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生肖配对

辛亥年是哪一年(辛亥年是哪一年属什么生肖)

时间:2023-10-24 13:29:53 作者:落荒而逃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

今天,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纪念日

107 年前的今天,爆发了资产阶级的革命

这次革命

是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这次革命

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政治上、思想上

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影响

废除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主义观念。

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剪掉辫子

废除缠足

除旧布新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辛亥革命的实际政治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正是这些新的变化,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闸门。更为重要的是,早期中国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主义者转变为主义者。

经济发展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启蒙革命

武汉地区的军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义造成的革命形势是力量无法扭转的。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多月,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告“光复”和独立,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尽管以后还出现过几次短命的复辟丑剧,武昌起义终究导致了中国2000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抹煞的。

国际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的第一枪。

引领革命

中国人从来都以的后继者自励,从来都尊崇为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及一切革命者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在中国的领导下正在变为现实。

男女平权

中国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新式女子教育产生发展,辛亥前后在社会上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新知识女性。她们关心国事,振兴女学,创办报刊,组建女性团体,办实业,投身反清革命,争取男女平权,使女界呈现一派活跃气象。因此,妇女的觉醒成为当时中国最亮丽的风景。

纪念,需要我们回首,复原历史的本真,知道我们的今天是如何来之不易。107 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顾昔日的辛亥革命,我们应感谢有这么一场革命,将长期束缚与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的人们解放出来,彻底瓦解那些糟粕,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志丹网宣

进士 王衷亮

进士王衷亮

文/张传筠

王衷亮已然成为历史,已然为我们曾经贫薄的土地增添了人文的厚度。一如王店——庄河蓉花山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因为王衷亮对应在历史资料里的一鸣惊人,作为老乡,我依然遥遥为之喝彩。

王衷亮,字镜甫,又字心一,号寅涛,又号冠龙,生于清乾隆辛亥年(1791年)腊月廿八日,奉天岫岩城南岔沟白店人(今辽宁省庄河市蓉花山镇白店屯,实为现王店屯),学籍海城。由附生中式道光戊子科举人,己丑科进士,即用知县,历任浙江浦江、义乌、安徽宁国府太平等县,充浙江壬辰乡试同考官,年78岁(约在同治七年,即1878年)卒于家。

王衷亮是庄河地域第二位进士,学籍海城,岫岩和盖平志书也都有记载,在清中期的辽南地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对于王衷亮,各个志书都是寥寥数句概述其简历,不免让人觉得平面化、不完满。庄河清代文进士4人,王衷亮之外,另3人在庄河的民间知名度相对较高,并且来源于其人物的民间故事也广泛流传,反观王衷亮显得默默而边缘,也触发了我探究的兴趣。王衷亮所处的清中期,离当下不算遥远但也不近,历经数世,能讲述其身世经历的后人微乎其微,现在去写王衷亮,更像是海上考古那最后一次的打捞。

家世

据王衷亮后人王长友先生口述:王衷亮的祖父王坦由山东省青州府临淄县土桥村来,在蓉花山白店系买产落户。庄河地域清乾隆初年落户多属占产,买产落户比之较晚。王氏后人保存王坦的神主牌位记载:王坦生于乾隆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那么王坦青年或者中年,即乾隆中期左右到辽东落户,也与口传买产相符合。

王氏的原籍,山东临淄近年出版的《临淄地名史话》,对于“土桥村”这一地名当中,有一段关于王坦的记录:王坦,清代人,家境贫寒,为求生存,他一路乞讨下了关东,开荒种地,勤俭持家,并教育子孙刻苦读书。据传,其长子王衷亮道光己丑科(1829)进士及第,任浦江县知县。王坦之志被传为佳话。

虽说王坦的孙辈王衷亮,误记为长子,不过由此可看出王衷亮的身世和家族来历。庄河王氏口传的原籍,在山东的资料当中也得到了认证。并且,此书记录“土桥村”的人物只有三人,王坦的事迹必定是来自山东族人的口述,可见王衷亮家族虽迁居辽东二百多年,在原籍依然有着影响。

