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年的同音字(年的同音字有哪些)

时间:2024-01-13 06:24:33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学年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题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 ⁓第四单元

注意事项:

1.请在各题的相应位置用铅笔答题。

2.字迹清楚、工整,卷面整洁。

一、基础知识(5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规范、端正、整洁地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小信成则大信立。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6分)

探头(tàn tài) 赔钱(péi pié)

炸酱面(zhá zhà)草坪(pín píng)

甘蔗(zhé zhè) 一泡尿(pāo pào)

3.看拼音,写词语。(8分)

xiū xī tián cài bì lǜ wàng jì

()()()()

mín zú hónɡ shāo pì ɡu jīng líng

()()()()

4.写出下列结构的字。(8分)

左上包围:______ ______

左下包围:______ ______

三面包围:______ ______

全包围:______ ______

5.同音字组词。(8分)

[bèi] ( )壳 后( )

[jìng] ( )老 干( )

[zhōu] ( )围 神( )

[xìng] ( )子 ( )运

声明:试题为原创改编题,部分材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小盾:关于《清平乐》读音问题的答疑

王小盾(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我看<清平乐>的读音》(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将标题改为《王小盾:<清平乐>的“乐”应该读“yuè”》)首刊于《古典文学知识》今年第4期。5月18日,亦曾由凤凰出版社公众号(2020年第33期)发布。许多朋友看到公众号稿后,提出了评价和疑问。今应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之约,补写答疑,以作回馈,并表感谢。此答疑文亦将以《关于<清平乐>读音问题的答疑》一名,刊于《古典文学知识》今年第5期。

公众号稿云:“唐五代时‘乐’字的确有三读,即分别读作‘岳’‘洛’‘药’。”有读者指出此句中“药”字误。意见很好,我虚心接受,遂在《王小盾:<清平乐>的“乐”应该读“yuè”》一文中将其改为“唐五代时‘乐’字的确有三读,即分别读作‘岳’‘洛’‘硗’”。我致误的原因是以为“乐”“药”二字谐声(同有声符“樂”),误判其在唐五代同音。按据《广韵》,中古“药”字入声,不可用为去声“乐”的代表。去声“乐”仅有两个同音字,较常见的是“硗”字,所以改“药”为“硗”。

我之所以用同音字(“岳”“洛”“硗”三字)来注“乐”字字音,是因为这是唯一准确的方法。唐代读音不同于现代,不能用汉语拼音来表示——汉语拼音只可能标示现代的汉语官话,连南方方言也标示不了,怎么可能标示唐代字音呢?当然,可以改用国际音标。高本汉、王力、董同龢、李荣、郑张尚芳、潘悟云等语言学家就做过这件事:他们就每个常用汉字的古音都提出了自己的构拟方案。比如读“岳”的“乐”,诸家拟其中古音如图:

用这些拟音,能不能解决“清平乐”之“乐”字的读音问题呢?不能解决。原因有三:一、语言学家的工作只是“构拟”,并不提供标准答案;二、各说不同,暂时无法定于一尊;三、“乐”字如何读,这本质上不是音韵学的问题,而是多音字的归类问题,或者说,是如何确认一个曲牌名的读音习惯的问题。有读者主张用音标注音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想法很好,但结果不会好——只会像《左传》说的那样,造成“治丝而棼之”的效果。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你把话说的越清晰越有条理,离真相就越远。所以,我们这一次还是要退回到古人那里,用同音字表音。

同公众号稿相比,《王小盾:<清平乐>的“乐”应该读“yuè”》加了一句话:“以上所说‘雅乐’,是在较宽泛的意义上应用‘雅’‘俗’相对观念的,即把进入宫廷并在宫廷音乐机构中被艺术改造过的音乐称作‘雅’。从这个角度看,《新唐书•礼乐志》所说的‘雅俗二部’(后来从‘俗部’衍出‘俗乐调’一名),其实是雅乐内部的区分。”增加这句话,目的是澄清关于“雅”的概念的误会。

“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先秦时候主要有两个涵义:其一指古典的规范语言,即语音的文读或诸夏(中原各诸侯国)的普通话;其二指典范的音乐,即表述王政的音乐或中正平和的音乐。雅言和雅乐都关联于某种礼仪,以及遵循这种礼仪的社会阶层,所以在先秦时代,“雅”就是一个富于伦理色彩的词语。比如《荀子》所说的“由礼则雅”“君子安雅”“使夷鄙邪音不敢乱雅”等等,就把“雅”视为通过礼仪而达到的某种行为规范,或某种道德境界。同“雅”相对立的概念是“俗”。从《汉书》所谓“函雅故,通古今”等语看,“俗”一般是指同古代经典相背离的时尚和流行。

我曾经写过一篇《雅和中国文学的雅正理论》(文载《中国诗学》第3辑),分析古人用“雅”“俗”作对举的例子,得到的结论是:“雅正”观念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学活动、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但有一个共同性:雅和俗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彼此之间构成相互转化的关系。比如时尚作古而进入传统,“俗”就变成了“雅”;拟古成了俗套,“雅”也会变成“俗”。所以“俗”有“凡庸”一义。但是,一旦成为小众的风尚,“俗”也被称作“雅”。从音乐角度看也是这样:一方面,雅乐必以俗乐为素材来源,因而代表得到加工的俗乐;另一方面,俗乐一旦进入宫廷,便有上升为雅乐的趋势。雅俗之间频繁转换,转换的关键要素,首先是某种制度,其次才是时间。从《四库全书总目》“辨雅乐,明律吕”、“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等语看,“律吕”“乐府”是两个关键的制度要素。就此而言,我们不妨把“雅乐”理解为纳入宫廷(“乐府”)乐律体系(“律吕”)的音乐。上文以“雅乐属性”与“律吕属性”并列,使用“雅乐身份”“雅乐性格”等语,乃基于这种理解。

