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蛇

桃花娘娘(桃花娘娘的来历和简历)

时间:2024-01-17 05:35:53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甘肃神秘算命村,村民个个精通占卜之术,专家探访考察解开秘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暗里着迷

编辑|t

人们都很渴望知道自己的命运,于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职业就诞生了,这就是算命先生。

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这个神秘的职业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而在古代,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走贩卒夫,无不痴迷于托人卜算前程凶吉。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里,留下了太多关于算命先生的故事,不过要说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当属位于甘肃省的神秘算命村。

这个村子从明末清初开始崭露头角,其村民个个精通占卜之术,直到如今这里的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传承。

关于这个村子的传说故事有很多,有人更是称他们为中国的吉普赛人,但他们却更喜欢以诸葛亮的后人自居。

他们的身上有太多的谜团,吸引着大量的人来此探寻,直到专家探访考察后,才一一解开了这个村子的秘密。

那么,这个村子又守护着什么样的秘密呢?他们的占卜之术真有那么神乎其神吗?他们到底从何而来,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神秘的薛家村

这个神秘的村子位于甘肃省永登县柳村镇,全村约有150户,共计600余人。

提到薛家村,很多人潜意识的会认为这个村子里大多数人应该姓薛。

但事实上,这里并没有薛姓之人。

那么,这个村子为什么会叫薛家村呢?

按照有些村民的说法,这个村名的由来还与唐朝时期的名将薛仁贵之子有关。

薛仁贵逝世之后,他的儿子薛丁山子承父业,接过了帅印。

在一次征途中,他按照惯例找来了四个有名的算命先生。

古时候人们在进行军事活动之前,往往都会进行占卜。

比如著名的武王伐纣时,卦象显凶,但武王依然选择出征,最终赢得了天下。

对于名将而言,并不会因占卜的结果动摇事先的决策。

但对于很多平庸的领军之人,却喜欢将战场的失利,迁怒于算命先生。

所以在古代,随军的算命先生,不仅要具有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察言观色,免得人头不保。

如此看来,这即是一个高收益的职业,同时也伴随着非常高的风险。

比如,薛丁山的这次出征就没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按照惯例,这四名随军的算命先生是要被砍头的。

好在薛丁山虽然没有其父经天纬地之才,但还是有容人之量的。

他并没有因战事的失利,便将责任推给这四个算命先生,而是让人放了他们并且还留下了足够的盘缠。

之后,这四名算命先生就此退隐江湖,带着家人来到了甘肃的这个小村子定居下来。

为了感谢薛将军,他们将村名改为薛家村,这便是薛家村的由来。

而他们及其后人,共同组成了薛家村的四大家族,分别为柳、高、何、刘四家。

几百年来,四大家族都不与外村人通婚,为的就是守护好祖先留下的占卜技艺。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更为离奇。

按照村民的说辞,他们其实并不是那四个算命先生的后人,他们的祖先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提到诸葛亮,无论是正史还是各种野史,都给了他非常高的评价。

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作者更是将诸葛亮写得神乎其神,不仅才智无双,而且还有一手呼风唤雨、预测凶吉的本领。

比如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更是登台作法唤来了东风,一把火烧毁了曹操的统一梦。

蜀国被灭后,有一部份诸葛亮的后来便逃难到了甘肃的这个村子。

他们来到这个村子后,全部改了姓名,此处靠着给人算命为生。

当然,这只是村民的一面之词,并没有证据能证明他们就是诸葛亮的后人。

与这个说法相比,另一个说法反而显得更为靠谱一些。

由于这个村子的生活状态,与吉普赛人非常相似,有人便猜测他们会不会是流落至此的吉普赛人。

提出这个说法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和吉普赛人一样,都过着四处给人占卜算命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薛家村的人无论是语言还是穿着打扮都和周围的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多大呢?具体来说,就是哪怕只是相隔一个村子的人来了,也听不懂薛家村人的土话。

根据这个说法,有人便开始从史料中去寻找答案。

发现在元朝末期时,确实有一支从伊朗迁徙过来的吉普赛人。

从时间上来看,这与薛家村在明朝时期开始为人所知的节点是非常吻合的。

那么,薛家村真的就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吗?他们来到这里定居后,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薛家村的占卜文化

在明末清初的年间,很多人都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

人在迷茫的时候,往往就会把希望寄托于未知的神明。

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都愿意拿出仅剩的积蓄找算命先生卜算命运。

也是在这个时候,薛家村的人开始崭露头角。

一开始,或许只是一个村民找到了这个生财之道。

经过周围街坊邻居的宣传,村里的人都知道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这个行业。

如此,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下来,就形成了薛家村独特的算命文化。

在古代的中国,任何三教九流的行业都有着自己的祖师爷。

薛家村的算命行业也不例外,他们请来的祖师爷便是民间传说中的“喜神”。

关于“喜神”的民间故事有很多,祂即是戏班子行业的祖师爷,也是喜事的保护神。

除了拜喜神外,薛家村的占卜技术大多脱胎与《周易》《四柱预测学》等,所以他们也会拜周公。

每日出行之前,村民们都会进行简短的仪式。

出行仪式的进行地点就是各家的偏房里,房内摆放着三个神位。

居中的是无量祖师,右方是桃花娘娘,左边便是周公。

每次出门给人算卦,村民便点燃三柱香,摆上贡品,以求神明的保佑。

或许真是有神庇佑,从薛家村走出来的算命先生都非常厉害,算得非常准。

据说雍正皇帝在微服私访时,曾来到过这个村子。

但他才刚进村,就被村民识破了身份。

这让雍正皇帝非常惊讶,当即就让村民算算自己什么时候回宫。

村民给出的答案是一个月。

听到这个回答,雍正只觉得好笑,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回程的时候,因天降暴雨,耽搁了非常多的时间,等他回到宫里时,刚好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村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这并不妨碍薛家村成为了中国的占卜圣地。

神秘的薛家村,自然吸引着很多人来拜访、探究。

但任凭前来的人如何打探,都始终无法挖掘到薛家村的核心真相。

因为薛家村的人似乎还有着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语言,一旦涉及到占卜的内容,薛家村的人便会使用这套语言。

按照村民的说法,这套语言的出处来自于天书,包括他们独特的占卜知识,都是传承于此。

那么,村子里真的存在着这样一本天书吗?

