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一个木一个缘(一个木一个缘的右半边)

时间:2024-01-23 01:17:22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师宗有嘉木

在师宗大地灵秀的山水间,悄然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植物。

从根艺木刻者的眼光看来,首推黄杨。黄杨,属常绿灌木,本地称“万年青”,还叫“千年矮”,因为它生长缓慢,“三年长一寸,遇闰(闰年)退三寸”,如此说法,足见稀罕。黄杨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米至2600米的石崖缝隙间,在师宗,主要分布于高良靠近邱北一带,菌子山也有。我见过最高的也就五六米。黄杨是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它春季开花,雌雄同株,簇生,常绿,树姿优美,且耐旱耐寒,培植的盆景丰姿绰约。当然,最妙的还是做木雕,因为颜色纯黄,树瘤密集,木质细腻,硬度适中,雕刻出来的作品令人爱不释手。我有一柄黄杨木的烟斗,虽不抽烟,然时常把玩,饶有趣味。

其次是榉木。榉木属榆科,落叶大乔木,本地也叫金丝榔。这种树材质坚硬,纹理美观,明清家具80%都是用金丝榔做的。俗话说“九樟十八榔”,金丝榔分红榔、黄榔、黏榔、扯皮榔、鸡血榔、火神树等。红榔的材质最好,多生长在石山上,在师宗,主要分布于五龙和龙庆交界处的油柱平、岩落厂、小兴厂、大兴厂、老厂、上池布格、下池布格一带;黄榔主要分布在泥槽、落水洞、空心树、牛衣沟一带;黏榔的木质较疏松,分布在黑耳嶆、凤凰谷电站一带;火神树多产于五龙河谷槽区,当地人又称“火索树”,因为他们常把树皮捣成丝状再捻成细绳用作火索。我和师宗几位音乐老师搞过一个组合,鼓捣十余年,就叫“金丝榔原创音乐组合”,曲靖电视台的专栏都上过两次,可见与此木之缘之亲。

还有红椿树、清香木、岩桑、胭脂木。红椿树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是名贵的用材树种,分布虽广,却很零星。由于过度砍伐,濒临灭绝,因此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椿树在师宗主要分布在凤凰谷一带,且长得较大。清香木也叫紫油木或虎斑檀,为漆树科黄连木属的植物,一般生长于海拔580米至2700米的石灰山林下以及灌木丛中,是师宗本地最好的树种之一。因为清香木的密度大,故加工难度大,主要用来制作木雕和家具,还有人用来冒充海南黄花梨木。岩桑也叫黄檀,属桑科植物,师宗本地主要是灌木,树小,适合做小根雕和家具,多产于低热河谷地带的石山上,主要分布于高良、五龙、龙庆,尤其是龙庆泥槽、下寨村委会一带。胭脂木是师宗本地一种珍贵树种,木质像胭脂一样红,但遇水、遇腊、遇漆会变成黄色。

另外,雄壁镇上束岗有一片原始森林,面积不大,但林间有一棵“千年茶树王”,五人合抱那么粗,估计树龄在1600年左右,当地老百姓喝的茶都是春秋两季从这棵树上采的,自己加工,自己饮用,绿色环保。菌子山上还有一棵“千年樱桃王”,带蔷薇科小乔木樱桃族水果类植物,别名车厘子、荆桃,树龄1600年,主胸径有五六米粗。在凤凰谷的后洞一带,还有一种植物叫桫椤。它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在白垩纪,又是恐龙(草食)的主食,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据说,在师宗凤凰谷一带,还发现了龙血树、龙血藤。龙血树属常绿小灌木,材质疏松,树身中空,枝干上都是窟窿,不能做栋梁。烧火时只冒烟不起火,又不能当柴火,像是毫无用处,所以又叫“不才树”。这种树一般生长在1000米以下的热带地区,刀砍后会出“血”,不懂的人细思极恐,往往跟时运吉凶联在一起想。还有滇朴、香樟等,比如古城那里就有一棵最大的滇朴,老百姓也叫“破角树”;葵山耿家村较多,一大片,栽秧时节,树上栖息着成群的白鹭。香樟树随处可见,比如县城丹凤路上的行道树。这种树适合做柜子装书、装衣服,因为它有樟脑香味,防虫。不过,做柴也好,做材也罢,一棵树,终其一生,采天地之精华,沐日月之灵气,修成一株正身,最高贵的结局,还是在慧心巧手的雕刻中脱胎换骨,变为一尊根艺作品,观之今生,寄之后世。