从这个角度看,唐代“俗乐调”,名为“俗乐”,性质却不是俗乐。按此名见于《玉海》卷七《律历》所引徐景安《乐书·雅俗二部第五》,说:“雅乐均调法,着旋宫一律五音相生二变,起自黄钟为始,循于仲吕为终,十二律总十二均,音六十声,成八十四调。皆京房参定,荀勖推成。俗乐调有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合二十八调,而无徵调。”这段话里的京房是西汉数学家、律学家,荀勖是西晋掌乐大官。全段话意思是说:唐代雅、俗二部的区分,乃缘于汉末八十四调体系与胡乐入华以后的二十八调体系的区分。

《新唐书》卷二一《礼乐志》也说到俗乐调的产生,说:“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这段话表明:雅、俗乐调都是宫廷乐调体系,因为进入宫廷的先后不同,在隋代分为两部。《唐会要》卷三三有“诸乐”篇,列举“天宝十三载七月十日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其中有云“太簇宫时号沙陁调”“太簇商时号大食调”“太簇羽时号般涉调”“林钟宫时号道调”“黄钟商时号越调”“林钟商时号小食调”“林钟羽时号平调”“黄钟羽时号黄钟调”“中吕商时号双调”“南吕商时号水调”云云。这些记录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一、唐玄宗之时,也就是和《教坊记》所记事件相近的年代,“俗乐调”已经编入官方音乐机构太乐署了;二、雅、俗两种符号体系,这时已经汇合;三、俗乐调被称作“时号”,可见“俗”意味着新鲜和流行。

总之,已经编入官方音乐机构太乐署的“俗乐调”,并不是俗乐的标志。综合起来看,关于唐代雅、俗音乐的关系,有以下三个基本知识:

其一,唐代音乐的确有雅、俗之分,唐代音乐事物也的确有称“雅”、称“俗”的区别。

其二,这种雅、俗之分是多维度的。就最严格的意义说,用于宫廷祭祀仪式(比如祭太庙)的音乐属雅乐,未用于宫廷祭祀仪式的音乐属燕乐或俗乐。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把雅、俗看作宫廷音乐运动的两极,既可以就旧乐调、新乐调分雅俗,也可以就乐曲是否纳入律吕体系分雅俗,还可以就是否属于“部伍之声”(《通典》《旧唐书》语)来分雅俗。上文用“属性”“身份”“性格”等语做“雅”的后缀,其实就是把“雅”理解为宫廷音乐运动的一种趋向。

其三,雅与俗是相对而存在的,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没有固定不变的“雅”,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俗”。比如北朝时期的“俗乐调”,到隋唐之时便编入雅乐,同雅乐调相汇合。

因此,只有既知其一又知其二,既知其二又知其三,我们的知识才全面。比如有人判“俗乐调”在唐代属俗乐,这就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三。李昌集教授说“判断是否为雅乐的明确标准是:唐代雅乐机构太乐署的供奉乐乃是雅乐;教坊则是执掌俗乐的机构,虽也参加一些雅乐活动,但主体是娱乐性俗乐”。这同样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三。因为教授的意思是:教坊曲属俗乐,太乐署所掌乐才是雅乐。验诸事实,情况不完全是这样。尽管教坊、太乐署有职能上的分别,但其所掌乐曲却是彼此交叉的。《唐会要》记“天宝十三载七月十日太乐署供奉曲名”,其中便有很多教坊曲。比如教坊曲《庆云乐》,太乐署编入太簇宫;教坊曲《大酺乐》,太乐署编入中吕商;教坊曲《长命女》《武媚娘》《三台》,太乐署编入林钟羽;教坊曲《濮阳女》,太乐署编入林钟羽、黄钟羽;教坊曲《太平乐》,太乐署编入林钟商、中吕商;教坊曲《破阵乐》,太乐署编入太簇商、林钟商、黄钟商、中吕商、南吕商。请问:这些曲调算雅乐曲呢,还是俗乐曲?

前面说过:《王小盾:<清平乐>的“乐”应该读“yuè”》一文增加了一句话,即“以上所说‘雅乐’,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应用‘雅’‘俗’相对观念的,即把进入宫廷并在宫廷音乐机构中被艺术改造过的音乐称作‘雅’”。事实上,这句话也涉及比较全面的知识。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讨论雅俗之分。

我主张从《教坊记笺订》入手讨论《清平乐》一名的读音问题,有朋友评价说是“出奇制胜”。这纯属“谬奖”。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出奇”,最多只是想“守正”。从现有资料看,《清平乐》一名的读音问题,首先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教坊。只有利用《教坊记》的记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其他办法都只是隔靴搔痒。

我之所以相信《教坊记》的记录,有以下四个理由:

其一,《教坊记》是关于《清平乐》一名的最早的记录。作者崔令钦是参与教坊管理的中下层官吏。书中记载唐玄宗时期的教坊制度、乐伎生活和各种乐曲的内容和来源。很真实,很接地气,不同于文人诗文中的个人化的表达。

其二,在《教坊记》中,《清平乐》一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和《众仙乐》《大定乐》《龙飞乐》《庆云乐》《绕殿乐》《泛舟乐》《抛球乐》《清平乐》《放鹰乐》《夜半乐》《破阵乐》《还京乐》《天下乐》《同心乐》《贺圣朝》《奉圣乐》《千秋乐》等乐曲排在一起。根据《教坊记》的书写习惯,以及中、日同时期各种乐书的书写习惯,可以判断,这些乐曲是同一类曲调;这些曲调名中的“乐”字,有同样的涵义和读音。

