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观香(观香七十二种香谱图)

时间:2024-01-27 16:30:46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神婆算命那么准莫非真是“神仙转世”:神力没有,演技和套路倒是很多

要问2017年暑假最火的网剧是什么?《河神》必定上榜,在观看惊心动魄的故事剧情之外,老神婆和小神婆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神婆这一职业更是笼上一层神秘、神奇的色彩。

网剧《河神》海报

但这只是影视中经过处理的神婆,虚构与夸张成分很大。而现实生活中的神婆却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坑蒙拐骗,牟一己之私利。不久之前,静海有一李某请“神婆”烧香来消灾驱邪,竟损失近十万元!

神婆就是声称自己能够借助鬼神之力人,这些鬼神大多是妖魔鬼怪,如黄鼠狼,狐狸,乌龟,蛇之类,鬼神借神婆之身,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趋吉避凶。

《河神》中的老神婆

在农村,“神婆”家喻户晓,不亚于当地的灶王爷、土地公公。各地都有自己的“仙姑”、“黄姑”、或“半仙”等有特异功能的妇女,大多数是老太太,这样的人不多,往往一个县或一个地区才有这样一个出名的”神婆”,受到当地人的尊敬,是人们心目中的“半个神仙”。

当地的人丢了牛少了鸡,或是被偷被盗;小孩得了怪病;精神不振;有灾难求问解救办法;想知道有无财运、求取财运等等情况,就去神婆家里求帮助。

神婆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在科学还不发达的时候,面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倾向于用鬼神来解释;面对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人们寄希望于幻想中的鬼神。说到底,鬼神是源于未知,神婆架起了鬼神和普通人之间的桥梁,扮演着鬼神在人类中间的“代言人”。

但装神弄鬼的骗人把戏,的确骗到了不少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与这样的迷信做斗争,我们需要知道神婆的惯用伎俩。

家里有人生病:往往有这种情况,神婆到事主家里一看,似乎是漫不经心地说:“家里有人是心血管疾病,而且是老人。”事主闻言一惊,这么准,顿时对神婆增加了几分信服。

其实这个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推测得出来的。神婆会在事主房子内外看一圈,闻到了药味,就说明该家人有人生病。经验丰富(号称功力深厚)的神婆还能“闻气识药”,中医药材就不必说了,连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等西药的味道都能问出来。

根据药的味道就可以推测病人得了什么病,阿司匹林味道那么大概是心血管疾病,硝苯地平是高血压,而老人年纪大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很大。就算推测不是很准,也是八九不离十。由此可见,鼻子不灵、不懂医学的神婆不是好神婆。

家境情况:神婆又说:“你们家是做大事业大生意的,是个富贵人家,不过最近有些不太好的事情。”事主一听,就是这样啊,神了!

其实神婆大致看了事主家的房子、家具装饰,推测家境如何简直不要太容易。别墅,红木家私,花园……那么神婆就可以断定:这家人事业不错,家里挺有钱。这种情况下叫神婆过去,那应该是最近才出了问题了,毕竟家里没事,谁会找她。如果房子很小,家具半新不旧,无冰箱无空调,那这家肯定不富有。

事主所求:神婆和算命先生还有很“神”的一点,就是有人来问事,他们往往能猜出事主所求。这个深究下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老年人多为家庭口角之争、女儿儿子婚姻问题。中年人想知道的大多数是事业、金钱方面。青年人多为感情方面,但也会关于事业,有经验的神婆能够根据事主穿衣打扮和表情区别。

根据衣着打扮、交通工具、行为举止,判断事主贫富情况。有钱人来问多求平安顺利,没钱人来问多求发达富裕。

《河神》中的老神婆

怎么说都有理:神婆最大的本事是自圆其说,说错了也能补救,怎么说听起来都有道理。

比如神婆猜事主有个儿子,但偏偏猜错了,事主有个女儿,而且是一个独生女。神婆就会说:“如果你生男孩就好咯,命里有运,大富大贵!”或者说:“你命中注定是生男孩的,可惜祖坟朝向出了点问题,生出了女儿,如果是男孩就好了,准能富贵。”反正怎么说都能圆回来。

