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沟壑的意思(沟壑的意思和拼音)

时间:2023-12-28 23:17:39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前言:

众所周知,一代领袖不仅是无与伦比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诗人,有古典诗词最后的高峰之誉。

的诗词,意境博大、气势磅礴、景物明丽、富含哲理,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领略他的心路历程、伟岸人格和光辉思想。

著作甚丰,留下了很多著名诗词和千古名句,比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卜算子·咏梅》、《清平乐·六盘山》、《长征》等等,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在如此多的精品中,有一首难得的佳作往往被人忽略了,这就是《菩萨蛮·黄鹤楼》

01、黄鹤楼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有一个名楼,叫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223年),孙权修筑夏口城时,在城西南角黄鹄矶建了一座,用来瞭望守戍的军事楼。

黄鹤楼修建以来,就成为人文名胜之地,被称为“武汉十景之首”、“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再加一个山西运城鹳雀楼(一说山东烟台蓬莱阁)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2007年10月25日,官方评选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出炉,黄鹤楼携手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蓬莱阁、鹳雀楼、天心阁、阅江楼、钟鼓楼、天一阁一起入选。

在这些名楼中,黄鹤楼名气最大,是武汉乃至湖北的标志。

黄鹤楼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崔颢在黄鹤楼写了一首七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实在太厉害了,要讲清楚好在哪儿,可能得用上万字。

有一点很特殊,古人写诗惜字如金,通常都不会在一首诗重复用字。

可崔颢却连用三次“黄鹤”却接连出现三次,读者非但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诗意澎湃,一波接一波。

南宋著名诗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说: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因为崔颢这首诗名扬四海,因此又有“崔氏楼”之称。

传闻,后来李白登上黄鹤楼,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他看见了崔颢这首诗。

李白顿时觉得自愧不如,无奈地感叹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黄鹤楼》

自古文人相轻,崔颢这首诗确实好,李白敬佩不已。

但他不甘心,他要挑战一下,写出比崔颢更好的诗。

李白后来又写了几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词。

其中有两首写得堪称是名作。

一首是李白在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首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写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名篇,却依然比不上崔颢这首七律。

自李白之后,王维、白居易、贾岛、夏竦、岳飞、陆游等唐宋名家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岳飞曾写过一篇《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正是因为有太多名家,在黄鹤楼留下了自己的笔墨,以至于后世文人骚客,没有一定的水准和高度的自信,都不敢在黄鹤楼题诗,更没人敢说自己能超越崔颢。

就在崔颢题诗1200多年后,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提笔写下了一首名词。

这个年轻人当时才34岁,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他的名字叫。

03、《菩萨蛮·黄鹤楼》

当时光来到1927年4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北伐战争也取得了空前的胜果。

可北伐军总司令正逐渐撕下伪装,暴露了他右派的真面目,推行一系列阴谋。

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大革命形势风云突变,开始走向失败。

上海“四·一二”

可陈独秀等人却错误了估计了形势,对还存在一定幻想,姑息养奸,继续和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合作。

当时,当时正在武汉办农动讲习所领导革命工作,支援北伐。

深知汪精卫也是靠不住的,要想革命成功,必须发动工农。

因此,4月27日,在五大上建议“迅速加强土地斗争”,可他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

为了应付突然事变,把杨开慧还有孩子和送回了湖南,自己继续想办法,拯救革命。

果然不出所料。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正式失败。

这年春天,就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蛇山,伫立于长江之滨,嗷啸于白云黄鹤之乡,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吟成了一首苍凉沉郁的词作《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新中国成立后,游览蛇山

04、心潮逐浪高

这词的上阕写景。

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

“茫茫九派流中国”,九派指的是湖南、湖北、江西的九条大河,后来解释称:“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沉沉一线穿南北”,“一线”指的是贯穿南北的铁路。

开头两句,不写楼景,却把中华大地囊括其中,气魄宏大。

“烟雨莽苍苍”,江南时春,细雨蒙蒙,宛如烟雾,迷茫昏沉。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的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两山隔江对峙,封锁大江。

