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生肖配对

化缘是什么意思(佛家化缘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30 14:58:56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和尚乞食化斋,为何要称作“化缘”呢?

在剧版的《西游记》中,除了斗妖魔鬼怪之外,出现较多的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化缘。每次到了“饭点”,唐僧师徒肚子饿了,就拿着家伙什,看看四周有没有炊烟袅袅、生火做饭的痕迹。如果有人,唐僧师徒几个就敲门,客气问施主,我们是去西天拜佛求经的僧人,前来化缘,可有斋饭?

于是在《西游记》情节的耳濡目染下,我们都知道了,僧人没有饭吃,出去“蹭个饭”,一般都会说“化缘”这样一个雅名。想必很少有人知道,“化缘”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这样称呼到底有何意义。

之所以将僧人乞食称作“化缘”,首先,是跟佛门的理念有关。

佛门是比较讲求“缘”这个概念的,同时也认同因果。能布施斋僧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和佛门有缘。同时呢,没给僧人食物的时候,施主和僧人没有任何交集,也无任何缘分,而僧人募化乞食的过程,就是广结善缘。

说起善缘,还容易联想到观世音菩萨。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观世音菩萨是来世间普渡众生的,有缘则度化,无缘则离去。与佛门结缘,向来都不是坏事。

僧人的化缘过程,除了乞食,还为了教化。因此,所谓的“化缘”,也指教化的因缘。正是因为施主布施了斋饭,结了这样的善缘,所以才会被称为“施主”,所以才有被佛祖、观音菩萨度化的可能。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佛祖、菩萨以及一些得道高僧常常会幻化面貌示人,来普渡世人。所以,一般有僧人来化缘,大多数人也都不会拒绝。就像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所描述的那样:“每天都由在家人煮好鱼肉,等候和尚妮姑去化缘。”很少会有将化缘的僧人拒之门外的,除非自己都穷得揭不开锅,这种就另当别论。

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任何时候,僧人都要出去化缘。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他们是由于外出远行求取真经,路途太遥远,自带太多食物不现实,所以才要化缘。一般来说,在寺庙里有固定居所的僧人,几乎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据史料记载,有部分寺院和僧人都有田产的。譬如,明朝洪武十九年颁布的一条法令:“敕天下寺院有田粮者,设砧基道人,一应差役不僧应。”从这里可以看出,有田粮的寺院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佛教名扬四海,信徒广布,一些有钱的信徒不仅会捐钱,还会捐田产给寺院。僧人们通过劳作,也会有收成,可供自给自足。即便不够,也会有拜佛烧香的信徒来布施“香火钱”。

另外,除了乞食,“化缘”还有别的意义,并不是“蹭个饭”的特指。化缘还可以形容,佛门为了做佛事,所进行的所有募化活动,这个范围就比较广。比如,由僧人所起的募捐善款,一般用来建寺庙,方便佛陀对信徒的教化。

在古代,和尚僧人外出化缘,相对是比较普遍的。

近代以来,仍然有一些名僧高僧去远处化缘,除了宣扬佛门教义之外,还为了募款。就比如上世纪20年代,宁波观宗寺的住持出于购置大藏经的目的,直接北上,专门到了北平化缘募款;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或许不是为了作佛事而募款,可能是用作寺院的日常开销,会有一些较为富有的信徒定期捐款布施。

到了现在,僧人出门化缘的情况,则更为少见了。但这种来自佛门的文化,仍然是比较有经典意义的。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僧人化缘,还有不给就不走的说法?

11月28日,春武里府西拉差县民众向泰媒记者投诉最近有僧人在附近化缘,走到商铺前如果店主不施舍物品就赖着不走,直到店主出来施舍完物品才离开。但因为泰国信仰佛教,佛门僧人地位高,当地各商铺店主都敢怒不敢言,有的商户甚至认为这种强制化缘的行为与僧人身份不符,怀疑他们只是穿着僧袍的假僧人,接机领取民众免费赠予的物品。

按照泰国最高佛教委员会办公室规定:正常的僧人化缘行为为了不影响商户生意应该在每日清晨5点至8点时段进行,沿着道路边走边化缘,不得故意影响其他民众正常生活。有主动做善事的民众出现时,用钵盂接受其施舍物品后要念经祝福;钵盂盛满后或者食物够吃以后应该停止化缘返回寺庙,不得出现回寺庙时除钵盂以外手还拿着其他施舍物品;最重要的一点是:化缘的僧人不可强制他人赠予食物。现当地宗教管理委员会已经引起重视,彻查假僧人情况是否属实,并严加规范各寺庙僧侣纪律。(记者 飒扬戈隆泰)

空瓶理论(深度好文)

人到底是什么?

