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配对

考试前的10个小迷信(考试前的10个小迷信纸片)

时间:2023-12-30 08:15:01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考场“迷信”小史:为了讨口彩,古人考试都做什么?

在高考季,当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突然没有人再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可能意味着高考学生已经进入考场了。

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

不过,在考试前,考生讲究各种细节恳求好运降临却是一种比较寻常的心理。譬如铅笔不能两头削、在左肩撒点盐、穿紫色的衣服、带上曾经考过高分的幸运笔等。而在考场外也另有一种景观,“旗袍妈妈”送考,祈求“旗开得胜”。

总之,考生和身边关心他们的人总是希望借助古老的神秘力量驱散晦气、讨个吉利,在这其中五花八门的“谐音梗”最常见。其实,极少有人会真正迷信于这些神秘力量,人们还是相信考试首先需要依靠知识积累和熟练程度,以及一些运气成分,但这也并不妨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人间迷惑行为”。有的无伤大雅,图一个吉利,并且还有助于消除考试的紧张氛围,而有的如张献忠一夜之间成为护神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为你的考试送上我的时装秀

高考的第一天终于过去,考场里奋笔疾书自不待言,难得的是今年场外也是一派绚丽多彩。虽说等待考生“出关”的家长们各个如临大敌,将一切可能干扰自家孩子场上发挥的杂音坚壁清野,但恰如死寂的战场也能长满金黄色的向日葵,考场外焦急的静默中也能绽放出引人瞩目的异彩。

从杭州西子湖畔,到广西的丽江之滨,从江西的梅岭之麓,到北京的红墙绿瓦,到处都可以见到一众身着旗袍的妈妈们,以红毯走秀的饱满热情,为即将奔赴考场的子女加油鼓劲。

  ▲以上两张图为“旗袍妈妈”送考。(图片来源:大河报、合报全媒体、央广网)

穿上旗袍的不仅仅是热切的考生妈妈,这一窈窕的旗袍大队中也包括一群期望学生金榜题名的男老师。在河南郑州,男老师们也纷纷旗袍上阵,在学生的喧腾欢笑声中,在操场上昂首阔步,挺胸前进——但这也并非男老师为了学生第一次穿上旗袍,早在两年前,辽宁丹东敬业实验高级中学的班主任王礼博就率先垂范,带头穿上东北最流行的花袄风大红旗袍走上讲台,还特别邀请每位学生一人在旗袍上剪一刀。据说剪开的叉越高,考生的分数就会越高。可以想见当这位老师从教室出来时,是何等的风吹仙袂飘飘举,恰是彩练当空舞。

如果传统习俗可以缩短时间限制,那么穿旗袍大有发展成传统习俗的潜力。根据一个不甚严谨的考证,自从2016年起,穿旗袍就已隆重登台亮相。当时流行的一篇高考穿衣指南,详细地说明了高考应试应该如何穿着以及如此穿着的原因:

“考生应试穿衣,第一天上午穿红色(开门红),下午穿绿色(一路绿灯),第二天则穿灰色、黄色(走向灰黄)。孩子高考,母亲要穿旗袍(旗开得胜),父亲要穿马褂(马到成功)。”

或许是因为这个指南规定得太过繁琐,不仅把高考变成了一场时装秀,光是换衣服就严重挤压了考生本就宝贵的午间休息和临时抱佛脚的时间,所以最后只得大大简化,把旗袍的重任压在为备考奔波操劳的母亲身上。不过这份指南或许倒可以为旗袍助阵的男老师们提个醒——他们可以把旗袍换成象征马到成功的马褂——不过,说不定这些讲台上挥斥方遒的大佬们本就喜欢旗袍加身呢。

荒诞与理性

当然,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不会真把考试成绩系在旗袍有多大的开叉上,倘使真的旗袍开叉越大考分就越高,那么考场助阵最佳服装应该是两片东北大花门帘,不仅旗开得胜,还寓意前程似锦,可谓一举两得。

旗袍的真正作用,其实和赛场上啦啦队的露脐短裙和手中挥舞的花束别无二致,只是起到一种精神上的鼓舞,为考前紧张的情绪添加几分轻松欢笑。它是心理上的安慰剂,却并非战场上的必杀技。人人对此心知肚明,但又乐得如此——不然,考试就只剩下“紧张”二字而已了。

用寓意旗开得胜的旗袍来消解考前紧张情绪,这当然是一种理性的看法。然而就旗袍这件事本身来说,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又显得颇为荒诞,大可以和手举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一样,划入所谓“迷信”之列。但人类就是这样一种极其古怪的生物,他可以像数学考试中运用各种定理运算解答证明题一样运用自己的理性,但同样也可以荒诞到考前让学生在自己的旗袍上剪上几刀。而这些荒诞的行为也可以得到一个理性的解释。

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即是所谓的谐音。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它不过是交感巫术中的相似律,也就是通过声音相近的方式将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就像旗袍和高考本身八竿子打不着,却因为旗开得胜的谐音被捆绑在一起。而这种通过谐音将事物联系起来的心态,其起源远比旗袍更加古老,它可以一直追溯到语言刚被使用的初民时代。

就像民俗学家乔治·弗雷泽在他的经典名著《金枝》中所指出的那样,初民对于语言和事物不能明确地区分,他们相信“名字与它们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之间,不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联系,还存着一种实在的物质上的关联。”

这种心态并不难理解,就像望梅止渴的成语一样。听到梅子的名字,就会联想起那酸甜可口的味道,于是口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仿佛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梅子的名字和真实的梅子之间虽然只是概念上的关系,但可以造成实实在在的感受。那么穿旗袍的旗开得胜的谐音,与高考旗开得胜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也就顺理成章。

这种联系虽然有理可讲,却并不符合理性,因为这种联系的建立本身充满了荒诞与谬误。但就像穿上旗袍的男老师在操场上的一通走秀可以引来学生哈哈大笑,消解紧张情绪一样,它也并非算是一无是处。就像人类常常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样。迷信身上那种抚慰人心的长处倘使善加利用,也未必不能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甚至成为某种传承至今的传统民俗。

在古人那,谐音是个传统

在旗袍尚未诞生的古代,考生同样利用谐音的方式为自己金榜题名讨个吉利。

晚明文士冯梦龙在一篇题为《俗谶》的文章中提及南都乡试的前一日,考生居住的旅馆老板必定会煮猪蹄作为食物,煮熟的猪蹄,即“熟蹄”,与熟悉考试题目的“熟题”谐音,取“熟蹄之谶也”。无锡方言中“考中”之“中”字发音,与食用的粽子之“粽”发音相似,于是,在大考之前,亲朋好友必定会送给考生毛笔、米粽以及一种名叫“定胜糕”的糕点,祝曰“笔定糕粽”,也就是“必定高中”。猪蹄、定胜糕和粽子这三样食物,靠着与考试高中存在谐音关系,顺理成章地搭上了考试列车,从冯梦龙眼中尤为可笑的迷信,成为了今天高考前给考生送去祝福的传统民俗。

