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相貌(相貌英文)

时间:2024-01-23 12:07:18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长相有这几种特征的,其实是“高知精英脸”,看看你占几条

在各大平台刷时尚资讯的时候,我发现现代人的容貌焦虑真的很严重,大家担心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圆脸的在问自己怎么变得精致,方脸的又在问不够女性化要怎么修饰。

但其实美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是说只有瓜子脸才能出美女。在会打扮的女人眼里,每种脸型都有各自的优势,缺点把握好也是一种特点,比如圆润的脸型也有国泰民安的贵气,在前段时间火了一把。

那本期要给大家分享的这种脸型,或许不符合主流审美所追崇的减龄、显嫩等要求,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顶着这张脸,甚至不用费力打扮就会有精英高知的气质,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解析“高知精英脸”有哪些特征吧~

一、精英高知脸的特征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是长相确实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第一印象,有的人就算没有笑容也会看起来很亲切,有的人无论什么表情都显得有点凶,精英高知脸给人的感觉其实是并不讨喜的后者。

强硬,冷淡,在大多数时候有很强的距离……这些就是精英高知脸给人的最初印象,代表形象可以参考在电视剧狂飙里后期成长起来,气场超强的高启兰。

“精英高知脸”之所以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关于大女人的联想,首先是因为精英高知脸的中庭都比较长,在视觉上有一定的压迫感,所以不如中庭短的长相那么有亲和力。

其次,大部分有精英感长相的人都是长脸,所以我们也可以将长脸划为精英高知的面容特征之一。

然而长脸有个弊端,面部重心低,容易显老,这也是很多女人不喜欢长脸的原因,毕竟谁也不想在如花似玉的年纪看起来要比同龄人大上好几岁。

但换一个角度想,也正是因为长脸显得成熟,所以给人的感觉更加可靠,也更有阅历,精英高知脸往往比幼态的短圆脸更容易服众。

精英高知脸的第三个显著特征体现在额头上。古时候人们崇尚天挺饱满,这样的样貌放到现在也是不过时的,因为宽阔的额头会让人显得端正大气。

而精英高知脸的聪慧感也和饱满的额头有关系,如果是尖头、窄头型长相就不容易体现出精英气场了。

很多时候,让大众产生刻板印象的长相都是有一定根源的,比如在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脸部线条圆润的人,更容易让人有来自优渥家庭的猜想,所以富贵型面相都是圆脸。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评判标准也在改变。在现有眼光来看,能保持匀称纤瘦的体型则是精英家庭的标配,所以对于精英高知脸来说,有一项很重要的考察指标是不能含糊的,那就是下颌角很清晰。

在体现“精英感”的角度而言,与其说练出下颌线是出于美观的考虑,不如说是体型管理得当的证明,毕竟在忙碌的时代,能坚持健康作息、规律锻炼的人都不是常人了。

二、优雅发型,提升气质

脸型并不是颜值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你发现你拥有的正好是“精英高知脸”,颜值却并没有因此提升,同时身上也没有所谓的高知气质,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发型并没有很好地修饰你的脸型。

精英高知脸的特征我们在前文已经说过了,额头宽、脸长、重心靠下。有一定打扮经验的女人可能会想,要用刘海来遮盖额头、缩减脸长,这种思路在平时可行,但对于需要营造精英氛围的女人来说,却是在和预期背道而驰。

直接盖住额头的刘海,在精英感长相的女人脸上不仅没有减龄作用,还会看起来很突兀,反而让女人显得更加老气横秋,有强行扮嫩的矫揉造作之感。

不能直接遮,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选择把额头全部露出来的大光明造型,除了五官立体度很高的人,直接露出额头只会暴露出长相的硬伤。