一个“锁”字用得颇为传神,有江断帛裂之感。

表面上是指龟蛇二山锁住长江,实际上这锁是的心锁。

用“茫茫”“沉沉”“莽苍苍”“锁”等字,勾勒出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

通过描写眼前之景,用压抑的笔调描绘了自己在政治形势阴云密布,大革命即将失败的下的,烦闷心境,苍凉迷茫、沉重压抑之感。

整个上阕,寓情于景,动人心魄,烘托了悲怆的氛围。

新中国成立后,在蛇山

此词下阕抒情。

画风一转,倚危把酒,怀古思今,豪放深沉。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化用崔颢《黄鹤楼》典故,巧妙地记叙作者的黄鹤楼之游。

“把酒酹滔滔”,酹是古人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无可奈何,祭奠的是“人间如梦”。

却是把酒洒在滔滔滚滚的江水里,这酒既是缅怀在大革命中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的祭奠酒;也是继续征战,革命到底的壮行酒。

“心潮逐浪高”,心潮自然是此刻的心潮。1957年5月21日,在学英语休息时,也曾说过同样内容的话。他说:“《菩萨蛮·黄鹤楼》是描述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潮起伏的苍凉心境。”(摘自林克·《忆学英语》)

1958年,曾亲自为“心潮”作注:

“心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抗,从此找到了出路。”

当时,眼看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即将失败,苍凉至极,忧心忡忡,对革命形势充满忧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可终究不是普通人,危急关头,他仍然满腔热血,澎湃,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他相信,自己以及所有革命者必将战胜困难,迎接胜利。

所以结合“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不过用了十个字,就将整首词的境界将“悲凉”改为“悲壮”。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借上阕悲凉之景,抒发了自己对大革命前途的担忧,对形势严峻的愤懑,表达了澎湃的革命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

写下此词时,他的夫人杨开慧正在他身边。

杨开慧看完后,评价道:

“润之,这首词真好,前几句太苍凉了,后几句一变而显得昂扬,激动,我听了心绪也难平。”

叹了口气,回答道:

“目前武汉的这个局势,叫人心绪怎么静得下来!不过,我想,办法总会是有的。”

和杨开慧

这就是,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形势有多危急,他都抱负不减,信念不灭,豪情不息,意志不衰。

这首词虽然字数不多,却将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实为不可多得的名作。

PS:

其实,黄鹤楼在清朝光绪十年 (1884年) 就已经被焚毁,此后由于时局动荡,一直到1985年,黄鹤楼才重修完毕,我们今天看到的黄鹤楼就是1985年重修的。

也就是说,其实从来都没有看过真正的黄鹤楼。

黄鹤楼旧址

他登上的楼并不是黄鹤楼,而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北军学界在蛇山黄鹤楼故址附近修建的风度楼——“奥略楼”(楼匾为清末名臣张之洞所题)。

是在奥略楼上故意把此楼当彼楼, 把奥略楼当成“心目中的黄鹤楼”,体味登临黄鹤楼的感受,借黄鹤楼之名,抒发胸臆,谱写一首千古名作。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食堂并不想说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在文学成就上就已经超越了崔颢。

可在诗词中展现的革命情怀,战斗意志,丝毫不逊色于前人的文字之美。

黄鹤楼因崔颢名扬四海,也因更添历史底蕴,更具百折不屈的精神。

这不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发展吗?

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6)____动词字义的辨析使用

“戒”“诫”与“戎”

“戒”读“jiè”,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基本意思是防备、警惕、戒除、戒律等。词语有戒心、戒备、戒严、警戒线、引以为戒(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戒骄戒躁、戒之慎勿忘、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戒除、戒酒、戒烟、戒尺,戒条、戒指。

诫,形声字,从言,戒声,本义:告诫,警告,如告~、训诫、诫勉谈话。

“戎”读“róng”,是兵器、武器、军事、军队之意。例如:戎马生涯、戎装、兵戎。这里的“戎装”是指军装,不能写作“泳装”。

“乔”与“侨”

