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八字合婚

怎么号脉(怎么号脉是不是怀孕)

时间:2024-01-26 08:09:55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脉诊判断是否怀孕的方法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七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黃帝內經·平人氣象論》

(接前文)最后一句话叫做“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这句话呢它有这个争议。每个注家也都说的非常的到位,但是实际从现在临床上来看是有区别的。什么叫手少阴脉?第一个说法是王冰说的∶“手少阴脉,谓掌后线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他指的是小拇指对应到手腕,小拇指下来对应到手腕的动脉,这个地方的穴位叫做神门。扎神门对睡眠非常有好处,这是针灸的一个穴位。神门穴底下这个脉古人认为是手少阴,对应的就是手少阴心经所过之处,所以叫做手少阴脉。这种看法历史上的医家当中认可度最高的。什么叫动甚?动指的是动脉,指的是脉象动的比较厉害。

“大如豆,厥厥动摇也”,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脉平时去用手摸是摸不着的,你能摸到就是很小的小脉搏。跟大拇指对应下来的,跟正常我们把脉的位置的脉没法比,大拇指下桡动脉非常明显。底侧尺动脉,我们在解剖学上就是尺侧的动脉来讲不明显,但是你仔细摸能摸到。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平时这个手少阴脉你摸摸不着,仔细摸能摸着。但是一旦怀孕之后这个地方就能摸到了。这个脉象什么表现呢?就像豆子一样,黄豆粒那么大,你一摸的话感觉里头在那动,这就是“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这就是怀孕之后的一个表现。比如我们在临床遇到的这些情况,女性刚怀孕一个星期能不能摸到呢?刚怀孕一星期不容易摸到,但是怀孕三个月以上就非常明显了。所以古代的医书里边就是当怀孕的时候,除非经验极其丰富,刚怀孕一周之内你都能摸出来,一般来讲都是怀孕上两三个月之后,女性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时候有哪些变化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在妊娠期间机体循环量显著增加,超过平时正常血液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气血运行的量比平时要大,新陈代谢也快,所以心脏的收缩力增强,每次的搏动量增加,因此脉搏比平时不怀孕的时候要更加有力,而且非常的滑顺,就是这个脉象摸起来就是有滑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少阴脉,也就是尺侧小拇指下来对应到手腕这个位置的脉搏,我们叫少阴脉,少阴脉就是“大如豆,厥厥动摇”,这时候你就能把到这个脉象。

还有《素问直解》里边认为是指的两寸口脉的尺部,他认为“少阴尺脉也,两手少阴脉动甚者,则知肾气有余,但天一所生之气,故妊子也”。这是《素问直解》的看法,认为是两个手寸,就是我们平时把脉的寸关尺的这个尺部的位置。还有第三种认识就是这个手少阴写错了,应当是足少阴。《素问经注节解》里边就认为这里是有传抄当中的一个错误。他认为什么呢?说“手少阴心也,足少阴肾也。肾主精,心主血,精血交合,乃能生子,故少阴动甚为妊子之脉”。这是《素问经注节解》里边的注解,这句话在古代的医家里边支持的并不是很多。

总而言之,我们看张景岳综合以上的这些判断,他认为王冰说对,王冰说:“足少阴脉,谓以掌后现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也”,他认为这是对的。他解释为什么对呢?他说“盖指心经之脉,即神门穴也”,他就肯定了这种方法是正确的,“然以余之验,左寸亦应”。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张景岳把王冰的理解肯定的同时还说了自己的体验,也就是经验。他说我认为除了认为王冰说的对以外,我还觉得以我的经验,是如果是妊子的话,就是妇人怀孕之后,左手的寸脉也有这种感觉。也是搏动明显,大如豆,厥厥动摇,也有这种感觉。

张景岳就非常有趣,他是明代末年的一位医家,他在注解《黄帝内经》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的经验也说进去。我们在临床上摸怀孕女性的脉也是经常会遇到,确实是左手的寸脉流利、滑象特别明显,一旦怀孕之后比平时要滑很多。为什么呢?其实咱们现在学解剖学就明白了,因为心脏在左胸腔,不是在正中间,不是在右侧,是在左侧,所以左手的血压比右手的血压就要高一些。左侧的脉搏跳动的肯定比右侧的要稍微的大一些。我们刚才讲了,女性一旦怀孕之后,她的心脏的搏动量也好,血流量也好,都比平时要大百分之三十。所以在这个时间左手就比右手要更加的明显,大了百分之三十,离得近,所以在这里都是非常符合现代医学的。在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医家的心得体会。