解密算命村

为了解开这个神秘村子的秘密,专家跟着记者一同来到了这个村子。

一个年长的村民接待了来访的客人,他应专家的邀请给大家进行占卜。

薛家村的占卜方向主要有课中和交合昭盘,也就是批八字和看面相以及手相。

算命先生会根据看到的信息,引经据典推出一个模糊的结果。

这个模糊的结果即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解读,都不会出现逻辑上和事实上的错误。

而他们引用的典籍也大多离不开如《周易》《四相预测》《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经典著作。

当然,引用典籍的论据只是其一,在这个过程中算命先生会不着痕迹的进行套话。

这个过程类似于一些街头魔术表演,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并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要你能获取无限的信息,那你就能成为无所不能的神,这个世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你的眼中都不会有什么秘密。

也就是说,只要获得的信息足够的多,那你就能做到预测未来。

当然,这只是理想的结果,现实是我们获取的信息都有一定的缺失,并且一个人也很难处理好这些繁杂的信息。

所以,算命先生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后,做出一个较为模糊的结论。

如此一来,等到结果出现时,人们自然会通过结果去倒推过程,进而产生算命先生算的真准的感觉。

当然,有这种能力的算命先生古往今来都少之又少,大多还是学艺不精的从业者。

薛家村能靠着这么技艺传承数百年,自然也有其可取之处。

根据村里老人的说法,他们的镇村之宝是一本天书。

为了能亲眼看一看这本天书,记者和专家找到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可以老人并没有同意记者看天书的请求,而根据后来的种种迹象来看,关于天书很可能只是村子里的人杜撰出来的传说。

另一个让人感兴趣的点,便是村里人独特的语言。

薛家村的人有着两套语言,一套是用于平时与人交流的当地方言,一套则是占卜时使用的“绍句”。

所谓“绍句”就是他们之间的隐语,用于有外人在场时的互相交流。

比如他们说的“温台”其实就是指的“火坑”,说的“滚轮子”就是“水”,“荷代”值的是“丈夫”,“烟支”则说的是“妻子”等等。

这样的“绍句”不仅出现在他们的口头交流中,他们还会以此来书写占卜书籍。

这些书籍都使用的汉字记录,但外人虽然能认识书本上的字,但却不知道其中所记录的信息,犹如一本经过复杂文字加密后武功秘籍。

除了“绍句”外,人们最想揭开的就是他们的来历。

是不是真如他们所说,他们是诸葛亮的后裔,是中国的吉普赛人。

为此,前来的专家查阅了大量的当地典籍,终于找到了一些眉目。

得益于中国人爱记录历史的习惯,无论是国史还是各地的县志,都会后人了解往事提供了绝佳的突破口。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历史材料,我们也可以从薛家人的外貌和语言推断出,他们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绝不是从外部迁徙过来的吉普赛人。

而根据文献的记载,最初定居于此的人,很可能是从江浙一代逃难来的人群。

在明末清初的那段时间,神州大地陷入长久的。

清廷入主中原后,南方的很多地区都不愿接受清廷的统治。

薛家村的来历,正是其中一支反抗武装。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所有的反抗都被清军镇压了下去。

于是,这部分反抗者便逃到了薛家村。

来到这里安身后,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却出现了。

这里的可用耕地非常少,光靠种地是难以养活太多人的。

幸好在逃难的人群中,有几个依靠算命为生的人灵机一动,重新收拾起老本行,四处给人算命谋生。

在这几人的带动下,定居于此的人也纷纷开始学习算命这个本事。

等到天下太平后,薛家村的人也渐渐站稳了脚跟,成了远近闻名的算命村。

这大致上就是薛家村的由来,没有太多的神话故事,有的只是生活所迫的选择而已。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如今这个科学技术繁盛的社会里,薛家村的这们祖传手艺也渐渐没落了。

村里的年轻人都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他们都向往着外界的繁华,对这种封建社会的残余并不感兴趣。

当地的政府也知道不可能靠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产业在当今社会立足,所以他们也在思考着村子的出路。

如果就这样扔掉这么手艺,未免太过浪费了。

于是,在2013年的时候,薛家村将自己的算命技艺成功申请为了“兰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便开始以此为卖点,向旅游业转型。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信徒,很多人或是带着好奇,或是带着虔诚一一拜访了这个村子,也算延续了这个神秘算命村的生命。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永登薛家湾,世代会“算命”

《黑龙江日报》——算卦来钱快成“致富手段" 记者暗访“大仙村”

《法制播报》——永登历史文化:(六十一)县级特色项目--薛家湾村民信仰与习俗

“中国民间花神”唐代临川女冠黄华姑略考(上)

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的江右古郡抚州,紧邻万法宗坛龙虎仙山,在历史上是道教之重地,颇多前代神仙遗迹。邓于麻姑山开创北帝派,饶洞天于华盖山开创天心派,王文卿于军峰山开创神霄派,均为道教发展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门派。浮丘王郭三仙、魏夫人、麻姑、梅福、栾巴、白玉蟾等,都曾在抚州境内隐居、焚修或飞升于此。唐代颜真卿曾对此赞言:“非夫地气殊异,江山炳灵,则曷由纂懿流光,若斯之盛者矣?”①

