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四大瑞兽(四大瑞兽 四大凶兽 四大神兽)

时间:2023-12-30 01:00:30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古代五大瑞兽及四大凶兽(图文)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五大瑞兽

(一)貔貅(pi xiu):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是古代瑞兽,有独角、双角之形,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其形短翼、卷尾、鬃须。人们视貔貅为吉祥, 貔貅的口越大,就说挣得越多钱, 肚子越圆, 就装得越多钱,貔貅倍受喜爱,是因为貔貅有一个极为罕见的特点:有嘴巴,但是没有排泄器官,也就是只有进而没有出。于是希望能像貔貅一样“只有进而没有出”,人们才会不惜万金以求招徕无尽财气。一般做偏行的人都认为“貔貅”会旺偏财的,所以他们都会在公司或营业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属偏行的行业有外汇、股票、金融、赛马、期货等等。但对作奸犯科者不灵,因为其为灵兽。

(二)龙:

龙,自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有帝座的寓意。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称母子螭;传说龙生九品,分别为:长子囚牛好音乐;次子睚眦好杀;三子嘲风好险;四子霸下好负重;五子狴犴好讼;六子蚩吻好吞;七子饕餮好食;八子金猊好烟火;九子蒲牢好鸣。龙九子之中,唯四子霸下好负重,其外型身似龟,头似龙,称碑座兽,有神灵大龟之称民间多称为龙龟,传说当年女娲就是用其四足撑起被共工撞塌的天空。因为龙龟好负重,寓意能为人挡灾煞减祸害,有镇宅兴家的作用,福泽庇佑众生。龙在民间则比喻男子,目前已成为华人心目中最尊贵的吉祥物代表,有神武、力量、卓越、掌财的象征。

(三)凤凰:

凤凰,是 “鸟中之王”,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吉祥鸟,十二生肖里鸡的原型就是凤凰,凤凰原本是阳性的,又被称为太阳鸟,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而龙原本是阴性的,它是水生动物的代表。大约到了汉代,由于刘邦自称是白龙转世,把皇帝说成是真龙天子,龙便由阴性动物转化为阳性动物,而凤凰则由阳性动物转化为阴性动物并成为皇后的象征动物。几千年来,凤凰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一直被视为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自然,顺天道、尚人文、致太平、向光明的象征。多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或祝人婚姻美满。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凰(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四)龟:

龟,龟背的纹理宗密,中国人一直相信,龟隐藏着天地的秘密,因此它也成为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动物。同时,更是因为龟寿命极长,所以成了长寿的象征,人们多用“龟龄”喻人之长寿或与“鹤龄”结合称“龟龄鹤寿”和“龟鹤齐龄”。自古以来人们相信其能带来祥瑞之气,龟已成为先行先知的灵物,摆放玉龟可以化阴补阳,调节室内阴阳平衡和天然磁场,能补运气旺财位,用玉龟镇宅可平平安安,吉祥富贵。

(五)麒麟:

麒麟与貔貅(pi xiu)、凤、龙、龟并称为\"五灵\",麒麟为\"五灵\"之首。早在周朝时,我国就有麒麟的传说。记载最详细的是《毛诗正义》书中说:\"麟,麋身,马足,牛尾,黄毛,圆蹄,角端有肉---\"。传说中麒麟性格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生肉,是有德行的仁兽,因此,历代帝王都爱麟,把它的出现视为国之奇瑞,以示自己皇威显赫,诏示清明-----。

人们视麒麟为吉祥物,传说中凡麒麟踩过的地方,都会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好运,故有“麒麟吉祥”。在传统文化中,麒麟是祥瑞的象征,古来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说法,同时民间也笃信麒麟是消灾解难,驱除邪魔,镇宅避煞,催财升迁的吉兽。适用对象:感谢、友谊、祝福、德高、有为、特出、济世、教育、军警司法界、政界、荣升、当选、社团、新婚、生子、开业。

二、四大凶兽:

比较出名的上古四凶,分别为饕餮,浑沌,穷奇和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饕餮,浑沌,和梼杌频繁出现在RPG游戏之中,甚为有名,如轩辕剑系列、天地劫系列等等。那么古代传说中这么奇兽究竟有何来历呢?我粗略查了一下,以为考证。

1、浑沌:

