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性格命运

忌(忌怎么读)

时间:2024-01-23 15:29:15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烦心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最近两天心情很糟,各种烦心事不断。和前面的相亲对象都已经两个月没联系了,感觉慢慢就放下了,从这段感情走出来了。哪知道前两天她朋友又发信息问什么情况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找她来说的,意思还想让我去主动联系一下。心情复杂,感觉自己好卑微,不愿联系的是她,现在反过来还让我去主动联系。内心深处不想再联系了,除非她自己做出改变,要不然这样勉强走下去,以后也没有好结局。

工作上也是一样,新来的领导什么事都不想出头,有点事就想安在我们余下的几人头上,就拿那么多工资,谁愿意多干事。他自己还好意思说使不动人,生产不操心,外面要打点的事也不插手,啥好事都让你摊上了[呲牙]明确表示了拒绝,这些事以后不要找我。

人这一生有时候想想真的很难,好在我性格乐观,不能让这些影响了心情,让一切随风而去吧!

俗语“人怕腊月死,更忌腊月生”,为何这样说?腊月出生真不好吗

#在头条看见彼此#

腊月已经到了,俗话说“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因为腊月后就是春节了,为了图个喜庆自古以来在民间腊月份的忌讳也是比较多的。

比较常见的就是腊月不定亲、腊月不搬家,腊月不动土,还有些地方腊月不借钱,并且忌讳和别人发生争吵等等。

那大家可有听说过“人怕腊月死,更忌腊月生”呢?老祖宗的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它又有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前半句“人怕腊月生”。

它的字面意思就是说对于老人们来说,最怕的就是在腊月份去世了。我们也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是谁也不能避免的。并且人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去世也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因为天灾人祸是防不胜防的。

那为何古人却如此的忌讳在腊月份去世呢?

这是因为腊月份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了,进入到了腊月份后新年也就快要拉开序幕了。从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就足以看得出来,这个月份是非常忙碌的,大家都在为过年而做着各种准备。

而在民间认为如果老人在腊月份去世的话,那么就是没有“福气”之人,因为马上就要新年了,而新年是一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时候,也是各种食物最丰盛的时候。

如果还没有过年就去世了,那他就无福享受这些热闹和美食了。而且熬过新年的话,也就意味着又多活了一年,这就是一种福气。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认为这个期间去世,是冲了过年的喜庆。因为人去世了以后就要办丧事,这样不仅要邀请村里的人来帮忙,而且亲朋好友也要过来吊唁。

本来临近春节了,大家都是非常的忙碌的,而这个时候有人去世的话,肯定是要来帮忙的,这是农村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不成文的规矩。但也就会耽误自己的事情,换言之这个时候去世就会给别人添麻烦。

对于许多农村的老辈人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给别人添麻烦了,特别是在寒冬腊月这样的特殊时期,因此就有了“人怕腊月死”的说法。

再来看看后半句“更忌腊月生”。

其意思就是说在古代是十分忌讳在腊月份这样的日子出生。在民间有些人认为是因为腊月份的天气比较冷,而这样的月份出生的孩子将来会“命硬”,也就是俗称的命运不太好。

实际上这个是一种误解,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和其出生的月份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因为命运是靠自己来把握的。何况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更多的应该是和出生的时辰有关,而和月份的关系不太大。

那为何古人却说“更忌腊月生”呢,腊月份到了就马上过年了,这个期间如果家里生了一个孩子岂不是“喜上加喜”吗?

这是因为在民间认为腊月份如果有孩子出生的话,并不是喜上加喜,反而还会“冲了喜”,就和有很多地方以前很忌讳在腊月份订婚,腊月份搬家、乔迁是一样的道理,说春节将至这样家里还有喜事的话,就会“冲了喜”。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腊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过去的冬天可是非常寒冷的,再加上当时的御寒方式较为落后,稍有不慎在冬季人畜都有可能会被冻死。因此在这个期间家里生了一个孩子,实际上是在给家庭增加负担。

因为一来就要过年了,每家每户的每个人都很忙碌的,特别是女主人要干的活可不小。而如果孩子出生了,自然就少了一个人干活,甚至还要有个人来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和母亲,这样岂不是给家里人增加负担吗?