那对于颜值在平均线以上的普通人来说,最好的策略是留一头顺应脸型的气质斜刘海,适当修饰自己的太阳穴和颧骨部位,弱化面部重心的影响,这样做会比直接留齐刘海自然很多。

一般来说,三七分的C形刘海适合绝大多数长脸女士,适当烫卷可以在知性的基础上增加妩媚感。

如果你留的是短发,那么刘海侧分的跨度也可以适当拉宽,稍微遮挡额头即可,这样能让头面部看起来更加和谐。

三、高知穿搭,给形象加分

女人变美最高效的方法,不是拿起一本时尚杂志一页一页挨着学,而是先找一个长相和自己相似的时尚标杆进行模仿,比如脸型和自己相似的明星。

明星往往有专业的造型团队来帮助他们在原有硬件下优化形象,所以看起来会比“撞脸”自己的普通人美上好几个层次。

而在穿衣搭配上,当这些时尚标杆找到了契合自己的风格,普通人只要照着学就很容易实现脱胎换骨的改变,比如从俞飞鸿、董卿等女星身上,我们就能发现高知穿搭的关键。

“多露肤”是很多人穿深色衣服时很容易有的思维惯性,然而要想提升搭配质感,首先我们要学会避免高知搭配中“过度露肤”的雷区。

大面积露肤虽然会带来一定的轻盈感,但也容易让人显得轻浮,不管是过短的裙子,还是服装里的透视设计,都会破坏精英本身的气场,带来谄媚感。

同样是版型简单的黑色服装,董卿这身船领上衣就同时兼顾了稳重与时髦。比起凸显性感的深V型领口,克制的浅口领更符合精英感穿搭的需求,不用担心浅口领显壮实,因为在横向上进行拉伸也能修饰脖子线条,帮助女人巧妙打造出清瘦感。

此外,高知感穿搭也很注重整体气场的打造,线条感是搭配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不管是版型上的利落廓形,还是服装面料挺括的质感,都是女人将简单款穿出魅力的秘诀。

写在最后:虽说相貌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改变,但后天的气质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穿衣戴帽到腹中墨水,方方面面都是学问,只有用心对待自己的女人才能找到自己最美的模样。我们下一期再见~Eli

#秋日生活打卡季##时尚无时限##时尚无时限##变美百科全书##时尚#

学霸百日修炼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60篇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八

【识字卡】

gāng shòuzòujiànpǔxiù

纲授揍键谱锈

fázhuānkuàngzōngyǎngjù

阀砖矿综氧俱

【词语卡】

提纲 传授 挨揍 键盘 乐谱 生锈

阀门 砖头 矿物 综合 氧气 俱乐部

【词语卡】

茂盛 投降 赞叹 麻雀 胸怀 既然

暮色 拨打 裤子 出塞 富饶 严厉

【积累卡】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相貌堂堂:形容人的仪表端庄魁梧。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膀大腰圆:形容人的身体高大粗壮。

短小精焊: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精神饱满或身体健康。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活页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活页卡

“相”“像”“象”的区别与容易混淆的组词

正 相册 相:1.xiāng。1)互相,如:相像,相识。2.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 相劝,相助。3)观看,如:相亲。2. Xiàng。1)外貌,长相。如:相貌,相册(存放相片的册子),照相,相机。2)相态。

误 像册 “相册”的淘汰词。像:像:xiàng。1.比照某个对象形成之形象。1)艺术品,如:雕像、塑像、画像等。2)物理生成类,如:光线反射、折射形成的虚像、实像。2.人和物之间具有之相似点,即在形状或姿态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如:非常像、十分像样。3)“如同”之义,如:“在我最崇拜、最景仰的人中,像周总理……”4.仿佛、似乎,用于猜测、设想,如:好像、就像、像似等。

附:“相”“像”“象”的区别与容易混淆的各自组词。1.“像”与“象”。象:最早功能比较多,春秋时“像”字出现,“象”字之“好像、如同、相似”功能消失。旧版《简化字总表》规定“象”代“像”,实际上是取消了“像”字。国家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代“像”。《咬文嚼字》(2007年第3期,第4页)载有《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位居第一位的就是“象”与“像”用法之混乱。所以,在旧时有个别异形词,如“象形”与“像形”“象声”“像声(字、词)”,当今仅只承认“象形(字、词)”“象声(字、词)”。但是,“相像”“相像力”是“想象”“想象力”的异形词,而后者是首选词。

