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羊

龟壳摇卦(龟壳摇卦免费)

时间:2023-10-04 01:45:28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讲究!读懂《封神》第一部中的占卜之术 收藏这篇就够了~

最近热映的《封神》故事取材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与宋元时期话本《武王伐纣平话》,故事背景是公元前11世纪商末周初的周灭商之战。作为电影三部曲的第一部,商周之战还未完全展开,却已从种种方面展现出了商周时期的文化特色,“占卜”则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说到占卜,朋友们第一反应可能是网络上见得比较多的用龟壳和铜钱的六爻占卜龟壳摇卦,或是在寺院道观中见得比较多的抽签算命,但在商周时期则是不采用这几种方式的。商周占卜称为“卜筮”,《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即“卜”时主要用龟甲,“筮”主要用蓍草,即“灼龟观兆”与“摓策定数”,这两种占卜方式在《封神》第一部都有所体现。

电影中,殷寿(即商纣王、帝辛)登基大典上,由王叔比干负责占卜商朝国运,比干指着巨大龟甲的一个位置,由一人在下方火烧,比干观察其裂纹情况,这便是“灼龟观兆”在电影中的表现。

“灼龟观兆”一般会在龟板或兽骨上钻刻,再用火灼,看裂纹来定吉凶,预示吉凶的裂纹被称作“兆”。商周时期主要采用龟甲进行占卜,根据学者推断,这是由于古代先民因龟之长寿,相信龟是现实中神灵的动物,在占卜中最具灵验,从而形成了“古者筮必称龟者,以其令名,所从来久矣”的卜筮传统。除龟甲外,先民们还会采用兽骨,多用水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采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统称为“甲骨”。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王室上起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方面都会求神问卜,得知吉凶之兆后方才决定是否行动。商代专门设置负责占卜的机构和卜官,占卜使用完成的甲骨便会作为国家档案堆存在窖穴之中埋藏起来,我们所熟知的“甲骨文”正是在安阳殷墟等地发掘的大量商代甲骨窖穴中发现的,这也成为我们了解汉字发展史、商朝历史等的一手资料。

甲骨文记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记事刻辞:负责保管甲骨的卜官会在其边缘部分刻写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卜兆: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的凹槽,骨正面会出现“卜”状的裂纹,作为推断卜问事情的依据;卜辞:占卜活动结束后,卜官会在甲骨上刻下占卜的活动记录,包括活动进行情况、结果等,这是最主要的甲骨记录;日历:甲骨上会以天干地支相配组成不同的干支组合进行时间记录等。

电影中,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先后在女娲庙和朝歌龙德殿用“草棍”进行占卜,他先得出了“无妄”卦,认为杀死老商王帝乙的凶手另有他人;后占卜得出殷寿将死于血亲之手,这便是“摓策定数”在电影中的表现。

传说上古时期伏羲创先天八卦,神农创连山八卦,轩辕黄帝创归藏八卦。在此基础之上,“西伯拘而演周易”,传说姬昌在被纣王关押时将之规范化,演绎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因此《封神》电影中姬昌善占卜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摓策定数”采用执持蓍草确定其数目以定吉凶,电影中姬昌手持的“草棍”就是蓍草,上古先民将蓍草视为神草,古人认为它长寿而又神灵,因此将蓍草作为理想的卜筮器具。蓍卜的起源与龟占的起源也基本上是同时的,《周易·系辞传上》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首先准备50根蓍草,占卜前想好自己想要求得的问题,取出1根放在前方,代表“太极”,保持不动,用剩下的49根进行占卜。第一次运算,将49根随意分为左右两组,象征阴阳、天地等两种对立的事物,从右组取出1根放于左手小指和无名指间,接着将右组数除以4,余数(1至4)放于左手无名指和中指间。左组数同样除以4,余数(1至4)放于左手中指指和食指间。自此完成第一次运算,左手所有蓍草应为5至9根。

第二次用剩下的蓍草进行,与第一次程序相同,左手所有蓍草应为4至8根。第三次同样用剩余的蓍草进行,左手所有蓍草同样应为4至8根。经过三次运算,剩下的4根一组,6组为老阴,7组为少阳,8组为少阴,9组为老阳。遇老阴,老阳,就需要变爻,原阴爻变阳爻,原阳爻就变阴爻。阳爻为“—”,阴爻则为“- -”。一个卦象共六爻,每一爻都要经过上述的一遍程序,经历三次运算,最后再根据相应的解卦说明进行解析。