如果恰巧说对,恭喜这位神婆,事主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帮其宣传。

神婆“算命”

神婆通过这些伎俩哄骗事主,生病了不用吃药,那是邪祟上身;事业不顺、情感实例,是祖坟的问题,反正不管是什么事情,总是鬼神之事,喝点蕴含神力的符水或者做一场法事即可,那么这香火钱自然是要收的。

静海的李某就是病急乱投医,听信了神婆的话,白白损失了九万多!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神婆已被警方抓获,让人叹惋的是像静海李某这样上当受骗的迷信之人绝不在少数。

2014年9月山东警方抓捕了一名神婆。该神婆供述:“哪能看病啊,都是说着玩的……”此神婆本是嘉祥县一名农妇,目不识丁,店铺营业3年了,是花钱租来卖香的,平常给生病的孩子、老人观观香,每次只收取十块八块的香火费。

某神婆被记者揭穿后终于吐露实情

病急也不能乱投医,花一点钱是小事,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吃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加重病情才是最严重的。

抓神婆易,破迷信难,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负责。

图文来源:凯风清韵

宋人的气味偏好:权贵好龙涎,文人好梅香

“东阁芬氲裛绮罗,云头香法本宣和。”最能代表宋代皇室用香当属宫中御制的“云头香”,源自北宋宣和时期,南宋初年宫中常制作此香,《癸辛杂识外集》:“宣和时,常造香于睿思东阁,南渡后如其法制之所,谓东阁云头香也”。

在古代熏香分类中,东阁云头香属于仿造龙涎香系列的熏香,《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龙涎香”条诗云:

“龙涎香名有多般,此物暗昧仔细看。伏古云头并清燕,三朝修合最直钱”。

伏(复)古、云头、清燕都是宫中所制龙涎香的名号,高庙、孝宗、光宗三朝时期宫中御制的龙涎香,在南宋市场中最为值钱。

顾文荐《负暄杂录》称东阁云头香为“奇香”,以古腊沉香为本,杂以脑麝、栀花之类制作而成,《陈氏香谱》中有一首“复古东阁云头香”,应该就是南宋宫中的香方:

真腊沉香十两、金颜香三两、拂手香三两、蕃栀子一两、梅花片脑二两半、龙涎二两,麝香二两,石芝一两,制甲香半两,右为细末,蔷薇水和匀,用石䃮之脱花,如常法爇之。如无蔷薇水,以淡水和之亦可。

宫中制香用料奢华,以名贵的蔷薇水为剂调和诸香,蔷薇水是古时公认仿造龙涎香的最佳香料,南宋《百宝总珍集》中说蔷薇水“修合龙涎分外馨”。此香中还用到了真龙涎香(抹香鲸肠内的病理分泌物),龙涎香在合香中能柔和诸香延长留香时间。云头香尊贵浓郁芳香持久,是富贵清丽一味的代表,深受皇室贵胃们所喜。

南宋权相韩侂胄也有类似的“阅古堂香”,而且不输给宫中御制“东阁云头香”,《负喧杂录》载:“庆元韩平原制阅古堂香,气味不减云头”。阅古堂香也属于仿造龙涎香系列的熏香,《百宝总珍集》:“今时韩太师府,修合阅古龙涎花子,街市亦有假者”。