我们学了这一段就知道水肿、黄疸,还有胃疸、还有妊子这种情况下的脉,无论是脉象还是身体表现的诊察要点大家就了解了,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就是咱们讲课里面所提到的一些方药,治疗方法,大家注意,这一块内容作为普通的中医爱好者或者一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大概了解就行,不用特别深入学习,你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临床跟诊,还要具体去进行实践才能慢慢掌握这个技能。(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 )我相信大部分的听众朋友们跟着我学《黄帝内经》主要是想了解《黄帝内经》的一些方法、原理,最重要是学一些养生知识,如何在生活中就用起来,遇到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伙心里能明白,而不是说这个病具体怎么治。具体怎么治一定得交给专业人士,千万不能自己开药方,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这方面的注意事项。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七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中医脉诊,高手总结的脉象速记歌诀,学中医把脉入门必备技能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

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

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

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

4类分)

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

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

6)

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

5.长脉:首尾端直超本位,阳气有余或阳证、热证实证与平人。

6.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病进健康两相背。

为什么中医把脉就知道你得了什么病?7个图片让你秒懂脉象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也是中医大夫看病的流程,只有看见你这个人,才能根据舌象、脉象辩证用药,而不只是针对疾病用药。有人好奇,为什么中医在手腕上按一会儿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中医的脉象,我选取了几个中医常用的术语一起来感受一下中医之大美。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7种中医脉象, 自己感受一下吧~

如水漂木——浮脉

指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的脉象。《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如石投水——沉脉

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玉盘滚珠——滑脉

手指搭在脉上,就像有一排气泡一样。在患者血管中游过,一个个小铁珠依次滚过手指的感觉。

轻刀刮竹——涩脉

脉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滞涩不滑利。脉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脉道不充。

一息三至——迟脉

迟脉是指每一息脉跳动不足四次,这种跳得很慢的脉,表示寒邪为患。寒则血凝,使气血运行缓慢。

一息六至——数脉

脉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脉经》:“数脉来去促急。”

如按琴弦——弦脉

脉形端直而细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

不同的脉搏跳动各自都表明什么?

五脏之病若是依照相克的次序传变,就属于“死阴”之证,表明患病之人已没有生机,不足三日就会不治而死;五脏之病若是依照相生的次序传变,就属于“生阳”之证,说明患者还有生机,不出四天就会痊愈。例如:肝脏的疾病转移到心脏,就是按照相生的次序传变的,这就属于“生阳”之证;若是心脏的疾病转移到肺脏,这就是按照相克的次序传变的,属于“死阴”之证;若是肺脏的疾病转移到肾脏,这是按照相生的次序传变,但因为肺脏和肾脏都属阴,所以这种疾病称作“重阴”;肾脏的疾病转移到脾脏,这属于反侮,所以称作“辟阴”,患者必然不治而死。

人的阳经受邪而气血郁结不畅,四肢就会浮肿;阴经受邪而气血郁结不畅,大便就会下血;阴经初次受邪而气血郁结不畅时,便血一升;两次受邪而气血郁结不畅时,便血两升;三次受邪而气血郁结不畅时,便血三升;阴经和阳经全部都受邪而气血郁结不畅时,如果阴经比阳经邪重,就会导致石水之证,主要症状为少腹胀大;阳明经脉受邪气而气血郁结不畅时,就会导致消渴之症;太阳经脉受邪而气血郁结不畅时,就会导致上阻下塞的隔证;太阴经脉受邪而血气郁结不畅时,就会导致水肿之症;厥阴和少阴经脉受邪而气血不畅时,就会导致喉痹之症。

寸口的尺阴之脉搏动有力,与寸阳之脉有明显的不同,表明妇女已怀孕;尺阴号尺阳之脉有已虚弱、又患上痢疾的病人,就会不治而死;尺阴见阳脉,是阴虚火旺之盗汗;尺阴之脉虚而寸阳之脉有力,是妇人血崩的征象。

太阴经脉全都搏指有力时,患者将会在第二十天的半夜死去;少阴经脉全都搏指有力时,患者将会在第十三天的傍晚死去;厥阴经脉全都搏指有力时,患者将会在第十天死去;太阳经脉全都搏指有力而跳动太过时,患者将会在第三天死去;太阳和太阴经脉同时都搏指有力时,患者就会出现心下满闷、腹中胀痛、大小便不通等症状,到了第五天就会死去;阳明经脉全都搏指有力,患者就会出现温热的证候,属于无法医治的死证,不过十天就会死去。

中医脉诊判断是否怀孕的方法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七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黃帝內經·平人氣象論》

(接前文)最后一句话叫做“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这句话呢它有这个争议。每个注家也都说的非常的到位,但是实际从现在临床上来看是有区别的。什么叫手少阴脉?第一个说法是王冰说的∶“手少阴脉,谓掌后线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他指的是小拇指对应到手腕,小拇指下来对应到手腕的动脉,这个地方的穴位叫做神门。扎神门对睡眠非常有好处,这是针灸的一个穴位。神门穴底下这个脉古人认为是手少阴,对应的就是手少阴心经所过之处,所以叫做手少阴脉。这种看法历史上的医家当中认可度最高的。什么叫动甚?动指的是动脉,指的是脉象动的比较厉害。

