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天甲(天甲甲是什么虫子图片)

时间:2023-10-03 08:26:42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挂甲峪的三有三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挂甲峪风光。 资料图片

走进挂甲峪,只见三面青山环绕着一块盆地,依山而建的新村,一栋栋村民别墅错落有致,一户一景,匠心独具。此时,正是大桃成熟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清香。

挂甲峪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古到今,充满了传奇。当地有个传说,北宋时名将杨延昭,也即杨六郎,追击辽兵至此小憩,挂甲于树上,这里从此得名挂甲峪。

改革开放后,北京平谷挂甲峪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度假地。然而,昔日的挂甲峪是一个穷得出名的荒山沟,用百姓的话来说,穷得只有光秃秃的大山。“荒山秃岭无绿色,吃水人背或驴驮。崎岖山路黄沙土,好鸟不栖雁不落”。位于深山一隅的挂甲峪,山穷水缺,交通不便,村里生活十分穷苦。

在挂甲峪村史馆,从一幅幅当年的老照片里,我们看到:1987年,张朝起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全村人治山、治水、治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89年,修起了全市山区第一条直达城里的村级柏油路,从此,挂甲峪与平谷区、北京市的路途不再艰辛遥远。山里和山外的世界连通了,挂甲峪开始显现出生机与活力。

站在长寿山顶,望着郁郁葱葱的山林,张朝起说:“在科学规划,综合论证的基础上,1997年,挂甲峪进行了山、水、林、田、路立体综合开发,修建了长达40公里的环山路,修水库、修灌渠,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种果树、建观光园林……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搞土地流转,实行集体经营,探索多种形式搞活集体经济。”

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挂甲峪的面貌,荒山秃岭变成了林果飘香、四季苍翠的青山,荒山沟里有了波光粼粼的水潭和水库……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随之兴起,旋转式大酒店、生态小木屋,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三面环山的挂甲峪,外环峰峦叠嶂山体连绵不断,内伏丘壑蜿蜒起伏,山间种满桃、杏、樱桃等果品。

白日可见鸟唱山林,夜晚可听虫鸣四野。天气晴好时,登高远眺,可以望见京东大溶洞、金海湖、密云水库、四座楼长城乃至天津盘山。如果是桃花盛放时节,整座山村被桃花林包围,粉红娇艳的桃花和略泛白的山杏花渐次布满山野,将山村衬托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型桃花盆景,2005年,张朝起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挂甲峪被评为“中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

张朝起带领挂甲峪脱贫致富已十多年了,但他却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村庄对市场资源配置是有限的,如今,乡村旅游和民宿已成为京郊致富重要手段,但作为北京天甲旅游开发集团董事长的张朝起却看得更远,他说:旅游、林果、工业三大支柱虽然奠定挂甲峪的产业基础,可以致富,但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与所有走在乡村旅游前列的村子一样,挂甲峪遇到了发展瓶颈,有了规模,却无法上档次;有了资源,却不能有效开发利用;有了名气,却缺乏具有市场经验的人才。”

张朝起道出了挂甲峪的三有三缺。凭着艰苦奋斗的干劲,挂甲峪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缺水找水,挂甲峪打出了优质温泉,经检测,温泉水是13.5亿年前的火山地热,井底温度为70℃,出水口温度为52℃,水中含有硒、铁、锰、偏硅酸等多种有益矿物质;更神奇的是,经科学探测,这里土壤的硒含量均值高于国家标准值16.4个百分点,部分地区高于国家标准值1.9倍,挂甲峪成为京郊首个通过专家评审的“富硒村”。

望着山下,犹如宝葫芦型的挂甲峪,张朝起说:“这块没有污染的山川,就是未来的巨大财富。如何用好这片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

专家讲解“天”字5种演化过程,第1种看完后,我相信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人们通常用开天辟地形容某件事,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但你们知道天字的演变吗?小编带大家了解“天”字由甲骨文到简化字的演变,咱们往下看!