浑沌,也作混沌,或浑敦。传说它有着肥圆的形状、火一样的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了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若是遇到了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在我国古代传说中被神化、物化和人化。《庄子·应帝王》中有“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的句子。又写到“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里的记载显示浑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在《庄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浑沌氏之术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浑沌之智力实在有限。这里浑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

更为原始的浑沌形象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江读作鸿)也。”这里的浑沌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

再到后来,《神异经》中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 浑沌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

还有一种说法,浑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这也与四大凶兽来历一致: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这里的浑沌恐怕已经不是指上古四凶了。

2、饕餮(tāo tiè):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於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著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於饮食,冒於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3、穷奇: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身上有五色石南叶哦)。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4、梼杌(táowù):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於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四大神兽凶兽和灵兽,他们分别有哪些?强大的知识图,神话动物

上古神话的神兽,凶兽,灵兽

我国的神话故事里,离不开有关动物的传说,有的动物寄托这人们美好的愿望,有的故事引人入胜。下面我们了解我国的四大神兽,四大灵兽、四大凶兽以及五大瑞兽。

神、灵、凶、瑞

左青龙右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四大神兽分别代表一年四季。

四大神兽

四大神兽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东方青色为木,西方白色为金,南方赤色为火,北方黑色为水,中央黄色为土。

四大神兽图

有的叫法中,把四大神兽也叫为四大灵兽,这样的叫法是不太确切的。四大灵兽分别是:

四大灵兽

此为四大灵兽!

四大灵兽图

四大凶兽,即为“四凶”,神话传说中尧舜时期,因不服从舜帝统治被流放到四方的凶神。

四大凶兽

四大凶兽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四大瑞兽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座熠熠生辉的文化宝库。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展现着文化和风俗的碰撞交流,壁画中的许多元素也体现了这种文明的互鉴。

敦煌壁画精美又浩瀚,神灵形象、动物、器物、建筑、花鸟等元素包罗万象,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下敦煌壁画中的四大瑞兽。

九色鹿

九色鹿,绘于北魏时期,位于莫高窟第257窟。

九色鹿的故事不少人都听过,敦煌的九色鹿壁画称为《鹿王本生图》,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在江边救了一个快要溺水而死的人。被救的人要给鹿王为奴,鹿王拒绝了并叮嘱他说,“如果将来有人要捕我,你不要说见到过我。”但当国王悬赏时,被救的人贪图财富还是向国王报告了九色鹿王的行踪。在包围中,九色鹿跳到国王面前,讲述了救人与遭人背叛的经过,国王听后放了鹿王,坏人也得到了惩罚。

壁画采用连续画幅的长带构图,画面精巧生动,故事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宣扬了善恶有报、仁义助人的思想。

青鸟

青鸟,绘于西魏时期,位于莫高窟第249窟。

敦煌壁画中的鸟类形象有很多,包括鹦鹉、天鹅、大雁,还有古代的神鸟朱雀、句芒等等。青鸟同样被绘于壁画之中,传说中,它是西王母的侍者,为其取食传信,也被视为人神沟通的使者。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古诗中,青鸟也被赋予相思之意,李白的“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便是说希望王母娘娘的三青鸟可以捎去我的思念之信。

我们知道249窟这些来自于中国传统神话,具有神仙思想壁画内容最早是画在中国的明堂和宫殿里的。秦汉以来大量进入了祠堂和坟墓。这些神灵祥瑞被画在墓室的天井或棺材上,已经失去了他们原始神话的意义,而成为了保护死者安宁或引导死者升天的仙人。比如已发现的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和酒泉、敦煌一带的魏晋十六国墓画都发现了表现东王公、西王母或朱雀、仙人之类的形象,特别是酒泉丁家闸魏晋墓。其墓室顶部与249窟顶部的内容、结构、境界都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丁家闸墓完全是道教内容。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这些通常画在墓穴里的神灵为何会闯入与之格格不入的佛教石窟?或许要从中国的天界或神仙思想和佛教净土思想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来予以解释。

