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开业吉日

己时辰是什么时间(己时辰是什么时间又称什么)

时间:2023-12-30 19:23:11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十二地支:时辰和月份

(1)时辰:

古人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既:

夜半时为子时,鸡鸣时为丑时,平旦时为寅时,日出时为卯时,吃饭时为辰时......根据人类得作息规律和生活规律,把时间分成12个时辰。

子时:23-1点 丑时:1-3点 寅时:3-5点

卯时:5-7点 辰时:7-9点 巳时:9-11点

午时:11-13点 未时:13-15点 申时:15-17点

酉时:17-19点 戌时:19-21点 亥时:21-23点

注 意:

每天的分界限不是晚上12点,而是晚上11点即前一天的23点为今日的凌晨开始,这才是今天的子时,例如4月6日 23点01 ,则为4月7日的子时,4月7日的23点01为4月8日子时;

然后在按照每个时辰2个小时算起,以此从子时排列,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排列。

(2)月份:

月份的排列和时辰的关系比较相似,既:

正月为寅月,立春到惊蛰; 二月为卯月,惊蛰到清明

三月为辰月,清明到立夏; 四月为巳月,立夏到芒种

五月为午月,芒种到小暑; 六月为未月,小暑到立秋

七月为申月,立秋到白露; 八月为酉月,白露到寒露

九月为戌月,寒露到立冬; 十月为亥月,立冬到大雪

十一月为子月,大雪到小寒; 十二月为丑月,大寒到立春。

注 意:

同时辰一样,此是也是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和时辰不同的是,子月和丑月都是属于本年度的。

上面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农历会出现串合现象,到了立春就是按照正月节,到了惊蛰就是二月节,到了清明就是三月节,以此类推。

夜读丨细说十二时辰

文字丨图图

主播丨图图

古代没有计时工具,古人只能看太阳的脸色行事,于是他们根据一天中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和天色变化,把一昼夜划分成了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为一个时辰,就有了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来代表,它们是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夕时、日落、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晚11点至凌晨1点为子时,依次递推。他们依次对应是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朝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夕时者申也,日落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子时又叫夜半,是一天里的第一个时辰。还记得《枫桥夜泊》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经后人考证,寒山寺真有半夜十二点敲钟的习俗。

丑时——鸡鸣,“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此时曙光初视,雄鸡啼鸣,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静静扭转。

寅时——平旦,黎明时分,昼夜交替已完成,太阳还没探出头,天刚蒙蒙亮,天地间满是“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的柔情。

日出是卯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有山间薄雾,松林清风,“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万物散发出勃勃生机。

“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该吃早饭了!食时又称朝食。顾名思义,一天里用第一顿饭的时间。

巳时——隅中,上午9点-11点。老爸又在视察他的书柜,间或叹息了一句“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我这替古人担忧的老爸呀。我却想着“饭已茶三啜,隅中粥一盂”。

午时——日中,太阳行至天空正上方,是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白居易说“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此时日光强烈,影子温柔。

未时——日昳,是下午1点-3点的时候,太阳已过中天,偏西斜,”卯后新醅午后茶”,日向晚,声声慢。

下午3点-5点为申时,申时又称夕食,是古人一天中第二顿饭的时间,是我的奶茶时间。

酉时——日落,夕阳西下暮色将至。善卷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如此逍遥于天地之间,真是羡煞我也!

戌时——黄昏,夕阳没入西山,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有的人“元月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的人”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人定,又叫做亥时,这是一天里的最后一个时辰,是晚上9点-11点。人定就是人静的意思,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该安歇睡眠了。奈何月色撩人,月亮不睡你不睡,你是秃头大宝贝。

大宝贝们,晚安,好梦。

动 听

主播丨图图

四川成都就业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

爱好配音、读文

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

就拉到文末点个“在看”吧~

往期推荐

▪谷爱凌教我们:突破自己

▪一年又一年,且行且珍惜

▪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世界再大,不如有人等你回家

▪学会释怀,每一天都是晴天

▪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

▪三月:愿所有美好,都如约而至

▪风雨人生路,多备几把伞

▪善待慢慢老去的自己

▪父亲是山河岁月,母亲是一纸流年

▪世界上最棒的一段情话

▪时间扑面而来,一切终将释怀

▪林清玄:人生的掌声

▪慎言,是一种修养

▪你的成长,需要一点“钝感力”

▪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

▪人生路上,请善待自己

▪爱自己的四句悄悄话

▪不打扰,是“相互成全”

▪一慢一静一闲心,一山一水一浮生

▪我会是那个被裁掉的人吗?

