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汉字五行

水果名称大全500种(水果名称大全500种图片)

时间:2024-01-25 23:57:13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十大顶级水果

1、龙功果

一种生长在泰国南部湿热地区的水果。外形似微型马铃薯,果肉似微型山竹,气味与龙眼相似剥皮即食,果肉浊白,味道醇美,甜中微酸,口感有点像荔枝,但果肉更有质感一些,水分更多,酸甜可口,据说是泰国王妃最爱的水果。

2、攀枝花芒果

攀枝花芒果是四川省攀枝花的著名水果,具有纤维少、味甜芳香、质地腻滑、香气怡人、组织细密、营养丰富等优良品质,集热带水果精华于一身,而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

3、蛋黄果

质地似蛋黄且有香气,含水量少,味略甜。其味道口感介乎于番薯和榴莲之间。蛋黄果含有丰富的磷、铁、钙、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必须的十七种氨基酸,具有帮助消化、化痰、补肾、提神醒脑、活血强身、镇静止痛、减压降脂等功效。

4、红醋栗

醋栗是中国重要经济树种之一 ,果实香甜可食,可做罐头、果酱、酿酒、饮料等 。这种小浆果不仅能治疗感冒、减轻喉痛,还能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红醋栗里面维生素C的含量是柑橘类水果的三到四倍。

5、北极蓝莓

密林中这漫无边际的珍果名叫中国北极蓝莓。蓝莓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还伴有一丝羞怯与苦涩;独特的八万里森林和沼泽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的大兴安岭,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土壤条件等孕育出了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北极蓝莓。

6、人心果

果实长得很像人的心脏,所以被人们命名叫做人心果。人心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分、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索B2、维生素E,以及磷、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硒和钙的含量更是高居水果、蔬菜之首。

7、海南玫珑蜜瓜

今年的网红冰淇淋瓜,跟日本的天价静冈网纹蜜瓜同一个品种。据传是日本专家扎根3年种植出来的。这个瓜本土化之后,长的也挺好看,周身纹路均匀,放软了之后挖着吃非常软甜,有点冰激凌般的口感!

8、宁夏中卫硒砂瓜

中卫压砂西瓜被誉为中国最好吃的西瓜,因产品中富含健康元素硒又称中卫硒砂瓜。个大汁多、肉厚籽少的硒砂瓜长在荒滩戈壁上,吸收着大西北的阳光和养料。独特的生长条件造就了这独一份的美味,再加上它皮厚、质硬,耐贮运,自然保鲜期达到50天以上,远方的朋友也能品尝到它的甘甜。

9、库尔勒梨

库尔勒梨汁多渣少,香甜可口,连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吃完都夸赞不已,称它是果品王子。营养丰富的库尔勒梨不仅可以生食,还可以做梨酒、梨膏等,并有润肺、凉心、消痰、解疮毒酒毒等医疗作用哟~

10、丹东99草莓

沿江沿海的丹东,有着独特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在丹东地区对草莓又进行了分类,其中99草莓堪为个中骄子。丹东草莓口感香嫩,气味芬芳,品相端正又酸甜适口,也难怪被水果老饕们惦记在心。

以上介绍的是中国十大顶级水果,相信有一部分的水果,大家应该还是听过他们的名字,但是,有一些水果可能就比较陌生了!不过,尽管这些水果给人的熟悉度不甚相同,但是这些水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在口感方面非常出色。

(来源:HOT美女惹)

菠萝、凤梨、黄梨、王梨为啥傻傻分不清楚?

(IC photo / 图)

近日,网络上掀起关于“你在吃菠萝时菠萝也在吃你”的问题的讨论。

有网友说,吃完菠萝有扎嘴的感觉。其实这是因为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当你把菠萝吃进嘴里,这种蛋白酶会去消化蛋白质,溶解你口腔里的一切,诱发刺痛感。

听起来好像很可怕,有人就说,不吃菠萝,那就只能吃凤梨、王梨或者黄梨了。对此,一些网友有点懵了,菠萝、凤梨、黄梨不是同一种水果吗?其实,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水果刚来到中国的时候,人们对它的称呼没有统一口径。

菠萝名称的由来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一心想从西边到达中国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至死他都坚信自己到了中国。虽说其后新大陆的命名跟他没半毛钱关系,但哥伦布发现美洲,还是给当地的水果和其他粮食作物传到亚欧大陆,开创了起始点。