佛道杂糅思想的产生,应该说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初始就开始了。我们知道,佛教是外来宗教,大概是在东汉初年传人中国的,就从那时起当时的崇信者就把它与“黄、老”并称。比如当时的楚王刘英便说:“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甚至连一些佛教徒也把佛教、道教拉在一起,比如当时的僧人牟融在《理惑论》里说佛教“导人致于无为”,“淡泊无为、莫尚于佛”。这是用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来解释佛教。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很多高僧名士都受到了这种佛道融和思想的影响。有一些僧人甚至付诸了实践,梁陈时的慧思就说“我今入山修苦行,是为了护法而求长寿命,愿诸贤圣佐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以便借外丹力修内丹。”这种佛道融和思想的普遍流行,必然反映到佛教艺术中来。比如山东沂南的画像石墓中,即有东王公、西王母。又有头顶肉髻,结施无畏印的佛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此可见佛道杂揉的思想由来已久,而且佛道杂糅的艺术形象也不是敦煌所独有。这样一来这些道教题材进入249窟也就不难理解了。

翼马

翼马,绘于西魏时期,位于莫高窟第249窟。

蓝色的马肩生双翼,它的耳朵更大,尾巴稍短,在空中与仙人、羽人结伴飞舞,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天空的向往。这种翼马形象也曾出现在波斯文化中,这也为古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守宝龙

守宝龙,绘于唐朝,位于榆林窟第25窟。

榆林窟第25窟描绘的是弥勒经变的场景,哲理性地表现人生无常。壁画中,左右对称的守宝神龙守护着库藏珍宝。守宝神龙坐于彩云之上,造型阳刚,寓意着守护和赐福。在敦煌壁画中,飞舞的龙比较常见,而这种静态的坐龙则比较少见。

敦煌壁画中,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鉴。如今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让观赏学习都变得更加便捷。

(来源:光明日报公众号)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神兽是何来历,分别代表什么?

爱好天文的人都知道,现代天文学,采用的是西方的88星座体系。但是,在很早以前的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星座体系。

而且,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星象,有着非常特殊的重要意义,古人甚至将星象、与一个国家或者与个人的命运、吉凶祸福等等建立联系,由此发展出了一套独有的星象文化。

四大神兽

比如咱们之前有期节目就讲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故事,这就是古人结合星象对征伐前景的预言。

说到星象,我们就会想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大家都知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四大神兽,既然他们是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又怎么和星象扯上了关系呢?

四大神兽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很多经典古籍当中都有记录,比如《礼记》和《史记》当中都有相关的阐述,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他的著作《灵宪》中也有非常具体的记载: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关于“四大神兽”的来历,还是要回到中国古代的星座体系,我们的古人仰望星空,看到满天星斗,为了方便识别,他们将星空划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并且为这些星座一一命名,而命名的方式,很多都是以朝廷机构或者官职为对照,所以古人又把星座称为“星官”。

四大神兽

然后,再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把二十八星宿分为四个部分,每个方位包含七个星宿,那么东方七宿连起来以后,像一条飞舞的巨龙,于是叫“东官苍龙”;

南方的七宿连起来像空中的朱雀,于是叫“南官朱雀”,西方七宿连起来,像一只老虎,于是叫西官白虎;最后是北方七宿,看起来像龟蛇,于是叫“北官玄武”。

中国古代的星象,并不是纯粹的天文,它是和地上世界(也就是人类生存的世界)相对应,古人赋予了它很多神圣而神秘的色彩,比如和上古的图腾文化、民族文化、还有风水季节等等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四大神兽

比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初夏秋冬四季,还一一对应远古的四大民族,分别是东夷、西羌、南蛮、北狄。

东夷民族崇拜的是龙图腾,西羌崇拜虎图腾,南蛮崇拜鸟图腾,而龟图腾也在山海经中有所记载,很多经典古籍认为夏民族的远祖是灵龟的化身,《列子黄帝篇》中更是明确地记载了夏族是以蛇为图腾,所以“玄武”,极有可能就是龟蛇图腾的化身。

四大神兽

由此可见,四大神兽的来历,其实都是源自远古和上古时期的华夏文明,四大神兽在最开始的时候,一一对应就是各民族的图腾和信仰,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们不断被后人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由此也具有了更多神圣而神秘的色彩。

在这里,我们只是做一个非常浅显而通俗地介绍,如果大家深入了了解这些星象文化,一定对华夏文明以及中国历史,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谨以此文作抛砖引玉之用吧。

中国古代五大瑞兽、四大凶兽(图文),请您鉴赏

(一)貔貅(pi xiu):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是古代瑞兽,有独角、双角之形,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其形短翼、卷尾、鬃须。人们视貔貅为吉祥, 貔貅的口越大,就说挣得越多钱, 肚子越圆, 就装得越多钱,貔貅倍受喜爱,是因为貔貅有一个极为罕见的特点:有嘴巴,但是没有排泄器官,也就是只有进而没有出。于是希望能像貔貅一样“只有进而没有出”,人们才会不惜万金以求招徕无尽财气。一般做偏行的人都认为“貔貅”会旺偏财的,所以他们都会在公司或营业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属偏行的行业有外汇、股票、金融、赛马、期货等等。但对作奸犯科者不灵,因为其为灵兽。