《道光戊子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中有王衷亮的履历,王衷亮父辈到其高祖俱无功名,其祖父王坦连温饱都成了问题,背井离乡流落庄河,也是迫不得已。可能在其原籍,历史上也没有族人考取王衷亮这种功名。王衷亮中进士之后,山东老家那边必定收到了消息,这种励志的传奇怎能不引起轰动,并且世代相传呢。

王氏定居白店,实际前期是给白氏种地当伙计,后来在此繁衍、发展渐成村落,民间自动将其从白店划分出来,称为王店,当然王氏之后也开了个店。各志书所记载王衷亮的地址是白店,区划上相对要正式,反之王店这一地名,官方的认可要晚一些。

王坦有两子,长子王士英,据传居庄河河东鲍马一带;次子王士杰,就是王衷亮的父亲。王衷亮这辈,胞兄弟五人,衷亮行一。

科考

王衷亮早年家境贫寒,上述资料便可得见。也许有人会说,贫寒如何读得起书?庄河人,也可以说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总要通过读书发出声音。往小了说,读书识字在乡里不受欺负;往大了说,读书可以扭转现实困境,实现理想和抱负,变境遇、振家声,诱惑不可谓不大,按当下的说法有点“逆袭”的意思。旧时家族,大多聚族而居,累世不分家,按照经济条件来选择子弟的读书。困难家庭也总要挑选个好的子弟去培养,寒门士子比比皆是。与王衷亮类似,同时期盖平进士姚熊飞,家世情况比之好不哪去。王家培育后人,由上文可见王衷亮的祖父王坦是关键,稍有能力便促其后人读书,所谓的“王坦之志”必有其来由。

对于王衷亮读书,其履历上,记载的业师有11人:

刘凤来老夫子名仪,盖平县庠生;

林老夫子名大文,山东文登县庠生;

林老夫子名承祖,山东栖霞县岁贡生;

周老夫子名庆会,山东宁海州廪生;

王老夫子名若筠,山东宁海州庠生;

王老夫子名玉汝,山东福山县人乾隆甲子科举人(实应为嘉庆甲子科);

王老夫子名玉麟,山东福山县人庠生;

林老夫子名广彭,山东蓬莱县增生;

刘益府老夫子名承谦,号溪南,直隶顺德府任县人,嘉庆癸酉科举人,丁丑科进士,钦点内阁中书,现任奉天府学教授;

沈筠垞老夫子名学诗,浙江平湖县人,现官奉天海城县知县,前四川成都县知县,署永厅分府;

丁卯桥老夫子名泰,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嘉庆丁卯科举人,丁丑科进士,现任内阁中书。

上述业师可看出,林广彭之前属于胶东来的塾师,其中王玉汝是嘉庆甲子科举人,桂云花进士刘珩也曾受业于他,由此说来,庄河前两位进士还有过同门的交集;刘承谦之后是奉天学官、学籍属地官员之类,属于恩师可能也有业师成分。

履历的上栏,直系血亲之后,业师之前,有“恩父”:兴西林公名宪章,盖平县岁贡生。这位名叫林宪章的岁贡生是何来历?林宪章家居现在的蓉花山林屯,旧称大成店,与王衷亮居住的白店距离大约8公里。林宪章是庄河地域较早的岁贡生,其子林聿新,咸丰元年奉天府学恩贡生,其侄林述古亦是庠生;孙辈永伟、永寿,亦记为:林荣维、林荣绶,初为庠生,后为贡生。林氏家族跟庄河另一科举家族九如李氏多有联姻和联系,我曾在《岁次丁酉说拔贡》一文中说道:这是个被庄河人忽略的科举家族。林宪章这辈就受到了很好的培养,取得了岁贡。到下一辈,也一定对科场扬名寄予希望,从子辈到孙辈,虽是功名不大,我相信培养所付出的努力是一样的。再回头看王衷亮的履历,之前的塾师都是秀才以上,大多来自胶东,且本地并不常见的林姓比例大,这更像是林宪章的家塾招聘的教学先生。王衷亮家境寒微何以一再请得起这些老师?所谓恩父,似乎是林宪章将其培养,和林家子弟一起读书,林家没取得大的功名,倒是让王衷亮一飞冲天。