其三,以上这些曲调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大都有乐调标记。也就是说:它们进入了某个乐律体系。我们知道,只有接受了某种艺术加工——比如配上器乐——才可能进入这种乐律体系。大家不妨以乐工或乐官的身份来设想一下:一种曲调是同乐队相协调的,另一种没有经过这种协调,两者有什么不同?至少,后者不能称为“乐曲”;而按照古人关于“乐”的理解,前者才有资格称为“乐”。

其四,以“乐”为名或不以“乐”为名,这两种曲子的区别很明显。在《教坊记》中,前一种(以“乐”为名)的曲子,总共有26支。据《教坊记笺订》和《羯鼓录》《唐会要》等书,其中至少有22支(占比85%)有配乐记录。这22支曲子是:《众仙乐》《大定乐》《龙飞乐》《庆云乐》《泛舟乐》《抛球乐》《清平乐》《放鹰乐》《破阵乐》《夜半乐》《还京乐》《天下乐》《奉圣乐》《千秋乐》《倾杯乐》《黄钟乐》《太平乐》《长庆乐》《大酺乐》《大明乐》《镇西乐》《金殿乐》。而《教坊记》中不以“乐”为名的曲子,总共有252曲。其中能找到配乐记录的曲子,只有《透碧空》《贺圣朝》《春光好》《长命女》《武媚娘》《想夫怜》《思帝乡》《感皇恩》《菩萨蛮》《虞美人》《望月婆罗门》《西河师子》《西河剑器》《苏莫遮》《濮阳女》《三台》《苏合香》《杨下采桑》《广陵散》《柘枝引》等20曲;加上一些疑似配乐的曲子,如《隔帘听》《团乱旋》《玉树花》《胡渭州》《宫人怨》《胡霓裳》《兰陵王》等,不超过30曲——占比约11%。两者的对比很明显。也就是说,以“乐”为名,同配乐有极大概率的关联。

《教坊记》还有一个情况,有助于证成以上说法。这就是书中以“子”为名的曲子,除《西河师子》《醉公子》而外,有65曲,是依次编排的,为第213曲至277曲。之所以依次编排,显然因为它们同具“小曲”的身份。任半塘先生曾说到这一点,认为它们“在曲调本质方面当亦有别。例如其中之一部分约二十调,乃大曲摘遍,因先有大曲始产生小曲者”。这话的意思是:“子”曲往往来自另一支同名乐曲,其中一部分是大曲。任先生这番话可以在《教坊记》中找到内证——《镇西子》有对应的乐曲《镇西乐》(第221曲)、《破阵子》有对应的乐曲《破阵乐》(第17曲);而《千秋子》则有两支对应的乐曲:一是曲子第23曲《千秋乐》,二是大曲第288曲《千秋乐》。如果说大曲是由歌、乐、舞结合而成的音乐品种,如果把《镇西子》等称作“子曲”,把《镇西乐》等称作“乐曲”,那么,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些记录来作以下论证:

论据一:《千秋子》有两支对应的乐曲:一是“乐曲”《千秋乐》,二是大曲《千秋乐》。这说明“乐曲”和大曲性质不同。

论据二:尽管如此,“乐曲”却可以同大曲一样,成为“子曲”的母体。

论据三:大曲转变为“子曲”,如任先生所说,主要采用“摘遍”的方式,亦即在长结构中摘取一段。

推论一:“乐曲”转变为“子曲”,必也有相类似的方式。

推论二:既然“乐曲”不是大曲,不具备歌、乐、舞相结合的长结构特点,那么,它作为“子曲”的母体,转变为“子曲”的路径便只有一条:把复杂结构简单化,显而易见,这就是裁去配乐的部分。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乐曲”与“子曲”的关系:把徒歌配上乐,改制为“乐曲”,造成“子曲”和“乐曲”的对应。

结论:“乐曲”和“子曲”的主要区别,其实就是配乐之曲与徒歌之曲的区别。也就是说,《教坊记》中以“乐”为名的曲调,在性质上是配乐之曲,所以教坊乐人加以强调,把曲名“乐”读为“岳”。

各位朋友的疑问,主要在以上三方面,今故作答三篇。另外,李昌集教授为了解构我的观点,提出了若干同主题或有关或无关的“否证”意见。今且仿效李教授的方式,就其中涵义较明确的意见尝试作答。

1.“《教坊记》一些曲名中的‘乐’,当时教坊乐人也未见得都读‘岳’,也可能会‘不严肃’的读‘洛’。所以,即使崔令钦把曲名中的‘乐’都读为‘岳’,也不等于就是‘盛唐教坊乐人的习惯’。”

答:《教坊记》是现存唯一记录盛唐教坊乐人乐事的书,所记并不是乐官崔令钦的私人生活,而是教坊乐人群体的生活,故目录学家有“猥杂”“鄙俗”之说。但其史学价值已被历代研究者共认(见《教坊记笺订弁言》)。曲调名是教坊通用的语言符号,和其他名称一样,具有约定俗成的品质;而史载崔令钦“簪笔著作之余,又曾执笛以验声”,与教坊乐人同处一个语言环境。所以我认为《教坊记》所载曲调名表达了盛唐教坊乐人的习惯。教授不同意我的看法,那么可否告知:崔令钦记录的是哪些人的习惯?

