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唐和(唐和宋之间的朝代)

时间:2023-10-07 16:35:54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和宋朝只相隔53年,但为何却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唐朝和宋朝属于承上启下的关系。

唐朝于公元618年,由高祖李渊在长安建都。至公元907年,唐哀帝禅位给朱温灭亡,享国祚289年。

宋朝是公元960年,由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并建立北宋。宋朝共分为北宋与南宋,南宋于1279年灭亡,两宋共享国祚319年。

唐朝到宋代,虽然只相隔53年,但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似乎两个朝代中间隔了好几百年。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后人觉得唐朝和宋朝之间隔了几百年,甚至恍如隔世一般呢?

公元907年,大军阀朱温效仿魏文帝曹丕,逼迫唐哀宗主动禅位。

《旧唐书:本纪第二十下哀宗》记载:全忠(朱温)建国,奉帝为济阴王,迁于曹州,处前刺史氏叔琮之第。

朱温在唐朝基础上建立后梁王朝,由此,大唐正式灭亡,华夏大地进入五代十国的局面。

53年后,公元960年,赵匡胤拥兵自重,迫使后周末帝柴宗训禅位,建立北宋。

《旧五代史》:况恭帝当纨绮之冲年,会笙镛之变响,听讴歌之所属,知命历之有在,能逊其位,不亦善乎。终谥为恭,固其宜矣。

公元975年与公元979年,赵匡胤、赵光义接连平定南唐,北汉之后,北宋迎来了政治地位的统一。

可是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王朝,到公元960年,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乱世局面,这期间只不过隔了53年,却让不少后人感觉恍如隔世。

首先,唐朝和宋朝是两个不同的封建,如果单单从公元618年唐朝建国开始算起,到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这两个朝代间距最长达到661年。

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至960年北宋建立,这期间只差了53年,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就叫做“直觉模糊数”。

何为“直觉模糊数”?这么说吧,每个人,每个朝代或者某件事情,会有几个特征固化点。

大家想到这个人和朝代的时候,思维会将这个特征固化点给提取出来,但是这个特征固化点,并不代表每个朝代,每个人的具体发展进程。

这就好比小说和影视作品里,基本上先交代主人公幼年背景,关于他学习或者其他一些琐碎的事情,则是一笔带过。

从青年到少年,这长达十多年的时间,仅用了一句话便能将其概括。但是这被忽略的十多年,却是真实存在的。

“直觉模糊数”让大家误以为,唐朝和宋朝隔了好几百年。

再举几个例子,大家就会更加清楚地明了什么叫做“直觉模糊数”。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开创中国专权的帝制。刘邦击溃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中后期,刘邦则是处于秦朝和西汉初年,可是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上三岁。

一来是因为秦朝只有短短14年国祚,再加上秦朝灭亡至西汉建立,中间也只隔了19年。

大家之所以会模糊刘邦和秦始皇的存续年代,就是因为秦始皇和刘邦的特征固化点被无限放大,由此便让后人“直觉模糊数”。

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于13岁时成为秦王。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可是刘邦47岁时才被逼得举兵起义。

正是这两种时间差,让大家误以为嬴政和刘邦并不是一个朝代,或者说这两人相隔时间可能要达到数百年以上。

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刘邦与秦始皇年龄差至多不超过三岁。再加上,不管是历史教科书或正统史籍,都会遵循“断代史”的记述方法。

大家可以好好回想,任何历史正版教材,还有古代史书中,对于每个朝代或者每个人的记述,是不是先通过编年体,大致将这个朝代和这个人,于某某年干的哪些事情写出来,接着讲述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大事。

举个例子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干了许多大事,统一度量衡,设立郡县制,修长城抵御匈奴等等。

这些大事以分段和零碎化的形式被记载下来,当大家读到秦始皇当上皇帝,居然有过这么多功绩时,潜意识便会认为秦始皇在位很长时间。

其实秦始皇从登基即位到驾崩,也只不过当了10年皇帝。而史书将秦始皇执政10年中所干的大事,分段分段写下来,这就是“断代史”记述方法,也让后人产生了秦朝持续很长时间的错觉。

回过头来再来说说唐宋两个朝代的间隔问题,由于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也没有设置划时代的朝政秩序。

宋承唐制,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基本上沿用的是北周朝堂制度,北周又是源于残唐五代。

唐朝珠玉在前,宋朝远没有唐朝影响大,后人主观上形成了“唐强宋弱”。大家想起唐朝,会说出这个朝代存续期间发生的大事,比如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包括武则天、李隆基、杨玉环、李世民这些人,都值得大书特书。

