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最新人口普查2021人口数据(最新人口普查2021人口数据统计)

时间:2024-01-24 08:54:00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末中国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总量有所增加,城镇化率继续提高。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数据显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此外,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完)

都说男生比女生多四千万,为什么相亲角征婚几乎都是大龄剩女?

在封建社会,儿女婚姻基本都由父母包办,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着西方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自由恋爱。

只是没想到,到现在这个时代,相亲这种婚恋方式又重新流行了起来。

2021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男女比例为104.6:100。也就是说,男性人口的数量比女性人口多出了将近四千万。

按照这个数据来看,通过相亲征婚的男性应该远远多于女性才对。

但事实上,在当前相亲市场上,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竟然是1:9,相亲的男性数量远远小于女性。而且,有意思的是,在相亲角,前来征婚的基本上都是大龄剩女。

前两天就发生了一个乌龙新闻。在浙江某公园内,一个31岁的女子在相亲角被错认成给孩子来相亲的家长。当场,这名女子就崩溃直呼:“小孩家长有这么年轻的吗?”

确实,在中国传统观念中,31岁已经算是大龄了。那么,在男性人口远远超过女性的情况下,为什么来相亲角征婚的反而都是大龄单身女青年呢?

首先,男性和女性单身的原因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近几年来,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越来越多新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都开始觉醒了。

和老一辈人不同,新时代的女性除了关注男方的硬性条件、人品等比较传统的问题外,

还更加关注对方是否能够尊重女性,是否具有大男子主义思想,是否能够对女性当前所面临的困境表示认同。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男性还是比较少的。

受传统婚恋思想的影响,很多男性对婚姻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他们仍然秉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显然不符合新时代女性的要求。

因此,大龄单身女青年单身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没有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对象。由于接受过新时代教育,自身条件也都还算不错,这些大龄单身女青年宁愿单身也不愿意随随便便找个对象结婚。

所以,在相亲角中,大量单身女青年的数量往往都比较多。她们本身条件也都很好,完全有能力、有自信去相亲角相亲,希望能够找到优质男性。

而男生单身的原因一般和女性不太一样。一般来说,男性单身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自己家庭条件不够优秀。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男女双方喜结连理,除了要看双方是否相爱,还要看男方家里的经济条件。

通常来说,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男人都不用相亲,通过自己的条件就能够顺利找到女朋友。但是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够好的男人来说,找女朋友就成为了一件难事。

而在相亲市场上,家庭条件是男女双方同意见面前最看重的条件之一。毕竟,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家庭条件就变得非常重要。

既然选择了相亲,一般就会寻找那些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家庭。

所以,这些家庭条件不好的男人在相亲市场上没有什么优势,他们自然而然也就不会选择通过相亲结识女性。

此外,男人单身的原因可能还和性格有关。有些男生性格比较内向,也不会和女孩相处。他们可能尝试过相亲,但是因为性格太过内向没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所以,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愿意相亲了。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男性单身的原因是因为不想结婚或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这些人一般都比较顺其自然,不一定会选择通过相亲结婚。

所以,来相亲角征婚的大龄单身女性反而比男性要多。

此外,相亲市场对男性的要求也会比女性要高,这和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念有很大关系。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默认男方应该承担大部分的结婚费用。比如彩礼、购房、购车等等。这些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很多男性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除了经济条件方面的要求外,女性对男性的外貌要求也比较高。

一般来说,女人只要肯花时间打扮自己,就会受到很多男性的青睐,男性对她们的外貌要求往往也不会特别苛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可是反观女性,她们对男性外貌方面的要求一般都是统一的。比如身高。现在的女孩子都喜欢那种高高大大的男生。

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男生身高是178cm,其次是180cm,而低于175cm的男生被调侃为一级残废,低于170cm的男生则被调侃为二级残废。

而中国男人的平均身高在165cm到170cm之间。也就是说,有一半男生都达不到现代女性的择偶标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身高达不到女性要求的男生自然就很难在相亲市场中获得女性的青睐。

相亲市场不同于自由恋爱。相对于自由恋爱,相亲市场更看重男女双方的条件。一般都是先谈条件,再谈感情。如果连对方的条件都达不到,那么自然也就无从去谈感情。

在这里,一切都是可数字化的,明码标价。

因此,相亲市场其实对女性来说更加有利。相对来说,相亲市场对女性的要求不会像对男性那么苛刻。

而由于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女性在相亲市场中也更加抢手,她们不担心自己没人喜欢,她们只需要去挑选别人。

