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面色青(面色青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4-01-31 11:14:14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薛立斋医案:面色青黯,很多时候都和肝有关系

“府庠徐道夫母”,“庠”音同“祥”,是古代对学堂的称呼,这句话意思就是当地学堂一位先生的母亲。

这位老母得什么病呢?“胃脘当心痛剧”,胃脘都知道在哪里,胸前正中线从上往下顺,一直摸到没有骨头得下面,大概就是胃脘处,而这里痛在临床上很多病人都搞不懂是胃痛还心痛,很多患者就说是心下痛、心下痞,其实很多时候讲的就是胃痛。

这时候请薛立斋来诊治,“右寸关俱无,左虽有,微而似绝,手足厥冷,病势危笃,察其色,眼胞上下青黯”,诊其脉右寸脉和关脉都摸不到了,右寸为肺脉,右关为脾脉,说明患者脾胃之气已经快要断绝了,正气欲脱,左边的寸关之脉虽然有,但是非常微弱,好像也要消失一样,手脚都是冰冷的,病情非常危险。

而观察患者的面色,上下眼胞都泛有青黯色。中医认为,五脏对应有五色,心为赤色,肺为白色,脾为黄色,肝为青色,肾为黑色,而当青色上泛于颜面或眼睑部,这说明病情至少和肝脏是有关系的。

“此脾虚肝木所胜”,薛立斋分析说这是脾虚引起肝木横逆克脾土,“用参、术、茯苓、陈皮、甘草补其中气”,薛立斋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补益患者脾胃之气,其实可以发现,参、术、茯苓、甘草,这不正是四君子汤的组成吗?四君子汤为一切补气的基础方,患者此时正气欲脱,一定要补气为先。加入陈皮以行气,避免补进去太多而壅滞于内。

“用木香和胃气以行肝气”,木香可以疏肝行气,“用吴茱萸散脾胃之寒,止心腹之痛”,吴茱萸为暖肝经之药,可以用来散肝寒止腹痛。很多人说,肝不是容易肝阳上亢吗?难道肝也会有寒证?是的,任何一个脏腑都有阴阳之分,如果一个人平时总是发怒,那他肯定是容易肝阳上亢,但是如果一个人平时有点什么事也发不出脾气来,总是憋心里,加上体质为阳虚体质,那么肝阳就会被损伤,从而引起肝寒、肝气不足,这时候需要暖肝阳、补肝气,当然这是内伤的原因。

药方开出来了,薛立斋吩咐“急与一剂,俟滚先服”,病情非常危急,赶紧煎药,古代煎药都是需要“几沸”药才叫熬好了,这时候等不及了,水第一次煮开了就赶紧给患者先服下去,后面再慢慢煎药。就这样,患者只喝了两次药,病就好了。

“向使泥其痛无补法,而反用攻伐之药,祸不旋踵”。薛立斋感慨说,以前的医生总是拘泥于患者的痛,看见痛就觉得是气滞血瘀等实证,从来不会用补的方法,反而一直用攻伐之药,这样怎么不会招至大祸呢?

跟着老中医学,通过简单看面色,身体健康状态一目了然

大家好,我是张医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面色,通过看一个人的面色来判断这个人的身体是否处于健康的状态。

大家去找中医大夫看诊的时候,你一进门的时候大夫就在看你的面色了,看你的面部是红润的还是铁青的又或者是暗黑的,又或者是发黄的,通过简单的面诊就知道你的身体是哪一个脏腑出现了问题。中医讲究看诊讲究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手法,其中望疹是接触你身体的疾病的第一个手段。

面色与脏腑相呼应

中医学认为面色与脏腑相呼应,在人体气血运行的过程中,五脏六腑都受其影响和制约,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辩面色来知道你的身体是否健康。中医认为人体的面色可以分为青、白、赤、黄、黑五种情况,这五种面色对应着我们的五脏。一个身体健康的面色,应该是由内而外,整体都透发着红润的光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浑身都散发着一种健康的状态,那么不健康的面色应该是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的面色代表哪一个脏腑,又会导致发生哪一些疾病!

