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八字合婚

遽怎么读(邃怎么读拼音)

时间:2023-12-31 01:43:26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说文解字》第284课:细说“遽”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辵”部的一个汉字“遽”,遽虽不是常用汉字,但也算不上生僻字,我们该叫它“中频字”。与“遽”相关的有一个成语:疾言遽色,在这个成语中,遽是“仓猝”的意思。遽字的详情如下:

遽。有两个读音:

(一)jù。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遽,传也。一曰窘也。从辵,豦声。”形声字。字的本义《说文》给了两个解释,先说第一个:“传也。”声部“豦”,一半老虎,一半“豕”,会兽类互斗、相持不解之意,本字时会详解。遽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如图:

(《字源》里“遽”字的字形发展)

传就是驿车;驿马。《尔雅·释言》:“馹,遽,传也。”郭璞注称:“皆传车驿马之名。”《周礼·秋官·行夫》:“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郑玄注称:“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

(中国古代的驿传)

中国的驿传制度由来以久,这个驿马传信的图案,现在中国邮政还时不时使用。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国,遇之……且使遽告于郑。”杜预注:“遽,传车。”孔颖达疏引孙炎曰:“传车,驿马也。”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成周做买卖,碰到秦军,……同时又派传车(驿传)紧急地向郑国报告。这一段故事很有名,就是“弦高犒师”。

(弦高像)

《说文解字》给遽的第二个解释是:“窘也。”就是窘迫。比如《世说新语·雅量》:“褚(褎)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褚(季野)便拱手回答道:“河南褚季野。”远近的人久仰褚季野的大名,县令于是大为窘迫,(于是)不敢起动他。这个用法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

两个本义之外,遽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疾速,这是本义的引申义。《玉篇·辵部》:“遽,疾也。”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五:“遽,《苍颉篇》:‘速也。’”《国语·晋语四》:“(头须)谓谒者曰:‘……国君而仇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竖头须(人名)对传达的人说:“身为国君而跟一个普通人为仇,那害怕的人就多了。”传达的人把这番话转告给文公,文公赶紧接见了他。

(2)匆忙;仓猝(这是进一步引申)。《玉篇·辵部》:“遽,卒也。”比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夫子何为遽?国家得无有故乎?”中学时读过一篇课文,是《促织》,出自《聊斋志异》,中间也有一段:“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空中。”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又比如《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疾言遽色后来发展为成语,“疾”指快,急速,与“遽”互文。指言语神色粗暴急躁。用以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连环画《促织》内页)

(3)恐惧,战栗。《广雅·释诂二》:“遽,惧也。”《广韵·御韵》:“遽,战慄也。”比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杜预注:“遽,畏惧也。”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不畏惧吗?

(4)竞争。《楚辞·大招》:“春气奋发,万物遽只。”春气萌动草木生发,万物生长竞春光。

(5)遂,就。清代刘淇《助字辨略》卷四:“遽,遂也。”《墨子·公孟》:“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即使你得不到福,我的话为何就不精确呢?而鬼神又为何就不明智呢?

(6)神话中的兽名。鹿头龙身。司马相如《上林赋》:“射游枭,栎蜚遽。”郭璞注引张揖曰:“飞遽,天上神兽也,鹿头而龙身。”

(7)古乡名。在现在的河北省元氏县附近。

(8)通“处”(处字的繁体“處”)。居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遽,假借为处。”

(9)通“剧”(繁体写作“劇”)。劳。俞樾《群经平议》:“遽读为剧,《说文·力部》‘劳,剧也。’然则剧亦劳也,剧于事,谓劳于事也。遽剧古通用。”

(二)qú。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通“蘧”。瞿麦。《说文》:“蘧麦也。或作遽。”瞿麦是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60厘米,有时更高。样子如图:

(瞿麦)

遽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遽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84,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这些中医药常用字,你读错了多少年?

