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射手座

三品官(三品官员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时间:2024-01-20 14:35:00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正三品官,属绝顶级大佬,那正一品和二品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唐朝的官员等级有九品三十级之分,假设两个人同样是二品官员,待遇却不一定同级相同,因为他们不同级。

平时我们熟知的是九品官、八品官等,但每个品级里,还细分出了从品官和上下品官。

例如,一到三品的官职里会分正一、二、三品,从一、二、三品;往下走到了四品,便是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以此类推直到九品。

这三十个等级之外还有一个叫“流外”的职级,而且仅流外就还要再分九个等级。

由此可见,唐朝的三品官职是个明显的分水岭,要是能当上正三品,那是朝中绝对的顶级大佬,已经可以呼风唤雨了。

那再往上看,一品和二品官员又是怎样无法企及的存在呢?

掌朝政实权的人大多在三品及以下

唐朝,沿用的是西汉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有中书、尚书、门下,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有分工,中书是发号施令的,中书令是最高的领导;门下省是管理宫内侍从的。

尚书是专门执行命令的,尚书令是领导,他的手下还有两个副长官,叫左右仆射。尚书是管理六部的,六部又统领24个司。

别看尚书省要执行中书省的号令,当尚书令的权力相比之下,还要大些,这三省的长官在朝中掌国家大权,相当于宰相。

从唐太宗执政起,宰相之位不轻易授人。低品的官员虽然也能参政议政,但基本说了不算,只能去凑个人数,严格执行三省下达的命令。

后来,唐太宗为了让宰相的权力相互牵制,还增加了三省的人数,既做到了集思广益,又避免权臣。

然而,就是这么位高权重,相当于宰相的三省官员,官职等级也才达到正三品。这些同干宰相工作的人是正三品,尚书令是正二品,尚书手下的左右仆射是从二品。

就是说,正三品在唐朝的官员中,已经是最大的官了。扩充宰相人数后,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侍中、中书令等级相同,且不是中书门下的,不能当宰相,把升职的路卡的死死的。

三省的副长官职位,虽然也干宰相的活,但等级才四品,比如尚书左、右丞。

这些官员想再往上升,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那能坐上一、二品官员之位的都是什么样的大人物呢?

其实,这些比宰相还位高的人,不一定有宰相的实权,他们空有官职名称和爵位,实则不能跟三省的官员比。

比如太子太傅这样的官,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没有处理朝政的实权,在朝中只能得到些尊敬,但缺乏话语权。

一、二品官职大多虚设

此外,皇室的亲王、郡王、公主,还有国公这类爵位,官职也能做到一、二品。

李世民在还是秦王的时候,曾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在武方面,是武官之首,在文方面,又比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三师的地位还高。

天策上将是李渊给李世民特封的,除了他,这个官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太傅、太师、太保这样的大官,已经是正一品了,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按官位来说也是正一品,但又绝对在正一品之上。

这个职位,不管是从实权还是官位上看,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级别。跟三师同级的,是亲王级别的皇室子孙,还有三师之外的太尉、司徒、司空。

从一品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和骠骑大将军,还有不及亲王的郡王、国公等。

正二品有辅国大将军、开国郡公、上柱国等。上柱国其实也是高级武将,但跟武将比,又有极高的功勋。例如助李世民打天下的秦叔宝,李世民特别赐了他这个勋级以示表彰。

《旧五代史.唐书》里曾说:“上柱国,勋之极也。”

而秦叔宝不仅有爵位,还有军中实权。

从二品的文官,除了有尚书省的左右仆射,还有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些负责照顾和教的三少官位。

同从一品的太子太师等共六个官位,都是教导和保护太子的,只是职位等级不同。

从二品的武官有镇国大将军,还有次于郡公、上柱国的开国县公和柱国。

由此可见,一、二品官员中,除了武将,文官中很多职位是空有头衔的虚职,仅表示地位。在常设官员中,能混到三品官员,掌朝政实权已经很不错了。

换句话说,唐朝设一、二品等级的官员,是给特定的人特殊的荣耀,但他们没有实权,对皇位的威胁也就没那么大了。

千牛卫是个多大的官?为何李元芳总是炫耀,与现在的一种称谓相似

十八年前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除了填补了中国侦探剧的空白以外,里面的剧情也包含着许多不易被观众察觉的细节,例如狄仁杰的断案过程总是会触碰到地方官员的利益,以至于地方官员不愿意配合断案。

每到这时,李元芳便要亮出自己“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身份,而听到此身份的官员往往会表现得惶恐不安,一改强硬态度,变的顺从无比。那么,“千牛卫”到底是什么官职,为何地方官都惧怕李元芳呢?