一.面色发青

在很多的电视剧或者小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说,这个人面色发青,中医认为面色发青多属于肝郁气滞,肝胆不适才会导致面色发青,肝胆主身体内气机的疏泄,面色发青也代表着身体内的气血不太充足了,而且面色发青的人大多伴随着很严重的情绪,比如愤怒,身体中宣泄不出的气机,储存在体内,就会导致面色发青的情况。如果您身体有面色发青的人群,可以教会他适当地舒缓自己的情绪。

二.面色发白

中医认为面色发白,是肺经气血不足的表现,说明近期可能咳嗽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肺部极有可能患有疾病,长期的抽烟也会导致面色出现苍白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导致面色发白就是贫血,可以吃一些红枣、红豆来滋补,肺部导致的面色发白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平时也可以吃一些滋阴润燥的水果。

三.面色发赤

面色发赤是心气不足的表现,心气虚则血亏,心气虚弱的患者多半伴有胸闷气短和心悸的症状。心主神明,主血,主血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全身的血液都需要经过心脏流通在身体内,如果面色持续性发红,如同高原红一般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心脏出现了问题。

四.面色发黄

中医认为面色发黄是因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脾胃主运化,脾胃的正常运行和血液的生化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失和就会导致面色发黄,并且感觉整个人没什么精神,我们可吃一些健脾养胃和理气活血的药物或者是食材,比如山药粥来滋补自己的脾胃,改善自己的面色。

五.面色发黑

面色发黑多与肾脏有关,是肾阴不足,肝阳亢奋的表现,多是因为气血不足或者是体内有淤血导致的发黑,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算命先生说这个人面色发黑,命不久矣,人的身体气血严重的不足的时候,的确会对我们的生命造成损害,平时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养血生肌的食物来改善面色发黑的情况。

大家可以通过简单地看面色来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如果患有疾病,请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吉林俗话探源:令老吉林人敬而远之的“青白脸子”是啥样的人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在今人看来,个别传统世界观是很好笑的。比如一方面我们反复提醒自己不要以貌取人,牢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我们又偏爱相貌带来的第一直觉,甚至去迷信江湖术士“察面部之盈亏, 观眉目之清秀,看神气之荣枯 ”的观相之法。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与性格特征有着勾连的相貌特征,也被有意放大的功效,成为口口相传、谨记于胸的阅历心得。此类习气对社会生活影响是那么广泛,以至于边塞吉林城,很早就流传诸如“女人颧骨高杀人不用刀”、“仰脸老婆低头汉”之类与相貌举止相关的俗谚,随着关内外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而在民间大肆流行。不过此类与面相、外表相关的俗语,其内涵因被字面高度概括以及语境的变迁,往往显得有些高深莫测,就比如今天说的“青白脸子”。

吉林城西大街老字号“世一堂”总号旧影,取自《吉林旧影》

脸色青白,本就带着“毛病”底子

如果抛开日晒尘污等外在因素,中国人虽大多为黄色人种,但肤色也不尽相同。稍加留心,细微差异并不难发现。此类差异由先天基因决定,但后天健康状况影响也不容小觑。特别是因疾病导致的身体异样,很早就被中医所关注,也随着成为“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所着重关注的内容。望诊讲求观察人的神、色、形、态,其中面色又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之分。以正常人肤色为基准,偏于某色,通常代表产生了相应的症候。

一般来说,正常的肤色透着含蓄的红色光泽,而偏青代表可能为寒、通、瘀、惊等症候侵身,白则常标志虚、寒、失血等症候染体。青、白皆非健康之状。此间,中医以青为肝胆之表象,罹患肝病的人,肝气异常,面色铁青,极易动怒。而白面则常为血气不足之征,行事常伴阴柔之举。肝胆气衰、血气羸弱都会对人的性格产生特殊影响。故而 青白二色相叠,即为情绪易怒而举止阴柔之意,脸上有这种气质的人,一旦心生怨怒,常翻脸无情,更可怕的是这种怨怒还不易被周围人察觉,后果难于估量。故此,以大多数老吉林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哲学,与其随机应变,莫若早做防范。

