公,三王以天下为家,以天下为家传给子孙,以天下为公传给贤人。就像四季的运行一样。事功已成的人就离去,不是恰当的人就不在其位。

就是这段话,让盖宽饶惹上了烦。奏疏呈递后,宣帝大怒,认为盖宽饶屡次怨谤朝政,就将这份奏疏下发到中二千石一级的官员那里集中讨论。

因为盖宽饶平素勤于弹劾百官,甚至有些吹毛求疵,因而被群臣视为眼中钉。如今,他们正好借此机会打击报复。执金吾经过讨论,认为盖宽饶此举是妄图想要皇帝退位让贤,属于罪大恶极、大逆不道的行为。

唯有谏大夫郑昌觉得盖宽饶此举纯粹是“忠直忧国”,只是因为言事用词不当,而被文吏所曲解诋毁。他上疏求情:我听说山中有猛兽,藜藿因而不被人摘采;国家有忠臣,奸邪之人因而不敢起来。司隶校尉盖宽饶居住不求安逸,饮食不求温饱,身在朝廷而有忧国之心,退居田野而有为志节舍生的义气。他上不投靠许、史(西汉外戚)之家,下不接受金、张(西汉权臣)的请托。他本职在于监察,坚持正道做事,仇人多而党羽少。上奏书陈述国家大事,官吏用触犯大刑的罪名来弹劾他。我有幸得以跟随大夫的后面,担任为谏的官职,所以不敢不说。

郑昌的求情没有挽救盖宽饶的命运。后世学者苏辙甚至认为,郑昌的求情涉及“许、史、金、张”等权贵家族,也许让宣帝更加恼怒,反而成了盖宽饶的催命符。

皇帝执意要把盖宽饶送往刑狱问罪。盖宽饶不愿受此屈辱,在宫殿北阙门下引佩刀自刭,终年45岁。当时百姓听闻此事,“莫不怜之”。

身死节存,后人推崇

盖宽饶自刎明志后,在朝廷内部引发不小的风波。

史学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平素就与盖宽饶友善。他生性豁达,恃才傲物,有时甚至拿皇帝开玩笑,因而被人检举而免为庶人。盖宽饶死后,杨恽的族人以盖宽饶作为前车之鉴,规劝他收敛性情:“盖司隶、韩冯翊皆尽力吏也,俱坐事诛。”杨恽不为所动,依旧故我。后来,杨恽被判大逆不道,最终腰斩。

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汉元帝,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盖宽饶等人仅因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内心有所不忍。他趁着在宣帝左右时婉言劝谏:“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却脸色突变,愤愤然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宣帝还叹息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但随着时间推移,盖宽饶为官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得到世人认同。

在《汉书·盖宽饶传》的末尾,班固对盖宽饶有高度评价:盖宽饶为司臣,正色立于朝,虽《诗》所谓“国之司直”无以加也。若采王生之言以终其身,斯近古之贤臣矣。

隋唐已降,盖宽饶越来越成为文人乃至皇帝心目中直臣的代表。

中唐诗人刘禹锡感叹:“文轻傅武仲,酒逼盖宽饶。”晚唐诗人皮日休也悲叹:“无限玄言一杯酒,可能容得盖宽饶。”

宋仁宗时,皇帝提拔太常博士梁适为右正言,在谏院供职。有一次他和其他大臣上殿奏使臣何次公案,仁宗随口询问:“(何)次公似是汉时人字?”其他大臣答不上来,只有梁适对答说:“盖宽饶、黄霸皆字次公。”盖、黄二人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直臣。梁适还认为,何次公的父母应该是仰慕盖、黄二人的政德,所以给儿子取名次公。仁宗听后非常高兴,认为梁适是见解卓越的人才,就询问他的家世,擢升其为提点京东刑狱。梁适后来任太子太保,晋升太傅,成为一代名臣。

