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过年如何在家中祭祖(过年如何在家中祭祖活动)

时间:2024-02-02 02:21:55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家庭实用的祭祖方法(可长久使用)

家庭实用的祭祖方法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来了,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祭祀祈福,是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其实祭祀祖先也是如此。

一、为什么要祭祖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大家知道,祭祖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弘扬孝道,不忘报恩。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民族。其实,中国人讲风水,孝养父母、祭祀祖先,供奉祖先是最根本的风水。一孝百事顺,祈福可转运。一个真正行孝的人可以改变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孝的功德好处说一百年也说不完。

二、怎么选择祖先牌位

1. 网上购买,有各种类型的祖先牌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行。

2. 自己制作,如果条件不方便,可以找一块木板或者硬纸板都可以,用红布包着,写上祖先牌,也可以用黄纸写。

3. 孝塔,孝塔的设置其实是一个坛城,上面是代表至孝的地藏菩萨,让人人都来效仿他,从而不忘孝道,下面一层设置有祖先牌位,孝塔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从风水学来说,可以起到调整阴阳风水的作用。整个孝塔有安稳祖先的作用。

4.牌位材质不一定要多考究,关键是表达孝道就好。

三、如何写祖先牌位

1. 一般以“X门堂上历代祖先之位”就好了,有的是“X门堂上历代祖先考妣之位,“考”代表家族男性,“妣”代表家族女性”。当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大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风俗来。

2. 可以对着牌位的左边,可以写“阳上人XXX立”。但一般是在寺院或者其他大型的特定活动。在家里供奉的话也可以不写。

3. 可以用毛笔、或者记号笔写。颜色不要用红色的。

4.各地风俗不同,也可以根据当地风俗来写。

四、如何供奉

1. 供奉祖先牌位一般放在家里的正屋,也就是客厅。像南方很多家族都有,一般是进门对着位置,一面墙专门设置的祖先牌位。这个表示的是祖先最大了。

2. 没有这个风俗的,可以在正屋里安置一个桌子,或者是书房的壁柜里,家里有佛堂的,可以安放在面对像的左边。牌位要稍微低一些。如果没有佛堂,就直接安放在桌子上也可以。

3. 安放好祖先牌位后。接下来是点香、香一般是三支,点然后,按照风俗迎请祖先回家供奉,说三遍:“迎请祖先入位”,就可以了。

4. 贡品问题:可以供水果,点蜡。最好素食。

五、供奉时间

除开特定的清明节、冬至、除夕、中元节、寒衣节祭祖之外,其实平时可以在家每天早晚饭做好后(如果是祭祖用的祭品,做出来的饭菜,不要去先尝尝味道如何,切记),供上一点,烧一炷香,佛弟子可以念十声佛号,表达我们对祖先念念不忘的感恩之情。这样也不用到处去东问西问怎么祭祖了,每天在家里都可以做,谁祭祖,祖先就会庇佑谁。

孔子也说:“祭即得福,”祭祀祖先其实我们自己培养德行,培积福报。我们每个家庭把自己的祖先供奉好,牌位安置好,祖先稳定了,家庭慢慢的也就会和谐上轨道了,所谓家和万事兴,如果祖先没有妥善安置好,家庭想和谐,家运想兴旺是比较难的。为什么呢?因为根本没安立好,本末倒置了,祖先是我们的根,根深叶茂。

以上只是末学整理的一些关于祭祖的分享。当然,每个地方风俗不一样,只是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交流!!