▪你如期归来,这才是离别的意义

编辑 | 徐德金

十二时辰和五更

现在我们读古代书籍或文章时,经常会遇到子时、辰时等说法,与现在的时间说法不一致。为搞清楚古时时间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给大家介绍下古代的十二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地支,也叫做十二地支,是中华民族用来记录时间的纪时方法。古时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

十二地支里有些字现在不常用,各自的拼音读法如下: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也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人也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 戌时,晚上19点至21点,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二更:亥时,晚上21点至23点,此时夜色已深;

三更:子时,晚上23点至凌晨1点,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

四更:丑时,凌晨1点至3点,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五更:寅时,凌晨3点至5点;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最后,以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结尾!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十二时辰和五更

现在我们读古代书籍或文章时,经常会遇到子时、辰时等说法,与现在的时间说法不一致。为搞清楚古时时间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给大家介绍下古代的十二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地支,也叫做十二地支,是中华民族用来记录时间的纪时方法。古时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

十二地支里有些字现在不常用,各自的拼音读法如下: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也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人也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 戌时,晚上19点至21点,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二更:亥时,晚上21点至23点,此时夜色已深;

三更:子时,晚上23点至凌晨1点,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

四更:丑时,凌晨1点至3点,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五更:寅时,凌晨3点至5点;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最后,以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结尾!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之巳蛇

十二生肖之巳蛇

作为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一,蛇紧随龙后,通常为了好听,被一些人称为“小龙”,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属蛇的孩子取名“小龙”“晓龙”,大概也是想给孩子沾点“龙气”吧。在世界上许多文化中,蛇象征着吉祥和神圣,当然,一些西方传说中,蛇也有力量与邪恶的意思。跟其余十一生肖相比,蛇这个属相也说法很多,比如,它是唯一的冷血动物;比如,除了龙这种虚幻的形象外,它是唯一身上长有鳞片的;再比如,它是华夏文化中出现得比较早的图腾标志之一。

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把蛇视为吉祥与神圣的象征。由于外形以及多卵的特性,蛇被世界上很多地区的人民视为生命、能量和精力的源泉。比如,古埃及神话中很多女神都是蛇身;南非布须曼神话认为人是由蛇变化而来。此外,蛇喜欢生活在近水处,而下雨时的雷电以及雨后彩虹的形状与蛇类似,因此,蛇也被远古人当做雨神、水神来崇拜。

自古以来蛇在人类眼中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对蛇有着相互矛盾的情感。上古时期,人们既畏蛇又崇蛇,由此产生了很多关于蛇的神话传说。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认为蛇、鹤为延年之物,象征吉祥。据王子年《拾遗记》载,三国时东吴丞相张昭的祖母孙氏曾乘轻舟游于江浦之际,忽有三丈长的白蛇腾入舟中,她咒曰,君为吉祥,勿毒噬我,乃箧而将还,置于房内,一宿视之,不复见蛇。而邻居则看见一白鹤由张家凌云飞去。孙氏占卜,卜人告诉她,此吉祥也,子孙当贵。后其孙张昭果为辅吴将军,位至丞相,当时人们认为是承蛇鹤之祥。

蛇,在中国古代也被视为丰收或子孙繁衍的象征物,特别是在南方或西南的青铜文化中,常见以蛇为母题的图像,例如广西恭城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尊上就有生动的双蛇斗蛙连续图案。而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更常以蛇为丰收或大地的象征物,例如在云南省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发掘的古代滇人的墓葬中,经常出土有以蛇造型的文物。有以蛇头作銎的青铜铲,也有以蛇体作柄的青铜剑,柄首是张口的蛇头,形态极为生动。至于大量出土的以鸟兽人物为题材的青铜扣饰上,更是都饰有纠缠蟠曲的长蛇。一些表现祭祀、祈年等场景的贮贝器盖上的立体群雕中,也少不了长蛇的身影。特别是在一座滇王的坟墓中,出土了西汉中央颁赐的黄金印,印文为“滇王之印”,印上的印钮也铸成蟠曲的金蛇,它成为滇王高贵的身份和权威的象征。

