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梦到高中同学(梦到高中同学男的)

时间:2024-01-26 22:26:04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好景怡然(一)和梦里的男朋友见面了,他还是你高中同学,天呐

怎么会梦到他?!

“林怡然,咱们俩你到底怎么打算的,你到底想跟我结婚吗?”一个身影模糊的人从门口走进来,来不及看清他的脸,我正播偶像剧的手机被一双修长的手挡住,我不耐烦的抬起头,“你有冰啊,陈景和,我正看到关键时刻,烦死了”说着,我一把打掉他放在我手机上的手……

“然然,然然,林-怡-然,快点起来了……”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我朦朦胧胧睁开眼睛,心里犯嘀咕:刚才是梦吗?我怎么会梦到他呢,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没什么交集呀,太离谱了,还梦到和他……谈恋爱,啊啊啊啊啊啊,怎么会做这样的梦。这时房间门开了,“快点起来吧,你都快迟到了,不是说今天高中同学聚会吗,“同学聚会,完蛋,我忘了,妈,你怎么不早点叫我” 我一边慌乱的从床上爬起来一边找衣服,”我叫你八百遍了你不起来” 妈妈无奈道,“啊啊啊啊,完蛋了完蛋了”我一边喊一边化妆,本来打算化的美美的去的,现在什么都顾不上了,胡乱化了个妆就赶紧打车去了我们聚会的餐厅。

“老林,来晚了啊,我们就等你了”方小曼老远冲我喊到,“呦,老林~咋变这么美了,都快认不出是你了”苏小燕儿“贱贱”的说道,“你们别调侃我了,怪不好意思滴~”方小曼和苏燕都是我们宿舍的,方小曼言情小说狂热爱好者,一双大大的眼睛,很可爱。陈燕呢,比较大条,人很豪爽,身材很好,讨厌看书和我一样喜欢看偶像剧,这是我们俩的共同爱好。我们宿舍还有一位,学霸,我们平常就叫她学霸,学习很好,长得也很好看,是让我最羡慕的一个人。“学霸呢,怎么还没来,还说我是最后一个,哼~”我撇了撇嘴,“你到底看没看我们发的消息呀,学霸人家去新西兰留学了,你到底在干嘛一天天的,是不是把我们忘了”方小曼冲我吼道,“不是,曼姐姐你别生气,我昨天弄毕业论文很急,睡的很晚没看消息,早上也起晚了才迟到了,哭哭”“咦~你好恶心,老林” 方小曼捂嘴做出要吐了的动作。

咔支~一声门开了,一个穿着西装套装的男的走了进来,是陈景和,这身装扮倒像是他的做派,不过因为早上的梦,我一看他我就想起,他在我梦里的样子,还有我们的……关系,咦~我摇摇头,想把脑子里的思绪甩出去,“怎么了,被陈景和迷住了啊”陈燕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旁边在我耳边说道,“什……什么呀,我是走神了好吗”“看人家看的都出神了~”方小曼道,“没有,别胡说,一会儿人家听到了”我着急的小声对她们说,然后我抬头看了陈景和一眼,他突然朝我们这边走来,别过来,别过来,别过来……我内心我数个声音在祈祷,但是没有什么用,他走过来,站定在我们面前,开口说了句“好久不见”就走了,这个人依旧是很傲,但是多了一丝沉稳,不过我也松了口气。

说起这个人,我们同学了三年,但是实际上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交集,我对他也没啥好感,就是觉得他挺拽的,我很烦他这点。据说,据方小曼说他们家里很有钱,在海城的别墅区里有两套别墅,妥妥的富二代,而且他学习还很好和我们学霸不相上下,这可能是他拽的理由吧。反正我对这种就很膈应,其实我是羡慕,我家是农村的,虽说现在农村条件好点了,但是我们还是很穷,我也有些自卑,对于家庭好的一些同学,我很羡慕甚至嫉妒,我最嫉妒的还是人家学习还好,不像我三流大学毕业~唉