从最理性的角度来说,打着讨口彩的旗号,让考前紧张得食不知味的考生吃个猪蹄和糕饼,补充补充必要的蛋白质和能量,也算是将谐音梗化名为实。

谐音梗本身源自初民心理,加以考试的加持,更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哪怕冯梦龙所嘲讽的科举制度在20世纪初宣告终结,只要考试存在,这些风俗就可以被照单全收。虽然有的时候荒诞得令人忍俊不禁。

20世纪教育学家舒新城没有赶上科举时代末班车考取秀才,却在科举被废止后的1909年去参加了学部举行的小学教员检定考试,并且成功考中。尽管这不过是考中了一个小学教员,但同样被当作是科举高中一样郑重对待,家人邻居把他当作考取功名的秀才又是燃放爆竹又是叫吃喜酒。而他的母亲,因为忙于倒茶送烟,导致厨房里正做着的一锅饭变成了半生不熟的焦粥——“因为下米时不曾搅动,火力过大,导致下面干焦,上面成粥,中间不熟”,结果不想,这锅焦粥居然也成了一个吉兆:

“大家唱着封侯(成粥的谐音)升高(烧焦的谐音)口号,再向我道喜。那时候的我,也似真的得着一个光宗耀祖的功名回来,而喜得手舞足蹈!”

虽然烧焦的食物以今天食物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有致癌之嫌,但吃碗“封侯升高”谐音的焦粥而心情愉悦,也足可以抵消这点儿微乎其微的致癌风险。但有些为了谐音而采取的考试迷信,就只能为后世提供一些笑话了。

宋人笔记《遯斋闲览》中就记述了一个极端在意谐音的迷信考生,这位名叫柳冕的考生特别忌讳“落”这个音,因为这个字和考试落第的“落”同音。哪怕是同辈和他说话,一旦不小心说出“落”音,就会愤然见于词色。他的仆人摊上这么一位主人更是倒霉,不小心说出落字,就会挨一顿杖打。因为柳冕避讳“落”字,就连和“落”字发音相近的“乐”也不许说。别人道贺都说“安乐”,在他面前却只能说“安康”(现在你知道那些告诉你不能说“端午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的家伙是从哪儿学来的了吧?)

柳冕如此在乎考试,自然也不会不去参加。这天,终于考完发榜了。他自己不敢去看,于是派仆人去看,过了没一会儿,仆人回来了。

柳冕赶紧迎上去问:“我得否乎?”仆人琢磨了一下儿,回答说:“秀才康了也。(您这回“落”了)”

柳冕自己“康”了,那些他心心念念的谐音,最终也没让他高中。但是对清代这位不知名的举子来说,他在考前就为谐音吃了一肚子气,而这股气说来全是自找。赶考途中,他的头巾被风吹掉,仆人在旁赶紧大叫道:“落地了!”举子听了,心下不悦,于是叮嘱道:

“今后莫要说落地(落第),只说及地(及第)。”

仆人连连点头称是,于是将行李拴好,对举子说:

“如今任你飞上天去,再也不会及地了!”

张献忠成为护神,才不可思议

  ▲张献忠成考神了。(图片来源:豆瓣)

通过谐音讨口彩,应该算是最无害的一种考试迷信。比起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今年高考异军突起的一种迷信形式却令人匪夷所思: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忽然被奉为考生的保护神,莫名其妙地蹿升为网络红人。在一张流传颇广的神像上,张献忠被加上了“考神”尊号,神像两旁分别题写“逢考必过”和“金榜题名”两行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如是写道:

“这是传说中的考神,家有考生的,只要在一分钟内转发三个不同的微信群,考神就能保佑逢考必过!这是一种美好的祈福!为了考生转起来!”

张献忠突然成为考神,确实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一条网络评论写道“要高考了,学生们在空间贴孔子,贴魁星,贴文昌帝君,贴文殊菩萨,都能理解。不过贴张献忠的是什么心态?”另一条评论则打趣地说,与其拜张献忠,不如拜黄巢这位著名考试复读生,求他保佑放过自己不要复读。

张献忠在今天突然成为考神确实充满荒诞色彩,但如果仔细查考,就会发现,他这个考神的尊号,还真非空穴来风,而是自有渊源。这一渊源,恰来自于张献忠在四川的所作所为。

清代四川文士彭遵泗在记述张献忠在四川所作所为的《蜀碧》中记录了这样一桩轶事。他写道,张献忠在四川,大军所过之处,“公廨、民居、园林、亭馆、寺观、楼阁,悉为瓦砾,所存者惟文昌、关帝二祠”,其原因是张献忠为陕西人,关帝一向是陕西人所尊奉的神灵,至于主观科举文运的文昌帝君,则被张献忠尊为“太祖高皇帝”,特意为文昌帝君建造七曲山太庙供奉。

  ▲明代何朝宗款德化窑文昌帝君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民间传说中,文昌帝君乃是汉代梓潼县人张亚子。根据一则传言,张献忠在途径梓潼时,梦见一个人拿着同宗兄弟的红色拜柬前来拜谒他,告诫他不要残杀梓潼百姓。早晨起来,张献忠问当地人这个梦中的同宗兄弟是谁。回答说:“此文昌帝君也,神张姓。”张献忠说:

“咱一家兄弟,何忍杀之!”

于是梓潼县的民众得以虎口逃生。在另一则传言中,文昌帝君并没有亲自跑来梦里给张献忠送同宗兄弟的拜柬,反而在梦中对其威吓儆戒一番。被吓醒的张献忠命令四川士子写祭文,对文昌帝君进行祭祀。但他看不懂那些文绉绉的祭词,辄杀之。最后,张献忠干脆自己上手说:“咱自做,咱念,尔辈书之!”于是说道:

“咱老子姓张,尔也姓张,累甚吓咱老子,咱与尔联了宗罢。尚享!”