甲骨文:天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突出了头部的方框。

金文:金文的天和甲骨文的天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是人的头部由一个方框变成了一横。

小篆:小篆的天由金文的天演变而来,进一步符号化。

隶书和楷书:隶书和楷书的天字在小篆的基础上,将两只下垂的手臂变成平直。

而现在的天字基本由此形成。

今天关于天字的讲解就到这儿,对于天字的演化你们看懂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

蜱虫白蚁黑蚁红蚁谁干的坏事?穿山甲女孩救护中被虫咬奇痒难忍|广东穿山甲救护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最近4-5天,广州的雨变少了,天气立马热了起来。整天蹲点在穿山甲救护点的穿山甲女孩sophia突然发现身上奇痒无比,胳膊上、腿上出现成片的红点……另外一位志愿者女生身上也是如此。

是被什么虫给咬了呢?她们自己也一时分辨不清。为了从死神手里抢救下来尽可能多的穿山甲性命,sophia自4月上中旬来到广州后,近一个多月就没有离开过。白天要进入临时寄养的笼舍测量笼舍内温度湿度,给穿山甲换水、添食、清洗水盆食盆,还要检测它们的身体状况,给它们寻找适口的食物,夜晚由于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更要观察它们的行为表现,实时判断它们的健康状况。“白天即使偶尔有一点时间,也不敢走远,就呆在穿山甲笼舍外边”,sophia说。

为照顾好这几只幸存的穿山甲,sophia和她组织的志愿者团队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成为了这几只穿山甲的全职特护。这中间的艰辛,只要想象一下同时照顾几个生病的孩子,而且还是在食物紧张、病情不稳的状况下,这样去抢救最后的三只穿山甲,其旷日持久的付出是怎样一种考验。正常状况下,sophia和志愿者们每天呆在穿山甲笼舍、与它们一起生活的时间,应该不少于5-6个小时,这样被虫子叮咬的风险大大增加。

“看到‘打呼’(snore)去世时,心里特别难受”,4月19日上午,经过多轮沟通协调,当绿会穿山甲工作组负责人sophia真正接手并参与到广东该批次穿山甲紧急救护行动后不到一周时间,她亲眼看到了前几天晚上还有活动的“打呼”(snore)死去了。这也是绿会在介入与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联合救助时仅存的5只穿山甲中身体最弱的那一只。此后,身体状况不好的“小毛”(little kid)和比较小只的“没动”(no move)也被紧急送往广州立德宠物医院抢救。

4月23日下午4:52分,体重2500克的雌性穿山甲“小毛”(little kid)离世。科研人员在做尸检时,发现她居然还是一位怀孕不久的母亲,真是令人悲伤。Sophia记得,就在一天前的傍晚6-7点时,她进入笼舍,观察到“小毛”(little kid)很乖、很温顺,“挨着我的腿,站起来,像要跟我说话一样”,那天“小毛”(little kid)也吃了一些东西。

在“打呼”(snore)和“小毛”(little kid)离开后,这批穿山甲中的最后的三只,分别是雄性“昨夜”(last night)和另两只雌性“嗜睡”(always sleep)、“没动”(no move)。其中,“没动”(no move)经科研人员鉴定才2岁多,比较活泼,也最受折腾,胃里经科研人员检查时发现有 泥沙,曾经在广州立德宠物医院连续三天人工喂饲,总算转险为安。这所有惊险万状、与死神竞跑的经历,sophia都一直守护在最前线。因此,对这幸存者中的幸存者,sophia和她的志愿者团队自是小心翼翼、24小时守护。

为给这批穿山甲找到合适的食物,绿会穿山甲工作组也是费尽心思,从网络、从野外去为它们寻找最佳的食物配方。在由原广东昆虫所科研人员提供的基础食物上,再从广东茂名、清远、云南、贵州等地想方设法让人陆续寄来黑蚁、白蚁、黄家蚁等活体食物,供sophia和她的志愿者团队调制、观察穿山甲食用及康复状况。4月27日,sophia发现一只穿山甲身上有了蜱虫,赶紧人工将其一只一只从穿山甲身上拔去。五一期间,由于室内温度过低,“昨夜”(last night)、“嗜睡”(always sleep)、“没动”(no move)相继开始流鼻涕,其后“没动”(no move)和“嗜睡”(always sleep)的眼睛明显变成蓝色,有可能感染了眼疾,“嗜睡”(always sleep)靠近尾部“屁屁”处的鳞片下出现化脓……