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

汉字数量众多,读音和形体比较复杂,容易把握不准而误读、误写。中医药中冷僻字和特殊用字较多,如果阅读时对字形字音不认真对待,书写时不注意用字规范,就更容易发生误读和误写现象。以下分五类列举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希望有助于为中医药行业及相关人员正音释义。

脏腑生理

囟 脑门,婴儿头顶骨缝未合处。读xìn(信),不可误读误写为“囱”(cōnɡ)。

頞 鼻梁。读è(饿),不读ān(安)。

涎 口涎,口水。读xián(嫌),不读yán(延)。

颌 上颌,下颌。读hé(合),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与肌肉等组织。

颔 下巴骨,下巴部。读hàn(汗)。与“颌”不同。

肓 膏肓,肓膜。读huānɡ(荒),不可误读误写为“盲”(mánɡ)。

膻 膻中,读dàn(旦),不读tán(坛);表示羊膻味,读shān(山)。

贲 贲门。读bēn(奔),不能按“喷”类推读pēn。

睾 。读ɡāo(高),不取ɡǎo(搞)。

脬 膀胱。读pāo(抛),不能按“浮”类推误读fú(浮)。

臀 臀部。读tún(豚),不读diàn(殿)。

尻 臀部;尾骶骨。读kāo(考,音平),不读jiǔ(九)。

髂 髂骨。读qià(洽),不读kè(客)。

髁 表示股骨读kē(颗);表示髋骨时同“胯”,读kuà(跨)。不读huái(怀)或ɡuǒ(果)。

肱 肱骨,读ɡōnɡ(工),不读hónɡ(宏)。

跖 跖骨,即脚掌骨。读zhí(直),不读shù(庶)。

腓 腓肠肌。读féi(肥),不读fēi(非)或fěi。

胫 小腿,从膝下至脚上部分。读jìnɡ(竟),不读平声jīnɡ(经)。

腨 胫肉,俗称小腿肚。读shuàn(涮),不读duān(端)。

胻 胻骨。胫骨的上段,亦指胫骨。读hénɡ,不可按“行”读为xinɡ(形)。

踝 踝骨(小腿与脚连接处两边突起的圆骨)。读huái(怀),不读ɡuǒ(果)。

骺 长骨两端连接关节的部分。读hóu(侯),不读hòu(后)或ɡòu(垢)。

(月+囷)隆起的肌肉。读jùn(俊),不读jiǒnɡ(窘)。

癸 天癸,中医指促进性机能发育的物质。读ɡuǐ(鬼),不读kuí。

脉 表示脉象,读mài(卖);表示脉脉含情,读mò(默)。

溺 表示小便,读niào(尿),即后世“尿”字;表示淹没、沉溺,读nì(逆)。

吮 婴儿吮乳。读shǔn,不读yǔn(允)。

证候病名

晡 日晡潮热,“日晡”指申时,即13~17点。读bū(布,平声),不读pǔ(普)或fǔ(甫)。

懑 烦懑。读mèn(闷),不读mǎn(满)。

怵 怵惕,恐惧貌。读chù(触),不读shù(术)。

龋 龋齿。读qǔ(取),不读yǔ(禹)。

齘 磨牙。读xiè(谢),不读jiè(介)。

眊 眼睛看不清。读mào(帽),不读máo(毛)。

眚 眼睛生翳。读shěnɡ(省),不读shēnɡ(生)。

眩 目眩。读xuàn(楦),不读xuán(玄)。

眵 俗称“眼屎”。读chī(痴),不读duō(多)。

痏 针孔,或疮疡、瘢痕。读wěi(伟),不读yǒu(友)。

瘁 心力交瘁。读cuì(翠),不读zú(足)。

疱 面部疮疱,粉刺。读pào(泡),不读bāo(包)。

瘵 病,多指痨病。读zhài(债),不读jì(祭)。

衃 瘀血,凝血。读pēi(坯),不读bù(不)。

xián(疒+间)癫xián(疒+间) 。今习作“痫”。读xián(弦),不读jiān(肩)。

怔忡 心悸。读zhēnɡ(争) chōnɡ(充),不读zhènɡ(正,去声) zhōnɡ(中)。

皴 皮肤皱起或开裂。读cūn(村),不读jùn(俊)。另外,皲(读jūn)与本字义近而音形有别,不可混淆。

瘕 癥瘕。读jiǎ(假),不可按“暇”类推读xiá。

佝 佝偻。读ɡōu(钩),不能按“拘”类推读jū。

搐 抽搐。读chù(触),不可按“蓄”类推读xù。

癩 恶疮,麻风病。读lài(赖),不能按“懒”类推读lǎn。

衄 鼻衄。读nǜ,不能按“扭”类推(改去声)读niù。

悁 悁悁,忧闷,忧伤。读yuān(冤),不能按“捐”类推读juān。

疽 痈疽。读jū(居),不能按“咀”类推读jǔ。

痤 痤疮。读cuó(嵯),不能按“锉”类推读cuò或误读cuǒ。

暍 中暑,伤暑病;或叠用“暍暍”,指热貌。读yē(耶),不可按“喝”类推读hē。

惴 惴惴,忧惧,恐惧貌。读zhuì(缀),不可按“喘”、“揣”、“端”类推读chuǎn、chuǎi或duān。

创 创伤,金创。读chuānɡ(疮),与创造的“创”(chuànɡ)读音不同。

㖞 口㖞。读wāi(歪),不读wō(窝)。

眼皮或肌肉跳动,读shùn(顺),不可按声符读rùn(闰)