无论是崇敬也好,还是威胁也罢,总而言之,张献忠与文昌帝君联宗成功。并且为文昌帝君修建了盛大的庙宇,尊为太祖高皇帝。自己也就成了文昌帝君的嫡系后代。虽然张献忠在四川纵兵杀掠,名声狼藉,但在他死后,梓潼县百姓居然为他塑像供奉。

《梓潼县志》的记载“明季梓潼人,慑逆贼张献忠威,肖其像于风洞楼,享祀不绝”。这尊“绿袍金脸,缥紫铤,瞠目隅坐”的张献忠的神像一直被供奉将近一百年,直到1742年,才被绵竹知县安洪德下令捣毁。然而,在安洪德树立的《除毁贼像碑记》中,却记录了当地百姓不仅祭祀张献忠,甚至还将他的塑像说成是“文昌化像也”——由此,张献忠从文昌帝君的嫡传后代,变成了文昌帝君的化身。考虑到文昌帝君自唐宋以来为科考士子庇佑之神灵,那么被神化为其化身的张献忠,被奉为“考神”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张献忠成为考神的来龙去脉还算合乎情理,但考生拜张献忠这样一位大字不识的神灵,倘使高考作文时被他青眼垂爱一下儿,写出篇“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这样的虎狼之词,恐怕今年的零分作文就稳稳当当落在自己头上了。而即使是拜对神灵,根据过往那些拜神“成功”的考试经验,神灵也往往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考生“第一题选C,第二题选A”,高考作文题目出自《红楼梦》。而是会采取一种极为隐晦的方式来回应考生,常常隐晦到考试结束后考生才明白过来“神灵”的意旨。

清人袁枚的志怪笔记《子不语》里就记载的那则神仙泄题事件颇为典型。康熙戊辰科会试,一群举子扶乩请仙,请求乩仙告诉大家考试题目。乩仙回答说:“不知。”举子们再拜求曰:“岂有神仙而不知之理?”结果乩仙还是写道:“不知不知又不知。”

众人大笑,以为神仙真的无知,结果第二天考场上,试卷发下来一看,所有人都傻眼了,只见本次科考的题目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这位乩仙虽然话语隐晦,但或许也是出于两难,毕竟作为神仙,理论上要保证公平公正的道德原则,不应随意泄题,但如果不给提示,却也显不出神仙全知全能,于是特意采取了曲线泄题的方式。但在有些记载中,神灵虽然彰显全知全能的角色,并且也不牵涉泄题这样有违公平的道德问题,但似乎就像刻意对凡人进行一番戏耍,以彰显那句至理名言“你不可试探神”。

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桩让人哭笑不得的神迹。慈溪浮碧山,以东岳神最有灵应。有父子二人同去考试,特意到东岳庙祈祷。当天晚上,父子二人做了同一个梦,梦见神灵对他们说:“你们的问题去问秦枣三的老婆可以得到解答。”

父子二人醒来后,不知神灵所谓,只得去打听秦枣三老婆究竟是谁。下山时,刚好碰见一个妇女在河边洗衣服。于是儿子就过去问道:“您知道秦枣三老婆是谁吗?”

那个妇女听了张目怒道:“你问她作什么!”

儿子不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位妇女,便是神灵口中的“秦枣三老婆”,只不过这个名号其实是当地村民给她起的诨号,她并非真是秦枣三的老婆,而是他的姘头。但儿子并不了解个中隐情,于是回答说:“我想问她,我们父子俩今科考试谁能考中?”

妇女听完之后勃然大怒,骂道:“入你娘的倒会中!”

考完试发榜,果然父亲考中了。

所谓造化弄人,神灵也有开玩笑的一面。这则故事当然荒诞不经,故而冯梦龙也将其收录在《杂志部》中,作为一则茶余饭后的笑谈。但轻松一笑比起神灵隐约其文的神谕,或许在考试中更能发挥作用。所谓考试迷信,如邓嗣禹先生在《中国考试制度史》所说,“考试劳碌过甚,必易于头昏目眩;得失之念过重,必易于神经错乱,由是梦也,狐也,鬼也,幻象也,冤家也,以致种种迷信,种种无稽之谈,皆从之而起,而安身立命之说,亦从之而生。”而笑声恰可以消解这种劳碌。无论这笑声是来自于笑话中的岳神戏言,还是现实中你再熟悉不过的班主任大叔穿着旗袍在操场上走秀,带着一颗轻松的心上考场总是没错。

当然,别忘了那句话:笑到最后,笑得最开心。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笑到最后,开心果、开口笑栗子和妃子笑荔枝想吃就吃。

还有,要拜就拜自己的父母老师吧,他们才是真正保佑你金榜题名的“考神”化身。(完)(原标题:为啥连张献忠也成护神了?)(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夏恩

责任编辑:赵筱

闻所未闻,看风水要考资格证,名牌大学生也不放低要求

第二天一早,李淮就正式开始到算命摊去工作了。昨天晚上他睡得极为不好,也许是有心理阴影吧,不知道这份工作可以做几天呢?想起之前的二十三份工作,没有一份可以做得长久的。

妈的,难道我就真的是天生贱格吗?我就偏不信!李淮到厕所洗了把脸便走出了家门。不料,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极为讨厌的人站在他的门口。

“哇~一早出门就看到美女了耶,我今天运气真好啊!”

图片来源网络

李淮嘴里这么说着,心中都已经不知道干呕了多少遍了。他眼前站着的是他的女房东——张琳。看样子大概是快到四十岁了。至于是不是美女......也许二十年前还有机会是的。

“你今天运气好不好我就不敢说了,不过要是你的房租再不交,我估计你今天就要睡天桥底了。”张琳在脸上挤出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对于李淮这种连几百块屋租都要分期付款的穷人,张琳根本不想继续跟他打交道了。

“张姐,你也不是不知道。我现在有多么的困难啊,”李淮脸色一变,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表情,“我每个月还要寄钱回老家。我知道像张姐您这么有爱心的美女一定不会这么残忍的对我的。”李淮觉得,在这物欲强盛的社会,自己的良心早已经被弓虽奸了无数次了,而且是被张琳这种丑女。想到这里,李淮心中那个痛啊,可是再痛,他还是要默默地被这个社会弓虽奸,还要保持在微笑的状态下被奸。

“哼,你不用卖口乖了。总之没钱就一切免谈!”张琳冷笑道。

这就是李淮这种人物所要面对的最悲惨的结果了,自己都已经脱光了衣服任人鱼肉了,人家还不干。丫的!李淮不禁在心中骂道。可是尽管如此,他还是要低声下气:“好吧,我想想办法吧。”

说完,李淮便低着头走下楼去了。张琳在楼上还不忙说道:“其实天桥底也很不错,很多人想睡那都睡不着呢!”