我们吃完饭,大家投票去唱k我一如既往找借口跑了,我不太喜欢聚会这种场合,这高中我们一年一聚,没毕业之前聊学校聊室友,实习了又聊工作聊同事,我太烦了,干脆就逃了。我走到了公交车站,刚刚站定,一辆黑色的车就停在旁边,车窗摇下来,是陈景和,我呆住了,“要我送你一程吗?”他说道,“不,不用了,不用了”我心跳加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个梦,我见到他就很尴尬,连忙拒绝,他也没有说什么,就开车走了。我们应该就不是同一频道的人吧,我一想到上他车然后俩人又没话说的尴尬我就很难受。他还是有风度的,只是我内心戏太重了。哈哈哈,算了,反正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更多的交集。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219国道的笑声

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到东兴市海边金滩,我跟随“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在国道219广西段一路前行,见证了一个个普通却闪烁着光芒的故事,他们是笑对艰苦环境的山中大汉、是对岩画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的研究员、是与白头叶猴共同作息的守护者……一位位在平凡岗位做出自己最大努力的人,用笑容感染着我们。他们的笑声穿越山川大海,成为回响在219国道上的独特音符。

面对生活的笑容,是不惧艰难的乐观

位于中越边境线附近的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百南乡甲柳村上保屯,是一个小山村,曲折蜿蜒的山间小道,是他们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没有水田,没有连片的平地,“挂”在山坡上的玉米地是村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百南乡甲柳村上保屯

拖鞋、短裤、短袖,休闲打扮的吴星海,脸上似乎永远挂着微笑,掩饰不住的幸福让这位大山的汉子浑身阳光四溢。

↑ 拼版照片:左图为2009年7月14日,吴星海扛着药藤下山(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右图为2023年7月31日,吴星海与妻子和两个儿子在新居中合影(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我的同事张爱林在2009年7月14日拍下了吴星海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彼时,13岁的他正扛着一担药藤下山,1公斤药藤能卖5毛钱,而吴星海用他瘦小的身躯扛起5、6公斤的药藤,仅仅能卖两三块钱。

↑ 拼版照片:上图为2009年7月14日,吴世荣在放牛时留影(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下图为2023年7月31日,吴世荣与妻子和女儿在新居中合影(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同村的吴世荣在老照片中微笑着看向镜头。这个当初的放牛娃说“只有我去放牛,爸妈才有时间去做别的工作”。从有记忆开始,他的生活就是在放牛,他也因此10岁才上小学。后来吴世荣早早放弃学业,开始打工挣钱。

政府出资帮助上保屯的村民们建房,每户有两万块钱,可以建一层平房。“我去打工赚钱,然后就寄一点钱过来给老爸扩建这个房子,因为房间不够睡。”

吴星海也在中专二年级时辍学。“我是想上学,家里撑不起,没毕业就出来了。”辍学后的吴星海和吴世荣都去了广东,他们用打工挣的钱把自己家的房子越建越高,越建越漂亮。

吴星海在几年前回到家乡,娶妻生子,然后用打工时学会的水磨石手艺给附近的村民提供服务,仅此一项,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在他自己装修的家里,客厅地板磨得光可鉴人,在屯里也算首屈一指。

用打工挣的钱及养牛、鸡、鸭等的收入,吴世荣家的房子在几年之间,从一层平房不断“长高”,现在已有两层半。吴世荣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屯里开了一家杂货铺,自己则在家附近打工,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孩子。

吴世荣的女儿有点怕生,跟她说话,她就只知道点头。跟记者熟悉后,她很爱笑,无忧无虑的样子很是惹人喜爱。看着在玉米堆上玩耍的女儿,吴世荣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想吃啥自家都能做。孩子读书也不再是负担了,希望她能考上大学,为父辈祖辈圆个大学梦!”

