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八字合婚

项羽是什么朝代的人(刘邦项羽是什么朝代的人)

时间:2023-12-31 21:57:19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项羽为何不称帝,而称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从出生便已注定

1949年,毛主席得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后,挥毫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著名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思绪连接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魄力,要学习刘邦,不要学习项羽,沽名钓誉,错失机会,最终落得兵败身死的悲惨境地。

总统府

遥想当初,项羽40万大军兵入咸阳,火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分封诸侯,收尽妇女财货而东时,何其威风显赫!然而,不到4年时间,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兵败如山倒,一代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而死,基业尽失,江山易主。

项羽为什么会从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会失败?刘邦又为什么会从逆境之中逆风翻盘,建立大汉帝国?其实项羽的悲剧从项羽出生那一刻便已注定。

01 取而代之

司马迁的《史记》,惶惶巨著,其中记录了两则小故事。

第一则小故事收录在《项羽本纪》中,说的是,秦始皇在最后一次东巡时,渡过浙江游会稽祭祀大禹时的场景,大家都知道,始皇帝在攻灭六国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会稽郡正是原先楚国的统治范围,也是楚国贵族项氏家族的逃亡避难之所,因此项羽有幸观看到始皇帝的出行盛况,从时间和地点上推测,这一段历史记载应当属实。

始皇帝巡游路线图

始皇帝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系,然而这种体系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各地平静的表面下是原六国参与贵族的暗流涌动,始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出行巡视地方,以皇帝之尊压服地方。为彰显皇帝的威严,始皇帝的出行队伍也是非常庞大壮丽,专门的车队就有三类,分别是前路开道的立车、移动寝宫的安车、混淆视线的副车。

立车,一般由始皇帝的亲卫乘坐,士兵会站在立车上,巡视周围,确保车队的安全。安车,提供了始皇帝休息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还有一种称之为副车,张良博浪沙刺杀时便是误中副车。

始皇帝动漫形象

始皇帝的出行队伍,即使是出身贵族的项羽在见到了,也是心生羡慕,于是项羽的心里话再也藏不住,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我可以取而代之,过一把做皇帝的瘾。

无独有偶,根据《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刘邦也有幸看到始皇帝的出行盛况。车里坐的人,一统天下,富有四海,雄才大略。再一看路边的自己,穷困落魄,壮志难酬。都是差不多大的年纪,咋就差距这么大呢!(注:始皇帝出生于公元前 259年,刘邦出生于公元前 256年,始皇帝仅比刘邦大3岁!)

刘邦也是心生羡慕,感慨莫名,一句心里话,也就脱口而出,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大丈夫就该这样啊,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天下归一统,功勋酬壮志。

汉高祖

这两则小故事对照着看,很多人会说刘邦胸怀大志,项羽狂妄自大,但其实这则故事依然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的取而代之,是一种破坏,推倒了重建,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则是一种继承,在前人的基础发扬光大。

两人后来也正是如此做的,项羽占据咸阳后,开启分封制,完全背弃始皇帝的政策,重走春秋战国时楚国的老路;同样出身楚国的刘邦,在入主咸阳时,与百姓约法三章,坚定地表明了拥护秦法的态度,也因此得到了老秦人的一致拥护,这也是刘邦暗度陈仓,兵入关中时,能够轻松击败三秦的章邯、董翳、司马欣的根本原因。

对于秦王宫,刘邦秋毫无犯,项羽尽夺财宝妇女,事后一把火烧尽。对于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刘邦选择了善待,项羽选择了杀。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选择,便是因为刘邦选择的是继承,他想要的是在秦王朝的基础上开创属于自己的新王朝,项羽选择的是破坏或者说是复辟,他要打破始皇帝制定的规矩,将统一再次打散回归混沌,也正是如此原因,项羽选择了西楚霸王,而不是登基称帝!他要建立的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而只是一个偏安的王国,更准确地说是项氏家族主导的复辟楚国!