以上只是推测,无论如何,林宪章都是王衷亮的恩父,可以肯定有恩于王衷亮,给王衷亮的文化打下了基础,或者给了王衷亮其他方面不小的帮助。王衷亮究竟何时登上科场,《筠垞沈公传》中记载:甲申冬,除奉天海城县。县濒海地僻,民不兴学。公至,立义学,给膏火,日有程,月有课。邑人王衷亮应童子试,拔置第一。悯其单寒,招至署中饮食,教诲成进士以去。

沈学诗,字涵之,号筠垞,廪贡生,浙江平湖人,就是王衷亮履历中记载的业师之一:海城县知县。上述文章可知,沈学诗在道光甲申冬上任海城后,似乎对海城县学有不小的提振。悯恤王衷亮这种贫困士子,王衷亮应童子试,将其拔置第一。按此,王衷亮考取庠生当是道光四年甲申年其34岁之后。道光五年,同邑多隆阿考取拔贡,比王衷亮小3岁,其20岁不到就已是秀才;陈丽峰亦在此年中式举人,比王衷亮小4岁,王衷亮才刚入邑庠,起步就比人晚不少。给沈学诗立传,对王衷亮的记录也不一定准确。不过客观的看,王衷亮中式举人之前就是附生——庠生的最低级别,原因两点:一是入庠时间短;二是确实成绩不突出。

学籍方面,王衷亮在举人之前学籍海城毋庸置疑,不过《盖平县志》将其囊括其中不知是何原因。恩父林宪章学籍盖平,如需廪保的话自然而然,也可能早先在盖平就过籍,所以盖平有此记载,没有看到相应资料,其中原由说不清楚。

按照上述《筠垞沈公传》的记载,王衷亮考上进士,跟沈学诗的功劳分不开。履历里业师栏最后记载的3个人物,都应起了关键作用,比如进士刘承谦和丁泰,都是东北之外科举发达地区的人物,并且有着考中进士的经历,对于王衷亮的成功不得不说是启发和推助。

王氏家族后人口传:王衷亮先在盛京没考上,后来住店,店东家是退休官员,要他考卷来看,觉得文章不凡是个人才,出钱供其继续赶考。

口传必有失真,不管怎样,王衷亮在道光八年戊子科顺天乡试中式第一百九十名举人,此年虚岁38。又在次年,道光九年己丑科连捷,会试第一百四十一名,殿试三甲第六十四名,虚岁39成进士。《奉天通志》记载,道光己丑科奉天籍进士3人:满洲正蓝旗人奎绶、岫岩王衷亮、辽阳韩天垣。奎绶先世辽东(《辽海志略》作:世居岫岩),居于京城不知几代了。道光己丑科奉天籍进士,实则仅为王衷亮和韩天垣二人。

王衷亮出身贫寒一路攻读,早年困顿,中年之后短短几年便鹿鸣释褐,此段经历总叫人为之振奋。前面提到多隆阿,年少扬名,才气不可一世。之后庄河又有进士萧宪章,28岁考取优贡,40岁中举,44岁中进士,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老来遂志。多隆阿与萧宪章的共同点是家境优裕,允许你去逐渐进取,也可以如多隆阿那样三十刚出头便无意于科场,退而研究学问、著书立说,显得游刃有余。反观王衷亮,没有多隆阿的才气,资斧亦不充足,接近四十的年龄,戊子科的乡试总让人觉得没有退路可言。王衷亮仿佛是中年之后突然开了窍,也许与新任的海城知县沈学诗有关,总之,王衷亮瞬间摸清了科举的门道儿。

