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摆放

南阳四圣是谁(南阳四圣是谁评价的)

时间:2024-01-02 19:55:34 作者:陈情匿旧酒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姜子牙,被踢出了南阳五圣

早年间,南阳对外宣传曾经打过一段“五圣故里”的宣传。

近几年,“五圣”的提法逐渐销声匿迹。目前南阳官方对外宣传的口径变成了“四圣故里”。

分别是:

“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科圣”张衡。

2023年元宵节白河焰火晚会现场,也在激光秀表演过程中打出了四位圣人的头像。

可以理解为这是南阳最近一次关于“四圣故里”的正式官宣。

有人不禁要问:谋圣姜子牙,什么时候被南阳悄悄抛弃了?

01

我查了一下资料,“五圣故里”的提法大致起源于2007年。

这中间还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最开始,南阳对于城市历史名人的宣传并没有太多心得。90年代,诸葛亮、张衡、张仲景被合称为“南阳三杰”。

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研究范蠡的人越来越多,南阳发现了范蠡的巨大价值,于是南阳三杰升级为“南阳四圣”。

2007年,南阳本土作家逵富太、邱明印、马云泰、王肇基等人联合出版了一套丛书,名字叫做《中国历代圣人传记丛书——南阳五圣》,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第一次把姜子牙作为“谋圣”推了出来,并与诸葛亮、张衡、张仲景、范蠡并称为“南阳五圣”。

为了提升该书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是为了大力宣传南阳,该书还拉上了当时南阳市的主要领导黄兴维、朱广平等人挂名总策划,并在南阳举办了所谓的丛书“首发仪式”,据说仪式上四大班子领导都有出席。

动静搞得挺大。

这套书的影响力到底如何,很难说。由于笔者至今还没拜读过,所以也不好妄作评论。

不过从那时候起,南阳五圣故里在一定范围内就叫开了。当然,并不是所有南阳人都认可,也有人只认南阳是“四圣故里”。

个人揣测,南阳作家和领导们大概会觉得,与四圣故里相比,五圣听起来似乎更厉害,排面更大,更威风,说出去自己腰杆更硬。

但实际上,城市宣传不是打群架,不是人多就能赢。

南阳地灵人杰,圣贤辈出,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真要在故纸堆里扒拉扒拉,凑上个六圣七圣八圣估计也是有可能的。但意义在哪呢?

一个名气最大的诸葛亮都还没玩明白,咱还是别贪多求全了。

02

所以,五圣变四圣,其实是南阳对外宣传上立足现实回归理性的一种表现。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姜子牙故里被南阳悄悄淡化处理的原因。

商圣范蠡,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人。无争议。

科圣张衡,南阳郡西鄂县(今南阳石桥镇)人。无争议。

医圣张仲景,南阳涅阳县(今南阳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无争议。

智圣诸葛亮,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诸葛亮真正的故里其实也没有争议。南阳和襄阳几百年来其实争的是诸葛亮躬耕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里这句话太有名。所以南阳人说南阳是诸葛亮故里,虽不是百分百严谨,但也能站得住脚。

以上,史书典籍里都有十分明确的记载,同时也有相关的文物遗迹佐证。

但姜子牙不一样。

姜子牙是一个半历史人物半神话人物的存在。1990年央视36集神话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的热播,让姜子牙神一样的形象更为深入人心。

历史上姜子牙确有此人,姜姓,吕氏,名尚。

姜子牙的故事争议不多。早年穷困潦倒,静察时变,后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成为首席智囊,最后辅佐姬昌兴周灭商成就霸业。

姜子牙的最大争议就是,他是哪里人。截至目前为止,学界并没有定论。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望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

所谓的“东海上人”,即过去的东夷,今天的山东日照一带。这是第一种说法。

然而《吕氏春秋·首时》篇又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另一部古籍《淮南子·汜论》,也将姜太公注释为“河内汲人”。

河内汲县位于今天的河南新乡卫辉市。这是第二种说法。

南阳研究者认为,姜子牙故里在南阳,根据是“太公封于吕”。

《辞海》解释:“吕——古国名。一作甫。亦称有吕。姜姓。传为四岳之后。在今河南南阳西。春秋初年为楚所灭。”

不仅如此,《史记索引》、《大元一统志》、《方舆纪要》等典籍中都有关于古吕国在南阳县西三十里董吕营的记载。这是第三种说法。

除此之外,关于姜子牙故里,还有冀州说、安徽临泉说、山西霍州说、陕西华山说等等。

很多地方也都建了关于姜子牙的公园和景区。

南阳镇平也搞了一个太公湖。

总而言之,关于姜子牙故里的争议现状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都有史料为凭。但要说到让人信服的出土文物证据之类,谁也拿不出来。

拿不出来实锤证据的“姜子牙故里”,本质就变成了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

03

其实,对于南阳这座城市来说,手中的历史名人牌太多,根本打不完,打不过来。

把有争议的、并不确凿的“姜子牙故里”悄悄剥离,其实更有助于聚焦现有强势文化旅游资源,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所以你看,这两年卧龙岗文化园、医圣祠文化园的大投入,大扩建,大升级,即是南阳思路转变的外在体现。

空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

立足诸葛亮、张仲景等核心文化旅游IP,以点带面,做大做强做实,比胡子眉毛一把抓更出效果。

姜子牙并非被南阳彻底抛弃了,只是在当下的战略布局中,被摆在了次要的位置。有朝一日,说不定这个传奇IP还会被南阳人重新拿出来,再次演绎新的传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烙画:一支烙笔,绘出南阳特色烙印

【南阳烙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称烙花、烫画、火笔画,是以温度在300摄氏度至800摄氏度的烙铁代笔,利用炭化原理,在木板、宣纸、丝绢上勾勒烘烫,达到近似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笔墨效果,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

故乡 李哲

夏日的午后,从烈阳下走进市烙画厂烙画车间,一股静谧感便扑面而来——三四十名烙画艺人手持烙笔,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手腕轻移,烙铁发出点点红光,在细微的青烟下,在淡淡的焦香中,花儿慢慢绽放,山水徐徐展开,人物的轮廓一点点呈现......