云南是一个神奇美丽的植物园,师宗也算,仿佛生物多样性的注脚,虽不起眼,却藏着多少古老奇特的杂木、根材,据说全国根艺市场70%的根材出自云南。同时,根艺作品异彩纷呈,师宗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县根(石)艺协会主席饶航铭创作的“翰香古木”系列,木与人,缘与源,造势自然,处理精当,打磨巧似天工,有浓郁的本土民族民俗风味,“云根”的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可谓“盛木为怀,千年传情”的永恒信物。

从天干五合说一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国传统的五行干支学说,不仅可以用来记录时间还可以用来推演人的ming运,这相当于运用自然普遍规律进行模拟归纳总结。

十天干之间的作用关系中,五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本身干支互作用都是通过克冲合害等相互连接的。没有作用关系,干与干、干与支、干支之间彼此孤立,无法产生作用,一个人自身的四柱是这样,而人与其他人之间也是如此。

天干五合为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合、戊癸合。天干五合是怎么来的呢,查资料说法很多,在此不一一说明了,总体规律是:阴阳相配、隔五则化。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成为亲人、朋友、同事都应该是四柱五行之间有联动关系的,下面以天干五合为例:

一、两个成为夫妻的人,好多人天干都是五合的。如甲木男、己土女、乙木女庚金男等等。现实生活中男干为阳、女干为阴属于正位。男主外,女主内。当然许多夫妻是男主阴日干,女主阳日干的五合,这种情况女生的比较强势,或者工作上或者性格上。很有意的是我的朋友中几组五合的夫妻,有的虽然吵吵闹闹,有的性格不合,但却吵归吵、闹归闹,却离不了婚。有两个天干五合的夫妻离了两次,后来又复婚了,可能是因为缘分较深之故。

二、朋友之间天干五合。人生活中离不开朋友,有些朋友可以一生之交,而有些人却渐行渐远。这应该是与人之间的运及五行之间的连结度有关系。有些人缘分大走的远,有些人缘分浅一段时间就离开了。而天干五合的人相较于连通性不强的人之间,牵绊的会大一些,一些终生朋友干支必然有多合。

三、同事之间的五合。在一个单位总有些人走的近一些,而有些人却相互看不对眼,矛盾大。这也应该与人之间五行的冲合有关系的。比如同样两个员工,有一个领导就信任提拔,另一个就疏远。在现实生活中我就发现几个这样的例子,有些员工能力并不出众,员工领导之间也无特别的关联,但员工却非常受领导信任,如果你问问他们的四柱,许多时候定然有合。一个领导的日干与员工日干五合,这个领导有时候就成为这员工的gui人了。这还真是比较有意思。

所谓五合其实就是两种气场较融洽,自然就相处的好一些,缘分大一些。而一些相冲的有些时候确实易出矛盾。人与人之间气场融洽并不只天干五合一种,其他的比如支合、相生、用Shen等都是人之间联结纽带。今天仅就五合说明而已。

总之天干在外,天干五合的关系是让人看着两个人关系比较好的,具体真好假好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十七「所suǒ」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提要: (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表示“所……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二)固定结构“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固定结构“所以”“之所以”“所在”“所谓”。(三)助词,表示约数,意为“大约,左右”。(四)名词,意为“处所”“地方”“适当的位置”。

(一) 代 词

1·用在动词前面,与它组成“所+动词”式的名词性所字结构,指代人、事、物,作句子的宾语或主语,可译为“……的”“……的人”“……的事情”“……的地方”“……的东西”等。例如: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所依”作“无”的宾语。无,动词,没有。可,副词,大约。许,表示约数)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这个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他知道的事情。(“所闻”作“说”的宾语。为:介词,对,向)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用“亦……也”表判断。文中的“义”,也可理解为“正义”,即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钟山记》)――郦道元看到的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相同。(“郦元之所见闻”作“殆与余同”的主语)

(5)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兰亭集序》)――所以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收录他们所赋的诗作。(“所述”作“录”的宾语)

(6)此余之所得(得益,收获)也。(《游褒禅山记》)——这就是我的收获 。(用“也”表示判断)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所学”作“不如”的宾语。所学,指学到的东西)

(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儒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前一个“所存”作主语,后一个“所存”作宾语。也:表判断)

2·动词“所”字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面,组成“动词所字结构+名词或名词短语”式的名词性所字结构,作名词(短语)的定语,可译为“……的”“……的东西”“……的地方”等。例如: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jué)以示之者三。(《鸿门宴》)――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多次示意项王(杀死刘邦)。(“所佩”作名词“玉玦”的定语。所佩,指佩带的东西。目,名作动)

(2)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夜里却用兵包围我住的馆舍,因此我不能回国了。(“所寓”作名词“舍”的定语。所寓,指寓居的地方)