瘰 瘰疬,读luǒ(裸),不可按声符读lěi(累)。

哕 表示呕哕,干呕,读yuě(月上声),不可按声符读suì(岁)。

咯 同“喀”,咯血。“咯”为多音多义字,喀血义读kǎ(卡),不读ɡē(哥)、luò(洛)。

嘿 同“默”,不作声,多叠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嘿嘿不欲饮食。”读mò(默),不读今常用音hēi(黑)。

咳 常义为咳嗽,读ké(壳。旧音亦读kài);古又表小孩笑,读hái(孩);嗳气。注意:古医书中的“咳逆”,多数指肺经的咳嗽上气,宋以后医著中常指胃经的嗳气。

瘛疭 筋脉抽搐或弛纵的疾病。读chì(翅)zònɡ(纵)

强 表示僵硬,如《伤寒论》“项背强”,读jiànɡ(犟);表示坚强,读qiánɡ;表示勉力、勉强,读qiǎnɡ(抢)。

淋 用于性传染病,读lìn(吝);用于淋巴、淋漓,读lín(林)。

恶 表示恶心,读ě;恶习,读è;古文疑问代词和叹词,读wū;憎恶,读wù。

龟 同“皲”,“龟裂”即“皲裂”,读jūn(军)。又古西域有“龟兹”国,“龟”读qiū(秋):二义均不读“龟”的常音ɡuī。

瘖 音哑,不能说话。读yīn(音),不可误读误写为“暗”(àn)或“谙”(ān)。

愊 愊愊,愊臆,胀满貌。读bì(闭),不可误读误写为“幅”。

mèn(宀+免)“闷“的古异体之一。烦 ,即烦闷。读mèn,不可混同“冤”读yuān。

洒洒 恶寒貌。读xiǎn(显),不读常音sǎ。亦作“洗洗”,同读xiǎn(显)。

中药、腧穴

粳 粳米。读jīnɡ(京),不能按“埂”类推误读ɡěnɡ。

阿 阿胶,读ē(人名樊阿同此);与阿妈的“阿”(ā)读音不同。

艽 秦艽。读jiāo(交),不读jiǔ(九)。

芎 川芎。读xiōnɡ(匈),不读ɡōnɡ(弓)。

茜 茜草。读qiàn(欠),不读xī(西)。

茸 鹿茸。读rónɡ(荣),不读ěr(耳)。

蒡 牛蒡子。读bànɡ(棒),不读pánɡ(旁)。

苁 肉苁蓉。读cōnɡ(聪),不读cónɡ(从)。

莨 莨菪。读lànɡ(浪),不读liánɡ(良)。

茛 毛茛。从“艮”声,读 ɡèn。

硇 硇砂。读náo(挠),不读xìn(囟)。

獭 水獭,獭肝。读tǎ(塔),不读lài(赖)。

楮 楮实、楮白皮。读chǔ(楚)。该字在古书中有异体作“柠”,不可读nínɡ。楮树又名榖树,读ɡǔ,注意“榖”左下从木,与谷物之“穀”(左下从禾)不同。

柏 在黄柏一名中,本作“檗”“蘗 ”(注意不作“蘖”),读bò(擘);在侧柏叶一名中读bǎi(百),不作“檗”。

诃 诃子(诃黎勒)。读hē(喝),不可误写“柯”,不能按“柯”类推读kē。

菝葜 读bá qiā(拔掐),不写作“拔契”,“葜”字不读qì(弃)。

芐 地黄别名,《尔雅·释草》:“芐,地黄。”读hù(户),不读xià(下);书写时勿作“苄”。

菀 紫菀。读wǎn(晚),不可误读误写为“苑”(yuàn)。

葛 葛根。读ɡé(格),阳平;作姓读上声。

礜 礜(yù)石。不可误读误写为矾石之“礬”(fán)。

荠 在荠菜中,读jì(剂);在荠苨(苨音nǐ)、荸(bí)荠中,读qí(齐)。

术 白术,苍术。旧写作朮,读zhú(竹),与“术”(shù)读音不同。

枸 在枸杞中,读ɡǒu(狗);在枸橼中,读jǔ(举)。

朴 厚朴。读pò(破)。此字另三个音为pǔ(朴素)、pō(朴刀)、piáo(姓)。“厚朴”之“朴”不可繁化及读pǔ(普)。此外,网络所传电子书因错误转换而成为“浓朴”,史上无此药名。