另外,单纯从医疗卫生角度讲,对青白面色之人的防范也是很有必要的。旧时,但凡肝脏有病,大多是传染他人的肝炎使然,与患者保持距离非常必要。可惜当年的吉林百姓对医疗常识认知有限,与青白面色之人同桌畅饮之事反倒时有发生。只是在酒桌上,细心之人也会发现异常:酒后面色变红之人通常率真坦诚,属于好交结的;反之,酒后面色愈发泛青、发白,则被民间认定是狠角色、有心机的人。特别是酒局中越喝脸色越青的人,生活中通常是缺少仁义之心,翻脸无情之辈。只可惜这种提防仅是在心理层面,并非生成卫生意识。

旧社会城中摆摊的算命先生旧照

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也对“青白”给出了不善的定义

其实“酒后以脸色识人”已经超出了中医范畴而夹杂了太多的阅历经验。谈及阅历,就不得不说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观相之法。旧时的吉林城寺庙前后,闹市之中,常有各式各样提供看相服务的相士(算命先生)。他们要么骨骼清奇,要么道貌岸然,所说的话玄之又玄,神神叨叨,颇能迷惑一部分市民百姓。

其实在历史上,中国的“相术”也算博大精深。诚然,相术中夹杂了许多迷信糟粕,可不能否认的是相术对人五官相貌与精神思想的总结和概括,历经多年实证的锤炼取舍,已经与中医学、心理学、颅相学、哲学有了密切的联系,绝非一无是处的胡说八道。据说就连清代名宦曾国藩,也总结过“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等借相术识人的口诀,并以此作为快速判断陌生人性格特征的定则。

相术制高宝典《易经》中强调五行,青为木色,木在天为风,在人则为肝胆,主仁爱之心。面色泛青者,心中必怨气弥生、仁爱不足,做人决绝狠毒——逞私愤,忘恩义。相书《神相全编》中甚至直接归纳出口诀,“眼中如火主刚强,面上青容冷面主狠癖”。一语中的地把长着青色面孔定义为狠癖之人。《麻衣神相》、《柳庄神相》等观相类书籍,对青色面容的人所给出的判断也大致如是。即青面孔之人多缺仁少义,翻脸无情,心胸促狭,会因小事对朋友痛下杀手。

至于对白脸的“歧视”也不亚于青脸——小白脸子没有好心眼子。白脸之人多为读书人和好逸恶劳者,他们心机多于劳动人民,说话做事欠直朴,愿意拐弯抹角,故而很不受普通百姓待见。由于吉林城自清代建城起就为八旗驻防军寨,谙熟《三国》、崇拜关公,而关公最骨子里瞧不起读书人的劲头也被吉林百姓沿袭身心。同时,吉林城淳朴的民风素来褒扬勤勉,贬斥游逸,因此《柳庄神相》中所:“白色如粉,灼灼满面,故为光浮。如有此色,败家之子,少年主损”,在吉林城市井之中颇有共鸣。

相术虽为民间阅历经验的特殊总结,但传播于江湖,施展者又为了名声时常附会为某个仙家神圣点传的神通,借神秘主义迷惑、影响世人。在科技落后的农业经济时代,常会博取普通百姓的敬畏,被认定为偶露的天机。因而相术对面色青白给出了定义,自然被草民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谕。

吉林城丹桂茶园旧影

文艺、戏剧对青白脸这一坏名声的推波助澜

或许源于中国历史上时不时的兵荒马乱,使得尽快看到结果的实用主义在民间盛行——在待人接物时,不自觉地倾向通过表象看透实质之法,且美其名曰“阅历的累积”。继而有“一群”好事者以文艺再创作的方式,将世俗经验附会于历史,用直接定性的方式,对人的外表相貌进行分类,并给出高度的概括或总结——脸谱化一些人,经验化一些事。于是乎文娱就有了戏剧的脸谱之说。

