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韩姓和哪个姓是世仇(韩姓和哪个姓是世仇关系)

时间:2024-01-15 10:38:08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韩不娶郑(姓氏趣闻小考)

韩姓后世子孙从不娶郑姓女子为妻,难道两姓世仇?非也!据《韩文公门谱》载,源自韩愈。

韩愈孤儿,一岁始由嫂夫人郑氏悉心照料成人,念及郑氏恩情,便敬郑氏女人为母,决定不娶郑姓女子为妻,这则不成文规定,一直传递至今,成为习俗。

但是,韩氏女子却可嫁入郑氏家族,若多姓索姻,且优先考虑郑氏,目的也是为了报答郑氏恩情。

参《历史解密坊》文章知道,“韩不娶郑”非但不是莫大世仇,反而千年恩情永不忘,应为中华百家姓姻缘史上佳话。

智商也要交遗产税:为什么聪明人的孩子大多没那么聪明?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赵昱鲲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中国积极心理学应用的领头人之一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亲传弟子

智商高的父母,一定能生出智力也高的孩子吗?未必,这是因为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都存在着均值回归的趋势,当父母的基因和环境重新组合后,孩子能得到“聪明组合”的概率会降低。

而多数家长却认为如果孩子成绩不好,那么要么是他不够勤奋,要么是补课补得太少,于是逼着孩子整天上各种培训班。

今天推送的文章来自清华大学的积极心理学学者赵昱鲲,也是一位爸爸。他提出智商也是要交“遗产税”的,希望家长能接受孩子的能力不如自己,顺着孩子的自然天性来养育他们,让孩子都能拥有自由健全的人格。

01

子女成就比父辈高

可遇不可求

我是荷兰队球迷,但只是大赛型观众(所以近几年来节省了不少时间),因此当我在1996年英国欧洲杯上第一次看见约尔迪·克鲁伊夫上场时,顿时激动起来:

“这是约翰·克鲁伊夫的儿子啊!一定又是一个天才!哪怕只有他爸一半的基因,也能拯救荷兰队了!”

▲貌似谦逊的球衣显示着他的特殊出身

只有名字,而没有他爸爸那个显赫的姓氏

但几场比赛踢下来,我很快就对他失望了。他的资质平平,在队中作用一般,荷兰队状态也不佳,先是闷平苏格兰,然后他和Bergkamp各进一球,2:0胜了瑞士,但随后1:4大败于东道主英格兰,侥幸小组出线后就点球输给法国而卷铺盖回家了。2年后的1998法国世界杯上,他连国家队都没进。

▲抱紧这个叫Bergkamp的10号

他才是荷兰队的大腿

当然,我也不会太怪约尔迪。毕竟,其他球王级人物的子女在球场上的表现更差劲:

贝利的儿子Edinho是一个守门员,职业最高成就是随桑托斯队获得1995年巴西联赛亚军。

马拉多纳的儿子Sinagra只踢到意大利丁级联赛,后来改踢沙滩足球了。

贝肯鲍尔的儿子Stephan只打过几场德国甲级联赛,绝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低级别联赛里度过。

▲左起:小贝利,小马拉多纳,小贝肯鲍尔

所以,相比起来,小克鲁伊夫已经算很成功了,入选过国家队,踢过大赛,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顶级联赛,还效力的是巴塞罗那、曼联这种强队。

这其实就是我在“孩子比你成绩差,才说明你这几十年没有白奋斗啊”里讲的均值回归。首先,这些球王的孩子的足球天赋远高于常人,要知道,哪怕是踢丁级联赛,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但其次,他们的成就远低于他们的父亲。

踢球如此,读书也如此。从智商到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考试能力、领导力等等,父辈的成就越高,他们孩子的成就也会比常人更高,但离他们父辈的成就也更远。

▲弗朗西斯·高尔顿

均值回归的发现者和牺牲品

02

父母基因重新组合

会发生均值回归现象

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是第一个研究这个现象的科学家[1]。

他测量了205对夫妻和他们的928个成年子女的身高,发现它们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横坐标是父母二人的身高的平均值,纵坐标是每一个子女的身高(为了方便比较,所有女性的身高都乘以了1.08),颜色深的点表示这里的数据点更多:

▲图像来源:[1]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

第一,所有子女的平均身高和所有父母的平均身高差不多,大概是68英寸左右,即1.72米。

第二,平均来说,高个子父母的孩子也更高,矮个子父母的孩子也更矮。红线是采用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拟合结果,是持续正增长的。

第三,假如子女的高矮程度和父母一致的话,那应该拟合出来的是图中的黑线,即斜率等于1,父母有多高,子女平均也有多高,父母有多矮,子女平均也有多矮。

但真实情况拟合出来的红线的斜率小于1,也就是说,子女的高或矮程度比父母的高或矮程度要更低。

高尔顿甚至计算出了这个系数(是的,他老人家就是线性回归方法的鼻祖),为2/3[2].比如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0米,女性是1.58米[3],比值正好是1.08,那如果你们夫妻俩比较高,身高分别是1.86和1.70,则按照高尔顿的算法,你们的平均身高是(1.86+1.70*1.08)= 1.85,高出平均值1.70有0.15米之多。

但是,你们的孩子不会也高这么多,他们只会高出0.15* 2/3 = 0.10,也就是儿子的期望身高为1.80,女儿的期望身高为1.80/1.08= 1.67。

当然,这是假设两代人的身高不变的情况下,而且这个公式只是高尔顿从他的身高测量中总结出来的,未必在其他人群中适用,更不见得适用于其他性状,尤其他用线性关系来拟合也太简单化了。

但是,他观察到的这个现象是准确的。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都存在着这种均值回归现象。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身高这些连续分布的性状,都是很多基因控制的。人类当然也有一些性状是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的,比如雀斑,主要受MC1R基因影响,还有眼睛颜色,主要受OCA2和HERC2基因影响。

这些性状的遗传性都很高,父母如果有雀斑,孩子一定也有,父母都是黑眼珠(严格地说是深棕色),孩子一定也是黑眼珠。

但这些性状都不是连续的,你要么有雀斑,要么没有,而眼睛的颜色一共也就是那么多种,并不真的像彩虹一样从红色渐变到紫色,因为少数几个基因的组合总是有限的。

当一个表现出连续分布的性状,总是受多个基因影响的。那么,从概率上讲,大部分组合都会导致一个中等的结果,只有少数罕见的组合才能出现极端的结果,并且大多涉及隐性基因。

父母分别都是一种罕见结果,他们的基因重新组合后,还如此罕见的概率就没有那么大了。

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假设有8个基因控制身高,用Aa, Bb, Cc, Dd, Ee, Ff, Gg, Hh来表示,其中大写字母表示显性等位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等位基因,隐性组合越多,个子越高。平均人群的隐性组合为4对。

假如父亲的基因是AABbccddeeffgghh,母亲的基因是aabbccddeeffGgHH,两个人都有6个基因为隐性,因此个子都比较高,但是他们的孩子的基因经过重新组合后,只有1/4的可能仍然有6对隐性对为基因(AabbccddeeffggHh),有1/2的可能有5对(AaBbccddeeffggHh或AabbccddeeffGgHh),有1/4的可能有4对(AaBbccddeeffGgHh),因此平均身高会低于父母。

第二,对于智力这种东西,它都不能被称为性状,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受后天的影响很大(我们在这里就暂时只讨论它的先天成分),而且因为智力的表现有很多种。

最著名的比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语文、数理逻辑、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自然等八大智能,因此我们说一对夫妻智力高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强的不是同一种智力,因此也不一定就能生出智力也高的孩子来。