↑ 7月31日,吴世荣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百南乡甲柳村上保屯搬运晒干的玉米。

随着国家一系列兴边富民政策的实施,像吴星海和吴世荣一样生活在广西那坡县的村民,外出打工或是自己创业,致富手段日益增多;除了9年义务制教育之外,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得以免除,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给予补助——在上保屯,以及无数个像上保屯这样的小山村里,孩子们可以用学习来追逐自己的梦想。日益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吴星海和吴世荣这样的边境村民脸上挂上了越来越多的笑容。

面对艺术的笑容,是三十多年的坚守

花山,当地壮语称“芭莱”,即“有画之山”。凡称为“花山”者,崖壁上都绘有岩画。狭义的“花山岩画”特指“宁明花山岩画”,广义则指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的岩画,共包含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其中,宁明花山岩画是世界同类岩画中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世界岩画的极品。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

8月8日,朱秋平像往常一样再次来到花山岩画下——每周,他都要来这里2、3次,看看这片自己守护了30多年的神奇古迹。与往常不同的是,因为洪水上涨,他的这次花山之行要乘坐大船、面包车、摩托车、小船,才能到达花山岩画。

朱秋平是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30多年来致力于花山岩画的发现、研究和保护工作,记录了40多本笔记近100万字,记载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花山岩画研究的所有文献和纪事,被誉为“花山岩画的百科全书”。

↑ 8月8日,朱秋平在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下讲解岩画知识。

“岩画的缺失,是因为这种灰岩的分化、开裂、掉块,然后岩画跟着它掉落。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这种病害可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发生了,比如《异闻录》里面说到的‘或有无首者’,那个时候有的岩画已经没有头了,也就是说已经发生了这种分化开裂掉落了。”朱秋平对我说。

↑ 宁明花山岩画局部(8月8日摄)。

拯救这座伟大的艺术圣殿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1988年,左江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开始,相关部门对花山岩画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保护勘察研究、加固材料试验、编制保护方案等工作。2009年起,正式实施保护工程。国家文物局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广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左江岩画包括花山岩画在内的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旅游规划等工作。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和广西多次组织专家以花山岩画为重点,开展一系列病害调查、科学实验和针对岩体的保护。

↑ 8月8日,朱秋平在宁明花山岩画下。

“现在关于花山岩画还有很多不解之谜,比如说具体绘制在什么年代?花山这么一个陡峭的崖壁,它是怎么完成作画的?是怎么上去画的呢?然后颜料又用的是什么?经历数千年的风吹日晒,色彩还是依然这么鲜艳?沿着明江到左江260公里沿岸的峭壁上,都绘制了岩画,主要的意图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今天依然还是谜。”站在岩壁之下,仰望着色彩斑斓艳丽的花山岩画,朱秋平有些感慨地对我说,“我特别喜欢花山岩画,在我心目中它是带着很深感情的一种东西。我基本上是每周都会在这里3天到4天。等退休了,我还要继续为花山做服务,特别是从我个人的爱好去进一步地搞创作啊,搞宣传等等,继续为岩画保护和研究尽心尽力!”说到这里,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的朱秋平嘴边泛起了微笑。

面对国宝的笑容,是深植山林的守护

在位于广西崇左市罗白乡的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李文钦和几位小伙伴已经在这里呆了一年多。他们保持着与白头叶猴一样的作息时间:天不亮就到达白头叶猴栖居的岩洞,天黑了,白头叶猴都回家了才启程回宿舍。

为了能够记录这些白头叶猴守护者的故事,我清晨5点起床,从崇左市出发,不到6点跟随李文钦一起抵达了保护区里的岩壁之下。不一会儿,几个“理着”“莫西干”发型的小脑袋从岩壁洞窟中伸出来,警惕地四处张望,随后,拖着长长的尾巴向山顶爬去。

“它们先往上爬,确定没有危险,才会下山吃东西。”李文钦对我说。

↑ 8月5日,一群白头叶猴在悬崖峭壁上活动。

↑ 8月5日,一只白头叶猴在树林间飞跃。

“我们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保护白头叶猴。我的课题是研究白头叶猴集体行为。我在记录它们的数据,再去分析就可以大概率地知道哪个猴子比较有发言权。”李文钦说。

↑ 8月5日李文钦在观测猴群活动。

广西师范大学对白头叶猴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的研究更加深入,李文钦所在的团队专门研究白头叶猴的行为,另外,还有专门研究白头叶猴叫声的团队。每个团队成员在保护区的工作时间为一年,现在正是新老交替的时间,李文钦带着师妹刘彦辰工作一个月后就将返回学校。