荨 荨麻,读qián(前);荨麻疹,用于口语,读xún(寻);中药知母的异名,读tán(谈)。

蓓 蓓蕾,读bèi(倍),不可按“陪”“培”类推读péi;

腧 腧穴。读shù(树),不读shū(输)。

穴 穴位。读xué(学),不取xuè(谑)。

彧 穴位名彧中。读yù(域),不读huò(或)。

攒 穴位名攒竹。读cuán(篡阳平),不读zàn(赞)或zǎn(昝)。

髃 穴位名肩髃。读yú(于),不可按“偶”类推读ǒu。

郄 穴位名郄中。读xì(戏)。lìn(郄去掉阝)声的字多音lìn(吝),不能误从。

杼 大杼穴。读zhù(柱),不能按“抒”类推读shū或误读为yú(于)。

臑 穴位名臂臑。读nào(闹),不可按“濡”类推读rú。

诊断治疗

芤 芤脉。读kōu(抠),不读kǒnɡ(孔)。

钅是 钅是 针,九针之一。读dī(低),也读dí(敌),不读tí(题)或shì(是)。

瘥 病愈。读chài(虿),不读chā(叉)或chà(岔)。

刳 剖开。读kū(枯),不读 kuā(夸)。

灸 针灸。读jiǔ(久),不读平声jiū(纠)。

痏 针孔,瘢痕。读wěi(委),不读yiǔ(有)。

瘳 病愈,病瘳。读chōu(抽),不可按“寥”类推读liáo,或误读误写为“廖”(liào)。

砭 古代刺穴用的有刃的扁石块。读biān(边),不可按“贬”类推读biǎn。

诊 诊断。读zhěn(枕),不可按“珍”类推读zhēn。

濡 表示濡脉、肉濡及柔软义,同“软”,读ruǎn(软);表示湿润义读rú(儒)。

数 数脉、频数,读shuò(硕);与数学的“数”(shù)读音不同。

内 内针,内谷,内药,内臼中,读nà(纳),此义今作“纳”;与内外的“内”(nèi)读音不同。

溲 浸泡、拌和(溲面、溲药),读sǒu(叟);小便,读sōu(搜)。不能按“瘦”类推读shòu。

中 药中肯綮,中病即止,中病,中毒,中暑,读zhònɡ(仲);与中外的“中”(zhōnɡ)读音不同。

其他

炮 中药炮制。读páo(袍),与枪炮的“炮”(pào)读音不同。

娠 妊娠。读shēn(身),不可按声符读chén(辰)。

娩 分娩,读miǎn(免),不可按“晚”的读音类推读wǎn;