假如你是一个文科学霸,老公是一个理科学霸,那很可能导致你们成为学霸的天赋因素是不同的,比如说,也许你擅长写作但不那么擅长推理,他擅长推理但不那么擅长写作。

你们两个的基因重新组合以后,很可能你们的孩子在写作、推理两方面都只比常人高一点,因此成绩也就并不突出了。

甚至同一项能力,比如考试,我和我太太都比较强,但我们俩考得好的方法不一样。

我擅长抽象化,只要理解了背后的原理,就下笔如有神,但遇到无法理解的东西,比如语文中的阅读理解或者作文主题,往往能离题万里。

我太太则喜欢具体化,就算是不理解的题目,她也能做出正确的答案。这两种策略各有优劣,她能一直很稳定地考高分,而我的分数经常在极高和中等之间震荡。

但最终,我们俩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为我们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可我们的孩子就惨了,很可能抽象化和具体化这两项技能都无法get到,最终成绩只能平平。

▲这个微博上的段子的意思也差不多

第三,就算你们夫妻俩是一模一样的学霸,有一模一样的考试技能,而且基因重新组合之后,孩子还同样地复制了你们的学霸基因,也不能保证他的成绩跟你们当年一样好,因为你们生长的环境不同了。

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你孩子在一个更富足、电子刺激更多、人际刺激更少的环境下长大,考试能力的发展很可能不一样。

汉高祖和吕后都是中国历史上一等一的狠人,刚毅果决、心狠手辣,但生出来的惠帝,却宅心仁厚、优柔寡断。

这里固然有基因重新组合的问题,但惠帝五岁就被立为太子,长于深宫之中、妇人之手,与高祖、吕后那种“混社会”的生活经历相比,就算本来是猛虎,也被养成小猫了。

说到底,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谁的基因更好,唯一能衡量的是你的基因和环境的契合程度。

03

下一代的聪明基因

取决于概率

几十年前让你成功的基因,不见得在当下的环境里,对你孩子成功的促进作用还有那么大。因此,哪怕是你本人复生,再重新生长一遍,也不见得能取得当年的好成绩。

理解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概率。对于一对普通夫妻,他们的基因重新组合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孩子聪明的概率还是一个以平均值为中间值的正态分布。

可是,对于一对聪明夫妻,他们的基因重新组合之后,孩子能仍然得到“聪明组合”的概率会降低,两人的智力技能很可能会分散削弱,而且跟环境的契合度也会变小,导致了孩子虽然比其他孩子更聪明,但是比父母要笨一点——或者说,更正常一点。

而对于非常聪明的夫妇,你们俩越聪明,就说明你们的情况越罕见:你们各自都有一套很罕见的基因组合,发展出一套很罕见的智力技能,而且很幸运地和当时的环境相契合,得到了最佳的表现。

因此,当你们倆的基因重新组合之后,这样的“聪明组合”就越难复制,你们的智力技能就越难重合,而且与环境契合的概率就越低。

你们的孩子比一般聪明的夫妻的孩子更聪明,但是跟你们的差距也比一般聪明的家庭里孩子跟父母的差距要更大。

就好象遗产税。假如用高尔顿的公式,这个税率就是1/3。假如你们俩的智商都是130,那么你们跟100的平均值相比,有30的盈余。对不起,你孩子没法完全继承这30的盈余,他们得交1/3的遗产税,最终可期望达到的智商只有120。

你的智商比普通人高得越多,交的遗产税就越多。当然,哪怕交了遗产税,你孩子的智商仍然高于常人。

所以,你也不用太悲观。假如你有10亿遗产留给子女,虽然子女要交3.3亿的遗产税,吃的“亏”比只继承1亿遗产的要大,但继承的绝对数字仍然是远远大于只给他1亿遗产的。

这个遗产税交到哪里去了呢?给“笨”人了啊!假如一对夫妻的智商都是70,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只有70,而有80的平均值。

或者换用人口分布就看得更加清楚了。用2016年的数据来估计[4],全国考生940万人,985高校共招18万7346人,你如果是985毕业,考试能力就是考生中的前2%。

那一年清华北大共招7300人,所以如果你是清北毕业的,那就是考生中的前0.08%。再加上一本录取率大概是略高于10%,就差不多正好构成了正态分布的三个标准偏差的分界线:

▲当然下图的总曲线其实会往左稍微偏移一点

如果我们假设考试能力也是同样的正态分布,那么,如果你们俩都是清北毕业的,那么你们比平均值高出三个标准差,可你们的孩子平均来说,只会高出两个标准差,所以,平均来说,清北毕业的夫妻的孩子是上985(当然985也包括清北)。