2.“即使太乐署雅乐曲名中的‘乐’皆当读‘岳’,也不能成为俗乐的教坊曲也应全都读‘岳’的证据。”

答:这里说“即使”,意思是说它的批评对象是虚构的——其实未有人说过太乐署雅乐曲名的读法和教坊曲的读法一样。为此我想请问:教授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问题呢?曲调名是规约符号,在太乐署和在教坊,有什么理由要使用不同的读音呢?如果认为两处曲调名的读音未必一样,那么,是否可以举出点证据来呢?

3.“譬如大曲,是一种音乐体制和表演形式,唐大曲无传辞,宋大曲有存词,其中既有雅乐性质的礼乐歌词,也有俗乐性质的宴乐歌词,如《抛球乐》,本源是民俗游戏歌辞,今见最早的民间作品是唐代敦煌写本歌辞……《抛球乐》不属雅乐系统,《高丽史·乐志》载有宋代宫廷大晟乐府所制《抛球乐》大曲,由《折花令(三台)》《水龙吟令》《小抛球乐令》《清平令》四曲构成,是‘相将正是多欢宴’的宴乐歌词”。

答:这段话很奇怪,因为其中有四个知识性错误:

第一,唐大曲不是“无传辞”,而是有传辞。《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辞》载《水调》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入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彻;又载《凉州》歌第一、第二、第三和排遍第一、第二;又载《大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彻;又载《伊州》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入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又载《陆州》歌第一、第二、第三和排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五组歌辞,不是唐大曲的传辞又是什么呢?按照任先生的看法,敦煌曲中还有一批大曲辞,即《何满子》《剑器》《斗百草》《阿曹婆》《苏莫遮》之辞。关于这些作品,《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有《杂言大曲辞》一节,作了专门讨论,不难看到。

第二,现存《抛球乐》的最早作品并不是敦煌写本歌辞,而是刘禹锡、皇甫松的调名本意辞。刘辞中有“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句,皇甫辞中有“少少抛分数,花枝正索饶”句,说明此曲用于酒令歌舞。其曲由《教坊记》著录;《羯鼓录》称《打球乐》,属太簇商:可见盛唐之时已是“乐曲”。任先生《敦煌曲初探·曲调考证》认为:“此调起源于舞,原从大曲中摘其快拍之遍而成。又简化为五言六句声诗,专门适应筵间行令之用”。而敦煌所传《抛球乐》咏“少年公子负恩多”和“殊容绝胜上阳家”,已离开调名本意的初始形态,无法据此说《抛球乐》“本源是民俗游戏歌辞”。

第三,宋代宫廷所传《抛球乐》不是大曲,而是队舞之曲。《宋史·乐志》(页3350)有“队舞之制”,将《抛球乐队》编属“女弟子队”,列在《菩萨蛮队》《感化乐队》之后,说:“三曰《抛球乐队》,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银带,奉绣球。”我们知道,大曲不同于组曲,其结构是序、中序(歌)、破、急的结合。所谓由“《折花令(三台)》《水龙吟令》《小抛球乐令》《清平令》四曲构成”,这种结构绝不是大曲的结构,而是队舞的结构。

第四,《高丽史·乐志》所载《抛球乐》,既不能说是“大曲”,也不能说“不属雅乐系统”。按《抛球乐》队舞是在公元1114年(徽宗政和四年、高丽睿宗九年)传入高丽的,时称“宋新乐”。《高丽史·乐志》记载:睿宗九年“十月丁卯,亲袷于太庙,兼用宋新乐”。《高丽史节要》记载:睿宗九年“冬十月,奉惠宗神主复入于大庙第二室,出迁成宗神主于康陵。宴于乾德殿,始举乐……亲祫于大庙,兼用宋新乐”。既然用于祭太庙,怎么能说“不属雅乐系统”呢?不过到公元1116年六月,宋徽宗再次向高丽颁赐“大晟新乐”,睿宗将其用于宗庙祭祀和宴享大会,《抛球乐》才改入“唐乐”。关于这件事,在凤凰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高丽史乐志校证与研究》一书中有详细考证。书中很多事例证明,依照文辞去划分雅乐和宴乐是靠不住的。

以上四条,使我不免想问:教授为什么要在“大曲”的名义下论证《抛球乐》一名的读音呢?为什么要谈宋代和高丽呢?唐代《抛球乐》资料很丰富,为什么不循用任先生所倡“以唐治唐”的方针,而要舍近求远呢?

4.“从乐理上说,清调为商调曲,平调为角调曲,用现代乐理言之,清调、平调的调式分别以2(re)、3(mi)为旋律主音和煞音,两个调式是合不成一个‘调式’的(虽然音乐风格上可以互相汲取),所以古代乐类文献中记有清调、平调之名及其音乐宫调,但从来没有乐类意义上的‘清平调’之名和音乐调类,将《清平调》认作清调、平调,再由之推论《清平乐》的‘清平’也是清调、平调,就更靠不住了。”

