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蒋翊(蒋翊武简介)

时间:2023-10-01 14:35:34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蒋翊武之历史地理(1884-1913)

蒋翊武人生轨迹图。制图/沈思桐

英雄地标:青年蒋翊武和他的“革命朋友圈

撰文/常立军

长沙岳麓山,半山处有翊武亭。

亭上有蒋翊武墓。爬山到此的游人,多会在墓前休息,敬拜一下,再继续向上前往麓山寺。这是岳麓山清风峡的景观极佳处,三位湖南革命家的墓葬依次沿山排列。

岳麓山上的蒋翊武墓。图/记者钱烨

1500公里外的北京,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作为中国革命史的重大事件被雕刻于碑座之上。“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革命的序幕。”作为“武昌首义第一人”,蒋翊武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中国的近代民族革命。蒋翊武离开我们已经有110年了,牺牲的那年他甚至还未满29岁,却完成了大多数人百年人生亦不能完成的事业。蒋翊武留给世界的,永远都是年轻时朝气蓬勃的模样。

岳麓山:见证了湖南人为辛亥革命洒下的热血

长沙,是与广州、武汉、南京并列的辛亥革命主要纪念城市。然而,武昌首义虽然发生在湖北,根基却在湖南。岳麓山,就是见证。

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源于岳麓山上遍布的近代革命志士墓葬。这些墓葬,贯穿了整个旧主义革命的历史。早期愤而自杀的陈天华和姚宏业,1906年便被安葬于此。萍浏醴起义牺牲的刘道一,在革命胜利后迁葬于岳麓山。蒋翊武牺牲于桂林时,革命形势依然严峻。直到1916年,反袁取得重大胜利,蒋翊武墓才能迁葬于此,1917年,黄兴、蔡锷以国葬礼埋骨于此,与生前的战友,同埋岳麓。

他们是蒋翊武的“革命朋友圈”。岳麓山实际已成为安葬湖南籍革命烈士的最高礼遇。漫山遍野的辛亥革命志士墓葬,背后是湖南人为辛亥革命洒下的热血。

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唯一可以冠以地域荣誉的群体。湖南人有一种特殊的“历史责任感”。国家的兴衰,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在民风颓丧的清末,可谓是奇迹般的存在。湖南人既有对理想主义的信仰,又有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浸润,两者的完美结合,推动着近代中国摆脱旧的体制,向着现代化中国狂飙突进。在蒋翊武的身后,是震烁历史的湖南革命群体。在蒋翊武之前,有谭嗣同、唐才常等一批维新派先行者;在蒋翊武的身边,有宋教仁、刘复基等一大批革命志士。

这些湖南辛亥革命志士,牺牲时普遍都很年轻。蒋翊武29岁、蔡锷34岁、黄兴42岁、宋教仁31岁……还有在武昌首义和二次革命中援鄂的年轻战士们,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生命的长度,在他们心中,远不及生命的意义。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归葬于故乡的岳麓山。

故乡的青山,守护着他们青春的躯体和精神。

桂林:英雄的最后挽歌

桂林兴安,清秀的岭南山水地。

自秦始皇令人在此开凿灵渠,征伐百越,这里就成为中原与两广间的重要通道。1913年,蒋翊武在被袁世凯通缉后,为了避险没有选择走长江水路,而是选择穿越南岭,走潇贺古道,前往广西。

桂林市榕湖北岸,有一条翊武路,路边有“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纪念碑,碑体为方尖碑。

在兴安,蒋翊武被广西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下秦步衢抓获。陆荣廷本着邀功的心态,迅速将蒋翊武被抓的情况通报袁世凯,并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将蒋翊武押解至桂林丽泽门杀害。蒋翊武临终前不卑不亢,于红毯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29岁。他在死前留下四首绝命诗。其中第一首写道: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古剑作寒鸣!

蒋翊武就义的岭南之地,离他的故乡澧县,已是如此遥远,这里的河流,一条流向他故乡的洞庭湖。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

蒋翊武牺牲后的第二年,湖南同乡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开始,不久后袁世凯即在称帝登基的梦碎中死去。

1921年,在广东蓄积力量已久的誓师北伐,并在桂林设立大本营。他专程去往当年蒋翊武牺牲的丽泽门外凭吊,并让人修建纪念碑,亲自撰写碑文“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由胡汉民作记“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这是绝无仅有的高度评价,是对蒋翊武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并取得重大贡献的深度认同。

蒋翊武伟大在何处?没有他的策划和领导,就没有武昌首义的成功,辛亥革命的胜利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他艰苦卓绝的努力,就无法捍卫武昌首义的胜利成果;没有他率先打响第一枪,“二次革命”的巨浪就无从掀起。

三大功勋,赫然在目。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群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重写了中国。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称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没有旧主义革命奠基,就没有新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革命之路:从小镇青年到“开国元勋”

津市市翊武中学。

蒋翊武短暂的一生,是一个小镇青年的“革命之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激荡着民族和个人的命运。蒋翊武生逢其时,让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尽的华彩。他的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为生民立命”的历史责任感,又有现代革命者深厚的民权思想,自青年时代起,他就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从此一生为革命奔波。这样的一生,虽短暂,却永恒。

澧县

做出一生的坚定选择

澧县是个丰饶的地方。这个湖南最大的平原,从不曾亏待勤劳的人们。蒋家人靠着在县城里经营豆腐坊,过着基本温饱的生活。澧县老二街的“蒋兴发号”,就是他们家的微薄产业。

百年历史沧桑,如今这些地方都已不是当年的模样,然而县城中却随处可见和蒋翊武有关的地理信息:翊武影院、翊武大道、翊武广场、翊武公园以及蒋翊武雕塑。蒋翊武是澧县人的骄傲。其实,不止澧县,旁边的津市也享受着同样的荣光。蒋翊武生前与好友刘复基过洞庭湖时,曾发誓革命成功后要在津市渡口镇的东山上建一所学校。这就是今日津市翊武中学的由来。

蒋家原是城北蒋家庙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靠着自己的勤劳忠厚,继承了打工老板的产业,完成了这个家庭的城市化进程。然而时代的洪流不曾遗忘任何一个地方。长大成人后的蒋翊武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就是:读新学还是读旧学。几乎没有人能猜到,中国科举制度即将寿终正寝。

这是祖辈们从不曾面对的选择。然而蒋翊武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没有纠结。“奴隶功名,要它何用?”这句话已经充分标明了他坚决的态度。澧县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尊重读书人。虽然蒋翊武的行为在乡人眼中过于“特立独行”,但身为当地学霸的他,享有着大多数不曾有的社会宽容度。蒋翊武在澧县,不但成功进入新学堂,并且还娶妻生女,完成了诸多人生大事。妻子唐芝兰虽然认字不多,却贤淑懂事,俩人感情甚佳。