“乔”是指假扮、高的意思。例如:乔木、乔迁、乔装打扮。而“侨”主要指侨居、侨民。例如:侨胞、侨眷。

乔qiáo的同音字:荞麦 樵夫 翘望 翘楚 翘首以待 翘列变形

近音字Qiào: 翘尾巴 翘辫子 讥诮 料峭 剑鞘

“己、已、巳”

“己、已、巳”三字字形相似,发音不同。

“己”是自己的意思,是天干第六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庚”。例如:各抒己见、以天下为己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已”(yî)是停止的意思。例如:争论不已、不能已于言、学不可以已。又作已经讲(与“未”相对)。例如:事已如此,还有什么办法呢?已婚。也可作过了一会儿讲。例如:已而、已忽不见。又可解释为太、过。例如:不为已甚。

“巳”(读sì)是地支的第六位,也即古时十二个时辰之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yǒu)、戌、亥”中的“巳”。旧式计时法午9时至11时为“巳时”。

“竞”与“竟”

“竞”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竞逐。本义:争竞、角逐、比赛。

例如:竞争、竞标、竞彩、竞猜、群芳竞(争相)艳、负势竞上、万类霜天竞自由、竞走、竞技(比赛)、竞赛(比赛,争取优胜)、竞进(争逐拥进)、竞斗(争斗,打斗)、竞心(争强好胜之心)、竞逐(角逐,竞争)、物竞天择(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竟” 会意,从音,从人,本义:奏乐完毕。

动词义:结束 完毕,如竟书、竟笔、竟酒、竟学、事竟、未竟之业。

副词义:终于到底,如毕竟、有志者事竟成。古文中:竟与毛遂偕、竟怒不救楚、竟无语凝噎、婿竟不调;表示处于意料之外,竟然,如竟自与径自不同,竟是竟然,径是直接;全部、完全、整个,如竟日不出门。

“漂”与“飘”

“漂”是指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或顺着风向、液体流动的方向移动,如漂移、漂游、漂流。

注意漂(piăo)白的音调和漂(piāo)的一般声调不同。

“飘”是指随风摇动或飞扬,如飘荡、飘拂、飘扬、飘舞。

“漂泊”同“飘泊”,“漂浮”同“飘浮”,“漂流”同“飘流”,用时不易区分,在液体中以“漂”为准,在空中以“飘”为宜。

剽(piāo),形声,从力,票声。本义:抢劫,如剽掠(抢劫;掠夺)。主要意思有:窃取、抄袭,如剽窃;勇猛,如剽悍(敏捷而勇猛)等意义。

平与凭

平,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主要用法:

形容词平和(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坦(平畴、平板、平川、平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平安(如清平)、齐一 均等 平等(平夜,犹半夜、平肩、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平允 公正 公平(持平、法平则吏无奸)、普通 平常<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等。

动词 平地 平整土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平定 平息(: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评论<大事当共平议;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评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宽恕<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平复,康复<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媾和 和好、

副词无缘无故地,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全部地,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凭,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如凭几学书、凭栏远眺、~吊(对着遗迹怀念)。引申为②依靠,仗恃:~借、~靠、~信;③根据:~票入场、凭按(据以查验)、凭限(官员赴任文凭上规定的期限)、凭说(辩白的证据)、凭臆(凭主观推测立说)、凭应(依据瑞应)、凭断(据以判断)、凭龟(以龟卜为据) ④由着,听任:任~、听~。

名词义⑤证据:凭单、~据、文~、~空、~证、空口无~。连>

连词义⑥不论;不管,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意词语:平步青云,比喻社会地位陡然大幅度上升

“平心而论”是指平心静气地评论,不能写作“凭心而论”。“ 平添、平白无故”中的“平”也不能写作“凭”。“凭”是指证据、根据。例如:凭借、凭仗、凭吊。“凭空”同“平空”,但提倡用“凭空”。例如:凭空想象、凭空捏造。

“券、卷、眷”

券,形声。,券要分成两半,故从“刀”。本义:契据。一般指用于买卖或债务等事务的契据凭证,如证~、债~、公债券、国库~、入场~、优待券、稳操胜~、因烧其券。古文有动词义契合(券内)、描摹(券宇宙之无极)等。

“卷” 形声,从卩( 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 juàn)声。( quǎn)本义:膝曲。

