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风水测算

黄氏始祖(黄氏始祖起源在哪里)

时间:2024-01-25 11:44:43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黄氏历史上最重要的十一位祖先,黄氏人必知

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黄氏作为一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历史上,我们黄氏的祖先更是像珍珠般闪耀,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的荣耀,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我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在我们中国黄氏历史中,最重要的十一位名人。

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

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黄霸——官至丞相

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

黄霸自幼攻读法律之学,少有大志。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等地方官职。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封建成侯,总揽朝纲社稷。甘露三年(前51年),黄霸去世,谥号定侯。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将黄霸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为“龚黄”。

黄香——二十四孝之一

68——122年,字文疆,今云梦县人,以孝闻名,以才著称,忠孝两全,德才兼备,是东汉著名的孝子、贤臣、清官。

黄香从小孝敬父母,其“扇枕温席”的孝行载入《三字经》,被列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他自幼聪慧过人,12岁时受到江夏太守刘护的赏识,被署为门下孝子,举荐到朝廷。汉章帝赏识他的德才,授予其郎中之职,后晋升他为尚书令,官至魏郡太守。汉章帝当着诸王百官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香因此被誉为“天下无双的国士”。

黄凤麟——黄姓第一文状元

555年—626年,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位文状元。湖北江夏郡黄州黄冈县黄鹤乡仁义村人。《湖北通志》之“人物志·选举表”和《江夏历代黄氏世恩》中记载:“隋炀帝乙丑科进士第一(即605年乙丑科状元),黄凤麟,字魁熹号江夏逸叟,黄州江夏人。历官宏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系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黄巢——农民起义领袖

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黄仁泽——黄姓第一武状元

865—945年,又名黄讽,字仁讽号仓山生。福州侯官仓山下林(古称白林)人, 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官节度巡官(系中华黄姓第一武状元)。

黄峭——峭山公

871—953年,讳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峭公或峭山公。福建邵武人,唐昭宗工部侍郎,娶三妻,共生二十一子。唐朝末年,兵连祸结,社会。峭山公恐因“多男多惧”,聚不如散,于是遣散诸子到闽粤赣各地繁衍生息,以避不测之祸。诸子临别,峭山公吟诗一首,为各地子孙后代日后相认证据。此诗流传逾千年,而今峭山公的子孙已达一千多万,遍布大江南北、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黄庭坚——江西诗派创始人

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清风客、山谷道人、涪翁等,又被后世尊称为豫章黄先生。书法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文学以诗词为主,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是“江西诗派”开创人。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人并称“苏黄”。

黄道婆——布业始祖

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黄飞鸿——岭南武术界宗师

1856---1925年,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原籍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生于1856年8月9日(清朝咸丰六年七月初九)南海县佛山镇。南拳流派洪拳名家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

黄兴——创建者之一

1874---1916年,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近代革命家,中华的创建者之一,先生的第一知交。

这些祖先,有的是博古通今的文豪,有的是清廉爱民的清官,有的是开国重要领袖…他们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他们之外,我们还有更多值得我们骄傲的祖先,他们的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位黄家儿女的血脉之中!在他们的庇佑和榜样下,我们黄氏儿女必定能创造更多的成就和文明!黄氏儿女,风采永存!

黄姓(31)|江西盱江黄氏:始祖黄孟偻出自江夏黄氏,70岁考中进士,病逝在盱江

黄勇/文

黄姓(30)|江夏紫云派:福建黄姓著名支系,文昌武盛,人口超过400万

几乎与黄守恭同一时期,江西盱江黄氏开始发端。

盱江黄氏是江夏黄氏黄琬的一支后裔,始祖黄孟偻(有的谱书写作黄孟僯),字德崇(又字广成),原籍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市)。

黄孟偻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唐玄宗天宝5年(746),已经70岁属于古来稀年龄的黄孟偻,终于考中了进士,出任西台御史。

不久,他奉命南巡临汝府(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一带)。黄孟偻毕竟岁数大了,出差对他来说是个苦事,结果在在巡视途中病逝在盱江(今江西南城县境内),并就近安葬。

黄孟偻的夫人李氏去世后,与黄孟偻合葬在一起。子孙为守护黄孟偻夫妇坟墓,没有再回安陆县的老家,而是留居在了盱江,形成盱江黄氏。

黄孟偻后世子孙用“安陆”作为郡望,凡是以“安陆”为郡望的黄姓,都奉黄孟偻为始祖。

黄孟偻的儿子黄瑶华生了黄翰,黄翰有黄省谕、黄省和、黄省居3个儿子。3人都各有功名,家族开始兴旺起来,也开始了分支。

黄省谕,字保仁,唐宪宗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御史大夫,有黄羽衣、黄裘、黄表、黄里、黄衰5个儿子,后来分为数派。