2.“相”与“像”。“像”的组词如:好像、很像、画像、录像、塑像、肖像、相像、像生、像素、像样、像章、不像话等。“相”与“像”容易混淆的组词比较多。《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2001年修订版),没有“相片”这个词。《辞海》仅收有“像片纠正”“像片判读”“像片重叠”“像片调绘”“像片比例尺”“像片平面图”6个科技词条;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0月18日联合召开的“‘象’与‘像’用法研讨会”,确定“像片”为规范词形。《汉语大词典》对两词同等对待:两词均收并互相释义,不分正条、副条;旧《现代汉语词典》等汉语词书第多称 “照相”与“照像”,“相纸”与“像纸”,“照相机”与“照像机”,“相片”与“像片”等,均相通。《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说,“像册”是“相册”的异形词,“相册”是首选词。然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定,应规范为“相貌”“相纸”“照相”“照相机”“相片”等。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7版)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只肯定相册、(照)相机、相面、相片、照相、照相机。综而言之,应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称“相”与“像”的异形词有:“像貌”同“相貌”,“相貌”是首选词。“相似(相类、相像)”与“相像(彼此有共同之处)”与“像是(好像是)”是同义词。同义词还有:类似、雷同、好像、好似、形似、肖似、相仿、相通;近义词有:相同 、一样、一致 。

然而,“物象(1.动物、器物等在不同的环境里显示的现象。2.物体的的形象)”与“物像(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小孔或反射、折射所形成的像)”为两个词,各有其解。还有“物相”,旧时称“相”与“象”“像”通,并以“物相”作同“物象”的主条,释义为“事物的形象。

误例:①“像”误为“象”:1)《咬文嚼字》载,2006年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就象树一样挺立着。”2)许忠华《文字的反差》一书中列举的“象”“像”“相”混淆不清的事例有上百条,如(第11页)说:“《文白对照全译——客斋随笔》(第180页),载:“‘象长江秋水……文采象是虎风跳跃……文采象日光般玉洁……’。”

②误例“像册”:1)《成吉思汗》(陕西旅游出版社版,第43页)原稿载:“北京故宫博物馆所藏《元帝像册》中存有成吉思汗陵晚年的一本象册子。”第3页、第6页,也有类似“像册”“象册”问题。几处错误均被责任编辑改正为“相册”。2.报纸两例:(1)国际在线(2012年2月6日)上传《人民日报》文章《董必武女儿忆父亲 那些像册里的故事》,写道:“像册也没有几本象样的。翻开像册,里面的照片……”。(2)《扬州晚报》(2016年5月2日第15版)载文《制像册为相识相认》,文中先后写道:“建个音乐像册”;“主题曲的音乐像册发到群里”;“从像册中提取”。

③误例“相素”:1)201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9场, 给出的错例是“相素”,红方选手写的是“相素”;媒体竞赛团的正确率为78%,有人也错写成“相素”。2)《包头晚报》(2013年3月15日)载文《购相机:小心插值分辨率忽悠你》,称:“这个400万的分辨率,只不过等于200万或者300万的真实相素拿来用软件放大……”

④误例“照像”:1)刘国维在《语文知识》杂志(2000年第9期)载文《“相”与“像”》,写道:“在学生作文里,这两个字常常混淆。例如:‘奶奶请照像师傅照了一张相’。这里还把‘一张像’误作‘一张相’。”2)央视综合频道误例:(1)(2009年2月21日)“夕阳红”:“他们把老人推进照像室。”“今日说法”(2010年2月4日)打出字幕“让孩子和老虎照像》”。

⑤误例“(照)相机”:1)《金陵晚报》(2015年12月2日)电子版,载文《相机定时+角色扮演 南京55岁“自拍阿姨”爆红朋友圈》。2)《成都晚报》(2016年1月18日第9版)刊载广告《尼康D5 提升FX格式数码单反相机性能》。

⑥误例“相象”:刘国维在《语文知识》杂志(2000年第9期)载文《“相像”与“相象”》,写道:“‘这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非常相象’。”

⑦ 不规范用例““物相””与误例“物像”:1)淘汰词“物相”:(1)秦华在《郑州日报》(2015年12月21日第8版)载文《物相心象画展开幕》。(2)何冬英等在《宝安日报》(2015年3月9日第A13版)数字版,载文《小老板当家 物相换爱分享》。2)误例“物像”:(1)程应峰在《酒泉日报》(2011年11月15日)载文《校园物像(组诗)》。(2)杨玉彬在《收藏家》杂志(2008年8期)载文《汉四乳四灵禽兽镜物像观察》。文中还说:“最为稳定规范的一类物像,即所谓‘四灵’(指代表东、西、南、北四方方位的青龙)。”