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种状况,sophia都要及时进行处理。由于了解穿山甲生性害羞、胆小,对外界的应激反应较为强烈,为了最小程度干扰它们,sophia每次在为穿山甲清洗患处、上药时,特意没有像以往科研人员通常会按住穿山甲上药的方式,而是通过密切观察,看到甲甲们在玩耍、或者正好伤患部位很易于外人接触时,便立马进去为它们清洗消毒并上药。

一次在收到从广东清远寄过来的一种个体较小的蚂蚁后,sophia按制作食物配方的程序,先将其放入冰箱冷冻,过数小时再拿出来制作穿山甲饲料。没想到那一次冷冻时间不够,有少量未死的蚂蚁当场就咬了她,第二天也有被咬过的经历。“此后就摸索出了经验,记录下正确的冷冻时间,后边就再也没有被蚂蚁咬了”,但是这身上突然出现的大片令人难忍的奇痒,是红火蚁黑蚁黄蚁白蚁,还是蜱虫作祟,sophia还真分不清。为不影响继续进入笼舍工作,她甚至都不敢大力去挠这奇痒,只能忍着。

而对她及志愿者团队所有辛勤付出的最大回报,无疑是这最后三只幸存者能活下来。“‘昨夜’(last night)睡觉的姿势很奇特,头朝下、屁股朝上,然后头一歪倒下就睡了”,“‘没动’(no move)有些调皮,有多次看到它伸直了睡觉,这几天已经恢复正常,不那么怪模样地睡了”,“以前它们将饭盆吃得干干净净,近些天发现它们喜欢将饭盆吃干净后,再装上一碗土,调皮”……在讲述这些时,sophia语气里爱意满满。

文/橡树,叶梓 审/sophia 编/apple

推 荐 阅 读

被“没动”四次长长的睡觉吓坏——穿山甲女孩讲述 | 绿会广东救护

“没动”、“嗜睡”眼睛变蓝色,可能有感染 | 绿会广东穿山甲救护

华南农大兽医院志愿者对“昨夜”鼻涕分泌物检测 | 绿会广东穿山甲救护

“嗜睡”、“昨夜”鼻涕几大把 | 广东穿山甲救护

挑蚂蚁这活儿要不要体验一把?绿会广东穿山甲救护

“没动”眼睛溃烂、尾部鳞片出脓情况均已好转|绿会穿山甲工作组广东一线救助

穿山甲铲屎官纠结中:粪便带不带到新家去呢?这是一个科学问题

五一四天假, 穿山甲女孩不休息,工作更高效

西浦科研团队为绿会在广东穿山甲救护提供援助

绿会与越南穿山甲救助专家阮文泰反复沟通 | 商讨穿山甲救助工作指导事宜

穿山甲有了爱心清洁用具!百适乐品牌为绿会广东穿山甲救助捐物资

绿会与非洲穿山甲保护专家探讨穿山甲救护 | 紧急救护穿山甲

广东影视企业跨界援救穿山甲:从普洱带来白蚁窝 | 绿会诚挚感谢

“没动”有了血样指标参考:从立德到台北动物园,绿会获无私支持与帮助 | 救护穿山甲工作记录

周晋峰与广东生物资源研究所讨论穿山甲食物问题 | 剩余四只紧急救护

剩下五位穿山甲的生活日记 |“打呼”刚刚去世,仅余4位了

抢救最后的五只穿山甲,绿会救护人员四处找口粮救急|紧急救护穿山甲

抢救穿山甲,绿会代表两赴广东,全方位筹备紧急救助行动|穿山甲正名之年

绿会就第二个YN1709PRC穿山甲救护基地与云南某市开展专项对接

中国绿发会穿山甲救护基地启动,欢迎社会各界就紧急救助药品、食品、设施、经验等继续施以援手

中国绿发会招募令:紧急救助穿山甲,你来不?兽医类背景优先

【公益项目】

消失在盘中的穿山甲

长按扫描二维码

进入捐款链接

掌握生物多样性、环境公益诉讼、绿色发展等领域全面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485952

官网:/d/file/gt/2023-09/uwffcd3twa1 id="蛋白质的味道:谈谈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昆虫">蛋白质的味道:谈谈那些年我们吃过的昆虫

欢迎阅读千秋万岁,分享诡志怪谈,解读百态人生,我是公子万岁。

我曾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朋友带我去吃有名的“傣味”手抓饭,大圆竹筐里整整齐齐地盛放着各种特色食物:紫米饭、菠萝饭、香草烤鱼、肉筋,还有些炸成金黄色的竹虫和蚂蚱。

朋友问我:“你会吃虫子吗?”