“妈的,要是我发财了。我一定要把你这婆娘的所有屋子买过来,让你去蹲天桥底!”李淮狠狠的说道。可是现在,人家屋檐下哪有不低头啊。

李淮走到街上,发现今天的天气不是很好,似乎是想要下雨的样子。他看了看手表,八点十五分,张山封告诉他,算命摊的营业时间一般是早上的九点到晚上的八点,具体的工作时间就要看当天的人流量。可是无论李淮怎么想,都无法想象,那种小摊子的生意会有多火。

时间来说,还是很充裕的。从李淮的家走到女人街,大概要三十分钟的路程。这么早就出门了,是因为他想要省下那两块钱的车钱。要是天天乘车去上班,一个月下来也是一份很大的开支。

这个时间正是上班的高峰,在李淮住的小区里也有不少上班族。看着那些可以正常工作的人们,他不禁觉得自己十分悲哀。天生贱格,脑海里再一次闪过这四个字。

由于这次的工作性质比较怪异,李淮在家里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衣服。他衣柜里的衣服几乎都是西装加白色衬衣的。最后,他在真的找不到衣服的情况下,唯有穿了一件衬衫再加上一条牛仔裤。说真的,他此刻的心情还是颇为忐忑的。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

天色与李淮的心情一样,越变越暗。李淮看着天空,不禁后悔自己出门的时候忘了带雨伞了。丫的,一个人背起来,连天都要跟他作对!想到这里,他连忙加快了脚步。

当李淮来到算命摊的时候,竟然才八点四十分。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张山封早已经来到。

“不错,只是比我晚了一点点而已,”看到了李淮,老人马上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今天早上起得太匆忙,忘了买早餐了。现在有点饿了。”这话,明显就是说给李淮听的。

丫的!薪水还没发给我,就让我孝敬你?现在的社会啊,就连摆个算命摊也有潜规则。想到自己囊中空空,连两块钱的车费都要省。省下来了,却是要用来帮这个死老头买早餐!想到这里,李淮真的有一走了之的冲动。可是,巨大的就业压力却让他不得不低头。

先忍上一两天,看看情况再说吧。李淮这样安慰自己。然后挤出一个微笑:“老先生,你饿了吗?你年纪都这么大了,要注意身体啊。我这就给你买点吃的去。”

说完,浩川就转身走去买吃的去了。女人街上的小吃摊位也不少。不过跟街上的其他店不一样,大多都是无牌的流动摊位,也就是推着小车的那种。这也正合李淮心意,至少,这些东西都是比较便宜的。

很快李淮就看中了一个摊位,因为那个摆摊的女孩长的颇为养眼。似乎和他一样,也是个农村人,看上去少了分妩媚,多了份淳朴。

“一份牛腩面多少钱?”李淮走过去,很有礼貌的问道。

“三块五一碗。”女孩的声音似乎有些生涩,看来是刚来摆摊没有几天的。

“哦,不贵嘛。来一碗吧,”三块五啊!我的天啊!表面上装着没什么,心中却是叫苦连天。可是既然已经问了价钱了,他也不好意思说不买。想到这里,他便掏出钱包,却发现里面只剩下一张五十块了,昨天他汇了六百块回老家。所以这也是他最后的五十块了。与此同时,女孩已经很快的把面条弄好,给李淮递了过去。

“我只有五十块,你零钱够吗?”李淮接过面条,然后就把钱递了出去。。

“嗯,有的。”女孩笑着接过了钱,正要从腰包里找出零钱。不料,一声惊叫声却不知道从哪里传来:“城管来了!大家快撤!”

话音刚落,街上人无牌小贩就成了热窝上的蚂蚁,撤的撤,逃的逃。就连李淮面前的女孩也一样。由于经验不足,更是手忙脚乱。胡乱的把几张钞票塞到李淮的手中,便飞一般的推着车子离开了......

李淮在原地愣了几秒,才记起点了下手中的钱。二十三块五!那个女孩子竟然在慌忙之中少找了他二十多块。这二十多块对一般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对李淮来说,就是一个半星期的生活费了。

看着女孩那已经远去的身影,李淮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我当真就这么背吗?想到这个月还有十多天才结束,李淮那个伤心啊,就差眼泪没有流出来了。也许她明天还会来这里摆摊吧。抱着这种想法,李淮也只有悻悻的回到了算命摊。

“哎呀,你怎么这才回来啊?我都已经吃饱了。刚刚我就差没有饿死了。”

李淮回到算命摊,刚好就看见张山封把半个包子塞进嘴里。顿时无名火起,你这不是忽悠我吗?正想发作,老人接着的一句话却是使他脸色都变了:“对了,那个,两千块我已经存到你的帐户里了,有空你就去确认一下吧。不用惊讶,我一向习惯先付后吃...呃,不是。是先付后请的。”

“哎呀,老大爷啊。刚刚在路上遇了点事。所以晚了回来。我真是对不起您了。”怎么说,李淮也是在大企业混过的人,这种变脸的技巧,他还是有的。这也是良心反复被社会弓虽奸的后遗症。

可是,老人是靠什么吃饭的?靠的是算命,看相。李淮的表情哪一个不落入他的法眼。不过他也没有在意,只是嘴角露出了一抹不经意笑意:“我也不是那些心胸狭窄的人,不会在意这些小事的。来坐下吧。”说着,他指了指那边的椅子,让李淮坐下。

既然老人已经说了,钱已经到他账上了。李淮也觉得放心了很多,估计这个老头子也不会再忽悠他一次吧。所以,他便很听话地坐了下来。

“来,签了它吧。”这时,张山封已经不知道从何处拿出了一章合同,放在了桌面上。

“这是?”李淮拿起那张合同,看了看。

标题是,玄门风水术入门协议。

一、尊师重道。视师长为再生父母。

二、无论日后身居何位,上到政府领导,下到街上乞丐,都不可摒弃师门。

三、入门以后,必须谨守门规,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师门秘密。

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反对封建迷信。

五、面对危难。必须以玄门利益为先,个人利益为后。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

十、以上条款,如有违反者,必遭五雷轰顶之灾。

然后,在合同的最后,还印上了一个像是符咒的标记。

看着这份合同,李淮额头滑下一滴汗珠。我晕!现在就连做个算命先生都要签合同?这是什么社会嘛?那过多几年,不就连做个算命的都要考证?不过想归想,李淮还是拿起笔,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嗯,不错。从今天起。你就是玄门风水学校的学生了。至……

于那场资格证的考试,我已经帮你报名了。通过了那场考试,那就会获得算命看相资格证,勉强算是一个风水师了。”张山封一边收起合同,一边说道。

“资格证?看风水也要考证?”听完老人的话,李淮心中一阵狂汗!原来做风水师真的要考证?我的天啊!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要啦。你以为我们玄门风水师是那些江湖的神棍,可以无牌经营吗?考试的时间是七月的中旬。离现在大概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老人对李淮的吃惊不以为然。

“可是我什么都不会啊!”丫的,这个死老头,把我骗上贼船了。李淮刚想到这里,天空却一阵蓝光闪过,然后轰地一声巨响,响切云霄。李淮脑中忽然闪过合同上的内容,一阵凉意直窜心头,不尊师重道就会被五雷轰顶!伴随着雷声,雨水也开始滴滴答答地落了下来。

“有一个月的时间,你觉得我没有能力教好你吗?”老人一边说着,一边让李淮架起那挡雨的太阳伞。

“这个......”李淮听着老人的话,心中一阵无奈。你有能力教好,我可未必有能力学好啊!