⑧误例“形像”:1)许忠华《文字的反差》一书中列举的“形象”误为“形像”的事例有好几条,如(第262页)载:“某报(2000年4月1日A版)报纸清样有一文错写为‘形像’,被总编办主任纠正为‘形象’”。2)央视综合频道“朝闻天下”(2009年9月19日),打出字幕“通过多媒体其形像塑造会更加生动”。

⑨误例“星象”:1)《人民日报》(2005年4月18日)载文《警惕“高科技迷信”毒害青少年》,称:“‘星象占卜’等类似网页222万项。”2)《半月谈》(2019年10月10日)载文《“星象青年”迷信现象调查:95后为80后‘安排’人生?》。3)赵坤琦 基德 徐征泽 雨季风 黑眼睛在《旅游纵览》(2013年第8期)载文《溯时光之源若星汉灿烂 星象文化游》。4)《河南日报》(2019年11月26日)载文《对网络占卜要精准打击|》,写道:“据11月23日《工人日报》报道,星象占卜‘塔罗牌占卜’‘水逆’等迷信闯入网络世界。”5)许忠华《文字的反差》(第11页)说:“《文白对照全译——客斋随笔》(第196页),载:“名人相貌能够……影响星象。”

暑假预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知识点+同步练习

课文电子版

课文知识点

1.文学常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3.重点字词

着陆 (zhuó)) 凛冽(lǐn lič) 默契(qì)

殚(dān))精竭(jié)虑

镌刻 (juān) 桅杆(wéi) 娴熟(xián)

课文图片详解

同步练习

一、基础演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uó( )陆 lǐn( )冽 默qì ( )

dān( )精竭虑 juān( )刻

wéi( )杆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影片《木星上行》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周道入砥,一泻千里。

D.剪纸、刺绣、皮影、砖雕是陇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可总有人对这些产品不屑一顾。

3.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

B.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

C.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

D.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

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或成语,把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⑴(  )眼花缭乱

A.老眼昏花  B.花言巧语

C.走马观花  D.花枝招展

⑵(  )荡然无存

A.碧波荡漾  B.动荡不安

C.倾家荡产  D.飘飘荡荡

⑶(  )丰功伟绩

A.丰富多彩  B.丰衣足食

C.丰硕成果  D.丰碑永存

⑷(  )富丽堂皇

A.对簿公堂  B.相貌堂堂

C.冠冕堂皇  D.厅堂宽敞

⑸(  )独一无二

A.独出心裁  B.独立自主

C.独树一帜  D.唯我独尊

5.《新华字典》中对“名”字有下列几种解释,请为下面的“名”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A.名字;名称 B.名字叫做 C.名义 D.出名的,有名声的 E.说出 F.占有 G.量词,用于人

⑴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 )

⑵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光中依稀可见。(  )(  )

⑶李时珍年轻的时候就潜心医学,为了寻找各种珍贵药材,他遍访名山大川。(  )

⑷整个博物院工作人员很多,大约有三百多名。(  )

⑸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  )

⑹表面夸夸其谈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其实一文不名。(  )

⑺刚刚还是晴空万里,此刻却又下起了小雨,真是莫名其妙。(  )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7.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8.下面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B.女主人不好意思地说:“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以后一定……”

C.我以为言就是花的香气,行就是花的形象和花期的久暂。

D.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9.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二、能力提升

1.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舌尖上的中国2》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012年,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感动无数中国人;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2》回归央视荧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爱奇艺、乐视网等网络平台也同步推出。《舌尖上的中国2》共分8集,前七集依次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第八集则为拍摄花絮,每集50分钟。央视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起前作,《舌尖上的中国2》在拍摄制作上比第一季更加精致大气,美食范围也更广。在微博上,网友对《舌尖上的中国2》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但对播放时间非常的不满意,认为这是央视“深夜报复社会”的举动,完全就是“逼人吃宵夜”的节奏。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提炼出三个关键词语

据新华社西宁3月31日电 (记者徐文婷)经过两年钻探验证,“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中深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盆地中北部地下2230米处勘查到埋藏浅、温度高的干热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可大规模利用的干热岩资源。该岩体在共和盆地底部广泛分布,仅钻孔控制干热岩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潜力巨大。干热岩通常埋藏在地表3000米至1万米以下,是没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渗透的热岩体,温度在150℃至650℃之间,是一种可用于高温发电的清洁资源。

关键词: 、 、

三、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圆明园祭

冯峥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⑽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⑾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⑿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⒀这是历史的悲哀!