在抚州诸多高道仙真当中,有一位女仙黄华姑,在初唐时期曾显赫一时,后世被民间奉为百花之神。

一、花姑其人

黄华姑,本名黄令微,一名灵微,抚州临川人,善种花,时人称之为花姑(古“华”、“花”音义相通)或黄仙姑、黄仙娘娘等,是初唐时期上清派的一位女冠,自称南岳魏夫人弟子。

据《颜鲁公文集·年谱》记载,大历三年(768)五月,时任抚州刺史的唐朝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下《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记》和《抚州临川县井山黄华姑仙坛记》(注:后文中“传记”均指此二篇文章),②次年四月,将两篇传记勒碑完成。这两篇传记,详实的描述记载了花姑生平。此外,花姑事迹也广泛收录于各类文献和道经之中,如《全唐文》、《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

据颜真卿载,南岳魏夫人在临川托剑化形飞升三百多年后的唐初,有女道士花姑,少乃好道,丰神卓异,天然绝粒。八十岁时,虽白发苍苍,但面红貌如婴孺,像个年轻女子一般,蹀履而行,奔马不及,道行高远,有声名。花姑的修真之路,穷其一生都在寻访前辈魏夫人的仙迹,其听闻临川曾有魏夫人遗留的仙坛,于是开始求访,后经胡惠超天师指点和魏夫人托梦指示,寻得仙坛、丹井等遗物。花姑将仙迹加以修葺,莳花弄草,精洁修持。时有野鹿为猎人所射,花姑拔箭救治,后每至斋戒之时,野鹿即衔莲藕来献。后即将羽化飞升之时,对弟子说:“不须钉吾棺。”之后便雷霆震击,棺中惟有被覆木简。

这两篇传记,因内容涉及到大唐四朝皇帝(含武后)的一系列活动和御旨,因此身为朝廷命官的颜真卿落笔必定极为严谨,其文章的性质并不仅仅是仙传,而是具有纪实性和一定史料价值的,花姑事迹主线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笔者对花姑在临川境内留下的仙迹,前后进行了二十二个月的田野采访和考察,查阅大量古今文献和地方志进行了印证,并进行梳理、归列如下。

二、花姑生平记载

花姑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世寿八十,其生前与身后屡屡获当朝皇帝的关注,多次遣使御赐和醮祭。

武周长寿二年(693),花姑于临川郡城南寻得魏夫人仙坛遗迹,“得尊像、油雍、锯刀、灯盏之类”,于此建魏坛观焚修。武则天得知此事,为巩固从崇道的李唐夺取的皇权,扬佛抑道,遂将遗迹物品“尽收入内”。魏坛观旧址位于城南后湖田一带,今不存。

唐睿宗景云中(约711),其时花姑道行高远,已颇有声名,李旦登基之后,派遣当朝天师叶法善“将绣像幡花来修法事”,为花姑敕建洞灵观,并“度女道士七人”(唐代道士名额由朝廷严格控制)。洞灵观旧址位于展坪以南,据寻访,建国初期遗迹尚存,今废弃。

唐玄宗开元初(约714),李隆基刚掌握皇权之初,便遣使来临川醮祭,魏坛观与洞灵观“祈祷不绝”。从用词祈祷不绝推断,应是从此建立起持续不断的官方醮祭制度。在此期间,花姑再次受魏夫人入梦相托,于临川井山寻访另一处仙坛,“遇坛殿馀址,遂建立屋宇”,此即井山明真观。据寻访,该观炼丹石井今仍存,跨越一千三百年的时空,静静伫于半山。

开元九年(721),花姑于井山明真观尸解飞升。传记中对唐玄宗李隆基的描述是“闻而骇之”,遣使前往临川查核清楚之后,令道士蔡伟将花姑事迹编入《后仙传》,并“每至三元,恒修斋醮”。三元是指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开元二十九年(741)春三月,花姑飞升二十年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派道士前往临川醮祭魏夫人和花姑,“赍龙璧来醮”,即投龙简。投龙简在唐朝是皇家专属的一种道教斋醮仪式,以求安国镇土、保佑苍生。时任抚州刺史的张景佚“以为圣德感应,立碑颂述”。这是继编入《后仙传》之后,再次以立碑形式记载花姑事迹。

天宝八年(749),唐玄宗李隆基再次遣使前往临川,于魏坛观“度女道士二人,见修香火”。在花姑羽化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这已经是李隆基第三次遣使前往临川醮祭,由此以见其身后之荣。

传记载,花姑羽化飞升之后,由于有“奠瓜生蔓、结实”等一系列非同寻常

的异兆,“怪异昭彰,不可殚论,二圣竦骇,屡崇明禋”。唐朝将皇帝称作“圣”,所以这里所提到的二圣,自然是指当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与后一任皇帝唐肃宗李亨。可见肃宗也曾进行过对花姑的醮祭活动,可惜未留下更详尽的文字记载。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此时花姑已飞升四十七年,颜真卿来到抚州担任刺史,听闻魏夫人与花姑事迹,并遍访遗迹,欣然写下以上两篇传记,刻碑以流传后世。其中魏夫人碑存于魏坛观,至元代仍见记载;花姑碑存于明真观,后不详。

临川在唐初是个小郡城,且远离京都几千里,大唐数任皇帝却频频为之侧目,此实属罕见。可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之下,花姑修复魏夫人仙坛,是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