“总之,考试的事,你就别担心了,”说着,张山封望向天空,叹了口气,:“这场雨应该要下一整天啊。看来今天生意也.....完,他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了看李淮。心里想到,天生贱格的命格,果然非同一般,就连自己的生意也是难免会遭到他命格影响。不过眼前这个年轻人,在求学的期间竟然可以逆天改命,考上名牌大学并顺利毕业,定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在张山封看来,李淮虽然是天生贱格,可是运道却不差,加上风水的影响,绝对有逆天改命的可能。而且,还有一个原因,让他不得不留住李淮......

李淮自然不知道张山封心中在想些什么,却被他看得有些不自然了。

“老先生,你,你在看什么呢?”李淮终于忍不住问。

刚刚叫我什么?”老人这才回过神来。

“老先生啊。”

“现在你要叫我师傅!师傅!知道没?”老人对李淮对自己的称呼显得很不满意。

“是,师傅......”

本文来自小说《最强神棍》,点击下方,免费试读。

“敬惜字纸”杂谈

古人云,“敬惜字纸,书女必淑”,即是说只要你做到爱惜字纸,敬畏文章,崇尚读书的女人必定贤淑善良,知书达理。“文以载道”,惜字所以敬重文化。在古代,读书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比如说头发凌乱,灰土垢面不能读书,手没有洗干净时不能读书,必须是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司马光读书前,必要先检查桌子是否干净,读书时从不直接拿书,而以特制的四方木板垫在下面承书,以防汗渍污染了书本。《孔子家语》说“儒有澡身浴德”就是儒者清洁身体,沐浴德行。

凡是看过根据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先生小说《春桃》改编的同名电影的人,目光一定都会被那个沿途叫喊着“烂字纸换洋取灯儿”的青年女子的背影吸引过,因为她搁下背着的大纸篓以后,后背心衣服上便赫然露出“敬惜字纸”四个字儿。这捡烂字纸换取灯儿(取灯儿就是火柴)的职业,大概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一些年头。

据作家在小说中的描写,春桃到了北平以后,不愿总在总布胡同做侍候洋人的差使,便自个儿找了这个以捡拾废纸为生的事儿来做。三年下来,在北京各处的胡同里寻寻觅觅,也颇做出了些门道来。除了废纸换灯的小买卖,她还不时在“捡来和换来的字纸里”,“抽出些许比较能卖钱的东西,如画片或某将军、某总长写的对联、信札之类”,把这些东西剔出来转卖给晓市的旧货老板转手,甚或直销到北京饭店那几个收古物的铺子里,多赚取一些零用钱。

据说有一次她就捡出了一张康有为的字,一下子卖得了八毛钱。后来居然还得过一点更发财的东西,她在一批由故宫扔出来的废旧纸张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包当年高丽王上给明代皇帝的奏章,还有两张钤有大宋“端明殿御宝”大印的宋纸呢,那可是好几百块钱的身价哪!

在中国,“敬惜字纸”的观念起源甚早,恐怕要同蔡伦造纸的年代一样古老呢。不过这一观念的产生和流行,在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结构性残缺——在历史社会里,具有断文识字的先民犹如凤毛鳞角。普遍缺乏通过字纸来传承文化、记录知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的人,要真正认识字纸的时空价值是困难的,因此“敬惜字纸”只能成为一种思想上的倡导,进而者则趋于观念上的迷信,而难以化为普遍行动上的真正自觉。要知道,“敬惜字纸”观念的长期存在,在整体上看,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之福呵。

余生也晚,不及见先辈仪型;爬梳文献,有志寻昔贤心路。年来鉴于华夏书海前潮后浪,追新逐异,恐有既忘来路、渐迷前途之虞,于是珍惜风晨雨夕,一日偶的《故纸犹香》一编,阅毕颇有心得,书分为“读旧书的心得”、“访书的小风景”和“高高的故纸堆”三辑,示解中国书卷文化不仅渊源有自,而且源远流长也。

久未上网,故人消息难寻,似乎并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说明笔者是个无情的人。此无情还不仅仅停留在朋友的层面,我对逝去的旧事,一向没有保留的习惯。喜欢写书话的现代学人徐雁在他的《故纸犹香》前言写道:“在下虽自诩故纸情钟,键盘指勤,实亦卑之无甚发明,更不必说字里行间有什么高明的见识了……不过从实自招,敬字惜纸之意,倒也是情透了纸背的。”

插一段话题,古人认为字是圣人造的,是有灵性的东西。先人造字着实不易,“字者,六义相生无穷也。黄帝臣沮诵仓颉,体卦画,摹鸟迹,引伸触类,文字之形始立。”(引自《康熙字典》)在《淮南子·本经训》上也记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有了文字,“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这就好比西方认为普罗米修斯偷了天上的火种,人间才有了文明。因天机是不可随便泄漏的,捅破天机,创建人文,全赖于“文字”,所以文字也就更显神圣。字为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身家经营,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力。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所以写有字的纸,又怎能亵渎呢?字纸如神物,于是古人就制订:不可以踩踏、不可以撕扯、不可以坐垫、不可以拭秽、不可以封盖荤臭器皿等等规矩。

接续前述,《故纸犹香》书中讲的是一些访书旧闻及读书心得,只可惜笔者未曾读完——不是书不好,只是这书不大合我味口。没读完的书不敢随意评论,但“敬字惜纸”之意,倒是领悟了几分。徐雁认为这个传统与中国文化结构的缺失有关,这里且不去论他,单说说与这“敬字惜纸”相关的几个人。季羡林(1911-2009年,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老先生过世时,曾惹了场大大的官司,此中曲折,扑朔迷离,据说后来家中又失窃,丢失孤本善本若干,行窃的人很在行,专捡老先生生前的书房去盗,让人不得不想到“家贼”二字,可见人一出名,连身后的烦恼也免不了。

此时说季老并不是想跟大师拉关系,而是突然想到季老的一个习惯:此老是极爱惜字纸的,家中的纸,只要有笔迹存留,他绝不会丢弃。这里说的笔迹并不是指某某名人的手迹,是指一切写过字的纸,比如水电费,电话费单据之类,总之只要上面有了一点笔的意思,老先生就一定要留下,不许随便丢弃,如此一来,家中单单这样的小纸片就积了几麻袋——这样的行为,几可以用“怪癖”来形容,不知那个贼可曾拖去这麻袋没有?我倒愿意他只背了这几个麻袋的。有过于爱惜的自然也就会有过于不爱惜的,这是世间的平衡。

远的不说,单说顾随(1897-1960年,本名顾宝随,中国韵文、散文作家),此老极可能是个不很爱惜自己故纸的人,不然不会任自己的东西随处散失,连日记也寻不得几篇。这样的例子不好比,因为如果真的全散了,也就完全不被世人知。这也可以类比我的无情——如果真的铁板一块,成了个晶莹剔透样的冰人,也就成仙得道了。