(3)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促织》)――拿全国各地进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各种稀奇的蟋蟀和它斗,没有一只能占他的上风。(“所贡”作名词短语“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的定语。所贡,指进献给皇帝的东西)

3·与动用名词或动用形容词组成“所+动用名词或动用形容词”式的名词性所字结构,指代人、事、物,作句子的宾语,可译为“……的”“……的东西”等。例如:

(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所,指代记号;志,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记号)

(2)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一定能够弥补缺失和疏漏,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所广益,指扩大或增加的东西,这里指启发和帮助。阙,通“缺”)

(3)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冯婉贞》)――不如用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形容词“长”“短”粘附在“所”的后面,活用为动词。所长,指所擅长的,即长处;所短,指不擅长的,即短处)

4·“所”与后面的动词之间插入介词或介宾短语,构成名词性的“所+介词或介宾短语+动词”式的所字结构,表示“……的地方”“……的事物”等。例如:

(1)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所,指代地方)

(2)抚军不忘所自。(《促织》)――巡抚不忘(这好处)从哪儿来的。(“所自”:所从,所来的地方。“所自”后省略动词“出”)

(3)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衡传〉》)――从此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所从方起”表示“起”这个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译为“从哪个方向发生”。所,指代方位)

5·“所(以)+动词或动词短语”与代词“者”构成名词性的“所……者”结构,“者”指代人、事、物,可译为“……的地方”“……的人”“……的礼节”等。例如: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船停了,(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冯婉贞》)――太阳落山时,被打死的敌人大概有百十人。

(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

(二)助 词

1·跟“为”组成“为……所……”“……为所……”的固定格式,表示被动。“为”是介词,引进施动者,可译为“被”;“所”是助词,无义,可不译。例如:

(1)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被焦仲卿的母亲休掉赶回娘家。

(2)羸(léi)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瘦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者,代词,用在否定词后,相当于“……的话”)

2·助词,用在数量词或量词后边,表示约数,相当于“许”,意为“大约,左右”。例如:

(1)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zēng)单衣,立大巫后。(《史记·滑稽列传》)——跟从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穿着丝绸的祭祀礼服,站在大巫婆的后面。

(2)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老人离开约有一里地,又返回来。

(三)复音虚词(固定结构):

1·所以: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手段、凭借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用来……的(人、方法)等”例如: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者,……也”格式,判断句的标志。受,通“授”,传授。业,指儒家经典)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等。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的原因。 (形容词“亲、远分别带宾语“贤臣”“小人”,作动词)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发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着,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之所以远离亲人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因果判断句,“者”除了表示语气停顿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注: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连词,用来表示结果,一般用在前因后果句中,常与另一个连词“因为”相呼应。

2·之所以:由助词“之”和代词“所”和介词“以”三个词组成,用来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的原因(缘故)”等。例如: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其,副词,大概,表揣测语气)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人在的缘故。(加:施加)

注:现代汉语中的“之所以”是连词,用在因果倒装句中,强调结果。

(四)不属于复音虚词的固定结构

1·所在:①到处,处处。②所居之处或所到之地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山石被敲打时发出铿锵的声音,到处都是这样。

(2)公子闻所在,乃间(jiàn)步往从此两人游。(《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公子听说了他们所住的地方,就私下步行前往跟这两个人交往。

2·所谓:所说的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直接把主语“此”与谓语“所谓……朝廷”放在一起,表述判断)

(2)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我)送他到湖口,因而得以观览了所说的石钟山。

(五)名 词,意为“处所”“地方”“适当的位置”。例如: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陈胜)又私下派吴广到驻地旁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军队驻扎的地方。之,动词,到……去)

(2)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而,通“尔”,你)

(3)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成名反复思索,这是不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呢?

(4)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一定能使行伍和睦,德才高的德才低的各得其所。(行阵:行伍,部队。优劣:形容词用作名词。所:适当的位置)

学后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句子中“所”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C.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D.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3)与例句中“所”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其欣于所遇,暂不得于己(07年重庆卷)

A.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04年天津卷)

B.山峦为晴雪所洗(04年福建卷)

C.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04年重庆卷)

D.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05年湖北卷)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晋书·嵇绍传》)(2008年宁夏∕海南卷)

参 考 答 案

一、(1)D(D.表凭借;其余三项表原因)

(2)BC(BC.特别代词,动词所字结构。分别指存在的地方、所取得的东西、所宠幸的人。A.助词,和“为”组成“为……所……”格式,表被动。D.名词,地方、处所)

(3)B(B.助词,和“为”组成“为……所”格式,表被动;其余三项和例句均为“所+动词”式的名词性所字结构)