阅古龙涎花子即“阅古堂香”,所谓“花子”,则是以模具脱制成的香饼子,可焚烧也可当做佩香佩戴,《陈氏香谱》韩钤辖正德香:“脱花子,爇之或作数珠佩带”。

韩侂胄专权之时,穷奢极侈,家中庭园妄比宫闱,其府上制香也极为奢华,少不了名贵的龙涎香、蔷薇水等香料,故韩侂胄的阅古堂香可堪比宫中东阁云头香。

相对富贵清丽的龙涎香,宋代文人更喜欢恬淡清雅的香品,黄庭坚评价“深静香”说:“此香恬淡寂寞,非世所尚。”,张邦基评价自制的鼻观香“有一种萧洒风度,非闺帏间恼人破禅气味也。”可见富贵丽侈与旖旎俗气,都非文人所取。

梅花香气清幽,是香方中恬淡一味的代表,深受宋代文人所喜。梅花香方之中,最著名的当属韩琦的“浓梅香”,陈敬《陈氏香谱》中称之为“韩魏公浓梅香”:

黒角沉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小者,麦麸炒令赤色)、腊茶末一钱、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白蜜一盏。右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噐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黄庭坚评价浓梅香“一炷焚之,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周紫芝《汉宫春》小序中评价浓梅香:“恍然如身在孤山,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使人神气俱清”。

韩魏公浓梅香还有个名字叫“返魂梅”,是黄庭坚所取。黄庭坚认为“浓梅香”未能彰显梅花的清幽,而改为“返魂梅”。南宋诗人曾几《返魂梅》及《诸人见和返魂梅再次韵》咏此香,《返魂梅》诗曰:

“径菊庭兰日夜摧,禅房未合有江梅。香今政作依稀似,花乃能令顷刻开。笑说巫阳真浪下,寄声驿使未须来。为君浮动黄昏月,挽取林逋句法回”。

方回《瀛奎律髓》中题注此诗:“此非梅花也,乃制香者合诸香,令气味如梅花,号之曰返魂梅”。

清幽自然的梅香,也颇受僧人所喜。宋代文人张邦基曾在一高僧那闻到韩魏公浓梅香,评价“香韵不凡,与诸香异”,此事在其《墨庄漫录》中有记载:

予在扬州,一日独游石塔寺,访一僧坐小室内。僧于骨董袋内取香如芡许,炷之,觉香韵不凡,与诸香异,似道家婴香,而清烈过之。僧笑曰:“此魏公香也。韩魏公喜焚香,此香乃传其法”。

熏焚“返魂梅”以隔火煎香之法最妙,韩魏公浓梅香方言:“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云母石、银叶为隔火片,用途是不让香品直接与炉火相触,这样焚香香气发散舒缓,香味持久,香韵悠长,宋代僧人释德洪《竹炉》一诗中,就提到“银叶”隔火焚爇“返魂梅”香丸:

“博山沉水觉尘埃,旋斫凌云绿玉材。自拭锦绷含泪粉,要焚银叶返魂梅”。

索命的“观香”

我的一个堂婶迷上了“观香”。所谓“观香”,就是点上一把“香”,等待燃烧之后看着香余烬的形状,然后整出一套说辞的“把戏”。这套“把戏”很能迷惑人,往往让信奉者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甘愿掏钱“免灾”。可是,我的堂婶非但没有免灾,却因此惹上了祸水。

堂婶人开朗,隔两家院子往往也能听到她“嘎嘎哈哈”的笑声,可就是耐不住寂寞。农忙时风风火火地干活,早出晚归就像一个铁人,不知苦累;可是一到农闲就不行了,平时积攒下来的腰酸腿疼、肠肚脑涨就统统找上门来,弄得堂婶胡思乱想,好不痛苦。

在农村,人有病痛上医院不是唯一的选项,还有“烧香求神”一途。人在病痛的折磨下,理性判断力往往就发生了偏差,求神拜佛寻求一时的心理慰藉,麻痹一下自己痛苦的神经也不失为一种自欺的妙法。