念juàn时,多指书本、卷子、机关里保存的文件。例如:考试卷、答卷、卷宗、案卷、卷轴、卷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念juǎn时一般为动词卷起,如卷尺、卷发、卷饼、卷笔刀、卷袖子、卷裤腿、卷铺盖;把物弯转成圆筒形,如漫卷诗书喜欲狂;席卷,如卷地、北风卷地白草折、卷我屋上三重茅、卷起千堆雪、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恢复势力,重新猛扑过来)等。

只在古文念quán,同蜷。

“眷” 形声,本义:回头看。是指亲属、关心、怀念。例如:侨眷、眷顾、家眷、眷恋、眷属。

“孰”与“熟”

“孰”是疑问代词谁、哪个(表示选择)。例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可忍,孰不可忍。古文中还有“仔细”的含义。

“熟”是指熟练、程度深、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跟“生”相对)。如熟知、熟视无睹、熟能生巧、熟悉。

“怂”与“耸”

“怂”在词典中只有“怂恿”一个词组,是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耸”是在耸立、引起注意。例如:耸动、耸肩、耸人听闻。毛骨悚然的悚是害怕。

“撒”与“洒”

“撒” sā的动词义有:张开、放开、发出,如撒嘴(松开口)、撒口(放松口气)、~手、~网、~谎(说谎)、~气、撒鸭子(放开脚步快走)等;尽量施展或表现出来,如~刁、~奸、~娇、~欢儿、~野、撒泼、撒手锏、~酒疯等。

Sǎ的基本意思是指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落。例如:撒种、撒盐、~播。

“洒”是指使水或其它东西分散地下落。例如:潇洒、洒脱、洒落、洒泪而别、洒扫。“撒”指散落讲时,同“洒”。

“志”与“智”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本义多为名词义,如志向、志愿,心情、知觉,记号、记事的文章等,组成的古今词句有志介(志气和节操)、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分(志向与才分)、志抱(志向和抱负)、志略(志气谋略)、志气、~愿、~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同志、诗言志、志同道合、志大才疏、鸿鹄之志、有志者事竟成,志情(心情)、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思(情志,怀抱)、神志不清,标~、地方志。

动词义为“记,记在心里”,如~喜、~哀、~怪(记载怪异的事)、永~不忘、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立志、专心、有志于,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学之年。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见识、智慧、智力强。例如:~力、~慧、~商、~育、~能、~谋、才~、机~、理~、明~(a.考虑问题周到、严密;b.有远见)、智多星、足~多谋、利令~昏、少年智则国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注意:因“智”为“知”的后起字,所以很多古籍中智慧一词写作“知”,如《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一点在古文默写中要特别注意。

“添”与“填”

“添” tiān ,形声,从水,忝声。本义:增加,增补。是添加、增加、生育(后代)的意思。例如:添补、添油加醋、添枝加叶、添砖加瓦、添彩、添置、添加剂、添嘴送舌(添言加语;搬弄是非)、锦上~花、画蛇添足。

“填” tián, 形声,从土,真声。本义:充塞。是指把凹陷的地方垫平或塞满、补充、填写。例如:填词、填坑、~塞、填鸭、~补、~充、~空(kòng )、填沟壑、义愤~膺、填报、。

托”与“拖”

“托”是指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例如:两手托着下巴。

“拖”是指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例如:拖布、拖带。

“寻”与“巡”

“寻”是指找。例如:寻找、寻求、寻觅、搜寻。

“巡”是指巡查、巡视。例如:巡视、巡逻、巡夜、巡哨、巡查。

“携”与“挟”

“挟”是用胳膊夹住、挟制。例如:要挟、挟天子以令诸侯。

“携”是携带、拉着手。例如:携手、父老携幼。

“曳”“拽”

“曳” (yè)通“拽”,“曳”是拖、拉、牵引的意思,如弃甲曳兵;

“拽”(zhuài)有扔、抛、拉的意思,如生拉硬拽,一把拽住不放。口语读音:拽zhuāi过来、这个人很拽zhuǎi。

“翼”与“翌”

