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立墓碑的讲究和禁忌(立墓碑的讲究和禁忌图片)

时间:2024-01-20 15:08:58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农村老人说“墓碑不能随便立,立碑也有规矩和讲究”,啥讲究?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农村,家里的老人过世后,都会在逝者的坟墓前树立一块墓碑作为祭祀的标志。通常在墓碑的正面会书写上墓志铭,一个人的生平简介及生前修为德行,则通过“盖棺定论”的形式得以展现。不过,在农村,对于立碑之事,人们向来是比较谨慎的。农村老人说“墓碑不能随便立,立碑也有规矩和讲究”,具体又有什么讲究呢?

墓碑不能随便立,立碑也有规矩和讲究

膝下无后的不立碑

在古代,中华传统的丧葬文化中,人们最受推崇的莫过于“孝道文化”了。从最初的教导子女要敬老爱幼到“人生三不孝,无后为大”,再到给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处处都彰显着孝道文化的赓续和传承。

在过去,若是一个成年的男人,不娶妻生子的话,就被认为是断了家族的香火,是对祖先的不孝和不敬。在农村,是很容易让人在其背后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总之,会使自己在生活中抬不起头。在古人看来,若是膝下无后的人去世后,因为以后无人给其上坟,立碑自然是毫无意义了,因此,在农村,通常膝下无后的人去世后,是不立墓碑的。

横死之人的不立碑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掌控自己生命的长度,更无法掌控自己的生老病死,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当下的生活宽度。一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终究都有一个确定的归宿就是死亡。常言道:“人有旦夕祸福”,意思是说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并无法准确的预料到。比如:突如其来的地震、泥石流、火山喷发、车祸等而造成的人员死亡,就属于意外的死亡,而这里指的就是非正常死亡的横死之人。在古人看来,横死之人的坟墓不方便后人祈愿的,因此,是不能立碑的。

年少之人不立碑

在农村,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就是“黄泉路上无老少”。所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最终导致少年早逝。对逝者的父母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则被看作是人生的大不幸。此外,因逝者生前并无子嗣,在农村也被看作是不孝的表现,所以,在农村,年少之人死亡之后,通常家里人也就不会为其立碑的。

在农村,先人去世后在坟墓为其立碑树传,不仅,是对其生前功过是非的“盖棺定论”,而且,也是对先人的慎终追远、传承孝道文化的一种方式。农村老人说“墓碑不能随便立,其中的膝下无后不立碑,横死之人不立碑,年少之人不立碑”,以上这三种情况下是不能立碑的,不过,在今天看来,古人的这些传统观念并不具有相应的科学依据,但是,我们在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之时,要注意需要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立碑时什么人不能参加 有什么依据

在给逝去的亲人或者祖先立碑,是需要讲究很多事项的,但也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立碑,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所以立碑时有些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根据各个地方的习俗习惯,在立碑时,也不是所有的亲人都可以参加的,那么,立碑时,有哪些人是不能参加的呢?

碑时孕妇不宜参加

自古以来,孕妇就不宜参加所以的拜祭活动,无论是扫墓、祭祖、下葬、还是立碑,孕妇都需要一一回避。从生活层面来说,孕妇身怀六甲,出行不便,身体素质下降,是不宜从事过于劳累的工作的,而立碑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事情,立碑的习俗、以及立碑的规矩都有很多,在立碑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的体力活,这个是孕妇吃不消的,所以不建议孕妇出席立碑的仪式。另外,从风水习俗上来说,立碑是给阴宅立碑,阴宅周围又是阴气极重的地方,尤其是现如今的一些公墓,阴气堆积、气场极重;而孕妇身怀六甲有胎神庇佑,方可顺利生产,但是胎神讲究的是阳气,最忌讳的就是阴气,由此可见,若是孕妇也参加了立碑仪式,很容易因为阴宅墓地的阴气太重而吓跑了胎神,如此就可能会惊动腹中的胎儿,对胎儿不利哦!因此才有,孕妇不宜参加立碑仪式的说法,最好还是回避哦!

立碑时外人不宜参加

立碑是为后人悼念逝者的一个方式,也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个习俗。早在汉代,人逝世之后就会由其后人安排好身后事,并且为其立碑,这个习俗和做法一直延续至今。而根据风水习俗中的讲究来说,在给逝者立碑的时候,只允许逝者后代去参加立碑的仪式,而并非逝者后代家族的外人,则不宜去参加哦!例如,孙子的女朋友,还未过门,不能算是自家人,所以绝对不可以去参加立碑的仪式的!当然,想必很多外人也不愿意去“凑热闹”。所以说,外人要自动回避参加这个活动。

立碑时来月事者不宜参加

立碑的时候,若是家族后代中的女性在行经期间,那么也是不宜参加立碑事项的!因为在古时候,人们就认为女人的经血是不干净的东西,因而来月经的女人若是去参加了立碑的仪式,只怕是会受到不良气场的影响和侵害,从而导致自身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哦!因此,来月经的女人也应当要自动回避立碑这个仪式。

农村“办白事”,立碑讲究多,故、显、考、妣及三不立,啥意思?

生活在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外流,很多古老的传统渐渐消失,但是,很多地方的农村,丧葬习俗却延续了古人的传统,虽然,受移风易俗影响,农村丧葬习俗也逐步简化,但是,很多传统的仪式依然延续,比如说,老人故去,大致仪式分为,烧到头纸、告庙、报丧、扯孝帽、设灵、拉菜单、泼汤、破土、吊唁、摔老盆以及路祭、圆坟、烧七等等!