和很多与故乡社会决裂的革命者不同,参加革命后的蒋翊武依然数次回过故乡。除了1912年那次,算是“荣归故里”之外,大多都是在革命形势极为不明确的时间回乡暂避。其间最痛苦的回乡经历,是1907年结发妻子唐芝兰的病逝。

常德

建立了广泛的革命朋友圈

每往前走一步,蒋翊武的世界就变得更为广阔。

1903年,蒋翊武以澧州高等小学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常德的玛瑙巷,地名由来据说是和藩王府有关,是今天常德一中所在地,当年,这里是赫赫有名的西路公立师范。

西路公立师范是湘西北的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

1902年,常德知府朱其懿和被罢官在家的维新人士熊希龄,在常德城内北门玛瑙巷创办湖南西路公立师范讲习所,第二年改为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简称西路师范。从此这里便成为了湘西北的新学旗帜。

常德一中校内的蒋翊武半身像。

常德一中是个奇妙的地方。这里曾是明代荣藩盘踞135年之久的王府,却又在清末成为了沅澧流域最为先进的西路师范所在地。今天的常德一中内,有荣定王时期栽种的古银杏树,藩王府的建筑构件散落在校园的草丛中,而在学校进门最显眼处,则是重新仿造的西路师范校门。西路师范,是一中永远的荣耀。同样,蒋翊武也是。校园的名人榜里,蒋翊武的半身像赫然在列,他的旁边则是林伯渠、宋教仁、翦伯赞、滕代远诸多校友的塑像,西路师范为近代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新学堂建立在王府废墟之上,也许是一种巧合,但在旧世界上构建新秩序,却是当时任何求学者都要面对的现实。

在常德,蒋翊武开始真正接触革命者。沅江边的笔架山遗址,据说是当年蒋翊武与宋教仁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两个人相见恨晚。宋教仁只比蒋翊武大两岁,但已是老革命战士。其后多年,宋教仁的思想一直影响着蒋翊武的革命道路。

在常德,蒋翊武也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

1904年秋,黄兴策划长沙起义,宋教仁负责西路(常德)事务,蒋翊武鼎力协助宋教仁在常德集结力量,以谋响应。1月,华兴会起义事泄,黄兴、宋教仁流亡日本,蒋翊武、黄贞元被学校开除。这次挫折,也让蒋翊武从一心求学逐步转向投身革命。

蒋翊武在常德建立了广泛的革命朋友圈:刘复基、覃振、宋教仁、林伯渠、黄贞元、梅景鸿……常德早期革命群体基本形成。

上海

加入同盟会

革命之路,充满坎坷。

在重大的挫败面前,有人义愤填膺,慨然赴死,有人动心忍性,继续前行。蒋翊武来上海的目的本是与好友刘复基一起在此东渡日本求学,却不料大病一场,无法成行。等到病好,却等来了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严厉禁止中国留学生进行革命活动的消息,同盟会会员陈天华悲愤蹈海,大批留学生归国。刘复基也回来了。

赴日留学计划的失败,让蒋翊武感到有些心灰意冷,但随之中国公学的创立,又燃起了他的希望。可惜中国公学创办之路极为艰辛,处处掣肘,新化人姚宏业抑郁之下,跳黄浦江自尽,后与陈天华合葬于长沙岳麓山。

此时的清政府,愈发不堪。求学无门,革命之火在蒋翊武的心头重新燃起。在上海,蒋翊武加入了同盟会,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武汉

成为“武昌首义第一人”

武汉成就了蒋翊武人生巅峰时刻。1909年10月底,蒋翊武和刘复基同赴武汉,并化名蒋伯夔,经老同学黄贞元的介绍在天门投入第41标3营左队,从此进入新军系统,真正打入了敌人内部。武昌首义的成功,首先就要归功于蒋翊武在混乱的晚清革命乱局中,找到了一个真正可行的起义模式——从军队寻找革命成功的密码。

蒋翊武在新军中表现优异,很快取得了上下各级的信任,并成功加入了群治学社,先后改组为振武学社和文学社。听起来名字毫无威胁性的文学社在新军中迅速壮大,并在武昌起义中成为一支主导力量。1910年,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到来。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清廷调动武昌新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蒋翊武在即将被调动至岳州(今岳阳)之际,促成与孙武的共进社的合并,壮大了革命力量。

蒋翊武在岳阳度过了人生中极为焦虑的时段。在清廷的警觉和干扰下,武昌起义的计划被一再推迟。在岳阳,蒋翊武在请假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强行离队前往武昌,做出孤注一掷,再无回头路的重大选择。

小朝街85号,是当年蒋翊武起义的指挥部。可惜10月9日,起义方案被清军知晓,起义指挥部被包围,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月10日凌晨,蒋翊武从警察局后花园逃脱。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英勇就义。作为从小到大、情同手足的好友,刘复基的牺牲,让蒋翊武尤为悲痛。蒋翊武逃脱后,迅速从水路前往安陆避险。是夜,云深水急,浩荡的长江让乘船离开武昌的蒋翊武倍感迷茫。

当晚,各路起义军按照他事先的安排,一举攻占湖广总督衙门,控制了武昌城。清廷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摧毁了起义军指挥部后,起义居然还能继续进行并取得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的胜利,与蒋翊武在新军中创立了士兵代表制度是分不开的。士兵代表制度由士兵代表负责新军的联络和发动,保证了革命团体的组织严密性和战斗力,在后来的武昌起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群龙无首的危急时刻,革命党人根据蒋翊武下达的起义命令,自觉推动了武昌起义的成功爆发,历史研究者因此称蒋翊武为“武昌首义第一人”。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惊恐万状,启用袁世凯,调用最精锐的北洋六镇七八万人前往镇压。11日,得到起义消息的蒋翊武迅速赶往武汉,临危受命,毅然出任湖北革命军护理总司令。蒋翊武运筹帷幄,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胜利成果。虽然汉口、汉阳先后失守,但为其他省份的响应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没有蒋翊武,武昌首义的胜利果实将不保,全国的革命形势也将急转直下。

北京/长沙

“打响二次革命第一枪”

蒋翊武的北京之旅,是与袁世凯“掰手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开始拉拢蒋翊武。1912年7月,蒋翊武第一次赴京,袁世凯授予他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的职位。然而不久后,他就离京回到了武汉,组建汉通部。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随之爆发。6月,蒋翊武以汉通部长名义,组织“改进团”,在湖北发动反袁倒黎的武装暴动,研究者称其打响了“二次革命”第一枪。暴动失败后,蒋翊武又转战湖南推动反袁斗争。湖南宣布独立,蒋翊武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派往岳阳布置军队,欲取荆襄,捣武汉,进窥河南。然而,湖南的谭延闿消极反袁,“二次革命”接连受挫,蒋翊武被迫离开长沙,前往广西,准备策动桂军反袁,不幸被抓,9月9日,在桂林英勇就义。

