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宝宝起名

90后男女比例真实数据(90后男女比例真实数据图)

时间:2023-12-30 14:42:57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90后结婚率为什么这么低?

90后结婚率仅11%,是因为穷?很无奈的事实

在1.7亿90后中仅一千万对结了婚,也就是说,处于适婚年龄的90后,结婚比例只有11%.什么原因呢?难道只是因为结不起吗?我看未必,背后其实还有更多的难言之隐。先说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你有没有发现在九零后的群体当中,已婚的和未婚的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九零后已婚的群体中,很多都没有上过大学,而且经济条件也相对普通。不上大学早早的就踏入了社会,毕业留在小城市很安逸,20岁不到就结了婚。越是年龄小的时候真就越容易结婚,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的爱情是相对单纯的,对于物质的要求没那么高。那九零后未婚的群体中同样也有一些相对普遍的特点,就是大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毕业就已经22岁,考研就是25了。毕业后大部分去了大城市工作,都在追求着事业上的成功。分析完九零后已婚跟未婚群体的不同特质,那么我们再深挖一下九零后不结婚的真相。

第一,就是女性在经济和思想上独立性越来越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几乎已经拥有了和男性一样的教育和工作的机会,经济上也不再完全依靠男性。而且生育权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就产生了所谓的女人有没有男人都一样,反正自己能赚钱,自己养活自己,结不结婚好像没那么重要。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对于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有些男孩子觉得自己没车,没房,没存款就没法结婚。另外呢,女方对于男方的经济条件要求也是在不断的提高的,常常要受到来自丈母娘的灵魂拷问,房买了吗,车买了吗?啥都没有,凭什么把我的女儿嫁给你?恨不得要让人家背上一座金矿上门。

第三,第三物价飞涨结婚生子成本高昂,攀比心理越来越严重阻碍了结婚的欲望。其实很多人不是不想结婚,只是都不愿意委屈了自己或者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过得比别人差。很多人就宁愿单着也不愿意结婚,也许这就是贫富差距导致的一种攀比心理的价值观,所以未来不光是九零后,可能到了零零后这一代依旧是流行晚婚晚育,因为很多人不是不想选,而是没得选。同意吗?同意点关注,每天更多内容推送。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00后男女比例失衡,有儿子的家庭一定幸福?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暮云史记

编辑 |暮云史记

«——【·“人口比例失调”·】——»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性共有72334万人,占总人口的51.24%,而女性则有68844万人,占到48.76%,中国男性比女性多达3490万人。

00后男女比例更是严重失衡,有将近1000万人注定单身。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都认为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

那么这种观念真的正确吗?有儿子的家庭就一定幸福吗?

«——【·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从古至今,对男孩的重视像是刻在我们的基因里,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生产力低下,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干体力活养家糊口,而男生的身体素质明显高于女生。

那时人们就普遍认为,只有生男孩才能振兴家族,生女孩不过就是多一张吃饭的嘴。

在以男子为尊的古代,母凭子贵是很正常的现象,就连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生的是女孩,因为那样不但会遭到歧视,甚至就连待遇都会下降好多,在这种情况下,女子的地位只能是越来越低。

养儿防老,这也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认知,老人都只能期望儿子来照顾自己,到最后还可以为自己送终。

而女儿早晚都是要嫁给别人,嫁出去的闺女就像泼出去的水,与本家难有联系,甚至在许多的传统礼节中都是禁止女子参加的,家产也只能由男性子嗣继承。

这些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女性一直以来就处于弱势群体。

到了现代,我们的社会体制变更,女性的地位提高,也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然而这种思想却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转变过来的。

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三代以内都有农民,他们是继承重男轻女思想的主要群体,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更多的人。

在偏远农村或者山区里,依旧认为男孩才能振兴家族,因此是越穷越要生孩子,生不出男孩就继续生。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个让人气愤的事情,浙江的农村里有位姓胡的女士,由于家境贫寒早早结婚,婚后依然一贫如洗,该女子从17岁开始生孩子,基本就是两年生一个,连续生下四个女儿。