出仕

王衷亮,三甲第六十名进士,分发浙江,即用知县,补浦江县。浙江浦江县,地处江南,算得上富饶之地。过去新授知县地处偏远的,临上任前都要在家里大哭一场,仿佛生离死别。南方一些瘴蛮之地,水土不服,气候不适,总有九死一生之感。庄河境内,清代第一个进士刘珩,先是分发云南,后又甘肃;上面提到的萧宪章,分发广西,上述二人都死在任上。王衷亮最后的业师,沈学诗和丁泰都是浙江平湖人,也都来自当地望族,王衷亮分发浙江真是有运气。

浦江旧志记载,王衷亮道光十二年任浦江知县。道光九年成进士,道光十年正月,王衷亮祖母去世,王衷亮十二年才上任,可能与丁祖母忧有关。同年秋,王衷亮充浙江壬辰科乡试同考官,也是对其科甲出身的认可。一切似乎顺遂。又有资料显示,道光十二年冬,浦江下了罕见大雪,受了灾。

道光十三年,对于王衷亮就更不利了。十一月二十日的内阁档案中,浙江巡抚富呢扬阿奏了一本题为:特参浦江县知县王衷亮,尸属贿和人命率准免验,请旨解任审办事。

道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吏部移会稽查房,奉旨这所参违例率准免验之浙江浦江知县王衷亮,着即解任,交该抚提同案内人证、卷宗,彻底审究,务得确情,按律定拟具奏。

又有道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刑部移会稽查房,注销浙江巡抚富呢扬阿奏请,将违例率准拦验县民陈家茂夫妇被殴身死之浦江县知县王衷亮,先行解任审办一折,奉旨一道,王衷亮着解任审办。

上述资料看来,王衷亮摊上了大事。王衷亮面对人命案违例处理,解任了官职不说,还要追究责任。为官上任刚刚一年就出了这事儿,确实让人惋惜。王衷亮究竟是否受贿偏袒,不得而知。做为庄河老乡,如果让我为王衷亮找理由的话,就是为官没有经验,或者是没有好的幕僚。事儿办得欠火候,犯了低级错误,让人抓了把柄告到了省里,也不得而知。

无论受贿与否,按照档案记载,王衷亮将被解任审办。“解任审办”只是当时的司法程序,也不能拿当今的思维去衡量。

道光十四年六月十三日,浙江巡抚富呢扬阿又有:奏为遵旨审明浦江县民人陈会见等,殴毙陈家茂等命案依例定拟事。

此案到此似乎就算了结,人命案有了最终判决。而王衷亮被参,着解任审办,最终是何结果目前尚无资料。道光十四年冬浦江才来了新知县,“着解任审办”之后这一年的时间,似乎还是王衷亮在任浦江方面另有一记载:道光十六年丙申,知县王衷亮置书院田十亩余。未知准确与否。

对于王衷亮的仕途,庄河旧志记载为:任浙江省金华府浦江县知县,嗣任安徽省宁国府太平县知县,前任浦江县时兼理乌衣县(按:志书有误,实为义乌县)治,阖属公立德政碑,题曰:“王一堂”三字,衷亮之政迹可见一斑。

《奉天通志》的记录相似,不过对于“王一堂”又有延伸的解释:任浙江浦江县知县,嗣任安徽宁国府太平县,在浦江时兼理义乌县事,阖属公立德政碑,题曰“王一堂”三字,谓诉讼案一堂讯结,俾免牵累也。

由上得知“王一堂”这一名号的来历,这一称号在乡里之间也流传至今。庄河民间,几乎每个家族都有打官司的往事口传下来,旧时官吏,中饱私囊,原告被告通吃,谁给银子多就向着谁。案件表面判毕,并没真正的解决问题,往往经年累月,诉讼两方拖垮为止。由此看来王衷亮还不错,速判速决,不拖泥带水,有此道德觉悟,老百姓怎能不称赞。不过对于义乌县,阖署公立德政碑这事,先别急,下文又有资料证实王衷亮任职义乌的情况。