我点点头,夹了一只蚂蚱尝了尝:入口略酥,动物油包裹着蛋白焦糊的香气,味道非常独特。

那一刻,似乎有种奇妙的东西通过味蕾传达到我的大脑,把许多记忆的碎片拼凑在了一起,成为一段关于吃昆虫的记忆——

记忆片段之天甲甲

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周末,母亲带着我去十几公里外父亲的单位,到那里的时候正好下起了倾盆大雨,父亲还没有下班,我和母亲又没有钥匙,只好躲在他宿舍门前的屋檐下,对着雨幕发呆。

忽然,母亲用手指着不远处的地上,说:“儿子你快看,那是什么?”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只我从没见过的大甲虫,应该是刚刚被雨从树上打了下来,正在雨水里挣扎呢!这甲虫有大人的小拇指那么长,棕黄色,身上有细细的短毛,头上长了两根七八公分的大触角,眼睛很大,嘴上的钳子像一把大剪刀,脊背侧面还有两个黑色的尖刺。

我怕大甲虫咬我,就捏着两根触角把它提了起来,问母亲这是只什么虫。

母亲说这叫“天甲甲”,用油炸了可以吃,我当时很怀疑,长得这么吓人,能吃吗?

过了一会儿,父亲下班回来了,看到我手里提着个怪模怪样的虫子,啧啧称赞,说我捡到宝贝了……

进了门,母亲让我先把天甲甲泡到了盐水里,天甲甲挣扎了一会儿就不动弹了。

等到做晚饭时,我就在母亲旁边围观,她先把天甲甲从盐水里捞出来,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用刀剁掉它的头和触角,掰开翅鞘扯掉里面的翅膀,掐了六条腿,只把胸腹放入油锅煎炸。

被炸过的天甲甲膨胀了很多,焦黑色带着一丝肉红,最后她把天甲甲捞出来放在盘子里,给上面撒上盐巴,示意还有点烫,让我等等再吃。

闻到那股肉香,我肚里的馋虫已经迫不及待了,我夹起天甲甲狠狠地咬了一半,瞬间震惊。

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天甲甲的外壳被炸的嘎嘣脆,肉质香嫩无比,不同于略具腥气的金蝉,居然还带有一丝鲜甜!再嚼几口,肉被粗盐、熟油充分浸透,更是妙不可言!

“天甲甲”其实是一种天牛,学名叫桑天牛。

记忆片段之蚂蚱串

小时候,我们的学校操场还没有铺设橡胶跑道,一到夏季,整个操场都变成了草场,长满了各种杂草灌木,里面经常能抓到很多昆虫,其中蚂蚱是最多的。

有一年暑假,学校正在修葺几间旧教室,施工的地方挂着很多成捆的细铁丝,一根三十多厘米长,看到这铁丝,我忽然联想到了夜市里的烧烤摊,那些羊肉串,不就是串在一起吃的吗?

我就跟小伙伴们说,不如我们烤点“蚂蚱串”来吃吧?

几个小伙伴纷纷叫好,于是我们在草场附近点了一团篝火,每人拿(偷)了一根铁丝跑去草地里捉蚂蚱,捉到了就串在铁丝上,拿到篝火处烤,有个住在附近的小伙伴还从家里偷来了一包盐。

一开始,我们的烧烤技术实在不行,烤出来的蚂蚱大多数都非常难吃,有的太腥,吃到嘴里还带着内脏;有的太焦,黑糊糊的满目全非;偶尔有一两只烤的比较到位,吃起来口感不错都能吹嘘半天。

有小伙伴建议拾点硬柴来烧,这样火苗会小很多,烤起来也更稳当,我们试了一下,果然不错,烤出来的蚂蚱外酥里嫩,还有一股少见的肉香,撒点盐就着吃,倒也有滋有味,其乐融融。

到最后也不知道烤了多少,总之地上全是烤焦的蚂蚱,还有撕下来的腿和翅膀。

这种残忍又不卫生的蚂蚱串还是让我们遭到了“报应”,第二天那几个小伙伴都开始闹肚子,上吐下泻,只有我一个人安然无恙。

“蚂蚱”是蝗虫、蚱蜢一类直翅目昆虫的统称。

记忆片段之炸蚕蛹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外婆养过蚕,她专门把一间屋子腾出来作为蚕室,养出来的蚕结了茧,卖给镇上的纺织厂。