可想而知,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四个女孩会过得如何,有人指责她完全就是不尊重生命,但是她完全不顾这个,肚子里竟然还有一个孩子,直言,生不出男孩我就一直生,幸运的是第五个孩子是个男孩。

然而这又能证明什么呢,只是为了要一个男孩,家里的生活也因此更加难过,可他的丈夫也认为这是正确的,甚至要求胡女士生不出男孩就要离婚。

不得不说,这些落后的思想简直是毒害人心,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胡女士一个家庭有, 但这真的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吗?

«——【·“凄惨的老人”·】——»

前些年发生过一件事情,蓬溪县人民法院来了两位颤颤巍巍的老人,他们互相搀扶,来法院请求法律帮助。

据了解他们今年都已经七十九岁了,身体也不太好,患有心脏病胃病等身体疾病,常年服药,但是二人已经没有什么劳动能力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对老夫妻足足有三个儿子,本来含辛茹苦的养大,就想着能帮自己安度晚年,然而这三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愿意照顾二老,到后来甚至连面也不露。

走投无路的二老只能来到法院,想通过法律途径让儿子们支付赡养费,法院起初还想帮助他们调解一下, 可这三个儿子均以在外地工作为由不支持调解。

无奈之下,法院工作人员只能直接上门宣判,要求三个儿子按时支付扶养费用,并告诉他们赡养老人是法律义务,三个儿子这才不情不愿的掏出钱来给老人。

二老看到这个场景不禁泪流满面,曾经自己为了将这三个儿子养大付出了太多心血,攒下的积蓄全都花在了儿子身上,结果反过来自己遭受这样的对待,早知如此,还不如不要他们,然而事已至此,二人只能凄惨的度过晚年。

这样的案件在法院里比比皆是,有多少宠爱的儿子,到最后却拒绝赡养父母。但人们仍然无法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甚至连一些有钱的明星也是如此。

«——【·“明星也重男轻女”·】——»

作为我国知名的运动员,田亮和女儿参加的综艺《爸爸去哪儿》直接让他们大火了一把,二儿子的出生也让他们备受关注。

然而作为母亲的叶一茜却在一档亲子类节目中讽刺自己的女儿,重男轻女的意味十足,先是让姐姐随着弟弟改名字,田雨橙的原名是田欣仪。

因为怀弟弟的时候叶一茜算命说弟弟的名字要有辰羽,所以叶一茜感觉陈羽倒过来也挺好听的,就将姐姐的名字改了过来。

她还表示自己的女儿是个心机女孩,看到妈妈喂弟弟吃饭就要求喂自己吃饭,恨不得暴打弟弟一顿,还说因为自己也是女人所以了解女儿的嫉妒心。

这一系列操作让很多观众看呆了,这样在公开场合讽刺自己的女儿真的好吗,对孩子的影响得有多大,叶一茜并不考虑这个问题,只觉得自己生了儿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严重的后果”·】——»

各种严重的重男轻女问题也让我国的男女比例失调,然而这并不只是男多女少的问题,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不良影响。

在许多农村地区,家里要是没有儿子,就被认为是要绝户的,于是父母就会不断的要孩子,非得有了男孩才罢休。

一个健康的国家,人口比例应该相差不大,我国的这种情况,男女比值大概是1.048:1,虽然看起来也不是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的人口基数庞大,按照14亿的基数来算的话,就会多出4000万男性!