有人推测,菠萝是在16世纪,也就是明朝中叶从南美地区直接横跨大洋来到中国的。也有人认为,它是按照传统的航路,先从南美到了欧洲,之后又被欧洲人绕过好望角再经过印度,传到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地区的。

究竟是哪种路线已经不重要了,而菠萝名字的由来,却跟印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早期时候,称谓上人们将它和菠萝蜜混为一谈。

菠萝蜜现代人都见过,个头如同冬瓜那么大,它产自印度。“菠萝蜜”是梵文Paramim的音意译,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到达彼岸。这种水果在唐朝时期就传入了中国,一开始将其称为波罗密多。此后随着时代演化,“多”字被省略,“密”也被形容果甜的“蜜”所取代。

不过,菠萝蜜是桑科的常绿乔木,菠萝是凤梨科多年生草本,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何名称上却产生交集了?这跟佛教有一定的渊源。

吃过菠萝的人可能注意过,菠萝的外壳是一层六边形的刺结瘤,这玩意儿乍一看,有点像诸多佛像头顶上的螺髻。再加上菠萝可是从印度的方向传来,于是人们便以菠萝蜜称呼它了。至今,在潮州话的俗语中,还保留有将菠萝叫做番菠萝蜜的叫法。

(IC photo / 图)

然而菠萝蜜和菠萝是两种不同的水果,随着菠萝在岭南地区的不断推广,人们在称谓上也开始有意识的做出区分了。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越笔记》记载:“粤中凡村居路旁多植山波罗,横梗如拳,叶多刺,足卫衡宇”。这里的菠萝已经去掉了“蜜”字,“波罗”二字未加草字头。到了道光年间,吴其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露兜子产广东,一名波罗,又名番娄子,形如兰,叶密长大,抽茎结子。其叶去皮存筋,即波罗麻布也”。

有人推测,之所以此时的波罗二字不加草字头,一个原因是跟菠萝蜜做出区分。另一个因素是,元朝年间来到东方的马可波罗,其名字里的波罗二字,正好和菠萝的名称契合,也能代指其并非中土之物。

虽然嘉庆年间的《正音撮要》中,将波罗二字加上了草字头,可并未作出明确的解释。其后从清末一直到年间,对菠萝的称谓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论。年间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以及《辞海修订本》里,都将其笼统地称为波罗。一直到解放后,词典里才将其名称规范化,统一称之为菠萝,以表明它的植物身份。

总的来说,菠萝名称的演化,延续着其是外来水果的本质。随着解放后大陆地区推广全国性的普通话,“菠萝”称谓就逐渐深入人心了。不过在菠萝适宜生长的南方地区,大量的方言中还保留了菠萝的其他叫法。

本土化名称中的凤梨和黄梨

菠萝是热带水果,传入中国后,主要产地在两广、福建、台湾以及海南等地区。这些地区在古代远离中原,语言上自成一脉,对菠萝的叫法,多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闽南语、闽东语、莆仙语中,除了将菠萝称为凤梨外,还有王梨的叫法。在闽南语体系中,王梨谐音“旺来”,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寓意。再者,“王”和“黄”同音,所以王梨也有黄梨的意思。由于古代闽台两地的人频繁交往,所以凤梨的叫法流传到台湾了。

《台湾府志》里记载:“菠萝叶似蒲而阔,两旁有刺。果生于丛心中,皮似波罗蜜,色黄,味‘酸甘’。果末有叶一簇,可妆成凤,故名之”。

在客家话中,直接以颜色指代,称其为黄梨,并且这种叫法还流传到了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群体中。无论是凤梨、王梨还是黄梨,这都是菠萝的本土化名称。也许有人想不通,为何这种名称没有流传到广大的内地,只在广东和福建一带流行?这就跟菠萝的生长属性有关了。

菠萝传入后,只能在南方地区种植和流传,早期接触到菠萝的人,都是南方地区的人,所以其本土化名称的流传,也只局限在这些地区了。而后随着全国推广普通话,菠萝的叫法被规范化并逐渐定格下来。即便随着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北方人见到了菠萝,也只知道有菠萝这个称谓,不知道还有凤梨或者黄梨的叫法了。

一个相反的例证就是红薯。红薯同样是在明朝期间由南美传来的,由于其适宜在多种气候环境下生长,早早便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所以便有了番薯、红薯、白薯、洋芋、地瓜等诸多本土化或者意译的叫法。

有趣的是,虽然在大陆地区都叫菠萝,可台湾地区的点心凤梨酥,并没有将其叫做菠萝酥的,而且凤梨酥这个称谓,在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中,也是一致的。或许,因为凤梨酥只是用菠萝做配料延伸出来食物,才会用一个本土化的名称。