二、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所以:表示凭借、借助的手段或目的。之:代词,指后世。细:小,差)

分享 | 经论讲堂:秘境楼兰——近年孔雀河流域考古新发现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兴军

引言7月26日晚间,中国丝绸博物馆“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特展,邀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来到经纶讲堂,以“秘境楼兰——近年孔雀河流域考古新发现”为题,为大家介绍了近年在楼兰地区的一些新的考古成果。

楼兰概述

1. 地理背景

“楼兰”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中,在匈奴冒顿单于写给汉文帝刘恒的一封信中提到:“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北边有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南方为昆仑山,两个盆地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楼兰就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缘。

罗布荒原

在中国古代历史及中亚文明史中,“楼兰”不单是指西域诸国时期的楼兰国,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地理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以罗布泊洼地为中心,北到库鲁克塔格山,南至阿尔金山,东至敦煌,西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大地区。

罗布泊洼地是塔里木盆地最低洼的地方,南北两山阻挡了水汽,气候特点干旱少雨,高温、多风沙。夏季最高温达50度,冬季干冷,每年2—6月为风季,8级以上大风30次,六级大风100多次。地貌以戈壁、沙漠与盐碱滩地为主。

2. 楼兰考古历史

19世纪末至1949年,是新疆考古的探险时期。1900—1901年间,瑞典斯文•赫定率探险队首次发现了LA古城(即库罗来那古城、楼兰古城);其他较著名的探险发现还有英国人斯坦因1906、1914年两次进入楼兰,带走大量的佉卢文和汉文文书;1909年,日本大谷探险队橘瑞超在楼兰地区发现了李柏文书;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发现小河墓地。

中国考古学者对楼兰地区的考察活动开始于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黄文弼先生发现了土垠遗址。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无人区爆炸成功,楼兰成为军事禁区。1979—1980年间,借中日合拍《丝绸之路》电视片的机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并发掘了孔雀河古墓沟墓地;1980年,中国学者首次到达了楼兰古城,发掘了铁板河墓地、楼兰城郊古墓葬等,出土了楼兰美女干尸。

1980年中国学者首次考察楼兰古城

1980年发现“楼兰美女”

楼兰地区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始于1988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楼兰地区的文物分布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后续较著名的活动有1989、1995、1999年的营盘墓地发掘;1998与2003年,楼兰城北彩棺墓、壁画墓清理;2002-2005年,小河墓地发掘;2008年在小河墓地西北12公里处,发现了小河西北古城;2009年楼兰地区进行了特种文物普查;2014—2018年,罗布泊地区开启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2016年,在孔雀河烽燧群中出土了一批唐代木牍、文书;2017年还新发现了咸水泉古城。

虽然考古装备随着年代不断演进,但楼兰上百处的文物点,主要还是靠考古学者的双腿行走调查。这里属于无人区,风沙大、没有水、没有电,环境非常恶劣,考古队的行李都随身携带,大家走到哪露宿在哪。

新疆考古概述

在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之前,西域地区没有可靠的信史,因此新疆考古也以张骞通西域为时间节点。在此之前称为史前时期,史前时期又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石器时代,还可以再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细石器时代。

近年,新疆旧石器时古获得重大突破,在吉木乃县通天洞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了带有勒瓦娄瓦风格的石器,有准确的地层堆积和测年,遗址距今4万年。

新疆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我们发现很多的细石器遗存,这种细石器遗存可能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年代距今大约1万到4000年。

新疆的青铜时代一般认为是距今4000年到至今3000年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到西周;早期铁器时代为距今约3000年至汉代前,相当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代。

根据目前考古调查,楼兰地区现存大量细石器、青铜时代、汉晋至唐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历史上总共有四条河汇流聚集到罗布泊中,包括发源于天山的孔雀河、塔里木河、发源于昆仑山的车臣河、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但楼兰地区发现的文化遗址多集中在孔雀河流域。孔雀河水源丰沛时,楼兰地区文化就非常发达繁荣,当孔雀河断流后,文明就随之衰败,可以说孔雀河是楼兰的生命河,也是楼兰的母亲河。

楼兰地区遗址分布

孔雀河流域地貌

近年孔雀河流域考古新发现

1. 楼兰地区细石器

楼兰地区的细石器主要分布在地表上,石器有细石叶、细石核,质地有硅质岩、玛瑙、燧石等,石器器型和华北地区非几何形石叶的加工技术一致,初步推测,年代应该在1万到4000年前。

楼兰地区出土细石器

2. 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代表。墓地分布在一处大型沙包上,东西长74米、南北宽35米、高7米余,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