项羽动漫形象

02 楚国贵族

对于项羽的失败,其实早在项羽出生时,便已注定。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项氏家族,祖父项燕更是楚国亡国前的重要将领,先败李信,后败于王翦,兵败身死,也断绝了楚国最后的希望,项氏家族随着楚国的覆灭走向衰败,残余族人流亡藏匿。

项羽出身这种大家族,给了项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同时,也灌输了家族的使命,权力的传承!楚国八百年的统治下,楚国境内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家族利益为先的思想早已深入每一位楚国贵族的骨髓之中。当秦发起灭楚之战时,楚国内部还不能完成国家内部的思想统一,一致对外,楚国世家之弊由此可见。

项羽

项羽出身其中,也承担了这种家族权力传承的使命,因此我们会看到,项氏族人无论忠心与否,不论才干多少,都能够获得不错的职位。族人项伯暗通刘邦,项羽岂能不知,却不能杀,因为项羽生活在这种宗族社会之中。唯一的谋臣范增,却是外族,项羽能信任吗,敢信任吗?即使项羽敢信任委以重任,在宗族的牵绊阻碍之下,范增想要办成事情,也是事倍功半!所以范增才有竖子不足为谋的感慨,怒而离去,结果死在半路。说实话,范增的死,也挺蹊跷,这其中有多少项氏族人的功劳,不得而知。

始皇帝开创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皇帝权势威望一时无两,项羽不会看不到这其中的利害,但是项羽却不能这么做。项羽虽为诸侯统帅,却无法节制各路诸侯,空有名而无实际权力,一旦项羽想要恢复秦法,这些诸侯分分钟就会调转枪口,对准项羽。与此同时,项羽自身的根基,从江东带来的八千子弟兵,早已习惯了楚国的治理方式,正眼巴巴地等着项羽兑现好处,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与其说项羽急着还乡,不如说项羽急着向自己的班底兑现承诺,稳定根基。

项羽,只能分封,只能开起历史的倒车,只能选择破坏复辟,也只能走向失败的归途,这是从出生便已注定的悲剧!

西楚霸王项羽

03 父与子

项羽的生身父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千古之谜,甚至关于项羽父亲的名字都无法确定,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项燕死后,项羽就一直跟随在叔父项梁身边,项燕死于公元前223年,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此时项羽大约虚岁9岁。幼年丧父又失去了祖父的庇护,叔父项梁成了项羽的监护人。

那项羽与叔父项梁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是否会导致项羽悲剧的原因之一呢?

史记中又加载了一则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请问看到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项羽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还是说项梁的放纵?从读书到学剑到学习兵法,项羽的教育一波三折,身为老师的项梁任其不断切换,最后只懂得个皮毛,特别是兵法,出身军事世家的项梁岂会看不出项羽的斤两,却不加引导,放任自流。

从这个故事来看,项梁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情同父子。

项羽虞姬

项梁会稽起义,杀郡守的是项羽,拼死诛杀围攻秦军的还是项羽,最终出面举起义旗的是项梁。举起反秦大旗后的项梁对于项羽的安排是做一个冲锋在前的副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如果是作为继承人培养的话,项羽不应该坐镇后方,居中指挥,调节各方势力的统帅吗?也正是因为项羽一直干着冲锋将军的活,在楚汉之争时期,项羽不得不亲率大军前线对峙,后方无人镇守,最终兵败。

定陶之战时,项羽作为一支偏师,承担起最重要的前锋拦截任务,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秦军在章邯的率领下,突袭了项梁所在的中军,一举击溃楚军,项梁也在混战中身死,我们无法得知项梁是否真心将项羽当做继承人培养,或者已有其他继承人培养计划,总之所有的图谋都在这一场战争中,随着项梁的身死而烟消云散,项氏家族的重担骤然落在了项羽的身上,项羽匆匆上位,却面临着来自楚怀王的反扑。

楚怀王熊心,楚国名义是君主,但实际上是项梁在范增的建议下扶植起来的傀儡,早期的楚军实际上更准确地称呼应该是项家军,随着定陶之战的落幕,项氏势力受到打击,楚怀王也掌握了部分权力,楚怀王派出的宋义轻松压制住了项羽,逼的项羽不得不一力降十会,诛杀宋义来破局。

若是作为继承人培养的项羽,至少在项梁死后,不至于被轻松压制。

历史已然消散,我们无法得知真相,只能从古籍中窥见一丝痕迹。项梁和项羽之间的父子情,或许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项羽在匆促中接手的项氏势力,本身就不是一个以项羽为中心的团体,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项伯这种项氏核心成员要暗通刘邦了,或许项羽并非项氏选定的家族继承人!

外敌逼近,内部不稳,项羽岂能不败!或许项羽的悲剧早已注定!

秦时明月项羽动漫形象

04 终章

项羽为何不登基称帝,而是只称西楚霸王?因为项羽既不敢也不能,一旦称帝,便是项羽势力崩溃的开始。

一个人不能决定出生,或是贫穷或是富贵,大多数东西都能够通过后天努力改变,在改变自身命运上有人倾其所有,有人满身伤痕,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冲破命运的枷锁,唯有自身始终坚持的奋斗与努力,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秦帝国亡于秦法的崩溃,项羽亡于对秦法的漠视,最终的赢家刘邦则捡起双方丢弃的秦法,擦干净上面的灰尘,取了个新名字,叫做汉律,建立起长达400年的大汉江山!