蚕由于品种不同或者基因突变,结出来的茧颜色会有不同,理论上来讲,所有颜色的蚕茧都是可以用来缫丝的,可镇上的纺织厂技术不够先进,只收购白色的蚕茧,那些蓝的、红的、黄的、紫的蚕茧一概不收,到头来外婆家里还剩下少量带颜色的蚕茧。

放假时母亲带我到外婆家,到了做饭时间,灶房里散发出一股肉香,我就跑进去看,只见外婆正坐在锅台前握着长柄炒瓢,炒瓢里哔哔啵啵响,我问里面炸的是什么肉,外婆说不是肉,是蚕蛹。

我当时就很惊讶,什么?蚕也可以吃吗?

外婆就跟我解释,蚕在结茧后会变成蛹,蛹在茧中生长发育,最后破茧成蛾,所以现在炒的并不是吃桑叶的大白蚕,而是蚕蛹。

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外婆把那些带颜色的茧都剥了,做成了炸蚕蛹啊!

蚕蛹炸熟了,整个灶房都是诱人的香气,外婆把它们盛在盘子里,洒了点细盐,看起来很好吃。

我夹起一只炸蚕蛹放到嘴里,蛹皮很薄很脆,只是轻轻一咬,里面的嫩肉就滑了出来,如豆腐脑一般,吸一口气,喉咙间竟有一股炒鸡蛋的鲜味,倒是那蛹皮筋头巴脑的,非常耐嚼。

“不要小看这蚕蛹,两只的营养就抵得上一只鸡蛋。”外婆这样说。

“蚕蛹”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食疗价值。

有人说,我大天朝人厉害啊,无论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都敢吃。

是啊,这些可能早在我们小时候就已经习以为常了——知了、麻雀、蝎子、蛇、黄鳝、蚂蚱、泥鳅、蟋蟀、青蛙、蝗虫、蚯蚓……哪样没吃过?

很多90后甚至00后的朋友表示不能理解,放着巧克力、饼干、奶糖这种比较“正常”的零食不吃,为什么偏偏要去吃这种奇奇怪怪的食物?

那时候家里穷,哪有钱吃零食呢?嘴馋的时候昆虫就是最好的零食。

开个玩笑,这样的理由我自己都不信,如今想想,吃昆虫可能只是小时候的一种天性,不仅仅是觉得好吃,更多的是觉得新奇、好玩罢了。

记住22个字,出生年的“天干地支”一看便知,啥是天干地支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天干地支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法,简称“干支”。其实,它和我们现在所用的阿拉伯数字来记年、月、日是一个道理。干支纪法也是古人的智慧,取自树木的干、枝之意。‬《淮南子》有“枝不得大于干”的说法。据说古人最早的纪日概念就是“干”,纪月则用“支”,月日分为阴阳,阴阳象征地天,故而称其为天干和地支。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所以天‬干‬为‬十‬,‬这‬是‬古人观察月亮而得到的数字,月亮的变化规律阴晴圆缺,一个周期观测下来,为30天。古人将30这个数字一分为3,称之为上旬、中旬、下旬,也许正应该就是古人采用十天干的原因。

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之‬所以地‬支‬为‬十‬二‬,‬这‬是古人观测太阳而得到的结果。太阳的运行规律一个周期观测下来,刚好就是一年12个月,当月亮出现12次圆缺周期之后,太阳也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也是人们采用十二地支的原因。

后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便采十二种动物来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种动物来作为这一年的属相。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地支在月份中代表十二个月,人们也常说虎头牛尾,寅是属虎,首为一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已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戍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是牛,结尾十二月。

十二地支对应时间:为子时代表23~1点,丑时代表1~3点,寅时代表3~5点,卯时代表5~7点,辰时代表7~9点,巳时代表9~11点,午时代表11~13点,未时代表13~15点,申时代表15~17点,西时代表17~19点,戌时代表19~21点,亥时代表21~23点。

