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春联的由来(春联的由来简短)

时间:2024-01-14 22:04:07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春联的由来与传说,你知道吗?作为中国人必须知道

春联,也叫对联,对子,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这个,大门口红对联一贴,立马喜庆祥和的气氛就有了,年味的到来,始于春联。

  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字数长短不一,有文采飞扬的大长联,也有短小精悍的短联,但是都要求对仗工整、平仄相协,韵律饱满,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描述对新年美好的愿望,这也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种别样特色,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儿时贴春联的情景

那我就带大家来简单了解一下春联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春联的来历:

  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一首诗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没错,春联在起源之初被称作“桃符”,而不是春联,这只是后来人演变出来的名字。

桃符刻字

相传在很早的远古时期,人们就有贴桃符的习惯,那时候文明还没有开化,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还是蒙昧不清,所以采用这样方式来驱邪避魔。相信在农村长大的人都听过一个有关“年兽”的传说,

年兽

据说这个怪兽极其凶狠残暴,经常出来祸害人间,百姓疾苦不安,可是又无可奈何,后来从天上来了两位老神仙,用桃树枝赶走了凶兽,接着百姓们就把老神仙的名字刻在桃木上,每年春节前后就挂在自家门前,妖魔鬼怪果然从此不敢再来了。就这样挂桃符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后来,桃符是如何演变成春联的呢?这还得归功于两位历史上的大人物,第一位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的君王孟昶,

后蜀孟昶

他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一开始不满意,经过一番修改写成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诞生了。第二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草根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

在那时候纸张已经成了日常生活必需品,被广泛使用,所以桃木就被替换成了红纸。刚好因为朱元璋姓朱,代表红色,所以下令要求家家户户贴红对联,从此以后春联就成了中国人过年的必需品,一直流传到现在。

现代版春联

总结一下春联的意义:

  首先形式上,春联是红纸书写,还加上各种修边纹饰,在万物凋敝的大冬天,贴一副红色的春联在门口,增加了红火的气氛和喜庆之感。在现在这样一个被高楼大厦围困的世界里,春联是最能勾起人们对春节美好想象的东西。

农村贴春联

同时,春联也有美好祝愿的意义,比如对老人的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对晚辈的期望“前程似锦踏浪来”等等,借助春联人们表达了自己新年的愿景,也抒发了美好的情感。还有就是借助春联驱凶辟邪的作用,希望来年顺顺利利,能够赶走生活中的灾劫磨难,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一年的希望!

你还知道春联的哪些传说,欢迎留言讨论!

过年贴春联的由来与来历 有关春联的历史传说故事

[闽南网]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那么春联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中国人为什么都在过年的时候贴春联?小编为您整理了有关过年贴春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过年贴春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贴春联有什么禁忌讲究规矩

有关春联的历史故事

过年贴春联的由来与来历

春联,起源于周代春联,又叫“春贴”、“桃符”。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如果说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现存最早的春联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中有十二副为岁日和立春写的联语,其中第一副“岁日:三阳始布,四秩初开”,作者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贴春联的寓意含义]

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发展历程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汉族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始盛行。

有关春联的历史传说故事

1、纪晓岚是清朝的大学士,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

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个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

一番话说得乾隆也笑了。

2、郭沫若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有一次和同学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来告状,先生问是谁干的,没人敢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就免予惩罚。

先生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想了一下,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一听,很高兴,惊叹其才华,于是,全部学生都免予处罚了。

3、有一位财主,父子俩花钱各捐了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对联内容是这样的:“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有一位读书人读了以后,在对联上添了数笔,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又怒,把对联撕掉了。

4、明朝有个大才子叫解缙,就是《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以卖豆腐为生,他家对面是曹尚书府,院内种有大片竹林。过春节,他在家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听下人禀报说有人拿他院里的竹子说事,就叫人把竹子砍了。小解缙深解其意,于是,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更加恼火了,让家丁把竹子连根刨了。小解缙很淘气,在上下联又各添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5、从前,有一位张秀才,恃才高傲。

有一天,他在田垄上遇到一位挑泥的农夫,田垄很窄,只能过一个人,两个人谁都不肯让路。农夫笑道:“我有一个上联,你若能对上下联,我愿意给你让道。”

秀才心想,我这么有才华,对个下联有什么难的,就满口答应了。

农夫说:“我的上联是:一担重泥遇子路(寓意:一旦仲尼遇子路)”。

张秀才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到田里给农夫让路。

三年后,张秀才看到河工在决堤引水,傍晚,两个河工嬉笑着一起回家。这时,秀才恍然大悟,续上了那个农夫的对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