小河墓地位置示意图

1934年,贝格曼在罗布猎人奥尔得克的带领下发现并发掘了小河墓地。此前奥尔得克还带领斯文·赫定发现了LA古城(楼兰古城)。

小河墓地根据遗址中间的木栅墙,可分为南区和北区。考古队正式发掘前已有很多墓葬被盗掘,我们根据木棺数量统计,发现被破坏的墓葬至少有190余座,但实际数量应该更多。

根据墓葬埋藏情况,我们将墓地划分为五层。

第四、五层墓葬

墓葬形制有独木棺墓、泥壳木棺墓、居室墓、太阳墓等。

依墓主性别的不同,墓葬棺前立木形制不同。女性墓前会摆放涂红的男根立木,男性墓葬前立有涂黑的女阴立木。木棺呈独木舟形,用胡杨木制作而成,由侧板、挡板、盖板组成,无底。每座木棺上至少盖有三张牛皮,我们推测是在墓地附近将牛宰杀后,直接取新鲜牛皮蒙盖于棺上,这样牛皮干了之后才会紧紧地箍在木棺上。

男根立木

女阴立木

木棺内的墓主直接躺在沙地上,头戴装饰伶鼬的毡帽,身上裹着斗篷,除内穿一件腰衣外,没有其它衣服。每人身体右侧均放置一件草篓,里面装着粮食种子。

女性墓主

男性墓主

泥壳木棺墓总共发现了四座,在墓葬的周围,栽立有多根变径木柱,上面捆绑有涂红色的牛头,这些牛头已在外暴晒了4000年,很多已经风化、脱落了。

泥壳木棺墓

揭开墓葬外表泥壳之后,露出了长方形的木框,里面放置有草篓、芦苇管、木俑、牛角等。木框下也为独木棺,四座墓葬墓主都是年轻女性,除随葬器物相对丰富外,葬俗与其它墓葬完全一致。

泥壳木棺内出土器物

居室墓仅发现一座,而且已被严重盗掘。根据贝格曼《新疆考古记》记载,奥尔得克在最初发现这座墓的时候,里面埋葬了一个年轻女性。我们清理墓葬时,在墓门口发现了50多个牛头和50多个羊头,墓葬的四角竖立绘有红色和黑色S型条纹的木柱,出土有大理石的权杖头、铜镜和木雕人面像等遗物。

居室墓

在墓地沙丘东部,我们还发现大量构成太阳墓的尖木桩,推测在墓地中也存在有该类墓葬。

墓葬随葬品依性别不同也有差异,男性墓葬前的女阴立木下放有一张弓、三支箭,墓主身着窄条状造型腰衣,身份地位高的男性墓主,棺头和棺尾会插一件短矛形木器,我们把它称为法杖,在胸腹部还会放置大量的羽箭及制作特殊的蛇形木杆和马蹄形木器;女性墓葬棺前的男根立木上,会捆扎一把用来编制草篓的草束。女性墓主腰衣呈短裙状,胸腹部还会放置特有的随葬品,如盛装植物种子的皮囊及木祖,木祖是由两个半块的木片拼成,里面夹放蜥蜴,外面再缠绕红色的毛线。

男性腰衣

女性腰衣

木雕的蛇

木祖

我们认为小河墓地带有浓郁的“宗教祭祀”与“生殖崇拜”观念。所有的墓葬埋葬时都围绕着生殖崇拜的观念展开,木棺是女性的造型,象征生命的诞生与回归,人从哪里来回归到哪去,可重新投胎做人。

墓葬中我们发现,没有真人尸体的死者,会以刻有五官的木头尸体代替,外面再包裹皮革,穿上和真人一样的衣服,以真人的葬俗埋葬。若墓主身上缺了某个部位,也会用木雕代替,让墓主保持完整的形象。

尸身上撒有大量的植物种子,包含小麦、粟、黍等,我们推测这是一种“交感巫术”,让墓主可以获得这些植物种子的生殖力。

小河墓地干燥少雨,保存了大量的干尸和有机质标本,我们采集带回了30余件干尸,其中包含有著名的“小河公主”,历经3600年,保存依然完好,墓主人亚麻色的长发和眼睫毛都清晰可见,属于明星级的考古发现。

2002到2005年,我们对小河墓地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发掘了167座墓葬,获得很多珍贵的考古资料和文物标本,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小河墓地各类遗存为中外考古所罕见,当年除了小河队的考古成员外,前后有幸亲临现场的学者不过10余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考古队也主动向上级文管部门建议,在保证获取墓地全部资料的前提下,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3. 古墓沟墓地与克里雅河北方墓地

古墓沟墓地和小河墓地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1979年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清理发掘墓葬42座。