《封神》电影中,姬昌第一次在女娲庙蓍草占做最后一爻的动作时左手分别为4、3、1,共8根,最后为少阳卦,旁边记录的为六爻“无妄卦”《周易·无妄卦》爻辞:“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即不耕而获,殷寿僭越为商王,会带来灾祸,预示天谴的到来。

姬昌第二次在龙德殿蓍草占做最后一爻的动作时左手为4、3、1,共8根,最后为少阳卦,旁边记录的为六爻“旅卦”《周易·旅卦》爻辞:“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不仅指后来殷寿烧宗庙,也暗指纣王为血亲所灭的结局。

不论是“灼龟观兆”的龟甲占、“摓策定数”的蓍草占,亦或是塔罗牌等其他占卜,都只是人们对于事物发展缺乏足够认知,因而借由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获取自然界征兆的一种方法。占卜通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由占者去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今人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古代的传统占卜文化,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龟卜筮占古若何,或象或数因其理

周易包氏学之论易与卜筮

河南安阳:2015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暨第26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隆重开幕

《尚书。洪范》“九畴”,讲的就是卜筮之道。卜用五,即:雨、霁、蒙、驿、克,五种征兆。筮用二,即:贞与悔,体卦与用卦或者本卦与变卦的称谓。五种征兆,由龟壳得来;二种卦象,由蓍草得来。龟卜是殷人的传统,筮占是周人的发明。卜筮是为了“决疑”。并且在卜筮的时候,“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史记。龟策列传》有很详细的描述。书中说,卜则用龟,筮则用蓍,是自古的习俗。如何寻找神龟与蓍草?“龟千岁乃游于莲叶之上,蓍百茎共一根”,并且龟蓍不分家,“上有稠蓍,下有神龟”。神龟与蓍草又十分难得。蓍草满百茎,极为难寻;八十茎,已经难得;六十茎,就可运用。神龟“千岁乃满尺二寸”,龟越大,越出名,越灵验。如此神龟,颐卦称之为“灵龟”,损卦称之为“十朋之龟”(即大宝龟)。既然难寻,“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普通人“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富至千王。”

对于殷商人而言,“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不过周人认为,龟以明象,蓍以求数,依旧是很有用的。《尚书。洪范》“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龟以求卜。卜字,一主其声,二主其形。“灼(zhuo)龟观兆”,其法:“以造灼钻,钻中已,又灼龟首,各三;又复灼所钻中,曰正身,灼首曰正足,各三”。大概有两个步骤:一是预凿,有“卜”之形;二是再凿,发出“卜”字之音。龟壳坚硬而圆滑,不易钻透,必须预先轻凿,固定身形,然后再凿方可。两个“各三”,加上中间一点,其实总共为七个点。七个点,中间一个,尾部与后两足处龟壳三个,与头部与前两足处龟壳三个。中间一点,可以正住龟壳不动;头部一点,可以令四肢缩回不动;这就是正身与正足。

龟卜之前,要有所祝词,将自己之所愿,借助灵物上告神灵,一般为“假之灵龟,五筮五灵,不如神龟之灵,知人死,知人生。某身良贞,某欲求某物”。灵与不灵,要符合自己的心意,“即得也,头见,足发,内外相应;即不得也,头仰,足紧,内外自垂”。念诵这样的祝词之后,“可得占”。

龟卜可以占知许多事物,如疾病、财物、婚娶、出行、盗失、官宦、渔猎、农业收成、天气状况等等。《龟策列传》并将之列出四十余种格局,应某格局,占某事,某事如何,各有吉凶休咎,内容相当丰富。