“大如豆,厥厥动摇也”,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脉平时去用手摸是摸不着的,你能摸到就是很小的小脉搏。跟大拇指对应下来的,跟正常我们把脉的位置的脉没法比,大拇指下桡动脉非常明显。底侧尺动脉,我们在解剖学上就是尺侧的动脉来讲不明显,但是你仔细摸能摸到。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平时这个手少阴脉你摸摸不着,仔细摸能摸着。但是一旦怀孕之后这个地方就能摸到了。这个脉象什么表现呢?就像豆子一样,黄豆粒那么大,你一摸的话感觉里头在那动,这就是“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这就是怀孕之后的一个表现。比如我们在临床遇到的这些情况,女性刚怀孕一个星期能不能摸到呢?刚怀孕一星期不容易摸到,但是怀孕三个月以上就非常明显了。所以古代的医书里边就是当怀孕的时候,除非经验极其丰富,刚怀孕一周之内你都能摸出来,一般来讲都是怀孕上两三个月之后,女性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时候有哪些变化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在妊娠期间机体循环量显著增加,超过平时正常血液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气血运行的量比平时要大,新陈代谢也快,所以心脏的收缩力增强,每次的搏动量增加,因此脉搏比平时不怀孕的时候要更加有力,而且非常的滑顺,就是这个脉象摸起来就是有滑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少阴脉,也就是尺侧小拇指下来对应到手腕这个位置的脉搏,我们叫少阴脉,少阴脉就是“大如豆,厥厥动摇”,这时候你就能把到这个脉象。

还有《素问直解》里边认为是指的两寸口脉的尺部,他认为“少阴尺脉也,两手少阴脉动甚者,则知肾气有余,但天一所生之气,故妊子也”。这是《素问直解》的看法,认为是两个手寸,就是我们平时把脉的寸关尺的这个尺部的位置。还有第三种认识就是这个手少阴写错了,应当是足少阴。《素问经注节解》里边就认为这里是有传抄当中的一个错误。他认为什么呢?说“手少阴心也,足少阴肾也。肾主精,心主血,精血交合,乃能生子,故少阴动甚为妊子之脉”。这是《素问经注节解》里边的注解,这句话在古代的医家里边支持的并不是很多。

总而言之,我们看张景岳综合以上的这些判断,他认为王冰说对,王冰说:“足少阴脉,谓以掌后现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也”,他认为这是对的。他解释为什么对呢?他说“盖指心经之脉,即神门穴也”,他就肯定了这种方法是正确的,“然以余之验,左寸亦应”。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张景岳把王冰的理解肯定的同时还说了自己的体验,也就是经验。他说我认为除了认为王冰说的对以外,我还觉得以我的经验,是如果是妊子的话,就是妇人怀孕之后,左手的寸脉也有这种感觉。也是搏动明显,大如豆,厥厥动摇,也有这种感觉。

张景岳就非常有趣,他是明代末年的一位医家,他在注解《黄帝内经》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的经验也说进去。我们在临床上摸怀孕女性的脉也是经常会遇到,确实是左手的寸脉流利、滑象特别明显,一旦怀孕之后比平时要滑很多。为什么呢?其实咱们现在学解剖学就明白了,因为心脏在左胸腔,不是在正中间,不是在右侧,是在左侧,所以左手的血压比右手的血压就要高一些。左侧的脉搏跳动的肯定比右侧的要稍微的大一些。我们刚才讲了,女性一旦怀孕之后,她的心脏的搏动量也好,血流量也好,都比平时要大百分之三十。所以在这个时间左手就比右手要更加的明显,大了百分之三十,离得近,所以在这里都是非常符合现代医学的。在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医家的心得体会。

我们学了这一段就知道水肿、黄疸,还有胃疸、还有妊子这种情况下的脉,无论是脉象还是身体表现的诊察要点大家就了解了,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就是咱们讲课里面所提到的一些方药,治疗方法,大家注意,这一块内容作为普通的中医爱好者或者一般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大概了解就行,不用特别深入学习,你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临床跟诊,还要具体去进行实践才能慢慢掌握这个技能。(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 )我相信大部分的听众朋友们跟着我学《黄帝内经》主要是想了解《黄帝内经》的一些方法、原理,最重要是学一些养生知识,如何在生活中就用起来,遇到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伙心里能明白,而不是说这个病具体怎么治。具体怎么治一定得交给专业人士,千万不能自己开药方,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这方面的注意事项。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七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