当然,农村办白事,多延续古人的传统,但是,各地风俗不一,仪式也多有不同,而在丧葬仪式中,“落葬”完成后往往会立碑,墓碑上多刻有“故、显、考、妣”之类的文字,很多人不明就里,其实,这也大有学问!

据村里老人说,所谓“考、妣”指代立碑人的父母,在古文记载中,诗经尔雅中有云,“父曰考,母曰妣”!因此,父亲过世多使用“显考”,“显”有显赫、显著的含义,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尊崇,多彰显父母的德惠,另外,“显”字的使用部分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有些地方只有逝者之后,家族中没有更高的辈分的“生人”,才能使用!而“先”和“故”字则一般,指的是老人逝去的现实!

当然,对于立碑,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如今,很多地方的农村,老人故去也鲜有立碑的现象,立碑多为祖先而设,不过,有些地方也会为逝去的老人立碑以示忠孝传承!

但是,立碑也有很多的讲究,有些地方立碑有“三不立”的说法!

据村里老人说,在古代有“三不孝”,其中“无后为大”,倘若不能生养,往往会通过“过继”的方式,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已没有了这种说法!但是,立碑也有新的讲究!

所谓“三不立”!其一、年幼以及死亡年龄不超60岁不能立碑!年幼夭折的孩提,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能立碑。有些地方认为,按照天干地支等思想影响,人的年龄每60年为一甲子,年龄不及60岁而逝去,不能谓之高寿,也多不立碑!

其二、对于非正常死亡的!在民间,讲究“寿终正寝”,而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比如说因灾祸、疾病以及横死等因素死亡,不能立碑;

其三、后继无人的不能立碑!人死如灯灭,但是,为了传承孝道,生人会给逝者立碑,以此来告慰后人,因此,俗话有“坟地照向子孙”的说法!而立碑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反映子孙的传承有序,而对于后继无人的人,自然也就没有立碑的用途!

综上所述,在农村,丧葬习俗虽多有不同,但是,各地仍有立碑的习俗,对于立碑的讲究,不仅体现在墓碑文字的书写方式上,还体现了慎终追远的孝悌文化。而对于立碑“三不立”的说法,各地也多有不同!不过,总体来看,立碑是后人对于先人的追思,是一辈又一辈人对于“根”的传承,是孝道文化中的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

农村“办白事”,立碑讲究多,故、显、考、妣及三不立,啥意思?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

“墓碑三不立,寿有四不过”,立碑、过寿不能随便,有啥讲究?

立碑、过寿是一种仪式,是传统孝悌文化中的分支!立碑,是丧葬文化的一部分,是生人对于先人的追思,具有一定的辨识度,有利于后人在祭祀过程中清晰分辨,是对老人德昭的一种宣示,体现了后人不忘“后养”的初心!过寿,是体现“前养”的一种方式,是对于老人尽孝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规避子女对于父母的亏欠,担忧“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

在民间,古语有“古者墓而不坟”,坟墓的出现是历史推演的过程,先有墓而后有份,为了传承往序,后人便于坟墓前立碑,用以歌颂逝者的生平以及德行,砥砺子孙,庇护后人,因此,老话常有“坟地照向子孙”的说法,在结合干支、五行等因素,有了“分金点穴”的说法!

然而,对于坟前立碑,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古人常说“墓碑三不立”,倘若盲目立碑,很容易遭至家族之人的唾弃,不利于宗族间关系的维系。所谓的“三不立”,大致如下:

其一、非自然身故的不立;众所周知,农村是人情的社会,当某人非正常死亡后,很容易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有些人还会添油加醋,这无疑会影响后人的生活,因此,对于一些不光彩的非正常身故,往往不会立碑,毕竟,立碑要书写逝者的生平以及死亡原因!

其二、早夭之人不立碑!

其三、后继无人的不立碑!古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时讲究传承有序,对于无人之人是“没脸见列祖列宗的”,因此,死后也不会立碑,毕竟,立碑也是为了后人便于祭祀!

当然,在民间,立碑是传统的一种风俗文化,目的是为了缅怀先人,遵循先人的遗志并警示后人,当然也是约定成俗的规矩,各地有不同的习俗,并没有科学依据!

而对于过寿,目的是为了给老人祈福,是弘扬孝道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子女孝心的一种形式,不过,民间过寿也有很多的讲究,老人常说“寿有四不过”,具体如下:

①、父母再不庆生!古人常说“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父母尚在不敢言老,由于古时医疗条件较差,母亲分娩犹如走了一场鬼门关,因此,为了感恩母亲,因次,有父母在不庆生的说法!

②、60岁以下不过寿!按照“周礼”记载,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一百为上寿,因此,六十岁以下不过寿!

③、“坎年”不过寿!在民间有“坎年”的说法,比如说“明七暗九”,年龄是“九”的倍数,或年龄逢“七”,常被称为“坎年”,当然,俗话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两年也被称为“坎年”,一般也不会过寿!

④、耄耋之年不过寿!俗话说“三十而立,十三不惑,五十知天命”,而六十顺耳,七十古稀,八十朝杖,九十耄耋,一百期颐。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机能逐步蜕化,俗语有“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进入耄耋之年,老人已经进入风烛残年的阶段,经不起喧闹,需要的只是饮食清淡,安静的环境,因此,很多人害怕“喜事成丧事”,不会在父母高寿时置办宴席!

“墓碑三不立,寿有四不过”,立碑、过寿不能随便,有啥讲究?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