长沙是湖南的省城,但蒋翊武来长的次数似乎并不太多。1906年的秋天,蒋翊武曾在长沙的水陆洲上,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参与策划过萍浏醴起义。

九月的长沙,微有秋意。当年的水陆洲,已是今天热闹非凡的橘子洲景区。橘子洲头,湘江烟水茫茫。江水流不尽,百年英雄血,令人无限缅怀。

1921年,在桂林蒋翊武牺牲处修建纪念碑,亲自撰写碑文,由胡汉民作记。 组图/蒋翊武研究资料汇编岳麓书社

蒋翊武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为何被低估了?

——对话湖南作家徐志频

潇湘晨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革命,辛亥革命与众不同的意义在哪里?

徐志频:辛亥革命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传统革命的地方在于,它既是对旧制度的终结告别,同时又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文化革新的先声。其对旧制度的告别表现在,这不再是从秦到清的传统改朝换代,而是用崭新的共和制度取代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开启现代的文化革新又在于,数千年的传统贵族等级文化,逐渐开始向现代的平民文化转型、过渡。

潇湘晨报:蒋翊武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应如何评价?

徐志频:如果说,“武昌首义”是决定辛亥革命的关键事件,蒋翊武无疑是决定“武昌首义”的关键人物。

潇湘晨报:为什么蒋翊武发挥了如此关键的作用,他在革命史中的地位看起来反而并不突出呢?

徐志频:时至今日,功业如此卓著的蒋翊武,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荣光。蒋翊武和他所领导的文学社,在武昌首义中的地位,经常被淡化,其中原因很复杂。文学社成员革命中牺牲惨烈,革命后又被旧势力打压,长期没有话语权;主政时代,部分史学家奉同盟会为正统,也鲜有提及文学社和蒋翊武的功勋;种种原因,都在加剧着记忆的退化,以至于今天的很多人,提到蒋翊武,只知是革命功勋,却不知这功勋究竟指的是什么。

蒋翊武之历史地理(1884-1913)

蒋翊武人生轨迹图。制图/沈思桐

英雄地标:青年蒋翊武和他的“革命朋友圈

撰文/常立军

长沙岳麓山,半山处有翊武亭。

亭上有蒋翊武墓。爬山到此的游人,多会在墓前休息,敬拜一下,再继续向上前往麓山寺。这是岳麓山清风峡的景观极佳处,三位湖南革命家的墓葬依次沿山排列。

岳麓山上的蒋翊武墓。图/记者钱烨

1500公里外的北京,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作为中国革命史的重大事件被雕刻于碑座之上。“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革命的序幕。”作为“武昌首义第一人”,蒋翊武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中国的近代民族革命。蒋翊武离开我们已经有110年了,牺牲的那年他甚至还未满29岁,却完成了大多数人百年人生亦不能完成的事业。蒋翊武留给世界的,永远都是年轻时朝气蓬勃的模样。

岳麓山:见证了湖南人为辛亥革命洒下的热血

长沙,是与广州、武汉、南京并列的辛亥革命主要纪念城市。然而,武昌首义虽然发生在湖北,根基却在湖南。岳麓山,就是见证。

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源于岳麓山上遍布的近代革命志士墓葬。这些墓葬,贯穿了整个旧主义革命的历史。早期愤而自杀的陈天华和姚宏业,1906年便被安葬于此。萍浏醴起义牺牲的刘道一,在革命胜利后迁葬于岳麓山。蒋翊武牺牲于桂林时,革命形势依然严峻。直到1916年,反袁取得重大胜利,蒋翊武墓才能迁葬于此,1917年,黄兴、蔡锷以国葬礼埋骨于此,与生前的战友,同埋岳麓。

他们是蒋翊武的“革命朋友圈”。岳麓山实际已成为安葬湖南籍革命烈士的最高礼遇。漫山遍野的辛亥革命志士墓葬,背后是湖南人为辛亥革命洒下的热血。

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唯一可以冠以地域荣誉的群体。湖南人有一种特殊的“历史责任感”。国家的兴衰,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在民风颓丧的清末,可谓是奇迹般的存在。湖南人既有对理想主义的信仰,又有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浸润,两者的完美结合,推动着近代中国摆脱旧的体制,向着现代化中国狂飙突进。在蒋翊武的身后,是震烁历史的湖南革命群体。在蒋翊武之前,有谭嗣同、唐才常等一批维新派先行者;在蒋翊武的身边,有宋教仁、刘复基等一大批革命志士。

这些湖南辛亥革命志士,牺牲时普遍都很年轻。蒋翊武29岁、蔡锷34岁、黄兴42岁、宋教仁31岁……还有在武昌首义和二次革命中援鄂的年轻战士们,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生命的长度,在他们心中,远不及生命的意义。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归葬于故乡的岳麓山。

故乡的青山,守护着他们青春的躯体和精神。

桂林:英雄的最后挽歌

桂林兴安,清秀的岭南山水地。

自秦始皇令人在此开凿灵渠,征伐百越,这里就成为中原与两广间的重要通道。1913年,蒋翊武在被袁世凯通缉后,为了避险没有选择走长江水路,而是选择穿越南岭,走潇贺古道,前往广西。

桂林市榕湖北岸,有一条翊武路,路边有“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纪念碑,碑体为方尖碑。

在兴安,蒋翊武被广西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下秦步衢抓获。陆荣廷本着邀功的心态,迅速将蒋翊武被抓的情况通报袁世凯,并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将蒋翊武押解至桂林丽泽门杀害。蒋翊武临终前不卑不亢,于红毯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29岁。他在死前留下四首绝命诗。其中第一首写道: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古剑作寒鸣!