(IC photo / 图)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哪怕说凤梨和菠萝在学术上是同一种东西的两个不同的名字,但目前市场上就是把它们当两种水果来卖。

我们不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下凤梨和菠萝的区别,第一是外形,菠萝的叶子边缘有锯齿,容易扎手,而凤梨的叶子是光滑的,一般边缘不带锯齿。

第二是切开来看,菠萝皮厚,有内刺,需要挖掉内刺和泡盐水吃(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凤梨皮薄,无或者极少内刺,切开就可以吃。撇开这些差别,菠萝跟凤梨,其实跟土豆和马铃薯一个意思。

然而,水果或者食物的起名,除了自身特点外,还要兼顾地域性和文化元素。

比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来物品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一律都加“番”或者“洋”。在潮州话中,菠萝也叫番梨,还叫番菠萝蜜,而汉语讲究喜庆的好意头,菠萝在闽南语中也就有了王梨(旺来)的名称。

过去由于各个地区间交往并不频繁,对同一种水果的不同称谓,在本地区之内并不会产生歧义。随着现代各地区间交往频繁,除非事先有所了解,否则面对不同的称谓,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歧义——这体现出来的,正是独有的地域特色。

所以,不管你叫凤梨、菠萝,还是王梨、黄梨,它们都是同一种水果,但背后都有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罢了。

稼三

菠萝、凤梨、黄梨、王梨为啥傻傻分不清楚?

(IC photo / 图)

近日,网络上掀起关于“你在吃菠萝时菠萝也在吃你”的问题的讨论。

有网友说,吃完菠萝有扎嘴的感觉。其实这是因为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当你把菠萝吃进嘴里,这种蛋白酶会去消化蛋白质,溶解你口腔里的一切,诱发刺痛感。

听起来好像很可怕,有人就说,不吃菠萝,那就只能吃凤梨、王梨或者黄梨了。对此,一些网友有点懵了,菠萝、凤梨、黄梨不是同一种水果吗?其实,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水果刚来到中国的时候,人们对它的称呼没有统一口径。

菠萝名称的由来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一心想从西边到达中国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至死他都坚信自己到了中国。虽说其后新大陆的命名跟他没半毛钱关系,但哥伦布发现美洲,还是给当地的水果和其他粮食作物传到亚欧大陆,开创了起始点。

有人推测,菠萝是在16世纪,也就是明朝中叶从南美地区直接横跨大洋来到中国的。也有人认为,它是按照传统的航路,先从南美到了欧洲,之后又被欧洲人绕过好望角再经过印度,传到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地区的。

究竟是哪种路线已经不重要了,而菠萝名字的由来,却跟印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早期时候,称谓上人们将它和菠萝蜜混为一谈。

菠萝蜜现代人都见过,个头如同冬瓜那么大,它产自印度。“菠萝蜜”是梵文Paramim的音意译,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到达彼岸。这种水果在唐朝时期就传入了中国,一开始将其称为波罗密多。此后随着时代演化,“多”字被省略,“密”也被形容果甜的“蜜”所取代。

不过,菠萝蜜是桑科的常绿乔木,菠萝是凤梨科多年生草本,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何名称上却产生交集了?这跟佛教有一定的渊源。

吃过菠萝的人可能注意过,菠萝的外壳是一层六边形的刺结瘤,这玩意儿乍一看,有点像诸多佛像头顶上的螺髻。再加上菠萝可是从印度的方向传来,于是人们便以菠萝蜜称呼它了。至今,在潮州话的俗语中,还保留有将菠萝叫做番菠萝蜜的叫法。

(IC photo / 图)

然而菠萝蜜和菠萝是两种不同的水果,随着菠萝在岭南地区的不断推广,人们在称谓上也开始有意识的做出区分了。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越笔记》记载:“粤中凡村居路旁多植山波罗,横梗如拳,叶多刺,足卫衡宇”。这里的菠萝已经去掉了“蜜”字,“波罗”二字未加草字头。到了道光年间,吴其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露兜子产广东,一名波罗,又名番娄子,形如兰,叶密长大,抽茎结子。其叶去皮存筋,即波罗麻布也”。

有人推测,之所以此时的波罗二字不加草字头,一个原因是跟菠萝蜜做出区分。另一个因素是,元朝年间来到东方的马可波罗,其名字里的波罗二字,正好和菠萝的名称契合,也能代指其并非中土之物。