北宋元符二年(1099),此时花姑信仰在全国民间已有一定的影响,祭祀颇多,宋哲宗赵煦下旨,敕封花姑为妙远真人。③

临川自古女冠修真风气颇盛,自晋以降,魏夫人、麻姑、花姑、黎琼仙、曾妙行、戚姑、剪花娘娘等,连绵不绝,是唐代女仙信仰中心之一,此为一大地方特色。直至今日,临川农村仍有众多已经理不清脉络的娘娘神祇,这也是临川历史上女真修道传统的一个体现。与世界上其他宗教形态相比,道教独特之处,是对女性的高度尊重,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有着众多的女仙,居于崇高的地位,构成道教神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华夏文明与道教文化独有的信仰特色。

三、百花之神黄华姑

花姑在中国民间被奉为花神,始于何时,已不可考。北宋张宗敏《花木录》载:“春圃祀花姑。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④可知北宋时,花姑莳花弄草的形象已深入民间。清代厉鹗有诗曰:“分畦结屋祀花姑,金剪甘泉雅称无。”⑤自宋至清,民间各地百姓对花姑祭祀不绝。

据当代《中国民间俗神》一书载:“花姑本是一个种花的女子,因崇道奉祀魏夫人,一跃而为花神。”⑥而古代文献中,笔者所见的最早记载则为明代《月令广义》,“女夷为花神,及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⑦将女夷与花姑并列为花神。《中华道教大辞典》中“花神”词条的解释亦相同:“花神有二,一为女夷、一为花姑。”⑧

女夷,见于西汉刘向所撰《淮南子》,“仲春二月之夕,乃收其藏而闭其寒。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⑨。高诱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⑩可见女夷是属于上古时期先天自然类神祇,司天和,掌万物生。

女夷即道教中五方五帝之东皇,也称青帝。南朝齐谢朓有诗歌《齐雩祭歌·青帝》曰:“景阳阳,风习习。女夷歌,东皇集。”⑪道教经典中对其形象描写为“青帝君,形如婴儿,衣青玉锦帔,苍华飞羽裙,冠翠芙蓉晨冠”⑫,其职能为“如春时,则青帝行於和炁”。⑬

黄巢在其霸气外露的诗《题菊花》中曰:“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⑭元代黄玠亦有歌:“女夷司花窃天和,使尔枝格生妩媚。”⑮可见女夷青帝在民间,确是被看做掌百花、司天和之神。

大唐开元盛世,中国古代文明达到巅峰,进入宋代之后,科技文化更丰富,经济实力空前强大,物质生活愈加繁荣,人们对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开始大增,雅文化就此进入一个繁盛时期。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养生的关注,特别是女性对青春永驻的向往,使得花神信仰开始为更多的民众所接受。至此,人们开始把花神的作用社会化。

随着花姑崇拜的范围扩大,走向各地民间,百姓逐渐将更贴近人间、有亲近感的人格神花姑,替代了虚无感的自然神女夷。

花姑在临川本地,初始主要是做为祷雨求嗣的神灵对象,留下的文献记载颇多。例如宋代僧人释惠洪有诗《临川陪太守许公井山祈雨书黄华姑祠》⑯,叙述的就是一次官府祷雨祀花姑的活动。

花姑年八十,发白面红如处子状;弟子黎琼仙绝粒四十余秋,齿发不衰;徒孙曾妙行上七层花树,层层掇餐,韶颜润泽。她们显然都精通上清派善辟谷、精服气的黄庭丹功养生之法,驻颜、养生均颇有建树。花姑善种花木、以花为食,青春常驻的形象,自然是十分贴切花神,继而功能发生转变,而被民间尊奉为百花之神。

随着花神崇拜信仰的具体社会化,花神又与花朝节融为一体。花朝节,俗称花神节,是中国早春的传统节日,其体现的是华夏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朴素的生态自然观和道教文化思想。花朝节起源可追溯至汉魏,至宋元明清则极为繁荣,其曾与中秋节相当,历朝各代均有大量有关花朝节的记载和诗词歌赋,本文仅摘录二则:元代《事林广记前集》记载:“二月十五日为花朝,《风土记》云: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月夕乃八月十五夜。宋条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⑰花朝与中秋并称,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与普及性。

在《昆山新阳合志》中记载:“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⑱

除此之外,节日当天还有祭祀花姑、祈福、踏青、扑蝶、宴饮、赋文、士女戴蓬叶、剪花插鬓等众多活动和习俗,散见于各类文献当中。花朝节相关的现代学术研究较多,本文不再做深入探讨。

与花姑同为临川籍的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其《临川四梦》之《牡丹亭》当中,“惊梦”、“冥判”二折,有诸多关于花神的描写,⑲昆剧表演舞台上则为十二月令花神同时出场散花,至今仍如此。在民间,十二月令花为辅佐之神,今天国内规模最大的花神道场,常州市花神宫道观,即是以临川花姑位列中央花神主位,十二月令花分列左右而侍。

华姑

四、结束语

由于清朝对道教采取了严格的防范和抑制政策,道教衰落。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民族自强的努力被诉诸强烈地排斥和否定传统,道教、孔学均被认定为落后的传统文化代表,道教再次首当其冲的遭受打击。有着浓厚道教文化背景的,包括花神信仰和花朝节在内的众多民俗和传统节日,均一同受到严重冲击,在清末民初快速衰落,并逐渐在民间消失。

当下再逢盛世,近些年来,在树立文化自信、恢复优秀传统的大背景之下,由于花神信仰和花朝节十分符合现代人的情趣审美和养生追求,在文化、生态、健康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群众认同性,花神形象由于极具亲和力,特别受到年轻人和女性青睐,所以该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又开始复苏,还有一些专家提案恢复花朝节传统。