答:这段话同《清平乐》的读音问题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清平调》不等于《清平乐》。何况教授的意思是说“清平”不指清调、平调,而是指“天下清平”;这一说法,也不妨碍把《清平乐》理解为天下清平之乐曲。不过,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授关于《清平乐》一名同清调、平调无关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一首乐曲诚然不会既是商调曲又是角调曲,但不能排除:这首乐曲既包括商调乐句又包括角调乐句。这种情况仍然可以称为“清平”。这不仅因为《教坊记》记载《清平乐》为“大石”,大石调即是商调,调式与清调相同;而且,据学弟伍三土观察,唐宋人指称乐曲宫调原有两种习惯:其一是以乐曲为单位,其二是以乐句为单位。姜夔《徵招》词序说:“此一曲乃予昔年所制,因旧曲正宫《齐天乐慢》前两拍是徵调,故足成之。”意思是说:《齐天乐慢》是宫调曲,但单独拿第一乐句出来说则是徵调。所以,姜白石在旧曲第一乐句之基础上创作新曲,便取名为《徵招》。《清平乐》也可能采用这种取名方式。也就是说,把《清平乐》理解为一个以清调为主而混杂平调乐句的乐曲,虽无证据确定为事实,却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5.“唐代有‘乐’的曲调名,大多没有宫调律吕标记,《教坊记》仅有几个‘乐’字曲名标注了宫调,据此推论其它所有曲调,只是一种思路而不是直接证据。”

答:这话有合理的成份,即是说讨论问题不要以偏概全。不过,所谓“唐代有‘乐’的曲调名,大多没有宫调律吕标记”;“《教坊记》仅有几个‘乐’字曲名标注了宫调”——这两句话却不符合事实。“唐代有‘乐’的曲调名”,除《教坊记》外,主要记载在《羯鼓录》的“诸宫曲”和《唐会要》的“太乐署供奉曲”中。后两处记载中的曲调,并不是“大多没有宫调律吕标记”,而是全部都有宫调律吕标记!至于《教坊记》,尽管各版本未必都标了曲名宫调,但《教坊记笺订》却对此作了细致的钩稽考订。我在上文列举的数目是:26支以“乐”为名的教坊曲子,其中至少22支曲子(占比85%)有配乐记录。关于这一点,《我看》一文已作论证。所以我不免怀疑:教授在作批判之前,是不是把《我看》一文读完了呢?或者,是不是查证过《教坊记笺订》《唐会要》等书呢?

6.“今《教坊记》诸整理本均将‘大曲名’作为一个调名,误。‘大曲名’是个提示而不是曲调名,今天排版最好另起一行。”

答:《教坊记》的整理本,严格意义上说,就是《教坊记笺订》。但以上这句话,恰好与《教坊记笺订》不合。请看附图:图一是中华书局1964年版《教坊记笺订》(第146页),图二是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教坊记笺订》(第148-149页)。其中的“大曲名”都写为篇名,并没有和曲调名相混。同样的情况也见于两种标点本:《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教坊记》(图三)、《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教坊记》(图四)。可见教授所谓“诸整理本”和“均”,不免夸大其辞,它指的不过就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教坊记》。此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于1959年,并无校注,很难称作“整理本”;它对“大曲名”三字的处理,也恰好表明它是个劣本。不过反过来看,教授这句话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启发我们:有些人常用的《教坊记》就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于是引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进行学习和研究,是不是要注意选用好版本,以免遭受劣本之害?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以上六个问题,未必都关于宏旨。今谨遵任半塘先生“严正做人”之教,一一敬答如上文。希望对澎湃新闻的读者有所裨益。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读者的问题——如果不能帮助读者求得真知,那么,讨论《清平乐》的读音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

责任编辑:钟源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新闻报料:4009-20-4009

奇葩的二简体汉字:请勿仃车、桜花、歺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你是喜欢繁体字,还是喜欢简体字?都是汉字,为什么我们不用繁体,而是使用简体作为日常的文体交流?

其实“繁体”与“简体”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它们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繁体”、“一简体”以及“二简体”。

其中的“一简体”,正是我们如今所使用的字体。而这些字体演变的过程,围绕的只有一件事——扫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人口为5.4亿,但文盲率却高达80%;部分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的文盲率甚至达到了95%。

文盲率高居不下,直接影响的是工作与生产,而原先繁体字的复杂性变成一道有形的门槛。为了改善当时的状况,相关部门用了2个办法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

第一个是用汉语拼音辅助阅读学习。

第二个是1956年推行了《汉字简化方案》,把原先的繁体简化成一简体。

这一经推行,到了1965年,我们的文盲率就迅速降到了38.1%。

上述就是“一简体”的由来,“二简体”又是什么样?

怎么好像我们都没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现在先来看一张图片。

左边是二简字,右边是一简字。

如果放到现在,怕是一个字都不会读。

这是由1977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文盲率,让汉字的学习难度再一次的降低。

二简字就是在一简字的基础上再作简化,其方法可以总结为4个。

1.提取一简字的部分作为主体,剩下部分剔除。比如“餐”字,是提取了左上部变为“歺”。

再比如“停”字,是提取了“亻”和“丁”变为“仃”。

如今在某些地方依旧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因为这部分人学习过二简字或者经历过那个时代。

2.把一些同音字,全都归纳到一个字里。比如糊、葫、蝴、猢,都用“胡”代替,再比如“鸡蛋”变成了“鸡旦”。

如果现在去翻阅一些旧报纸,会发现有很多错别字,但按照当时的书写方式,则是正确的。

3.用笔画较少且相近的字来代替。

如稳字的“急”改为“文”;菜字的“采”改为“才”;酒字的“酉”改成“九”。

4.因为能用的方法都用得差不多了,所以只能发明一些新写法。

比如下图这些:

有些字是不是有种日文的感觉?你的感觉是对的!