⒁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⒂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⒃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⒄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⒅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第⑵⑶两段的描写,轻松中蕴含着,沉静中透露出 ,作用是 。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3.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 的心情。

4.第⑺段中的“悲哀”的词性已由 词活用为 词。

5.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6.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

7.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一、

1. 着陆 凛冽 默契 殚精竭虑 镌刻 桅杆

2.C

3.B

4. ⑴A⑵C⑶D⑷C⑸C

5. ⑴B⑵AE⑶D⑷G⑸C⑹F⑺E

6.C

7.C

8.C

9.A

二、

1.示例:①电视网络同步推出 ②主题鲜明独到 ③拍摄更加精致大气④网友极大关注。

2.示例:干热岩资源、广泛分布、清洁资源

三、

1.苍凉、焦虑;为下文作了铺垫。

2.雨果

3.抒情;悲伤

4.形、动

5.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6.慷慨施舍想把圆明园重建的人。

7.作者持否定态度。

英语形近词辨析Person,persona

Person,persona

person英 [ˈpɜːs(ə)n] 美 [ˈpɜːrsn]

n. 人;自然人,法人;(用于不知其人是谁时)某人,家伙;(语法)人称;(用于复合词)从事……工作(或担任……职务)的人;人品,为人;身体,人身;喜爱(某事物)的人;(戏剧或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教神学)(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位;容貌,外表

【名】 (Person)(法、俄、德、瑞典)佩尔松,(英)珀森(人名)

短语

Contact Person 联系人 ; 联络人 ; 联系人员

missing person 失踪者

good person 好人 ; 好的人

unemployed person 赋闲人员 ; 失业者

talented person 人才 ; 有才德的人

second person 第二人称

whole person 完整的人 ; 完人 ; 整体的人

reasonable person 理性的人 ; 正常人

Hold Person 定身术 ; 人类定身术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Person /ˈpɜːsən/

1. N any of the three hypostases existing as distinct in the one God and constituting the Trinity. They are the First Person, the Father, the Second Person, the Son, and the Third Person, the Holy Ghost (圣父、圣子及圣灵三位一体的)位 [Christianity]

词组短语同近义词同根词

one person 一人;单人住户

talented person 人才;有天赋的人

in person 亲自;外貌上

other person 其他人,别人

legal person [经]法人

双语例句原声例句权威例句

She's quite a chatty person.

她是个颇爱聊天的人。

He's quite a serious person.

他是一个相当严肃的人。

He's a fascinating person.

他是个魅力十足的人。

“a”就好比一个面具,“person”戴上这个面具进行“伪装”。

persona英 [pəˈsəʊnə] 美 [pərˈsoʊnə]

n. 表面形象,伪装;(作家创作或演员饰演的)人物,角色

【名】 (Persona)(捷)佩尔索纳(人名)

[ 复数 personae或personas ]

短语

persona non grata 不受欢迎人物 ; 不受欢迎的人 ; 不受欢迎者 ; 新金属

persona grata 受欢迎的人 ; 讨人喜欢的人 ; 形衣帽架 ; 木质书架梯

The Threshold of a Persona ID精英

persona non-grat 不受欢迎的人

Persona 4 女神异闻录

Persona 3 女神异闻录 ; 真·女神转生

Persona ficta 拟制的人 ; 虚构的人

en persona 亲自 ; 亲身

Persona certa 特定人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persona /pɜːˈsəʊnə/

1. N-COUNT Someone's persona is the aspect of their character or nature that they present to other people, perhaps in contrast to their real character or nature. (同本人真实品性不一致的) 表面形象 [正式]

例: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er private life and the public persona are not always fully explored.

她私生活和公众形象的不一致并非总能得到充分的探究。

词组短语同近义词同根词

persona non grata 不受欢迎的人

双语例句权威例句

When voice textures fit the performer's physiognomy and gestures, a whole and very realistic persona emerges.

如果表演者的声音纹理与面相和手势相符合,就能塑造一个完整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His public persona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family man described in the book.

他的公开形象与书中描写的恋家男人相去甚远。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er private life and the public persona are not always fully explored.