而且,通常来说,这些大龄单身女青年自身的条件也很不错。她们拥有自己的事业,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甚至比某些男性的条件还要好。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对另一半的要求自然也比较高,能够和她们条件匹配的男性也不多。

所以,相亲角就出现了征婚的大龄女青年比男性更多的情况。这是当前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和社会现实所共同决定的。

不过,在结婚这个问题上,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为了结婚而结婚,通常来说结果都不会太好。婚姻不是儿戏,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一步错,步步错。所以,社会应该给予这些大龄青年多一些宽容,不要干涉他人的人生。

国家统计局: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数·百年」中国人口的“多”与“少”

2021年5月11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揭晓——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8.8亿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467人……

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评价称,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是“两升一降”。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中国目前拥有14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的人口数量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多。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计口径都不太一样,这就导致了中国古代人口数据的准确性一直存疑。根据《中国人口史》,西汉初年,中国的人口数量才不到2000万,直到明朝中期人口数量才增长到约1亿人。

从2000万到1亿,这一阶段经过了1300年。期间朝代更迭、战争频繁,总体上人口数量增长非常缓慢。但是此后,从明朝中期的1亿人口增加到清末的3亿人口,却只用了不到400年的时间。从全世界来看,这都是惊人的增长速度。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增长更是切到“快进”状态,出生率逐年递增、死亡率快速下降。根据我国1953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当年我国人口已由解放前的4.7亿发展到6.02亿。

这一数字大幅超出了预期。事实上,此时的社会生产力还未能匹配人口的高速增长,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供给不足的现象十分突出。

“我国人口增长过速,将影响生产建设、资金积累、劳动就业、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提高,必须加以控制,实施计划生育。”这段话出自为人熟知的《新人口论》,于1957年7月5日发表在人民日报。在此前一个月举行的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文章作者,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就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这一观点。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1954年-1978年期间,我国净增3.5亿左右人口。

1990年,宋丹丹、黄宏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登上春晚舞台。

1980年9月,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12月写入宪法,开启了中国“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新纪元。在当年公布的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我国人口已突破10亿。

时间来到2002年9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

人口普查显示,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出生率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33‰下降到了2000年底的14.03‰,成功实现了“九五”期间提出的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人口总量压力缓解的同时,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

2003年6月7日,在北京第十五中学参加高考的考生等待进入考场。这一年,高考考生总数为613万,比上一年增加了近90万。

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来,是巨大劳动力总量带来的人口红利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建立在素质与健康提升之上的“人才红利”,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时代变迁,人们讨论的主题从膨胀的人口该何去何从,逐渐变成怎样才能更加以人为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红利与素质提升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依旧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群体规模仍然庞大。

值得注意的还有这么几组数据:

从人口总量上看,人口总量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过去10年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0.53%,略低于上一个10年0.57%的平均增长率。

从人口寿命上看,十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10年增加了1485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从医疗卫生水平上看,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从脱贫攻坚成就上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7.5亿人成功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从人口质量上看,202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年前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规模扩大,提升了整体人口素质水平。

而与支撑了过去几十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崛起的“人口红利”相比,新时代正逐步显现的“人才红利”将支撑起未来几十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帮助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同时,我们要看到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韧性的关键。

“我国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宁吉喆说。

我们这一代的“少”与“多”

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降至8.50‰。

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中央曾在2011年开始在全国推开“双独二孩”,2013年作出“单独二孩”的调整,并自2015年起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政策变化反映到了人口结构变化中:我国14岁以下人口从1982年的3.41亿人下降到2019年的2.35亿人,而2020年这一数字回升到2.53亿人,比2010年增加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宁吉喆说,我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但总和生育率下降,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这里所谓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生育子女的平均数量,它也被认为是反应人口发展趋势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除了儿童还有老人。

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则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1.9亿人,已占总人口的13.5%。分区域看,2019年已经有7个省区市步入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人口占比大于14%),而在“十二五”时期,这个数据还是“0”。

2013年12月31日,湖北襄阳,护城河边练习乐器的老人。视觉中国

根据预测,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在“十四五”期间将突破3亿。

老龄化,它所衍生的如年轻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抬升、迫在眉睫的养老金压力等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受到了各方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我国养老金体系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急需强化第二、第三支柱。应尽快扩大企业年金的参与率,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同时尽快出台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

他建议,从“负债型”养老金向“资产型”养老金过渡。同时,尽快引入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并考虑扩大国资划转规模。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应该挖潜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空间,挑战中往往蕴含着机遇。

正如宁吉喆表示,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人口发展战略的内容提到:“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你我每一个人。(【财经翻译官】闫雨昕/文 白明辉/设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