出生年遇到地支是什么的年份就是属什么的,由此可见,十二地支也很容易记忆,而天干就不很容易记了,比如同样属龙,1964年出生的人的天干地支是甲辰,而到了1976年同样也是属龙,虽然地支不变,但天干已变,天干地支配合却成了丙辰,也只有到2024年属龙的人的天地支才是相同的甲辰。

这是由‬于‬我国古代的纪年方法是以十‬天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来相互配合的‬。‬即‬:‬甲子、乙丑、丙寅……以此类推,彼此循环正好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六十年一轮,也称一个甲子年。

天干地支其实在古人眼里有着很多的含义和深层文化,今天咱们也不去深究,了解这了这么多,咱们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天干地支,那么,怎么才能‬够‬快‬速‬的知道自己岀‬生‬年的天‬干‬地‬支‬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天干地支看似复杂,只要能记住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这22个字,出生年的干支一看便知。

现在我们记年的方法简单易记,也就是从0到9这十个数,而天干地支也是十个数。我们只要记住十天干中开头的甲对应数字4,往下顺排就行了,也就是说凡事年份尾数为4的年份,天干就是甲。即:甲对应4、乙对应5、丙对应6、丁对应7、戊对应8、己对应9、庚对应0、辛对应1、壬对应2、癸对应3。

比如今年2023年属兔,尾数对应3、那么,今年出生之人的天干地支就是癸卯,下一年2024属龙,尾数对应4、那么,下一年出生之人的天干地支就是甲辰。推算某一年的天干地支都是如此,现在大家也该明白遇到一些算命的人为什么会能快速地知道出生之人的天干地支了吧,但愿今天的分享能够解除您对于天干地支的一些疑惑!

与钟南山齐名,一句话惊醒中国人,这个男人到底有多厉害?

最近,有一段话刷爆了全网:

“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在武汉解封的当下,这句话显得格外冷静理性,可以说是惊醒了中国人。

说这话的人名叫王辰,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毕竟提起疫情中的专家学者,我们更常听见的名字,是钟南山、张文宏......

如果你没听过“王辰”这个名字,但你肯定听过“方舱医院”。

最近,武汉的顺利解封,离不开“方舱医院”计划的实施。目前,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150万例,美国、意大利等国也纷纷建设“方舱医院”。

当初,正是王辰,推动了“方舱医院”的出现。

01

2月3日下午,王辰的一番话拯救了无数人。

在湖北防疫指挥部现场,他建议征用大型场馆,用以收治、隔离轻症病人,名为“方舱医院”。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当即拍板,武汉市亦在当晚立马开工建设。

王辰则是在各个建设的现场来回奔波,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指导。

2月5日,第一所方舱医院——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建成。之后,共16家方舱医院开始投入使用。

但质疑也随之而来。“是否会交叉感染”、“会不会加大医护感染的风险?”、“会不会没病的进了方舱变成有病的?”,对方舱医院的疑问接踵而至。

于是,王辰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2月5日晚,王辰在《新闻1+1》中与白岩松对话,对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都作出了解答。

轻症患者都是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不存在交叉感染问题,进院之前也会做流感等病原的筛选;

方舱医院收治的是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没病不会变有病;

高龄患者、有基础合并症的患者不会被收入,以免病情加重;

医护面临的风险与在医院病房是一样的;

......

最后,他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这不是“至善之策”,却是可取之策、现实之策。

问题是,哪里有一个最完美的答案呢?

医院的床位不足,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果不及时收治、隔离轻症的病人,他们可能会病情加重,会传染给家人,还可能会外出传染更多人。

每一种可能背后都是一个生命的消逝、一个家庭的破碎,我们只能直面现实、迎难而上。

所幸,王辰成功了,建设方舱医院已经被证明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到3月6日全体休舱为止,武汉的16家方舱医院一共收治了超过12000名新冠患者,其中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这是王辰和方舱医院交出的答卷。

王辰在武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02

今年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王辰。但实际上,王辰在中国呼吸学科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84岁的钟南山。

说起来两人的交集还特别多。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123名院士中,仅有两位呼吸病学专家,一位是钟南山,另一位就是王辰。

两人都出过《呼吸病学》这本书,2008年的时候又合著了《呼吸内科学》这本研究生教材。

2019年,勃林格殷格翰呼吸论坛上,上千名呼吸病学专家齐聚一堂,钟南山院士开场致词之后,紧接着便是王辰的发言。

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于,王辰十分年轻。为什么说“十分年轻”呢?