一个势力集团的崩溃有着很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只是选择一点切入,进行考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

最后推荐一下王伟先生的畅销书《看懂中国格局的第一本书:从诸侯到帝国》,书中介绍了大禹治水到西汉帝国的建立这段历史,提出了诸多很有意思的看法,本文中关于项梁与项羽关系的考证也多方面引用了书中的举例。总体来说,这本书很有启发性,对于华夏文明的起源和运作模式,有着不同一般的见解,值得一读。

近期文章链接:

1,为何一定要统一,也必须要统一?

我是青衫弹史,全文3900余字,阅读时长3分钟,感谢您的支持!

青衫遮不住,毕竟要弹史

留言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赞赏,支持!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王伟 《读懂中国格局的第一本书:从诸侯到帝国》

史记中的项羽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在《汉书》中说到:“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刘向、杨雄博览群书之辈,都称赞司马迁有记载史事的才华,佩服他擅长讲述事情的道理,不用华丽的词藻去说明,道理质朴却不粗俗,他的文章直白,所记载的事件经得起核实,不凭空加以赞赏,也不掩饰过错,因此叫做实录)。咱们今天就来说说项羽。

项羽,生于公元前 232 年,死于公元前 202 年。算下来项羽只活了 30岁。虽然项羽只有短短30 年的时间,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最霸气的一笔。项羽的名字叫做项籍,字羽。

项羽是下相县人,今为江苏宿迁。年少时跟随他的叔父项梁。项羽年少时不爱学习。先学习读书,没有学成,又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羽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匹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羽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羽能说出学万人敌,说明项羽有着满腔的报复,不安于平平。这在后面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羽一同前去观看。项籍说:"我可以取代他。”也能看出项羽确实有鸿鹄之志。但是项羽学习并没有耐性,学习只了解皮毛就不在学了,这是项羽少年的不足之处。

起兵反秦是项羽辉煌的开始。公元前 209年七月的时候,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事。当年九月项羽跟随项梁起义,年龄 23岁(虚岁 24)。项羽作战勇猛,但是却也残暴。我们先来看看作战勇猛。破釜沉舟是项羽一次光辉时刻,项羽率领全军渡过漳河,而后凿沉船只,砸破全部锅碗,烧毁帐篷,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口粮,以此表示要拼死决战。这次战争项羽以少胜多,楚军战士都以一敌十,楚兵的呐喊声震撼天际,听的周围联军人人胆战心惊。这次战役也让项羽成为了诸侯联军的领头羊,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人。此时秦朝咸阳已被刘备攻破破且没有和项羽一战之力,如果这时项羽能够改变杀伐,控制私欲,安抚诸侯,分封天下,或能成千古一帝。

项羽的残暴主要在杀伐上。第一次是在襄城,项羽攻下襄城,将城中军民全部坑杀。第二次是项梁派沛公和项羽率领军队攻打城阳,屠戮了城阳。第三次将秦军归降的二十多万人全部坑杀。第四次杀死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烧毁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并且收缴财宝、劫掠女人。前三次杀伐果断是在战争时期,或因粮草,或因担心不听号令生变。第四次在咸阳,天下初定,诸侯将领都在等待看项羽下一步的动作,是能成天子之才还是匹夫之勇。然而项羽用接下来行动向诸侯证明他勇气无敌,治国却是无才。第五次项羽大败田荣之后并没有放过齐国的无辜百姓,他下令烧平了齐国的城市房屋,全部活埋了田荣手下投降的士兵,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随后项羽夺取齐地后又杀人烧城。他的这一做法导致齐国人聚集起来,团结起来反抗楚军,面对团结起来的齐国民众,项羽的武力镇压并不能让人民信服。

天下刚刚太平,项羽性格的缺陷也让他错失了良机。第一鸿门宴上走了刘邦。项羽以一时的妇人之仁,自己固封在刘邦谢罪而不忍杀害他的道义之中。第二占领咸阳却又放弃这里群山和黄河的险阻,肥沃富饶的土地离去,因为思念故乡而想要回到故乡去。项羽离开也是必然,因为他在咸阳杀了人,放了火,抢了钱和女人,已经让城内百姓生出厌恶。不走城内百姓也不会拥戴他。这也是项羽失去民心的开始。第三分封诸侯后,诸侯不服者叛乱又起。第四中反间计气死范增,众叛亲离。