年俗日记⑪:祭祖

讲述人:王杰,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祭祀先祖,是我国民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我们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写到,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除夕祭祖,是汉族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

而老百姓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团圆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在家中祭祖期间,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

按照民间的观念,我们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所以人们在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

直到现在,重视祭祀祖先,依旧是中国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就是让我们养成一个厚道、孝顺、感恩的心,而祭祀祖先便是一种知恩报恩。祭祀祖先,是为了报本反始,缅怀祖德。我们都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孝道”跟“悌道”,而孝、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

其实,大家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人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人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人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而我们在祭祖时那些寄托出的思念和请求保佑的期盼,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平安过大年,祭祀祈福请注意这些……

祭扫祖先、缅怀逝者

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但是传统的祭祀方法

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

因此我们提倡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

家中祭祀注意事项

远离可燃物

家中、楼道内不可进行烧纸祭祀。如需点烛、燃香,要注意放置在不燃材料或地面上,香炉、长明灯等要防止倾倒,避免引燃家中窗帘、被褥等可燃物。

及时熄灭余火

家中祭祀祈福过程中燃香等需要用到明火时,要做到火不离人,全程看护避免起风、倾倒等用火不慎引发家庭火灾。如使用电子蜡烛、香炉等,也需注意家中用电安全,及时关闭电源。

不随意倾倒废弃物

祭祀完成后,要及时熄灭余火,不要随意倾倒香炉、烛台等容器中的废弃物,防止死灰复燃,引发火灾。

户外祭祀注意事项

清理周围可燃物

在户外动火扫墓时,应清除周边2米范围内可燃易燃物品,焚烧桶或金属容器应该放置在坚固地面上,不能在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压线下、化粪池边、芦苇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动火。

祭祀注意风向

户外祭祀用火时人要站在上风方向,避免火焰伤人。应尽量选择避风处,以防火星四散引发火灾。

不随意丢弃火源

户外祭祀祈福过程中需注意,不在山林、草地上乱扔烟头,严防“星火燎原”。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未燃尽的香烛、灰烬,反复确认无遗留火种后再离开。

做到安全祭祀

外出祭祀时要注意安全,严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严防火灾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教育孩童不玩火

家长要教育孩子不玩火,看管好和孩子,不让孩子独自点烛、烧纸,以免引发火灾进一步造成人身危险。

户外起火不慌张

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尽快远离火灾现场,有条件的尽可能向周围群众发出示警,尽量减少火灾损失。

文明祭祀

倡导以文明环保节俭方式追思故人,以清扫墓位、鲜花祭奠等文明祭祀方式缅怀亲人,维护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春节祭祀祈福本是为了来年顺利

切勿让一时的马虎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文明祭祀

安全用火

莫使火患扰平安

转自:吴参谋说消防

来源: 济宁消防

春节上坟讲究“五不做、三不上”,哪五事不能做?哪三人不能上?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所以春节期间的习俗也是最多的,从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有相应的讲究,而在这期间要拜年、贴春联、守岁、祭祀等,说到祭祀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供奉祖先牌位,另一种是给去世之人上坟,给去世之人送去祭品,以表达对去世亲人思念之情。我们常说“死者为大”,所以上坟祭祀也格外讲究,民间有春节上坟“五不做、三不上”,具体是哪五件事不能做,哪三种人不能上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免得搞错了让家里的老人不高兴了。

一不做、大声喧哗,拍照,录像

上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切记不能大声喧哗,因为大声喧哗会给人不尊重死者的感觉。另外,现代很多人手机不离身,还有一部分人习惯拍照、录像记录生活,并把拍摄的片段发的网上,这里要注意的是上坟不能拍照也不能录像,因为在坟地上拍照、录像是对去世之人的不尊重,也被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做法。

二不做、带孕妇、孩童上坟

不能带孕妇、孩童上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墓地是阴寒的地方,孕妇去了之后会对其肚子里的胎儿造成不好的影响。而孩童多能看到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就容易受到惊吓。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因为,农村的坟地一般都在山上,车到不了,需要走较长的山路,孕妇前往很容易导致孕妇受伤。孩童一方面也存在无法长时间走山路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孩童顽皮好动,会在山上爬上爬下,有时候甚至会爬到别人的坟头上去,这是对去世之人的不尊重,上坟本身就是严肃的事情,嬉笑打闹不合适。