举个例子就是,我国医学领域的高级别奖项“吴阶平医学奖”。这个奖的目的是“授予促进中国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大家也都知道,医学领域通常是年纪越大经验越深,成就也越突出,所以这个奖的获奖者通常年纪都比较大。

吴阶平医学奖是2007年开始颁奖的,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2人,至今已有20人获奖。

统计了一下发现,这20人获奖时的平均年龄为74岁。

而王辰呢,生于1962年,他在2019年也获得了吴阶平医学奖,时年57岁。

其实,早在2003年的时候,41岁的王辰就已担当大任了。

2003年4月,为抗击,北京组成了一个专家组,成员包括5名院士和7位教授、主任医师,王辰即是其中一员。

这个时候,他才刚刚成为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满一个月。

48小时内,他就在朝阳医院建立了一个专门收治病人的病房,随后又带领团队承接了宣武医院的病房。期间,他在一线直接参与救治的重症病人将近一百五十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此一战,王辰开始了他在医学界的扬名之旅。

03

医生的第一素养永远是善良

王辰的履历看起来有些“吓人”:

他先后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北京医院副院长、中日友好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他还曾从政,担任原、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当上了工程院的副院长。

很多人都觉得,王辰可以拥有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他的专业。

但王辰说过一句话,医生的第一素养永远是善良。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的善良。

有件与王辰有关的事,我记得很清楚。

1988年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医生。

有一天,医院急诊室突然接收到了一个已经休克的病人,但送他来的人却跑掉了。

病人是个十几岁的年轻人,看样子是一个民工,送他来的人,大概是他的老板。

送到急诊室的时候,病人已经昏迷,有发烧症状。检查完发现,这个人是感染性的肺炎,且血压下降,必须马上送进急症救护室进行抢救。

但问题也来了,做手术需要交700块押金,病人身边却一个人也没有,怎么办呢?

王辰没想太多,在单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将病人送进了抢救室。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做完手术后的第七天,病人竟然也偷偷跑掉了。

要知道,当时王辰一个月的奖金也才只有几十块,而他至少要担起这七百块钱的责任。

想起这件事情,王辰也是笑了笑,“毕竟是活了一条命,当时就想着只能慢慢还呗”。

但好人有好报,事情最后又来了个峰回路转。病人的父亲最后竟千里迢迢,从河南来到了北京,交上了医药费。

王辰说,医生要常怀悲悯之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04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八个字,最适合用来形容王辰。

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王辰,永远都是打着西装领带、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

在与白岩松对话的时候,他是临危受命、表情凝重的专家;在协和毕业礼上,他是循循善诱、和蔼亲切的师长;在节目上,他则是既有专业和理性,又有风趣和感情的医生。

他,其实是个容易被触动的人。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上《开讲啦》时讲的一个事情。

当时,他回忆起了自己在儿童医院目睹的一件事:一名护士帮吵闹的孩子扎针,扎了两针没进去,家长不是帮忙,而是一拳打向了护士。

说到这里,他已经双眼通红,说不出话来,再说话时,已经是带着哭腔。

所谓君子,其实不一定是要做什么大事,而是他们的内心,一定可以被最细微的感情所触动,有着人类最本能的共情。

王辰也是个谦和的人。

谦和,意即谦虚、温和。作为国内呼吸病学科的顶级专家之一,他在2019年获得了吴阶平医学奖。在颁奖典礼上,他提到了自己与吴阶平老先生的特殊渊源——他现在的办公室和对面的房子,是吴老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一次,他捡到了一张吴老先生的名片,便一直收藏至今。

在2018年的协和医学院毕业典礼上,他告诫学生,“现在你们应该是谦恭,再成熟一些后变得谦和,但永远没有比谦和更高的层次了”。

他希望,可以把这种谦和寄予学生。

在他的眼中,“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典礼后,王辰院校长为“4+4”临床医学试点班和首届卓越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班的同学们讲授了开学第一课《关于医学》

05

国士待之,国士报之

在这场与病毒的持久战中,身负重任的专家们印证了这句话。

84岁高龄仍奔波劳碌,第一时间赶赴武汉的国士钟南山;讲话风趣、敢于直言、不失理性,受到人们喜爱的网红专家张文宏;率先研究疫苗,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的少将陈薇;最早提出封锁武汉,奋战58天的“女神”李兰娟......