如果你们俩都是985,那么你们比平均值高出两个标准差,可你们的孩子平均来说,只会高出1.3个标准差,所以,平均来说,985毕业的夫妻的孩子会上比较好的一本,大概是211(当然211也包括985)。

如果你们俩都是一本,那么你们比平均值高出一个标准差,可你们的孩子平均来说,只会高出0.67个标准差,所以,平均来说,一本毕业的夫妻的孩子会上比较好的二本和稍微差一些的一本。

而且,如果考虑到很多同龄人根本没有参加高考,那么上面推算的实际的均值回归幅度还要更大一些。

那清北、985、211空出来的那么多位置给谁?

——给普通人的子女啊。他们的基数比211大得多,占到总人数的90%,虽然孩子能上好学校的概率远低于清北的子女、较低于985的子女、稍低于211的子女,但在庞大的基数之下,仍然能够在211中占绝对多数,在985中占相对多数,在清北里占到一定比例。

类似的,更多的985子女会补充到清北里去,更多的211子女会补充到985里去。

所以均值回归和进化并不矛盾。假如一个考试能力真的是强烈影响到生存和繁衍的话(我当然知道现实情况比这么一句话复杂得多),那么考得差的人留下的孩子更少,因此下一代的考试能力的平均值会变得更强,因此会有更多的人考得更好。

虽然极少数清北、985、211的人的孩子考得更差了,但是从整体来看,下一代的考试能力变得更强了。

当然,其实智力和遗传之间肯定不会是如此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在这里用高尔顿的公式只是为了方便说明问题,但实际情况可能和这个差别很大。

不过均值回归的这个基本趋势是不变的。哪怕由于大学扩招、出国留学的普及,下一代上好大学的几率已经远远大于上一代,但聪明人的孩子平均来说没有自己聪明这个规律,仍然成立。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这个遗产税不像人世间的财产遗产税,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法律漏洞来逃避,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真正可用之前,还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

但这个遗产税也比人世间的财产遗产税灵活,它并不是一个死板的税率————而是基于概率之上。

因此,均值回归只是说,如果你们俩都很聪明,那么你们的孩子的平均智力期望值在你们之下,普通人之上。

但是,他当然也有可能会与你们持平,甚至高过你们。就像居里夫人和先生,都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女儿Irène后来也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他们的另一个女儿Ève就压根没有从事科学)。

又如杨武之先生是中国一流的数学家,但他的儿子杨振宁先生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

▲居里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Eve左、Irene右

如果你为Eve感到悲哀,那善良就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她的丈夫Labouisse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和平奖

现在,如果你真的接受了均值回归的道理的话,那我猜要么你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要么你不止一个孩子。

因为两个孩子之间,正如父母和子女之间一样,也是共享50%的基因,所以,均值回归在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假如有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很强,那另一个孩子在这个方面也会比较强,但没有那个孩子强。

比如,Irene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Eve在科学上就毫无建树。甚至在表兄弟之间,比如达尔文是超一流的科学家,高尔顿也是杰出的科学家,但成就就逊色一筹了。

再如迈克尔·杰克逊,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是一流的歌手,但离他这个“流行之王”还差一个档次。

▲迈克尔·杰克逊是以“杰克逊五兄弟”出道的

但他的才华很快就盖过了他的哥哥们

所以,我常说,生老二是化解育儿焦虑的最佳方法。人类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强行归因,也就是把本来偶然性的事件,一定要找一个因果解释。

所以,地震是因为天神发怒,输球是因为裁判偏心,而各种政治经济现象都可以用一个阴谋论来解释。

本来你当年学习好,是一系列基因、环境的组合,你却一定要找出一个原因来,比如勤奋、抢跑,然后顺着这个归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那么要么是他不够勤奋,一面是自己的补课计划不够抢跑,于是逼着孩子整天上各种培训班。