而统计显示,这四千万人口中00后要占1300万,也就是说大概有超千万的适龄男性很难寻找年龄相仿的另一半。

结婚娶妻对00后的男生来说将是严峻的挑战,这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偏远地区的农村青年,很难找到合适的姑娘结婚,因为村里也没几个女孩,久而久之就只能打光棍,光棍汉一多,农村的妇女就有受到性骚扰的危险,甚至会提高等性犯罪问题,影响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

这些大龄青年面对国内的高价彩礼,很多家庭也是承担不起的,于是便将准头看向了我国的周边地区,缅甸,越南等国家。

这些国家有的是男少女多,他们国家贫穷落后,于是便产生了邪恶的异国婚姻人口贩卖,很多不法人士从中设置圈套获取暴利,对于大龄青年来说,基本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引发家庭矛盾”·】——»

如果一胎是儿子,一般家庭就是看情况去要二胎,甚至就不要了,但是一胎是女儿,大多数都会选择再要,直到生出男孩,有数据显示,在儿女双全的家庭中,第一胎是女孩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五。

而这种现象就会导致,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子女数量不会少。但家里的儿女一多,可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其乐融融场面。

就现在的生活方式来看,养孩子的成本巨大,父母的压力也随之提升,而对孩子之间,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

多少个家庭因为子女都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导致父母养老被踢皮球,最后闹到法庭不欢而散,想要家庭幸福,关键是家长要抛弃一些糟粕思想,不要溺爱其中一个孩子,当然对其中一个孩子寄予厚望是没错的,但是不要过于区别对待。

«——【·“去其糟粕”·】——»

孩子是神圣的礼物,不是继承,也不是保证,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有各自的好处,现在许多家庭也表示,女孩比男孩在赡养老人这一块更加细心,我们不要执着于孩子的性别,抛弃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让孩子们感受平等的爱,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风气。

为什么说90后是最难的一代人,看完这些数据你就明白了

如果说目前最具压力的一代无疑是90后。尽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享受了经济发展的红利,没有经历过饥饿的困扰,但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却让许多90后早早地出现了脱发、秃顶甚至少白头等问题。那么,90后究竟面临着多大的压力呢?看完这些数据,你可能会感到有些扎心。

90后的父辈母辈多为六零七零年代出生的人,这两代人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六零七零后经历了先苦后甜的人生,而90后则经历了先甜后苦的过程。六零七零后就业时,正好赶上了经济改革,我国出现了巨大的失业缺口。可以说,当时遍地都是机会,就算没有创业的想法,毕业后也会被分配工作和住房,甚至还会分配家属楼。可以说是一毕业,衣食住行都不用自己操心,国家会帮你安排好一切。

然而,90后所面临的情况则不同。随着实业产业逐渐饱和,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了1076万人,但国家公务员和研究生的需求却只有16.2万人和70万左右,而报考人数却高达456万人,录取率仅为15%。即使进入社会工作,优质岗位也非常稀缺。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许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除了工作和买房,九零后还面临着相亲难和买房难的问题。由于九零后是计划生育的一代,独生子女的比例最高,这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调。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04,男性比女性多了三千多万人。这意味着九零后面临着严重的婚姻问题,而房子更是一个大问题。

由于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房价在短短几十年内上涨了十倍以上。等到九零后毕业的时候,房价正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这使得九零后面临着巨大的购房压力,甚至有些人一毕业就背上了沉重的房贷,生活非常艰难。

如果说工作、买房和婚姻都是九零后自己的压力,那么孩子则是家庭不得不面对的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每个阶段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刚出生的时候需要奶粉、纸尿裤,随着孩子的成长,需要上学。

虽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具有优势,许多家长都会花钱请家教或参加补习班,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需要高昂的支出,即使孩子长大了,还需要为孩子准备房车和彩礼,以及嫁妆,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尽管我国已放宽二胎、三胎政策,但2019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仍为1,465万人,而到2020年已降至1,100万人。这表明,中国家庭对生育的意愿逐年下降,尤其是90后面临着严重的养老压力。与六七十年代的父辈不同,90后多为独生子女,虽然年幼时得到了父母的无限关爱,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承担沉重的赡养老人的责任。一个家庭的诞生意味着要赡养四位老人,同时还要响应国家的二胎、三胎政策。这意味着两个90后需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

虽然90后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们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前人相比,他们需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同时还要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经济不景气。因此,90后成为了最困难的一代。