黄表后裔最为兴旺,散布在江西各地,成为后世官溪黄氏和抚州、金溪等黄氏的共同始祖。

黄表的大儿子黄琬,迁居到福建邵武,成为邵武黄氏的一支;二儿子黄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县),后来分衍出20多个支派。

黄省和,字保义(仁甫),唐文宗大和3年(829)出任秀州崇德县(今浙江桐乡市崇福镇)县令,后来升任节度使,封为万户侯。

五代时,为避战乱,这支家族从盱江迁居到浙江金华府,融入金华黄氏。

黄省居,字保信,唐宪宗期间出任淮南转运判官,有黄宝、黄贾两个儿子。

黄宝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后裔分衍到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鹰潭市余江区),成为安仁黄氏的始祖。

黄贾也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有黄实、黄陈、黄陵3个儿子。

黄实与3个儿子黄伯、黄住、黄任一起,迁到福建邵武,是盱江黄氏入闽的一个重要分支。

黄陈后裔迁居到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县),黄陵迁居到江西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市)。

【下期看点】

请看黄姓(3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随着黄氏先祖的步伐从各地迁入南雄,再从珠玑巷向珠三角地区延迁

根据《南雄黄氏族谱》记载,黄姓后裔迁到南雄开基者如下。

油山浆田大井坊黄族:始迁祖黄辅魁,原居福建宁化,南宋中,赐进士及第,任广东安抚使,因朝政,辞官隐居浆田大井坊,建一本堂,其后裔分迁新龙、邓坊、南亩等地。

油山浆田爱敬堂黄族:始迁祖黄元轩,原居浙江绍兴。南宋末,元轩之父黄缜任韶州教授,景炎二年(1277年)任满归里,道卒南雄。元轩扶榇避兵走信丰,路经浆田,爱其风土,并得大井坊宗亲之助,就地葬父卜居。

黄氏宗祠

元延祐甲寅年(1314年)建祠爱敬堂,堂联为:“孝子誉流江夏,儒师衍派浆溪。”其后裔分迁乌溪塘、乌泥坑、全安竹头坑、古市黄龙坪等地。

油山上浆田黄族:始迁祖有二,一为黄伯麟,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举人,随兄伯启(进士,广东转运使)宦游来粤。景定二年(1261年)择地上浆田前宅村隐居,子孙繁衍。

另一始迁祖黄辅亮于元元贞丙申年(1296年)由江西黄金高楼迁来开基。油山黄地黄族:始迁祖黄树孙,号千一,于元大德年间由江西庐陵迁南雄上朔,其后裔于明永乐廿一年(1423年)再迁黄地开基,其后裔分迁珠玑横江、新龙长坑等地。

主田乌石黄族:始迁祖黄福良,其先祖黄青于元代从福建宁化迁南雄城玄妙观前定居,传四代至黄福良,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主田乌石村开基。其后斋分迁里溪、大塘寨江、象头咀等地。

百顺黄屋城黄族:始迁祖黄文山,原居程乡(梅县),明弘治元年(1488年)迁百顺司城开基,创建黄屋城。其后裔分迁寨地、新地、孔寨洞等地。

珠玑灵潭黄族:一始迁祖黄显福,于明成化壬寅年(1482年)由龙南象塘堡迁邓坊上杨梅,其子朝亮等兄弟四人于1523年再迁灵潭石坪开基,后裔分迁南山泷下;另一始迁祖黄耀,于清康熙年间由始兴周所迁灵潭开基。

雄州镇竹园、借村、楠木、莲塘、长岭等地黄族:竹园黄族,始迁祖黄千一郎于明万历年间从始兴水环江迁南雄石禾场,其后迁竹园开基;借村黄族,始迁祖黄广臣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迁来开基;楠木村黄族,始迁祖黄崇煜于清乾隆年间由坪山迁来开基;莲塘村黄族,始迁祖黄崇暖于清雍正年间由大余迁来开基;长岭黄族,始迁祖黄元芳于明末由南胜县迁来开基。