虽然嘉庆年间的《正音撮要》中,将波罗二字加上了草字头,可并未作出明确的解释。其后从清末一直到年间,对菠萝的称谓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论。年间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以及《辞海修订本》里,都将其笼统地称为波罗。一直到解放后,词典里才将其名称规范化,统一称之为菠萝,以表明它的植物身份。

总的来说,菠萝名称的演化,延续着其是外来水果的本质。随着解放后大陆地区推广全国性的普通话,“菠萝”称谓就逐渐深入人心了。不过在菠萝适宜生长的南方地区,大量的方言中还保留了菠萝的其他叫法。

本土化名称中的凤梨和黄梨

菠萝是热带水果,传入中国后,主要产地在两广、福建、台湾以及海南等地区。这些地区在古代远离中原,语言上自成一脉,对菠萝的叫法,多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闽南语、闽东语、莆仙语中,除了将菠萝称为凤梨外,还有王梨的叫法。在闽南语体系中,王梨谐音“旺来”,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寓意。再者,“王”和“黄”同音,所以王梨也有黄梨的意思。由于古代闽台两地的人频繁交往,所以凤梨的叫法流传到台湾了。

《台湾府志》里记载:“菠萝叶似蒲而阔,两旁有刺。果生于丛心中,皮似波罗蜜,色黄,味‘酸甘’。果末有叶一簇,可妆成凤,故名之”。

在客家话中,直接以颜色指代,称其为黄梨,并且这种叫法还流传到了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群体中。无论是凤梨、王梨还是黄梨,这都是菠萝的本土化名称。也许有人想不通,为何这种名称没有流传到广大的内地,只在广东和福建一带流行?这就跟菠萝的生长属性有关了。

菠萝传入后,只能在南方地区种植和流传,早期接触到菠萝的人,都是南方地区的人,所以其本土化名称的流传,也只局限在这些地区了。而后随着全国推广普通话,菠萝的叫法被规范化并逐渐定格下来。即便随着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北方人见到了菠萝,也只知道有菠萝这个称谓,不知道还有凤梨或者黄梨的叫法了。

一个相反的例证就是红薯。红薯同样是在明朝期间由南美传来的,由于其适宜在多种气候环境下生长,早早便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所以便有了番薯、红薯、白薯、洋芋、地瓜等诸多本土化或者意译的叫法。

有趣的是,虽然在大陆地区都叫菠萝,可台湾地区的点心凤梨酥,并没有将其叫做菠萝酥的,而且凤梨酥这个称谓,在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中,也是一致的。或许,因为凤梨酥只是用菠萝做配料延伸出来食物,才会用一个本土化的名称。

(IC photo / 图)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哪怕说凤梨和菠萝在学术上是同一种东西的两个不同的名字,但目前市场上就是把它们当两种水果来卖。

我们不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下凤梨和菠萝的区别,第一是外形,菠萝的叶子边缘有锯齿,容易扎手,而凤梨的叶子是光滑的,一般边缘不带锯齿。

第二是切开来看,菠萝皮厚,有内刺,需要挖掉内刺和泡盐水吃(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凤梨皮薄,无或者极少内刺,切开就可以吃。撇开这些差别,菠萝跟凤梨,其实跟土豆和马铃薯一个意思。

然而,水果或者食物的起名,除了自身特点外,还要兼顾地域性和文化元素。

比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来物品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一律都加“番”或者“洋”。在潮州话中,菠萝也叫番梨,还叫番菠萝蜜,而汉语讲究喜庆的好意头,菠萝在闽南语中也就有了王梨(旺来)的名称。

过去由于各个地区间交往并不频繁,对同一种水果的不同称谓,在本地区之内并不会产生歧义。随着现代各地区间交往频繁,除非事先有所了解,否则面对不同的称谓,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歧义——这体现出来的,正是独有的地域特色。

所以,不管你叫凤梨、菠萝,还是王梨、黄梨,它们都是同一种水果,但背后都有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罢了。

稼三

24种蔬菜拼,哪个更好?记住这些,买对不买贵!