可是提起宋朝,又会想起什么呢?两宋的积贫积弱,除了赵匡胤、赵光义之后,赵家皇帝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朱熹等都是宋朝人,可是谈起这些名人,大家只认为他们文学造诣特别高,却很少将他们与宋朝挂上钩。

虽然宋朝建立之后的一系列举措,以及这个朝代经济繁荣昌盛,造就了一批名人贤才。

说到底,这些个人的影响是很难与整个唐朝媲美。

于是乎,唐朝更像一位励精图治且取得大成就的成功人士,宋朝即便成绩也不错,但是没什么起伏,属于平平稳稳站上高位,自然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了。

因为五代十国带来巨大影响,包括宋承唐制等方面因素,让宋朝只是延续了唐朝秩序,没有完整建立起带有时代烙印的制度。

唐朝更像是一棵大树,巍然不动,宋朝则像是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实。

历朝历代史学者,与各种史书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唐朝存在,反观宋朝地位较低,还不如后世的明、清等朝。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过著名的“唐宋变革论”,该论调将唐朝灭亡和宋朝建立之间因果关系,归咎于旧门阀的消亡产生新秩序的建立。

可是唐朝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掩盖了宋朝的光芒。

宋朝这300多年历史,也没有太过明显的时间特征。唐朝从开国至灭亡,期间所发生的大事小情很有时代特点。

即便北宋和南宋也发生过不少大事,这些大事对于后人都细微到难以察觉。

直到翻开史书,找到唐宋的确切存续年代,大家才会猛然醒悟,原来这两个朝代中间只隔了53年。

为什么比亚迪宋销量比唐高那么多?

十分不客气的来说:

买比亚迪宋的,很多人是近几年才认识比亚迪,而且就是因为电池技术,认识的比亚迪。

买车,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要好看。

单说比亚迪宋plus

就前脸,宋就是比唐好看。比现在的唐好。

然后再说空间,唐的空间其实不大,它是七座车,宋其实不算小,它是五座车。

比亚迪后期如果改出来一个唐plus,我会考虑置换手中的宋plus买这个唐。

性能上来说,宋就够用,而且电动车,我认为,宋这个动力就刚刚好,别太快,电动车就是家用,是要坐人的。

比亚迪明显是个没把底盘玩儿明白的厂家,动力够用,多点儿实用的配置,甚至豪华的配置,都远比动力上的溢出来的实在。

我坐过窜窜窜的唐,实话实说,比亚迪这几年最难能可贵的功能,就是这个舒适起步。

这台车在我心中,有这个功能就是合格的家用代步,然后宋的顶配19万多到手开走的价格,里面包含了这么多配置,我觉得就很喜欢,这些功能,完全都是用了不撒手的功能,而且会产生用户粘度。

后期这台车用得住的话,我以后买车也会首选比亚迪。

宋plus是很好看的,而且很耐看,相反,唐现在的这个设计,就太老款比亚迪了。

就好比宋pro和plus的区别,没人会说Pro好看,除非是plus出来之前上车Pro的车主强行认同(可怜的被BYD背刺之人)

总体来说,我认为唐如果是比亚迪的排面,宋就是比亚迪的里子,我二十多岁,买不起唐,或者说我买得起的那个,不算唐。

比亚迪应该把宋定位成走量车,攒下客群,然后把技术积累起来,弄两套好点底盘,交给唐和汉。

就算我是比亚迪车主,我也不会偏袒

比亚迪底盘很一般的这个事实:

比亚迪的车,我就没感受过干净的底盘滤震,包括汉的顶配和唐的顶配,悬挂过滤不干净,而且容易产生前后桥之间不协调的震动。

我是宋顶配的车主,按理说快到20万的价格不应该出现这个问题,虽然这个振动不大,但后续会不会变大,变大以后,以比亚迪的售后,能不能维护,这也是个问题。

比亚迪站起来了,还是很欣慰的,但国货支持没问题,一定要正视自己后来者的位置,厂方一定要虚心学习国外名厂的技艺,多逆向研发几台好车的悬挂底盘什么的。

唐的前身是s6,多少年了,好像也没变底盘吧,说实在的,就连比亚迪的那个中控芯片。

我就很可乐了,一个高通660能干屁啊,为什么不上好点儿的芯片。

我们消费者不掏钱吗,又不是白装,可以出选装包啊,死脑筋,甚至可一步大魔王。

比亚迪现在备受关注,我也希望比亚迪越做越好,不过不知道比亚迪是自己搞底盘还是放出去,供应商是谁?博世?大陆?还是我门国内的厂子,延锋?

关注我,一起对着车絮絮叨叨哈哈哈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