二来是孩子出生以后,即便是照顾得很周到,依然还是会常常哭闹的,春节期间本来是喜庆的,如果有孩子哭闹会认为不太好。同时如果照顾不周到,就很容易孩子感冒生病,毕竟这个期间天气非常的寒冷,刚出生的孩子抵抗力很弱的。

可是以前的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如果生病了也是没钱医治的。就算有钱医治,过去的医疗条件也就那样,孩子就有可能夭折。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每年腊月份孩子夭折的概率要比其他的月份高得多。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古人才有了“更忌腊月生”的说法,其实际上也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长大。

写在后面

不过在有些地方却有着不一样的说法,比如笔者还听说过这样一句老农谚“会生生在六月,会死死在腊月”,它们的意思都是说在农历六月份出生的孩子是有福之人,而在腊月份去世的人也是有福之人。

但有些地方则有着“有福之人六月生,无福之人腊月死”的说法,认为六月出生的孩子是有福之人,而腊月去世的人是“无福之人”。由此可见我国各地的文化习俗不同,所流传的俗语也是有区别的。

可是不管怎样,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靠自己去把握的,和出生的年份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且这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左右的。尤其是在今天时代已经发展了,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了。因此这些老俗语在今天也就过时了,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就行。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美军忌惮解放军的一个原因是:中号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中号

作者:老洪牛

有了这张军号照片《抗战之声》,86年前冒险深入延安苏区采访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兴奋起来:自己的这本书及一组照片,有了“灵魂”!

军号第1声:“充满活力的希望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军号,对于极具新闻敏感和正义感的埃德加·斯诺来说,可能代表着中国、红军的一种精神、一种信仰!1936年6月3日,他作为第一位西方记者启程奔赴陕北苏区采访。经3个多月参观采访,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篇章——《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封面上的这位小号手是谁?这个答案一直到1972年斯诺病逝才揭晓。他是当年红一军团教导营总支书记谢立全,“红小鬼”出身,12岁就参加红军,在中央苏区当过司号员,任过排长、连指导员、红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一军团教导营党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野战军”西征宁夏、甘肃。彼时,斯诺到达了宁夏西征军总部驻地——豫旺堡,采访红军指战员。为了真实记录中国革命的情景,斯诺想拍摄大量的新闻照片,于是常常背着相机到处寻觅。一天清晨,谢立全和战友们一起畅谈战斗的情景被斯诺撞见,就想给他们拍摄几张照片。

谢立全因在前不久抵抗兵突袭时立了功,上级奖励给他一套合身的新军装。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很多红军指战员破旧的着装都不能及时得到更换。这奖励对谢立全而言十分珍贵。当时,看着采访以来罕见的衣冠齐整的年轻红军干部背手枪形象,斯诺赶忙让翻译把谢立全招呼过来,拉到豫旺堡的城墙上去照相,于是便有了在军旗下的“抗战之声”,将红军号手的英姿定格在了那一永恒的瞬间。

1937年,一本配有大量照片包括《抗战之声》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英国出版,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埃德加·斯诺曾用这样的文字描绘对中国的感受:“我强烈感受到充满活力的希望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本书很快“出口转内销”,国内很快有了汉语版,封面用得正是这个吹军号的照片,在广大进步青年中产生强烈反响。

“当年就是这把军号,就是这幅照片和书中的故事,让我最后下定决心从敌后奔向延安。当初从一位地下党员手中拿到这本书时,一看到这个封面,我立刻就有种难以名状的感动,似乎感到了祖国和人民对我的热切召唤。号角吹响了,祖国呼唤了,当时感到不去延安参加抗战,我就愧做炎黄子孙。”著名军旅作家刘白羽生前曾深情地回忆,“多少年烽火岁月,这本书我一直带在身边,始终觉得耳边有一把军号在吹,有旋律在响。是军号的旋律,鼓舞激励着我从抗日战场一直打到辽沈战场,又从辽沈南下,几乎在战场硝烟中穿梭了大半个中国。在战场上,我凭着炽热的情感,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来自战火中的一线报告。”

军号第2声:“只要它一响起,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

70多年前,在朝鲜半岛,在这场新中国立国奠基之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从朝鲜半岛侥幸活命返回北美老家的大兵,若干年后还会半夜惊醒——中国人民志愿军夜间冲锋时吹响刺耳而急促的“滴滴答、滴滴滴”军号声成为他们永远的梦魇……

军号嘹亮,激荡着热血忠诚,鼓舞着将士们的生死冲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把铜号,吹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令敌人闻声丧胆,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在《朝鲜战争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争上,只要它一响起,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美国战地记者哈伯斯塔姆评价说:“这种声音不仅代表着中队即将投入战斗,同时还是对敌人的一种强大威慑。”美国好事者、美军这些年到处横冲直撞、耀武扬威,而对咱们解放军有所忌惮,原因不一而足,可能因为咱们不怒自威的核武器、经济总量及资源、国防动员能力……同时,美军忌惮解放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可怕”的中号及背后“令人生畏”的精神!回顾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军号作为一种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精神象征,响亮奏唱革命英雄主义的战歌!正是伴随着高亢嘹亮的军号声,人民军队在鲜红党旗的引领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电影《长津湖》有很多细节让人泪目,包括永恒的“冰雕连”: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在零下30℃的极寒中坚守死鹰岭高地,结果穿着单衣的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至死保持随时冲锋的姿态。这些永不后退的“冰雕”,在冰天雪地里立起一座座精神的丰碑。