古墓沟墓地出土文物

2008年3月,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发现了同属小河文化的克里雅河北方墓地,东距小河墓地大约600公里。

在克里雅河北方墓地中也发现胡杨木棺,男根、女阴立木及木栅墙。可惜的是,等我们2012年再次前往时,这座墓地已经被整体盗挖。

小河墓地发掘后,我们一直在寻找小河人的居住遗址。2016年,在楼兰地区获得突破,在几处雅丹的背风面中,我们发现了与小河文化同时期的遗址,年代距今3900年。

4. 咸水泉古城

2017年,我们新发现了咸水泉古城。

咸水泉古城位于孔雀河下游北岸的一处黄土台地上,东南距离LA古城约57.5公里。古城北半部已被罗布泊盛行的东北季风风蚀殆尽,现在仅存西南到东北的墙体,断断续续连成一个半圆形。

我们根据残存的墙体复原,推测咸水泉古城为直径300米的圆形古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墙体,长度大约40多米。

考古学者通过对墙体解剖推测,在修筑古城时,先在城基中栽上三排Y字形木柱,在每两根Y字形木柱间再插上细木棍,Y字形的叉口处,顺向搭有横梁,构成了墙体的筋骨。外排和中排木柱中间填沙土;中排和内排木柱间填胶泥块;墙体上部横向、顺向铺红柳枝,一层层交叉叠放至顶部。

在古城附近的台地上,还发现了五处墓地,其中三处属于汉晋时期,两处是青铜器时代。可惜的是,这些墓葬已被严重盗掘。

在距离古城北部1公里的一号墓地中,我们清理了三座墓葬,均为带有墓道的竖穴土坑墓葬,有的墓葬边长达到五米,墓室内埋葬有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虽然严重被盗,但我们还是在墓室底部清出了陶罐、连弧纹铜镜、马蹄形木梳、木盘、弓箭等器物。

咸水泉古城一号墓地出土遗物

咸水泉古城及墓地进行了年代测定,古城顶部红柳枝测定的年代大约为魏晋时期,而墓地测年为东汉前期。我们认为由于罗布泊盛行东北季风,古城墙体顶部的红柳枝每隔几年或者几十年就需要修复更换,所以古城测年数据为其最后使用的年代,并非其最初的修建年代。

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塔里木盆地诸国修筑的城池与中亚类似,都是圆形建筑,而中原地区的古城形制基本是方形。咸水泉古城为塔里木盆地东缘最大的圆形古城,直径300米,修筑方式相当原始,结合所处地理位置,主讲人主张咸水泉古城很可能是楼兰古城,而原先认为的楼兰古城(LA古城),为楼兰更名为鄯善后的都城扜泥城。

5. 营盘墓地

营盘墓地位于孔雀河中游,周围还分布有城址、佛寺、渠道等遗迹。

营盘古城直径180米,修筑方式和咸水泉古城非常相似。

1989年、1995年、199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营盘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计发掘墓葬122座,发掘成果显著,入选了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葬分为竖穴木棺墓和竖穴偏室墓两种形制。竖穴木棺墓又可分为“竖穴厢式木棺墓”和“竖穴独木棺墓”。

厢式木棺多呈四足式,有的外壁有彩绘。独木棺墓口用木柱封门,木棺由大树掏挖而成,有的是把独木棺扣在墓主身上,有的是把墓主人直接放在独木棺内。

彩绘箱式木棺

营盘墓地的随葬品以木制的碗、杯、盘及弓箭和女红用品等生活实用器具为主,包含有来自于中原地区的漆器、铜镜、锦绢等纺织品,也有来自于西方的玻璃器。出土的食物有羊腿、羊肉焖饼及各种干果等。

营盘墓地最令人瞩目的墓葬是编号为M15的一座箱式木棺墓葬,葬具规格较高,木棺外壁绘流云、石榴花,顶部盖有狮纹栽绒地毯。墓主面部戴麻制面具,身着异域风格的罽袍,脚穿着毛屐。墓主身份至今未明,有人认为他是墨山国的贵族,也有人认为他是丝路的富商、贵霜的移民或是汉朝军官。

M15随葬品有众多不同风格的外来品,虽然墓主身份成谜,但我们可以推断墓主身份显贵,丰富的随葬品也可证明当时丝绸之路畅行无阻,葱岭以西诸国与中原贸易频繁,营盘城内外想必也是繁华热闹的商品集散地。