王衷亮兼理义乌县,按志书所写似乎是一人管着两个县,何时到任义乌,任职多长时间,义乌没有记载,可能跟之后太平天国的占领,县署档案破坏所致。

《岫岩志略》的编修人李翰颖,清中期岫岩名士,著有文集《蕊峰樵者集》,其中收有一篇文章《代王镜甫禀覆浙省追咨》。大意是,王衷亮致仕回籍后,在咸丰元年到六年接连收到浙江省的追咨,义乌县官王衷亮的前任和后任之间,有四百二十一两九钱二分六厘二毫七的摊捐款亏空对不上,必定找王衷亮来追咨。而王衷亮这边也解释的明白:兼理义乌六日,仓库一切并未经手。前几次浙江追咨,因王衷亮游学在外,家人王升的禀覆没有效果。王衷亮没办法,只有找李翰颖先生代为禀覆。

此文后面有注跋:谨按王镜甫先生讳衷亮,以道光己丑进士即用知县,始任浙江浦江县,继署义乌县事,甫六日奔丧回籍,而藩宪追咨摊捐,自咸丰元年暨六年岁岁追咨,渐次逼紧。王公屡禀不允,情实被屈,求先生(李翰颖)代为禀书,先生乃备索每岁追咨文与每岁禀覆文,阅之书此。禀覆自是而追咨息矣,一文之济人如此。

如此看来,王衷亮这个事情的了却,还需感谢李翰颖先生,也说明两人关系不错。王衷亮这个事件也透露出诸多信息,首先王衷亮兼任义乌县时间短,只有6天,在义乌也没干什么事,所谓在义乌县立德政碑,就有点无稽之谈了;另外,王衷亮是奔丧回籍,奔谁的丧,什么时间。

王氏后人保留的王衷亮父母的神主牌位来看,其父王士杰于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去世;其生母赵氏于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去世;又有前母汪氏,应是其父原配,生卒年未知,推测订婚之后或者刚刚结婚便去世,没留下后人。由此看来王衷亮是因父亲去世回籍奔丧,任职时间应该是在道光二十三年年初这短短6天。按制丁忧3年,实则27个月,王衷亮在道光二十五年中就应起复任职。

安徽志书记载:道光二十七年正月选任安徽太平县。从上文王衷亮生母的神主牌位来看,也就是说王衷亮刚上任太平县不久,就得到了其生母去世的消息。其生母赵氏于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去世,下一任太平县知县是道光三十年接任,按此来看,王衷亮似乎是没回来丁忧。关于王衷亮致仕回籍,其后人的口传是:王衷亮最后回来丁忧,就再也没回去。

道光三十年,这一年道光帝驾崩,也是王衷亮仕途的终点,此年60岁了,在那个年代就是老头儿,按照现在也该退休,还有什么折腾的。回首二十来年的为官生涯还不够艰苦吗,先是刚当官就涉案被参,走上新的起点,又遇上父母相继过世回家丁忧。王衷亮堂堂进士出身,没有官运,可惜了。

王衷亮的祖父和父亲的神主牌位记录为:皇清貤(敕)赠奉直大夫。说明王衷亮是从五品衔。不过李翰颖的《岫岩志略》“封典”目下,对于王氏的封赠只字未提,不知何故。

致仕回籍

按照李翰颖的文章,可以肯定的是咸丰元年王衷亮已经回籍,现在来看,当时太平军一路北上,江南一带宦途凶险,不干也对。李翰颖的文章里提到,王衷亮咸丰元年到六年之间常在外游学。不可否认王衷亮在辽南也是个大人物,在哪都是座上宾,早年的士子交往也多,所谓的同学之谊、同砚之谊、同年之谊。庄河旧志记载了举人李辉德致仕之后,设教于圈龙山;举人李垲也弃官回籍设教;举人刘钊申上任之前,当了一段时间盖平辰州书院山长,盛京地区类似人物致仕任教的不在少数,发挥余热,自然而然。而目前尚无王衷亮任教的说法,也没有看到硃卷当中谁曾师从于他。抛开浙省追咨这码事,王衷亮还是过着自在散淡的生活。