蓍字乃草老曰蓍,《史记》说蛮夷氐羗皆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卜同俗”。金石为坚硬之物,犹如龟壳;草木乃柔软之物,犹如蓍草。蓍草满百茎高一丈,八十茎高八尺,六十茎六尺,取材不易,逐渐为竹签所取代。黄帝“迎日推荚”,荚字乃所夹者草也,而筴(也念jia)则是夹之以竹也。古人在纸张发明之前,基本上是以兽毛作笔,以漆书写在竹简之上,将竹简用革或草绳编订在一起称之为“策”。策字乃竹之一束也。蓍占的说法,或许源自蛮夷(《史记》没有明载,但周人却是从蛮夷之地多次迁徙而来);但是《尚书。洪范》所谓的“卜筮人”,筮则为巫用竹而占也。巫,殷商时有巫咸,咸为无心之感,当为最古老的气功鴻术。巫同样精通沟通天人的手段,被帝王当作神人看待。《国语。楚语》说:“是故巫者,必有知、圣、明、聪、者为之。”

名龟蓍草不易得,而竹却可以漫山遍野皆是。而且竹有理(纹理通礼)有节(长短适宜),中空虚直,精神秀美,经冬不凋,用途广泛,与蓍草相比,更为地中之灵物也。商人重龟,以象为先。周人重蓍(或筮),以数为先。先有象后有数,是对自然事物的表面认识。先有数后有象,是对自然事物的根本认识。对末的认识,成为了唯物说;对本的认识,成为了唯心说。唯物说是小宇宙,唯心说是大宇宙。唯物说有所限制,唯心说无穷无尽。周人对“筮”的重视比对“龟”的重视更强;一方面“筮”更为方便实用,二在无形之中抓住了万事万物共同存在的道,那就是一切皆离不开“数”。

《史记》说卜筮应当“择贤”,然后以策演数。《龟策列传》是这样说的:“夫摓(feng)策定数,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是以则贤而用占焉。”《日者列传》则说:“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贤者可以作为卜者。贤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仁义。卜筮或者说筮占,必须“摓策定数”或者“分策定卦”。摓字乃与手相逢也。定数是为了定卦。定卦所用的工具为策,即一束竹简也。具体的方法,《周易。系辞传》是这样描述的: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die)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e)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成卦。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演数定卦可以分为三个大步骤:一是四营而成一变,二是三变成一爻,三是十八变成一卦。第一个大步骤又分为四个小步骤:一是分二象两,此为一营;二是挂一象三,此为二营;三是揲四象四时,此为三营;四是归奇象闰,此为四营。四营的具体方法:

一取五十根竹签,去掉一根不用、象征无极生太极;然后将四十九根竹签大致中分到左右两手中,此为太极生两仪;

二左手握左策,右手从左策中取出一根(左手象天,右手象地,左策减一象征天清地浊),挂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右手握右策,如此象征天地人三才;

三先将右手策放在一边,以右手四根一数左手之策,余数或为一,或为二,或为三,或为四,用力夹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再用左手四根一数右手之策,余数同于左手,用力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

四将挂一与左右手之余数加在一起,和数成为第一变。两手的余数有四种结果:左手余一,右手必为三;左手余二,右手必为二;左手余三,右手必余一;左手余四,右手也必为四。如此天地之余数与象征人的”一“数相加,所得之数不是“五”就是“九”,象征一岁多出来的天数。四十九减去“五”或者“九”,所得之数按照“四营”的步骤开始第二变。

以上“四营”的步骤,《周易尙氏学》认为,“挂一”从右策中来。接下来“二变”与“三变”,尙氏的说法有些让人怀疑。尙氏说:“四为奇(ji),八为偶”。(四数与八数,为左右手余数的和。)似乎“四”与“八”如同“一”与“二”一样。那么如何“归奇于扐”?扐字为用力抓紧的意思。第一变揲出的数为“五”或者“九”,揲字如同叠,是将树木摞在一起的意思。到了第二变,并非是将“五”或者“九”归于所余之策中,而是将象征人的“一”数归于余数之中。第一变的余数为四十四或者四十,象征新的天地之和数,再将象征人的一数加入其中,可以第二变。

第二变经过重新的“四营”,余策为四十,或者三十六,或者三十二。

第三变将上面余数加一,再次“四营”,余数为三十六,或者三十二,或者二十八,或者二十四。

将三变的结果除以四,得到九、八、七、个数中的一个。七与九为奇数,六与八为偶数。奇数属阳,偶数属阴。根据所谓的伏羲八卦方位,阳数主顺,阴数主逆;七当为少阳,九当为老阳,八当为少阴,六当为老阴,如此或许就是“乾元用九”“坤元用六”的理论依据。“九为老阳,六为老阴”,尙氏的观点与我的观点一致。称少者为不变爻,称老者为当变爻,某爻变,未变之卦与已变之卦称为某之某卦。未变之卦为贞卦,为事态的现状,为因;已变之卦为悔卦,为事态的结果,为果。这也是万物逃不离因果的由来。