她私生活和公众形象的不一致并非总能得到充分的探究。

参考《有道词典》,如有侵权请通知。

码字不易,敬请【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每天分享外语知识,请点击【关注】,不漏掉任何一期,助你提高外语水平。

My email:ilikework_cz@126

成语 - 仪表堂堂

释义 形容男子庄重,外表端正。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着装、穿戴很正式。

出处 唐·王定保《唐摭zhí言·海叙不遇》

感彩 褒义词

近义词 一表人才

反义词 相貌平平

成语专题

造句

马龙哥哥不仅是奥运冠军,生活中也议表堂堂,很有绅士风度。我最怕听到女生们夸我仪表堂堂啦,因为我会很不好意思。

关羽面如重枣,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种病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

关羽是怎么个长相,这个问题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描述。小说中是这么写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从写法上看,从关羽这个人物一出场,作者罗贯中就有点迫不及待的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个绝对的正面人物。身高、髯长、五官、面色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这已经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样使得读者也变得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关羽接下来的英雄事迹。当然,在小说中关羽的形象是崇高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水淹七军,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了关羽这个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可以这么说,小说中关羽长相的描述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个长相的其他方面都比较容易理解,不过这个“面如重枣”就有点不明就里了。所谓的“重”,按字典的解释是:程度深,这个“枣”比喻的是红色,也就是说关羽的脸是大红色的。这个样子在古代好看吗?站在今人的角度上,不怎么样。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咱们中国人还是东亚的其他民族,基本都是黄色肌肤的。放眼当今世界,除了黄色、白色、黑色这几种肤色之外,比较少见的也就是北美地区的棕色,而关羽这种大红色的肤色可谓绝无仅有。因此,很多读者阅读至此不免留下了一个疑问:关羽的这张脸是原本历史记载如此,还是小说家的发明创造呢?

还原历史------三国不是演义

首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关羽的长相。这一点在史书中还是留下了一点记载的,不过并没有说到关羽的身长、肤色五官,只谈到了一个地方:胡子。这个记载见于《三国志·关羽传》。该传中提到:刘备占据益州之后,汉末时期另外的一位虎将马超也成为了刘备军中的一员,并受到刘备的重用。远在荆州镇守的关羽闻讯,立即写信给诸葛亮,询问是马超厉害还是自己武勇。诸葛亮知道关羽的脾气,特地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把关羽狠狠地夸了一番。这封信是这么写的: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在这封信中,诸葛亮所说的“髯”,指的就是关羽的胡子。这就说明在历史上,关羽的胡子的确漂亮。看来诸葛亮对于关羽的性格的确摸得很透,接到诸葛亮的回信后,关羽果然是得意洋洋,还把这封信拿着到处作宣传。

虽说胡子漂亮和脸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仔细想来还是有一点联系的。汉代有个流行的风气,时兴留须。而关羽被称为“美须髯”,说明对这胡子是经常打理的,这就需要一点时间了,要不然这胡子就会乱糟糟的。《三国志》中蜀汉大臣里面还有一个长着大胡子的仁兄,他叫做张裕,他虽然也是个大胡子,但是就被刘备当成了笑柄,说张裕是“诸毛绕涿郡”。可见同样是大胡子,打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观瞻。而关羽对胡子都如此的精心打理,自然对自己的脸也不会过于马虎。因此,弄成个 “面如重枣”的大红脸是不太可能的。他的脸色应该也就一普通的黄脸,说不定还稍带点黑色。不过,陈寿毕竟没有见过关羽,加上关羽又死的早,也没留下关羽脸色的什么故事,陈寿的《三国志》里也就没有做过多的介绍了。

不过,如果说“面如重枣”是罗贯中的发明创造,这也是冤枉罗贯中了。关羽的大红脸其实在宋代就已经成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丘振声先生曾经在《三国演义纵横谈》一书中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丘先生认为:

宋元时期的民间艺人,已经使用彩墨化妆,以寓褒贬。南宋灌圃翁《都城纪胜》说:“其话本与讲史着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世俗之眼戏也。”“红脸关公”是“正貌”,以表彰他的“公忠”!由此看来,关羽的红脸当在宋代涂成。

这个观点在学界已经得到肯定。基本成为公认的说法,很多人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都采用此说。按照这个说法,关羽“面如重枣”的形象最早应该出现在戏剧舞台上。而戏剧舞台上的作品大都出自于民间故事。有这样的民间故事吗?还真有。清代学者梁章巨的《归田琐记》中,就介绍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