王衷亮在南方当官,带回了两个丫鬟,名叫鹦姑娘、鸰姑娘,这似乎是当时官员的标配。进士萧宪章死在广西任上,回柩原籍也带回了蛮女丫鬟。鹦姑娘、鸰姑娘一生未嫁,去世后就埋在王衷亮坟侧,并且王家过年供奉宗谱时,也要在挂谱上供奉二位姑娘的灵位,形成了家族的习惯。

王衷亮的官服、瓷枕之类头些年尚能见到,现已无存。王衷亮在南方还带回了玉石炕桌和供奉的挂谱,玉石炕桌不知存否,挂谱已经因年久失当,损毁严重,前些年给升(烧)了。这张挂谱绫子做的,做工精良不说,名位的填写也不同于本地。所幸有后人拍过照片,后来依此复制了一张。王衷亮留下的物件里,唯有“进士第”匾,保存尚好,道光癸巳年王衷亮自题,目前唯一得见的王衷亮的字迹。

王衷亮回籍前后,在现在的仙人洞三道沟里盖了宅院,这应该是父母去世分家之后,从王店搬了出去。别的地方不知道,庄河这边科举人物不少都有别处盖房居住的习惯。比如后五间房举人李垲后来居住于北关屯,转湘湖武进士姜烈扬后居汤家沟,跟分家有关系,财产不均衡的原因。王衷亮的宅院早已翻建,原先普通的院落,并不太突出,坐落于山沟里,真可以说是隐居了。

后人口传,说是王衷亮居住的三道沟东面一沟里,发现一具尸体,是一起无头案,岫岩衙门过来验尸办案(现在的老人儿依旧称其地名为“验尸沟”,正因此案得名)。王衷亮对家人说,如果县里主官过来办案不一定来咱家,我俩官职差不太多,副职办案必定会来拜会。果然如其所说,副职过来,办完案就来拜会王衷亮。王衷亮可能是当时在籍居住唯一的进士,享受着很高的声望和尊崇。

后世

王衷亮兄弟五人,衷亮居长,衷甲行二,衷诚行三,衷清行四,衷元行五。老三王衷诚的孙辈有王自潜,字子万,行七,前清庠生,奉天政法学校毕业,家资颇厚,期间庄河乡间所说的“四大万”之一(四个字号都是“子万”的富绅:城山姜子万、横道河籍子万、蓉花山王子万,另一个好像叫李子万,未知何地)。老五王衷元,又名衷新,举人刘滋楷家谱书记载的,刘滋楷堂兄刘滋朴之妻:王氏,行二,岔沟王老五名忠(衷)新之女,进士王忠(衷)亮胞侄女。

据王氏后人口述:王衷亮外地出任,兄弟中只带着王衷元去的,帮着打理些杂务,所以后世这两支走动较近。对于王衷亮出任,附近四道沟于家屯于氏族人也有口述:王衷亮出任还带了小舅子。旧时官员出任,带家人、家丁很正常。于氏口述,其小舅子贪用公款不少,给王衷亮也带来了麻烦,幸好师爷足智多谋将事摆平。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过行文至此,总会联想到前面,浙省追咨的那四百多两银子。

于氏族人为何对此了解?王衷亮有三个女儿,长女未知婚配;次女就嫁给这于家屯的于其耀(于其耀又是武进士姜烈扬的舅舅)。因为王衷亮家某次丧事,于其耀当时虽年轻,但能主持局面,王衷亮对这个小伙子很认可,许配其次女。而王衷亮的小女儿就嫁给了上面所述的师爷,于氏的说法就是师爷帮其解决了小舅子亏空的事儿。