项羽领兵征战基本都胜利,但是最后却失败了,不是他不够勇猛,是他太相信自己的武力了。

属蛇的人,为什么都爱说自己属“小龙”?难道属蛇有什么不好吗?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项羽和刘邦两人的属相都是蛇,刘邦较为年长,比项羽要大两轮。但是,这两人的个性与命途实在相差甚多,由此可知,属相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关键因素。其实,作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蛇之后便是龙,为了听上去比较吉利,蛇通常被人称作 “小龙”。

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蛇年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小龙”,其用意大概便是想孩子有点龙气吧。

在地球众多文明之中,蛇通常表示着吉利与圣洁,但是,在一些西方文化之中,蛇却常常代表着力量与恶魔。相比于其他生肖,人们对蛇的说法比较多,例如:它是其中仅有的冷血动物,除了龙这一虚构形象之外,它是仅有的身有鳞片的动物,并且,它还是华夏文化早起便出现的一类图腾… …

蛇,外表并不好看,浑身包裹着鳞片,一般栖息于昏暗湿润、不见人迹的地方。但是,作为爬行动物,蛇要比人类更早出现。大约几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爬行动物,并且,爬行动物是其后出现的鸟类及哺乳动物的祖先,甚至,爬行动物曾在地球上鼎盛一时。

中国自古便有“蛇吞象”的说法,这一说法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其中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大概意思便是巴蛇能够吃食大象,吞下去之后需要在腹中消化三年之久才能将骨头吐出。这种骨头可入药,能够治心腹方面的疾病。

据传说,巴蛇生于南海一带,浑身黝黑,脑袋为青色,长可达八百尺。也只有拥有如此庞大身形的蛇才能够将大象吞下,而且,还得经过三年才能将之消化。由此可知,就算是神话虚构的大蛇,想要吞食大象也并非易事。后来民间便以此比喻人心的贪得无厌。

蛇的食欲很强,而且,食量巨大,其捕食时,通常先将会猎物咬死,再将猎物狠狠勒紧后方才进行吞食。蛇的嘴巴可以根据猎物的体型进行变化,通常由猎物头部进行吞食,而在吞食鸟类时则由头顶开始,由此一来,可避免鸟喙刺伤口腔或食管。

蛇的牙不具备将食物咬碎的能力,但是它的消化系统非常强大,所以进食一般靠吞。有些蛇甚至在吞食的时候便开始消化,而且,蛇在地上爬行蠕动时,以肚皮与地面摩擦,也是其帮助消化的方式,最后,难以消化的骨头会被吐出。

人们常提及的毒蛇,甚至可以将消化液作为毒液,某些肉食性蛇的消化液腐蚀性较强,可以轻松溶解动物肢体,其毒性便由此而来。

在中国的文明之中,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图腾。在神话之中,华夏民族源起于女娲与伏羲两者结合,而两者最初的形象就是人头蛇身。在中国传统神话之中,古人赋予了蛇非常吉祥的形象,善良的品行。有记载,神话之中首个头顶母性光环的女神便是人头蛇身的女娲。

传说中,共工与祝融相争,共工战败后气急败坏的以头触不周山,将天弄了个大窟窿,引得天河之水灌入人间。女娲不忍众生受难,以五彩石填补窟窿,才避免了一场浩劫。女娲的功劳主要在于造人与补天。而其蛇身的形象,也许就是因为蛇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及极强的生育能力,所以,它代表着“生命”。

很多地区的人将蛇看作吉祥与神圣的象征,由于其形体以及多卵的特征,所以,很多地区的人将其看作生命旺盛、能量充足和精力充沛的象征。例如:在古埃及文明中存在众多以蛇为身的女神形象;南非布须曼神话则以为人是由蛇演变而来。

除此以外,由于蛇性喜栖息于水边,而暴雨天气的雷电及雨后彩虹的形状与蛇相似,所以,古人将蛇视为雨神。在特定的宗教日,印第安人会跳蛇舞,以祈求人民兴旺,作物丰获;古希腊神话之中手拿蛇杖的大地母神,也反映了蛇代表着丰获。

古代社会之中,人们总是在坚持不懈的追求长生不老这一终极目标,而蛇的众多习性(冬眠,蜕皮,衔尾等)在古人看来实在是太神奇了,因此,蛇被赋予生命与死亡的含义。由此,蛇在很多文化之中代表着长生不老。而在日本的神话中,蛇乃是执掌冥府之神,人生由冥府而来,死亦回归冥府,所以,他们认为生命便是由蛇至人,再由人至蛇的过程。