花姑身为江西女仙被奉为百花之神,其在道教史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唐代女仙信仰高潮中具有重要影响。笔者仅从颜真卿撰写的两篇传记为主要线索,对其进行浅显的梳理和考证,希望籍此为契机,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在新时代中发挥积极作用,以继续践行道教千年来不变的保国安民的济世宗旨。

注释:

1 唐·颜真卿撰《颜鲁公文集》册五,卷之十二,《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2 唐·颜真卿撰《颜鲁公文集》册三,卷之八,《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记》、《抚州临川县井山黄华姑仙

坛记》。(注:后文中有未加注明之内容,均引自此二篇传记。)

3 清·乾隆版《大清一统志》118卷,抚州府。

4 《花木录》已佚,引文见明·冯应京撰《月令广义》第四卷,春令,祀花姑。

5 清·厉鹗撰《樊榭山房集》,樊榭山房续集卷三。

6 《中国民间俗神》,植物神。云南人民出版2003年1月第1版。

7 明·冯应京撰《月令广义》第一卷,岁令一。

8 胡孚琛撰《中华道教大辞典》1501页,“花神”词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版。

9 西汉·刘安撰《淮南子》卷三,天文训。

10 东汉·高诱撰《淮南鸿烈解》卷之六,天文训·下。

11 《南齐书》卷十一,志第三,乐。

12 《道藏》34册110页,《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籙》卷上。

13 《道藏》3册794页,《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之三十四。

14 《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黄巢《题菊花》。

15 元·黄玠《弁山小隐吟录》,四时木犀歌。

16 宋·释惠洪撰《石门文字禅》卷第三。

17 元·陈元靓撰《事林广记前集》卷之一,节序类。所引《风土记》为晋·周处撰,已佚。

18 《藏外道书》18册659页,《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

19 明·汤显祖撰《牡丹亭》26、6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版。

(作者:抚州市道教协会 李素初)

息妫 |“桃花夫人”与4位君王的缘起缘灭

上次讲到,随着周平王东迁,我们就此步入了东周时期。

而根据“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朝代歌,小伙伴们大概可以想到,今天社长要在春秋时期给大家寻觅绝代佳人了。

嗯,今天这位“息妫娘娘”,又称“桃花夫人”,是我国春秋时期真实存在过的一位绝色美人,而且也是为数极少的未因美貌倾国而背负罪名的美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她的故事。

01、

缘起背景——诸侯国联姻

图片来自网络

讲人物故事,总避免不了得先给大家交代一下这个人物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这样大家待会儿理解起故事中的人和事来,才会更加没有障碍。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形同虚设,各诸侯国之间争霸,就像打群架。但是这个打群架有两个发展阶段:

在春秋时期,还不是真打,基本上每个诸侯国都只是为了看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今天你跟我好了,明天我跟他好了,好来好去的目的就一个,就是抱团结盟,让别人不敢欺负自己。

哪天,团队里的哪个小伙伴看对面哪个国家不顺眼了,就会在群里吆喝一声,群主就会带着群里的小伙伴们一起驾着马车围过去吓唬他,服软了就撤兵,不听话就揍他。

基本上那时候很少有打起来的,因为对手也有自己的盟友和群主,而且很会察言观色,一看打不过,就会赶紧派人过来讲和。

但到了战国时期,就是真打了,因为这时候有些诸侯大国就不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想要兼并其他国家,所以一言不合就打架。打着打着,很多小国家被兼并后就没有了,就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燕赵魏楚燕齐”,再到后来被秦国统一收了,这是后话。

然后,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结盟示好,往往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稳固互相之间的同盟关系:

①联姻。那时候各国的公主们基本上都用来联姻了,像这个国家的“X庄王”是那个国家“X穆公”的女婿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②质子。那时候王室的公子们很多都用来出质到其他国家做人质,以示诚意。像我们比较熟悉的电视剧《楚乔传》里面的燕洵,就是质子。再像秦始皇他爹王孙异人,当时也是被交换到吕不韦所在的赵国为人质。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息妫,就是陈国的公主,嫁到息国去联姻的。

除此之外,故事里还涉及到的4个国家以及这4个国家和现在的行政区划对照关系也大概给大家罗列一下,这样下面的故事读起来会更有代入感。

陈国(河南省淮阳县),国君是息妫的父亲。

息国(河南省息县),国君是息妫的第一任丈夫。

蔡国(河南省上蔡县),国君是息妫的姐夫。

楚国(湖北荆州一带),国君是息妫的第二任丈夫。

嗯,今天要讲的就是息妫与这4位国君之间的各种纠葛。

02、

息妫出生——桃花朵朵开

图片来自网络

2700年前的某个寒冬腊月,陈国国君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女儿的降生。

与其他女儿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位女儿出生的时候,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是王城里的桃花却神奇般地提前开了。

而且不仅桃花开了,这位女儿生下来就粉面桃腮,一看就是活脱脱一个美人胚子。

而且不仅是个美人胚子,人也表现得比其他几个姐妹要聪慧机敏得多。

陈国公这个爱啊,认为这个女儿是天生吉相,会给国家带来祥运,加上小姑凉特别会讨人欢心,所以小时候宠得不能行。

长大了以后,其他女儿都联姻去了,就这个女儿始终舍不得嫁出去。

但是春秋时期,你们也知道,诸侯国好几十个,女儿是宝贝的,但跟其他国家搞好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当其他女儿都嫁完以后,陈国公极为不舍地答应了派人前来求亲的息国公。

这个女儿也懂事,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使命,所以并没有让老爸为难,乖乖地就嫁了。

03、

息妫初嫁——被姐夫调戏

图片来自网络

息妫未出嫁时,在陈国姓妫,嫁给了息国公以后,按照那时候的习俗就开始叫“息妫”。

话说,息国公得了这么个大美人,每天也是宠得不要不要的,捧到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种;