少时随外祖父,熟诵家训、小说、法规,内容无不在提醒着人们对于“字纸”应有的敬畏之心。《颜氏家训·治家第五》“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明代《二刻拍案惊奇》开篇“进香客莽看金刚经”便讲了一个关于王曾的父亲平时爱惜字纸,后来其子王曾“连中三元”的故事;《印光大师文钞》中有《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文字于吾人有如此莫大恩德,故我们至少从感恩心出发,也应该敬惜世间一切书籍字纸,而不可随意糟弃。”即便在旧思潮受到新文化运动强烈冲击的时代,不随意丢弃字纸,视敬惜字纸为积德修福的传统,仍然延续着。

闲来无事,但是却总有些旧事存在心头,偶尔也会浮出来拨动一下硬如钢丝般的神经,那些小小的记忆常常会在一个不经意的回眸间充盈心胸,细细索索的,拂也拂不去。有时也会自嘲: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故纸犹香——当所有的渴求与欲望都可以模糊时,无意中的那次回眸,才是心底最深的牵挂。

《观书》【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趣读丨大学期末到底多恐怖,人都给逼成迷信了

来源:公众号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一到期末

在宿舍蛰伏了一学期的大学生们就出洞了

就像松鼠储备过冬的粮食一样

大学生们也开始储备过冬的运气

是的,你没看错

相比于埋头读书

这届大学生开始思考更为宏大的命题:

我们的学科从哪来

我们的命运往哪去

我们的成功靠实力还是运气

在这样的宏大思考下

大学生早已不再满足于

考前还只是挂挂柯南转转锦鲤

他们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期末成绩

想到了更多种迷信的方式

/转锦鲤不仅在网上热度很高

到景点的锦鲤池前拍照也十分流行/

大学生的考试迷信

终于升级了

梳理大学生的迷信简史你就会发现

他们信仰的“不挂科神”可能会变

但是有个神能保佑他们不挂科的信仰

却从来没有变过

前几年,那个神是柯南

只要挂上柯南,挂科就会难

/曾经火极一时的柯南图,如今已经不流行了/

后来,那个神是锦鲤

只要转了锦鲤

好运就找到你

像所有宗教信仰的进化一样

大学生的迷信也从拜万物的自然崇拜

转向了多神论

“自然崇拜”时期信仰的锦鲤

变成了人形锦鲤杨超越、奚梦瑶、信小呆

2018年2月出炉的研究指出

在微博平台搜索“锦鲤”的人中

有将近九成为12-34岁

而大学生

正好是转发锦鲤和各种好运祈福的主力军

/一摔成名后,奚梦瑶也成为了锦鲤:

转发这个奚梦瑶

工作失误也能升职加薪 / @奚梦瑶/

有了神,就有了信仰

考试迷信

就是当代大学生发展出的全新宗教

比飞天意面神教还要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

曾经这样分析宗教的几大要素:

1、圣物,实体或非实体的神圣性的事物

这是他们连接世俗与神的方式

2、教义,是信徒共同遵守的价值或理念

3、仪式,信徒们通过某些活动,与神产生联系

4、组织,信徒们身处在社会组织中

有共同价值和遵守的规范

仔细一看

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创造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神圣宗教

而他们迷信的方式

也越来越升级了

一个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

一定是分工更为精确的社会

所以在河北的奶奶庙里

有了专门管生意的奶奶

管学业的奶奶

管平安的奶奶

还有车神、学神、官神

/除了上述的神仙

奶奶庙甚至会有“眼光奶奶”

保佑你找对象时擦亮眼睛

/ @头条新闻/

同样的情况

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迷信里

都知道转发杨超越好

可是杨超越毕竟学习没那么好

那就可以术业有专攻

拜一拜专业上的神

无论复习时有多忙

抽点时间去祖师爷的雕像前走一趟

邀请场外援助,总不会错

考经济学

那就去学院门口的亚当斯密塑像前拜揖

如果是个医学生

那要去孙思邈雕塑前表示虔诚

当然如果是学社会学

看书本封面上的涂尔干时

眼神都要虔诚点

/医学院的考试周

孙思邈塑像前一早摆买了各种贡品零食 /

@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在亚当斯密面前如果摆上中式馒头

怎么看都喜感/

大学生们可能不久之前

嘲笑过妈妈辈的献贡品行为

结果几个月后

转身也往塑像前放了一袋锅巴

祈祷接下来的考试能顺利地“过吧”

还停留在10年前的人可能觉得

大学生迷信

无非就是买买孔庙祈福笔

穿穿红背心内裤

但殊不知,大学生的“圣物”

已经丰富到近乎膨胀了

比如,同样是转发锦鲤

你以为就是转发那么简单吗?

早就有了很多变体:

微信头像、手机壁纸等各种可以操控的地方

都会变成愿望集散地

当代大学生试图使用频繁换锦鲤头像的方法

来实现战略性分数暴涨

一到期末

好友列表里总会多几十个杨超越

/大学生通过更换各式各样的手机壁纸

来保佑接下了的考试顺利/

只是转发锦鲤太容易雷同

大学迷信衍生出完全个人化的圣物

依靠自己从生活细节的改善,祈求好运

就拿穿衣来说

星座运势给出指示:

幸运色黑色

那迷信的大学生们

可能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黑色

这样每人都有专属幸运色

避免“撞车”

为了图个好彩头

大学考生们会穿上幸运装备

袜子也不放过

甚至,有些同学的袜子上

赫然印着“逢考必过”四个字

/ 灰黄色鞋或者袜子

也是高考热门物品

意味着“走向灰黄(辉煌)”/

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想想高考那段日子

就有很多妈妈穿着旗袍

寓意“旗开得胜”

关于颜色

就产生了分歧

比如有人觉得好运是”红红火火“的红色

有人的认定“一路绿灯”的绿色

/ 电视剧《小欢喜》中

就展现了家长在孩子考试前穿“旗开得胜”的场景

/ 《小欢喜》/

不烦恼的可能是搞笑担当的东北人

穿了紫内裤

就“紫腚”行(指定行)

不仅穿衣要严谨

妆容也得谨慎

尤其涂口红的女大学生们

考试满分200

口红色号一定得涂196,才能考196

007号色再好看,也不行

连普通的旺仔牛奶

都能成为抢手的“神品”

只要喝前默念“考前喝旺仔

考试变旺崽”的谐音咒语

就有可能扭转糟糕的考试局面

成为考场上最厉害的那个崽

/有这个小男孩加持

什么考试都不用怕了

/ 希帕图片社/

年末除了期末考试

另一种形式的“考试”

——研究生申请也正在拉下帷幕

研究生申请圈子的迷信守则

中英结合更加高阶

比如,不穿GAP衣服

要去卧佛寺(offers)

不能去全聚德(全拒的)