↑ 8月5日,护林员梁志章(左一)和李文钦(中)、刘彦辰在观测白头叶猴活动。

在猴群下到山脚树林间的时候,护林员梁志章也来到这片树林,他和李文钦一起开心地看着猴群在林间自由飞跃。他是保护区所在地的村民,加入护林员的行列已有十五、六年。梁志章告诉记者,以前白头叶猴绝不会和人走那么近:“小的时候只能在野外听见猴子的叫声,猴子那个时候比较怕人。”

由于毁林开荒、非法盗猎等原因,白头叶猴栖息地不断萎缩,到20世纪80年代初,种群数量一度锐减至300多只。为保护白头叶猴,2005年,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梁志章随后成为了护林员。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当地在保护区实施栖息地修复工程,建成白头叶猴生态廊道、食源植物园、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为筑牢保护屏障,近年来崇左市在保护区建成4个管理站、7个管护点;同时将远程监控、红外相机等信息化手段与人工巡护相结合,全天候、全方位跟踪监测白头叶猴。最新的数据显示,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已增加到约1400只。

↑ 8月4日,护林员梁志章在密林中巡护猴群。

今年5月,我还采访过梁志章的同事——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岜盆片区管理站负责人、80后的蒙育宁,因为属相是猴,做的事也是守护猴子,他也被同事和朋友称为“猴王”。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蒙育宁,2004年调到岜盆自然保护区工作,从那时起,白头叶猴就成了他守护的重点,这一“守”就是19年。

让蒙育宁下定决心留下来的,除了10多年间与白头叶猴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外,更源于他和一只幼猴的故事。

2015年,渠茗村一个村民在地里劳作时捡到了一只金黄色的白头叶猴幼崽。接到报告后,蒙育宁立即驱车赶往事发地察看。他的车未停稳,一只雄猴就冲着他跑过来,在车头急躁地来回走动。经过观察,蒙育宁猜测,小猴可能是被雄猴特地抱来让人发现并希望得到救助的,如果没人救,小猴就会被新猴王杀害。电话请示上级同意后,蒙育宁决定把这只刚出生10多天的小猴先带回家喂养。见小猴被抱走,雄猴这才离开他们。

“因为是渠茗村群众发现的,带回家后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茗茗’。没几天时间,它就开始粘人,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它。”蒙育宁说。为了给“茗茗”更好的照料,经与上级部门沟通,很快他又把“茗茗”送到专业机构养护。不幸的是,“茗茗”最后还是夭折了。

这件事对蒙育宁触动很大。从那一天开始,蒙育宁把自己微信头像换成了“茗茗”的照片,昵称也改为“马骝二”(“马骝”是当地粤语“猴子”的意思)。蒙育宁说,从失去“茗茗”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下来,守住这片青山,守护住白头叶猴赖以生存的家园。

↑ 5月18日,蒙育宁(前)和同事在岜盆片区给白头叶猴送水。

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路陡峭、丛林密布,为了防止蚊虫蛇类叮咬和被荆棘刮伤,不论春夏秋冬,梁志章和蒙育宁他们都要穿上厚重的衣服鞋子,还要背上各种仪器设备。而且,保护区所在的地域都是喀斯特岩溶山区,雨水很难自然储存。在降雨量较少或频率低的时候,白头叶猴也会遇到饮水困难。2005年,一只白头叶猴跑到村里的池塘喝水时被群狗咬死。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梁志章、蒙育宁和队友们每到干旱少雨的季节,就要肩扛着几十公斤重的大水壶上山给猴子送水。

↑ 5月18日,蒙育宁(左)和同事在岜盆片区给白头叶猴加水。

“饮水点都是在陡峭石壁、悬崖边,对猴子来说比较安全。”梁志章对我说,这项极其艰难的工作需要两个人协力才能完成,“每个人拎着两个水壶,一个水壶是30斤,两个60斤。爬山的过程中可能滑倒,毕竟我们是爬到悬崖边比较陡的地方,肯定比较危险。”

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且危险,但坚持下来,得到的是无法言喻的快乐,“它偶尔会好像跟我们打招呼,看到我们也不跑,我们也会跟它吹个口哨。”