息妫自己也很争气,又美丽又贤惠,家庭主妇的主业之外还能帮丈夫分担一些治国压力。

但是,时间久了,息妫还是想念自己的父亲。息国公也看在眼里,虽然爱到一刻也不想分离,还是很贴心地安排息妫回去看望自己的父亲。

息妫之前有个姐姐,在她之前嫁给了蔡国公,回家省亲的路上,正好可以路过蔡国。自从姐姐嫁过去以后俩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所以,息妫就打算顺路拐到蔡国去看望一下姐姐再回家。

姐夫(蔡国公)一听小姨子来了,很开心,马上安排人张罗设宴款待。这个姐夫虽然贵为一国国君,但是比较好色。

宴席上,小酌几杯的息妫,在酒精的作用下,更加面若桃花,目如秋水,好看至极;宴席之前还能靠理智控制自己行为的姐夫,在酒精的催化下,有点管不住自己,出言调戏了息妫。

息妫打小儿哪受过这种委屈,一气之下,连饭也不吃了,姐姐叫也叫不住,连夜赶回陈国找自己的粑粑去了。

陈国公虽然也很想念自己的宝贝女儿,但是到底是嫁出去的闺女,老留在娘家也不好,再说息国公也派人来催好几次了,便没过多久,就催着自己闺女回去。

有了上次的教训以后,息妫这次学聪明了,没有再经过蔡国,而是绕道直接回到了息国。

回到息国以后,息国公咋看自己媳妇咋看不对劲,天天黑着个脸,怎么逗都不开心,问原因,只掉泪不说话。

息国公觉得不对劲,便把随行人员叫过来一一盘问,这时候才知道媳妇在蔡国受到了欺负,而且欺负她的人,竟然还是自己的“一条杠”。当时,老息就怒了:

想我老息贵为一国之君,媳妇被人欺负,那还了得。

欺负我媳妇,就是欺负我息国嘛。

不行,我得想办法收拾一下这个老蔡,让他知道我老息不是吃素的,叫他以后再也不敢在我面前造次。

可是怎么收拾他呢,打又打不过人家,咽又咽不下这口气。想来想去,最后这个息国公想出来一个馊主意。

04、

为息妫而战——息楚伐蔡

图片来自网络

息国公在脑袋里迅速把当前春秋诸国的形势大概捋了一遍,发现蔡国仗着跟齐国(当时的大国)交好,不把楚国(也是当时的一个大国)放在眼里,为这事,楚国公一直耿耿于怀,遂即想到一招“借刀杀人”。

盘算好后,息国公就跑去撺掇楚国公了,给他说:

你看那个老蔡,他老是不把你放在眼里,我也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要不咱俩联手去收拾他一顿,让他知道你的厉害,以后看他还敢不敢不把你放在眼里。

这话,正中楚国公下怀,便问:咋个治法? 老息说:

我跟老蔡是连襟,表面上有情谊在。如果你假装去攻打我,我假装向老蔡求救,他碍于连襟的面子,一定会过来救我;等他来救我的时候,咱们两家合伙,一起将他拿下,咋样?(真够阴的)

楚国公一听,觉得可行,便同意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跟老息预料中的一模一样,老蔡果然赶过来救他,然后在息国和楚国的夹攻下,蔡国公生生被擒,还差点被楚王架了大锅给煮了。

直到这时候,蔡国公才知道自己被老息给卖了。他哪儿咽得下这口气啊,便寻思怎么报仇。

你不是为了我调戏你媳妇来报复我嘛,我就从你媳妇下手来回你。

05、

为息妫而战——楚王探息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的事,各诸侯国都知道。蔡国公也知道楚王很好色。便找着一个机会,给楚王说:

“上次你去息国的时候,有没有见到老息媳妇?”

楚王说,没有,咋了?蔡国公说:

“老息媳妇长得可漂亮了,你没听说?”

一听到美女,楚王立刻两眼放光:有多漂亮,你给我讲讲?老蔡说:

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天下女色,未有如息妫之美者,我见过一次,真乃天人也,这样的美人,我没见过第二个。

楚王一听:有这么美?“寡人得一见息夫人,死不恨矣!”蔡国公赶紧趁热打铁:

“以你的威风,就是齐国宋国的公主,搞过来都不是个事儿,更别提区区一个小息国,只要你想要,还不是手到擒来?”

楚王越听越高兴,完全忘记了当初把老蔡抓过来的目的了,立刻安排人把老蔡送回去了。自己开始琢磨怎么去见息夫人。

这天,楚王找了个借口,借道息国,息国公自然特别恭敬,大摆宴席进行招待,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酒至半酣,楚王发话了:

“前不久,我替你媳妇出气,去收拾了那个老蔡;现如今我都已经到家里来了,你媳妇是不是也该来给我端杯酒啊?”

息国公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拒绝的理由,就只好招呼下人去喊息夫人来敬酒。然后:

不一时,但闻环佩之声,息夫人盛服而至,别设毯褥,再称拜谢。

后,取白玉卮满斟以进。

素手与玉色相映,楚王视之大惊。

果然天上徒闻,人间罕见。

看呆了的楚王,马上起身,准备亲手去接息夫人递过来的酒杯。这时候,就体现出我们息夫人的教养了,只见她:

不慌不忙,将卮递于宫人,转递楚王。

楚王一饮而尽。

息夫人再拜请辞回宫。

然后,从此,楚王就害了相思病。想息妫想得夜不能寐。后来觉得,老是这样想着也不是办法,得想办法把人弄过来啊。

06、

息妫再嫁——楚国灭息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过了几天,楚王设了“回请宴”,邀请息国公过来作客,并暗地里在宴席周围埋伏了很多武装力量。

宴席上,楚王喝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找茬儿:

我说老息啊,上次为给你媳妇儿出气,我和我的将士们费了那么大劲。现在我的将士们都在这里,你就不能把你媳妇叫过来,给我的将士们端杯酒犒劳犒劳意思一下?