在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图像中,伏羲和女娲的神像都是被描绘成人体蛇尾的形貌,或双手捧着太阳和月亮(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日神和月神),或手中分执着规和矩,的蛇尾有时也画成龙尾。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出土的唐代绢画中,群星围绕中的伏羲和女娲的蛇尾,更是亲密无间地紧紧交缠在一起,寓有后世繁衍的期望。

汉画中伏羲和女娲或作蛇躯或作龙躯,或许表明中国古代常常视龙蛇为一体,也有时以蛇为象征帝王的神物。传说汉高祖刘邦在秦末为亭长时,曾行经丰西大泽中,路遇大蛇挡路,乃拔剑斩杀大蛇,随后经过该地的人看到有一老妪对蛇悲哭,她说大蛇是白帝子,刚被路过的赤帝子杀害,说完后老妪就不见了。西汉时流行的上述传说,为汉高祖刘邦夺取涂上了神异的色彩,同时说明当时人们习惯用蛇象征帝王。

在有些古代传说中,也将蛇视为著名将领的化身,例如《晋书》中就记有西晋灭东吴的名将杜预,在荆州时因酒醉化为大蛇的神异传闻,用这个故事说明他具有超人之处。到了后代,人们不再以蛇象征帝王,而专以龙为帝王象征,明清时更是如此。

在以蛇为主要图像的古代文物中,常见的还有下述两项:其一是代表北方的玄武,其形貌是下龟上蛇交缠一起,后来它又成为北方真武大帝的神将,今日武当山还存有明代铸成的玄武铜像。其二是十二时辰中代表巳时的动物为蛇,在隋唐时期的陶俑中,又常常被塑造成蛇首人身的形貌。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许多传说故事不乏“蛇郎”、“蛇女”的形象。神话中开天劈地盘古就是“龙首蛇身”,补天造人的女娲也是蛇身人面。民间流传的“蛇盘兔”、“蛇盘娃”,也都是把蛇当作一种保护神。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白蛇传》中,化成美女的蛇仙白素贞与许仙缔结下美好姻缘,还养了一个中过状元的儿子。“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成为人们心目中美丽、勇敢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蛇象征长寿、生殖和财富,蛇也是中国古代某个部落的图腾,龟、蛇、鹤都是中国象征长寿的吉祥物。

古代的传奇故事中,还多有蛇精化人的故事,所化人形或男或女。《续搜神记》所述太元士人嫁女故事中蛇精为男,《博异志》所述唐代李黄故事中蛇精则化为美女,但都以恐怖悲惨的结局收场。只有流传民间的白娘子的传说,为人留下一则关于忠贞爱情的动人故事,长久为中国老百姓所喜爱,不断被编成戏剧、电影、舞蹈演出,绘成年画,至今仍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蛇作为一种爬行动物,尽管使人感到恐惧、厌恶,然而它对人类还是很有益的。蛇多以鼠类为食,能够控制鼠害泛滥。同时其肉能食,皮制品珍贵,且药用价值极高。

以蛇作药,早在西汉时期所著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记载。到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叙述得更为详细,他认为“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在自然界中可食用的蛇大约有二十多种,从其毒性上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无论有毒或无毒蛇都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50年来,国内外以蛇为原料加工制药已普遍得到重视,不但扩大了入药的蛇种,而且用蛇治疗的疾病种类也大大增加,对蛇类的药理研究也有了新的发现。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有《剑梅楼文集》《清风堂文集》两部文稿传世。齐鲁壹点清风堂荣获2022年度十大壹点号“年度新知”。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曲阜纪行》获“孔子文学杯”全国华语文学大赛金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大运河上流淌的美食》获第一届“长江文学奖”优秀奖;《化蝶》获得首届新文青全国青年诗人短诗大赛优秀奖。

博客剑梅楼主http//blog.sina/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