侪 同辈、同类的人。读chái(柴),不读qí(齐)。

啻 副词词组“不啻”,不止。读chì(翅),不读dì(帝)。

酗 沉迷于酒,发酒疯。读xù(序),不读xiōnɡ(凶)。

泌 分泌,泌尿。读mì(密),不读bì(必)。

稔 本指谷物成熟,代指“年”。读rěn(忍),不读niàn(念)。

恤 忧虑,体恤。读xù(序),不读xuè(血)。

摭 拾取,摘取。读zhí(直),不读shù(庶)或zhè(蔗)。

阐 阐述,阐明。读chǎn(产),不读shàn(擅)。

垣 矮墙。读yuán(元),不可按“桓”类推读huán,或按“恒”类推读hénɡ。

炽 热盛。读chì(赤),不能按“识”(去声)类推读zhì(志)。

识 多闻博识,记住,读zhì(志);与认识的“识”(shí)读音不同。

恃 依仗,恃能厌事。读shì(是),不可按“持”类推读chí。

鸱 鸱鸟。读chī(吃),不能按“低”类推读dī。

螫 虫蜇。读shì(是),与“蜇(zhē)义同形略近而音不同,不可误混。

逡 退行或徘徊。读qūn(群阴平),不可按“俊”类推读jùn或按“梭”类推读suō。

诣 造诣,到。读yì(意),不能按“旨”、“指”类推误读zhǐ。

卒 卒然,突然,后世作“猝”,读cù(促);与死亡、终了义的“卒”(zú)读音不同。

匮 表示藏物之器读ɡuì(柜),后世作“柜”,但在专有名词“金匮”(包括书名《金匮要略》)中不改为“柜”;表示缺乏等义读kuì(溃)。

否 否塞不通,阴阳否隔,否极泰来。读pǐ(痞),与是否的“否”(fǒu)读音不同。

和 表示唱和,和诗,曲高和寡,读hè(贺);表示和谐、和平,读hé(河);表示和面,读huó;表示搅拌和药及煎药遍数,读huò。

度 揣度病情。读duó(夺),与度量衡、程度、气度的“度”(d ù)读音不同。

属 连属,徽音累属,读zhǔ(主);与类属的“属”(shǔ)读音不同。

校 表示校勘、校订,读jiào(叫);表示校尉、学校,读xiào。

期 周,周年。读jī(基);与日期的“期”读音不同。

殷 形容血色殷红,黑红色,读yān(淹);与殷勤、殷切的“殷”(yīn),读音不同。

遗 表示赠送,读为wèi(卫);表示丢失,读为yí(移)。

庠 古指学校。读xiánɡ(详),不要误读误写为“痒”。

邃 深远,深邃。读suì(岁),不可误读误写为“遽”(jù)。

摶 把东西捏聚成团,即“团”的动词形。读tuán(团),不可误读误写为“搏”(bó)。

合 计量单位,十分之一升。升合。读ɡě,不读常音hé。

误人子弟是错书

“纔”错释为“缠”

“荡”错释为“汤”

“度”错释为“庆”

“照”错释为“绍”,“炤”是“照”的异体字

“照”错释为“发”

“考”错释为“孝”

“循”错释为“诸”

“遽”错释为“邃”

看出版社,以为高大上。殊不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隶书大字典》,错字连篇,触目惊心!

《墨缘》点评:字典错了可是大事!

“海为龙世界; 天是鹤家乡”。

邓石如行草五言联。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齐白石“海为云是”对联,“天”讹为“云”。

《墨缘》点评:天是鹤的家乡,也是云的家乡。

简繁混用不说,“天”写得一看就是个“无”字;“壮”写成了“状”;落款年份“癸”字似也有误;“号”应为“画”。

《墨缘》点评: 写书法得从京剧抓起。

“西泠印社”,“西”字错;“社”字不标准。

《墨缘》点评:找不着“西”了!

西

清 吴昌硕 《篆书五言诗》

入 清 吴昌硕

人 清 吴昌硕

王羲之妻子名郗璿。墓志上写得清清楚楚,当时王羲之尚在世,必定加以确认。作为姓,“郗”读作“xī”,“郄”也是姓,读作“qiè”,另有注:“郗”,“古同‘郤’,姓,读作‘xì’,也同‘隙’”,有根本区别。《墨缘》点评:

古人的姓氏哪能说改就改?

“吴昌硕书画篆刻艺术展”展标“金石笔墨‘文人’心”,“人”错成了“入”。

《墨缘》点评:书家真得“入心”啊!

修改后的展标

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道因法师碑》,“法师”错成了“师法”。

《墨缘》点评:弄懂了意思再编书!

黑龙江大庆市的黎明河,景观石上的“宁静致远”被写成“宁静志远”。

《墨缘》点评:不“致”之症。

广西南宁市清秀山景区的状元泉文化园,锥刺股的故事被刻成了“锥刺骨”。

《墨缘》点评:是不是刺错了地方?

长沙贾谊故居,汉文帝的名字“刘恒”被刻成了“刘桓”。

《墨缘》点评: 君不君。

成都锦里,将三国时期著名谋士、重臣“贾诩”错写成“贾栩”。

《墨缘》点评:臣不臣。

兴 舒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电脑再发达,也无法完全取代手工书写。书写汉字必须按照汉字约定俗成的结构规律,连缀成词句篇章,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把汉字写好,是每个中国人的本分与天职,应该从自身做起。会写汉字,写好汉字,才是一个正宗的炎黄子孙。错别字对于书法家来说,很难完全避免,但要尽全力降至最低。往大处说,见证了一个人文化观念的严谨与否;往小处说,错别字会影响到最终意思的表达,无疑也是书法作品的硬伤。为了汉字的纯洁性,时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空前普及,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错别字的概率不断上升。错别字自古皆有,在古代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错字的原因不外两方面:一是书家的原因,只要是人,都难免走神儿,更主要的是主观原因,个人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一是汉字的原因,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异体字和形近字比比皆是,民间俗字、冷僻字不胜枚举,加上各种书体历经数千年,纷繁多元,难认、难写、难记,造成失误。