创作烙画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南阳烙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久负盛名的传统手工艺艺术。探究南阳烙画的传承与发展,不能不提及南阳烙画项目保护单位南阳市烙画厂。这些年,市烙画厂在总结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兼取其他画种之长,将古老的烙画技艺发扬光大。他们守望烙画,也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他们把笔触伸向生活中、落在时代里,创作符合现代人生活及审美需求的作品,为烙画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良性发展。

历史悠久 可追溯至汉代

在市烙画厂烙画车间内,墙面上悬挂着不少经典烙画作品,其中,有两幅人物烙画十分抢眼,一幅是民间传说的“烙画王”李文,另一幅是史书记载的清代烙画传承人赵星三。从这两幅个性十足且极具艺术真实感的画中,可读出南阳烙画的“前世”及历史演变。

“烙画王”李文的故事,不少南阳人都能讲几句。据传,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危急之时,刘秀被南阳城烙画工匠李文救下。李文擅烙画,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其上,刘秀称帝后封其为“烙画王”。这是关于烙画起源的一个传说。

而赵星三却是有史可考的一个人物。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公年1877年),擅长绘画的南阳府文吏赵星三偶尔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他木玩上施艺,均获成功。遂潜心研究,琢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其作品成为达官贵人往来馈赠之佳品。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南阳烙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市烙画厂厂长李哲介绍说,上世纪20年代,烙画已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享誉国内。当时,南阳城内有专卖烙画的店铺六七家,其中以方玉堂的“福聚恒”最为有名,生意兴隆时日进斗金,产品远销北京、天津、西安、开封等地。到上世纪40年代初,单“福聚恒”一家,店员艺人就有30多人。1928年《河南新志》把南阳烙画列为“中州特产”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烙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组织流散艺人成立了南阳市木质章盒互助组,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南阳市烙画厂。

富贵吉祥 华成利

深耕细磨 以创新谋发展

传统工艺是根,而以创新谋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烙画这一千年技艺。

在市烙画厂展厅,各种各样的烙画产品琳琅满目,生活用品、摆件、大型装饰画等,内容涵盖花鸟、人物、山水、博古,品种齐全、精美典雅。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烙画艺人还是以铁针为工具,在煤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为筷子、尺子等小件日用品作装饰。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改为“电烙”。先进的电烙笔可以随意调温,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作品由传统小件日用品,发展到四扇屏和巨幅长卷烙画;用料从木板发展到宣纸、丝绢等。一批具有绘画实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学生陆续加入烙画行业,把中西绘画的各种表现手法和烙画工艺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产品日臻完善。

烫刻,烘晕,细描,润色,渲染……在市烙画厂烙画车间,根据主题不同采用不同技法创作的烙画,或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或略施淡彩,清新淡雅;或重彩填色,热烈震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不由感叹:烙画美,令人醉!

据介绍,市烙画厂现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直接从事烙画创作的人员50余人,其标准化生产、大师化创作、品牌化经营,使烙画非遗产品的市场化之路越走越顺畅。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南阳烙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卢合语已经在烙画厂工作了近40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专注于烙画创作理念和工艺的创新。在他看来,烙画走到今天,抱残守旧故步自封是没有市场的,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选用材质,都应大胆革新以适应现代审美意趣和视觉感受。而要想成为一名技艺娴熟的工艺美术师,成为对烙画传承有贡献的传承人,必须耐得住寂寞,怀抱对烙画艺术深深的热爱,在这一领域持之以恒地深耕细磨。

似锦 丁清旭

拓展题材 作品反映时代

非遗要想获得蓬勃长久的生命力,就需要回归生活,拥有时代的地气和温度。南阳烙画就是这样,虽为一门古老的技艺,却紧跟时代,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宽泛,体现出烙画人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在南阳烙画中,南阳市花月季、南阳四圣、南阳名山名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无不得到艺术地展现。而紧跟时代、反映当下,为新时代“画像”,不仅体现在抗疫作品中,还体现在诸多展示乡村振兴的烙画作品中。

在不断拓展题材的同时,南阳烙画的艺术水准也在不断提升。李哲认为,实现从简单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转变,才是烙画产品发展和传承的核心。他介绍说,南阳烙画是以筷子为主发展起来的,过去仅注重实用性,现在则兼具艺术性、鉴赏性和收藏价值,可以说是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交融;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今天,他们与旅游景点合作,把烙画做成具有南阳人文风情气息的文创产品,让游客能够把看到的景点、体验到的南阳地方风情“带回家”;他们还开展个性化定制,依据顾客需求进行创作,充满时代特色的作品远销全国各地。“我们要做好烙画艺术的传承者、烙画发展的践行者、烙画文化的传播者,使烙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李哲说,为此,他们打出了组合拳,“保护传承+校企合作+传习基地”的模式,使市烙画厂具备了传习、培训、展示、传播、文创营销等各种功能。

南阳烙画已优雅地步入当下、融入现代生活的肌理中。

全媒体记者 王平 文/图

热门推荐