电影中的志愿军伍千里、伍万里两位亲兄弟在冰天雪地里分着吃土豆的一幕让人心头一热,也很心疼心痛,而美国大兵在室内端着自助餐盘,挑选着烤火鸡、炸薯条、热牛奶、牛肉罐头……武器装备方面的反差就更大,以至于“联合”总司令麦克阿瑟曾狂妄地对部下许诺:“圣诞节之前就能结束战斗,让小伙子们回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号声、冲锋声给了这个总司令啪啪打脸。1950年12月24日,兴南港,当最后一批美军部队登上撤离的运输船,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战役——长津湖战役正式落下了帷幕。抗美援朝停战谈判谈判自1951年6月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开始。但是傲慢的美军并没有从战争失败中得到教训,在谈判桌上诚意全无。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那就继续在战场上较量把!“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在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已动摇了很多美国大兵的军心,而“联合”一些指挥官不甘心、不死心,直到金城战役,“联合”被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才使他们清醒过来:与这支一听到军号就不要命冲锋的军队再打下去,最终只会把小命丢在这个寒冷的半岛。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终于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美军司令官克拉克无奈地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时,距离1951年4月9日麦克阿瑟被撤换,已经过去了2年多。

用了2年多时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崛起的中国人民对一切敢于挑衅的侵略者发出的最强音。彭德怀元帅曾豪迈地说:“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军号第3声:“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暑期里,军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更“火”了。迎庆建军95周年,展览内容更引人关注。

习主席于7月27日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习主席指出,再过5年,我们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一百周年。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很多受众从中读到了人民军队的“95+5”,在军博现场参观和浏览数字军博过程中,也在思考着这支英雄部队的血性胆气及红色传承。

军号声声,激荡血性胆气,磨砺子弟兵胜战刀锋。冲锋号声里,我们总能听到子弟兵的厮杀声!循声观望,解放军跃出战壕、视死如归的冲杀身影带给我们诸多感动。“剑不如人,也要果断亮剑!”这就是人民子弟兵的血性。嘹亮的军号激励勇士们敢于打恶仗硬仗,不惜用最宝贵的生命去夺取胜利、书写忠诚,这已经成为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不畏强敌、战胜强敌。

一把小军号吓退美国大兵,堪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兵法经典案例,或许这也是一把普通军号能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重要原因。

1951年1月3日,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釜谷里战斗中,郑起所在的志愿军第347团7连奉命夺取和守卫釜谷里南山阵地。战至下午4时,7连班以上干部全部牺牲,全连仅剩7人。敌军再次发起冲锋,此时7连耗尽,代理连长郑起吹响军号,敌军以为志愿军即将发起反冲锋,随即退回山下。最终7连坚守南山阵地一昼夜,为大部队作战赢得了时间。

志愿军老英雄郑起演示吹奏军号。韩立建摄(来源:解放军报)

“嘹亮的军号,承载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密码。”郑老两年前在接受军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从1927年建军开始,军号就与人民军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历史最终证明,司号制度背后体现的是一支军队的正规秩序和严明纪律。这最终使人民军队在短短几十年里,成长为一支不畏任何强敌的力量!

全国战斗英雄和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

让我们的目光再次回眸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在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的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11月29日,他们打退了敌人在大量飞机、炮兵支援下的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增援他们的分队正在途中时,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已负伤的杨根思连长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在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战争从来都不只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

连美国一个退役将军都不禁感慨:朝鲜战争太关键了,而中人最令美军害怕的不是武器装备,是他们的战场精神,人人都视死如归,这种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70多年前,面对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却上下齐欲、举国同心,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专打精锐,专收王牌,专治不服”,打出了让对手百思不得其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以劣胜优的奇迹。

声声军号,传承革命星火,奏响新时代强军号角。2018年1月,习主席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师史馆里,他驻足松骨峰战斗展板前,感慨地说,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战斗作风很顽强。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当我们听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当我们听到边防官兵掷地有声地喊出“边防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当我们听到外交部发言人义正辞严地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对‘’零容忍,打‘’不手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我们听到冲锋号声一次次嘹亮地响起……

那一刻,我们坚信可敬可爱的子弟兵今天“气更多了,骨头更硬了”,我们坚信走过95年光辉历史的人民军队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强敌,在未来5年里一定能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解放军报微信·中号出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