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爻排盘

地仓(地仓的准确位置与功效)

时间:2024-01-13 12:27:04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失眠治疗效果不佳时,试试地仓穴

导读:作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失眠的穴位是神门、太溪、大陵这些,大多数疗效都很好,但也确实有一部分患者进展不大。于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了地仓穴,没想到真的出现了令人惊奇的突破。

—本文约21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失眠作者/范怨武

一、地仓透颊车,能治疗失眠

地仓透颊车,这个操作其实在针灸中并不陌生,常用来治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即使不辨证,用作局部取穴,效果都是极好的,但拿它来治失眠还很少见到。

最开始这个方法还是一位同事从另外一个针灸老师那儿听来的,他自己本身有严重的失眠,自己试着扎完后,睡眠时间当晚就延长了,听起来很神奇,刚开始我想也许是个例。

我本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失眠的穴位是神门、太溪、大陵这些,大多数疗效都很好,但也确实有一部分患者进展不大。

于是我就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了这个穴位,没想到真的出现了令人惊奇的突破。

二、病案举例

病例1

张某,女,39岁。初诊时间:2018年7月11日。

患者自从3年前生产后,心情抑郁,精神不佳,3年间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平时还容易心慌、胃痛,尤其生气后,胃痛会加重,失眠也会加重,近1年月经量少,畏冷亦畏热,多汗,体胖,舌淡苔薄,脉弱。

门诊上我用温胆汤、六味地黄丸、镇肝熄风汤等加减治疗半年,情况虽有好转,但患者情绪比较敏感,还是一生气就很容易反复失眠。睡眠的时间也很短,平时仅能从夜间12点睡到早晨5点。

在某次复诊时,我忍不住对患者说:你试试针灸吧。但患者是一个反应敏感、极其怕针的人,最后我说:那就只给你地仓穴扎两针,不行针,不烧艾条,也不加电针。

患者同意后,我给她扎了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大约1寸深,留针半个小时。

起针后患者说刚扎完后地仓处就有明显热感,持续10 分钟后,热感从头顶传至大椎处,自觉有气流从大椎出,沿膀胱经至足底冲出体外。

当晚回去,睡眠就从晚上9点持续至早上6点。随后麻涨感一直持续了3天才渐渐消失。睡眠持续好转,情绪也没有之前低落。

1周后回访患者睡眠仍然很好。

病例2

郑某,女,36岁。初诊时间:2019年3月18日。

患者做餐饮很多年,需要熬夜工作,收工时已到凌晨两三点了,4点左右才能入睡,8年前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也很浅,容易醒,醒来后难以入睡,每天睡眠时间大概只有2小时。平时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偶痛经,近两年月经先期,行经期间头痛头晕,手脚冰凉,小腹凉,声音嘶哑,饭后易胃胀,舌淡红嫩苔薄白,脉紧细。

月经量少,先期,行经期间头痛头晕,手脚冰凉都是气血亏虚的表现,血不养心。脉细是血虚,紧主寒,月经还有血块,颜色偏暗,说明血分还有寒气。长期熬夜消耗心血的同时,肾精肾气也会消耗,总体来说辨证为心脾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导致的失眠。

处方引火汤,并温针关元俞、肾俞、三阴交。

关元俞、肾俞补肾气,三阴交滋脾肾阴的同时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前两次针灸后无明显的效果。

第三次改为隐白、厉兑,并以地仓透颊车。患者在针灸时就已经有了睡意,当晚回去睡眠时间加长。

以此组穴位每两三天针灸一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时间延长至6小时,手脚已转暖,月经也没有提前了,但是小腹仍凉,守方治疗而愈。

半年后随访,由于工作关系,黑白颠倒,失眠反复。

三、隐白、厉兑亦为治疗失眠经验穴

隐白、厉兑也是我治疗失眠的经验用穴。隐白为脾经的穴位,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这个穴名指的意思就是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

同理,胃经的阳热之气也是由厉兑而出,所以浅刺这两个穴位可以让体内多余的阳热之气散出。阳不入阴则不寐,失眠的人会有部分阳气外浮导致机体亢奋难以入睡,同时这两个穴位也有调理脾胃的作用,所以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失眠可以尝试用这两个穴位。

