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孔令(孔令仪)

时间:2024-01-02 13:53:24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他找到了治疗小麦“癌症”的“特效药”

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

孔令让,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主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兼小麦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遗传学会理事长。先后在《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部;主持或参加审定小麦品种7个,推广面积累计5000多万亩;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探明其解毒机理,该成果在多个科学层面取得关键性突破,使我国在该领域研究走在国际前列。

全球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为粮食提质增产再添重磅砝码——

近日,《科学》杂志封面文章刊登了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团队在小麦赤霉病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这也是我国小麦研究领域在《科学》上发表的首篇文章。

小麦赤霉病堪称小麦“癌症”,是全球小麦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病害,也是威胁世界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难题。该团队在全球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这为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了“特效药”。这是继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克隆出抗赤霉病Fhb1基因后,我国科学家在此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为了这一天,孔令让及其团队已经耕耘了35年。

把种质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

初夏的田野,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正待干透的麦秆和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向人们报告着丰收的消息。每天六点多到麦田里转一转是孔令让多年的习惯,这位国内知名专家可以“听得懂”小麦的声音,“摸得透”小麦的渴求。

孔令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小麦赤霉病除了让小麦减产毁质外,它产生的呕吐毒素还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三级致癌物,可引起人畜中毒。

孔令让研究发现,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长臂末端携带抗赤霉病主效基因,并把该基因命名为Fhb7。历经抗病基因初定位、精细定位、图位克隆、抗病分子机制解析等长期探索,该团队最终成功将该基因转移至小麦品种,并明确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稳定抗性和应用价值。

“Fhb7基因是禾谷类作物种质改良和创新的难得基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认为,Fhb7基因的发现和其抗病机制解析对水稻、玉米等作物育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孔令让认为,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我们把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孔令让坦陈:“我们农业科研人员,总说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安全应该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量的安全,另一个就是质的安全。我们找到这个基因,能抗赤霉病,分解呕吐毒素,就是在报效祖国。”

一句朴实的话,诠释出科学家的拳拳爱国之心。

同一个实验做了至少30万次

做小麦杂交,尤其是远缘杂交研究,工作细致而繁重。业内人士常常用一句话形容,“黎明时下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偃麦草,小麦的近缘植物。挖掘出偃麦草、粗山羊草、野生二粒小麦等的优异基因导入小麦里,提升小麦抗性和品质,丰富种质资源,这便是孔令让的科研路线,但难点很多。

例如,偃麦草是小麦近缘植物,二者染色体间难以自由交换,因此难以得到重组体。再比如,每年大田常规杂交要做一两千个组合,一个组合要做4个穗子,每个小穗保留两朵小花,每朵小花里三枚花药都要去掉雄蕊,一枚一枚捏出来,可想而知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孔令让说,做杂交就是这样,特别辛苦繁琐。

“取得重大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们也付出很多。他们晚上10点前没离开过实验室。”据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宏伟介绍,自2016年以来,团队共分析了2.5万株实验小麦,还将重复性的DNA扩增实验做了至少30万次。“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要求每一步必须百分之百准确,一点错都不能有,这实际上也把学生累得够呛。”王宏伟说。

“最难的还是缺钱,我们课题组把所有的钱都用在课题上。”孔令让说。

大约40年前,偃麦草被山东农业大学引入并列为小麦杂交育种的优良材料。孔令让硕士期间的课题研究就是围绕偃麦草染色体片段如何导入普通小麦而展开。当时,细胞遗传学很热,但在此之前,三四届师兄师姐的努力都没有成功,面对困难和挑战,导师也几次询问他是否换个题目,但他坚持再试一试。

“一根针,一台镜,用手敲,用眼蹬”,就是孔令让的工作状态。

他回忆,“做压片,取根是关键的第一步。我就傍晚去地里浇水,第二天一早把根挖出来,这时候根比较粗壮,非常好用,天天工作到下午两三点钟才去吃饭。当时的显微镜倍数不高,但能用,所以需要‘用眼蹬’;解剖针很尖,方便取材,但是压强过大容易毁坏片子,我就把它弄断,再拿到石头上磨平,好用多了,整个片子上都能看到清晰的细胞相。”