其中的某些字是真的跟日文“撞衫”了,如樱花的“樱”字,二简字就跟日文一样写为“桜”,这样的字不占少数。

因此,当时有很多学者认为,身为汉字的发源地却搞得好像在抄袭一样,并且,很多二简字破坏了原有汉字的美感和所要表达的寓意。

第四种方法也是二简字无法流行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还有2个。

一是当时港澳台地区依旧使用繁体字,我们才推行一简字不久。当时的港澳台地区本身对一简字也不是很熟悉,要是再次变改字体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文体交流。

二是推行一简字十多年,大部分人都已经习惯了一简体,二简体的推行看似是让汉字的学习难度降低,但实际上是让当时的人又要重新学习不认识的二简体,所以有了很多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后半年左右,除了一些民营商铺、非正式文书继续使用部分的二简字之外,大部分又重新改用回了一简字。

到了1986年,发布了《简化字总表检字》也规范了字体,其中大部分采用一简体,小部分采用二简体。

来源:大河报

小学最常用的120组同音字组词,记住这些别混淆(含练习)

有好多字读音相同,字形、字义却不同,这样的字叫同音字。

同音字是小学字词中的重难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失分项。同学们只有平时多积累,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是一位老师整理的小学阶段常见的同音字,快来一起读一读吧!