第三个大步骤是将第一与第二个大步骤重复五次,即“五岁而再闰”。这样经过四营十八变形成六爻的卦,这就是《史记》所谓的“分策定卦”。卦定之后,就可以从卦象的变化中分析事物的吉凶与否;方法是“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这就需要发挥占卜者的素质了。

筮占的方法,“系辞传”已经说的比较明白。至于筮占的仪式,到了南宋才被朱熹录取进了他自己的《周易本义》,即“筮仪”。我们知道,卜筮是很神圣的事情,西周以来,不可能不存在具体的筮占仪式。筮占的仪式,《史记》说的比较笼统,为什么到了朱熹时候才被传播出来?我想跟历史的因素脱不开关系。“筮仪”有形式主义的嫌疑,故弄玄虚已经不合时宜,战国时不合时宜,汉时也不合适宜。自《周易》在士大夫之中开始传播,真正的卜筮高手不在朝堂之上而是存在民间之中。民间讲究实用,简单才能实用。

“筮仪”是沟通天人的仪式。如要沟通天人,就要从“天”与“人”两方面下手。天就是环境,需要清静。至于人,无论是沐浴斋戒,还是修心养性,都是为了自身体虚心静。静极方能心有感动,心有感动才能预测将来。“筮仪”与其说是筮占的仪式,不如说是刺激人体潜能的一种方法。至于竹签,则是从先天之中寻找后天征兆的媒介。与其形势繁琐,不如直接抓住本质所在。于是,干脆将六十四卦所示的吉凶表达在六十四跟竹签上,将之归于一个竹筒之内,在潜心默拜之后,直接得到想要的结果。这种新的预测方法,多见于寺庙之中或者江湖之上。人的拜佛,其实就是拜己。所谓的诚心,诚就是恭敬,恭敬人才会约束自己的身体与意识,如此心虚才会着物,即有所感也。

在唐朝,发明出了一种集娱乐与实用一体的新的预测方法,那就是三枚铜钱法预测。需要占卜的人,双手握住三枚铜钱,闭目默默祷告“谁谁谁,怎么怎么样,请神灵示以吉凶”之类的言语,然后摇晃铜钱再撒出,一次撒出形成一爻,经过六次撒出得到六爻。最先得到的一爻为初爻,最后得到的为上爻。铜钱撒下,出现四种情况:一是两面一背,二是两背一面,三是全面,四是全背。面即正,带字,为阴;背即反,不带字,为阳。两面一背为少阳,两背一面为少阴,全背为老阳,全面为老阴。少阳记作一长横,少阴记作两短横,老阳记作方口,老阴记作交叉。某爻变,看爻辞;爻不变,看卦辞。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按说铜钱的正面当为阳,背面当为阴,如此面多背少为少阳、面少背多为少阴。如此与上面结果相同。全背为老阳、全面为老阴,老阳老阴,当为老而变阳变阴,方才说的过去。人是比较奇怪的动物,身体正面为阳北面为阴,可是人的手足却是背面朝阳正面朝阴。人手与铜钱相握,可谓是后天舞动先天。

预测的方法,与时俱进。宋易的《梅花易数》几乎到了无物不可占的地步。至于按世应排六亲夹杂诸神的六爻预测法,则是“引而伸之”的新发明新创造,同样十分实用。欲学占卜,必学二邵;一邵乃宋之康节先生,二邵为当代之伟华先生也。

9000年前上古神巫法器套装出土!世间几人能识?