关羽小的时候力气很大,经常惹祸,父母把他关在后花园之中。一天晚上关羽开窗而出,听到有老者哭泣。仔细询问才得知:本县舅爷强抢老者以和被人有婚约的女儿。关羽闻之大怒,拔剑冲入县署,把县令和其舅爷都杀了,然后亡命涿郡。途中在河边洗脸的时候,发现脸又变成了枣红色,所谓的重枣脸也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个民间故事说的就更加的神奇,不但将关羽的重枣脸的由来解释了一番,附带连丹凤眼、卧蚕眉的来历都做了一个民间的诠释。这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关羽少年的时候,因为打抱不平,伤了他人性命,被官兵捉拿。无奈之下,关羽躲到一个枣子林躲藏,被看林子的老人收留。那个枣子林的枣子叫做泡红,又被称为重枣。因为枣子林的枣子太多,不仅树上接满了枣子,就连地上也落下了不少。时间长了,枣子烂了,水淌到附近的河里,河水也变成了红色。关羽在这片林子里,吃的是枣子,喝的是被枣子染红的河水,每天洗脸用的也是这里的河水。时间长了,关羽的脸也就变成了红色,所以叫做重枣脸。同时因为关羽整天呆在林子里,要防止有人偷枣子,每天睡觉的时候眼睛总是半睁半闭,似睡非睡,日子长了,就变成了丹凤眼、卧蚕眉,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这些故事在民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估计创作的时间就更早了。不过这些故事显得有点荒诞,三国时期山明水秀的,哪有那么严重的水污染?就算是到了近代,也还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出民间艺人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创作特点。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关羽出场的时候的描述与后来的《三国演义》已经有些相似,该书是这样描述的:

话说一人,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平阳蒲州解良人也,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

这里已经把关羽的身长、胡子、脸色、眼神都做了一番介绍,不过平话中的关羽的脸色尚未达到“面如重枣”,仅仅是“面如紫玉”。

从以上列举的资料看,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脸色的描述无疑是决定性的。自从《三国演义》流传之后,原本关羽应有的黄脸不见了,平话中描绘的紫玉色也消失了。如今无论是戏剧、电影上,关羽的脸色都已经变成了统一的大红色的“重枣”脸了。如果要是那个编剧或者是导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关羽的连还原成黄色,估计一定被观众嘲笑为外行的。

经典回味------三国可以写得更好看

从以上的分析得知,关羽“面如重枣”其实是凝聚了几代民间艺人和剧作家们的智慧结晶。到了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作者综合了这些故事,将关羽的外形做了一个最后的定型。当然,从艺术的角度上看,这样的描述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从罗贯中本人的经历和自然的常识判断,罗贯中的这个描述实在是有违常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关于罗贯中的个人经历,有本叫做《稗史汇编》的古代资料中所有介绍。该书曾经提到:罗贯中与当时一名叫做葛可久的名医是好朋友。看来关系不会怎么样,谈不上是什么好友。否则他就不会想都没想就把从宋始及民间流传的红脸搬到了《三国演义》中。因为作为一个作家,需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以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最起码罗贯中也要问问葛可久:这“面如重枣”有没有什么问题呀?估计他也没问,结果关羽一出场,就成了一个病人,还糊弄了上亿读者几百年。这里要说上两个字:糊涂!

这“面如重枣”有什么问题呢?前些年有一本叫做《三国演义医学趣谈》的书,作者是两位医生,他们从医学的角度分析了“面如重枣”的问题,算是给前人“补”上了一课。书中提到:

临床看,面色的变化可以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呢!病人面色大红一般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面部湿疹、面部脂溢性皮炎、高热及某些药物中毒。

按照该书的分析,这个关羽一出场就是个病患者,这个笑话可就闹大了。

关羽长相的故事,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尽管《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这也不能说明它就是完美无缺的,也会出现这样活着那样的错误和缺点。因此,我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找个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一味的棒杀不行,一味的捧杀也不不行。客观、公正,才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参考书籍:《三国志》

《三国演义纵横谈》

《三国演义医学趣谈》

《稗史汇编》

《三国志平话》

《都城纪胜》

《归田琐记》

《三国演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