息国公当然知道楚王“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就找了个借口说:

啊,是这样的,我来的时候走得有点急,没带媳妇儿过来,你说的也是这个理儿,待我回头跟媳妇商量商量。

按说,这话也没啥,但那楚王不是找茬嘛,立刻就一言不合拍案而起:

好你个老息,竟然背信弃义,婉言拒绝我,左右还不快给我拿下!

不容老息申辩,士兵们一哄而上,直接就把息侯给捆了。

捆过息侯以后,楚王就赶紧派人去息宫里找息妫。

息妫一听,大惊失色,立刻逃到后花园,准备投井自尽。但很快被楚王首下的一个叫“斗丹”的将军给拉住了:

夫人自己不想活了,难道不为息侯着想么?

你要是死了,息侯肯定也活不成了,息侯要是活不成了,息国的百姓都要跟着生灵涂炭了。

息妫定下神来,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自己死不足惜,但息侯和息国的百姓是无辜的。这事儿因自己而起,楚王是奔着自己来的,那就由我去还了这个债吧。

便跟着斗丹去见楚王,楚王一见息妫来了,开心得不得了,当场许诺只要息妫肯从了他,不杀息侯,不斩息祀。

事到如今,息妫还能有别的选择么?

于是,迫不及待的楚王来不及回到楚国,直接就在军中“立息妫为夫人,载以后车”,因为息妫面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夫人”。

07、

为息妫再战——楚国伐蔡

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楚王(姓熊)自从得了息妫,便宠幸无比,三年之内,连生二子,一个叫熊大,一个叫熊二,兄弟俩亲密无间,每天一起打光头强,玩的不亦乐乎。

注:熊大又叫熊囏(jian),熊二又叫熊恽(yun),就是后来的楚成王。

但他们的母亲息妫,就没那么开心了。话说,息妫虽在楚宫三年,但从不与楚王说话。楚王开始觉得她不开心,也没放在心上,想着过段时间生了孩子就好了。

结果三年过去了,息妫还是不理他。楚王就坐不住了,有一天就找过去问原因,然后一问息妫就哭了:

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守节而死,又何面目向人言语乎?

越说哭得越厉害。楚王哄也哄不住,然后这个钢铁直男,竟不知怎么想的,一拍大腿:

夫人莫哭,你这件事儿都怪那个蔡国公,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他而起,你别哭了,我现在就去找他给你报仇。

要说这个蔡国公也不是无端躺枪,当初确实是他先调戏息妫,才有后来的一系列故事。

于是,楚王就派人去打蔡国,吓得老蔡赶紧“肉袒伏罪”,把蔡国国库里所有的好东西全拿出来贡献给楚王,楚王才罢休。

经过这么一茬,息妫也想开了,觉得就酱紫吧,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饭,孩子也生了,再说楚王也不赖,待自己也不薄,安安心心过日子吧。

思想工作做通以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我们知道,息妫不仅貌美,而且聪慧。

从此,她开始做起了楚王的贤内助,“休养生息,储备重臣,重视教化,严治后宫”,

后来楚王死了以后,又尽力辅佐太子熊二,“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还政于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雄霸中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08、

后世评价——我们的桃花夫人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们河南的土地上,凡是息妫所经之处,都建庙立碑,如今更是被作为河南省息县的地域形象名片来宣传;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也有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等这茬病毒性肺炎过去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过去看看。

息妫是我国历史上极为少数的,虽美貌倾国,但却留下美名的绝代佳人。我想了想,原因大概在于:

①她不仅仅是徒有美貌,她在有限的条件下,尽自己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历史进步做出了贡献。

②本身拒绝以色事人,但在关键时刻,能够牺牲自己护百姓周全,以委身于楚王而维护了息国百姓的一世平安。

③关键还是嫁对了人,不像褒姒一样嫁了个酒囊饭袋,楚王(楚文王)本身就比较励精图治,再加上息妫这个贤内助,更是如虎添翼。

ps:在搜集息夫人的故事素材的时候,社长还在想,息夫人这个故事好啊,我要不要整理一下,写个剧本啥的,像《芈月传》一样,拍成电视剧。

结果,刚刚上网一搜,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啦,40集电视连续剧《息夫人》很快就要开播了,我相信到时候收视率一定不会低。

那这篇文章就当给电视剧先打个前站,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息夫人的基本知识,等电视剧开播以后,大家再好好看吧。

本来打算,每篇文章要控制在3000字以内,结果写着写着就不当家了,一不小心写了5000字,原来的2个小时也不知不觉给延长到了3个小时。好吧,只要能给大家把故事讲清楚,累点就累点吧。

完了,还是那个不定项选择题,你有以下3种方式可以表达对本文的喜欢:

①关注我;

②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

③转发出去,让更多人一起看。

以上选项,可单选,可多选,但不阔以不选哦~爱你们,么么哒~(^з^)-☆

道教诸神(人神)周公、桃花女

金童擎紫药 玉女献青莲

这是昔时的一位诗人所描述的站在真武大帝两旁伺立的金童玉女形象。而所谓的金童、玉女,就是指在我国民间颇有盛名的周公和桃花女。

周公

周公是指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姓,名旦。是西周的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元圣”,是儒学先驱,也是中国商末周初儒学的奠基人。

周公提出和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等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他对礼法制度的完善,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唐高祖李渊遵照古制尊周公旦为文圣,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桃花女