宋神宗时期,苏轼因乌台诗案而下狱囚禁。他在自己的辩解书中,也多次引用盖宽饶无辜身死的事例。比盖宽饶幸运的是,苏轼最终重获自由。

两千多年的光阴侵蚀了往日的遗存遗迹,但盖宽饶的形象却始终清晰在族人的内心。采访结束后,75岁的盖立昌执意将我们送至村外。他告诉我们,自己打算号召族人重修家谱,让盖氏源流更加透彻清晰。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一百六十讲:盖宽饶传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历史#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侍中阳都侯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先是时,卫司马在部,见卫尉拜谒,常为卫官繇使市买。宽饶视事,案旧令,遂揖官属以下行为者。卫尉私使宽饶出,宽饶以令诣官府门上谒辞。尚书责问卫尉,由是卫官不复私使候、司马。候、司马不拜,出先置卫,辄上奏辞,自此正焉。宽饶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廷尉处其法,半用半不用,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译】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因为通晓经术,而担任了郡文学,又凭孝廉的身份做了郎官。他被举为方正,参加朝廷的考试取得丁优异的成绩,升为御史大夫,代理郎中户将的职务。他弹劾上奏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侍中阳都侯彭祖在皇宫的殿门前不下车,并涉及到安世在他的官位上没有什么政绩。彭祖当时其实是在殿门前下了车的,宽饶犯了检举上奏大臣失实的罪,被降职为卫司马。在此以前,卫司马在官衙过,见到卫尉要行拜谒礼,常常替卫官出去买东西。宽饶担任卫司马后,按照以前的制度,对担任巡视警卫工作的官员拱手行礼。卫尉私下派宽饶外出,宽饶根据制度到尚书衙门呈上申请。尚书于是责问卫尉,从此卫官不再私自使派候和司马。候和司马也不再行拜谒礼,皇帝出行,候和司马作为先导,就先要上奏章,从此制度化了。宽饶被任命为司马之初,不出宫殿的门,把他的单衣剪断,使它变短可以离开地面,戴着大帽子,带着长剑,亲自走遍士兵们的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起居,对有疾病的士兵亲自去安慰问,并给他们药物,对待他们很有恩惠。等到年终交班接替,皇上亲自犒赏退伍的士兵,士兵几千人都叩头请求再留下来服役一年,以报答宽饶的大恩。宣帝表彰了宽饶,让他担任太中大夫,使他考察各地风俗,他表彰荐举贬斥废黜了好多人,完成了使命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他被升任为司隶校尉,检查和揭发官员们的过失无所回避,小事大事都上奏,被弹劾的人很多,廷尉依法处置,对他的意见一半采用一半不采用,而公卿贵戚以及出使到长安的郡国官吏,都担心害怕以致不敢违背禁令,京城清平了。

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坐者毕属目卑下之。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坐皆大笑。宽饶不说,卬视屋而叹曰:“美哉!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所阅多矣。唯谨慎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因起趋出,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礼不敬。上欲罪少府,许伯为谢,良久,上乃解。

【译】平恩侯许伯迁入新居,凡丞相、御史、将军、以及俸禄为中二千石的官员们都去道贺,但宽饶没去。许伯邀请他,他才去,从西阶上到厅堂,独自向东而坐。许伯亲自给他斟酒说:“您晚到了。”宽饶说:“不要多给我斟酒,我酒喝多了要发狂的。”丞相魏侯笑着说:“你醒着时就有些发狂,哪里一定要喝酒呢?”在座的人都用轻视的眼光看着他。酒兴正浓时音乐演奏起来了,长信少府檀长卿起来跳舞,表演弥猴与狗搏斗,在座的人都大笑。宽饶不高兴了,仰头看着屋顶叹息说:“美哉!然而富贵无常,转眼之间就会物是人非,换了主人,早就好像旅店一样,我看到的多了。只有谨慎从事才能保持长久,你们怎么可能不警戒呢?”于是起身快步走出,弹劾上奏长信少府以列卿的身份表演弥猴舞,失礼不敬。皇上想要降罪少府,许伯替他谢罪,好久,皇上才不追究了。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上以其儒者,优容之,然亦不得迁。同列后进或至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自古之治,三王之术各有制度。今君不务循职而已,乃欲以太古久远之事匡拂天子,数进不用难听之语以摩切左右,非所以扬令名全寿命者也。方今用事之人皆明习法令,言足以饰君之辞,文足以成君之过,君不惟蘧氏之高踪,而慕子胥之末行,用不訾之躯,临不测之险,窃为君痛之。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诎。《大雅》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裁省览。”宽饶不纳其言。