关内的戏剧文化在吉林城的传播较早。清代,吉林城内外凡有庙会,必有戏班在庙前戏楼唱戏若干天;富裕之家,也常在喜寿节庆时请戏班开堂会。史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吉林巨商牛子厚从北京请武生胡少卿的戏班子来吉林演出,并将丹桂茶园交与胡少卿经营。后来又请来北京的“四喜班”,在牛子厚新建的康乐茶园演出京剧两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6日,牛子厚为班主(东家)、叶春善为社长的“喜连成”(后更名为富连成)京剧科班,在北京正式成立。该班有一条成文规定:培养出来的学生,均需在北京和吉林轮流演出。(《吉林地情丛书-第十六辑》)从那时起,吉林城便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京剧演出地,看大戏(吉林人称京剧为大戏)也成为吉林城最为普及的一种娱乐方式。

由于京剧在吉林城的流行,戏剧脸谱,特别是京剧脸谱在民间的认知度很高。京剧脸谱本就是中市民生活的所谓经验常识中提炼,因而其内涵也在普及时毫无障碍。比如京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忠贞、英勇,如关二爷;黑色代表刚直不阿,如包公、张飞;白色代表阴险,疑诈,如曹操;蓝色代表刚强、骁勇,如京剧《盗御马》中的窦尔顿。这些由颜色定义性格的规矩,吉林城百姓早就谙熟于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在京剧舞台,青色脸谱承袭了蓝色所代表的骁勇之外,还往往平添了阴鸷、凶悍之气,一如青面獠牙之语所喻,加之混和了阴险的白色,于是青白之色于蓝脸的含义就出现了差异——非但不是褒扬,内涵反倒多了不少贬斥之意。如果说吉林百姓对医疗避之不及,而不甚明了;对相术视为无稽,而将信将疑。那么喜闻乐见的京剧,无疑以潜移默化、推波助澜的方式,固化了人们对青白脸子的偏见——对其敬而远之(惹不起,躲得起)。

青白脸子的经验概况对现代生活影响有限

通过以上解释,关于旧时吉林俗话中所说“青白脸子”的含义大致明晰,可究竟什么样的相貌才算是青白脸子,则比较抽象的。如果没有足够多待人接物的经历,或者缺乏纵向、横向比较各类事件进而提炼经验能力,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辨析何为青白脸子的。我自童年听闻这个词汇后,经历少年、青年、壮年的不断揣摩,也时常不能准确描述出被讽为“青白脸子”的人该有怎样的音容。

剧中,这位小哥脸上时不时透着青白脸子的狠劲

如今社会,简单表象下往往隐藏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诱因,其发展演化时,又会遭遇五花八门的变数。同时青白脸子并非是一种固化的容貌特征,而是受外界影响较大的隐形气质。克制隐忍、权衡利弊都会左右一个人的情绪释放。比如最近流行的韩剧《梨泰院class》中的主角朴叙俊,剧中很多特写,就让我认定他是个青白脸子,可看了他其他的一些剧照,却又是洋溢着帅气天真的小帅哥。可见青白脸子只是某种特定场景下,被放大了的某些人的某些特殊抉择方式。

于是,与其过分关注一种“老理儿”,莫不如以不变应万变,怀揣着与人为善之心,守住常俗义理的底线为宜。至于青白脸子也好,小白脸子也罢,只当其是一种特殊的民风旧俗加以浏览,或是人生道路上一段别样风景加以欣赏罢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脸黄如蜡,多半是脾虚了,提醒你要健脾补气补血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见到一些人的面色发黄如蜡,这时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这个人脾虚啊!”的确,面色蜡黄往往是脾虚的一种表现。中医理论中,脾虚则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肌肤,使其失去原有的红润色泽,呈现出发黄的状态,而脾虚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因此,当发现自己的面色蜡黄时,需要警惕脾虚的可能,并及时采取调理措施!

首先,脾虚的征兆与影响

脾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包括食欲下降、大便溏泄、腹胀不适、浑身乏力、面色苍白或者蜡黄等。其中,面色蜡黄是由于脾虚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畅,使得血液无法充分循环并濡养面部,从而造成面部肌肤失去光泽。此外,脾虚还可能影响到身体的其他方面,如削弱免疫力、导致疲劳等。

其次,健脾补气补血的方法

1、健康饮食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比如瘦猪肉、牛肉、鸡肉、新鲜鱼肉和含有多种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等,不要选择生冷含量、油炸油腻、辛辣刺激等不利于脾胃或者是身体健康的食物。