看来

光会做鸭还不能赢得大学生的芳心

还得名字好听

当然,只有祈福的物品还不行

还要有虔诚的仪式

才能让神看到你的真心

而在祈福仪式上

考前的大学生从来都不输给

任何一个宗教教派

比如,出门偶遇彩虹、喜鹊之类的好运征兆

他们都会拍下来

因为这些和传说里的神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说神仙是爱豆

那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周边”

/周边是指由明星衍生出的动漫卡通等相关产品

图为火箭少女101-Sunnee的周边

/ @百万美工绵绵肥/

爱豆哥哥见不到

那就买周边

神仙难遇

那就见缝插针地拍下这些象征

周杰伦早在2007年就在《彩虹》里唱到:

“哪里有彩虹告诉我

能不能把我的愿望还给我”

有了周董的号召

拍彩虹更加名正言顺了

文案也不用再绞尽脑汁思考

直接发图、配歌词一条龙流程

除了彩虹,流星也不能放过

2019年12月中旬有一场双子座流星雨

临近期末季的大学生们

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即使天气不允许

也要一边看直播,一边许愿

直播没赶上也不要紧

还有微博评论,在线许愿

许愿池前面总是会有

握着硬币紧闭双眼的人们

把自己愿望说给负责的神灵

这种迷信方式也被大学生继承并发展

变成了更昂贵的飞机投币

求助对象也由一池水变为广阔的天空

这样迷信会不会变得更管用无从得知

但是有可能会被交通警察惩罚是真的

除此之外

根据重心向下原则以及水的冲击力

考前一天,不宜洗头

万一知识被洗没了就大事不妙

还有部分大学生

考前一晚睡前会把书放在枕头下

盼望着“量子波动”此时能够发挥作用

穿透枕头,将知识传输到大脑里

总之,大学的迷信对象

已经扩展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花样也与时俱进

做到了传统与现在的完美结合

接受过唯物主义教育的大学生

迷信起来毫不含糊

这看起来似乎有悖科学

但实际上

迷信都是与现实的困扰息息相关

/期末季压力大

图书馆里坐满了认真复习的学生/

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种种艰辛磨难

很多大学生既焦虑又迷茫

于是,这时迷信起到了安神定志的作用

而且,越是处在不确定和压力中的人

越有可能表现出迷信行为

比如金融投资者、士兵以及运动员

当然,也包括要考试的大学生

比如乔丹

打比赛一定会穿同一条短裤

这条短裤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穿

只要穿上就能够“信心大增”

/2007年5月2日,美国

2007瓦查维亚锦标赛配对赛

迈克尔·乔丹叼雪茄酷炫参赛/

迷信行为不仅解压

确实可以带来更好的表现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

只有一组获得了幸运符

随后进行同样的记忆任务

结果显示获得幸运符的一组表现更好

研究者认为迷信的一组表现更好

因为幸运符的存在——增强参与者的信心

给了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

/和幸运符有一样功能的日本御守

在大学生中间也很流行

/ @内藤君和西瓜酱/

有趣的是,人们迷信,只迷不信

尽管运动员频繁地使用迷信策略

但是他们一般都不相信这些效果

不仅运动员

大多数大学生也并不认可迷信的实际力量

也就是说

大学生迷信更多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

迷信并不会让真的让人心想事成

但有可能减少眼前面临的无助和失控感

相比吃喝玩乐之类的解压方式

迷信不仅成本低、方便、快捷

还有“万一”魅力的加成:

迷信一下,万一好运真的降临了呢

所以,如果你正在期末的火海里脱身不得

不如转发这篇文章

转发这篇文章

未来一周

你将有好事发生

你在期末考试时还做过哪些迷信事情呢?

中国大妈憨豆式吵架指南

被当代青年玩坏の“福文化”

原来爸妈也有躲不过的“真相定律”

最“短命”的考试——特殊的道举取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说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一般咱脑海里想到的——这是儒家的事,好像有志于科举的读书人,那都是圣贤传人、孔孟门生。

嘿,其实,这个答案还真不一定对。起码在一些特殊的时期,科举可不光是儒家的事。

一、科举制小起底

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这科举制是咱中华文明的发明专利,它这一路走来,其实也挺不容易: 选拔人才这事,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从先秦时代的“乡举里选”到汉代的“察举制征辟制”,再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直到南北朝时期,开科考试才开始冒头,而真正确立科举取试,则是隋唐。

我们今天看开科考试好像很简单,仿佛它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其实它的最终成形,可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探索。

二、唐代科举

但不管怎么说,到了大唐朝,咱的人才取试制度终于算是定了!

不过,相比于后来明清,大唐朝的科举,那可真叫一个包罗万象,仅是其中的常科就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50多种。

这不同的科目,不但考试时的侧重点不同,而且连学习方向都不一样。比如明法科重点考察法律、法规,明算科侧重点在于数学计算,一史科、三史科着重考验历史功底。

怎么样,这分科有没有像咱们今天考研的各种专业分类?光看学科分类,大唐朝的科举很明显更注重专才的培养。有50多种科目可供选择,莘莘学子尽可以发挥优势、选择长板。

三、明经与道举

而这其中,比较值得议论的是其中的道举!

虽然咱都知道,唐朝的老李家笃信道教,但这个道举和道教真的有关系吗?

嘿,真的有关系!

说道举,得先说一下明经。所谓明经,就是明习经学的意思。考这科目,需要考生对儒家经典(尤其是十三经)熟悉再熟悉,说白了,这很大程度考验的是——记忆力。

正因为对记忆力要求很高,年龄越大,记忆力越衰退,一个人要是过了30还没通过明经取试,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所以才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说法。而很多牛掰人物,二十岁之前就能通过明经考试,比如元稹,14岁就已经明经及第。

咱前面说了明经的重点参考是儒家经典,比如《礼记》、《春秋左传》、《毛诗》、《周礼》、《仪礼》、 《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敬》,这本来也没道家什么事。

不过没关系,因为唐朝的老李家崇信道教。其实树立宗教信仰这事吧,不光是老李家迷信,这也跟李唐王朝的政治稳定有很大关系——老李家的道家始祖,你们一般人有吗?

老李家从开国皇帝唐高祖开始,就对道教情有独钟,武德8年,唐高祖还特别下旨,给三教重排次序:道家第一,儒家第二,佛家第三。道家地位已然至高无上,但此时的它,还不能进入教科书。

很快,大唐王朝的权柄交接到了唐高宗手里,高宗皇帝李治虽然昏庸无能,但在崇道这条国策上,那执行的是非常彻底,甚至在他手里,老子当了皇帝——太上玄元皇帝,后世太上老君的说法,就是从此肇始的。

在这,得说一下他媳妇武则天了,她一看老公皇帝还有这爱好,迎合的本事也来了:“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天后上意见十二条,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这下好玩了,当官的都学了《老子》。很自然的,公元675年,唐高宗又“(诏令)士子加试《老子》”,考明经的不但要学《老子》,而且《老子》在经学中的地位还特别高——属于上经!