距今九千年前的贾湖遗址,不少墓葬中都出土了成套的法师装备:

出土叉形器的13座墓葬分布自I期2段至Ⅲ期7段,前后延续了约一千年。其中,I期2座墓葬出土叉形器2件、Ⅱ期10座墓葬出土叉形器11件、Ⅲ期1座墓葬出土叉形器2件。

在这13座墓葬中,除了2例是叉形器单独出土之外,其余11座墓葬均是叉形器与骨笛或龟甲呈组合出土,且看不出明显的区别,这三者地位应是相当的。这些墓葬出土的随葬品一般比较丰富。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当时古夷人毕摩做法事时固定的两件套:

一件应该是签筒,一件应该是箭筒。

如今彝族法师们做法事,也是要用到签筒和箭筒。

今日的签筒在彝语中叫“乌吐”,是毕摩常用法具之一,据传有镇魔降妖之功用:

一般为木质,中空,长短不一,按毕摩自身的体格择日制作,分公、母、子三种,尖部张口成梭锥形为阳性,张口呈半椭圆形为阴性,且张口大小与所持毕摩张口嘴形大小一致,若签筒张口过大,超过毕摩之口,会克主,不利于毕摩,若张口过小,则为法力不足。签筒由前后两节合成,前节谓之柏公,由名山深处柏树制成,后节谓之樱母,采自名山深处猎犬不及之处的樱木制成。签筒长度与所持毕摩前肘(包含五指)长度吻合,过长则把握不住,作法容易出错,或克主,对自身不利,过短则法力不足。签筒内装毕摩占卜用的神签,彝语谓之“洛乌”,有十八支或十一支两种。神签用竹削成,分阴阳两种,削成叉形为阴签,削成一侧尖形为阳签,用于占卜,签筒两端系以皮绳或铜链制就的背带,毕摩出行或举行仪式时斜跨于背上。

让我奇怪的是,今日彝族的箭筒居然和签筒长得一毛一样,也是和贾湖遗址出土的一毛一样的叉形器?

于是抱雪斋用脚趾头重新思考了一下,修正了以前的看法:

九千年前贾湖文化的那个骨叉形器应该是箭筒而不是签筒,龟壳才是摇卦用的签筒!

这样才合理嘛!

龟壳里面的那些石子明显就是摇卦用的,古夷族毕摩根据摇出来的石子颜色和奇偶数量来确定阴阳吉凶,转化为卦象进行观测。

现代的彝族只不过是把龟壳和石子都换成了更加简单的两片木头!

木头合起来就是原始的龟壳状,摔到地上分成两片就能显示卦象吉凶!(根据两片上下情况来决定,两片都朝上或者两片都朝下,或者一上一下。)

这种彝族占法被称为“雷夫孜”,与现代仍然在西南地区流行的各种数占法类似:

随便划上许多刻痕,再将木片分为三个相等部分,看每一部分刻痕共有多少,亦可得出三个数字。然后“毕摩”根据这三个数是奇是偶及其先后排列,判断“打冤家”(过去在彝族奴隶主操纵下一种氏族械斗)、出行、婚丧之吉凶。[10]

打木刻以卜问“打冤家”的解释方法[i]。兹摘录于下,以见一般:

偶偶偶——不分胜负(中平)。

奇奇奇——非胜即败,胜则大胜,败则大败(中平)。

偶奇奇——战斗不大顺利(下)。

奇偶偶——战必败损失大(下下)。

偶奇偶——战斗无大不利(中平)。

偶偶奇——战斗有胜的希望(上)。

奇奇偶——战斗与否,无甚关系(平)。

奇偶奇——战必胜,掳获必多(上上)。

九千年前贾湖人的龟应该也是用数占法而不是靠灼卜法,也就是说筮法早于卜法!

后来凌家滩的玉龟应该也是毕摩法器,只不过更加精致,龟壳里面放的不再是石子,而是玉版。

到了商代,还是有不少墓葬里出土了数占用的石子和龟壳,可见这也是古夷族的毕摩之物,是古夷族毕摩在古彝文基础上创造了甲骨文!

知识篇:周易到底是个啥?原来如此(一)

一、周易很重要?

朋友,你想推演三生三世吗?

朋友,你想信步四海八荒吗?