王衷亮有两子,长子咸熙,次子咸正,王衷亮履历上记载,俱业儒。业儒了一辈子也没取得功名,素质上跟其父亲还是有差距。庄河地域科举人物往往偶然出现,这一辈涌现出人物,下一辈却没把握优势更上一层。没前进不说,反倒倒退。不过,那些官员子弟虽是没能在科考上踏上仕途,但不少也都通过其他途径取得了官职,并且实缺。比如说庄河最耳熟能详的,举人李辉德,六个儿子:长子升言,早逝;次子清标,由江苏漕标营千总,到花翎四品衔,浙江台州卫守备;三子秉衡,由监生加捐江苏试用知县,官至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巡阅长江水师大臣;四子秉中,提举衔,两淮候补盐运判;五子秉彝,五品衔,山西候补知县;六子秉和,乡试挑取誊录,同知衔,直隶州用,直隶候补知县,署束鹿县。李清标、李秉衡,记载在《岫岩志略》“应例”中,就是援例捐取的意思,几个儿子都不是科举出身。另外,进士刘珩的长子刘钊申是举人出身,通过捐了国子监丞,做到了吉林伊通州知州。李枫林次子李树南,监生,方略馆议叙通判,历任热河诸县。上文提到的,与王衷亮同期的盖平进士姚熊飞,两个儿子也并非科甲出身:长子姚文洸,官甘肃隆德县知县;次子姚正镛,知府衔,擅书画,与大书法家吴让之交往甚密,俨然南方名士。

看到上面这些,也许会问,王衷亮究竟给儿子安排了没有。关于王衷亮的儿子的官职,资料里没有记载。不过,王衷亮后人有口传,王衷亮的长子王咸熙,字继忱(口音),也到南方出任(后人说是接班),正赶上太平天国时期南方不太平靖,王咸熙走到了山东,看到当时的局势只好作罢,弃官返乡。按照这个说法,王衷亮似乎给长子王咸熙捐了个官,上任时间应该在咸丰年间。

王衷亮的曾孙辈有王仁芳,后人口述其积学不售,考庠生屡试不中,一气之下将家中藏书焚毁。这些藏书有王衷亮留下的书籍,据说谱书、手稿之类可能也在其中,十分可惜。也许王衷亮是家族的高峰,给了后人动力之外也有压力,王仁芳活在其曾祖的影子下不堪其苦。科举成就了王衷亮,而这条路不是谁都适合,反之便成了耽误,烧了也罢。

科举虽说仅仅成就了王衷亮,不过对于整个家族来说,也形成了文化的自觉。王衷亮之后的前几代多读书习儒,延续至今,后人整体读书不错,从教的较多,怎能不说是王衷亮文化的基因在隐隐起着作用呢?

对于王衷亮这个人物,只能从这些显见资料入手,以点窥面,难免不客观、不具体。不过王衷亮的性格,从资料中多少也会反映出来。比如说在诗文方面,王衷亮似乎不太擅长,何以见得?《岫岩志略》成书于咸丰七年前后,编修者李翰颖与王衷亮是老交情。假如王衷亮诗文显著的话,为何没载录于志书之中呢?志书当中,岫岩地域擅诗之人,无论拔贡多隆阿、秀才许际阁,还是布衣许文运、赵裕,俱有诗文登载。由此看来,王衷亮不是那么“文艺”,与后人口传“其八股文章做得好”的说法,所映照出来的是,王衷亮只是对于帖括的擅长。与后来者,奉天籍大学士文祥,似乎有相似之处。

另外,王衷亮在盛京地区士子之间,尚无资料、亦无诗文显示其交往。咸丰初年的外出游学,也许只是托词。进士匾都是自己题写,联系到上文的“不文艺”,总觉得其为人严谨、不活跃。

走访王衷亮,对其为官,口碑与志书一致,都认定是个好官。好官却磕磕绊绊没有官运,只能怨我们这片土地,仕宦的土层太薄,偶一勃兴,也显得无所适从。不过也不绝对,同乡李辉德似乎就八面玲珑,后人也安排得滴水不漏。只能说是性格和运气使然吧。

作者简介

张传筠:1981年生于庄河,工作于庄河市保安服务公司。业余喜爱收集整理文史资料,爱好书法,有诗歌散见于报刊,系大连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庄河之窗》杂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南地北庄河人”(ID:TNDB-zhuanghere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