三不做、纸钱没烧完就匆匆离开

以前允许烧纸钱的时候就要注意要把所有的纸钱都烧完了才能走,因为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纸钱没烧完就离开,去世的人是不能收到这部分纸钱的。现在更多的是因为纸钱没烧完会有火星,甚至明火,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允许烧纸钱了,多数会选择用土块或者石块将纸钱压在坟头,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既给去世的亲人送钱了,又能有效防止山火的发生。

四不做、纸钱烧错了方向

农村的坟头多是错综复杂的状态,如果没有墓碑,坟头都是一些小土堆,就很容易把坟头的方向搞错,这时候就要注意烧纸钱的时候一定要把坟头搞清楚,要不然烧的纸钱或者收不到,或者被别人收到了。即便不允许烧纸钱,压纸钱也是同样的道理。

五不做、穿鲜艳的衣服

为了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尊重,上坟多穿一些暗色系的衣服,比如黑色、灰色、深蓝色等,一定不能穿鲜艳的衣服,尤其是红色系就更不能穿了。另外需要注意,女士上坟也不能穿高跟鞋和一些奇装异服,一方面是因为山路不好走很容易受伤,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寻常的衣服也会被认为是对去世人的不尊重。

春节上坟,除了上面“五不做”之外,还有“三不上”,即有三类人不能上坟。虽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而且现在的社会同之前不同了,老的传统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能遵守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遵守,毕竟流传下来的老传统也确实有他的道理。

一不上、女婿不上坟

以前的农活都是靠人力完成的,所以谁家劳力多谁家就更有实力,而男人的人数代表的就是劳力的多少,这是以前农村重男轻女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因为都会生儿子,所以上坟的事情都是儿子完成的,女婿是不能随便上坟的,如果让女婿上坟了就会被认为是没实力的表现。

但是现在不同了,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女儿,上坟不让女婿去就没人去了,所以说有些传统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不能一直拘泥于老传统。

二不上、孩童和孕妇不上坟

这个上文已经提到了,孩童会嬉笑打闹,而且孩童口无遮拦,容易说错话,会被认为是对去世之人的不尊重。孕妇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很容易受伤对胎儿造成影响,另外孕妇容易触景生情,如果伤心过度会影响机体内激素的分泌,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可能会导致流产。

三不上、年过七十不上坟

坟地上的阴气都很重,而上去岁数的老人阳气不足,很难阻挡坟地里面的阴气。老人见到已故的亲人,比如自己的老伴,自己的父母容易触景生情,一些心态不好的老人就容易受到刺激而生病。再就是老人行动不便,不能长距离走山路,一旦不小心滑倒会对老人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所以在农村有“人过七十不上坟”的说法。

当然,现在人普遍岁数都比较高,很多90多,100多岁的老人都有七八十岁的子女,一旦这些岁数较大的老人去世,即便子女年过七十了也还是要上坟的。

过春节讲究多,尤其是上坟这样的事情,更应该注意,虽然时代变了一些老传统也发生变化,但是还是提醒大家一下,尤其是对老传统知道比较少的年轻人,能避免尽量避免。

「网络中国节·春节」年俗日记⑪:祭祖

来源:光明网

讲述人:王杰,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祭祀先祖,是我国民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我们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写到,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除夕祭祖,是汉族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

而老百姓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团圆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在家中祭祖期间,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

按照民间的观念,我们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所以人们在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

直到现在,重视祭祀祖先,依旧是中国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就是让我们养成一个厚道、孝顺、感恩的心,而祭祀祖先便是一种知恩报恩。祭祀祖先,是为了报本反始,缅怀祖德。我们都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孝道”跟“悌道”,而孝、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

其实,大家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人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人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人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而我们在祭祖时那些寄托出的思念和请求保佑的期盼,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制作:

李方舟 张悦鑫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