她发现了男女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以表彰她在女性劳动力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天发表声明说,戈尔丁发现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关键驱动因素,她的研究成果“增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

首次介绍

女性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

声明说,戈尔丁首次全面介绍了几个世纪以来女性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她的研究揭示了变化原因以及仍有的性别差距的主要根源。

全球劳动力市场中女性的代表性严重不足,而且当女性工作时,她们的收入低于男性。戈尔丁搜集了美国200多年来的档案数据,证明了收入和就业率的性别差异是如何以及为何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戈尔丁的研究表明,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在整个时期内并没有呈现上升趋势,而是形成“U”形曲线。19世纪初,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已婚妇女参与程度有所下降,但随着20世纪初服务业的发展,已婚妇女参与程度开始增加。戈尔丁将这种模式解释为结构性变化和关于女性对家庭责任的社会规范不断演变的结果。

尽管20世纪面临着现代化、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女性的比例上升,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几乎没有缩小。戈尔丁认为,部分原因在于影响(女性)一生职业机会的教育决策往往是在相对年轻的时候做出的。如果年轻女性的期望是由前几代人的经历所形成的,比如这些年轻女性的母亲直到孩子长大后才回归工作,那么(女性职业的)发展将是缓慢的。

从历史上看,性别收入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教育和职业选择的差异来解释。然而,戈尔丁的研究表明,这种性别收入差异如今大部分存在于从事同一职业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并且主要是由于第一个孩子的出生而产生的。

获奖反应

戈尔丁感到“惊讶且非常高兴”

声明还援引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雅各布·斯文松的话说,了解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对社会很重要。“得益于戈尔丁的开创性研究,我们现在对潜在因素以及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障碍有了更多了解。”

尽管现场电话连线采访未能成功,但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汉斯·埃勒格伦表示,他此前已与戈尔丁取得联系,她对获奖的反应是“惊讶且非常高兴”。

戈尔丁194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她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和经济史协会主席。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

在诺贝尔系列奖项中,经济学奖并非依照已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而是由瑞典国家银行1968年创立,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支出。

“数”说诺奖

已有3名女性获得经济学奖

诺奖官网数据显示,自1969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共颁发了55次,共有93人获奖。其中,26位获得者为独立获奖,20次由两位获得者共享;9次由3位获得者分享。

到目前为止,已有3名女性获得经济科学奖,2009年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19年的埃丝特·迪弗洛和2023年的克劳迪娅·戈尔丁。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年龄不一。最年轻的得主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埃丝特·迪弗洛,2019年获奖时为46岁,彼时,埃丝特·迪弗洛与其丈夫阿比吉特·班纳吉以及哈佛教授迈克尔·克雷默共同获得诺奖,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最年长的得主是里奥尼德·赫维茨,2007年获奖时已90岁。

此前,包括埃丝特·迪弗洛在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仅有2位女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其于2009年获奖,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为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的学术价值导向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具有理论贡献的单一价值判断的经济学家获奖趋于减少;更多有公共政策影响力和领导力的经济学家相继获奖。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不少研究纯计量、纯理论的人获奖了,整体来看学术研究和政策影响力两方面都有所兼顾。

近8年经济学奖得主名单

2022年 授予经济学家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维格,以表彰他们在银行与金融危机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2021年 一半授予戴维·卡德,表彰他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的贡献。另一半授予乔书亚·安格里斯特和吉多·因本斯,表彰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贡献。

2020年 保罗·R·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B·威尔逊因“以表彰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获奖。

2019年 印度国际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巴纳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发展经济学教授埃丝特·迪弗洛,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2018年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以及纽约大学的保罗·罗默共获殊荣,以表彰两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引入长期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框架所做出的贡献。

2017年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泰勒通过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证明了人类特质是如何影响个人决定,以致影响市场效果的。

2016年 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因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5年 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因在对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的研究,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物简介

克劳迪娅·戈尔丁

194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

1967年获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72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教授,并在1990年加入哈佛大学。1992年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戈尔丁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包括女性劳动力、收入方面的性别差距、收入不平等、技术变革、教育和移民。她的研究大多是从过去的角度来解读当下,并探究当前关注问题的起源。