走过路过莫错过,今天开讲《周易》课。

提到中华传统典籍,大家耳熟能详、张口就来的无外乎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再专业一点的同学可能会提到《笠翁对韵》、《龙文鞭影》或者《菜根谭》。不过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被奉为经典的首推四书五经,这几本书是如此的经典以至于从封面里隐隐约约可以读出一些推荐词,比如“美好人生,从这里开始”“早一天开始,早一点成功”或者“十年寒窗必备宝典”等等。

要说五经里最神秘的也最能引起大家好奇的,非《易经》莫属。其他的几本经书都是语文课比如《诗经》,或者历史课比如《尚书》和《春秋》,或者文明礼仪课比如《礼经》,或者音乐课比如《乐经》(教材后来还给弄丢了,课程取消六经变成五经),唯有《易经》属于思想政治课,内容形而上,语言哲学化,包揽天地,通晓古今,被奉为六经之首。

而且周易不光是世界观,还是方,也就是说可以拿来指导实践和安排现实生活。在中国无论是讨论天文、历法、音乐、建筑、医学等等,都能从周易里找源头和指引。中国人的生活也离不开周易,无论是结婚生子、买房置业、考学求职、公司开张、孩子起名,无不需要个黄道吉日或者相生相克的解读,最好有懂周易的专家能够指点迷津,所以现在的各类国学班和总裁班,也多半都含有《周易》的课程。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不了解周易,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否极泰来”,什么叫“潜龙勿用”,什么叫“亢龙有悔”,怎么是“飞龙在天”,为啥叫“九五至尊”等等等等,一点不懂也很尴尬。

八卦占卜的神奇经久不衰,几千年过去,从大学者到小摊贩一直苦苦演练,也在无意之间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而且,周易还可以进行数学的解释,可以跟科学相联系,可以跟“二进制”相印证。“二进制”大家多少知道一点儿,没有它就没有今日的计算机世界,周易居然可以跟二进制扯上关系,这就更加厉害了。

总之,周易确实很牛掰,不服不行;周易确实很重要,不讲不行。

二、周易从哪里来。

周易,顾名思义,肯定和周朝有关系。有个经典说法大家估计也都会背诵,“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几句出自司马迁一个帖子,叫《报任安书》,他经历了冤假错案,身心俱残,投诉无门,一腔热血全铺在这份书信形式的帖子上,他通过总结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流芳百世的经典都是在人生失意的时候完成的!毫无疑问,自己目前已经具备了成功人士的……外部条件!毕竟自己现在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状态,所以他立志要写出一本树立江湖地位的秘籍——葵花……不对,应该是《史记》。

经过上千年的验证,大家形成基本共识,司马迁记载的东西可信度非常高。他提到了“周易”来源,想来自有道理,我们今天讲的周易也认为来源于周文王。

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都熟悉一个桥段,周文王被囚禁在商纣王的首都朝歌,大儿子姬昌被剁成肉酱包成包子,文王含泪吃下才得以释放,他就是在被囚禁的日子里推演周易。按照这个判断,既然他是推演,那周易早就存在,只是在文王时期发扬光大。

再早一些,还有说法。伏羲时期,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伏羲依照着演绎为八卦,大禹时期,洛河浮出神龟,背上驮着“洛书”,大禹根据此书治水,划分了九州,这就是“河出图,洛出书”的故事,记载在《易·系辞上》中,而河图洛书就是周易的雏形。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周易的威力很大,配合上八卦图,可以定九州安乾坤,不过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就是我们提到的周文王在监狱里干的事情了。

三、周易是干嘛用的。

一说起周易和八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算命。

也不怪大家,很多人对学科和学问的认识肤浅到自己都难以想象,比如一听到对方学中文,就让人家背两段;一听到对方学外语,就让人家来两句;一听对方学金融,就让人家推荐股票;一听对方学心理,就露出一个傻兮兮的微笑让对方猜猜自己在想什么……

对八卦占卜的误解也在于此。周易算命也不是简单的画个八卦图蹲在街边,指着路过的人故作神秘说“小伙子,看你骨骼惊奇相貌奇特,将来必是大富大贵之相……哎,不要走啊,我注意到你印堂隐隐发黑,近期可能会有血光之灾……哎呀,不要打人嘛……”

不过就是算命占卜,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算命占卜这个事儿,全世界都有,因为对于未知和陌生的世界,我们很容易缺乏安全感,于是就很希望得到高人指点,于是就希望未卜先知,于是就希望逢凶化吉,那就需要占卜。占卜在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手法,西方有占星术,东方用占卜法,当然还有占梦、占物、占风、占耳鸣,以及棋子、牙牌、铜钱、抽签、测字等等不一而足,各有千秋。