现在,保护区协同当地林业部门在保护区周边村庄与村民共建白头叶猴保护小区,加大了对当地群众爱猴、护猴、管猴的宣传力度。

在这次白头叶猴保护区的采访中我看到:多种综合措施的实施,为白头叶猴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护林员和研究者的努力,为更好地保护白头叶猴提供了支撑;越来越多的观猴游客,让白头叶猴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 8月5日,在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白头叶猴从我同事身边跑过。

“这几年猴子自己感觉到很安全,没有人会伤害到它,所以它能够这么近距离跟人这样活动。”看着白头叶猴就在自己头顶上方一两米的地方玩耍,梁志章感慨地说,“见到猴子数量变化那么大,我们也感到非常自豪。”

“这里保护得太好了,现在猴子都不怕人了。”一位游客一边拍照一边在我身边惊叹着。梁志章和李文钦在一旁听着,相视一笑,笑容里含着满足与骄傲。

白头叶猴在林中不断移动,寻找着最新鲜的果实和嫩叶,李文钦和师妹刘彦辰紧紧跟随着它们:观察、记录。刘彦辰一边记录,一边用手掐着手臂上被蚊虫咬出的小包,不一会儿,手臂上全是月牙形的指甲印。夏日的树林中,蚊虫叮咬无法避免,就在采访的两天时间,记者的手臂也被咬出了几十个小包,奇痒难当。而对于研究者和护林员来说,这还不是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

“有时候温度40度,比较晒,还有蚊虫。你们遇到的蚊虫还算少的。我们前段时间有时身上都爬满了。一边烈日在燃烧,然后旁边苍蝇一直飞来飞去,感觉心态上有点起伏,就想回去了。”李文钦和梁志章都告诉记者,最危险的是遇到蛇,毒蛇,眼镜蛇:“蛮近的,三四米,看到了我就跑了。”

几十年的时间里,白头叶猴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从恐惧到熟悉,从只闻其声不见其猴到毫无顾忌地在人们头顶“嗖、嗖”地飞来飞去,这样的巨变正是因为无数个像梁志章、蒙育宁、李文钦和刘彦辰这样普通守护者默默地努力才得以实现。

看着游客们在白头叶猴觅食的树下举着相机不停地拍摄,我在想,当人们能够近距离地看着白头叶猴在林间表演那敏捷而曼妙的精灵之舞时,是否会想起这些守护者,他们或许身上爬满蚊虫,或许被眼镜蛇吓得跑开,或许正在扛着沉重的水壶攀爬悬崖,但他们也会开心地笑着看“石山精灵”翩翩起舞。

↑ 8月5日,梁志章(右)、李文钦(中)和刘彦辰在观察白头叶猴活动。

走完国道之行,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触动我的人,我从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我想,镜头下的“国道之行”故事,是伟大时代里每一个普通人前进的缩影,这里有着朴实而又动人的故事。219国道上的故事,每天都在变化,同时每天都保持着不变。变化的,是老百姓们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居住场所。不变的,是深植大山的人们的笑容,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他们都笑着面对;无论工作多么枯燥,他们都笑着坚守;不论困难多大,他们都笑着克服。

这笑声,穿越国道,从雪山到大海,感动着镜头后的我们。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周华

编辑:谢秀栋、周大庆、卢烨、徐嘉懿

高中同学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我高中有一位同学女,是波西米亚类型的。她非常机智。她考入了大学,第一年的成绩就很好。她是我们高中的中国老师学生。其中一个是和我们高中的中国老师学生儿子约会,但男孩家族不同意。两人分手后同居,男孩继续上大学。

由于某种原因,女孩懒得上大学。后来,男孩抛弃了女孩。女孩从未获得过学位,从事兼职工作,从未结过婚。

关键是女孩不是天大毕业的,但男孩毕业了。拥有天大文凭的人都可以找到好工作。

(素材由网友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出发!浙江这些学生坐运-20去报到,网友:这排面简直了

“为祖国去飞行,

为祖国去战斗!”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

运-20飞机抵达空军某军用机场

新一批飞行学员到校报到

点亮学员军旅生涯的第一个航段

7月19日至20日

空军使用多架运-20飞机

从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江苏南京

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5个登机点

集中运送2023年新录取飞行学员

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

网友纷纷表示羡慕

“好大的排面!”