同音字

1、dí

敌人 洗涤 的确 启迪 笛子 嘀咕

2、gài

灌溉 概括 覆盖 乞丐 钙片

3、xùn

教训 驯养 通讯 防汛 迅速 谦逊

4、yì

回忆 译制 异性 奴役 刚毅 翻译 容易 见异 思迁 友谊

驿站 利益 标新立异 小心翼翼 逃逸 意见

5、xiè

感谢 纸屑 机械 泻药 泄气 卸货 松懈

6、dān

担心 负担 简单 虎视眈眈 耽误

7、jiàn

看见 舰队 事件 间隔 山涧 贫贱 实践 飞溅 建设

健康 毽子 射箭 推荐 刀剑 鉴定 逐渐

8、méi

没有 玫瑰 枚举 眉毛 草莓 梅花 倒霉 媒婆 煤油

9、guī

回归 闺女 乌龟 规矩 玫瑰

10、zhǎn

斩首 崭新 一盏灯 发展 辗转

11、wèi

保卫 为何 未来 香味 位置 畏惧

喂鸡 胃疼 刺猬 蔚蓝 安慰 卫国

12、xī

夕阳 熄灭 吸毒 希望 稀饭 分析 清晰 白皙

膝盖 休息 小溪 熟悉 蟋蟀 犀牛 嬉戏 笑嘻嘻

熙熙攘攘

13、jùn

竣工 俊俏 峻峭 骏马

14、lǜ

过滤 绿色 考虑 纪律 百分率 氯霉素

15、tián

填空 恬静 田地 甜蜜

16、chí

池水 奔驰 松弛 迟到 保 持

17、zhàn

占领 战争 蘸酱 客栈 绽放 精湛

18、zhàng

丈量 打仗 拐杖 蚊帐 肿胀 炮仗 屏障

19、diàn

电灯 沉淀 书店 惦念 玷污 垫钱 淀粉 宫殿 奠基

20、tóng

同志 梧桐 铜像 儿童 瞳孔

21、wǎn

宛如 惋惜 婉转 饭碗 挽手 夜晚

22、qī

七岁 沏茶 油漆 妻子 凄凉 气息 亲戚 期望 欺骗

23、zuò

作业 坐下 座位 做事

24、zōng

综合 祖宗 棕色 跟踪 鬃毛

25、lì

勉励 严厉 经历 肃立 官吏 力量 荔枝 颗粒

霹雳 沥青 美丽 利益 伶俐 茉莉 例如 奴隶

栗树 例子

26、líng

伶俐 玲珑 铃铛 聆听 羚羊 凋零 年龄 灵活

凌晨 陵墓 菱角 绫罗绸缎

27、tíng

亭子 家庭 蜻蜓 雷霆 停止 朝朝

28、qīng

青草 清明 蜻蜓 轻快 清气 倾听 上倾

29、qiáo

乔木 华侨 荞麦 大桥 翘首 憔悴 瞧不起

30、qí

齐心 肚脐 祈祷 歧途 其它 象棋 奇怪 崎岖

红旗 鱼鳍 骑马

31、péng

朋友 草棚 鹏程 姓彭 澎湃 膨胀 蓬乱 帐篷

32、lián

连长 莲花 鲢鱼 可怜 窗帘 联系 廉洁 镰刀

33、kē

苛刻 科学 蝌蚪 一棵树 青稞 一颗心 磕头 瞌睡

34、 dǔ

赌气 目睹 猪头 毒水

35、fǔ

政府 抚摸 斧头 釜底抽薪 辅助 俯视 五脏六腑

36、gān

尴尬 柑橘 甘愿 肝脏 竹竿 旗杆 干净

37、gāng

钢铁 刚才 肛门 山岗 提纲 水缸

38、gōng

工 人 进宫 功课 弓箭 蜈蚣

恭敬 躬行 外公 供应 宫殿

39、yi

已经 可以 已然 依靠 所以   

桌椅 自以为是 引以为戒 激动不已 倚老卖老

40、zai

再见 现在 再会 再来一碗

好花不常在 盛年不再来 一日难再晨

41、zhèn

震撼 镇定 振作 阵势

42、zhù

祝福 驻守 伫立 修筑

43、bì

金碧辉煌 闭幕 毕竟 铜墙铁臂 躲避 碧空 完璧归赵

44、lián

清正 廉洁 镰刀 浮想联翩 谎话连篇

怜悯 垂帘听政 舌绽莲花

45、jù

据理力争 剧烈 聚精会神 恐惧

声色俱厉 拒之千里 星星火炬

46、xū

需求 须知 虚心 废墟

47、hàn

汗青 浩瀚 强悍 遗 憾 捍卫 旱灾

48、yōu

幽暗 忧愤 悠闲 攸关

49、zhí

职责 繁殖 值日 种植

50、qī

期盼 欺凌 凄凉 栖身

51、kān

报刊 不堪 勘探

52、kěn

肯定 啃食 开垦 勤恳

53、cuì

清脆 青翠 鞠躬尽瘁 出类拔萃 国粹

54、zī

滋养 咨询 婀娜多姿 孜孜 不倦 资料

55、qiè

锲而不舍 惬意 畏怯

56、péng

朝气蓬勃 帐篷 牛棚

57、shì

发誓 装饰 诠释 嗜好 事宜

58、liáng

高粱 房梁 粮食

59、zào

燥热 躁动 噪声 肥皂

60、bó

磅礴 搏击 蓬勃 博学 反驳 停泊 博客

61、mò

陌生 蓦然回首 冷漠 寂寞 墨守成规

62、zhì

凝滞 质疑 抑制 幼稚 置 之不理

63、xùn

训诫 迅即 以身殉职 驯养 讯息

64、jié

杰出 斩钉截铁

65、mào

广袤无垠 茂盛 贸然行事

66、xiāo

销声匿迹 逍遥 消失 潇洒 通宵达旦 九霄 云外

67、xiào

咆哮 呼啸 报效 惟妙惟肖

68、mù

羡慕 夜幕 募捐 暮色降临 和睦

69、xié

要挟 威胁 扶老携幼 歪风邪气 同心 协力 和谐 白头偕老

70、yīng

老鹰 婴儿 应该 英雄 莺歌燕舞 樱花 鹦鹉

71、jùn

骏马 竣工 俊俏 严峻

72、yùn

蕴含 韵母 晕车 酝酿 运输 怀孕

73、yì

屹立 益鸟 异乡 防疫 翻译 艺术 回忆

74、mù

羡慕 坟墓 夜幕 放牧 暮色

和睦 沐浴 肃穆 招募 目标

77、qiào

俊俏 地壳 陡峭 翘起 刀鞘 窍门

78、xiá

大侠 狭窄 遐想 应接不暇

79、kè

刻苦 苛刻 克服 刻录

80、jiāng

边疆 脱缰 冻僵 缰绳

81、yōu

优秀 忧愁 忧虑 优良

82、jiǎn

勤俭 简朴 检查 捡东西

83、xin

辛酸 辛勤 欣赏

84、fēng

峰峦 风烟 先锋 山峰

85、sòng

颂扬 诵读 赞颂 朗诵

86、gū

估量 沽名 估计

87、wàng

妄想 忘记 遗忘 狂妄

88、yuán

圆满 园丁 椭圆

89、róng:

榕树 容器 兵戎相见 荣誉

溶液 融会贯通 熔炉 峥嵘

90、màn

布幔 漫画 缓慢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慢条斯理

91、zào

炉灶 噪音 暴躁 干燥

92、xī

可惜 分析 清晰 夕阳 白皙

93、qín

家禽 秦国 勤奋 擒拿

94、yáo

谣传 窑洞 动摇

95、lán

栏杆 阻拦 兰花 贪婪

96、 fù

赴宴 附近 妇女 复习 负责 覆盖 副主席 腹部 富裕 师傅

97、 xié

协作 威胁 改邪 归正 裹挟 倾斜 和谐 携带 拖鞋

98、 yù

富裕 欲望 养育 忧郁 监狱 犹豫 比喻 寓言 预习 名誉

99、 xù

继续 叙述 旭日 次序 序论 储蓄 畜牧 棉絮

100、 hé

枣核 和平 集合 禾苗 纸盒

101、 yīn

原因 绿草如茵 阴天 音乐

102、 tǎng

流淌 倘若 躺下

103、 lián

连接 联系 睡莲 窗帘 廉洁 镰 刀

104、 xiè

道谢 流泻 发泄 纸屑 机械

105、 fàn

罪犯 范 围 泛 舟 吃饭 商贩

106、 lín

临时 淋浴 森林 波光粼粼 邻居

107、 qū

山区 委屈 身躯 曲线

108、 shì

战士 提示 城市 形式 姿势 有恃无恐 装饰

电视 教室 适合 发誓 解释

109、pí

皮球 疲惫 脾气 啤酒

110、 yì

文艺 毅力 屹立 抑制 退役 疫情 翻 译

容易 机翼 利益 意思 络绎不绝

111、 biàn

分辨 方便 辩论 遍地

112、 jiào

教室 轿车 午觉 比较

113、 shān

杉树 衣衫 删除 珊瑚 扇风

114、 xī

小溪 嬉闹 晨光熹微 熙熙攘攘

115、 jù

火炬 距离 具体 俱乐部 恐惧 歌剧 依据 聚会

116、 cí

词语 修辞 磁铁 瓷碗 慈祥 雌雄

117、 xiàn

现在 惊现 毛线 陷阱 限制 贡献

118、 gōng

功 劳 鞠躬 公物 提供 恭喜

119、 dǎo

舞蹈 导演 捣乱 鸟岛 倒霉 祈祷

120、 xián

娴熟 闲暇 贤臣 琴弦 咸味 垂涎欲滴 衔接 嫌疑

练习题

根据拼音依次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正确的是第( )组。

1、开mù mù碑 和mù 羡mù 肃mù 募mù ( )

(1)墓 幕 穆 募 慕 睦

(2)幕 墓 睦 慕 穆 募

(3)幕 墓 穆 募 睦 慕

(4)幕 慕 穆 墓 睦 募

2、bàng晚 肩bǎng bǎng样 木bàng 捆bǎng bāng子 ( )