M15墓主

6. 楼兰地区汉晋时期墓葬特点

以楼兰地区为代表的塔里盆地汉晋时期墓葬,因地域、时代的不同,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塔里木盆地战国到西汉时期流行大型家族丛葬墓葬,墓室上方有顶棚,一侧带有墓道,在以楼兰地区为中心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墓葬形制一般是凸字形;塔里木盆地南缘墓葬呈刀形,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墓葬呈带柄铜镜形。此期墓葬特点是埋葬人数特别多,少则几人,多则上百人。我们在洛浦县山普拉墓地中发现一座墓葬内埋葬人数多达216人。

东汉至魏晋时期,墓葬从多人葬转变成为单人葬,一个墓室葬一人,最多不超过三人,墓葬趋于小型化,普遍使用木棺作为葬具。木棺形制既有独木棺,也有箱式木棺。箱式木棺又有四足、翻盖等不同样式,外壁彩绘内容也丰富多彩,有中原地区常见的穿璧、流云、金乌、蟾蜍,也有异域的佛教图案。因墓主性别不同,随葬器物有明显差异,男性随葬品是刀、弓箭,女性是化妆品及女红工具。

楼兰地区发现的彩绘木棺

在楼兰、龟兹等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地区的魏晋时期墓葬中,还发现了与河西走廊一带形制相同的洞室、砖室墓葬。砖室墓外有照壁,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兽的汉式砖雕。

塔里木盆地汉晋墓葬发掘显示了其古代遗存既有相对独立的地域化特征,同时显示出兼具多元化融合的特色。此时期西域诸国居民在借鉴了东西方服装缝制、剪裁的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衣服风格。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西域开始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原汉文化迅速向西推进,典型中原汉式墓葬形制,葬具、丧葬习俗及大量漆器、铜镜、丝织品等制品的发现,表明了西域地区受汉文化影响逐步增大,显示出时间久、范围广、规模大、程度深的特点,对西域历史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7. 孔雀河烽燧群及唐代文书

孔雀河烽燧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1座烽燧构成,分布于库尔勒市至营盘墓地之间长约150公里范围内。1896年,斯文·赫定发现孔雀河烽燧群,并介绍予世;1914年,斯坦因对孔雀河烽燧群中的9座烽燧进行了调查;2016年为配合维修保护工程,对孔雀河烽燧群中的克亚克库都克等烽燧进行了考古调查及试掘。

孔雀河烽燧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脱西克烽燧

2016年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试掘中,出土了众多遗物,包含有珍贵的纸文书和木牍,文书性质主要为唐武周至开元年间,游弈所与下辖的各个烽铺及上级管理机构之间符帖牒状的军事文书,内容详细记录了与孔雀河沿线烽燧有关的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如临河烽、马铺烽、沙堆烽、黑河铺、猪泉谷铺、于术守捉、榆林镇、通海镇等。文书另见有授勋告身、账单、私人信札、书籍册页、文学作品等内容;出土木牍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主要记载烽铺与游弈所间计会交牌与平安火制度,关于记载“计会交牌”制度的木牍标本,尚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从出土遗物、碳十四测年表明,烽燧遗址修筑于唐代,我们初步认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是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为防止吐蕃入侵而修筑的军事设施。咸亨元年(670)后,吐蕃控制了青海吐谷浑地区,打开了通往安西四镇的门户,焉耆东境在此时已处于唐与吐蕃争夺的前沿阵地,作为连接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的咽喉要地,需要严密防守,故在镇东的孔雀河一线修筑各级军事设施,设置警烽线路。

结语

楼兰学是中亚历史考古的一门显学。近年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孔雀河流域,通过对小河、古墓沟、营盘墓地、咸水泉古城、孔雀河烽燧群等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推动了楼兰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新华号 丝绸之路周