终于,偃麦草染色体及其片段被孔令让成功导入普通小麦品种。但在科研的长征路上,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田间选材感觉像是在淘宝”

小麦远缘杂交结实比较困难。

譬如,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需要通过幼胚拯救方能成苗,每年春季,孔令让团队在大田要做几千个杂交穗子,一个穗子上大约30个小花,算下来就是十几万枚小花,这里面能得到一两千个幼胚,然后再通过幼胚培养成苗。

“田间选择材料感觉就像是在淘宝,每选到一份好材料还想看下一个,觉得后面还有更好的,总要选出最好的。”孔令让说。“选出最好的”,意味着大量的付出。为了打破抗赤霉病基因Fhb7和叶黄素基因Psy之间的连锁,该团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赤霉病接种鉴定,完成了21000株Fhb7基因杂合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选择和抗病鉴定工作,最后找到了2株打破了这两个基因紧密连锁的小麦植株,获得了赤霉病抗性良好且面粉色泽亮白的小麦—长穗偃麦草短片段易位系。

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对科研人来说,如果长久地努力换来“功亏一篑的打击”,那么,再度复盘、重整旗鼓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

在追溯该基因的进化历史时,孔令让团队反复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整个植物界没有发现Fhb7的同源基因,却在偃麦草的共生菌——香柱内生真菌中发现了同源性高达97%的基因。

“我们第一时间怀疑可能是基因组组装被内生真菌污染了,非常沮丧,因为这意味着这几年的努力全部白费了。然而过了几天,我们又对不同的偃麦草和遗传重组体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该基因的有无与植物的抗、感病表型明显相关,让我们意识到这个候选基因是真正的Fhb7。”孔令让说,这个沮丧与兴奋交织的故事,让科研充满着挑战和乐趣。

“孔教授团队‘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十年磨剑’的科研品质和‘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值得全校科研工作者学习。”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的这句评价,透露出3个关键词,而“集智攻关”也是孔令让一直强调的。

“从2008年我就可以要助手,但观察了四年,终于在2012年等到了王宏伟。他是生物技术出身,做了很多关键性工作;2019年初孙思龙来学校工作,他擅长基因组学,分析基因特别在行。”王宏伟、孙思龙同为论文第一作者,为成果的攻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令让说,团队接下来的工作是加速品种的审定。“现在已有多个小麦新品系进入了国家和省级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明年开始就会陆续出现含有携带Fhb7基因的新品种。审定了品种,就可以给老百姓用了。”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翟荣惠

1999年,孔令华因事故去世,毛家后人发言:毛家只有这个人能做事

各位读者在阅读本文前,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他从来不用身份来为自己或亲属谋取私利,他是一个学者,是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他和毛主席谈哲学、谈自然辩论法、谈相对论和基本粒子问题……”

这是后人对孔令华的一段回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出孔令华与毛主席之间的深刻交情。

1999年,孔令华因一场意外事故逝世,毛家后人和贺家后人纷纷坦言:“毛家只有这个人能做事。”

孔令华与毛家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孔令华和李敏

熟知毛主席的人对孔令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毛主席大女儿李敏的丈夫。

李敏和孔令华是在八一学校相识的,两人是同学,彼此都认识,自然也不需要别人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敏和孔令华都觉得对方和自己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顺其自然,两人便走到一起。

李敏和孔令华有缘分,和孔令华的家人也有缘分,1957年,孔令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北航,而李敏则上了北京的师范大学。

一次,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带着孔令华的妹妹孔淑静来北京开会,此行除了要处理公事之外,也想带着孔淑静来北京看病,顺便也看望一下在北京上学的孔令华。

孔淑静已经病了一段时间了,她患有严重的贫血,在老家也看过医生,但始终找不出来具体的发病原因,来到北京后,孔从洲带她去看了病,医生建议先住院,然后进行骨髓穿刺治疗。