民间传说中桃花女♀本为王母娘娘的侍女♀,因与仙童周公私自相恋而触犯天条,被罚到人间修炼。元代王晔的神仙道化剧《破阴阳八卦桃花女》,《太和正音谱》中又作《智赚桃花女》,就详细地叙述了这个故事。清代无名氏增改为《桃花女阴阳斗传》,情节更为生动,艺术价值也较前者为高。清代陈复正据元杂剧改变为小说《桃花女》。故事中的贫家美貌女子桃花女,善于解禳之术,敢于智斗善算《周易》的财主周公,体现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冲突。桃花女在斗法中取胜,最后二人和好,以美好的婚姻为圆满结局,桃花女也被奉为算命师和巫师的祖师,后来又演变为专管爱情婚姻的女神。

桃花女的故事在明代很流行,在《西游记》、《二刻拍案惊奇》中都提到过她和周公斗法成亲的故事,现在还有成本的小说传世。关于二人的故事,民间传说是这样的:

周公,洛阳人,善箕卜。桃花女姓任,父名任定,善禳解。一日,周公闷坐无事,为其仆人彭祖算命,算毕,谓彭祖曰:“汝后日午时,合该于土坑上板僵身死。”

彭祖闻之大惊,即至任二公家告别,女问其故,彭祖以实告,女乃教彭祖祷告于北宫七星君真武神,为之增寿三十年,得以不死。周公闻之,怒甚,即命彭祖备花红酒礼,送于任家,名为答谢,实则为其子增福订婚,桃花女早知其来意,因即允之。

周公俟其迎,处处择凶神恶煞时辰,以谋加害,而女则—设法破之,周公佩其高明,即备庆喜筵席,以宴宾客,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因周公与桃花女二人,本皆天神,故归天之后,真武皆收为侍将云。

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的午子观的大殿里,供奉有一尊桃花娘娘的塑像,据说她是掌管男女爱情、婚姻和妇女生育的神灵。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午子山上总是挤满了前来求偶、求子的男女青年,据说是极为灵验的,在当地的民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在武汉汉阳的桃花洞也有一座桃花夫人庙,人们来这里祭祀缅怀她,也为了求得忠贞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

桃花是怎么来的,它又和哪个名人有关系

数千年前,在北国有个⼩⼭村,村⾥住着数得清的⼏户⼈家。 ⼭顶上有⼀位既勤劳又勇敢的小伙子桃⼦,他的善良助⼈深得村⺠的喜爱。 在⼭腰住着位叫叶子的姑娘,她聪慧美丽⽽⼜能歌善舞。 桃子⼀直将叶子当作⾃⼰的妹妹,时常去找她聊天唱歌。 他们俩⼈在⼀起时总充满了欢声笑语,渐渐地他俩相爱了。 他们俩的爱情悄然⽽⾄,滋润着两⼈的⼼⽥。

可是叶子知道⾃⼰是⽟帝的花仙⼦,不久就会⻜升化仙。 她深深地爱着桃子,怕⾃⼰的离去会打乱桃子的⽣活,刺伤桃子的⼼。 于是⼀天,她冷冰冰地告诉桃子:”其实我爱的是⾮常坚强的男⼈,你控制不住情感就证明你不够坚强!什么时候你坚强起来了,能将对我的情感压抑 住了,不再心猿意马,才会为我所爱”。 自此以后,叶子就躲着不再与桃子相⻅。

叶子说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桃子的心坎,他陷⼊了两难的境地:爱叶子吧,叶子会不喜欢⾃⼰。 忍住去想念叶子呢,又怕会失去她。 桃子的⼼时⽽沸腾时⽽冰冷,他的脸失去了神采,他的眼睛失去光辉。 终于在⼀次与叶子的偶遇中,桃子述说了⾃⼰的痛苦;为了爱你,我的⼼已经变冷,变硬,变得和石头一样的冰冷,我爱你有多深,⼼就变有多硬! 妹妹,哥哥不相信你不喜欢我,我只想看看你的⼼是否像我⼀ 样,因爱⽽冷!

叶子听闻这一番话,终于无法压抑住日日夜夜的思念和折磨,生死再也不能阻挡这对恋人丝毫,他们抱头痛哭。天色大变瞬间乌压压的,狂风大作,他们取出炽热的⼼,互证衷肠,相依⽽死,天雷滚滚而落,雷声停后,地上只留下两人的衣冠,人已不见踪影。于是,村⺠们感慨于这对年轻人的深情,将他俩合葬在⼀起。当晚雷声⼤作,天如同塌了一般暴雨不停,下了整整⼀夜,村⺠们吓得谁也不敢出去看外⾯发⽣了什么。

  天明,雨水清退,一道彩虹跨越天际,村⺠看到他俩的墓地上⻓出了⼀棵⼩树,树上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原来是桃子化作了树干,村⺠为了记念他把这棵树叫作桃树。 叶子化作了桃花,魂魄留在了人间。 因为她迷恋⼈间真情,错过了天庭花仙的座次排名,上天念其真情可贵,封其为桃花娘娘,专事⼈间情爱与求子。从此有了“桃花运”一说。是年夏天,桃树结满了鲜果,每个果子好像两颗心紧紧依靠在一起。知道这个故事的村民怕桃树伤心,就等桃子果实不再坚硬如石头,总是等到变红变软后再摘来食用,味道甘甜无比。

有趣的是,桃子的核还护着一个变硬的心,栽种下去,来年又生出一棵桃树,就这样十里桃花随风而舞,年轻的男男女女携手在桃树林里见证恩爱。

有一年春天,一个江南才子和他的狐朋狗友们来到此处,被一个叫秋香的女子踩了脚,于是他赋诗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图片已获版权

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