四、地仓、颊车治疗失眠的机理

地仓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其实从文献上来看,并没有能治疗失眠的直接证据。但地仓是足阳明胃经在面部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而阳跷脉可以治疗失眠。

另外,这个穴位在面部,口角旁开0.4 寸,上直对瞳孔,仔细研究的话,位置比较特别,绕口唇一周的经络很多,比如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冲脉以及任脉,而地仓就位于绕口唇一周的上下交点处,所以针刺地仓穴可以刺激到多条经络,其中冲脉、任脉还可以调节神志。

另外,地仓与颊车之间其实也算是足阳明经与手阳明经相交的地方,足阳明经到承浆与任脉相交,手阳明经到人中与督脉相交,地仓透颊车,其实算间接地沟通了任督二脉,也就是沟通了阴阳,阴阳可相交了,当然就可以入眠了。

五、应用及配穴

具体在临床中怎么使用呢,虽然在辨证的基础上都可以使用,算是一个特效穴了,但通过数十例的观察,发现脾胃问题引起的失眠最为适用,毕竟地仓是胃经的穴位。

再加上经验用穴,组成了较为固定的处方:地仓、隐白、厉兑。头部的地仓,脚部的隐白、厉兑,也有上下相交的意思。

脾胃虚弱者——加足三里、建里、阴陵泉等;

胃气不降者——加中脘、天枢等;

肝胃不和者——加太冲等;

兼脾肾不足者,合用气海、关元、三阴交、太溪等。

局部腧穴刺法之头面眼耳部刺法

针刺临床要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病情、病症等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腧穴与刺法。但具体操作时,熟悉针刺部位的解剖特点,选择更为恰当的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更有助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防止针刺意外的发生。

一般而言,部位相近的腧穴,其针刺方法也相近,在此结合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择要阐述身体各部位的常规针刺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头部腧穴刺法

(1)一般刺法:头部腧穴,可直刺0.1~0.2寸,或斜刺0.5~1.5寸。多选用快速刺入的方法,斜刺时,针刺方向可以按照顺逆经脉循行方向来选择,或从操作便利角度,或从上往下,或从前往后进行针刺,针体与皮肤成30°角左右进针,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行针手法以捻转为主。

(2)注意事项:头部血运丰富,出针后要多加按压,以防出血。小儿囟门未闭时,禁刺囟会穴。

2.面部腧穴刺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一般刺法:额部及颞部腧穴横刺0.3~0.8寸,攒竹可向下透刺睛明,治疗目疾,向外透刺鱼腰,治疗面瘫不能皱眉;印堂穴多向下平刺0.3~1寸;丝竹空、瞳子髎、太阳穴多向后平刺1~1.5寸;四白穴多直刺或向下斜刺0.2~0.5寸;水沟、素髎穴多向上斜刺;地仓、颊车穴可透刺;迎香穴多直刺或沿鼻向上斜刺;大迎穴针刺时避开动脉;地仓、颊车穴可相互透刺,治疗面瘫。

(2)注意事项:四白穴直对眶下孔(内含眶下动、静脉),极易刺伤,造成出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所以此穴不可深刺,出针后亦需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3.眼部腧穴刺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一般刺法:针刺承泣、睛明、球后等穴时,嘱患者闭目,用押手轻推眼球,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针沿眼眶内缘缓慢刺入0.3~0.7寸,不宜超过1.5寸。一般不行提插手法,手法要轻。

(2)注意事项:眼区血运丰富,但组织疏松,血管移动性大,而提插等手法更易导致针刺出血,要慎重使用。针刺过深,又易伤及视神经,患者会感到头痛、头晕,继而感觉眼内有火光闪烁,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此时应立即退针,若继续深刺,则针尖透过眶上裂至海绵窦,造成颅内出血,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导致休克、死亡。若进针时贴近眼球或眼球未用押手固定,则容易刺中眼球。

4.耳部腧穴刺法

(1)一般刺法:针刺耳门、听宫、听会三穴,须嘱患者微微张口放松,直刺或稍向后斜刺0.5~1寸。针刺完骨穴时,宜向下斜刺0.5~0.8寸;针刺翳风穴,则宜直刺0.8~1寸,或向内下斜刺0.5~1寸。

(2)注意事项:留针期间,口颊自然放松。翳风穴深部正当面神经从颅骨穿出处,故进针时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面神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