情之所至,一世的缘分

流月飞花,世间之美大抵不能长久。时光轮回,带来了一个季节,也赶走了一个季节。

似乎也正是因为只有这一次,才显得那么珍贵。

站在十字街头,只有稀松的几个行人急匆匆走过。命运的大手,铺天盖地而来,把远隔千里的你我,拉在了一起。

清风撩起几缕青丝,浮生半卷,仿佛风也温柔了几许。

01

时光定格的路口,来往的行人,渐渐模糊。唯有彼此是对方眼中最清晰的存在。

对未知的渴望,对过往的留恋,命运把我们推到了这个季节的路口。

时光的魅影一泻千里,命运的呐喊,找不到曾经的那个人。

一团云雾间,长袖舞动,时间像一个操控人,我们就像提线木偶,伴随着时光的节奏舞动。

天际一片云,随风而散,朝暮之间,欢愉岁月寥寥无几。

低声细语,侧耳倾听,道不尽相思无数。

你说烦恼太多,恨不得一杯酒,醉后不再醒来。却不知人未醒酒醒,酒不曾醉人,人却先醉在梦里。

人世哪有不寂寞,寻一处僻静之地,冷了这个季节,也曾甘愿寂寞,终是抵不过命运安排。

细雨洗微尘,柳枝也换了新绿,池水升腾一片片茫茫白雾,和暖的风吹过,一片碧绿。

风已过境,天边那几朵稀疏的白云,瞬时就了无踪迹。心中的愁丝却无法消除。

02

阳光打在树木上,地上残缺不全的影子,映衬在碧绿的草地上。明明是明媚的天气,心底却升起了哀愁,天地之大,却不知归处在何方。

孤寂恼人,总是在思念浓郁之时趁虚而入。

黎明起星辰落下,星光点点早已被遮盖干净。

白云流转,天地悠悠,不经意间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水天一线,云朵低垂的像是要融化在江水之中。繁花开遍,瞬时让人眼花缭乱。梦里的色彩斑斓,醒来也化为乌有。

往事不能如烟消散,却随着时间越发的深刻了。

悲愤之时,世间一切似乎都没有那么可爱,情绪也不知何时无时不刻受到牵动。

03

心底无私笑魇如花,竹林瑟瑟。低眉转眼,也是温情一片。

清风摇曳,在水光中奔走。放慢急行的脚步,去品一季岁月的花香。

这风云变幻人间总是相聚无常,何时能静看那云卷云舒。

春季短暂,春光却灿烂,这季节之交,却不甚分明。

人生往往是,你还未来得及好好地享受与告别,岁月的洪流就把你推到了下一个路口。

纵然激流勇上,却也是找不到来时之路。

思念乘着季节的风,抵达那心底惦念的地方。这时光的轻快,也让人不自觉放慢了脚步。

过往回忆不可追,已是经年过去事,多少回眸不见当年之人。

落日西归,人已远去,夕阳的余温消散,一切回归寂静。

是何时多了一重心思,再也不是那般不谙世事模样。岁月周而复始,不知何时已是泪痕干。

生命里的契机充满了宿命的味道,不知何时相遇,亦无法知晓离别。

豕字家族:篆椽缘,篆书是古今文化衔接的必备工具

《双法字理》丛书对每个汉字的介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群字分族”识字法,让我们都能系统识字,学一个字就能带动一大串。

今日汉字主角:篆椽缘

01

“篆”主要用于“篆书”一词,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并有大篆、小篆之分。

关于它为什么是竹字头呢?因为古人往往用竹简来做书写工具,即写在竹简上用来判断内容的文字。文字最早就是一个一个的象形图案,所以配上“彖”字,就有了表示文字的“篆”。

由篆字书写的文书,就是篆书。“篆书”成为中国汉字的一种重要字体形式,并被确认下来,要归功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书同文”,李斯做“篆书”通行天下。这一举措极大地奠定了今天汉字的基础。我们在《双法字理》这套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篆书对汉字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它是汉字传承的重要纽带,是古今文化衔接的必备工具。

02

“椽”字有了木字旁,是指一种盖房子用的木头,读音为“chuán”。

古时盖房子有梁有柱、有檩有椽,不是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托起梁,梁与梁之间搭有椽,椽上铺放檩条,檩条下由一根一根伸向房檐的短木托着就是椽子。柱、梁、檩、椽都是木头做的,所以都是木字旁。

为什么“椽”字要用猪拱地的“彖”来做读音呢?抬头看看古建筑的椽子,会发现最早的椽木多为圆柱形,就是圆木。但不会太粗,太粗了房顶重量太大,太细了不结实,大体就 是猪鼻子那么粗,且一头穿过墙壁伸在屋檐下,就像个猪鼻子拱在外面一般。

为了美观,人们多在其截面画上美丽的图案装饰,寓意吉祥。所以,一个“椽”不仅在形象和意思用了“彖”,其内敛的图案与文化意义也在其中。

这就是古人造字的魅力,文字与文化的结合所散发出的魅力。

03

“缘”字绞丝旁(纟),也写作“縁”,容易与“绿(綠)”字混淆,需要注意。

“缘”的本意指边缘,是古代衣服边的接口处,常绣以花边装饰,就似屋檐下椽木截面的画图装饰。除了美观,也是保护布边,增加拉伸力。

椽木截面图饰颜料也是为了保护它不被风雨侵蚀,可长久耐用。所以,古人用表示布匹的“糸”配上“椽”的省写,造了“缘”。

我们今天最常用的是“缘分”一词,缘分就是你我相遇时,衣服上边缘的花纹图案刚好配对,好似原本一人一份,这种机会十分巧合,故称“机缘巧合”。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你值得拥有!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转发,感谢支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