就在这时,意外出现了,就在进医院的当晚,孔淑静突然发起了高烧,好在医生来的及时,不然她很可能会因此丧命。

孔从洲在当时是沈阳高级炮校的校长,他身上肩负着很多工作,把孔淑静安顿好后,便离开北京返回沈阳处理工作去了。

得知孔淑静一个人在医院治疗,她哥哥孔令华怕她会害怕,便带着李敏一起来医院探望,这家医院距离孔令华的学校比较远,如果孔令华没时间,那么李敏就会来医院陪着孔淑静。

孔淑静很喜欢李敏这个姐姐,最开始李敏给她的感觉就是文静、真挚、厚道又可爱。孔淑静康复之后打算回沈阳,那天因为孔令华学校有事儿,所以只有李敏一个人来车站送她。

孔淑静临走前,李敏还陪着她去看望了孔从洲的战友,为此还差点误了车,离别时,孔淑静很舍不得李敏,那时候的她还不知道李敏会成为她的嫂子。值得一提的是,孔淑静在北京医院住的那家病房,曾经李敏也在里面住过,这真的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1958年,李敏带着孔令华来到,来到毛主席面前,这也是孔令华第一次正式以女婿的身份见毛主席,毛主席在了解了孔令华的家境后,表示同意他们结婚,只是有个前提,得先征得李敏妈妈同意才行。其实在带孔令华见毛主席之前,李敏就跟妈妈说了自己的婚事,那时候她妈妈的意思是,毛主席同意,她就同意,就这样,李敏和孔令华的事儿也算是彻底定了下来。

1959年8月29日,李敏和孔令华在举行了婚礼,整个婚礼温馨且简单,毛主席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

“你们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毛主席嘱咐李敏和孔令华。

小两口朝着毛主席重重点了头。

幽默的毛主席又对着孔令华说了一句:“不用忧来不用愁,二人心意两相投。”

这句话逗得全场人哈哈大笑,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也在欢声笑语中落幕。

孔令华和毛主席

在未和李敏结婚前,孔令华就经常去毛主席家,毛主席很喜欢孔令华这个孩子,孔令华给主席的感受就是老实且有朝气。

那年,孔令华结束了在北京郊区黄土岗公社为期一个月的劳动后,便打算收拾收拾行李回。

劳动了一个月,人也变黑了,胡子也拉碴起来,李敏见状后便让孔令华出去理个发再回来,他刚要走,就被毛主席叫住了。

“莫到外面去么……”

“爸爸,我让他到外面理发,一会儿就回来,耽误不了吃饭的。” 李敏解释。

毛主席闻言便把给自己理发的周师傅叫来,他笑着对孔令华说:“就让小周给你理!” 为了给孔令华腾出时间,毛主席还特意把当天的晚饭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可见毛主席真的很喜欢孔令华。

吃饭期间,毛主席笑呵呵对家人们说:“你们也应该向令华学习学习么!劳动最光荣!”

毛主席一边说着,一边不断往孔令华的碗里夹菜,最后搞的李敏都有些“意见”:“爸爸!你不要偏心么!也要给我们夹一夹么!”

李敏的一句话让饭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毛主席之所以这么喜欢他,正是因为他很赞赏孔令华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更是对孔令华由大学课堂走到农村课堂的赞赏。

除此之外,毛主席作为长辈也非常关心孔令华的身体,1960年,孔令华因为压力太大得了精神衰弱,毛主席得知后,立刻给孔令华和李敏写了信,毛主席在信里嘱咐孔令华不要着急,好好养病,好好锻炼身体,这样毕业之后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

因为孔令华的专业偏理工,所以对文学作品并没有太大了解,孔令华也很怕毛主席突然问他关于文学上的事情,细心的毛主席似乎看穿了孔令华的内心,所以也会主动告诉孔令华,所以让他们看《红楼梦》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关于毛主席为何喜欢孔令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毛主席的卫士曾经说:“我们的文化水平有限,和毛主席聊天也只能是说说生活上的事情,要谈主席喜欢的哲学辩证法,还是令华能和主席谈到一起……”

毛主席逝世后,孔令华开始投入到宣传毛主席思想的工作上,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他和李敏主编出版了大型画册《怀念》。

1993年,孔令华参与并发起纪念主席的100周年活动,前来参加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有阮若珊(戏剧教育家)、刘淑芳、曹灿、刘德海等各行各业的翘楚。

为了宣传思想,孔令华注重起理论工作,他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多年的实践,编写了《与自然科学》、《与科学家》等书籍。

1998年,在准备纪念毛主席诞辰105周年时期、孔令华还因为太过焦急摔在了台阶上,也因为这次意外的发生导致他右手骨折。孔令华硬撑着身体,顺利举行了这次活动。

孔令华因意外陡然离世

1999年,孔令华公司的一个同事给他妹妹孔淑静打去电话,对方吞吞吐吐也没说清自己到底为什么打这个电话,孔淑静觉得不对劲,她焦急问:“是不是出什么意外了!”