可是堂婶偏偏就走火入了魔,自去年冬天通过微信寻找到了一个菏泽的半仙之后,堂婶就虔诚地入了“道”。咱也不知昨天是个什么“黄道吉日”,堂婶受了菏泽半仙的什么点化,反正在堂婶微信转了66元,所谓的什么“入宫”之后,在院子里烧了大量的纸“宝”(纸叠的元宝)之后,堂婶喝了“敌敌畏”,并弄了个席子躺在院子里。至于是等待升天还是羽化,这还真不是我等凡人能妄加揣度的。

万幸的是,串门的邻居发觉了院子里躺在席子上的堂婶,搅扰了她的“清修”……

曾听一个对心理学很有些造诣的表叔炫耀,“我退休之后要是做‘观香’的生意,他们收20,我收200,也准保找我‘观香’的人排队……”

我想,表叔虽为“戏谑”,其实也是一语中的的。“观香”者就是心理有了障碍,希望找人疏解一下而已。一些人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把自己包装成能往返阴阳两界的半仙,弄出些模棱两可的话术,乘人之危骗些不劳而获的钱财,以达自己“致富”的目的罢了。

可是有人就信,而且还深信不疑,如堂婶之流还差点搭上性命,实在是悲哀中的悲哀。

香方歌诀:有韵律的古代香方

“朝市喧聊避,山林兴未忘。频添绕炉水,还与试香方”。邀请好友品评调试香方,是古代文人清雅的社交活动。宋代香方创作兴盛,为便于香方记忆和传诵,常把把香方编成具有节奏和韵律的歌诀。

以歌诀形式书写的香方很多,有文人为名的“丁晋公清真香”、“丁公美香篆”,宫廷内苑使用“非烟香法”、“秀兰香”, 赏烟玩乐的华盖香等各种类型的香方。

香方歌诀之文人香。

宋代文人不但品香吟香,还亲自研究制作合香、创作香方。文人根据个人喜好,创作代表自己品味的熏香,张邦基《墨庄漫录》中,曾提到自己创作的鼻观香“有一种萧洒风度,非闺帏间恼人破禅气味也”。

历代香谱著录中,记录了许多以文人为名的香方,其中丁晋公清真香、丁公美香篆是用歌诀形式书写,属于宋代比较流行的香方,《陈氏香谱》“丁晋公清真香”歌曰:“四两玄参二两松,麝香半两蜜和同,丸如茨子金炉爇,还似千花喷晓风”。

清真香歌诀的作者是丁谓,乾兴元年被封为晋国公,丁谓对宋代香文化有很大贡献,其撰写的《天香传》提出了沉香气味品鉴准则“味清、烟润、气长”,并对海南沉香进行了分类分级,广为后人所依循。

熟知香药特性的丁谓,对制作合香也颇有研究,其创作的清真香只用玄参、甘松、麝香,调制恰似千花随风而来的香味,“丸如茨子金炉爇,还似千花喷晓风”。

玄参、甘松两味香药,在花香系统的香方中经常使用,在《陈氏香谱》中有一首“酴釄香”,用料组方与丁谓的清真香类似,也是以玄参、甘松为主香制作,酴釄香歌曰:“三两玄参二两松,一枝楦子蜜和同,少加真麝并龙脑,一架酴釄落晚风”。

酴釄香模拟酴釄花的香味,用料比清真香多了一味龙脑,但决定香方主要气味的是玄参与甘松,龙脑与麝香作为佐香使用,起到发香、稳定香气的作用。

香方歌诀之宫中香。

宋时宫中制香非常频繁,专门设有制作熏香的殿阁。周密《癸辛杂识外集》载:“宣和时常造香于睿思东阁,南渡后如其法制之所,谓东阁云头香也”。宫中调制的熏香用材名贵,香味氤氲,极有清韵,被时人称为“奇香”。

宫中调制的熏香在民间很受追捧,被文人竞相收藏,民间也流传有许多宫中的香方,陈敬《陈氏香谱》收录了宣和御制香、宣和内府降真香、宣和贵妃王氏金香、御炉香等宫中焚烧的香方。