蛇有规律的蜕皮这一特性被古人认为是一种获取新生的过程,所以,他们认为蛇掌握着长生不老的秘辛。巴比伦神话之中,吉尔伽美什历经艰险所寻的不死仙草被蛇盗走,因此,蛇可以蜕皮以得到新生的力量,而人类则丧失了这一能力。古琉球的传说之中,蛇抢在人的前面跳进了月亮所赐予的不死之水,所以,人类不得不面对死亡,而蛇却因此得到了永生。

由于文明的发展,蛇因其特性(灵敏,狡黠,毒性)而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存在,甚至在一些地区,其成为智慧与神力的象征,蛇总是与宗教及神联系在一起。

在很多部落文化之中,蛇与神息息相关,甚至,蛇杖也成为一种神权的象征。希腊帕提农神庙以前便是蛇神殿,其中,所供奉的雅典娜雕像手持蛇杖,衣服也以很多蛇头装饰。古埃及文明之中,人们将蛇视为护佑法老的神明。为了展现法老的统治地位及威严,皇冠之上便以金银珠宝雕塑出眼镜蛇的形象。

但是,在西方的一些文化之中,蛇也常常以负面形象出现,象征着狡猾、恶毒、阴谋狡诈。在教的经典中,蛇便作为诱使女性犯罪以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形象出现。蛇偷偷进入伊甸园,诱使夏娃吞食禁果,导致其违背上帝戒律,最终被逐出伊甸园,并且,要永远承受孕育的痛哭,其字里行间将蛇描写成一个无比狡猾奸诈的生物。

古希腊神话之中,与宙斯敌对,将众神驱逐,拥有无穷神力的堤丰便是一个下半身全是蛇的怪物。宙斯之妻赫拉派出诛杀宙斯私生子赫拉克勒斯的复仇天使就是一对满是剧毒的蟒蛇。女妖美杜莎的头发全是由蛇组成,甚至,人与对视一眼便会被化为石雕。

很多属蛇的人感觉,自己周围与自己相同属相的人很少,如今,三十多岁的胡先生便是一个例子:上小学的时侯,他就发现,班里有很多属马的同学,为了找到自己的组织,他专门到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展开调查,但是,它发现高一届的学生大部分属龙。

这下他就纳闷了,属完龙之后便是马,那么,属蛇的人都在哪呢?当时年纪尚小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人们不愿意属蛇。后来,他十分困惑的他就此做了深入调查:同时期的一批孩子,属蛇的的确要比属龙或马的数量少很多!

到了胡先生上中学的时候,市场上有很多卖生肖饰品的店铺,其中,诸如牛马羊的生肖饰品数量很多,但唯独蛇类饰品数量很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胡先生发现蛇成为了潮流:很多人喜欢在身上弄上蛇型纹身,佩戴蛇纹戒指,此时,蛇突然间成为了个性代表。

因为,阳历与农历的时间相差,所以,每逢阳历新年之后,农历新年或者立春节气之前,这段时间出生的人该属什么,向来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中国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荣的周期,以之为“一岁”。月亮的盈亏周期也与“岁”相关——十二次月圆正好一岁。用木星作为年的周期“岁星”绕行一圈刚好十二年。《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计年计月,十二也用做计量时辰。

立春派:立春节气才是一年之始

有些人将立春节气视作每的一年的开始。曾有民俗学家表示:中国农历是以立春节气来确定生肖的。传统农历将节气之首的立春确立为每年的开始,因此,生肖也依据立春而定,中国古人均以此确立生肖。

直到一九一三年,当时的政府颁布法令: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才由此出现了以正月初一确定生肖的做法。在此之前,人们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而春节则是在立春之时,所以,生肖应该依据立春确定。

初一派:节气不是年历

但是,也有一些民俗学专家认为:把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比较合理。所述理由如下:节气并不是年历,确定出生于哪个年份,应当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标准。在普遍使用公历的如今社会,人们普遍还会使用农历,如果,再加入一种以立春节气作为一年之始的历法,将会导致年份与月份陷入混乱,实在是极为不可取。

如今,很多人都是初一派。

元旦派:让自己有两种选择

社会上有很多人是这样做的,这与父母希望孩子是何属相有关。例如:小马的儿子生于零二年二月初,这一年恰逢马年,但是,按照以前老式算法,没有过年的话应当属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二马”,于是,便让儿子属马了。

小张的儿子出生于一二年一月份,按传统农历的算法应该属兔,但是,他希望儿子属龙,“人们普遍将2012年称作龙年嘛!”

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 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仅动物不同,由此生肖也许并非起源于中国。

参考资料:

『《十二生肖》、《山海经》、《释干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