对方把孔令华逝世的消息告诉了她……

孔令华究竟怎么离世的呢?

那天孔令华本想着去广州找李敏的一个战友商讨公事,结果没想到在半路上出了交通事故,当下孔令华就断了九根骨头,救护车来的及时,他们把他送到深圳红会医院治疗。

结果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了医疗事故,导致孔令华最终不幸逝世。

由于孔令华是突然离世的,所以全家人都没有见到他的最后一面,他的突然离世也让家人毫无准备,一时之间,谁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孔令华的陡然离世惊动了毛家所有人和贺家所有人(李敏妈妈贺子珍的亲戚们),他们一边呜咽着,一边坦言到:“老天不公啊,毛家只有这个人能做事,能宣传思想,他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多么实诚的一个人啊……”

意外和明天,谁也不知道哪个会先来,毛家人和贺家人以及孔令华的家人只能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结语

“献给亲爱的令华”

“令华爱子不死”

“哥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虽然孔令华不幸离世了,但是他多年的努力与付出也永远会被后人铭记。

孔令侃:12岁想娶舅妈亲妹,23岁抢他子,宋美龄把他当亲儿子

“孽种,这个孽种!叫他立刻回香港,美国的事不办了!”

1939年秋,五十九岁的孔祥熙,在接到妻子宋霭龄的电报之后大发雷霆,起因就是他那不省心的儿子孔令侃,竟然跟别人家的“老婆”去国外结婚了。

作为孔氏家族的长子,他的这番行为,就是在挑战家族权威。

可即便如此,孔祥熙和宋霭龄还是无计可施,因为这都是他们惯出来的,而孔令侃做过的出格事也不止这点。

孔令侃

在娶这个有夫之妇之前,他还曾想过要娶舅妈的亲妹妹,跟舅舅宋子文当“连襟”,当时一经坊间报纸传播,可真是让孔家丢尽了颜面。

对于这些,孔令侃丝毫不觉得愧疚,因为他想得到的就必须得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嚣张跋扈的“二世祖”,到了晚年时却荣华散尽,过得孤苦无依,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留下。

那么孔令侃的人生经历究竟有多荒诞?

他又是如何从风光无限沦落到这样的结局的呢?

右一:孔令侃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

时期曾有四大家族,分别是控制政治的蒋家、控制党的陈家以及把持着国家财政大权的宋家和孔家。

其中,孔家的“富”可是人尽皆知,毕竟他们控制的可是整个绝大多数的财富,而出生在这样的家族,就注定这一生都不会平凡,孔令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作为孔家的大公子,因为有父母的溺爱,孔令侃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享受特权。

上学的时候,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住校,也不可以在外留宿,他就偏要出去跳舞,还总是拉着不少漂亮的女同学一起。

晚上学校关门了,他就想办法翻墙过去,要是实在不行,那就在外留宿,反正他有的是钱,想住哪里就住哪里。

孔祥熙

有时候嫌弃学校食堂的饭不好吃,孔令侃一个电话打过去,很快孔家就会派人到宾馆订饭,然后再送到学校,每天风雨无阻。

对于孔令侃公然吃小灶的行为,校方并不敢多说什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惹不起。

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于孔令侃来说,还算是比较收敛了。

因为父亲孔祥熙和母亲宋霭龄虽然比较溺爱他,同时也管束得比较紧,直到上了大学之后,孔令侃才算是真正开始释放天性。

那时没有了父母管教,不用再看他们的脸色,孔令侃的行为就更加的嚣张跋扈,因为他的身份几乎是人尽皆知,所以前来阿谀奉承的人不在少数。

这些人每天都围在孔令侃身边追捧,也让他变得越来越唯我独尊,不学无术,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