黄氏宗祠

随着先祖的步伐,黄氏先祖从各地迁入南雄,再从珠玑巷向珠三角地区延迁。在南雄珠玑巷各姓氏南迁起源历史中,“胡妃之祸”的故事广为流传。据说南宋度宗咸淳年间,胡妃(另一说为“苏妃”)因被奸臣贾似道陷害流落江湖,被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收留并带回巷内生活,胡妃改名换姓,嫁黄贮万为妻。虽然隐瞒身份,仍被黄家家仆告发至朝廷。朝廷诏令“血洗珠玑巷”,捉拿胡妃问罪。众乡邻为避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胡妃为不牵连四乡居民,遂于深夜投井自尽。后人感念胡妃义举,在井上立塔以示纪念。胡妃塔矗立至今,已成为广东唯一有年代可考的元代石塔。“胡妃之祸”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能完全断定为人们南迁之由,但为了躲避祸乱、逃离灾荒,或者为了经商宦游、开枝散叶,珠玑巷黄氏先祖再度南迁,向珠三角和更远的西江上游迁徙。

黄氏宗祠

【广州】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大龙头村黄氏始祖鳌公来自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因唐末黄巢起义,广州民众四散逃难,市井凋敝。为恢复广州人口生机,朝廷诏令珠玑巷有财力者南迁广州。于是整公带领三个弟弟一路南迁,三个弟弟分别留在清远、东莞、新会,鳌公则在广州定居。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黄氏始祖粤南公,系宋朝宣议郎,汴京陷落后,随宋高宗迁都南京;绍兴二十年(1150年)经江西度庾岭,到南雄珠玑巷暂住,同年再南下番禺务本里乡(今化龙镇)定居。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岐山村黄氏始祖逊馀公,官任南宋理宗宣义郎,为避战乱,迁入南雄沙水村珠玑巷。理宗末代(1260年前后),元兵逼近,公弃官举家迁往岐山村定居。

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黄氏一世祖厥公,系峭山公第二十子井公后裔,宋高宗南渡时由中原迁入南雄珠玑巷。其孙维公又离南雄迁于南海华宁黄边山,传至七世祖仕明公再迁炭步朗溪头。

花都区镜湖(凤鸣、石塘)村黄氏始祖朝贵公世居南雄珠玑巷。其子有能公于宋咸淳年间逢胡妃之难,遂携父母骨骸逃至镜湖安家。

【东莞】东莞市东坑镇黄屋村开基祖希圣公,世居南雄七星树下(今南雄市乌迳镇)。黄希圣二十岁时,即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奉母陈氏携弟希贤、希尹南下宦游,经广府到罗浮过东江至莞邑,初居小铁岗,次居城垌,中年定居琥珀坑(今东坑镇黄屋村),为东莞黄族一世祖。

【佛山】佛山市南海区盐步镇平地村黄氏始祖庄台公,原籍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次子九韶公((二世祖)于1186年奉母彭氏携妻李氏及两儿子,由南雄珠玑巷水井头(今油山镇上朔村)迁到南海平地村落籍。

【南海】南海盐步学正村始祖世雄公,珠玑巷人,宋末官至南京六提领,随文天祥抗击元军,于祥兴元年(1278年)殉国。其子一世祖应科,官至广西郁林州学正,景炎元年(1276年)值广西乱,弃职回珠玑巷。第二年(1277年)元兵至,遂携母亲南迁南海平地乡,后称开基地为学正村。

【江门】江门市新会区杜阮镇黄氏始祖源深公,系南宋进士居正公长子,宋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历任徐州知府、浙江都漕运使、御史大夫,后由南雄宦游冈州,于开禧元年(1205年)迁居杜阮。居正公其他三子皆陆续由珠玑巷南迁珠三角,源大迁鹤山黄峒,源甫迁顺德甘竹滩,源赞迁顺德龙江。

【高要】高要市金利镇五甲、二甲、六甲黄氏始迁祖思廉公,系南雄府沙水村珠玑巷人,宋孝宗时期任广州府教授,升湖广靖州知州,授奉直大夫,咸淳年间(1265一1274年)任满回乡,因避乱与弟思义一同南迁到南海马村。思义留居马村,思廉公继而迁居高要县金利都五甲云津里。

【广西】广西钦州市黄氏先祖凤公,系峭山公后裔,原籍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广西灵山县训导,正德十五年(1520年)任钦州知州训导。致仕后,携次子治廉到灵山旧州开基。据广西《桂平黄氏世谱》记载,明、清两代从珠玑巷迁入的开基者有:

明永乐元年(1403年)景孙公迁广西。

弘治十一年(1498年)朝音公迁入寻旺乡黄山村。

正德六年(1511年)龙岳公迁入沙坡南乡村道垌屯。

正德八年(1513年)琨公迁入浔州府永和里上班村。

万历十八年(1590年)建时公迁入木圭乡独木泓源村。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鹤田公先迁入桂平城厢,后迁福山村东屯黄屋。