2、适度运动

适当参加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对改善脾虚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跑步、骑单车等。

3、规律作息

养成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每日睡眠时间充足、睡眠质量良好等,有助于身体的气血循环和代谢,从而辅助改善脾虚症状。

4、中药调理

临床上经常用到的当归、人参、阿胶等和黄芪等中药材,具有健脾补气、补血的功效,脾虚严重时,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

5、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畅的心情,避免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中,有助于脾虚的恢复。

当然,对于每个人而言,调理的方法和步骤可能都不完全相同。毕竟,脾虚只是一种症状,它的根源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在任何调理过程都需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盲目追求一蹴而就。

最后,给出预防脾虚的几点建议

1、保持适量运动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预防脾虚的发生。但要注意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疲劳。

2、合理饮食

保证饮食多样化,膳食营养均衡,可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和各种维生素类的食物,包括鱼肉、动物瘦肉、鸡蛋、牛奶、青菜、白菜和豆腐等。少吃生鱼片、剁椒、肥肉等刺激性食物。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致包括规律作息,不可经常熬夜、通宵,保持心情通畅,心态积极向上等。

4、定期体检

定期来医院做身体检查,目的主要在于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方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注意一些可能的并发症或者是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健脾补气补血的目标,让自己的脸色重新恢复到红润健康的状态!

脸黑是肾虚,脸黄是脾虚,脸白是肺虚,五脏好不好,看脸色就知道

李女士今年45岁,家住单位附近的老小区,步梯房3楼,前段时间开始,她总觉得上楼之后有些喘不过气,以为是疏于锻炼,身体素质下降,也没在意。

谁知最近又总觉得心脏不舒服,后在孩子的劝说下决定去看医生,见到医生之前,李女士还认为没什么大事,自己脸色红润,除了偶尔心悸、气喘,也没有太大的不舒服。

谁知看了医生,李女士竟然有心血管堵塞的风险,甚至可能在后期发展成冠心病或心肌梗塞,而李女士的脸色“红润”竟也是症状之一。

李女士有些后怕,难不成如此“健康”的脸色也跟疾病有关?

一、人体:外有“五色”,内有五脏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的“望”即是指面部色诊,医生通过观察病人面部颜色,简单了解病人内部的脏腑健康状况。正常人的脸色是微黄红润,略有“光泽”,即是“常色”。

而人体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出现气血虚亏时,脸色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即为“病色”。

那么,什么样的脸色又跟哪个器官有关呢?

1.脸红——心虚

心脏,主要有推动血液运行,主导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中医认为心脏主血脉,正常人的脸色也多是“红莹莹”的。

当人体感到胸口发闷、心跳紊乱,并伴随心浮气躁、情绪压抑时,就有可能是正常的心脏功能受到了不良影响。反应在脸上,特别是两颊及腮部,就是过度的红润。

2. 脸绿——肝虚

肝,位于腹腔,右膈下,中医认为其主要功能就是疏通全身气机、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肝虚主要包括肝阴虚、肝气虚、肝血虚。其中,肝阴虚的病人可能会感到头晕耳鸣、眼睛干涩、视力衰减等;肝气虚的病人可能会感觉到情绪抑郁烦躁、四肢疲乏无力、月经不调等;肝血虚的病人大多有肢体麻木、易惊多梦的症状等。

表现在脸色上,就是面部发青。肝气郁结,全身气机不通畅,常表现为脸色青白或青紫。

3. 脸黄——脾虚

脾,位于腹腔,左膈下,主要有消化吸收的作用。

脾虚,主要泛指因脾虚气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功能失调的病理现象,包括脾气虚、脾阳虚等。多由饮食不平衡、劳累过度或者长期生病导致的体虚引起。

表现在面部,即脸色淡黄,口唇苍白。

4. 脸白——肺虚

肺,位于胸腔,在五脏中的位置是最高的,因此有“华盖”之称。中医认为它主气,有疏通、调理全身各处气息的功能。

肺虚主要指肺气不足,呼吸系统长期存在慢性炎症,时常会咳嗽和咳痰。

表现在面部,就是脸色不正常的灰白,特别是在两眉之间发白的,要及时留意肺部健康状况。

5. 脸黑——肾虚

肾,位于腹腔,腰部脊柱两旁。中医认为其主要功能是贮存精气,主持人体的新陈代谢。

肾虚,包括肾阳虚、肾阴虚。肾阳虚指人体功能下降,四肢水肿、容易犯困等;

肾阴虚则指津液不足,阴虚火旺,会导致难以入睡,嗓子发干、眩晕耳鸣等问题。

长期的肾精亏损如肾功能衰竭等表现在脸色上,就是面色黧黑。

二、对此,我们该如何调理身体来预防和治疗?