蒋翊武就义的岭南之地,离他的故乡澧县,已是如此遥远,这里的河流,一条流向他故乡的洞庭湖。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

蒋翊武牺牲后的第二年,湖南同乡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开始,不久后袁世凯即在称帝登基的梦碎中死去。

1921年,在广东蓄积力量已久的誓师北伐,并在桂林设立大本营。他专程去往当年蒋翊武牺牲的丽泽门外凭吊,并让人修建纪念碑,亲自撰写碑文“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由胡汉民作记“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这是绝无仅有的高度评价,是对蒋翊武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并取得重大贡献的深度认同。

蒋翊武伟大在何处?没有他的策划和领导,就没有武昌首义的成功,辛亥革命的胜利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他艰苦卓绝的努力,就无法捍卫武昌首义的胜利成果;没有他率先打响第一枪,“二次革命”的巨浪就无从掀起。

三大功勋,赫然在目。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群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重写了中国。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称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没有旧主义革命奠基,就没有新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革命之路:从小镇青年到“开国元勋”

津市市翊武中学。

蒋翊武短暂的一生,是一个小镇青年的“革命之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激荡着民族和个人的命运。蒋翊武生逢其时,让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尽的华彩。他的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为生民立命”的历史责任感,又有现代革命者深厚的民权思想,自青年时代起,他就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从此一生为革命奔波。这样的一生,虽短暂,却永恒。

澧县

做出一生的坚定选择

澧县是个丰饶的地方。这个湖南最大的平原,从不曾亏待勤劳的人们。蒋家人靠着在县城里经营豆腐坊,过着基本温饱的生活。澧县老二街的“蒋兴发号”,就是他们家的微薄产业。

百年历史沧桑,如今这些地方都已不是当年的模样,然而县城中却随处可见和蒋翊武有关的地理信息:翊武影院、翊武大道、翊武广场、翊武公园以及蒋翊武雕塑。蒋翊武是澧县人的骄傲。其实,不止澧县,旁边的津市也享受着同样的荣光。蒋翊武生前与好友刘复基过洞庭湖时,曾发誓革命成功后要在津市渡口镇的东山上建一所学校。这就是今日津市翊武中学的由来。

蒋家原是城北蒋家庙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靠着自己的勤劳忠厚,继承了打工老板的产业,完成了这个家庭的城市化进程。然而时代的洪流不曾遗忘任何一个地方。长大成人后的蒋翊武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就是:读新学还是读旧学。几乎没有人能猜到,中国科举制度即将寿终正寝。

这是祖辈们从不曾面对的选择。然而蒋翊武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没有纠结。“奴隶功名,要它何用?”这句话已经充分标明了他坚决的态度。澧县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尊重读书人。虽然蒋翊武的行为在乡人眼中过于“特立独行”,但身为当地学霸的他,享有着大多数不曾有的社会宽容度。蒋翊武在澧县,不但成功进入新学堂,并且还娶妻生女,完成了诸多人生大事。妻子唐芝兰虽然认字不多,却贤淑懂事,俩人感情甚佳。

和很多与故乡社会决裂的革命者不同,参加革命后的蒋翊武依然数次回过故乡。除了1912年那次,算是“荣归故里”之外,大多都是在革命形势极为不明确的时间回乡暂避。其间最痛苦的回乡经历,是1907年结发妻子唐芝兰的病逝。

常德

建立了广泛的革命朋友圈

每往前走一步,蒋翊武的世界就变得更为广阔。

1903年,蒋翊武以澧州高等小学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常德的玛瑙巷,地名由来据说是和藩王府有关,是今天常德一中所在地,当年,这里是赫赫有名的西路公立师范。

西路公立师范是湘西北的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

1902年,常德知府朱其懿和被罢官在家的维新人士熊希龄,在常德城内北门玛瑙巷创办湖南西路公立师范讲习所,第二年改为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简称西路师范。从此这里便成为了湘西北的新学旗帜。

常德一中校内的蒋翊武半身像。

常德一中是个奇妙的地方。这里曾是明代荣藩盘踞135年之久的王府,却又在清末成为了沅澧流域最为先进的西路师范所在地。今天的常德一中内,有荣定王时期栽种的古银杏树,藩王府的建筑构件散落在校园的草丛中,而在学校进门最显眼处,则是重新仿造的西路师范校门。西路师范,是一中永远的荣耀。同样,蒋翊武也是。校园的名人榜里,蒋翊武的半身像赫然在列,他的旁边则是林伯渠、宋教仁、翦伯赞、滕代远诸多校友的塑像,西路师范为近代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新学堂建立在王府废墟之上,也许是一种巧合,但在旧世界上构建新秩序,却是当时任何求学者都要面对的现实。

在常德,蒋翊武开始真正接触革命者。沅江边的笔架山遗址,据说是当年蒋翊武与宋教仁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两个人相见恨晚。宋教仁只比蒋翊武大两岁,但已是老革命战士。其后多年,宋教仁的思想一直影响着蒋翊武的革命道路。

在常德,蒋翊武也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

1904年秋,黄兴策划长沙起义,宋教仁负责西路(常德)事务,蒋翊武鼎力协助宋教仁在常德集结力量,以谋响应。1月,华兴会起义事泄,黄兴、宋教仁流亡日本,蒋翊武、黄贞元被学校开除。这次挫折,也让蒋翊武从一心求学逐步转向投身革命。

蒋翊武在常德建立了广泛的革命朋友圈:刘复基、覃振、宋教仁、林伯渠、黄贞元、梅景鸿……常德早期革命群体基本形成。

上海

加入同盟会

革命之路,充满坎坷。

在重大的挫败面前,有人义愤填膺,慨然赴死,有人动心忍性,继续前行。蒋翊武来上海的目的本是与好友刘复基一起在此东渡日本求学,却不料大病一场,无法成行。等到病好,却等来了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严厉禁止中国留学生进行革命活动的消息,同盟会会员陈天华悲愤蹈海,大批留学生归国。刘复基也回来了。

赴日留学计划的失败,让蒋翊武感到有些心灰意冷,但随之中国公学的创立,又燃起了他的希望。可惜中国公学创办之路极为艰辛,处处掣肘,新化人姚宏业抑郁之下,跳黄浦江自尽,后与陈天华合葬于长沙岳麓山。

此时的清政府,愈发不堪。求学无门,革命之火在蒋翊武的心头重新燃起。在上海,蒋翊武加入了同盟会,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武汉

成为“武昌首义第一人”

武汉成就了蒋翊武人生巅峰时刻。1909年10月底,蒋翊武和刘复基同赴武汉,并化名蒋伯夔,经老同学黄贞元的介绍在天门投入第41标3营左队,从此进入新军系统,真正打入了敌人内部。武昌首义的成功,首先就要归功于蒋翊武在混乱的晚清革命乱局中,找到了一个真正可行的起义模式——从军队寻找革命成功的密码。

蒋翊武在新军中表现优异,很快取得了上下各级的信任,并成功加入了群治学社,先后改组为振武学社和文学社。听起来名字毫无威胁性的文学社在新军中迅速壮大,并在武昌起义中成为一支主导力量。1910年,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到来。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清廷调动武昌新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蒋翊武在即将被调动至岳州(今岳阳)之际,促成与孙武的共进社的合并,壮大了革命力量。