想来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寂静法师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空瓶子原理:

“人什么都不是,人就是一只空瓶子,你向瓶子里面倒什么,你得到的就是什么。”

正所谓,人如空瓶,你给自己放入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01

倒入清水。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

他们历经世事,却依然能够保持纯良、通透的心性,丝毫不会被外界所影响。

他们的瓶子里,就像装满了清水,没有杂质,清澈见底。

人们常说,修行最好的道场,就是俗世。

瓶中装着清水的人,即便身在俗世,却可遗世独立,心净如莲。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一位六根清净的老和尚。

一天, 这位老和尚带着徒弟去下山化缘。

在途经一条河时,看到岸边有一位小媳妇不敢过河,站在河边干着急。

老和尚起了慈悲心,背着小媳妇趟过了河。

徒弟看到这一切,耳根子都红了。

过了河,老和尚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继续赶路。

徒弟不解地走了十多里地,终于忍不住了,问道:

“师父,出家人当四大皆空,守清规戒律,您刚才若无其事地背那女子过河,却是何故?”

老和尚笑了笑,说到:

“我把那女子背过了河,便放下了她。你呢?却背在心上想了一路。你说,到底是谁的灵台不清明?”

是啊,只有内心真正的纯净,才能不放于眼,不拘于心,却可包容万物。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通透的,如水一般,清澈明净。

只有心无杂念,始终守住自己的本心,才能通透温暖,不扰繁华。

人生不必拥有很多,一粥,一饭,一草庐,一茅檐,简简单单的,再有清风明月作伴就已足够。

每时每秒,随风月起落,尽管世界变幻莫测,我自不浊如水。

02

装满淤泥。

人这个空瓶子,自己放入什么,就能品尝到什么果。

如果你在瓶子里装的是善良,你就会收获善果;

如果你在瓶子里装的是丑恶,你就会收获恶果……

人心没有好坏,善恶只在选择,一切都在起心动念的一瞬间。

同样都是一个瓶子,我们为什么不装善果而要选择装恶果呢?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得道高僧白隐禅师。

有一天,一位武士问白隐禅师:“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吗?”

白隐禅师并未回答武士的问题,反而轻蔑地说道:

“你是何等人,如此粗鲁之辈,也配问我大道吗?”

武士听罢勃然大怒,迅速抽出佩剑,就要朝白隐禅师砍去。

白隐禅师不慌不忙地说道:“这就是地狱呀。”

武士若有所悟,赶紧收住佩剑,然后双掌合十,恭敬地说道:

“多谢禅师指点迷津,请原谅我的鲁莽!”

白隐禅师此时微笑道:“你现在所处的就是天堂。”

人如空瓶,切不可随意地向里面放入东西。

如果在瓶中放入了自私、阴险、狠辣、狭隘,又如何能装下无私、爽直、慈善和豁达呢?

请记住,你现在的样子,就是你过去的果;你未来的样子,则会是你现在的果。

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向瓶子里装美好的东西。

因为你装进去的所有,最终成为了你自己。

守好自己的瓶子,也是守住了自己的良心。

03

投进砂石。

如今,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很多人都会给自己施压,心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平常心失了,烦恼心就起了。

当我们执于一念,必将受困于一念;

当我们一念放下,才能自在于心间。

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解脱自己的心,顺其自然呢?

记得曾有人这样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说:“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道:

“当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想想的确如此。

很多人都无法做到一心一用,只能穿梭在利害得失中,受困于浮华宠辱里,心间像装了砂石一般沉重。

其实,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让自己的心保持轻盈自在,快意洒脱。

别让自己活得太烦、太累,倒出心里沉重的砂石,把压在心头的事情清空。

如此,你将修得平常心,看淡人间事,内心也会获得平静。

把心态调至最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慢慢地,你便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04

人原本就是一只空瓶子,无论放入什么,都是自己的选择。

向瓶子里倒入清水,你会清澈透明,简单纯净;

向瓶子里装满淤泥,你会心有妄念,福气渐远;

向瓶子里投进砂石,你会疲累沉重,举步维艰……

在向自己的空瓶子里放入东西时:

我们要用慧眼洞悉,用慧心感受,去捕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再把它们放进空瓶子里,以此来丰盈自己。

只要你愿意一直放入好的东西,最终一定会享受到收获的喜悦。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空瓶子,你心里装着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