【译】宽饶为人刚直,且有高风亮节,立志为朝廷效力。他家境贫困,俸禄每月有几千,一半用来给替他侦察反映情况的官吏和百姓。他身为司隶,儿子却曾经步行到北方边境担任守卫工作,他的公正廉明到了这样的地步。但是他为人峻刻喜欢陷害别人,当权的人和皇亲国戚都怨恨他,他又喜欢讥讽政事,冒犯皇上的旨意。皇上因为他是个儒者,就对他有待宽容,但是他也得不到提拔。跟他职位相同或比他迟进官场的人有的已做到了九卿,宽饶自认为品行清廉能力高强,对国家有贡献,却让平凡庸碌的人超过了自己,更加感到失意,几次上奏章进行争谏。太子庶子王生认为宽饶品行高尚,但不赞成他这么做,便写信给他说:“圣明的皇上知道您清廉公正,不畏,所以让您在主管检举的官位,授予您执行皇上诏令的权力,高官厚禄已经给您了。您应当日夜想着当今的要务,实行法令,宣扬教化,为天下百姓分劳解忧,即使天天有贡献,月月有功劳,仍然不足以称职而报答皇上的大恩呀。自古以来治理国家,三代的治国之道各不相同。如今您不力求履行自己的职责也就罢了,竟想要用上古的事例来匡正辅佐天子,几次进谏不能被采用或难以被听从的话用来跟皇上的左右磋商探讨,这不是传扬美名保全性命的方式。当今掌权的人都很通晓法令,他们的话足以歪曲您的言辞,文章足以形成您的过错,您不去学蘧伯玉的远见卓识,却去重蹈伍子胥的覆彻,用您的贵重无比的身躯,走近那不可测度的险境,我私下裹为您痛心。君子正直却不僵硬,纡曲而根本不屈挠。《诗经》说:‘既明白事理又有智慧,才能保全他自身。’狂夫说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采纳。希望您审察裁夺。”宽饶没有采纳他的话。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又引《韩氏易传》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书奏,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书中二千石。时,执金吾议,以为宽饶之意欲求禅,大逆不道。谏大夫郑昌愍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曰:“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司隶校尉宽饶居不求安,食不球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职在司察,直道而行,多仇少与,上书陈国事,有司劾以大辟,臣幸得从大夫之后,官以谏为名,不敢不言。”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译】这个时候皇上正以刑法治国,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递上密封的奏章说:“如今圣人的传统逐渐废弃,儒家的学术得不到施行,把受过宫刑的闯入当作周公召公,把法律当作《诗书》。”又引用《韩氏易传》说:“五帝以天下为公,三王以天下为家,以天下为家传给子孙,以天下为公传给贤人。就像四季的运行一样,事功已成的人就离去,不是恰当的人就不在其位。”遣封密章上奏之后,皇上认为宽饶怨恨诽谤终究没有悔改,就把他的奏章交给中二千石。当时执金吾评论,认为宽饶的意图是想要皇帝让位,大逆不道。谏大夫郑昌怜悯宽饶忠诚正直关心国事,因为议论国事不合皇帝心意而被舞文弄墨的官吏诋毁中伤,于是上书称颂宽饶说:“我听说山中有猛兽,藜藿因而不被人摘采;国家有忠臣,奸邪之人因而不敢起来。司隶校尉宽饶居住不求安逸,食不求饱,身在朝廷而有忧国之心,退居田野而有为志节舍生的义气,上不投靠许、史之家,下不接受金、张的请托,他本职在于监察,坚持正道做事,仇人多党羽少,上奏书陈述国家大事,官吏们用触犯大刑的罪名来弹劾他,我有幸得以跟随大夫的后面,担任著名为谏的官职,不敢不说。”皇上不肯听从,便把宽饶交给狱吏。宽饶拔出佩刀在北阙下自刎了,人们没有不怜惜他的。