左:孔令侃

不过,到底是遗传了点父亲的“圆滑世故”和“会笼络人心”的特质,这一期间,孔令侃还建立了一个小团体“南尖社”,召集了不少人为自己做事。

大学毕业之后,孔令侃就进了南京政府当特务秘书,走上了父亲孔祥熙一步步为自己铺好的路。

为了让宝贝儿子尽快在政界打好基础,然后再步入商界,孔祥熙又是给他开办孔府办事处,又是亲自教他批公文写文件,可以说是对他寄予厚望。

但这样拔苗助长的方式,只会让孔令侃更加觉得权力来得太过容易,为人处事也更加嚣张。

那时的他眼高于顶,除了、杜月笙等人之外,其他的基本不会瞧几眼。除了这些以外,孔令侃还经常依仗着自己的身份,公然开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毫不顾忌交通规则。

关键是,他对于母家的舅舅宋子文也极其不尊重,甚至还想过要跟他“平起平坐”。

宋子文

孔家大少爷的风流情史

孔宋两家自从结为亲家之后,互相之间就经常有往来,而阴差阳错间,好色的孔令侃就看中了舅妈张乐怡的妹妹张满怡。

原本张满怡并不情愿跟他在一起,毕竟孔令侃花名在外,身边经常围绕着不少漂亮女孩。

而且她是宋子文的小姨子,宋子文是孔令侃的舅舅,他们的结合只会让外界看笑话,让孔宋两家遭人指点。

但无奈迫于孔家的权势,张满怡也不敢明着拒绝,两人就偷偷有了往来,结果还没相处多久,孔令侃就提出要跟她结婚。

终究纸没能包住火,这件事还是让孔家和宋家知道了,他们惊讶的同时又觉得十分荒唐,甚至开始苦口婆心地列举各种理由,就是不同意两人在一起。

这下孔令侃反倒是叛逆了起来,他一向看中什么就要得到,这次自然也不在意,甚至还调侃起了舅舅宋子文,称要跟他当“连襟”。

看到这个“二世祖”这样油盐不进,双方的长辈都愁得不行,最后只能想方设法分开两人,而张满怡也趁机拒绝了这桩婚事,从此摆脱了孔令侃的纠缠。

没能成功抱得美人归,孔令侃也并没有多在意,很快他就找到了下一个目标。

那时,因为母亲宋霭龄特别喜欢搓麻将,孔家的朋友们就会经常带着家眷来凑局,像中央银行的副总裁陈行,税务局的局长樊光以及上海最大资本家盛宣怀的七儿子盛升颐。

其中盛升颐来的最为勤快,而他的妻子白兰花也是牌桌上最为吸引人眼球的那个。

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但她的五官生得十分标致,皮肤很白皙,加上平时保养的也特别好,所以整体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10岁。

这样一个女人,每次一上牌桌,举手投足间都是风韵,很快便入了孔令侃的眼。

如果说以前他喜欢的都是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子,那么在玩腻了之后,他更加觉得结过婚的女人会非常有魅力。

在见到白兰花的第一眼,孔令侃就心动了,每次只要是盛升颐来孔家打牌,他就会找借口约着白兰花出去散步。

两人都沉浸在这段禁忌之恋里,很快就从简单的搂抱发展成为了实质性的关系。

实际上,孔令侃为的是白兰花的美色,而白兰花也把孔令侃当做了脱离盛家的“跳板”。她不愿意待在那个已经落寞的盛家,她更想跟英俊而又前途无量的孔家大少爷在一起。

因此,为了让这个男人更加迷恋自己,白兰花几乎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她比孔令侃大了十几岁,有着更多的人生经历和交际经验,所以平时孔令侃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她都会帮忙想办法。

果不其然,时间久了,孔令侃就真的越来越离不开她了。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看白兰花总是神神秘秘的,盛升颐也起了疑心,他担心妻子会给自己戴绿帽子,就总是旁敲侧击,甚至还放言一旦发现她有什么不轨,就绝对不会放过。