“翌日”是指次日。“翼”也有次日的含义。例如:翼日。建议用“翌日”。

“原”与“源”

“原”是开始的、最初的、原来、原本的意思。例如:原先、原籍、原始、原班人马、原型人物。

“源”是来源、水流起头的方向。例如:发源地、货源、源头。

一般来说,“原原本本”不写作“源源本本”。“源远流长”也不写作“源远流长”。“源源不断”不写作“源源不断”。

“骛” “鹜”

“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和“鹜”字是不相同的。

“长”与“涨”

“长”指增加。例如:长工资、长进、拔苗助长。而“涨”是指(水位)升高、(物价)提高。例如:物价上涨、水位上涨。

“再”与“在”

“再”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更加、再出现。例如:再版、再见、再说、再生、青春不再。“在”是指存在、生存、参加、在于、正在等含义。例如:在编、在册、人生在世、在劫难逃、在位。

“浊”与“濯”

“浊”是指浑浊(跟“清”相对)。“濯”是指洗。例如:濯足。濯濯童山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

“出”作声旁的一组字

“拙”是笨的意思。例如:笨拙、拙见、心劳日拙(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绌”是不足、不够的意思。例如:支~(款项不够分配)、左支右~(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相形见~(相比之下显得不足)、心余力绌(心里想做但力量不够)。

础,形声,从石,楚声。本义:柱脚石,垫在房屋柱子下的石头。例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咄,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斥声。例如:~~怪事、~~逼人。

“茁”是指草木发芽,也指植物旺盛生产。例如:“茁壮”。

“滋”与“兹”

“滋”是指滋生、添加、喷射。例如:滋补、滋润、滋味、往外滋水。“兹”是指这个、现在、年。例如:于兹已有三载。

“已”与“矣”

“已”有停止、已经(跟“未”相对)、后来、太、过等含义。

“矣”是古汉语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跟“了”相同。例如:由来久矣、悔之晚矣。

“宣”的形近字

宣,形声,从宀( mián),亘( 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如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①公开说出,散布,宣布,宣读,传达:宣誓、~讲、~传、~战、~称、~言、心照不~。古文例子:或王命急宣(传达),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肃宣权旨—《资治通鉴》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疏导:~泄。③抒发,表白:宣情(抒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国语》

喧,口字旁表示意义:声音大而嘈杂。如~哗、~闹、~嚷、~嚣、~宾夺主(喧:大声吵嚷。客人谈论的声音超过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客人取代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潜《饮酒》)、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喧豗xuānhuī发出轰响,也指轰响声)。

渲,形旁从水,表示意义:一种先把颜料涂在纸上,再用笔蘸水涂抹使色彩浓淡适宜的绘画方法。如渲染。

暄,形旁从日,表示光明,温暖,如寒暄(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松软,松散:~土、馒头很~、~腾。

煊,形旁从火,表示盛大,显著,如煊xuān赫(同烜xuǎn赫)一时。

其他形近字:萱草、萱椿(指父母)、揎袖(绾起袖子) 、~拳捋袖(捋luō:拉起。揎xuān: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迷与谜

迷,①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迷失|迷惑|迷路|昏迷|迷津|。②对某人或某事特别喜爱:迷恋|沉迷|痴迷|迷你型。③极为喜爱某事的人:财迷|戏迷|球迷|影迷。④使看不清;使迷惑:迷宫|迷踪|捉迷藏|迷彩服|财迷心窍。⑤使失去判断力:迷魂|迷惑|迷人。

谜,会意兼形声,从言,迷声,本义:谜语,影射事物或文字的供人猜测的隐语。如灯谜、字谜、谜底、谜面、哑谜、谜团、猜谜语等。

“仑”做声旁的形近字

仑lún,条理、伦次之意。仑做声旁的字很多,如伦、论、轮、抡、纶、沦、囵等,其意义取决于形旁。

伦,单人旁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辈、类、次序之意,如人~、天~((古代指父子、兄弟等关系)、~常、~理,无与~比、不~不类、廉颇赵奢之伦(之论:这类人),~次。古代有动词匹敌之意。