宫中传入民间的香方也被编成歌诀,在民间广为传播。《陈氏香谱》卷二“禁中非烟”歌曰:“脑麝沉檀俱半两,丁香一分桂三钱,蜜丸和细为团饼,得自宣和禁闼传”。

通过“得自宣和禁闼传”之句,可知此香是徽宗宣和年间宫中使用的香方,“非烟”两字说明此香适合以“取味不取烟”的隔火煎香之法熏焚。

宋人尚雅,喜清婉温和、悠长之香,不喜酷烈之气,以隔火煎香法熏香,香气舒展自然,幽润绵长且无烟火气,正符合宋人对香气的审美。

除了禁中非烟,香方歌诀中还有一首秀兰香也提到“似禁中传”,禁中乃皇宫之内,陈敬《陈氏香谱》秀兰香歌曰:“沉藿零陵俱半两,丁香一分麝三钱,细捣蜜和为饼爇,秀兰香似禁中传”。

此香不能确定是否为宫中香方,也有可能是编者为了抬高秀兰香方的珍贵性,用“似禁中传”作为宣传卖点。明代周嘉胄《香乘》中认为秀兰香出自宫廷内苑,将“秀兰香似禁中传”改成了“芬芳香自禁中传”。

香方歌诀之赏烟香。

焚香时看细烟轻聚也是一种乐趣,古人还专门创作了赏烟香方,苏轼就很擅长制作聚烟的印香,他在《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中提到,送给弟弟自制的印香,焚烧时香烟能集结成烟云:“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香螺脱黡来相群,能结缥缈风中云”。

宋代贵族宴席中常焚一种“巡筵香”,以龙脑、乳香、松蒳等为主料配制,焚烧时“以净水一盏引烟入水盏内,巡筵旋转,香烟接了去水栈,其香终而方断”。周嘉胄在《香乘》中把巡筵香与宝林香、华盖香并称为“三宝珠熏”。

古香方中,名为华盖香的香方有五首,《居家必用》收录一首,《普及方》收录一首,《香乘》收录三首,其中两首为华盖香歌诀:“沉檀香附并山麝,艾蒳酸仁分两停,炼蜜拌匀甆器窨,翠烟如盖可中庭”。

此香焚烧时,香烟可聚集成伞盖形状的烟云,所以得名华盖香。华盖香以沉香、檀香、麝香、艾纳、酸枣仁配制而成。

此香之所以能够聚烟不散,主要是艾蒳与酸枣仁发挥作用,艾蒳为松树上长得绿苔衣,也称作“松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蒳“和合诸香烧之,烟清而聚不散”。

华盖香歌诀中提到,香制成后需放入瓷器中窨香“炼蜜拌匀甆器窨”,窨香是调制合香重要的一环,目的是让诸香彼此之间气味融合。洪刍《香谱》“窨香法”载:

凡和合香须入窨,贵其燥湿得宜也,每合香和讫,约多少,用不津器贮之,封之以蜡纸,于静室屋中入地三五寸,瘗之月余日,取出,逐旋开取然之,则其香尤防馜也。

不同香品窨香时间也不同,从七曰、半个月,一月余或更久,像肖梅香窨香时间为半月“封窨半月取出爇之”,清真香窨藏十天“瓷盒封,贮土中窨十日”。香品经过窨藏,能改善初合成时粗糙未定的香调,使香性益和,气味更加均匀。

焚香是古人清闲生活的必备事项,以至于调香也成为具有仪式感的事情,清人王欣《青烟录》“合香”条中这样描写合香前的准备:

凡合香须选风日晴霁之晨,先须斋肃神志如对神明。然后扫除斋榻,整齐洁净。次将所蓄香品一一检点过目,乃遵法研治耳。

能随时焚一炉香,是一件幸福的事,看它细烟轻聚,参它香远韵清,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