错别字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不容忽视。通常所说的错别字,其实包含错字和别字两类,以后者居多。错字是生造出来的,添加或减少了笔画,部首移位不合法度等等。不管任何人,名人或者普通人,错了就是错了,有错必纠是必须遵守的宗旨。《全唐书》记载,唐代一位给事中杨珍,在给皇帝的奏状中把一个人名“崔牛”错写成“崔午”,为此被大理寺判刑“笞三十,征铜四斤”。写错一个字,就罚铜四斤,还打三十大板,似乎未免太重。相比而言,今人随便写错别字,乱写字毫无惩戒,未免过宽?

错别字就如同书家乃至诸多文字工作者的影子,时时相伴。提笔忘字也是目前一大问题,致使有时人名出现错误,地名出现错误,让人啼笑皆非。而像一份经济合同中如果关键处出现错字,可能会造成直接的损失,不可等闲视之。其实问题往往源于自身,发现没有百分百把握写正确的字,不愿查字典,随便处理。相同的错字,一次又一次重复出现。所以,不时可以见到惊呼书法家没文化。但要记住一句话,“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到位,相信这种错误会降到最低。相反,不管你是谁,只要不认真对待,没有足够的细心,错字就会来光顾。

当然,最可怕的是:字典错了。

文言文必考题型之翻译技巧

★★考点解读★★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技巧点拨★★

翻译方法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沛公安在?”,译时宾语应回到谓语的后面,“沛公在哪里?”

十个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如: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词义扩大)②丈夫亦爱其子乎?“丈夫”原是男子的通称,今指妻的配偶。(词义缩小)

(2)注意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云、响、影”是名词作状语,译时加“像……一样”。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洲之地。“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坚固的地方”。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3)注意句子的主谓关系。如:焚百家之言“言”是“焚”的宾语,应译为“记载言论的书籍”。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怒”为“牛”的谓语,应译为“发狂”。

(4)注意固定结构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是固定结构,应译为“与……比,那一个……”。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是固定句式,应译为“恐怕吗”

(5)注意古代汉语修辞格及翻译。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藩篱”译为“边防”(比喻)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译为“高官厚禄”(借代)吾与大王会猎于此“会猎”译为“交战”(委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译为“时值深秋九月”。(互文)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译为“进去”。(偏义复词)

(6)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判断句——译出“是”;被动句——译出“被”疑问句——译出疑问语气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变式句——还原位置

(7)注意文言句内、句间对称的特点,学会推断词义。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根据“用”推断“以”的意思是“任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根据“择”推断“简”的意思是“选拔”

(8)注意翻译字字落实,句句对应的特点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②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译:现在形势危急求你帮助,是我的过错了。以上两句翻译都未做到字字落实,①句的“以”字未翻译,②句的“是”字未翻译。

(9)注意专用名词不译的原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10)注意译时句不离篇的原则。(见五步骤“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

【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

【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手?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手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认之者不塞则惑

②吾无取乎尔也

【答案】①认同伯阳父说法的人不是孤陋寡闻的就是糊涂的

②我对于《国语》的上述说法无所采纳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①中“认”,辩认;“塞”,闭塞;“惑”,惑乱。②中“取”,赞同,同意;“尔”,此、这个。

参考译文:

左丘明的《国语》,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阔接触特异。本来就是世人所沉溺爱好欲罢不能的。并且它的观点很多都是欺骗人、惑乱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我害怕当世求学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却模糊了是非。这就不能够从中庸之道来进入尧、舜的学说、主张。依照这些理由,我写了《非国语》这本书。

(《国语》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大夫伯阳父说:“周朝快要亡了!天地间的阴阳二气,不能错乱了位置。如果错乱了,那是被人搅乱的。阳气隐伏在下面不能冒出来,被阴气压迫得不能上升,于是就会发生地震。现今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地震,就是阳气失去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镇住了。阳气不在自己的位置,跑到了阴气的位置上,水源就必然会被堵塞。水源堵塞了,国家一定要灭亡。如果国家灭亡,不会超过十年。因为十是数的终极。天既然要抛弃这个国家,是不会让它超过这个终极的。”正是这一年,泾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也崩塌了,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周平王不得不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