“占”意为观察,“卜”是烧烤龟壳的声音。占卜的方法就是找了乌龟壳或者兽类骨头,钻眼然后用火烧,钻过眼的龟甲和骨头就会有裂纹,就有了形状和走向,这时候就出现了需要解读的内容。

当然,也可以用蓍(shi)草,也就是找五十根草,一半长,一半短,随意拿掉一根,剩下49根,然后任意分成若干堆,这时候也出现了需要解读的内容。

为什么非拿出去一根,分组也是随手分,看似没有科学而言,其实蕴含了随机这一重要原则。

这时候问题来了,龟壳烧完了,裂纹和走向也有了,蓍草也分好了,有了解读内容,却没有解读答案,怎么办?

这就需要有解读专家,也就是巫师,但是巫师也不能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要有依据和标准,接下来就是周易大显身手的时刻了。

四、周易到底是个啥?

周易其实是两本书的统称,第一本书是《易经》(别写成《易筋经》,版权属于少林寺),另一本叫《易传》。

有人可能疑惑了,《易经》和《易传》听起来如此接近,怎么区分?“经”和“传”有什么不同?

简单类比,《易经》是教科书,《易传》是参考书;《易经》是古文经典,《易传》是白话解读。

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经典,各门各派都有经典和教导,也就基本都有经书,比如佛教有《金刚经》和《心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教有《圣经》,我们也有前面提到的四书五经,等等。

有了“经”就完事儿了么?不行,因为“经”是经典,语言太精练,内容太博大,天长日久就容易模糊,最后谁也看不懂,怎么办?

比如《易经》第一句,“乾。元亨利贞”, 啥意思?

再比如说《春秋经》开篇有一句“下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咋回事儿?傻眼了。

问题来了,看不懂啊!!!光有教科书还是不行啊!!!

这时候,就是“传”可以大显身手的舞台了。

所谓“传”就是解读和阐释,光有教科书还不行,还要参考书,因为教科书内容不一定看得懂,要解读和分析,《易经》有了,那就匹配了参考书,这就是《易传》;《春秋经》也要有参考书,这就是《春秋传》,左丘明写的参考书,就是《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

经和传两者并称,就是“经传”,所以有个成语叫“名不见经传”,就是小人物,籍籍无名。

比如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都很熟悉,这就是来自于《易传》,而不是《易经》,统称说来自周易,就没问题了。

所谓算命,算的是概率,也就是对事物发展规律掌握后的科学预测。这么看,文王从八卦推演六十四卦,如同把扔八次钱币变成扔六十四次,根本上不断加大测算样本,让概率测算更准确一些。追溯文王演绎八卦,可以想象到三千年前的数学天才,孤独地坐在商朝的一间囚室中,每日演算日渐消瘦,苦苦思索朝空中扔一枚钱币正面的几率是多少,眯着眼睛的前方似乎看到的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五、周易的功用

周易还是要了解一点,因为周易本身的另一功用更加重要,那就是“圣人之言,立命之学”,学周易以修身。

孔子爱读周易,曾经把自己那套翻烂了,当时的书简用牛皮绳串在一起,看的太多绳子都断了几次,留下“韦编三绝”的典故,足以看出孔子对周易的热爱,简直像看武侠小说一样不释手。

那周易究竟有什么魔力呢?我们今天又可以从周易中学到什么呢?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国学网邀请鲁洪生老师精讲《周易应该这样读》及《周易六十四卦》,卦卦精彩!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蓍草占卜,最正宗的易经算卦法,看完你也能学会

上古时代人们占卜主要用龟壳,依据烧裂之后痕迹判断凶吉。随着《周易》出现,蓍草占卜由于更加“神圣通灵”,淘汰了烧龟壳这种原始而混沌的占卜方法。之后因为孔夫子的大力推崇,在春秋时期登上了神坛,成为一种“时髦”,“高大上”的占卜方式。

蓍草,读shi,上部为草,中间一个老,下部为曰。意思是老者站在太阳下,以草作为工具进行占卜活动。这种草一般高不过3尺,相传能生长几千年,是草本植物中生长时间最长的一种。蓍草的茎又长又直又硬,所有古人相信用这种草占卜有着加持通灵的作用。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系辞传》