盖姓到底读gài还是读gě,赤峰盖姓起源于哪里

盖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六位,人口约二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5%左右。盖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小编是姓盖的,从前呢一直读gài,家里父亲、爷爷祖辈都是这么读。直到上初中,父亲给我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辞典》,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盖 (蓋) gě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姓。 意思很明显,盖做姓氏讲的时候就读gě 。很好,正处于青春期叛逆躁动的我终于有机会依靠知识对抗强权的父亲了。

回到家,拿出辞典,逐条逐句的给父亲解释我们读错姓了,这是忘本,这是灭祖的行为,我们要改回来,不能读gai,要读ge。当然,这次辩论,最终以父亲对我实施笤帚炒肉酷刑,并要我向其保证还读gai而告终。

其实那时候执意读ge而不读gai,主要是同学们因为我的姓给我起了像什么“瓶盖”“盖中盖”“盖饭”“锅盖”等等几乎所有与盖子有关的外号。这曾一度让我有改姓母亲姓氏的冲动,但最后都因惧怕权威不同意而宣告失败。

后来,到底读gai还是读ge这个问题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而渐渐不成了问题,因为亲戚们都读gai,咱总不能特立独行非得读ge吧。直到大学时认识了一个跟我一个姓,却不同读音的朋友,这就尴尬了。毕竟人家有官方的辞典撑腰,争辩不过的时候也就只能沉默是金了。不过无所谓,你读你的,我读我的,大家都是从祖辈就这么读,到底是谁读错了,咱也不知道。

后来接触的人多了,不认识我但知道我名字的多数读ge,咱也同意。不过我自己介绍的时候还是读gai。

网络普及后,还真认真查了一下,本想对照家谱,奈何家谱丢失,只是从祖辈口传得知祖籍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其它的也就无从考证了。

盖姓起源:

起源一:与吕姓同源,同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吕尚受封于齐国,史称齐太公。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受封于盖邑(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后来子孙以封地为姓,这也是最早关于盖姓起源的记录。估计我这一支就源于此。

起源二:源于古代少数民族汉化后改姓为氏。如西羌族盖拉氏、鲜卑族盖楼氏、蒙古族盖珠氏、满族格佳喇氏等。其中满族格佳喇氏读gai,其他都读gě或guō。

这就又矛盾了,我家是汉族,祖籍是山东,为什么读gai?

赤峰盖姓多起源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及其以后,山东人闯关东过来的,其中以山东莱阳一支居多。

盖的本义是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盖姓历史名人

盖聂,战国末年著名剑术家。《史记 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听说盖聂以剑术著称,遂来拜访盖聂,荆轲与盖聂讨论剑法,但是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荆轲离开。

没错,就是这货儿

盖延,东汉虎牙将军。身长8尺,弯弓300斤。彭宠为太守时,任营尉。后与吴汉归光武,拜偏将军,从平河北。光武帝即位,封盖延为虎牙将军。

盖勋,东汉敦煌人,为人正义耿直,那时董卓势大作乱,盖勋绝不去奉迎。

盖宽饶,西汉人,汉代文官,他极为刚正,看到朝廷中有不正之风,就不管得罪什么人,都要在上朝时向皇上说个明白,于是朝中人人小心,风气也清廉一时。

盖文达,冀州信都人,唐朝的学者,儒学家,当时与盖文懿合称为“二盖”。

盖寓,唐代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盖寓的祖父盖祚、父亲盖庆世代都是蔚州的牙将。李克用曾任蔚州刺史,从这里开始发迹,盖寓等人尽心竭力辅佐李克用,成了李克用的心腹。李克用任雁门节度史的时候,盖寓为都押牙,并任岚州刺史。等到李克用转任镇守太原的时候,盖寓为左都押牙、检校左仆射。李克用与盖寓商议决断大事的时候,对盖寓言听计从,每次出兵征伐都让他跟随。

盖方泌,清朝人。以拔贡任陕西州判。喜庆年间,任商州知府。时匪徒屡扰商州,方泌募兵出击、群匪逃窜,不敢再入商州境,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以功升迁台湾知府。所至有声望,史称良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