遭到警告的白兰花很害怕,她把这件事告知了孔令侃,结果这个向来嚣张无比的大少爷,直接让她离婚,还表示自己一定会娶她。

话虽说得简单,孔令侃能不能办到这点还很难说,毕竟他的婚姻大事关系着家族的荣誉,从之前张满怡的事情来看,他的结婚对象必须得是门当户对,而且可能他自己都做不了主。

就在孔令侃还在为如何把白兰花娶进门而烦恼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人的秘密暴露了。

原来是盛升颐偷偷派人跟踪,发现了白兰花与他珠胎暗结,于是就把这件事给捅了出去,很快孔家少爷和盛家夫人的风流韵事,就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

最后白兰花被盛升颐赶了出去,只能去找孔令侃诉苦,可彼时的孔令侃还正面临更加棘手的事。

此前孔祥熙在香港成立了中央信托局,就把行使职权的权力交给了儿子孔令侃,结果他竟然违反港英政府的规定,在创办的某刊物下又秘密的设立了一部电台。

他本想借此来搜集一些军事经济情报,却被一个日本特务给截获了电报,交给了港英政府,对方要求他们一定要严格查办,这下孔令侃有理也说不清。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非常大,甚至都传到了的耳朵里,他要求孔令侃亲自来重庆跟自己解释清楚,宋霭龄得知后护子心切,就说动妹妹宋美龄,安排孔令侃去了美国留学。

孤苦无依落寞收场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这回孔令侃非但没想着反省,反倒是把白兰花给叫上了。

在美国度过了一段时间的潇洒日子后,孔令侃就开始筹备跟白兰花结婚的事情,他想着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告诉家里,到时候父母也没办法再插手。

结果当他把这件事告知母亲宋霭龄后,宋蔼龄万分惊讶,就火速通知了孔祥熙,他震怒之下,却也无计可施,毕竟摸不着也管不着人,只能大骂他是“孽种”。

儿子做出这样叛逆的事情,宋霭龄只能赶紧发电报让他回来,谁知孔令侃竟然没有给任何回复,或许他也知道,家里绝对不同意,那就干脆眼不见心不烦。

宋霭龄

结婚之后,孔令侃一直还跟以前一样贪图享乐,后来宋霭龄向他施加压力,要他在国外拿到文凭再来见自己,孔令侃只能妥协。

但他也不是读书的料,一上课就心不在焉,于是他就听从白兰花的话,找来了一个替身,替自己考了文凭,然后送到了父母面前,属实是将瞒天过海这招使用的极致。

孔令侃在美国生活的这段期间,国内正忙于与日寇作战,处处都是燃起的硝烟,国外的各大战场也是战争不断,他就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到处争抢美国各大公司在中国产品的经销权。

而这一举措,也为他将来大发国难财奠定了基础。

抗战结束之后,孔令侃回国建立了公司,这时,他又得到了姨妈宋美龄的大力支持。

宋美龄

当时统治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就命令蒋经国到上海治理当地的财政紊乱现象。

蒋经国最先拿杜月笙的儿子杀鸡儆猴,结果就被反将了一军,不得已查办到了孔令侃头上。

孔令侃找宋美龄诉苦,宋美龄一气之下就找告状,到最后蒋经国反倒被骂得狗血淋头。

看自己努力了这么久的心血付之东流,半年之后上海又丢失了,蒋经国气愤难当,而他也把这笔账记到了孔令侃的头上。

内战结束之后,全部都撤退到了台湾,而孔家也非常会审时度势,带着家里的资产全部都转移到了美国。

那时候所谓的什么四大家族,早就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孔家的风光也早已不在。

蒋经国

至于孔令侃,这一期间一直在国外经商,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时候才开始出没在香港和台湾等地区。

那时候宋美龄还一直盼望着能给他在内谋求个一官半职,但丝毫没有理会,因为自从上次丢失上海的事件过后,他就吸取了教训,绝对不会让孔家或宋家的家族成员进入政府高层。

而且在的心里,当初之所以会那么快丢失人心,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孔家的贪腐名声。

很明显,孔家人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信任度可言,既然这样他们也就不自讨没趣,而是继续将活动范围保持在美国。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新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关于孔家的传说也早已堙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至于孔令侃,虽然一生不用为钱发愁,做尽了任性、荒唐、贪婪之事,但到了生命的最后,他还是孤独地离开了人世,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