到此,道家经典已经成功登陆科考教科书!

而道学独立的趋势,到了唐玄宗时期,更加明显!李隆基对道教的推崇,比他祖爷爷和爷爷更上层楼,不但亲自注解《道德经》,而且还在开元29年(741年)颁布了《令两京诸路安置玄元皇帝庙诏》。这诏书更有意思了,不但各省都要给太上老君立庙,而且还要在老君庙里开设崇玄学堂,学有所成的还能推荐进京考试。

嘿,这标志着:从此以后,道举正式和明经“分家单过”了,它成了一门独立的科举门类!当然它的考试内容也更加丰富了,除了《老子》,又增加了《庄子》、《列子》、《文子》、《庚桑子》。

再后来,因为《老子》又名《道德真经》,所以把《庄子》改名叫《南华真经》(庄子号南华真人)、《列子》改名叫《冲虚真经》(列子号冲虚真人)、《文子》改名叫《通玄真经》(文子号通玄真人)、《庚桑子》改名叫《洞虚真经》(庚桑子号洞虚真人)。儒家不是有十三经吗?这下,道家也凑齐了五经。

四、士子与道举

传统士子的目光大都盯着明经和进士,而道举异军突起,就为广大考生们的选择,多开了一条道路出来。

那年月,也正因为道举,很多名流加入了对道学研究的大军。

比如白居易,虽然通过了难度更高的进士及第,但是老白的道学研究,可也没拉下,他就曾经写过《读老子》、《读庄子》、《逸老》、《读道德经》等诗。在《村居寄张殷衡》中,白居易还写道:“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漫落性灵迂。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长安十二衝。”

钱起在《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也写道:“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说起与道举的渊源,还得着重说一下李商隐。弱冠少年时代的李商隐对自己的天赋并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尤其是父亲去世之后,急于改变现状的他,在14岁前后,就前往当时的道教胜地玉阳山学习道学,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初恋宋华阳。

虽然李商隐最终是进士及第,道学学习并没有为他后来的仕途提供太多的帮助。但,令后人看起来朦朦胧胧的《无题》系列,据说记录的就是他与宋华阳青涩的爱恋。这或许,便是道举的无心插柳。

而通过道举走上人生巅峰的,其实也不少,比如元载、姚子彦、独孤及、冯子华等人。

五、道举的没落

始于盛唐的道举,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从开元29年(741年)设立道举,到五代李嗣源(930年)时期正式废止,道举一共存续了189年。

而被废止的原因,或许是它无为之治的理念与五代的乱世之治,格格不入。

参考文献:王海霞《道具制度与唐代士人》,付莉《道举的兴衰与唐代士大夫》,林西朗《唐代道举制度述略》,伊顿书屋《李商隐玉阳学道及其道教无题诗》

印度最贵电影唯美的背后:一个流行了两千多年的残酷习俗

古人真的认为“天圆地方”吗?关于宇宙,古人懂得可能比我们多

开学在即,教您小妙招化解孩子小情绪

不少小朋友天天念着“好想开学啊”,不过真到了中小学即将开学的时候,好像家长们突然发觉这句话后面还藏着各种各样的小情绪,有木有?

其实家长也不要过分担心,就像企事业单位迎来“复工”,大家多多少少心理上也有变化一样的,只要悉心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想法,再耐心的加以引导,相信定能春风化雨,和孩子一起整理好心情迎接好这新学期哒!

让我们来一起探究孩子的心理,一起做做功课吧!

孩子为啥心情差

开学前孩子出现的小情绪和一些“怪”行为,可能是以下三种心理作祟:

01

“怕束缚”逆反心理

假期生活与在校期间相比,显得松懈散漫了许多。难免的晚起赖床,熬夜游戏,学习时任意吃零食,反复喝水上厕所,平时随意看手机等等,都让孩子生出怠惰之心。面对即将开学后有规律又紧凑的学习生活节奏,孩子难免生出“在家千日好”不愿去学校的逆反心理。

02

“怕感染”恐惧心理

目前我国疫情虽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并没有完全的消除。近期随着国外疫情的大爆发,国外输入的患者也日益增多。早期的武汉封城和之前的“宅家令”,可能给孩子心中留下了“稍不留神就会被传染”的印象,这无形中就会让孩子心生易被感染的恐惧。

03

“怕掉队”焦虑心理

网课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教师和孩子除了社交软件上的文字、语言交流再无其他,眼神、心理交流很难跟上,再加上难免的走神、课后的堕怠,致使一部分孩子不能及时地跟进老师的上课节奏。老师们总是在授课之余说“网课结束,学校见面,真学假学,一测便知”。想到“考试”这个紧箍马上要被老师念“咒”,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学不如人该如何”的焦虑。

(可能还有其他,欢迎家长朋友,留言区补充哈~)

家长引导很重要

虽然这个寒假实在是加长版plus,家长们可能已经在家和“神兽”们大战不止三百回合,早已精疲力尽了,但是眼看开学在即,就再努努力,耐心帮孩子疏解小情绪吧!以下几个小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01

沟通交流,放松心态

当然,家长首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放松心态。对于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搜集权威信息,了解疫情现状;对于较小的孩子,家长也可以时常和孩子提一提权威部门发布的疫情相关消息,为返校复学打下安全的心理基础;可以陪孩子聊聊学校的趣事,唤起孩子潜意识里对学校生活的渴望;也可跟孩子讲讲抗疫工作中科技成果的运用,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奋斗故事,及抗疫英雄的成长历程,帮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习热情。

02

以身作则,规律生活

家长在孩子学习看书时,要做到不看电视、不玩手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陪着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早睡早起。学习时坚决按学校上课时段进行,当天的学习任务和作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让孩子提前进入学校生活、学习的状态。

03

动静结合、舒缓压力

“动”指运动。适当地带领孩子一起做做运动,保证运动量,减少久坐,在锻炼之余更放松身心,可以及时释放心中的压力。(也就是保证每天要给娃们好好“放电”。)

“静”指休息。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睡觉前可让孩子洗个热水澡、泡个热水脚、喝点热牛奶。良好的睡眠,对情绪的恢复更有帮助。(给娃们“充电”也不能懈怠!)

04

查漏补缺、提升信心

对于疫情期间相对松散的网课学习模式,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温故而知新”,及时查漏补缺。督促其梳理出知识盲点,积极向老师请教,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点,让孩子有信心去迎接崭新的校园生活。

05

做好后勤,备好所需

春天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此时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容易感染疾病。家长们要定期开窗通风,根据气温的变化提醒孩子及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督促孩子勤洗手,外出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疾病,耽误孩子正常开学。与此同时要备好充足的口罩、消毒纸巾、免洗洗手液等,让孩子不必为开学后防护用品不足而担忧焦虑。

以上照着做就好啦,希望孩子们都能开开心心上学去,安安全全回家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