柳宗元非议说:高山和大河,不过是天地间的自然物体;阴气和阳气,不过是天地间的元气。它们自己运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动,这哪里是与人商量过的呢?它们自己冲击,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损,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而像伯阳父那样认识它的人,不是无知就是糊涂。用锅煮饭,汤水翻滚蒸气升腾必然会煮烂各种食物;引水灌田,水势奔腾波浪激荡必然会破坏田里的土石。这些老妇老农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何况天地之大无边无际,阴阳变化无穷无尽。阴阳二气,充满于茫茫无际的天地之间,有时聚集,有时分散,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好像车轮滚动,好像纺机运转,它们的变化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呢?伯阳父说:“水源堵塞了,国家必然灭亡。”“人们缺乏财物,国家还不灭亡吗?”这又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了。这里所说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还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说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说是人造成的,那么由于缺乏财物而导致亡国的,难道没有其他原因吗?何以硬要说是那几条河的过失,还说“天既要抛弃一个国家,不会超过十年”,这就越发荒谬了!我不同意他的这些看法。

二、【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①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答案】(1)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

(2)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

(3)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中,“此……也”,判断句;“所以”,古今异义,……的原因;“明”,明了;“成”,成功。

(2)中,“则”,那么;“安得”,怎么能;“为”,介词,替;“之”,代词,他们;“言”,说;“以”,目的连词,来;“劝”,劝导;“夫”,那些;“为政”,施政;“而”,却;“学者”,古今异义,学习的人。

(3)中,“不惟”,不只;“望”,愿望;“如此”,像这样;“抑”,或许;“于是”,古今异义,从这里;“获”,收获。

参考译文:

先王的时候,用学习作为为政之道,学习源于为政的需要,而为政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没有怪异的习惯,政令没有怪异的方法。从朝廷到郡国,从郡国到天下,追根究底,离不开这两件事。所以士人不求学,就会有诡异的言行;政令不源于学习,就不会有准则法度。君臣之间从上到下,对待我们的办学,犹如农人有田地,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不耕耘,就没饭吃,年终时就有忧虑。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划一且风俗等同,就是这个缘故呀。

后世之人学习,大概兴盛于先王之时。仪容举止之安详,饮食之丰富,教诲约束之严格,先王之时未必达到这个地步;然而只是为了学而学,只是为了施政而施政,整天聚在一起,贪图安逸,所追求的不过是能够通晓经文,以取得科举登第,得到功名后,昔日所学习的东西,很快废弃忘却。一旦看到书本或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之事,就说:“我刚从政,有什么好学的?”唉!后人提到治理天下的人常常不敢仰望先王之时,大概是因为学习与为政分开了!

国家办学之道已经很完备了,十户的小地方有老师和弟子,州县的官吏用办学作为扬名之道,难道仅仅全是为了观美吗?大概想恢复先王的旧道,通过学习来施政。只是最终没能符合上司的心意,这是士大夫与求学之人的错呀。

衡州的学校叫石鼓书院什么的,其由来已久,中途曾经迁到城南,士人认为不方便,又搬回原来的地方,这事来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的学校,占据潇、湘之要道,挟带着山岳之名胜。它搬迁时,还没有新教室。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人郑君丙、知州张君松,都于乾道乙酉年上任,这时正有战乱,三人职责不同但责任均担,虽每天忙得要死,然而都知道办学是为政之本,战乱只是小事,就授命教授苏总龟,让他马上修葺学校。不久学校修成,战乱也结束,环视三人的地盘,整齐严谨,太平无事。