平日里,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耕耘。战事一起,他们便义无反顾地上战场。

年龄不是问题,危险不是问题,医者仁心,舍我其谁。

他们没有辜负这片土地对他们的培育,也没有辜负万千人们对他们的期待。反过来,我们也不该质疑他们的一片赤诚。

疫情过后,他们可能又会在公众的中消失,重新回到医院、讲台、实验室。就像张文宏说的那样,“当新冠大幕落下,大家该追剧追剧,我自然会silently(安静地)走开”。

但我希望,他们不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消失。我们要知道,有哪些人,为这场疫情努力过,奉献过,牺牲过。

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社会中,并非只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总有一些人,无论他已经拥有多么高的成就,多么大的名声,他们都是会为一个美好的理念奉献自己,勇敢、无私地站出来,为我们开辟道路。

这样的人,值得我们铭记。

汉字探源:天字甲骨文有两种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天,现代汉语一级常用字,指地面以上的高空。列位可知道,天字甲骨文有两种字形。《说文解字》所解的“天”字已经是经过一千年演变和规范过的文字。

天字演变(《汉典》)

  《说文解字》认为,天是会意字,“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字源》认为,“(天)象形字。本像人形,突出头部,以示人之顶颠。”

  《汉典》认为,“(天)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上述对“天”字的释读都是基于天字的使用和猜测得出的结论,难免有错漏之处。

  要正确准确释读“天”字,还是要回到远古时代人所处的环境,并且从甲骨文甲骨文字形寻找答案。

天空下(网络图片)

  常识告诉我们,当你仰望无边无际的苍穹时,特别是原地转一圈再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你头顶上的天空最高,一周圈最远处的天空与大地相连,整个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圆盖笼罩着大地。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仰望天空,你都是这样的感觉。

  远古人就是根据这个观察结果,创造了两种原始汉字的“天”。

  第一种甲骨文的“天”。把头顶圆盖子一样的天空用圆形线条画在上面,下面是表示正面人的“大”字。作为文字符号,不可能是写实的,各种事物的比例会随着字体大小做出相应的改变。天字中表示人头顶的无际苍穹,只能缩小为一个小圆圈。

  甲骨文是刀刻在甲骨上的,圆形是很难刻的,有的圆形刻成了椭圆形,有的刻成了方形。方形线条也比较费事,人们就把方形简化,刻成一条横线。

天字甲骨文字形之一(《汉典》)

  第二种“天”。天空在人头的上部,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就利用现有的字符“上”字和“大”字组合成上下结构的合成字,来表示人头顶无边无际的苍穹。有的甲骨文把大字上部表示人头的短竖向上穿过“上”字,这其实是一个错字。

天字甲骨文字形之二(《汉典》)

  商代金文和西周早期金文,都采用把大字(人)头顶上的圆形填实,这与金文是用泥条粘在器物的模范是浇铸有关。到了西周晚期金文简化,多把填实的圆形变成一横。

商代以来天字金文(《汉典》)

  原始汉字“天”,经过简化圆形(方形)为一横,舍弃“上+大”这个字形,经过西周和春秋战国到秦汉的不断演变,“天”字的形体终于固定下来,写作上下结构,上部是一横,下部仍保持正面人形写作大,这就是现在的“天”字。因此,《说文解字》解析“天”字为“从一从大”是正确的。

  远古人对于世间万物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认知,并且用简笔画的线条描画下来,形成一种所有人都认可的符号。这个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原本就有一种声音称呼之,因此这个符号就和已有的读音结合起来,这样就真正成为了文字。“天”字读作tian,可能与远古人曾经试图“踮”着脚去“够”天空有关。

天圆地方(网络图片)

  人们选用人头顶上的圆盖来表示苍穹这种客观事物,人们也就用“天”字来表达“天圆”这个概念。这就是后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观念,以及由此引出的很多观念。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天,最初人们用一个人头顶有一个圆盖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这个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云密布,白昼阳光灿烂,夜晚月明星稀,变幻莫测的事物,同时又用“人头顶之上”表示同样一个概念。华夏先民创造出“天”这个会意字,其本义就是人站在地面抬头能看到的头顶上方的苍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