(1)榜 膀 傍 棒 绑 梆

(2)傍 榜 膀 棒 绑 梆

(3)傍 膀 榜 梆 棒 绑

(4)傍 膀 榜 棒 绑 梆

3、zhì今 专心zhìzhì 意zhì 以zhì 意zhì ( )

(1)至 志 致 致 志 至

(2)致 志 致 至 至 志

(3)至 致 志 致 至 志

(4)至 致 志 志 致 至

4、保守mì mì mì蜂 mí语 mí补 mí信 ( )

(1)秘 蜜 密 谜 弥 迷

(2)秘 密 蜜 谜 弥 迷

(3)秘 密 蜜 谜 迷 弥

(4)密 秘 蜜 谜 弥 迷

5、yóu泳 yóu于 yòu小 yōu然 yōu虑 yóu其 ( )

(1)悠 尤 游 幼 由 忧

(2)游 由 幼 悠 忧 尤

(3)游 由 幼 尤 悠 忧

(4)游 尤 幼 忧 悠 由

6、liè缝 liè席 liě嘴 凛liè 轰轰lièliè liè趄 ( )

(1)烈 列 冽 咧 裂 趔

(2)裂 趔 咧 冽 烈 列

(3)裂 列 咧 冽 烈 趔

(4)裂 列 咧 冽 烈 趔

7、光máng máng然 máng人 máng碌 máng máng大海 扫máng ( )

(1)芒 茫 盲 忙 茫 盲

(2)芒 盲 忙 盲 茫 茫

(3)茫 芒 盲 忙 盲 茫

(4)茫 芒 盲 忙 茫 盲

8、自顾不xiá xiá疵 xiá想 xiá光 海xiá xiá隘 ( )

(1)瑕 暇 遐 峡 霞 狭

(2)暇 瑕 遐 霞 峡 狭

(3)瑕 暇 遐 霞 狭 峡

(4)暇 瑕 遐 霞 峡 狭

9、zào音 暴zào 干zào 急zào cāo场 洗zǎo ( )

(1)噪 燥 躁 燥 操 澡

(2)噪 躁 燥 燥 操 澡

(3)噪 燥 躁 燥 操 澡

(4)噪 躁 燥 燥 操 澡

10、sī鸣 sī毁 sī打 sī人 sī哑 sī守 ( )

(1)嘶 撕 厮 斯 嘶 厮

(2)嘶 厮 厮 斯 嘶 撕

(3)嘶 厮 撕 嘶 斯 厮

(4)斯 撕 厮 嘶 嘶 厮

11、审xùn xùn练 xùn养 xùn速 防xùn xùn难 ( )

(1)讯 驯 迅 训 汛 殉

(2)训 驯 讯 迅 汛 殉

(3)讯 训 驯 迅 汛 殉

(4)讯 训 驯 迅 殉 汛

12、jùn杰 险jùn jùn工 jùn马 高山jùn岭 jùn俏 ( )

(1)峻 峻 竣 骏 俊 俊

(2)俊 峻 竣 骏 峻 俊

(3)俊 峻 竣 骏 俊 峻

(4)俊 俊 竣 骏 峻 峻

13、繁zhí 养zhí zhí树 正zhí zhí日 zhí言不讳 ( )

(1)殖 植 殖 直 值 直

(2)殖 殖 植 值 直 直

(3)殖 植 殖 直 直 值

(4)殖 殖 植 直 值 直

14、lì lì在目 鼓lì lì害 霹lì 磨lì 呕心lì血 ( )

(1)历 励 厉 雳 沥 砺

(2)历 励 厉 雳 砺 沥

(3)厉 励 历 雳 砺 沥

(4)厉 砺 历 雳 励 沥

15、zōng色 马zōng zōng影 zōng合 zōng旨 zòng子 ( )

(1)棕 鬃 宗 综 踪 粽

(2)棕 鬃 踪 宗 综 粽

(3)粽 鬃 踪 综 宗 棕

(4)棕 鬃 踪 综 宗 粽

16、chàng销 chàng票 chàng导 chāng狂 chāng盛 chàng谈 ( )

(1)畅 唱 倡 猖 昌 唱

(2)畅 倡 唱 猖 昌 畅

(3)畅 唱 倡 猖 昌 畅

(4)倡 畅 畅 猖 昌 唱

17、biàn别 biàn认 biàn解 biàn论 biàn子 答biàn ( )

(1)辨 辩 辩 辩 辫 辨

(2)辨 辨 辩 辩 辫 辩

(3)辩 辨 辨 辩 辫 辩

(4)辨 辨 辩 辩 辫 辨

18、jiān并 jiān锐 jiān辛 jiān信 jiān灭 jiān禁 ( )

(1)兼 尖 艰 坚 歼 监

(2)歼 尖 坚 艰 兼 监

(3)歼 尖 坚 监 兼 艰

(4)兼 坚 艰 尖 歼 监

19、大yàn yàn子 狼吞虎yàn 火yàn yàn席 贪得无yàn ( )

(1)燕 雁 厌 焰 宴 咽

(2)雁 燕 厌 宴 焰 咽

(3)燕 雁 咽 宴 焰 厌

(4)雁 燕 咽 焰 宴 厌

20、xiàng貌 万xiàng更新 xiàng皮 好xiàng 肖xiàng 大xiàng ( )

(1)相 像 橡 像 象 象

(2)像 像 橡 象 相 象

(3)相 象 橡 像 像 象

(4)像 象 橡 相 像 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