千牛卫名字的来历

说起千牛卫,就不得不提起千牛刀。千牛刀是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防身工具,由于年代久远,其模样已经无从考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千牛刀类似现代匕首,长度不长,便于帝王携带。

关于千牛刀,《庄子.养生主》当中也有相关记载,庄子将其描述为“可斩一千只牛的刀”,可见千牛刀的锋利程度。

而千牛卫,顾名思义,就是守护千牛刀的卫士。千牛卫的出现,要从南朝时期的一场说起,熟悉历史的读者们应该知道,南朝宋元徽五年时期,杨玉夫和杨万年发动,在七月七日夜晚,溜进皇帝刘昱的寝宫将其杀害,用的武器正是刘昱的防身工具——千牛刀。

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刘昱被之后,后世帝王们考虑到自己的安危,便派专人看管千牛刀,他们也就是千牛卫的雏形,也叫“千牛备身”。

早期的千牛卫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组织机构,通常由皇帝直接任命,由于职务的特殊性,能担任千牛卫的人一定得是皇帝的亲信,因此,千牛卫哪怕没有官方的官职,也在官场上拥有极大的话语权,毕竟谁人敢惹皇帝身边的亲信呢。

千牛卫的职位发展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千牛卫从早期只负责保卫千牛刀,到逐渐转变成皇帝的贴身保镖,平时也担任保卫祭祀,组织皇帝出游等职务。

随着千牛卫的职权范围不断扩大,千牛卫的权力与其他官员的权力碰撞也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千牛卫的职权范围,东魏北齐时期,千牛卫首次迎来了官方制度化,由“领军府”下的“领左右府”统辖。

这次制度化,使得千牛卫的权力得到了限制,但由于“领左右府”拥有独立性强的特性,“领军府”无法完全掌控千牛卫,因此千牛卫依然有很大的实权,权力碰撞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因此,在后续的朝代变迁中,千牛卫的官制,又陆续经历了多次改革,到了隋朝时期,千牛卫被安排在“十二府”之下,由“左右领左右府”统辖,千牛卫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左右千牛卫”,此时的千牛卫,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

据史料记载,“左右领左右府”配备千牛卫大将军一人,千牛卫将军两人,执掌千牛刀的千牛卫十二人,执掌御刀箭的千牛卫十二人以及普通千牛卫六十人,千牛卫将军通过御兵仗调用千牛卫。可以说,到了隋朝时期,千牛卫的官制已经颇为完善。

到了唐代,由于权力中心发生变革,“北司”的地位越来越高,“左右千牛卫”的地位逐渐瓦解,其权力一再被削弱,变的徒有虚名。到了五代时期,千牛卫已经彻底演变为虚衔,最终,千牛卫于宋朝彻底崩溃。

李元芳的身份

《神探狄仁杰》之所以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与编剧的优秀设定不无关系。为了让李元芳的身份显得合理,编剧把故事背景安排到了千牛卫逐渐成为闲职的唐朝,并给了他一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身份,让他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帮助狄仁杰断案。

有人或许会感到疑惑,因为按照前文所说,千牛卫属于皇帝的贴身侍卫,理应时时刻刻待在皇帝身边,为何作为千牛卫大将军的李元芳可以跟着狄仁杰天南海北到处跑?其实,答案很简单,除了唐朝时期千牛卫已经不那么“位高权重”以外,主要原因在于“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中的“检校”二字。

在唐朝时期,“检校”一词相当于如今的“荣誉称号”,一般由皇帝亲自授予。也就是说,带有“检校”二字的官职都是虚职,因此,李元芳的职位有点类似于如今的“陆军上将”,有名无实,没有实权,既然没有实权,也就没有实际的工作要做了,所以李元芳才能离开皇宫,跟着狄仁杰。

至于为何地方官员们一听到“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头衔,便会表现出惶恐不安的神色,其实也很好解释。“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然是虚衔,可也是正儿八经的三品官员,而且还是皇帝特批,表明了李元芳身后有皇帝当后台,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有点脑子的官员都不会去触霉头。

编剧之所以给出这样的设定,一方面考虑到李元芳身份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衬托出了狄仁杰的重要性,设想一下,连皇帝都要特批一个千牛卫大将军保护狄仁杰,狄仁杰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了。

结语

综上所述,千牛卫在早期的时候权力很大,但到了唐朝就不再是一个权力很大的官职了,千牛卫大将军就好像皇宫中的保安队长,工作地点很高端,但职业并不复杂。正职尚且如此,更何况李元芳拥有的只是一个不在皇宫工作的虚职罢了。

不过,哪怕故事设定中的李元芳,并非我们童年印象中的完美男神,也丝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目中那“无所不能”的形象,真正的经典是不惧瑕疵的。虽然距离第一部《神探狄仁杰》已经过了整整十八年,但人们提起这部电视剧,总能想起那句经典的名言——元芳你怎么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