她主要从经济理论出发,结合大量的经济史数据来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特点是,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过去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的问题,以便得出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她在性别歧视、教育发展史和工资结构差距演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整合:史明磊

漫谈大龄剩女

人类在自然生育中, 从生理学上讲,男女比例是一直趋于平衡的。但在“只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下, 有好多的反自然预知操作下,女孩被抹杀在摇篮里,使得90后和00后的“性别比”增大!从2020年人口普查的性别比图可以看出,90后00后的男女比例失衡。

2020年中国性别比图

“性别比”指的是人口中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国际公认合理的新生儿性别比为103-107,偏高或偏低都表明男女比例失衡。对于成年人,性别比越是接近100则越理想。

但这只是“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理论和观念预估“女性紧缺”假象,事实上,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大龄单身女越来越多,而且继续增长,谁都无法干预改变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这可以说成“独生子越性后遗症”和女性潜意识里“附强性”导致的怪像。

计划生育证

首先来谈“独生子越性后遗症”,就是从1982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也就是8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往后90后00后自然学历都不会低的,某种程度来讲,独生子拥有优质资源,她们都普遍优秀。这当然符合“优生优育”理念,但它的后遗症是独生子与生俱来的“唯我独尊”、“享受至上”、“追求自我”、“忘我攀比”蔚然成风。家境好的孩子挥霍都打样,家境欠缺的孩子虽然远比父辈生活环境好百倍千倍,但她们还是郁郁寡欢,怨天尤人埋怨父母没本事,无法与人攀比导致抑郁者众多!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在校孩子抑郁症患者各有各的病因。

多数女孩只要自身学习上进,父母必然会供她走到象牙塔顶端,就能走进一线城市撑起自己的一片天。这本身没毛病,但有相当一部分女孩子的认知中出现对周边同龄男性看不上的现象,除非出现了比自己各方面都强的男性,否则,她谁都瞧不上,这就是女性与生俱来的“附强性”。退一步讲附强性也没错,但她不理解男性对女性的“趋弱追小性”。就是作为适婚男青年,他绝对不会找一个事业上或性格上比较强势的女人作为老婆,同等条件下,他会选择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而且越小越好!这就对于大龄女是致命的无法竞争的软肋,随着婚恋屡屡受挫的刺激下,发自心底的不甘会毒毒地说上一句“我就不信这个邪!”然而,时间给予了她们重重的打脸,也就出现了她们“三十岁之前谁也看不上,三十岁之后越发谁也看不上!”悲惨结局,这句话里的两个“谁”显然是“她自己”和“男士们”,被动地走进“大龄剩女”的行列!

再说一下为什么男人对女性有“趋弱追小性”?从生理方面讲,在自然生理周期匹配里,男人应该与比自己小15岁的女性才是最佳配偶,这样的年龄匹配男女双方的生理需求才能同步,也才能促使夫妻生活一直和睦。从女性潜意识里的“附强性”讲,家庭中,一旦女性的事业上处在强势一方,她必然对自己的丈夫会颐指气使,看自己的丈夫如下人般呵斥,服不下的丈夫必然要离开,所以出现多数女强人的家庭分崩离析,女强人成为单身总裁了!男人可以忍受贫穷忍受辛苦,但绝不忍受来自老婆的俯视!老年人常说“你已是金娃娃,我抱不住便可以撒手了呗!”所以,男人找老婆是“趋弱追小”的。

这就好比从强到弱排列,A男B男C男,A女B女C女,必然出现这样的匹配——A男找B女,B男找C女,留下的便是A女和C男,显然这两类男女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所以越优秀的女性越被剩下了,但C男可以再找D女嘛!

这就是“北上广”一线城市里有据说一亿多大龄剩女的出现,她们有房有车有工作,但就是没婚姻!这是优秀女性的一个无解之题,是人性的必然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