康熙十四年(1675年)标公迁入新岗村赤岭屯。

康熙十九年(1680年)国爵公迁入石咀必岭村。

康熙廿一年(1682年)金德公迁入永和里全村。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曹公迁入南渌古旺中村九板岭。

嘉庆六年(1801年)尚英公迁入南渌古旺中村上旺屯。

嘉庆十九年(1814年)耀均公、耀盔公及另一支黄族分别迁入南渌古旺中村、木边村。

嘉庆廿一年(1816年)立德公迁入白兰村白芒填。

道光二十年(1840年)道祯公迁入南渌古旺中村。

同治五年(1866年)木钊公迁入西山福山村东屯答头岭。

海南黄氏渡琼始祖黄森传略

黄森,原籍福建福州府闽清县细村。黄森闽地发迹,钦命交趾御史。南宋末年和曾任建宁知州的同族兄弟黄政一起到交趾任职。渡海时,印落海中无以复命捷报。外公张岳尚书奏朝旨准入琼。至正二年,黄森、黄政渡琼,在白峙头上坡。黄森落籍会同太平都冯家村(今文昌会文镇冯家村)。黄森荣寿六十有七,卒葬冯家村后山东边寅山有碑。

渡琼始祖黄森

渡琼始祖妣张夫人

黄氏族谱

黄姓(32)|固始黄氏中的黄敦、黄膺兄弟唐末入闽,各自繁衍成为当地望族

黄勇/文

黄姓(31)|江西盱江黄氏:始祖黄孟偻出自江夏黄氏,70岁考中进士,病逝在盱江

唐末五代时,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一路跟随入闽,或纷纷前往投奔。

其中,固始黄氏中的黄敦,字庆举,号万年,排行老五,带着弟弟老六黄膺,跟随王审知从固始出发,南下进占福州。

虎丘黄氏始祖黄敦画像(资料图片)

另一个说法是,王审知当上闽王后,由于黄膺与王审知关系不错,黄膺带着黄敦投奔了王审知。

王审知建立闽国后,黄敦辞官退隐,隐居在闽清七都的凤栖山(今福建闽清县塔庄镇)。因他修建的茅庐轮廓像伏虎,遂自号虎丘居士,后裔被称为虎丘黄氏。

另有一种传说版本,黄敦去世后,一夜之间,有老虎为他堆砌了坟墓,被视为祥瑞,所以得名虎丘黄氏、虎丘黄、黄氏虎丘派。

北宋大中祥符3年(1010),黄敦第三世孙黄彦荣召集族人,在凤栖山为黄敦兴建了一座祠堂,后奏请朝廷敕额名为护国积善院。

元明清几百年都非常兴盛,后来遭火焚毁。1940年代初,黄氏族人重建虎丘黄氏祠堂,风格为皇宫式祠堂建筑。

因为黄敦有黄宗、黄礼、黄凝、黄勃、黄启、黄余6个儿子,世称六叶,祠堂俗称六叶祠。六叶祠是目前福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

虎丘黄氏始祖黄敦画像(资料图片)

从宋朝开始,虎丘黄氏成为世家大族,族旺家兴,叶繁枝茂,后代瓜瓞绵绵,遍及福建各地及省外的广东、浙江、湖南、江苏、江西和台湾等地,也有旅居海外的,以马来西亚最多。据统计,如今虎丘黄氏后代子孙有60多万人。

黄膺,字世铭,迁徙到福建后,居住在邵武县仁泽乡,有黄茂材、黄茂哲两个儿子。

黄茂材,字天成,官至秘书郎,有黄宾、黄推、黄惬、黄鸣凤4个儿子。

大儿子黄宾曾任古田县令兼知长乐事,定居在今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黄宾后裔繁茂,人才济济,被称为青山黄氏,也叫青山黄、青山派,奉黄膺为始祖。

黄敦和黄膺谁是兄谁是弟,兄弟二人是怎么入闽的,现在仍有不少争议。尤其是黄膺与邵武另一个支派禾坪派始祖黄惟淡是否为同一个人,争论最大。

有学者考证后认为,福建邵武黄氏,在中国黄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最主要的支系,一是黄膺的支派,一是黄惟淡的支派。

由于历史的原因,黄氏很多家谱中,把两人误为一人,两支派中的世系和人名交杂错乱较多,令人真假难分,是非莫辨。

【下期看点】

请看黄姓(33)。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