蒋翊武在岳阳度过了人生中极为焦虑的时段。在清廷的警觉和干扰下,武昌起义的计划被一再推迟。在岳阳,蒋翊武在请假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强行离队前往武昌,做出孤注一掷,再无回头路的重大选择。

小朝街85号,是当年蒋翊武起义的指挥部。可惜10月9日,起义方案被清军知晓,起义指挥部被包围,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月10日凌晨,蒋翊武从警察局后花园逃脱。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英勇就义。作为从小到大、情同手足的好友,刘复基的牺牲,让蒋翊武尤为悲痛。蒋翊武逃脱后,迅速从水路前往安陆避险。是夜,云深水急,浩荡的长江让乘船离开武昌的蒋翊武倍感迷茫。

当晚,各路起义军按照他事先的安排,一举攻占湖广总督衙门,控制了武昌城。清廷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摧毁了起义军指挥部后,起义居然还能继续进行并取得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的胜利,与蒋翊武在新军中创立了士兵代表制度是分不开的。士兵代表制度由士兵代表负责新军的联络和发动,保证了革命团体的组织严密性和战斗力,在后来的武昌起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群龙无首的危急时刻,革命党人根据蒋翊武下达的起义命令,自觉推动了武昌起义的成功爆发,历史研究者因此称蒋翊武为“武昌首义第一人”。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惊恐万状,启用袁世凯,调用最精锐的北洋六镇七八万人前往镇压。11日,得到起义消息的蒋翊武迅速赶往武汉,临危受命,毅然出任湖北革命军护理总司令。蒋翊武运筹帷幄,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胜利成果。虽然汉口、汉阳先后失守,但为其他省份的响应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没有蒋翊武,武昌首义的胜利果实将不保,全国的革命形势也将急转直下。

北京/长沙

“打响二次革命第一枪”

蒋翊武的北京之旅,是与袁世凯“掰手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开始拉拢蒋翊武。1912年7月,蒋翊武第一次赴京,袁世凯授予他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的职位。然而不久后,他就离京回到了武汉,组建汉通部。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随之爆发。6月,蒋翊武以汉通部长名义,组织“改进团”,在湖北发动反袁倒黎的武装暴动,研究者称其打响了“二次革命”第一枪。暴动失败后,蒋翊武又转战湖南推动反袁斗争。湖南宣布独立,蒋翊武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派往岳阳布置军队,欲取荆襄,捣武汉,进窥河南。然而,湖南的谭延闿消极反袁,“二次革命”接连受挫,蒋翊武被迫离开长沙,前往广西,准备策动桂军反袁,不幸被抓,9月9日,在桂林英勇就义。

长沙是湖南的省城,但蒋翊武来长的次数似乎并不太多。1906年的秋天,蒋翊武曾在长沙的水陆洲上,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参与策划过萍浏醴起义。

九月的长沙,微有秋意。当年的水陆洲,已是今天热闹非凡的橘子洲景区。橘子洲头,湘江烟水茫茫。江水流不尽,百年英雄血,令人无限缅怀。

1921年,在桂林蒋翊武牺牲处修建纪念碑,亲自撰写碑文,由胡汉民作记。 组图/蒋翊武研究资料汇编岳麓书社

蒋翊武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为何被低估了?

——对话湖南作家徐志频

潇湘晨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革命,辛亥革命与众不同的意义在哪里?

徐志频:辛亥革命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传统革命的地方在于,它既是对旧制度的终结告别,同时又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文化革新的先声。其对旧制度的告别表现在,这不再是从秦到清的传统改朝换代,而是用崭新的共和制度取代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开启现代的文化革新又在于,数千年的传统贵族等级文化,逐渐开始向现代的平民文化转型、过渡。

潇湘晨报:蒋翊武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应如何评价?

徐志频:如果说,“武昌首义”是决定辛亥革命的关键事件,蒋翊武无疑是决定“武昌首义”的关键人物。

潇湘晨报:为什么蒋翊武发挥了如此关键的作用,他在革命史中的地位看起来反而并不突出呢?

徐志频:时至今日,功业如此卓著的蒋翊武,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荣光。蒋翊武和他所领导的文学社,在武昌首义中的地位,经常被淡化,其中原因很复杂。文学社成员革命中牺牲惨烈,革命后又被旧势力打压,长期没有话语权;主政时代,部分史学家奉同盟会为正统,也鲜有提及文学社和蒋翊武的功勋;种种原因,都在加剧着记忆的退化,以至于今天的很多人,提到蒋翊武,只知是革命功勋,却不知这功勋究竟指的是什么。

蒋翊武之历史地理(1884-1913)

蒋翊武人生轨迹图。制图/沈思桐

英雄地标:青年蒋翊武和他的“革命朋友圈

撰文/常立军

长沙岳麓山,半山处有翊武亭。

亭上有蒋翊武墓。爬山到此的游人,多会在墓前休息,敬拜一下,再继续向上前往麓山寺。这是岳麓山清风峡的景观极佳处,三位湖南革命家的墓葬依次沿山排列。

岳麓山上的蒋翊武墓。图/记者钱烨

1500公里外的北京,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作为中国革命史的重大事件被雕刻于碑座之上。“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革命的序幕。”作为“武昌首义第一人”,蒋翊武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中国的近代民族革命。蒋翊武离开我们已经有110年了,牺牲的那年他甚至还未满29岁,却完成了大多数人百年人生亦不能完成的事业。蒋翊武留给世界的,永远都是年轻时朝气蓬勃的模样。

岳麓山:见证了湖南人为辛亥革命洒下的热血

长沙,是与广州、武汉、南京并列的辛亥革命主要纪念城市。然而,武昌首义虽然发生在湖北,根基却在湖南。岳麓山,就是见证。

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源于岳麓山上遍布的近代革命志士墓葬。这些墓葬,贯穿了整个旧主义革命的历史。早期愤而自杀的陈天华和姚宏业,1906年便被安葬于此。萍浏醴起义牺牲的刘道一,在革命胜利后迁葬于岳麓山。蒋翊武牺牲于桂林时,革命形势依然严峻。直到1916年,反袁取得重大胜利,蒋翊武墓才能迁葬于此,1917年,黄兴、蔡锷以国葬礼埋骨于此,与生前的战友,同埋岳麓。