心、肝、脾、肺、肾五脏各不同,气血虚损的症状也各有不同。我们应针对不同的人体健康状况进行有差别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

预防是为了使五脏虚损者及时注意并调理身体,在早期虚损阶段进行有效控制和改善,避免其进一步发展成为重大疾病。

心虚患者,日常应养神清净,劳逸结合,注意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平常要谨防风寒,以免邪气入体,耗伤正气。

肝虚患者,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要熬夜、饮酒;日常要多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脾虚患者则更要注重调节自身情绪。俗话说“脾胃是情绪器官”,积极良好的情绪更有助于脾胃的调理,加之适当的有氧运动,更好地舒展身体,有助于脾胃状况改善。

肺虚患者,除了生活规律、注意锻炼之外,也要格外注重增加抗寒能力,比如用凉水洗脸、洗凉水澡等,提高身体素质。

肾虚患者要保持日常散步、快走等的生活习惯,但不宜强度太大;保证足够的腰部锻炼,放松心情。

2. 治疗

身体出现不适时及时就诊,并认真遵循医嘱,不是所有的面色异常都必然导向重症恶疾,但讳疾忌医可能会耽误最好的治疗时间。

如果身体已经发出预警,或者自身已经感到不舒服,及时到医院检查身体接受治疗更为合理。

三、五色食物“祭”“五脏庙”

俗话说,五脏是人体的“根”,只有根部营养旺盛,作为“枝叶”的人体外表才会焕发生机、健康茁壮。

饮食就是五脏最重要的“养分”来源之一,我们可以日常多注意饮食,按需“食补”。

比如:

1.心好红色,心脏不好的人可以吃一些山楂、红薯、西红柿等红色食物,改善自身的心血管功能、补血益气。除此之外,还可以多食时令水果,瘦肉鱼类之类;切忌辛辣。

2.肝好绿色,肝虚的人则可以多吃韭菜、黄瓜、芹菜等绿色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很好的排出毒素,防止便秘。部分肝火旺者也可以吃梨、苦瓜等凉性的食物,不建议吃羊肉等温热性的食物。

3.脾好黄色,脾虚的人就可以多吃玉米、南瓜等黄色食物,以及粳米、锅巴等补脾益气的食物,来达到改善脾胃功能,助消化的目的。

不要吃寒凉、对脾气有损伤的食物,如黄瓜、苦瓜等;鸭肉、猪肉等味厚滋补的食物也尽量少吃。

4.肺好白色,肺虚的人就可以多吃冬瓜、莲藕、山药、白木耳等白色食物,来消除身体疲劳,恢复元气。少吃生姜、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影响呼吸道。

5.肾好黑色,肾虚的人可以多吃黑豆、黑芝麻、桑葚等黑色食物,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少吃芦荟、苦瓜、雪糕、鹅肉等伤肾的寒凉食物。

当然,凡事都要适量,即使是食补也要注意“量”,平衡膳食。

事实上,五脏之间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某一器官出现问题,日久天长,也会影响身体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从而进一步影响人体脸色。所以,当发现自己脸色有异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哦,日常注意锻炼和饮食的同时,也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参考资料

[1] 李囿松.《圣济总录·眼目门》肝虚证症状、病机及用药规律研究[J]民间疗法,2020,28(01):6-7.DOI:10.19621/jki.11-3555/r.2020.0103.

[2] 袁善敏,李福凤.中医面诊图像色域及专用色卡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7):4113-4116.

[3] 关茜,徐莹,杨帅,郭元成,李福凤.中医面诊特征与疾病关系探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2):902-9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