使用蓍草占卜,首先取50根蓍草,然后拿出一根不用,象征天地奥秘大衍之数。随后将余下的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开,分别握于左右手中。左手象征天,右手象征地。由右手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

放下右手中的蓍草,用右手数左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数,象征四季。最后余下四根或四根以下,夹在左手的无名指与中指之间,象征闰月。

然后再用左手数刚才由右手中放下的蓍草,也是每四根一数,最后余下的四根或四根以下,夹在中指与食指之间。夹在左手小指中的一根与左右手数余下的蓍草,合起来必定是九根,或者是五根。以上是第一变。

将第一次余下的九根或五根蓍草除去,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按照第一变的方法,同样随意分握于左右手。也依上法,由右手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然后分别数左右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数。再将左右手余下的蓍草加上小指间的一根,合起来必定是八根或四根。以上是第二变。

再将八根或四根蓍草除去,把余下的三十二或三十六根蓍草再依第一变的方法进行,最后余下蓍草的合计,必定是八或四。这是第三变。

经由以上三变,就得到了八卦位置在最下方,也就是开始的第一爻。第一变余下的是九或五,第二变和第三变都余下八或四,九与八是多数,五与四是少数。如果三变中有两次是多数,一次是少数,即九、四、八、九、八、四或者是五、八、八时,就称作“少阳”,也简称为“单”,就是阳爻,记录成——,即二多一少。

如果三变中有两次是少数,一次是多数,即五、四、八、五、八、四或者是九、四、四时,就称作“少阴”,也简称为“拆”,就是阴爻。即一多一少,记:- -。

如果三变都是少数,即五、四、四时,就称为“老阳”简称为“重”,是阳爻,但也可能变成阴爻,即三少,记:——。

如果三变都是多数,即九、八、八时,就称作“老阴”,简称为交”,是阴爻。但也有可能变成阳爻,记录成×。

“老阴”和“老阳”有可能变化,称作“变爻”;“少阴”和“少阳”不变化,称作“不变爻”。以数字表示,“老阴”是“六”,“老阳”是九,即“初六”、“初九”等类中的六或九。相对的,“少”是“八”,“少阳”是“七”。

在经三变得的第一爻之后,依同样的方法,再做五次计十五变,即可得到其他的五爻。但必须注意,在做爻符号的记录时,必须按“初”“二”“三”“四”、“上”的顺序,由上而下经过整个十八变后,所得到的余数是:九、八、四、五、八、八、九、四、八、九、四、四、九、八、八、五、八、四等六组数字,卦爻就记录成。

在卦爻中,第五爻×属老阴,是一个阴的变爻,在为阴爻时,得到的就是泰卦但在第五爻老阴×,变为阳爻一时,得到的就成了需卦,称为“泰之需”这时,泰卦是“本卦”,需卦就是“之卦”。问人的占断,就“本卦”的“变爻”,解说泰卦第五爻即“六五”的“爻辞”,就是求得的卜筮答案。

蓍草占卜的标准方法费时费力,占卜一次约花费15分钟,所以古人在标准流程的基础上做了些简化,大大提高了效率。

依然还是五十根蓍草,先除去一根。然后将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半,分别握于左右手,由右手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

用右手数左手的蓍草,每八根一数,数尽时不留,就取左手小指上的一根,记为乾卦。如有余数时,就将余下的蓍草数加上左手小指上的一根蓍草,合计为二时,记为兑卦;合计为三时,记为离卦;合计为四时,记为震卦;合计为五时,记为巽卦;合计为六时,记为坎卦;合计为七时,记为艮卦;合计为八时,记为坤卦。这样,只经过一变,就可以得到下卦。

再用四十九根蓍草,依照第一变同样的做法,就可得到上卦。

这种简易筮,不会出现“变爻”。为了得到变爻,再将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半,分握于左右手。由右手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用右手数左手的蓍草,六根一数,数尽时不留,就取左手小指上的一根蓍草,记为初爻。如有蓍草余下,就加上左手小指上的一根蓍草,合计为二时,就记为第二爻。

以此类推,三是第三爻,四是第四爻,五是第五爻,六是第六爻。这一变所得到的爻数,就是以上一、二变所得到占卦的“变爻”,最后就以“变爻”的“爻辞“解说作为占卜的结论。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国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