他们是蒋翊武的“革命朋友圈”。岳麓山实际已成为安葬湖南籍革命烈士的最高礼遇。漫山遍野的辛亥革命志士墓葬,背后是湖南人为辛亥革命洒下的热血。

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唯一可以冠以地域荣誉的群体。湖南人有一种特殊的“历史责任感”。国家的兴衰,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在民风颓丧的清末,可谓是奇迹般的存在。湖南人既有对理想主义的信仰,又有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浸润,两者的完美结合,推动着近代中国摆脱旧的体制,向着现代化中国狂飙突进。在蒋翊武的身后,是震烁历史的湖南革命群体。在蒋翊武之前,有谭嗣同、唐才常等一批维新派先行者;在蒋翊武的身边,有宋教仁、刘复基等一大批革命志士。

这些湖南辛亥革命志士,牺牲时普遍都很年轻。蒋翊武29岁、蔡锷34岁、黄兴42岁、宋教仁31岁……还有在武昌首义和二次革命中援鄂的年轻战士们,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生命的长度,在他们心中,远不及生命的意义。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归葬于故乡的岳麓山。

故乡的青山,守护着他们青春的躯体和精神。

桂林:英雄的最后挽歌

桂林兴安,清秀的岭南山水地。

自秦始皇令人在此开凿灵渠,征伐百越,这里就成为中原与两广间的重要通道。1913年,蒋翊武在被袁世凯通缉后,为了避险没有选择走长江水路,而是选择穿越南岭,走潇贺古道,前往广西。

桂林市榕湖北岸,有一条翊武路,路边有“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纪念碑,碑体为方尖碑。

在兴安,蒋翊武被广西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下秦步衢抓获。陆荣廷本着邀功的心态,迅速将蒋翊武被抓的情况通报袁世凯,并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将蒋翊武押解至桂林丽泽门杀害。蒋翊武临终前不卑不亢,于红毯上英勇就义,时年尚不足29岁。他在死前留下四首绝命诗。其中第一首写道: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古剑作寒鸣!

蒋翊武就义的岭南之地,离他的故乡澧县,已是如此遥远,这里的河流,一条流向他故乡的洞庭湖。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

蒋翊武牺牲后的第二年,湖南同乡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开始,不久后袁世凯即在称帝登基的梦碎中死去。

1921年,在广东蓄积力量已久的誓师北伐,并在桂林设立大本营。他专程去往当年蒋翊武牺牲的丽泽门外凭吊,并让人修建纪念碑,亲自撰写碑文“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由胡汉民作记“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这是绝无仅有的高度评价,是对蒋翊武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并取得重大贡献的深度认同。

蒋翊武伟大在何处?没有他的策划和领导,就没有武昌首义的成功,辛亥革命的胜利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他艰苦卓绝的努力,就无法捍卫武昌首义的胜利成果;没有他率先打响第一枪,“二次革命”的巨浪就无从掀起。

三大功勋,赫然在目。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群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重写了中国。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称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没有旧主义革命奠基,就没有新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革命之路:从小镇青年到“开国元勋”

津市市翊武中学。

蒋翊武短暂的一生,是一个小镇青年的“革命之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激荡着民族和个人的命运。蒋翊武生逢其时,让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尽的华彩。他的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为生民立命”的历史责任感,又有现代革命者深厚的民权思想,自青年时代起,他就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从此一生为革命奔波。这样的一生,虽短暂,却永恒。

澧县

做出一生的坚定选择

澧县是个丰饶的地方。这个湖南最大的平原,从不曾亏待勤劳的人们。蒋家人靠着在县城里经营豆腐坊,过着基本温饱的生活。澧县老二街的“蒋兴发号”,就是他们家的微薄产业。

百年历史沧桑,如今这些地方都已不是当年的模样,然而县城中却随处可见和蒋翊武有关的地理信息:翊武影院、翊武大道、翊武广场、翊武公园以及蒋翊武雕塑。蒋翊武是澧县人的骄傲。其实,不止澧县,旁边的津市也享受着同样的荣光。蒋翊武生前与好友刘复基过洞庭湖时,曾发誓革命成功后要在津市渡口镇的东山上建一所学校。这就是今日津市翊武中学的由来。

蒋家原是城北蒋家庙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靠着自己的勤劳忠厚,继承了打工老板的产业,完成了这个家庭的城市化进程。然而时代的洪流不曾遗忘任何一个地方。长大成人后的蒋翊武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就是:读新学还是读旧学。几乎没有人能猜到,中国科举制度即将寿终正寝。

这是祖辈们从不曾面对的选择。然而蒋翊武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没有纠结。“奴隶功名,要它何用?”这句话已经充分标明了他坚决的态度。澧县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尊重读书人。虽然蒋翊武的行为在乡人眼中过于“特立独行”,但身为当地学霸的他,享有着大多数不曾有的社会宽容度。蒋翊武在澧县,不但成功进入新学堂,并且还娶妻生女,完成了诸多人生大事。妻子唐芝兰虽然认字不多,却贤淑懂事,俩人感情甚佳。

和很多与故乡社会决裂的革命者不同,参加革命后的蒋翊武依然数次回过故乡。除了1912年那次,算是“荣归故里”之外,大多都是在革命形势极为不明确的时间回乡暂避。其间最痛苦的回乡经历,是1907年结发妻子唐芝兰的病逝。

常德

建立了广泛的革命朋友圈

每往前走一步,蒋翊武的世界就变得更为广阔。

1903年,蒋翊武以澧州高等小学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常德的玛瑙巷,地名由来据说是和藩王府有关,是今天常德一中所在地,当年,这里是赫赫有名的西路公立师范。

西路公立师范是湘西北的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

1902年,常德知府朱其懿和被罢官在家的维新人士熊希龄,在常德城内北门玛瑙巷创办湖南西路公立师范讲习所,第二年改为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简称西路师范。从此这里便成为了湘西北的新学旗帜。

常德一中校内的蒋翊武半身像。

常德一中是个奇妙的地方。这里曾是明代荣藩盘踞135年之久的王府,却又在清末成为了沅澧流域最为先进的西路师范所在地。今天的常德一中内,有荣定王时期栽种的古银杏树,藩王府的建筑构件散落在校园的草丛中,而在学校进门最显眼处,则是重新仿造的西路师范校门。西路师范,是一中永远的荣耀。同样,蒋翊武也是。校园的名人榜里,蒋翊武的半身像赫然在列,他的旁边则是林伯渠、宋教仁、翦伯赞、滕代远诸多校友的塑像,西路师范为近代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新学堂建立在王府废墟之上,也许是一种巧合,但在旧世界上构建新秩序,却是当时任何求学者都要面对的现实。

在常德,蒋翊武开始真正接触革命者。沅江边的笔架山遗址,据说是当年蒋翊武与宋教仁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两个人相见恨晚。宋教仁只比蒋翊武大两岁,但已是老革命战士。其后多年,宋教仁的思想一直影响着蒋翊武的革命道路。