帅!

浙江这些学生乘运-20去上学

在这些飞行学员中

有39人来自浙江

他们将和“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

成为校友

戳这里,看杭州6位少年的故事》》

李成珂:定好了目标就坚定向前

李成珂

来自杭州富阳中学的李成珂

外公和姑父是军人

受家庭影响

从小就觉得军人是神圣而光荣的

李成珂高考成绩655分

是杭州6名空军飞行学员中的最高分

作为家中独子

妈妈对于他想成为飞行员的选择

一开始有些犹豫

但李成珂坚持想试试

一路闯进了“决赛圈”

如今,对于李成珂而言

逐梦空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生的理想与追求

方赐君:从小对军人崇敬向往

方赐君

来自杭州淳安中学的方赐君

在高三上学期参加了空军招飞宣讲

第一次了解到空军会招收高中生飞行学员

因为从小对军人崇敬向往

方赐君萌生了当空军飞行员的想法

怀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报了名

“自从报名后,我就适当加强锻炼量,

每天跑步、打球,

但会避免剧烈、高强度的运动,

避免身体损伤。”

今年高考,方赐君的成绩是624分

超出特控线30分

顺利被空军招飞录取

卢哲瑜:钢琴十级男孩想开飞机

卢哲瑜

来自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的卢哲瑜

爷爷、外公、大伯、舅舅都是军人

从小耳濡目染

他一直向往成为一名军人

也对军事非常感兴趣

卢哲瑜有着很好的身体素质

从小就是体育健将

不光在运动

文艺方面也很强

小学时就拿了钢琴十级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开飞机,飞上蓝天!”

卢哲瑜说

成为空军飞行学员非常激动

他要努力实现自己的蓝天梦

争取成为优秀的空军飞行员

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张睿:视力表最后一行符号都能看清

张睿

来自桐乡第一中学的张睿

从小就有参军梦

也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特别是到了高中

他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成为一名飞行员

为了能圆飞行员梦想

他平常会打羽毛球、篮球、踢足球

除了体能锻炼

张睿非常注重保护双眼,

视力表上最后一行符号,他都能看清楚

张睿高考考了672分,超出特控线78分

周伟昊:每天坚持一小时运动增强体质

周伟昊

来自海盐元济高级中学的周伟昊表示

自己从小就有蓝天梦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

国庆阅兵仪式中空军的飞机划过天空

内心总是心潮澎湃

“上高中后,得知还能报考空军学校,

我再次拾起曾经的蓝天梦。”

确定目标后

每天,周伟昊坚持利用

1小时的课间活动时间

进行打羽毛球等运动

以增强体质

并提前了解空军的选拔要求

每天坚持转圈

提升抗晕眩能力

此次高考

周伟昊的总分为633分

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

(学制四年)录取

接下来

这批新飞行学员将接受更加严格的训练

为成为合格的飞行员付出努力与汗水

期待你们振翅高飞

鹰击长空!

泰裤辣!

运-20机组的准备仪式感拉满

自2016年列装以来

运-20的航迹早已遍布

亚、非、欧和大洋洲

是空军的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装备

为了让新飞行学员们体验感更好

运-20机组做足了准备!

新飞行学员们人手一张的登机牌上

空军航空大学首次使用了AR技术

扫描登机牌上的二维码

就能看到动态展示的校园环境

听到战机的轰鸣声

还有学长们的寄语

在硬件方面

不仅加装了二层地板

配备齐全的座椅

还加装了宣传电视

运-20机组还为学员们准备了

一套“筑梦之笺”明信片

正面写着“扶摇直上九万里”

还有定制的“鲲鹏矿泉水”

瓶身印有

“飞机满编、信念满格

战力满舱、答卷满分”

迎接他们的还有

“超豪华”开学典礼

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

作为新飞行学员

他们将坐在最靠前的位置

感受人民空军的强大力量

先进装备让他们一次看个够

期待你们飞得更高更远!

综合自潮新闻 记者 朱丽珍 金丹丹 戴欣怡、升学宝、桐乡发布、大潮网、海盐发布、网友评论

来源: 浙江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