据健康时报消息,本文作者:谷传玲,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秘书长、注册营养师

超市里有很多蔬菜,看起来很像,很多人买的时候总是拿捏不准哪个更营养,适合怎么吃,有时候还纠结有些菜很贵到底值不值。这篇文章带大家对比12对(24种)蔬菜,告诉你哪些菜更值得买。

当然,这里主要从营养和价格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做出营养性价比高推荐。有时吃东西凭个人口感喜好,选自己更爱吃的,也没问题。

一、西兰花VS白菜花,

更推荐西兰花

西兰花抗氧化的维生素C含量是白菜花的近2倍,对眼睛好的叶黄素+玉米黄质的含量是白菜花的745倍,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K含量是白菜花的6.6倍,具有潜在抗癌特性的异硫氰酸酯含量是白菜花的4.6倍,关键是这两种菜的价格也差不多。

二、大白菜VS娃娃菜,

更推荐大白菜

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是娃娃菜的3倍,娃娃菜钾含量是大白菜的2倍,营养上算是各有优势,但是大白菜价格更便宜。

三、旱芹VS西芹,

更推荐旱芹

旱芹钾含量是西芹的8.5倍,钠含量也更低些,更利于控制血压;西芹膳食纤维含量是旱芹的2倍,更能促进肠道蠕动,但是价格却是旱芹的好几倍,所以更推荐买旱芹。

注意,两者钠含量都稍高,属于自带咸味的蔬菜,烹调时放一点盐就行。

四、紫甘蓝VS圆白菜,

更推荐紫甘蓝

紫甘蓝富含圆白菜没有的花青素,而且是蔬菜里的花青素“冠军”,另外紫甘蓝的维生素C、钙、钾含量也都高于圆白菜。

虽然紫甘蓝的价格比圆白菜贵一些,但也算是平价蔬菜,所以推荐紫甘蓝。为了减少花青素损失,建议凉拌着吃。

五、紫洋葱VS黄洋葱,

更推荐紫洋葱

紫皮洋葱中抗氧化的花青素、总酚、总黄酮含量都显著高于黄洋葱,1斤的价格也只是比黄洋葱贵个5毛1块的,所以推荐吃紫洋葱。

紫洋葱生吃可以保留更多营养,为了不辛辣,可以先用盐+白醋+水泡5分钟控干再凉拌,拌的时候还可以加一点儿糖掩盖辣味。

六、黄豆芽VS绿豆芽,

更推荐黄豆芽

黄豆芽的蛋白和钾含量分别是绿豆芽的2.6倍、5倍多,其他营养也普遍高于绿豆芽,虽然能量是绿豆芽的3倍,但也就只是跟心里美萝卜、蒜苗、洋葱、萝卜缨、冬笋相当,即使减肥也不用排斥它。价格还跟绿豆芽一样。

健康时报图

七、贝贝南瓜VS普通南瓜,

更推荐贝贝南瓜

贝贝南瓜中抗氧化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南瓜的4.5倍,是眼睛和皮肤健康的好帮手,它的口感粉糯,吃起来就像栗子。至于价格,贝贝南瓜打折的时候大概5元1斤,跟普通南瓜也差不多。

不过,贝贝南瓜的能量和碳水都跟土豆相当,适合做主食,推荐蒸或熬粥;普通南瓜能量和碳水跟青椒相当,水分还足,就是蔬菜。

八、长茄子VS圆茄子,

营养和价格都差别很小

两者营养和价格都差别很小,不过圆的紧实适合炖,红烧就算了,它太吸油了,长的绵软适合蒸完凉拌。为了保留更多花青素,烹调时不建议去皮。

九、普通黄瓜VS水果黄瓜,

更推荐普通黄瓜

两者营养差别很小,口感也都清脆爽口,不过水果黄瓜略甜,但是价格也贵几倍,要是当减肥零嘴,有点费钱。

十、西红柿VS小圣女果,

小圣女果更营养

西红柿和小圣女果主要有红色和黄色的,红色的番茄红素含量更丰富,我们就拿红色的做对比。

红色小圣女果维生素C、番茄红素分别是红色西红柿的2.4倍、2倍,但是小圣女果能量略高于西红柿,加之它口感更甜,所以小圣女果适合当水果吃,西红柿适合当菜吃。

十一、叶生菜VS球生菜,

更推荐叶生菜

叶生菜的钙、镁、钾含量分别是球生菜的2.9倍、2倍、2倍,维生素C含量也比球生菜高。价格方面1斤叶生菜比球生菜贵一两块钱,所以从营养性价比上来看,还是更推荐叶生菜。

十二、橙色胡萝卜VS黄色胡萝卜,

更推荐橙色胡萝卜

市面上最常见的是橙色的胡萝卜,但是像四川、山西、新疆等地,黄色胡萝卜则很常见。黄色胡萝卜的碳水、能量、膳食纤维都略高于橙色胡萝卜,但是橙色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是黄色的5.5倍。价格两者差别不大,这么看还是更推荐橙色胡萝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