但其实,就是你孩子的运气没有你好(大部分人的运气都没有你好)而已。

但如果你有两个孩子,比如我家老二出生后,我惊讶地发现她与老大的差异竟然如此之大,两人擅长的领域几乎完全相反。

这才真正地心悦诚服于基因和环境的偶然组合的概率论威力,彻底放弃了“孩子的能力应该等于父母的平均值”这么幼稚的想法,然后就再不焦虑,更能顺着孩子的自然天性来养育他们了。

Reference:

[1]. Francis Galton and regression to themean. Stephen Senn. http://www.dcscience/Senn-2011-Francis-Galton-and-Regression-to-the-Mean.pdf

[2]. 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 Wikipedia.https://enpedia/wiki/Regression_toward_the_mean

[3] 国民体质监测公报。/d/file/gt/2023-10/dciv0gq22mg.html /d/file/gt/2023-10/vjovzf4oh5z.html /d/file/gt/2023-10/p00jhrgr2ot

一对一作业点评

适合人群 3~6年级

从自然数、进制、分数、数列

到代数的数学框架

数学与商业的跨学科运用

数学思维之上的决策能力

7月17日起

每周三周五 09:00直播

原价¥699 限时价¥599

点击原文,立即订阅课程

8个出自山西的有皇族血统的姓氏,看看你原来是否也是王子或公主

大家可否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不断更迭,每朝每代都会有皇族,所以流传下来的皇亲国戚就多了去了,统计了下出自山西的有皇族血统的姓氏总共有下面8个,山西的亲们,大家来看看你的姓氏是否在其中,在的话,赶紧把自己当王子公主养起来~~

张姓的始祖有两个出处,一处是皇族,一处是士大夫,皇族这处出于姬姓,祖根在河南濮阳。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任弓正之职,制弓矢,被赐姓张。另外一支张姓始于士大夫,系晋国解张之后。解张,字张侯,以字命氏,世仕晋,后又仕韩,再仕郑,一直在河南境内发展。

王姓的皇族血统几乎没人反驳怀疑,最早有子姓王,姬姓王,妫姓王。子姓最早为比干,就是封神演义里纣王的叔叔,姬姓王氏周文王的第15子之后。妫姓王是春秋陈国公子完后代,春秋陈国主要是周朝为了安排尧舜禹里的舜帝的后裔设立的诸侯国,所以皇族血统要追述到夏朝之前的国家。

杨氏也是出自姬姓,主要是以国为姓,周宣王的小儿子在周幽王的时候被封到杨国,到春秋的时候杨国被晋国吞并,这个国家的子孙后代便以国为姓。类似这样例子的还有晋姓等。

黄姓也是以国为姓的代表,传说始祖是上古时期的少昊的裔孙台骀,也是治水的官,他的子孙建了几个小国,其中有个黄国,在春秋时黄国也被晋国所灭,所以子孙后代以国为姓,也出自晋。

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叶封唐,把自己弟弟封分到唐地,也就是晋国的开国国君,唐叔虞的11世孙,在晋国当官,被封到韩地,后来便以封邑为姓,姓韩,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后,韩姓子孙各地流散,有一支因为当地人的口音问题,经常把“韩”读作“何”,后来这支韩姓就演变为了何姓。始祖为山西人的始祖唐叔虞。

传说是春秋时建立秦国的非子曾孙孙秦仲任大夫的小孩儿因战功被封侯,建立梁国,后来梁国被灭,梁国的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也是为了纪念国家,以原国名为姓,就是现在的梁姓。

唐姓一支是出自祁姓,是尧帝的后裔,一支就是唐叔虞的后裔。瞬继承尧天子位后,封尧帝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封地为现在山西翼城的地方,也建立唐国,后来唐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姓,叔虞封唐侯,他的嫡长子就成了晋国国君姬姓,庶出子孙仍留在唐地,后来以国为氏,也姓唐。