(二)龙:

龙,自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有帝座的寓意。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称母子螭;传说龙生九品,分别为:长子囚牛好音乐;次子睚眦好杀;三子嘲风好险;四子霸下好负重;五子狴犴好讼;六子蚩吻好吞;七子饕餮好食;八子金猊好烟火;九子蒲牢好鸣。龙九子之中,唯四子霸下好负重,其外型身似龟,头似龙,称碑座兽,有神灵大龟之称民间多称为龙龟,传说当年女娲就是用其四足撑起被共工撞塌的天空。因为龙龟好负重,寓意能为人挡灾煞减祸害,有镇宅兴家的作用,福泽庇佑众生。龙在民间则比喻男子,目前已成为华人心目中最尊贵的吉祥物代表,有神武、力量、卓越、掌财的象征。

(三)凤凰:

凤凰,是 “鸟中之王”,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吉祥鸟,十二生肖里鸡的原型就是凤凰,凤凰原本是阳性的,又被称为太阳鸟,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而龙原本是阴性的,它是水生动物的代表。大约到了汉代,由于刘邦自称是白龙转世,把皇帝说成是真龙天子,龙便由阴性动物转化为阳性动物,而凤凰则由阳性动物转化为阴性动物并成为皇后的象征动物。几千年来,凤凰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一直被视为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自然,顺天道、尚人文、致太平、向光明的象征。多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或祝人婚姻美满。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凰(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四)龟:

龟,龟背的纹理宗密,中国人一直相信,龟隐藏着天地的秘密,因此它也成为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动物。同时,更是因为龟寿命极长,所以成了长寿的象征,人们多用“龟龄”喻人之长寿或与“鹤龄”结合称“龟龄鹤寿”和“龟鹤齐龄”。自古以来人们相信其能带来祥瑞之气,龟已成为先行先知的灵物,摆放玉龟可以化阴补阳,调节室内阴阳平衡和天然磁场,能补运气旺财位,用玉龟镇宅可平平安安,吉祥富贵。

(五)麒麟:

麒麟与貔貅(pi xiu)、凤、龙、龟并称为\"五灵\",麒麟为\"五灵\"之首。早在周朝时,我国就有麒麟的传说。记载最详细的是《毛诗正义》书中说:\"麟,麋身,马足,牛尾,黄毛,圆蹄 ,角端有肉---\"。传说中麒麟性格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生肉,是有德行的仁兽,因此,历代帝王都爱麟,把它的出现视为国之奇瑞,以示自己皇威显赫,诏示清明-----。

人们视麒麟为吉祥物,传说中凡麒麟踩过的地方,都会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好运,故有“麒麟吉祥”。在传统文化中,麒麟是祥瑞的象征,古来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说法,同时民间也笃信麒麟是消灾解难,驱除邪魔,镇宅避煞,催财升迁的吉兽。适用对象:感谢、友谊、祝福、德高、有为、特出、济世、教育、军警司法界、政界、荣升、当选、社团、新婚、生子、开业。

四大凶兽:

比较出名的上古四凶,分别为饕餮,浑沌,穷奇和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饕餮,浑沌,和梼杌频繁出现在RPG游戏之中,甚为有名,如轩辕剑系列、天地劫系列等等。那么古代传说中这么奇兽究竟有何来历呢?我粗略查了一下,以为考证。

首先是浑沌。

浑沌,也作混沌,或浑敦。传说它有着肥圆的形状、火一样的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了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若是遇到了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在我国古代传说中被神化、物化和人化。《庄子·应帝王》中有“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的句子。又写到“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里的记载显示浑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在《庄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浑沌氏之术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浑沌之智力实在有限。这里浑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

更为原始的浑沌形象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江读作鸿)也。”这里的浑沌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

再到后来,《神异经》中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 浑沌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

还有一种说法,浑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这也与四大凶兽来历一致: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这里的浑沌恐怕已经不是指上古四凶了。

饕餮(tāo tiè):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於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著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於饮食,冒於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穷奇: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身上有五色石南叶哦)。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於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