轮,车字旁表车轮、轮子、轮状东西,转动、依次更替之意,如轮胎、齿轮、年~、每轮、大一轮,间或一轮、轮班、轮换。还有高大 众多之意,如美轮美奂,轮奂是形容房屋的高大华美,所以不能写作“仑”。

纶,lún绞丝旁表示与线丝有关的意思,如锦~ 涤~(名词丝线)、经纶(整理丝线,治理之意)。Guān读音主要用于羽扇“纶巾”这样的词语中。

抡lūn,提手旁表手臂用力旋动,如~刀、~拳、~动大棒等意思。

论,言字旁表说 陈述、议论 评论、研究之意,如相提并论、无论魏晋,辩~、议~、论理(论说道理)、讨~、~断、论今说古、坐而论道,论世之事、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其他意思也与此相关,如衡量 评定(论功行赏,可将论理解为按照 依照,如论资排辈)、判罪 判决(会论虞常)、主张 学说(独持迂论)。注意:论语Lún读音

沦,形旁从水表水起微波、沉没、沦丧之意,如~漪、~落、~陷、~亡、沉~、~丧(sàng)、~殁、~肌浃髓(浸透肌肉,深入骨髓。喻感受或中毒深)。

囵lún,完整、整个之意,如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读书时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认真)。

“匽”(yán)做声旁的字

揠yà,提手旁表“拔起“,如揠苗助长,亦称“拔苗助长”,比喻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把事情弄坏。

偃yǎn,从人,匽( yàn)声,本义:仰卧、仰,如~卧、~仰(俯仰,喻随俗应付)、偃仰啸歌、偃腹(仰腹而卧)、偃寝(仰卧;躺下)、~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比喻悄悄停止做某事)。引申出停止义,如偃武修文(停止武备,转而修明文教)。

堰yàn,形旁为土,指挡水的堤坝,如堤~、~塘、围堰、都江~、堰塞湖、大堰河等。

形近字“晏“

晏yàn,形旁为日,本义晴朗(天清日~、晏日即晴天),引申出平静,安定,安乐(海内晏如、河清海晏)、温柔,和悦(言笑晏晏)、晏驾指帝王死。

“詹”(zhan)做声旁的字

瞻zhān,从目,表往上或往前看。如~仰(恭敬地观看)、瞻玩(观赏、玩赏)、~前顾后(多指办事犹豫不决)、远瞩、马首是瞻(来比喻服从指挥或乐意追随。瞻,看)、“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赡shàn,从贝,表供给。如~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资助,和抚养、扶养不同)、赡家(养家)、赡老(供养老人)。

还有周济,帮助,如赡济(资助;救济) 、赡恤(救济,抚恤)、赡遗(周济,赠送);足,充足,富足,足够,如宏~、力不~、赡足(充足)、赡学(饱学)、赡闻(见闻丰富)、赡智(足智多谋)、赡墨(内容丰富的诗文)、赡畅(形容诗文内容丰富)、赡蔚(形容文辞丰美)、赡裕(丰富,充裕)、赡富(丰富)

此惟救死而不赡(这里“不赡”等于说“来不及”)。

蟾,从虫,指蟾蜍( chú),简称“蟾”,即癞哈蟆。如如~酥(色白,可入药)、~宫(月亮,传说中月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轮(圆月)、~辉 ~光 ~魄(均指月光)、蟾桂(神话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宫折桂(攀折月宫桂花,比喻科举登第,榜上有名)。

澹dàn,从水,指水波荡漾的样子,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又指人恬静、安然。注意:这个意思现在用“淡”字表示,如~泊、~漠、~薄、恬~,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檐yán,指房顶或覆盖物的边沿伸出的部分,如房~儿、廊~、飞~、帽~儿。

“柔”做声旁的字

揉,从手, 本义使木弯曲或伸直(如~轮,使木弯曲制作车轮,《劝学》中“輮以为轮”同煣,火字旁表用火烘木使之弯曲),多指用手来回擦搓或团弄(如~搓、~眼睛、揉面、~泥球、矫揉造作)。