在常德,蒋翊武也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

1904年秋,黄兴策划长沙起义,宋教仁负责西路(常德)事务,蒋翊武鼎力协助宋教仁在常德集结力量,以谋响应。1月,华兴会起义事泄,黄兴、宋教仁流亡日本,蒋翊武、黄贞元被学校开除。这次挫折,也让蒋翊武从一心求学逐步转向投身革命。

蒋翊武在常德建立了广泛的革命朋友圈:刘复基、覃振、宋教仁、林伯渠、黄贞元、梅景鸿……常德早期革命群体基本形成。

上海

加入同盟会

革命之路,充满坎坷。

在重大的挫败面前,有人义愤填膺,慨然赴死,有人动心忍性,继续前行。蒋翊武来上海的目的本是与好友刘复基一起在此东渡日本求学,却不料大病一场,无法成行。等到病好,却等来了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严厉禁止中国留学生进行革命活动的消息,同盟会会员陈天华悲愤蹈海,大批留学生归国。刘复基也回来了。

赴日留学计划的失败,让蒋翊武感到有些心灰意冷,但随之中国公学的创立,又燃起了他的希望。可惜中国公学创办之路极为艰辛,处处掣肘,新化人姚宏业抑郁之下,跳黄浦江自尽,后与陈天华合葬于长沙岳麓山。

此时的清政府,愈发不堪。求学无门,革命之火在蒋翊武的心头重新燃起。在上海,蒋翊武加入了同盟会,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武汉

成为“武昌首义第一人”

武汉成就了蒋翊武人生巅峰时刻。1909年10月底,蒋翊武和刘复基同赴武汉,并化名蒋伯夔,经老同学黄贞元的介绍在天门投入第41标3营左队,从此进入新军系统,真正打入了敌人内部。武昌首义的成功,首先就要归功于蒋翊武在混乱的晚清革命乱局中,找到了一个真正可行的起义模式——从军队寻找革命成功的密码。

蒋翊武在新军中表现优异,很快取得了上下各级的信任,并成功加入了群治学社,先后改组为振武学社和文学社。听起来名字毫无威胁性的文学社在新军中迅速壮大,并在武昌起义中成为一支主导力量。1910年,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到来。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清廷调动武昌新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蒋翊武在即将被调动至岳州(今岳阳)之际,促成与孙武的共进社的合并,壮大了革命力量。

蒋翊武在岳阳度过了人生中极为焦虑的时段。在清廷的警觉和干扰下,武昌起义的计划被一再推迟。在岳阳,蒋翊武在请假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强行离队前往武昌,做出孤注一掷,再无回头路的重大选择。

小朝街85号,是当年蒋翊武起义的指挥部。可惜10月9日,起义方案被清军知晓,起义指挥部被包围,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月10日凌晨,蒋翊武从警察局后花园逃脱。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英勇就义。作为从小到大、情同手足的好友,刘复基的牺牲,让蒋翊武尤为悲痛。蒋翊武逃脱后,迅速从水路前往安陆避险。是夜,云深水急,浩荡的长江让乘船离开武昌的蒋翊武倍感迷茫。

当晚,各路起义军按照他事先的安排,一举攻占湖广总督衙门,控制了武昌城。清廷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摧毁了起义军指挥部后,起义居然还能继续进行并取得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的胜利,与蒋翊武在新军中创立了士兵代表制度是分不开的。士兵代表制度由士兵代表负责新军的联络和发动,保证了革命团体的组织严密性和战斗力,在后来的武昌起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群龙无首的危急时刻,革命党人根据蒋翊武下达的起义命令,自觉推动了武昌起义的成功爆发,历史研究者因此称蒋翊武为“武昌首义第一人”。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惊恐万状,启用袁世凯,调用最精锐的北洋六镇七八万人前往镇压。11日,得到起义消息的蒋翊武迅速赶往武汉,临危受命,毅然出任湖北革命军护理总司令。蒋翊武运筹帷幄,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胜利成果。虽然汉口、汉阳先后失守,但为其他省份的响应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没有蒋翊武,武昌首义的胜利果实将不保,全国的革命形势也将急转直下。

北京/长沙

“打响二次革命第一枪”

蒋翊武的北京之旅,是与袁世凯“掰手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开始拉拢蒋翊武。1912年7月,蒋翊武第一次赴京,袁世凯授予他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的职位。然而不久后,他就离京回到了武汉,组建汉通部。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随之爆发。6月,蒋翊武以汉通部长名义,组织“改进团”,在湖北发动反袁倒黎的武装暴动,研究者称其打响了“二次革命”第一枪。暴动失败后,蒋翊武又转战湖南推动反袁斗争。湖南宣布独立,蒋翊武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派往岳阳布置军队,欲取荆襄,捣武汉,进窥河南。然而,湖南的谭延闿消极反袁,“二次革命”接连受挫,蒋翊武被迫离开长沙,前往广西,准备策动桂军反袁,不幸被抓,9月9日,在桂林英勇就义。

长沙是湖南的省城,但蒋翊武来长的次数似乎并不太多。1906年的秋天,蒋翊武曾在长沙的水陆洲上,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参与策划过萍浏醴起义。

九月的长沙,微有秋意。当年的水陆洲,已是今天热闹非凡的橘子洲景区。橘子洲头,湘江烟水茫茫。江水流不尽,百年英雄血,令人无限缅怀。

1921年,在桂林蒋翊武牺牲处修建纪念碑,亲自撰写碑文,由胡汉民作记。 组图/蒋翊武研究资料汇编岳麓书社

蒋翊武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为何被低估了?

——对话湖南作家徐志频

潇湘晨报: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革命,辛亥革命与众不同的意义在哪里?

徐志频:辛亥革命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传统革命的地方在于,它既是对旧制度的终结告别,同时又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文化革新的先声。其对旧制度的告别表现在,这不再是从秦到清的传统改朝换代,而是用崭新的共和制度取代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开启现代的文化革新又在于,数千年的传统贵族等级文化,逐渐开始向现代的平民文化转型、过渡。

潇湘晨报:蒋翊武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应如何评价?

徐志频:如果说,“武昌首义”是决定辛亥革命的关键事件,蒋翊武无疑是决定“武昌首义”的关键人物。

潇湘晨报:为什么蒋翊武发挥了如此关键的作用,他在革命史中的地位看起来反而并不突出呢?

徐志频:时至今日,功业如此卓著的蒋翊武,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荣光。蒋翊武和他所领导的文学社,在武昌首义中的地位,经常被淡化,其中原因很复杂。文学社成员革命中牺牲惨烈,革命后又被旧势力打压,长期没有话语权;主政时代,部分史学家奉同盟会为正统,也鲜有提及文学社和蒋翊武的功勋;种种原因,都在加剧着记忆的退化,以至于今天的很多人,提到蒋翊武,只知是革命功勋,却不知这功勋究竟指的是什么。

“辛亥三武”,指的是哪三位?后来结局如何?