战乱结束且太平无事,未必立马是学习所致,而我上表称赞他们,大概是欣赏他们三人懂得先王重视学习的原因,在军情紧急之际,仍然不敢忘记办学,学校修成并且治兵有功,治理地方有政绩,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衡州全部士人,知晓三人的心思,就住在这所学校里,不只是专心学习,还学习以后的为政之道;不只为了科举登第,还想到报效君王,泽被苍生之业。使为政与学习再次合而为一,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义门。嘉奉二年,举进士。调莆田尉,会守令阙,台阃委以县事。时岁凶,部卒并饥民作乱,仲微立召首乱者戮之。籍闭粜,抑强籴,一境以肃。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然莫省为仲微也仲微见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质明,首僧无疾而死。寓公有诵仲微于当路而密授以荐牍者,仲微受而藏之。逾年,其家负县租,竟逮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迁海监丞。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问立决。改知崇阳县,寝食公署旁,日与父老樵竖相尔汝,下情毕达,吏无所措手。通判黄州,职兼饷馈,以身律下,军兴赖以不乏。制置使上其最,辞曰:“职分也,何最之有?”迕丞相贾似道,监察御史舒有开言罢。久之,起知惠州,迁太府寺丞兼权侍右郎官,轮对,言;“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陆沉天下之英雄。”似道怒,又讽言者罢夺其官。久之,叙复。时国势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战之罪不专在于庸阃、疲将,君相当分受其责。天子若曰‘罪在朕躬’,大臣宜言‘咎在臣等’。追悔既往尚愈于迷。惟君相幡然改悟,天下事尚可为也。转败为成,在君相一念间耳。”乃出仲微江东提点刑狱。德祐元年,迁秘书监,寻拜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书。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

(选自《宋史·陈仲微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

(2)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问立决。

【答案】 13.(1)陈仲微把推荐信归还了他,信的封口还和原来的一样,那个人惭愧地道歉离去,直到陈仲微任职期满再没敢因私事打扰。

(2)邻县有一件疑案十年了没有决断,郡里命令陈仲微审理此案,他一次审问就马上裁决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牍”名词,书信;“缄封”名词,封口;“谢”动词,道歉;“终其任不敢挠以私”状语后置;“挠”动词,干扰。(2)中的“狱”名词,案件;“按”动词,审理,审判;“问”动词,审问;“立”副词,马上;“决”动词,解决。

参考译文: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曾被朝廷表彰为有义行的家庭。嘉泰二年考中进士。调任莆田县县尉,恰逢县令缺任,朝廷有关部分就把县里的政事委托给他。当时年成不好,士兵和饥民发动叛乱,陈仲微立刻招来首先闹事的人杀掉了他。登记那些囤积粮食不卖的人,抑制那些强行买进粮食的人,全县境内秩序井然。囊山的寺院与郡中的学校争水利,过了好长时间没有裁决,陈仲微查找法律说:“理亏在寺院。”后来有一天,按照公文办事经过寺院,寺院的僧人长期将这件事公布在钟上认为他们冤枉,从早到晚祈祷诅咒,但是不知道来人就是陈仲微。陈仲微见到他们说:“我的心思如何呢?我的心思如何呢?”天刚亮,寺院里带头祝诅的和尚就无病而终了。有一位居住在乡下的贵族,向当权者称颂陈仲微,并且还秘密地送给陈仲微一封推荐信,陈仲微接过信就收藏起来。过了一年,这位贵族家拖欠县里的租税,陈仲微最终逮捕了他的家奴。这位贵族有怨言,陈仲微把推荐信还给他,书信的封口还和原来一样,这个人惭愧地道歉离去,直到陈仲微任职期满再没敢因私事打扰。调任为海监丞。邻县有一件疑案十年了没有决断,郡里命令陈仲微审理此案,他一次审问就马上裁决了。改任崇阳县县令,一直吃住在县衙的旁边,每天跟父老乡亲打柴的人你我相称。下面的事情全都能了解到,手下的官史们不敢弄虚作假。担任黄州通判,还兼任运送军粮的职务,以自身的行为约束部下,军事行动依仗他而从不匮乏。制置使要上奏称赞他是官员中最好的,他谢绝说:“这是应尽的职贵曹责本分,哪里称得上是最好的呢?”触犯了丞相贾似道,监察御史舒有开上书罢免了他。过了很长时间,才被重新起用,担任惠州知州,升任太府寺丞兼权侍右郎官。轮值上殿策对时说:“以利禄作为诱饵可以招来天下中等才能的人,但不能使天下的豪杰来品尝;可以用名位之舟运载天下卑鄙之人,而不可以使天下的英雄埋没。”贾似道大怒,又劝说谏宫罢免削去他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当时国家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陈仲微上奏密封的奏章,内客大略是说:“作战失败的罪责不只在无能的大臣、疲惫不堪的将领,国君、丞相也应当分担这件事的责任。天子如果说罪过在自己,大臣也应该说过错在臣等。对以往的过错感到后悔,胜似执迷不悟。只有国君和丞相幡然醒悟、改进,天下大事才有回旋的余地,转败为胜就在国君和丞相一念之间啊。”于是将陈仲微调出京城担任江东提点刑狱。德祐元年,升迁为秘书监,不久授予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益王在海上即位后,授予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过了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