韩姓历史悠久,其最古老的渊源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相传,黄帝娶嫘祖,生青阳和昌意,昌意居于若水,生韩流。韩流的后代以韩为姓。周灭商之后,周成王的一个弟弟分封于韩(今山西河津),西周、春秋之际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有韩武子为晋献公功臣,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子孙亦以韩为氏。一说韩武子为晋国王室后裔,食采于韩,遂以邑为氏。战国时韩国位列七雄之一。秦灭韩后,许多韩国故人以韩为姓。北魏孝文帝改革姓氏,将出大汗氏改为韩氏,又增加了韩姓的人口。

不是皇室后裔的山西小伙伴也别灰心

你可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

名门望族之后

陆-兵部尚书、吴郡开国公陆起之后-泗港、后塍、南沙、周庄

丘-南宋将领丘崈之后-香山北麓丘家埭

惠-宋代文渊阁大学士惠元佑之后-杨舍双泾之西

蒋-提学副使蒋伊之后-港口

缪-十榜传家缪全一之后-塘市棋杆村

邵-邵钲后人(邵氏数人中举)-泗港邵巷村

钱-钱元孙之后(钱氏数人考取进士)-鹿苑

庞-庞百源之后(经营豆腐坊)-塘桥

金-金启明之后(进士、举人不绝如缕)-金村

最后

小编给格格、阿哥们请安啦!没有介绍到的姓氏请大家补充哈!

中国最奇怪的十个姓,有的都说不出口,很多已改姓,身边难得一见

自古以来,中华子民均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 血缘关系 的标志和符号。百家姓是人们所熟知的姓氏,虽名为百家,实则收录的姓氏多达500多个,在这些姓氏中,既有我们常见的姓氏,又有许多我们闻所未闻的、觉得不可思议的姓氏,比如人们的姓氏一般都是一两个字,但是也有一个彝族姓氏为“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多达17个字,下面我们就来与大家聊聊,中国那些鲜为人知的怪姓,看看你的身边有没有?

1、操(cāo)

《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鄱阳郡。《隋书》记载中有操天成。操字本义为手拿着。当然,“干”也是姓,不过是以地名为姓,大家不要误解。

2、睾 - 说不出口的姓氏

要是姓这个姓,解释起来可真够不容易的。和睾字联系的词组很少,用拆字法也别扭。可不是嘛,若人家问你:“姓啥?”你说:“姓睾”。人家问哪个“高”呀?你该怎么解释呢?

3、老

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不愿意也得这么叫,“老”字跟你一辈子。比如还穿开裆裤的“老豆豆”、“老宝宝”,尚未出阁的“老女士”、“老小姐” 。叫起来,两别扭。这个姓,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现在佛山南海区西南的“世老村”,大多姓老。

4、尸 - 吓人的姓氏

《姓源》说:尸地是周朝大夫的食邑(因以地名为姓)。《左传》记载:召伯迎接周王于尸地,就是偃师那个地方的尸姓故地。尸佼就是晋国的尸侯,曾做过商君的老师,著有《尸子》。

5、黑

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却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较为尴尬。(实为两姓,有读“黑”者(hei 一声)有读“贺”者;实为一字)

6、名 - 厉害的姓氏

《姓考》说:是《左传》记载中的楚大夫彭名的后代。《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楚郡

7、死

据说是倒数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避讳这种事情,不愿意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以此为姓,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

8、难

有人统计过,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姓。但是,我以为,一家之言,并不一定准确。毕竟很多姓氏,只有一个人。怎么来衡量哪一个姓氏的人数最少呢?这个“难”,读去声。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难”。这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殊不知,韩国人看来,这就是自己的祖根。据说,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记载一名鲜卑族官员——难楼。“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几经辗转,难姓鲜卑族才涉足朝鲜半岛。

9、毒(xī) - 恶毒的姓氏

这个姓载于《编海》。《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大梁郡。

10、肥 - 长胖的姓氏

《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晋国灭亡了肥国,肥国君(子)跑到燕国。这是以国名为姓。《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赵郡。《左传》记载中有赵国宰相肥义。《汉书》记载中有黥布的部将肥铢,《后汉书》记载中有肥亲。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姓氏也多达数百个,有常见的李王张,也有人数极少的姓氏,比如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姓氏,大家不妨也来聊聊,你们身边都见过什么给你影响特别深的姓氏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