辛亥革命,大家都知道它是由先后领导下的同盟会发起的、旨在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国体的革命起义。

同盟会是由的兴中会、黄兴的华兴会、蔡元培的光复会、张振武的共进会、孙翊武的文学社以及其它革命军等团体联合而成的。

在同盟会发起的辛亥武昌起义时,有三位同盟会领袖被称为“辛亥三武”,他们为起义的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老丁叔就和大家说说,这三位被后人敬称为“辛亥三武”的革命领袖都是谁?后来的结局如何?

第一位是张振武。

张振武属于共进社,他是湖北罗田人,1877年生,此人虽性情暴躁,爱打抱不平,但思维敏捷,学绩较佳,先后就读于武汉师范学校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武昌黄鹤楼道小学任教,因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而遭被捕。1909年参加共进会,负责财务。

武昌起义后,张振武参与组建了湖北军政府,并任军务部副部长、代部长。后因与时任副总统兼领鄂督的黎元洪不合,黎便与袁世凯合谋于1912年8月16日将张振武谋杀,时年35岁。

在张振武被害后,黎元洪还假惺惺送了挽联:“为国家缔造艰难,功首罪魁,后世自有定论;幸天地鉴临上下,私情公谊,此心不负故人。“

第二位是孙武。

孙武是湖北夏口人,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孙文的兄弟,他也属于共进会,1879年生。

孙武先后就读于武昌武备学堂、日本成城学校、日本入大森军事讲习所等,曾任湖南新军教练官、岳州威武营管带、自立军岳州司令、共进会军务部主任、主席等职,以假兄弟之名开展工作。

辛亥革命的爆发,就因为孙武在10月9日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试验炸弹,爆炸负伤撤退,引起清军大搜捕,才致使革命党人于10日仓促起义。

起义后,孙武任军政府军务部长。后因与黎元洪、袁世凯勾结在一起,引起湖北革命党的不满被迫辞职,之后便不问政事。1939年12月10日去世,享年60岁。

第三位是蒋翊武。

蒋翊武属于文学社,他是湖南澧县人,1884年生。曾就读于澧州高等小学堂、湖南西路师范学堂、上海公学,创办了《竞业旬报》、《商务报》,1911年创办“文学社”,任社长。

在准备武昌起义前,蒋翊武被推举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战时总司令部监军、护理总司令等。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袁曾拉拢蒋翊武,授他为中将加上将衔、高级军事顾问,但他不为所动,坚决反对袁世凯的统治,1913年9月9日被害于广西桂林,时年29岁。先生称蒋翊武为中华的“开国元勋”。

对于“辛亥三武”的结局,除后投靠袁世凯的孙武外,其他两位都被袁世凯等人谋害,但他们的英名却长留人世,被后人敬仰。

《2019常德形象宣传画册》征集!常德向全市发出图片邀约

为进一步提升常德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形象品牌,提高常德知名度和美誉度,经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研究,由湖南尚一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制作《2019常德形象宣传画册》,现面向全市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发出图片邀约。画册以美图为主,文字为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图片,以简短文字全景展示常德的整体形象。

一、征集时间

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9年12月17日24:00止。作品寄送时间以电子邮箱收到日期为准。

二、征集范围

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专业机构和个人均可参加。

三、征集主题

●生态常德

常德四季美景代表图、桃花源、太阳山、德山、河洑山、柳叶湖、穿紫河、沅江、澧水、星德山、夷望溪、皂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十美堂油菜花海、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乌云界森林公园、东山峰茶场、石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寿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创业常德

常德卷烟厂产品及生产线、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武陵酒、德山酒;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迪文科技、飞沃新能源、恒安纸业心相印、金健米业、洞庭水殖、益丰大药房等重要企业;

常德香米、常德米粉、石门柑橘、澧县葡萄、汉寿甲鱼等品牌;

市民之家、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柳叶湖清科基金小镇等全景图;

德商恳谈会、“科创常德、智汇洞庭”、“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等市委市政府重大招商推介活动现场图;招商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请进来”活动图片,对接粤港澳、对接长江经济带等“走出去”活动图片。

●人文常德

历史名人翦伯赞、蒋翊武、丁玲、林伯渠、宋教仁、帅孟奇故居等;

常德丝弦、常德高腔、花鼓戏、澧水船工号子、荆河戏等表演图片;

城头山、夹山寺、嘉山孟姜女祠、常德会战纪念碑、铁经幢、孤峰塔、常德诗墙、常德画墙、司马楼、老西门窨子屋、桃源木雕、桃源刺绣等;

湖南省最美少数名族特色村寨石门县罗坪乡长梯隘村等。

●幸福常德

高铁站、桃花源机场、航运码头、高速公路、沅江隧道、桥梁等;

常德大学城、三馆三中心、德马、十三届全运会龙舟赛等;

常德河街、德国风情街、卡乐星球、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等;

湘雅常德医院、美丽乡村、长寿之乡(幸福的老人全家福)等。

万达广场、武陵阁步行城、老西门文旅创综合体,常德米粉、酱板鸭、擂茶、钵子菜等。

四、征集要求

●图片能充分反映常德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旅游风光等,生动展现城市魅力和精神风貌。

●图片主题突出、配以简短文字说明。文字说明需介绍拍摄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内容。

●文件为JPEG格式,长边不小于4000像素,文件大小不低于5M;

●参赛作品必须为彩色,可以适当处理调整显示效果,但必须保持摄影类作品的基本性质,禁止歪曲作品真实性的操作,也不得加边框、水纹、签名等修饰;

●内容均在常德市地理辖区内创作。

五、投稿方式

征集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电子邮箱:cdrbcdhc@163,联系人:曾楚乔,联系电话:15173608056。

投稿作品接受word文档、电子稿件和图片,以附件形式发送。邮件注明“常德画册(生态/诗意/创业/幸福之城)”字样;所有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

六、作品评选

湖南尚一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在常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对征集作品进行收集、整理、评审。所采用作品按使用情况支付稿酬,标准为1/4版500元/张,1/2版1000元/张、整版1500元/张、连版2000元/张(税前),采取邮政汇款方式支付。

七、征集声明

●应征作品须为原创,投稿人须保证所提交作品无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如涉及版权等法律纠纷,由投稿人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活动组织方拥有已支付稿酬摄影作品的永久使用版权。

●应征作品内容相同或相似,根据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择优选用。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湖南尚一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

(来源:常德融媒)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