注意:鞣制皮革一词。

糅,从米,本义为杂饭,其基本义为混杂,混合,使混合,如杂~、~合(和柔和明显不同)、~杂。

蹂,从足,本义:践踏。如~踏、~躏、蹂践(踩踏,践踏)

“支”做声旁的字

技,从手,多指技艺、技巧、才艺,如技术、~巧、~艺、~工、~击、~能、~痒、~高一筹、~法、黔驴~穷(技穷,指方法用尽,本领使完)、雕虫小~。

同音字“计和记”: 计(计算)日而待、计日程功(计是核算之意。可以数着日子来估定进度和效率。形容前景乐观,成功为期不远。如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不计(计较)报酬、“一日之计(谋划)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记(量词,指打一下)耳光。

岐qí,会意,从山,指山名、地名、人名,如~山、岐阳(岐山的南边;旧县名)、岐周(西周。周初立国于岐山,所以称岐周)、~黄之术(指中医的医术。“岐”,岐伯;“黄”,黄帝,相传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医家之祖)、凤鸣岐山。古文中“岐”的动词形容词义同“歧”“企”(踮diǎn起脚)

歧,从止,本义为多余的脚趾,所以基本义有岔道,偏离正道的小路,如大道以多歧亡羊(列子里的这个故事后来成为成语歧路亡羊);叉开,事物错出,如~途(岔道,喻错误的道路,如“误入~~”)、多歧路;不相同,不一致,如~义、~视、歧出(指本文之内文字前后不符,多指术语等)。

跂,同“歧”读qí,通“企”读qì,踮起脚后跟,如吾尝~而望矣、日夜跂而望归(举起脚跟远望)。

同音字祈和祁qí:六出祁山(指诸葛亮出祁山六次伐魏,这里的祁是山名)、祈求 祈祷 祈福 祈使句(祈从示,指向上天或神明求福,注意祈求、乞求和企求不同,区分关键语素即可)

《圣经》关键词之五:十字架

十字架原本是十字形的木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一种刑具,将犯人的手脚钉在其上,让犯人慢慢死亡。传说耶稣就是被钉死在十字架,所以徒把十字架当作标志或受苦、死难的象征。从此,十字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代表着上帝对世人的爱与救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标志。

十字架从一件普通的木质刑具演变为一种徒心中神圣的符号与标志。再后来十字架又延伸为一种世俗社会的苦难与负担,一种肩负使命与理想的担当,这或许是徒没有想到的。

古代先贤,如屈原为了楚国,献言献策,劝谏君王,九死未悔。他痛恨楚怀王宠信奸佞,黑白不分。他痛心楚国丧师割地,日渐衰弱。哪怕他两次被无情放逐,他也念念不忘楚国的复兴。母国沉重的十字架压得屈原手足胼胝,形容枯槁。直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背了一生救楚强楚十字架的屈原才含恨自沉汨罗江,令后世叹息唏嘘。

六出祁山的诸葛亮,为了报先帝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第一次兵出祁山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记念天下苍生,希冀大汉复兴。以虚弱之西蜀北灭曹魏,东拒孙权,统一中原,难度可想而知。但孔明先生一生背负匡扶汉室的十字架,无怨无悔,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将无限的悲壮刻在历史的长河,湮湮不息。

往之不谏,来者可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本是贵族,但他同情农奴,忧思俄罗斯的前途。他自发进行庄园改革,过简朴凄苦的生活。他的妻子和家族无法理解他。托尔斯泰晚年自我放逐,因病于1910年死于一个阿斯塔波沃车站。列夫·托尔斯泰背负的十字架太过沉重,以致他直到逝世,也未能探索出俄罗斯的未来之路。

屈原、孔明和列夫·托尔斯泰都是伟人与英雄,他们本可以平静安度余生,幸福终老。但他们都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沟壑丛生的不归路。他们不愿意安逸,而宁愿背负十字架。他们都非凡夫俗子,他们都遵从利他的坚守,无一位半途放弃。从岁月的尺度衡量,他们都未能为帝国开疆拓土,未能建立封狼居胥、睥睨群雄的功业。他们故去,但精神永存。那一个个十字架昭示着责任与承诺,令我们景仰。从他们身上,我开始意识到,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背负的十字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